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eisureTime版 - 【书歌影】“平行与吊诡”读后感
相关主题
有关书歌影的一些杂想随意的随意
别想摆脱书——2014年阅读总结【征文】最喜欢的几本雅俗共赏的书
郎朗将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带进了白宫(ZZ)随便聊聊:说说自己身上的Paradox吧
贝多芬。。李商隐自 " 遥远的声音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14 全版 視頻门德尔松的芭蕾《仲夏夜之梦》 (转载)
音乐的魔力今晚pbs的女武神 (转载)
版上可有心理医生给看看这病不?ZT越乐观的人越活不下去
Edward Said and Najla Said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萨义德话题: 勃依姆话题: 音乐话题: 巴伦话题: 伦博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c
发帖数: 2133
1
1993年6月,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里,哥大教授,文化批评家萨义德(Edward Said)正
在办理入住手续,手里正握着张过两天知名音乐家巴伦勃依姆(Barenboim)指挥的古典
乐的票子。就在此时,巴伦勃依姆也出现在这家酒店里,萨义德与这位指挥大家也是神
交已久,遂主动上前攀谈。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次偶遇便
开启了两人持续终生的友谊。
萨义德父母是巴勒斯坦人,其自己幼年在埃及度过,及至少年又来到美国一寄宿学校求
学,后在普林斯顿,哈佛先后取得学士及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批判西方文化殖民主义
。巴伦勃依姆是出生于阿根廷的俄裔犹太后代,后又随父母移民到新建国不久的以色列
。这二人在各自领域皆为一代之翘楚,又都有着复杂的童年生长背景及对音乐的热爱,
为了借音乐打通不同文化间青年的隔阂,两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马友友一道于1999年
在德国魏玛组建西东青年交响乐团(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并开设工作坊
(西东一名来源于歌德西东诗集)。近百位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等中东
国家的青年音乐家齐聚一堂,打破地域与政治的藩篱,白天由巴伦勃依姆指导音乐,晚
上由萨义德带领关于文化的思考与阅读。
自95年至2000年,两人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卡耐基中心举办对话活动。音乐家
Ara Guzelimian(时任卡耐基音乐厅高级总监,现茱莉亚音乐学院教务长)将这6场演
讲文稿集结成书,于2002年出版成为“Parrellels and Paradoxes”并为之作序。
纵观全书,虽是对话,但很多时候更像萨义德对巴伦勃依姆的采访实录。而此或因二人
学术背景之不同:巴伦勃依姆毕生从事音乐表演,萨义德在人文学界为一代大家,对于
古典乐虽非科班出身,却也有着不俗的理解,在对话中恰可以普罗大众的视角向这位音
乐大师提问并帮助建立起古典乐与国族 文化等大众话题之间的联系。
全书共分六章,分别对应六场对话,毕竟是二人闲谈,是以每场对话不一定有非常明确
之单一主题,然每章似有二三点主要话题可进行提炼概括,现简述如下:
第一章是二人2000年3月在卡耐基中心的对话,谈论在西东乐团里教学,与青年音乐家
交流的经历,并由此谈到巴伦勃依姆幼时如何被富特文格勒邀请演奏后又不得不婉拒的
故事。此章放于首篇似是因为该对话由编者Ara Guzelimian主持,而他在此次对话中参
与相对较多,并且在章节最后说出点题的一句“one of the pleasures of your
dialogue is to wrestle with both parellels and paradoxes”,而这也应是书名之
来源
第二章是二人于1998年10月8号的直接对话,并无第三人作为主持.是以二人不同学术背
景与思想在此有了最直接的碰撞,萨义德试图用理解文学的方式将音乐欣赏进行类比,但
巴伦博伊姆指出音乐与文学之不同在于音乐是短暂的,从静默到静默,人所能听到的只
有那瞬时里空气的颤动;并且音乐从乐稿到‘颤动的空气’被人所听到的过程是要通过
乐队作为媒介的,且时时成为一种公共活动,但文学自然少了乐队这一层必要的媒介。
二人又回顾了从巴赫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至布鲁克纳之间时代变化与音乐风格的关
系,并同意虽然音乐与文学欣赏方式有着很大不同,但其中隐含之主题,如流民怀乡之情
等却是亘古不变.
第三章之对话仅发生在前一章两天后,所以话题上有很大连续性。这一章二人先是抨击
目前学校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继而延伸到“人”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或者通俗些说
就是音乐表演需要有“人味儿”,而欣赏音乐或文学也需要观众比较认真的投入时间和
注意力。其中巴伦勃依姆有段很好的论述“the worse crime one can commit against
the very nature of music is to play something mechanically….when one plays
two notes, they should tell a story.”(机械演奏是对音乐本身最大的罪,即便你
就弹两个音,这两个音也应该是有故事的)。如果说前一章可见到二人互相纠正对方的
偏见,那么这一章二人则是在“人情”,“人性”这一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共鸣。
第四章为二人95年在哥大的讲座,此章如果要取一个副标题的话,那便是”On Wagner”
(论瓦格纳)。瓦格纳因其反犹思想和音乐才华一直广受争议,而且因为其音乐在二战
中被希特勒推崇并使用,是以战后犹太民族一直对其作品进行非正式的杯葛。巴伦勃依
姆身为犹太人却在指挥瓦格纳的音乐上颇为出名,这一点也让他经受不少批评。本章里
巴伦勃依姆先是梳理了瓦格纳反犹思想和其音乐创作史之间之关系,又提出民众将对其
思想之不满延伸到音乐一事乃是比较晚近才出现的。巴伦博伊姆通篇认为音乐本身可以
和作曲家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隔离开来,但也表示自己如果有机会愿意和瓦格纳见面
,也只会是为了研究目的,而绝不是为了成为朋友或怎样。
顺着前边提出的问题,第五章与第六章两场对话将关注点聚焦到了音乐与时代的关系上
来。大家都想欣赏’原汁原味‘的音乐,但同样的乐谱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演出时也
会被不同的指挥家所诠释,自然观众的理解也会不同。巴伦勃依姆也提出观众的品味也
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比如他在60年代时指挥巴托克,受众者寥寥,但几十年后却逐渐为
人所接受。非常有趣在第五章最后巴伦勃依姆认为音乐家区别于政治家的一点就是音乐
家不会妥协,而政治家的艺术就是妥协。
全书因是对话录形式,是以文字非常口语化,并无太多艰涩词汇,虽有萨义德这样学术
巨擘参与其中,读来亦不觉困难。六场演讲并非依时间排序,乍看有些跳脱,但隐隐可
见其内在理路(inner logic),想来编者也试图理出其中之关联。
此书英文版于2002年初版,2015年由三联翻译并发行简体中文版,取名为“平行与吊诡
”。迄今为止此书中文书评似不多见,即便在豆瓣上也总共只有10篇。英文书评见于报
刊者有三篇,分别登于英国独立报,泰晤士报和The Middleeast in the Europe 杂志
。在美国似只有NPR在其出版那年有一个对二人16分钟的访谈,其中有一片断殊为有趣:
主持人问萨义德“你自己就是很棒的钢琴家,至少能上台演出是吧?”萨义德马上谦虚
的表示没那么好,然后巴伦博伊姆马上接过话头“他弹的不错,就是不练琴而已”,萨
义德抢过来说“巴伦博伊姆也不练琴,你看看他现在的成就!”
Parrellels and Paradoxes出版不到一年后萨义德便因为淋巴白血病去世,享年67岁,
此书几成其绝笔.
13年后,2016年,巴伦博伊姆先是在柏林创立了一所音乐学院,并冠上自己和老友的名
字”The Barenboim and Said Academy”(巴伦博伊姆-萨义德学院), 同年又创建了自
己的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
UCD7QUSiWc7QBP2XGRMGwjEg/featured)。在2017年他也开始录制并上传自己和其他艺
术家的对话节目,而这一系列节目恰被命名为“Parellels and Paradoxes”。在节目
里,巴伦博伊姆承袭了以往萨义德的角色,不断向来宾提问,引领着他们展开关于艺术
与社会的对话。斯人已逝,巴伦博伊姆也将老去,新晋的艺术家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
涌现,但Parellels and Paradoxes所代表的对音乐与历史,文化,民族身份间的探讨
总会一直持续下去,而这也是对巴伦博伊姆和故人最好的慰藉。
wh
发帖数: 141625
2
赞一个文从字顺。我在标题里加了书歌影,算作参加版面活动好吗?
瓦格纳反犹的理由是什么?我只记得尼采最初非常推崇瓦格纳的音乐,好像把他视为古
希腊悲剧重生之代表。但后来又与之决裂,似乎后来瓦格纳的什么音乐又违反了什么基
本原则似的。以前读的时候就没搞清楚,现在更记不清了……这俩恰好都被希特勒推崇
,好倒霉。
吊诡这个词我总以为是新流行词,刚找了找居然是庄子说出来的,鲁迅复兴的。不过我
怎么记得这几年才流行起来?paradox我一般都翻成悖论,怕吊诡这样的新词破坏语境
……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1993年6月,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里,哥大教授,文化批评家萨义德(Edward Said)正
: 在办理入住手续,手里正握着张过两天知名音乐家巴伦勃依姆(Barenboim)指挥的古典
: 乐的票子。就在此时,巴伦勃依姆也出现在这家酒店里,萨义德与这位指挥大家也是神
: 交已久,遂主动上前攀谈。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次偶遇便
: 开启了两人持续终生的友谊。
: 萨义德父母是巴勒斯坦人,其自己幼年在埃及度过,及至少年又来到美国一寄宿学校求
: 学,后在普林斯顿,哈佛先后取得学士及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批判西方文化殖民主义
: 。巴伦勃依姆是出生于阿根廷的俄裔犹太后代,后又随父母移民到新建国不久的以色列
: 。这二人在各自领域皆为一代之翘楚,又都有着复杂的童年生长背景及对音乐的热爱,
: 为了借音乐打通不同文化间青年的隔阂,两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马友友一道于1999年

r*f
发帖数: 587
3

谢谢推荐
一定买来看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1993年6月,在伦敦海德公园酒店里,哥大教授,文化批评家萨义德(Edward Said)正
: 在办理入住手续,手里正握着张过两天知名音乐家巴伦勃依姆(Barenboim)指挥的古典
: 乐的票子。就在此时,巴伦勃依姆也出现在这家酒店里,萨义德与这位指挥大家也是神
: 交已久,遂主动上前攀谈。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次偶遇便
: 开启了两人持续终生的友谊。
: 萨义德父母是巴勒斯坦人,其自己幼年在埃及度过,及至少年又来到美国一寄宿学校求
: 学,后在普林斯顿,哈佛先后取得学士及博士学位,一生致力于批判西方文化殖民主义
: 。巴伦勃依姆是出生于阿根廷的俄裔犹太后代,后又随父母移民到新建国不久的以色列
: 。这二人在各自领域皆为一代之翘楚,又都有着复杂的童年生长背景及对音乐的热爱,
: 为了借音乐打通不同文化间青年的隔阂,两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与马友友一道于1999年

r*f
发帖数: 587
4
好像是为了最后那部parsifal吧?我听/看,好几遍,没有感觉
瓦格纳是个人渣,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想上人家老婆——就为这,写艺术歌曲不算
,还写歌剧tristan und isolde
就这样的渣,最后写出来parsifal,是算虔诚皈依吗?有点虚伪啊?我能想像,为什么
,尼采从此逮着瓦格纳骂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赞一个文从字顺。我在标题里加了书歌影,算作参加版面活动好吗?
: 瓦格纳反犹的理由是什么?我只记得尼采最初非常推崇瓦格纳的音乐,好像把他视为古
: 希腊悲剧重生之代表。但后来又与之决裂,似乎后来瓦格纳的什么音乐又违反了什么基
: 本原则似的。以前读的时候就没搞清楚,现在更记不清了……这俩恰好都被希特勒推崇
: ,好倒霉。
: 吊诡这个词我总以为是新流行词,刚找了找居然是庄子说出来的,鲁迅复兴的。不过我
: 怎么记得这几年才流行起来?paradox我一般都翻成悖论,怕吊诡这样的新词破坏语境
: ……

wh
发帖数: 141625
5
找到了一篇解释:
https://www.thoughtco.com/why-did-nietzsche-break-with-wagner-2670457
关于尼采的部分写得非常准确和富有同情。我从尼采的书里了解的瓦格纳就是这个样子
:前期被尼采认为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希望,最高艺术的代表;后期在尼采眼里自我膨
胀,虚无主义。瓦格纳的排犹、反法、Parsifal推崇的基督教,都和尼采的立场相反。
不过只有这些精通音乐的人能听出最高艺术、自我、虚无、基督教这些东西,我都听不
出来,最多只会说喜欢或不喜欢。

【在 r*f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是为了最后那部parsifal吧?我听/看,好几遍,没有感觉
: 瓦格纳是个人渣,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还想上人家老婆——就为这,写艺术歌曲不算
: ,还写歌剧tristan und isolde
: 就这样的渣,最后写出来parsifal,是算虔诚皈依吗?有点虚伪啊?我能想像,为什么
: ,尼采从此逮着瓦格纳骂

r*f
发帖数: 587
6
仔细看了一遍,写的好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找到了一篇解释:
: https://www.thoughtco.com/why-did-nietzsche-break-with-wagner-2670457
: 关于尼采的部分写得非常准确和富有同情。我从尼采的书里了解的瓦格纳就是这个样子
: :前期被尼采认为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希望,最高艺术的代表;后期在尼采眼里自我膨
: 胀,虚无主义。瓦格纳的排犹、反法、Parsifal推崇的基督教,都和尼采的立场相反。
: 不过只有这些精通音乐的人能听出最高艺术、自我、虚无、基督教这些东西,我都听不
: 出来,最多只会说喜欢或不喜欢。

1 (共1页)
进入LeisureTim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14 全版 視頻
HAYA乐团的《迁徙》音乐的魔力
T-ARA实在太酷了版上可有心理医生给看看这病不?
权利的游戏你最喜欢的角色?Edward Said and Najla Said
有关书歌影的一些杂想随意的随意
别想摆脱书——2014年阅读总结【征文】最喜欢的几本雅俗共赏的书
郎朗将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带进了白宫(ZZ)随便聊聊:说说自己身上的Paradox吧
贝多芬。。李商隐自 " 遥远的声音 "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萨义德话题: 勃依姆话题: 音乐话题: 巴伦话题: 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