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o 发帖数: 18 | 1 曾经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由于媒体
对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一段讲话进行了错误的翻译。
前段时间香港财经作家杨卫隆的新作——《三割志:后美国时代的大国博弈》(此书大
陆版今年4月出版,原版于去年10月在香港问世),再次谈到了这段历史。杨先生以“
人类史上最严重的错译事件”为标题,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分析。一些网站还以
“日本吃两颗原子弹竟因首相文件翻译出错”为题予以转载。
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
据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所讲,是由于日本拒绝了同盟国敦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
茨坦公告》,所以才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三割志》先是引用了日本官方同盟社的英
译文,继之又拿出铃木讲话的日文原文,最后又对比路透社和美联社的译稿(未说明来
源),从而得出结论:首先是同盟社“错译”铃木的讲话,之后路透社和美联社又“错
译”了同盟社的译文。总之,在作者看来,正是这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导致美国政府
“误读”日本的意图,使日本“吃了两颗原子弹”。
而所谓的“错译”,主要是针对铃木讲话中使用的“黙殺”(mokusatsu)一词。“默
杀”在日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少资料,包括杨先生在书中所写,都说“黙殺”这个
词“没有对应的英文单词”,这个词可以表示“无视”(“不予理睬”、“置之不理”
),也可表示“不予评论”。铃木的本意乃是“暂不评论”。而且从铃木讲话的上下文
看,无论如何也不该译成“拒绝”。但是,笔者查了很多词典,包括中国国内出版的日
汉(双解)词典和日本出版的日语词典,甚至还有日英词典,但都只看到第一种解释,
并无第二种。这是其一。
再从史实来看。日本当时的态度的确是既不接受也不拒绝《波茨坦公告》,意即暂不对
外表态,因为统治者们都还在希望尚未参战的苏联政府能应日本的要求出来“斡旋”,
以避免“无条件投降”。但是,主战的军部首脑却认为“应对公告加以彻底反击,以鼓
舞士气”。这便是铃木发表“黙殺”讲话的语境。
关键就在于铃木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且看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的两个
中译本:
“我认为那份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政府认为并无任何主要(原译如此——笔者
按)价值。只有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易显石等译《大东
亚战争全史》第四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32-1633页)
“本人认为该共同声明仅系开罗会谈之翻版而已。政府认为并无任何重大价值。仅有予
以‘默杀’而已。我等必须向战争之完遂迈进。”(台北:军事译粹社编译出版《大东
亚战争全史》四,1978年版,第291页)
还有一本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是根据日本防
卫厅战史室编纂的《大本营陆军部》内容选译的。其对铃木上述讲话翻译如下:“该宣
言只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政府并未予以重视,只有置之不理。我国坚决完成战争。”(
第644页)
尽管几种翻译质量不一,但很显然的,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是“黙殺”一语,而是最后
一句!再来看杨先生自己的翻译——“坚定地迈向战争终结”——这难道不是一种负隅
顽抗的形象吗?
退一步讲,即便“黙殺”可以解释成“不予评论”,笔者认为在这段话中也没有理由这
样译,因为铃木讲话中的“翻版”和“没有重要价值”,便已是评论也。后面如果加上
“不予评论”,岂不矛盾?
至于所谓的“二次错译”问题,由于《三割志》并没有说明所引用的路透社和美联社的
英文版本来源,因此,笔者在此只能以当时中国报纸的“三次翻译”为准。请看:
“今日截获之东京广播称,日首相铃木已拒绝盟方所提之投降最后通牒。昨日铃木对日
记者表示‘日政府继续作战之决心’,谓日本帝国政府将不理睬此种投降公告。”(重
庆《大公报》、《中央日报》,1945年7月30日,第二版)
这是路透社发自纽约的电文。这段文字第一句可算是导语,第二句才是引用铃木原话。
很明显,第一句是以第二句为依据,也就是说,由于铃木说日本政府“不理睬此种投降
公告”,并且表达了“日政府继续作战之决心”,所以路透社才报道“日首相铃木已拒
绝盟方所提之投降最后通牒”——并非径直将铃木的“黙殺”译成了“拒绝(reject)
”。逻辑如此清楚,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误读”,更不能说同盟国领导人据此“误判
”了。
顺便说的是,对于原子弹的作用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争议不小。但据战犯外相东
乡茂德事后自述,在广岛遭袭后第三天,即8月8日下午,他谒见日皇时,日皇曾面谕:
“敌方既然已经使用这种武器,继续进行战争越发不可能了。为争取有利条件,不可错
过结束战争的时机。条件经过协商不会谈不拢的。总之,应该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并令将这一意见也转告给铃木首相”。(易显石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第四册第1637
页)可见,如果没有原子弹,日本统治者还是不会那么快下决心投降的。到了8月9日,
苏联参战,日本再无退路,终于在10日向同盟国乞降。
仔细算来,从7月26日《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于“无条件投降或迅速完全毁灭”
之间择一而从,到8月6日“公告”的警告成为现实(原子弹落于广岛),历史的车轮已
不知不觉走过了整整10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