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李岩·《西江月》·《商雒杂忆》——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相关主题
你们怎么评价姚雪垠的《李自成》为什么古代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胜利的?
甲申三百六十年祭——谁主沉浮zz从财政角度看甲午
[合集] 以历史为鉴:中国人的死穴是什么[合集] 李自成为什么会在山海关输掉?
税的问题李自成到底怎么死的?
袁绍之于曹操,相当于曹操之于刘备?曹操是巨蟹男
藤井省三: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 (转载)我猜网上的"刘亚洲《甲申再祭》"一定是伪作
政治局高层的“太极高手” | 科普党国政争形势 20冲冠一怒为红颜
1644年,李自成起义大家说说,我朝到底多少年气数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岩话题: 同志话题: 雪垠话题: 樵史话题: 李自成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6723
1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47013.html
王春瑜
姚雪垠同志是大家所熟悉的老作家。尽管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感觉他的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也有把古人现代化——诸如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
老神仙太神之类的倾向,但是,每当想到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历
史小说,我便感到雪垠同志的努力是可贵的。不过,最近读了他在《文汇月刊》发表的
长文《评〈甲申三百年祭〉》,则感到文中大部分论点难以苟同。
雪垠同志把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说得一钱不值,斥为“代表一种不严肃的学风
”、“黯然无光的著作”、“反科学的历史著作”,断言必须“推倒”;而且只有这样
做,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甲申三百
年祭》果真被雪垠同志“推倒”了吗?我看根本没有。
雪垠同志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抓问题,大力抨击,但归结起
来,实际上只有两大类: 一是史学界迄无定论,至今还在争论中的问题,雪垠同志执
其一说,便将郭老的论点一笔勾销,并大加挞伐;二是郭老囿于抗战期间的治史条件(
史学界对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成果,微不足道,难以借鉴;搜罗史籍不便),以及他
的学术专长,本来就不在明史领域,因此述及某些史实,难免有失误之处。对这两类问
题略加分析,我认为雪垠同志想“推倒”《甲申三百年祭》,不仅是劳而无功,而且对
郭老的评价也是很不公正的。
关于第一类问题,不妨以李岩为例。究竟有无李岩其人?早在清朝前期,就有人提
出怀疑。1978年,顾诚同志在《历史研究》第五期发表《李岩质疑》一文,广搜史籍,
钩沉抉微,极力主张历史上并无李岩其人。毋庸讳言,我是倾向于顾诚同志的看法的。
但这决不等于说,顾诚同志的结论就是李岩问题的终极真理,更不等于说,自此文发表
后,史学界凡是认为历史上有李岩其人的,就要如雪垠同志指责的,是什么“沿袭荒唐
谬说”、“不严肃”。不,李岩的问题还是会争论下去的。目前,专治明史的同志,看
法很不一致。在有关著述中,有的继续认为确有李岩其人,有的赞同并无李岩其人,各
说并存。我以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主张无李岩说的同志,要把明清之际关于李岩
的大量记载,逐条辨明来龙去脉,予以勾销,还要作出艰苦的努力。譬如说,我看就难
以勾销这条记载: “周同谷,字翰西,号鹤臞。诸生,曾充史可法幕僚。”[1]明亡
,流寓昆山,著有《同谷集》、《霜猿集》等书。《霜猿集》载诗80余首。并作注、咏
,述崇祯一朝时事,可供史家引证者不少。其中的一首诗谓: “膏沐无施有泪悬,去
朝王母冠群仙,清河当日为予说,可作千秋信史传。”诗中说的是什么?周同谷注道:
“懿安后自尽,悬绝于地,伪将军李岩知为后,戒其党勿得犯。欲送还太康伯家,后
从容自缢死。……张孟坚从贼入宫,亲见后死,曾为予言之,足证野史之失。”这里,
周同谷记下了曾亲眼目睹李岩救懿安皇后的张孟坚的口述,因此他才这样重视,认为“
可作千秋信史传”。就周同谷来说,他对明末农民军是仇视的,记下这条史料倒并非是
要让李岩流芳千秋,而是说明懿安皇后张氏的结局。由于天启皇帝的贵妃任氏,在明亡
后曾冒充懿安皇后,招摇撞骗,致使讹言四起,误传懿安皇后在李自成进宫后,没有自
缢死,甚至投降了。此事遂成一大疑案。而张孟坚的目击所语,“足证野史之失”。应
当指出,周同谷是个严肃的文人,《霜猿集》记崇祯朝史事,皆有所据,绝大部分都有
比较高的史料价值。惟其如此,前辈明史学者孟森先生曾特作《霜猿集校订补注》一书
。[2]判断张孟坚述李岩事是否可信的关键之一,是在于懿安皇后在李自成军进宫后
,是否确实自缢于宫中;因为如果失掉这个前提,李岩“戒其党勿得犯”之说,便是胡
扯。顺治时,贺宿作《懿安事略》谓: “顺治庚子(1660),余至燕,遇旧时内侍王
永寿,曾管事宫中。余乃问张后陷贼乎?王奄叹曰: 伤哉,此言也!……崇祯甲申,
李贼入京师,宫中鼎沸,后闻变自缢,永寿已目睹其死。”这里,又清清楚楚地记录了
太监王永寿的目击记,张后的确“闻变自缢”而死。清初文人对王永寿之说相当重视,
龚鼎孳、纪昀为张后所作事略、传记,以及毛奇龄作《彤史拾遗记》,都采入以存真。
吴伟业撰《绥寇纪略》时,显然经过推敲,也将王永寿语特地编入《补遗》中,载谓:
“懿安后缢而未绝,伪将军李岩,河南人,知为后,禁其下勿侵犯。”当然,细察张
孟坚、王永寿语的全文,也微有不同。如翻检谈迁《国榷》、《北游录》、顾炎武《昌
平山水记》等史籍,说法更不大一样。但是,正如孟森在《霜猿集校订补注》中所作结
论那样,“要之清廷能得其尸(按: 指张后)而为之合葬于德陵(按: 指明熹宗即天
启皇帝财陵),则必自有根据矣(按: 葬张后事见王先谦《东华录》顺治元年五月己
酉条及《清史稿·世祖纪》)。”
总而言之,从《霜猿集》看来,清初各种史籍中关于李岩的记载还很不少,不能一
概目为因袭《定鼎奇闻》之类反动小说的胡诌。这类记载,对主张无李岩其人说的同志
不利。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就不言而喻,对于史学界还远远没有取得
一致结论的李岩问题,雪垠同志因为自己否定有李岩其人,便批评郭老“不肯多看一点
历史资料,急于写文,轻作论断”,甚至说郭老“沿袭荒唐谬说,且加宣扬……恐怕不
能算是史学家应有的严肃态度”。这是无法服人的。顺便提一下,姚雪垠同志过去也是
深信有李岩其人的。比如1974年3月就说过: “我认为李岩确有其人,但身世籍贯有疑
问。”[3]直到1977年5月,他在为《李自成》写的再版前言中,仍然说“大顺军中确
有李信(按: 李信即李岩)这个人”。[4]只是在1978年以后,他才否定有李岩的存
在。我认为,随着史学界研究的深入,否定自己过去的某些学术观点,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不应该据此指责姚雪垠同志在1978年以前说有李岩,就是“沿袭荒唐谬说”,或者
说,“为什么不多找一些资料看看?”但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又怎么能够对30多
年前郭老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写了李岩,而作出这样的责难呢?
关于第二类问题,即《甲申三百年祭》中史实方面确有某些失误,雪垠同志加以订
正,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在对《甲申三百年祭》作总体评价时,应该如何权衡这些失误
?我认为,连雪垠同志也表示敬重的明史专家谢国桢先生在1964年版《增订晚明史籍考
》中评价《甲申三百年祭》的一段话,是发人深思的: “或者有人谓作者对于史事颇
有所疏……此可谓但见其枝节,而未能窥其全体,读史者主要当提出关键性之问题,若
追求于一隅,或苛责于末节,此可谓未识其大者也。”这是公允之论。而综观姚文,他
对郭老的评价,正是丢掉“全体”,“苛责于末节”。这是很不公道的。尽人皆知,《
李自成》是历史小说,创作时,主要当然是用艺术想象虚构,但也必须依据历史,援引
史料。同样尽人皆知的是,雪垠同志是作家,而不是史学家。因此,他在引用史料以及
为小说作历史注脚时,也难免有一些失误。聊举一例。谈迁《北游录·纪闻上·榜购一
词》条载谓: “总督(按: 应为督师)杨文岳(按: 文岳是文弱之误)(嗣昌)出
师榜缉剧贼张献忠,画二人头,书《西江月》词一首,曰: ‘此是谷城叛贼,而今狗
命垂亡。兴安平利走四方,四下天兵赶上。逃去改名换姓,单身黑衣逃藏。军民人等绑
来降,玉带锦衣升赏。’祖此词遍粘通衢,可笑甚矣。”而雪垠同志在《李自成》第一
卷上册第70页引此词时,却说是“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告示”;而且把这首《西江月》,
写成“此是李闯逆贼,而今狗命垂亡。……撒下天罗地网,量他无处逃藏。军民人等绑
来降,玉帝锦衣升赏”。显然,雪垠同志已将这首《西江月》改了。但这一改,问题就
来了。不仅改成“此是李闯逆贼”,毫无根据,而且词的下半阕,什么“撒下天罗地网
,量他无处逃藏”,这种类似现代电影《地道战》主题歌的语气,也不像明朝人的口吻
;将“玉带锦衣升赏”,改成“玉帝锦衣升赏”,尤为不妥。因为当时“军民人等”如
果看了布告,说拼了命把“李闯逆贼”抓来后,可以到天上的玉皇大帝那儿去领赏,那
不更是笑话吗?有谁还相信而愿意卖命呢?
不妨再举一例。无论是清初以及当代否定历史上有李岩其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论
点,是说李岩是清初小说《定鼎奇闻》、《樵史通俗演义》等编造出来,然后又混入史
籍,搞乱了历史真相的。雪垠同志在《评〈甲申三百年祭〉》中,从《开封府志》转引
康熙《杞县志》原载的《李公子辨》,力证杞县无李岩其人。但是,正是这篇《李公子
辨》,指责“《樵史》诬伪多端,莫可枚举”,并说“或谓书乃一卖国大老雇人代作。
果尔,则欲掩滔天,不惜吊诡”。对此,雪垠同志抄录后,未置一词。可是,这种对《
樵史》的指责,以及对该书著者的臆测,都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樵史》的全称
为《樵史通俗演义》,计40回,1937年北京大学史料室曾据马隅卿先生旧藏清初刊本翻
印,但因为旋即战火纷飞,书多散失,流传甚少。这本书的著者是谁,前辈史学家孟森
先生在为重印本所撰的序文《书樵史通俗演义》中,以及谢国桢先生在《晚明史籍考》
中,均未能考出。查光绪《青浦县志》卷27,“艺术”,第8页载谓: “《樵史》,四
卷,陆应旸著。”所言甚明。陆应旸的生平,也见于此志卷19,“文苑传”,第15—16
页。文谓: “陆应阳(按: 当为旸字之误),字伯生,郊子也。少补县学生,已而被
斥,绝意仕进。……王世贞好以名笼络后进,常誉应阳。应阳不往,时论益以为高。万
历时修复孔宅,应阳之力居多。卒年八十有六。应阳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呼为陆鸿雁
。”证之以《樵史》,书写到南明弘光小朝廷覆亡为止,没有写唐、桂二王,正如孟森
先生所说,《樵史》“或者成书在南部甫下之后”。由此推算,陆应旸盖卒于清顺治初
年,生年当在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左右;一生经历八朝(包括弘光在内),实亦史所罕
见。应旸在《樵史》序中谓: “望旧都兮迢迢,思贤人兮焦焦。”明遗民之心情,溢
于言表。书中叙述李自成事迹时,曾批评《剿寇小说》、《新世弘勋》(即《定鼎奇闻
》),指出皆不足据。孟森先生说此书“为明遗(民)写实之作,而托体于通俗以自晦
者也。笔墨甚高而故作俚语”。所言甚是。由此不难看出,《李公子辨》指责《樵史》
“诬伪多端,莫可枚举”,甚至怀疑此书“乃一卖国大老雇人代作”,是站不住脚的。
《樵史》第二十九回,是“李公子投闯逃祸,杨督师失机殒生”,述及李岩造反事迹。
到底有无李岩?当然可以继续研究、争鸣。但不能将史料价值很高的《樵史》与反动小
说《新世弘勋》简单等同,《樵史》中既述及李岩,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而雪垠
同志引《李公子辨》时,抄完了事,因袭清初人的旧说,显然是不够妥当的。
当然,雪垠同志的这些失误,不过是枝微末节,即使把雪垠同志《李自成》和近几
年写的几篇历史论文中种种失误全部搜集起来,也绝对不能由此立论,把《李自成》一
书说得一钱不值,甚至要加以“推倒”。可是,为什么雪垠同志批评郭老时,却又是这
样做呢?
雪垠同志声称只有“推倒”《甲申三百年祭》,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
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这些话,对批评郭老此文是很不妥当的。值得注意
的是,雪垠同志言下之意,起码是自认为对历史、读书界、中学生一向是很负责的。我
看也不见得。且举一例。他在《李自成》第一卷上册第319页写道: “几年之后,他(
指李自成)还是念念不忘在商洛山中的一段生活,曾于战争之暇写过《商雒杂忆》七绝
十二首和七古一首。可惜大顺军失败之后……不但这十二首七绝不再存留于天地之间,
连那首七古也被埋没了三百多年,最近才有人因偶然的机会发现半首,余下的一半也将
永难找到了。……现在抄在下边……: ‘收拾残破费经营,暂驻商雒苦练兵。月夜贪
看击剑晚,星晨风送马蹄轻’。”真是活龙活现!小说家言,波谲云诡,我们除对雪垠
同志艺术匠心深感钦佩外,本来无可指责。但是,这首诗却糊弄了不少人。1974年,中
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并非研究明史的青年写的小册子《李自成起义》(当时,史学园地群
芳凋谢,《李自成起义》在书店十分显眼,雪垠同志应该是能看到的),竟将这首《商
雒杂忆》当做史料引用,此门一开,某些史学论著遂竞相效尤,将此诗视为李自成的珍
贵史料而纷纷引用,先后达11种之多。其实,这首诗的作者不是李自成,而是写《李自
成》的雪垠同志自己。既然这首诗已在史学界特别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读书界引起误解
,造成紊乱,雪垠同志为什么一声不吭呢?
明清史料,浩如烟海;明清之际史事,纷繁复杂。史书之间,互相抵牾处极多,即
使大家公认的已故明清史大家孟森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撇开学术观点不谈,在史料的
引用、诠释上,也并不乏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是难免的,也是可以
理解的。任何人都有他的局限性。“学如积薪,后来居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的
深化,对前人包括学术大师在内的著作中的论点,以及所引史料中的谬误提出批评,当
然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批评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的,有分寸的,最要紧的是
必须实事求是。苛责前贤是不对的。对于像《甲申三百年祭》这样一部在中国革命过程
中起过重大影响,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史学名著,更应该仔细区分其主流与枝节。如果
因某些学术见解不同,以及抓到了某些史实的失误,就要将全书“推倒”,这就未免是
见小眚而掩大德了,也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未知雪垠同志以为然否?
(刊于《光明日报》1981年11月9日“史学”版)
注释:
[1] 《重修常昭合志》卷20,第388页。
[2]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惜印本较少,流传不广。
[3] 《关于长篇小说〈李自成〉》,第98页。
[4] 《李自成》第一卷,上册,第24页。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家说说,我朝到底多少年气数啊?袁绍之于曹操,相当于曹操之于刘备?
为什么太平天国长矛匪总被当正面宣传藤井省三:鲁迅文学永远活在日本人心底 (转载)
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17周年!政治局高层的“太极高手” | 科普党国政争形势 20
推背图究竟是真是假?1644年,李自成起义
你们怎么评价姚雪垠的《李自成》为什么古代的农民起义几乎没有胜利的?
甲申三百六十年祭——谁主沉浮zz从财政角度看甲午
[合集] 以历史为鉴:中国人的死穴是什么[合集] 李自成为什么会在山海关输掉?
税的问题李自成到底怎么死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岩话题: 同志话题: 雪垠话题: 樵史话题: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