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甲午战争前,日本陆军是怎样蓄谋准备侵略的 zz
相关主题
袁大头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制度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zz
郑成功的真实身份是不是日本人的代理人?美貌女演员反对陪首长跳舞被处决
康熙为何三十年不葬孝庄皇太后 ?(zz)大清应该剐了叶志超,凌迟处死
从财政角度看甲午不明白当时大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银子发展海军
先主席和乃木大将的两首意境类似的诗篇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放屁
黑泽明<影子武士>符合史实么?诬蔑北方上述民族根向往日本
贴两个花边八卦大头坑悲壮的英雄聂士成 (转载)
联俄 还是 联英? ---- 日本的选择定远镇远怎么居然会炮弹不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本话题: 朝鲜话题: 袁世凯话题: 东学党话题: 大清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n
发帖数: 4
1
1882年的8月15日,朝鲜的“壬午兵变”刚刚结束,陆军的最长老山县有朋大将就提出
了一份意见书。山县在这份意见书中提出,“欧洲各国与我相距甚远,无关痛痒”,日
本想定的敌国应该是“直接附近”的大清,如果不立即扩充准备与大清开战,则“帝国
与谁语维持独立,又与谁言富强”。在这份意见书中,山县提出陆军的作战目标应该改
为在大陆进行平野运动战,将陆军现行的面向防守的镇台制军制改为面向进攻的师团制
。山县的建议得到了内阁和军部的赞成。1888年已有的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
岛和熊本六个镇台分别改组成第一到第六师团,在组织上做好了和大清战斗的准备。
在这段组织准备的时间内,日本军部保持了低姿态。这就是在“壬午兵变”和“甲申政
变”时日本始终没有采取激进行动、避免和清军开战的原因。但是恰好是这种低姿态,
使得李鸿章和袁世凯放松了对日本应有的警惕,误认为日本只是个“葺尔小国”,对大
清构不成威胁。
1893年10月,还是由山县有朋代表军部向内阁提出了一份“军备意见书”。在这份意见
书中,山县有朋指出,“欧洲目前保持着势力均衡,短时间内发生战事的可能性极小,
列强们正在专心致志地计划着对亚洲的侵略;特别是,沙俄正在建设的西伯利亚铁道可
能在十年内建成,日本要在这几年内整备好军备。这样不仅能在一旦有事之时保证祸不
及身,而且还能乘机取得更大的利益。那时我国的敌人将不是支那,也不是朝鲜,而是
英法俄诸国。”
山县还预测:“不出十年,我国和俄国关系必将破裂。在此之前我国必须确保朝鲜,所
以应该考虑早日对清进行战争,这是绝对重要的前提。”
这份意见书所阐述的其实是从1887年开始由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少将主持,由参谋本
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大佐制定的“征清大作战构想”。这个构想的制定花了四年时间,
到最后编成了甲乙两套方案,乙方案是对付俄国人的,甲方案是对付大清国的。
甲方案中想定,第一阶段中派第五师团出兵朝鲜,牵制清军。然后看甲乙丙三种情况来
继续用兵进行第二阶段,所谓甲乙丙三种情况就是指,日本联合舰队取得黄海渤海制海
权;联合舰队不能取得黄海渤海的制海权,但北洋水师也取得不了;以及北洋水师取得
黄海渤海制海权这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日军在直隶附近平原地带和清军决战;第二种情况,日军力争确保朝鲜;
第三种情况在援助第五师团的同时完成本土防御。
这个小川又次后来做到陆军大将,第四师团师团长,是二战战败后自杀的杉山元陆军大
将的老丈人。
这个作战计划是陆军制定的,所以陆军早就做好了准备。现在海军三景舰完成,所以海
军也算做好了准备,大家就等着找机会和大清开战了。
机会总算来了。
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川上操六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来了。1893年初开始的“东学党之
变”给日本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东学党之变”在韩国和朝鲜是被称作“甲午农民战争”的。开年二月份,全罗道就发
生了反抗郡守赵秉甲的暴动,首领叫全琫准,是个东学党人。“东学”是十九世纪中叶
在朝鲜半岛出现的一种半宗教半迷信的民间帮会,和后来中国的义和团有点类似。自称
是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老是念一种只有13个字的咒文,据说念多了就可以包不
生病,还可以实现天人如一的平等社会。而李朝认为东学是异端邪教,加以镇压,在
1864年把第一代教主崔济愚给杀了。
但是就算是邪也肯定有流行的理由。杀了崔济愚,自有后来人。第二代教主崔世亨不久
又在南部有了很大声势,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为教主申冤,驱逐倭洋”。1893年3月东
学党人进入了汉城,要直接向国王诉冤,那时倒还没有搞武装暴动,进了汉城以后还见
机行事,把“为教主申冤”的口号收了回去,只提“驱逐倭洋”,赶走日本人就行了。
但这次全罗道的暴动在性质上和以往类似于跳大神的东学党大有不同,是一次官逼民反
的暴动,朝鲜农民在贪官污吏敲骨吸髓的盘剥下已经活不下去了。赵秉甲卖官鬻爵、横
征暴敛,四间草房居然一年要交百余金的税,十亩水田居然要收四石租子,农民只好铤
而走险,揭竿而起。
如何应付起义军成了朝鲜政府最大的难题,当时政府已经没有镇压起义军的能力了,可
能的选择就是和起义军谈判或者向清廷借兵镇压。
早在前一年东学党人开始动作的时候,朝鲜政府中就已经有人提议向大清借兵,而且朝
鲜内务府官员朴斋纯还和袁世凯商量过这件事。袁世凯的意思是,东学党就是一些乌合
之众,不值得大惊小怪,闹出国际问题。加上向大清借兵是要朝鲜负担军费的,朝鲜本
来就不宽裕,就算是有钱还想留着自己花呢,所以看东学党没什么动静了,这事也就没
有再提,要不要进行改革更是无人过问。
这次东学党人来势凶猛,恐怕不会无疾而终,向不向大清借兵的问题就又来了。两湖招
讨使洪启薰密奏朝王,提出借外兵助剿。最积极提议向大清借兵的是受到朝鲜国王李熙
和闵妃支持下的闵泳骏。
但李熙一直下不了决心,首先是有朝臣反对,认为借外兵剿自己人,总有点不上台面,
再有就是李熙自己也担心借了大清军,日本军和俄国军会不会一起来凑热闹。但是这次
全州失陷,京畿震动,也顾不了什么内人外人的了。至于日本和俄国的事,闵泳骏拍了
胸脯担保,说袁世凯袁大人自有主张,不会出事。
袁世凯会有些什么主张呢?本来袁世凯就一直在计划对朝鲜进行更加积极的干预,这次
的东学党动乱正好是个直接出兵的机会。那么袁世凯知不知道根据《天津条约》,一旦
中国出兵,日本也有权出兵这回事呢?他知道,而且他知道日本肯定会出兵,但是他不
知道日本将会怎样出兵。
从东学党动乱一开始,日本就一直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因为北洋水师的的平远舰帮
过朝鲜运兵,所以日本人知道大清不会置身事外,他们所不知道的只是清廷出兵的兵力
和时机。驻朝公使馆临时代理公使、书记官杉村濬在得知朝鲜国王决定向大清借兵以后
,还特地派了书记生郑永邦去袁世凯处向其转达“我政府必无他意”的口讯。
因此根本就没有判断出日本意图的袁世凯做出了“即使日本派兵,也不过和前两次一样
,来个二三百人保护其使馆安全”的判断。六月一日,袁世凯致电李鸿章请求发兵。第
二天,杉村濬亲访袁世凯证实了朝鲜决定借兵,而袁世凯也已向李鸿章发电请求得知派
兵的底细。
6月3日,朝鲜政府正式照会清廷请求支援。当天已经通过外相陆奥宗光的电报了解了此
事的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拜会李鸿章,重复了杉村濬的话,这使得李鸿章更加相信
日本人无心朝鲜,出兵朝鲜于是就定了下来。6月6日驻日公使汪凤藻根据1885年中日《
天津条约》有关条款照会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告知清廷应朝鲜政府请求,按“我朝保护
属邦旧例”,派令直隶提督叶志超“选带劲旅,星驰朝鲜全罗、忠清一带,相机堵剿..
....一俟事竣,仍即搬回,不再留防。”
李鸿章派出的军队是分三批走海路在朝鲜牙山登陆的。第一批是作为前锋的太原镇总兵
聂士成带领的910人。6月6日下午6时坐船自塘沽出发,于8日下午6时抵牙山海口,第二
天登岸进扎牙山县。第二批,是直隶提督叶志超所带1055人,分乘海宴、定海二轮,于
10日下午三时抵牙山海口。第三批是总兵夏青云率领的500名人乘海定轮渡海,于25日
抵牙山县。此时屯驻牙山的清军人数达2465人。
可是,清军一开始行动,日本人就变脸了。
6月6日日本外务省照复汪凤藻:“查贵国照会中有‘保护属邦’之语,但帝国政府从未
承认朝鲜国为中国之属邦”,于是与汪凤藻扯起了皮,要求汪凤藻修改,而汪则“正词
拒之”。李鸿章也复电汪凤藻:“文内我朝‘保护属邦旧例’,前事历历可证,天下各
国皆知。日本即不认朝鲜为中属,而我行我法,未便自乱其例。故不问日之认否,碍难
酌改。”但是李鸿章还只是以为日本人在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找茬,而没有看到这是日本
在为以后扩大事态做准备。
同时,日本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照会总理衙门,声明根据《天津条约》,“
因朝鲜国现有变乱重大事件,我国派兵为要,政府拟派一队兵”。这时袁世凯也致电李
鸿章,表示从衫村濬得来的消息显示,日本政府派兵的目的只是“调护使馆,无他意”。
李鸿章和袁世凯都以为能自圆其说,并没有多想,但当他们后来得知日本派兵的数量时
,都吓了一跳。日本派的军队绝不是“调护使馆”的数百人,而是一个混成旅团,七千
人!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定远镇远怎么居然会炮弹不足?先主席和乃木大将的两首意境类似的诗篇
老话题了,把李鸿章的钱给一半让老左练陆军黑泽明<影子武士>符合史实么?
甲午战争真相贴两个花边八卦大头坑
庐山会议本来是反左的联俄 还是 联英? ---- 日本的选择
袁大头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制度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zz
郑成功的真实身份是不是日本人的代理人?美貌女演员反对陪首长跳舞被处决
康熙为何三十年不葬孝庄皇太后 ?(zz)大清应该剐了叶志超,凌迟处死
从财政角度看甲午不明白当时大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银子发展海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日本话题: 朝鲜话题: 袁世凯话题: 东学党话题: 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