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 发帖数: 2315 | 1 儒家在明治维新以前是被高度追捧的。
从日本官方意义上,这种追捧稍微类似当今中国的孔子学院。因为当时日本的统治
秩序类似春秋时的“架空天子”,这恰恰是孔子反对的。
而在日本民间意义上,这种追捧更接近儒家的本意。颇有一些文人依据宋明理学来
指责幕府统治失德。而武士阶层发起倒幕的首要口号,就是“尊王攘夷”,这是从中国
传过去的,孔子推崇的口号。
孔子本人身处一个夷狄威胁不大的时代,所以孔子本人没有攘夷的具体政见。但孔
子饮水思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高度评价了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
明治维新的第一批政令就包括“禁止基督教”,这显然有文化斗争的含义。
不过,迫于形势压迫,“禁止基督教”的政策很快就被废止,此前,“尊王攘夷”
的口号在实际上就已经作废,“禁止基督教”貌似是文化斗争的最后努力,综合各方面
,儒家思想在迅速冷却。日本人很清楚,在此关头不向西方低头是玩不转的。但仍有不
少日本人认为这只是权益之计,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若干年后,还可以继续“攘夷”。
后一种日本人的情况,在历史学家笔下,被描述成“一开始还这么认为”。这就等
于把明治维新和后来的日俄战争(发生在明治年间)乃至太平洋战争给强行割裂开来了。
实际上,后一种日本人才是主流,只不过他们一时忍气吞声罢了。
当然,上面讲的“尊王攘夷”中“攘夷”的厥而复起,“尊王”在这一时期是一而
贯之的,就不解释了。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真正垮台,发生在二战结束时。天皇被彻底边缘化,日本被美
国占领并驻军至今,“尊王”、“攘夷”均告失败。
从政治上讲,儒家思想在明治维新开始时就已经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正面
意义。偏执即力量。正如从政治上讲,基督教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时就已经过时(我们也
可以说,宗教从来就不应该有政治意义),但实际上基督教是大航海时代的动力。葡萄
牙本身和它的海外冒险事业都是十字军精神的结果,也是教皇赞助的。
近年来被印到日本纸币上的反儒人士福泽谕吉在当时并不很重要,他被高度评价,
不是因为他引领了他的时代,而是因为他迎合了现代。
儒家思想在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最近。例如,日本的大企业文化
,日本的科举制倾向。等等。
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彻底垮台,当下正在发生。考虑到我们没有太多关心日本本身的
动机,这些事我就不详述了。我最后说一点:儒家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儒家思想更适合日本的社会。
孔孟的政治本意,是在一个松散的社会中号召尊王。然而,一不留神,法家就超额
完成了儒家的任务。于是儒家只能俯首屈节的请求从刘邦开始的皇帝们听从自己的意见
,其主要理论资本就是“别学秦始皇,那是要亡国的”。然而,道家比儒家距离秦始皇
更远。所以,虽然道家在治学治世方面不像儒家那么兢兢业业,但总的来说,还是与儒
家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直到科举制出现,儒家才基本垄断了仕途。但科举制的弊端又
很严重,因为它是皇帝压制贵族的工具;而无论是西欧还是日本,贵族(诸侯,小王国
)的独立性都是创新的基础。
也就是说,虽然儒家在治学和治世方面有优点,但它在中国的两次主要成功(大一
统王朝代表着尊王的成功,科举制代表着儒家垄断仕途)都蕴含着失败的因素。
注:我不是说这些成功是儒家的功绩,但它们确实符合儒家的某些理念。
反之,日本始终没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也没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
科举制,这就导致了儒家的负面影响大为减少。至于日本最后被美国打败,那可以说是
“没办法的事”。日本和美国的国力差别太大了,绝不是什么思想因素可以弥补的。 |
m*******n 发帖数: 305 | 2 为什么日本始终遵奉万世一系的天皇,而没有朝代更替呢? |
Y**M 发帖数: 2315 | 3 不掌权自然不更替,而且总的来说,时间也不算太长。
周朝800年,这个年数是真的。日本万世一系的真年数,虽然肯定比800年长,但大
概不到1600年。我的意思是说,不到两倍,可以不算“有实质性差别”。
周朝800年,显然是因为它后来就一直不掌权了。周朝之所以被灭,不是因为有人
要跟它争权夺利(这种事常有);而是因为秦国和法家有建立新秩序的意愿。后一种事
就罕见了,日本人始终没有建立起“大一统王朝”,没有新秩序可言。等到日本终于“
大一统”的时候,已经是近代。近代的特征是,人们对建立新王朝不再感兴趣,或者实
施共和制,或者拥护旧王朝。于是天皇还可以继续幸存。至于二战结束时,那就更是幸
存了,存与不存,取决于美国人的一念之差。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日本始终遵奉万世一系的天皇,而没有朝代更替呢?
|
m*******n 发帖数: 305 | 4 日本人对伦理好象理解也和中国人不同。例如:“忠”和“孝”,对前者比后者看重的
多;“义”:好象也没什么印象,就算是近现代的日本黑社会,其实感觉更多的像一个
公司。
即使好像”忠“把其他的都挤掉了,但是印象当中类似法家那种比较极端的思想也从来
没有流行过,这可能是因为在日本古代”忠“的对象是领主而不是皇帝。日本古代对中
国古代文化的继承确实是有取舍的。 |
Y**M 发帖数: 2315 | 5 法家不是思想极端,而是功利主义太重。
儒家讲的是道义,而道义的依据是古人;法家讲的是功利,并籍此要求进步。如果
习惯于用理性来分析政见,那儒家比法家更极端,因为法家比儒家更讲理,例如“上胡
不法先王之法”的论述。法家的极端体现在它推崇的手段上,而不是体现在它的思想出
发点上。
中国社会在秦汉是发生了一次根本性变化,日本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要等到
明治维新了。明治维新之后的顺境之中,日本人尚且有些儒家的风范;一旦陷入绝境,
法家的嘴脸就暴露了。例如“神风突击队”,就是“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典型。
至于孝道。儒家的理论基础就是君臣父子,所以难免要拿孝道说事。但孝道在中国
被极度拔高的根源,在于儒家要利用孝道巩固其在思想方面的统治权。这在科举制出现
之前尤其明显。
至于日本的孝道。一方面,儒家并没有真正掌权。日本掌权的仍然是世袭贵族,儒
家士大夫阶层并不掌权,无法推行孝道。另一方面,日本在自然资源方面太局促,过分
强调孝道就要把太多的资源用在价值不大的老年人身上,这是它吃不消的。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人对伦理好象理解也和中国人不同。例如:“忠”和“孝”,对前者比后者看重的 : 多;“义”:好象也没什么印象,就算是近现代的日本黑社会,其实感觉更多的像一个 : 公司。 : 即使好像”忠“把其他的都挤掉了,但是印象当中类似法家那种比较极端的思想也从来 : 没有流行过,这可能是因为在日本古代”忠“的对象是领主而不是皇帝。日本古代对中 : 国古代文化的继承确实是有取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