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发帖数: 21077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ero7 (007),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丘吉尔: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23:57:56 2017, 美东)
“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
殖起来象兔子。”
--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政府执行严厉的经济政策,并不同情印度人民。在英国的统治期间,印度遭受
了无数次严重的大饥荒,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孟加拉大饥荒是1770年。随后发生了发生
严重饥荒的年份在1783年、1866年、1873年、1892年、1897年,最后一次饥荒是1943-
1944年。
以前的印度统治者如果一出现饥荒,会迅速采取措施应对灾难。而在英国殖民统治
期间,大多数饥荒是由于季风延迟以及英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他们并不关心到饥荒导致的严重破坏。他们唯一关心的是饥荒对税收带来的影响。
首次大饥荒发生在1770年,当时情况相当严重。这场大饥荒从1769开始到1773年结
束,造成1000万人死亡,比二战期间被大屠杀的犹太人还要多几百万。这场大饥荒让当
时孟加拉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John Fiske在他的《未见的世界》一书中写到:1770年
孟加拉大饥荒死亡人数要比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死亡人数还要多。在莫卧儿王朝统治期
间,印度人民被征10~15%的税。这些钱部分用于供养统治阶层,也有部分用于设立安全
基金,用于预防来年收成差出现灾荒。
根据1765年签订的《阿拉哈巴德条约》,莫卧儿王朝的沙阿拉姆二世皇帝将收税权
授予东印度公司,英国将税收增加到50%。印度农民甚至没有意识到税收易主了。他们
仍然相信税收交给了他们的皇帝。
收成每年有好有坏,这个很正常也很常见。这就是交税之后有点结余对于他们的生
计是如此的重要。1768年收成较差,而原来的安全基金已经不复存在,而次年又出现了
可怕的干旱,饥荒主要发生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但也涉及奥里萨邦、恰尔肯德邦
等地。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孟加拉的Birbum和Murshidabad。成千上万的饥民急于寻找
食物,最后都死于饥饿。呆在原处意味着死亡。大片的农田被抛荒。田野杂草丛生,成
了深不可测的丛林。
而在先前,每当出现饥荒的前兆,印度的统治者会减免税收并给予一些援救措施援
助灾民。而英国殖民地统治者忽视饥荒警告,1770年大饥荒终于爆发。1771年开始大规
模的死亡。而在那一年,东印度公司反而把税增加到60%用以弥补征税人口的减少。劳
动人口越少导致产量越少,意味着收越少。而那些在饥荒中幸存下来的农民反而被迫支
付两倍的税收,以确保英国财政部的收入不减少。
从莫卧儿王朝统治者接手孟加拉后,英国殖民者推行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这些都
是为了出口。原来种植水稻和蔬菜的农民现在被迫种植靛蓝、罂粟等经济作物,虽然市
场价值高,但却不能解决食品短缺。饥荒之下,没有可替代的食物。干旱接二连三。种
植品种单一导致了灾难性后果。统治者对饥荒没有任何积极的应对措施。更有讽刺意味
的是,东印度公司在1771年大饥荒那年的收入反而要比1768年要高。
当年孟加拉的饥民并不知道,这只是无数饥荒的第一次,完全是因为商业利益而引
发的人祸。这些饥荒都非常严重,但是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3年,当时有三百万人死
亡,幸存者以食草甚至食人肉为生。
英国领袖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从战争狂人希特勒手里拯救了欧洲,但对于饥饿的孟
加拉民众他却是毫无同情心甚至大发雷霆。本应该供应给孟加拉的医疗援助和食品被他
随意转移到欧洲。有一次他说:“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德里政府发出了一封电报描绘了当时灾难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数。丘吉尔的
唯一反应是:“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 |
o**n 发帖数: 2130 | 2 我要是白人,我就鼓动中国和印度打一架,一战解决世界人口资源问题 |
m***n 发帖数: 12188 | 3 其实在17到19世纪,印度人的生育率没有英国人高。
只是英国年轻人的征途有星辰大海,印度人只能饿死在家里。
二战后英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印度其实也有下降,只是没那么块。
印度国内也有问题,独立的时候,经过分治,穆斯林人口不到5%,后来一直在增加,
已经超过10%,冲向20%了。
印度教徒生不过穆斯林。 |
r*******r 发帖数: 2565 | 4 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以后美国也一样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在17到19世纪,印度人的生育率没有英国人高。 : 只是英国年轻人的征途有星辰大海,印度人只能饿死在家里。 : 二战后英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印度其实也有下降,只是没那么块。 : 印度国内也有问题,独立的时候,经过分治,穆斯林人口不到5%,后来一直在增加, : 已经超过10%,冲向20%了。 : 印度教徒生不过穆斯林。
|
P******o 发帖数: 505 | 5 没听说过鸦片战争。实际上大部分英国兵都是印度人。
中国人在陆地上,英国人在水上。
中国人下不了水,英国人上不了陆地。
最后英国人没登陆,在水上打败了大清。
【在 o**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要是白人,我就鼓动中国和印度打一架,一战解决世界人口资源问题
|
g****y 发帖数: 2810 | 6 这就是美俄两国共同支持印度的原因。
【在 o**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要是白人,我就鼓动中国和印度打一架,一战解决世界人口资源问题
|
m***n 发帖数: 12188 | 7 只有一点点印度人,绝大多数是英国人。
英国人当然登陆了。
在陆地上吊打清军,包括白刃战。
【在 P******o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听说过鸦片战争。实际上大部分英国兵都是印度人。 : 中国人在陆地上,英国人在水上。 : 中国人下不了水,英国人上不了陆地。 : 最后英国人没登陆,在水上打败了大清。
|
k**i 发帖数: 10191 | 8 历史通通还给老师了,记不太清楚。好像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都没有登陆,只是海
上打打炮。最后一次登陆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包括英国人的八国联军。不过那是鸦片
战争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虚弱的清朝军事实力被人看个底朝天。刚开始英国人不敢上陆
的。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只有一点点印度人,绝大多数是英国人。 : 英国人当然登陆了。 : 在陆地上吊打清军,包括白刃战。
|
m***n 发帖数: 12188 | 9 你应该多看看本版前面内容。
提示一下,
火烧圆明园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清朝的两广总督都被抓走了,死在加尔各答。
不上岸还打个屁。英军不仅火器犀利,就是白刃战,也是碾压清军。一个能吊打一百个
,包括蒙古八旗。
清朝的军事实力,其实清朝官员们自己最清楚: “将领个个胆小如鼠,士兵都是酒囊
饭袋。”
所以总督一心要谈判。
以下拷贝:
-------------
英法联军,就像喝粥似的攻下了广州城。叶名琛就在官衙里,被人家逮了个正着。当然
,这个结局,他也是知道的,所以,在衙门都跑空了的情况下,他特意将顶戴花翎戴好
,穿上正式的袍服,端坐在大堂之上,等着英国人的到来。
后来在加尔各答,绝食而死。
当时有一首挽联:
公道在人心,虽然十载深思,难禁流涕;
灵魂归海外,想见一腔孤愤,化作洪涛。
叶名琛自己也写了很多诗歌,比如在加尔各答时写的: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
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
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零丁洋里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
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
心惊跃虎茄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
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历史通通还给老师了,记不太清楚。好像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都没有登陆,只是海 : 上打打炮。最后一次登陆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包括英国人的八国联军。不过那是鸦片 : 战争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虚弱的清朝军事实力被人看个底朝天。刚开始英国人不敢上陆 : 的。
|
m***n 发帖数: 12188 | 10 你应该多看看本版前面内容。
提示一下,
火烧圆明园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清朝的两广总督都被抓走了,死在加尔各答。
不上岸还打个屁。英军不仅火器犀利,就是白刃战,也是碾压清军。一个能吊打一百个
,包括蒙古八旗。
清朝的军事实力,其实清朝官员们自己最清楚: “将领个个胆小如鼠,士兵都是酒囊
饭袋。”
所以总督一心要谈判。
以下拷贝:
-------------
英法联军,就像喝粥似的攻下了广州城。叶名琛就在官衙里,被人家逮了个正着。当然
,这个结局,他也是知道的,所以,在衙门都跑空了的情况下,他特意将顶戴花翎戴好
,穿上正式的袍服,端坐在大堂之上,等着英国人的到来。
后来在加尔各答,绝食而死。
当时有一首挽联:
公道在人心,虽然十载深思,难禁流涕;
灵魂归海外,想见一腔孤愤,化作洪涛。
叶名琛自己也写了很多诗歌,比如在加尔各答时写的: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
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
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零丁洋里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
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
心惊跃虎茄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
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历史通通还给老师了,记不太清楚。好像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都没有登陆,只是海 : 上打打炮。最后一次登陆的,不是英国人,而是包括英国人的八国联军。不过那是鸦片 : 战争几十年以后的事情,虚弱的清朝军事实力被人看个底朝天。刚开始英国人不敢上陆 : 的。
|
l********e 发帖数: 3986 | |
d********f 发帖数: 43471 | 12 不是生不过穆斯林,是女人调教得不如穆斯林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在17到19世纪,印度人的生育率没有英国人高。 : 只是英国年轻人的征途有星辰大海,印度人只能饿死在家里。 : 二战后英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印度其实也有下降,只是没那么块。 : 印度国内也有问题,独立的时候,经过分治,穆斯林人口不到5%,后来一直在增加, : 已经超过10%,冲向20%了。 : 印度教徒生不过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