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
相关主题
炎黄子孙不仅是汉人从平城到河阴 (二) 江左一隅独未照 (下)
从平城到河阴 一.白日光天无不曜(上)关於《韩之名》
从平城到河阴 一.白日光天无不曜(下)西夏皇族是鲜卑拓跋还是党项人?
汉化, 儒家及其他(只是换个题目随便侃侃^_^)从平城到河阴(四) 周成汉昭未易遇
拓跋鲜卑眼里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8 (转载)
北魏拓跋氏乃汉将李陵之后?后宫皇太后“红杏出墙”的内幕是什么?帝太后养性奴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一后宫皇太后“红杏出墙”的内幕是什么? 帝太后养性奴(转载)
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中国最外F的皇帝是魏孝文帝吧?太子不穿汉服就毒死!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孝文帝话题: 改革话题: 汉化话题: 鲜卑话题: 拓跋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r
发帖数: 13
1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我觉得还有许多话可说,其实,若能平心静气进行思考,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改
革运动,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绝非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人们的观点也是人言言殊
,莫衷一是。
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第一,孝文帝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第二,既然改革的效果如此神妙,又是振兴经济,又是稳定政局,又为何孝文帝逝
世才30年左右,北魏就爆发“六镇起义”,北魏的统治就陷入分崩离析、万劫不复的局
面?
第三,孝文帝改革以“全盘汉化”为根本宗旨,结果它直接而彻底的摧毁了北魏赖
以统治的根基,完全泯灭了鲜卑族的个性特征,使这个曾经生机勃勃、骁勇善战,打遍
天下无敌手的民族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归宿究竟该怎么看待?
第四,孝文帝改革的“全盘汉化”,汉化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其汉化的内容是汉文
化中的精华还是糟粕,其汉化的途径与思维是否妥当?
如果不将这些问题回答清楚,那么,对这场改革的评价与定位,就会永远是处于隔
靴搔痒、甚至郢书燕说的混沌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公元490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改革侧重于“
形而下”的部分,主要是整顿吏治、理顺关系、改革经济、改善民生;而后期的改革则
注重于“形而上”的部分,包括迁徙都城、移风易俗、兴起礼乐、推行“汉化”。前者
务实,后者务虚,前者重绩效,后者求声势,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皆有涉及,皆
有触动,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全面型改革。
但这些改革虽然都归之于北魏孝文帝的名下,总称为“孝文帝改革”,但是,在公
元490年之前,孝文帝拓跋宏并非是北魏朝廷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他固然命运不错,在
自己5岁那年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就受父亲献文帝拓跋弘的禅让而登基为帝,且一当就
当到公元499年死去为止,前后近30年,但是,在公元490年之前,他始终是一个傀儡角
色。
当时的朝廷实权全部掌握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手中。这位冯太后可是十分强势,史称
其“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是位典型的“铁腕女人”。在波谲云诡的朝廷内部政
治斗争中,她沉着果断、坚忍精明,击败一个个政治对手,依靠李冲、李安世等宠臣、
粉丝的拥戴辅佐,牢牢地掌控了北魏朝廷的军政大权,曾一手策划了其子献文帝的废立
,并操纵着其孙孝文帝本人的一切,两度“临朝听政”、“省决万机”,“生杀赏罚,
决之俄顷……威福兼作,震动内外”、“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魏书·文明皇后
冯氏传》),是北魏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她对孝文帝拓跋宏,简直是视如无物,动辄责
打,而孝文帝保命第一,绝不敢有任何的辩解,更不敢有些微的抱怨,“宦者先有谮帝
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而受之,不自申明”(《魏书·高祖纪下》)。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490年。是年,女强人冯太后终于抗不过自然规律,寿
终正寝了,这时,孝文帝拓跋宏才开始亲政,可以按自己的真实意愿来理政视事了,北
魏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此可见,在孝文帝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拓跋宏仅仅是个傀儡皇帝,相关改革的顶
层设计、推行实施,即建立卓有成效的新制度以取代旧制度,如推行班禄制,实施三长
制,倡导均田制,改革租庸调制等等,虽然成效卓著,但说实在的,其实都与他没有太
直接的关系,那些新制的策划与制定,都是李冲等人秉承冯太后的懿旨,执行冯太后的
指令而鼓捣出来的,换言之,皆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逐一展开的。所有的功劳,当然也
包括失误,都应该归于冯太后名下,而与孝文帝拓跋宏关系不大。只有在490年冯太后
撒手归西,北魏孝文帝改革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拓跋宏才实际登台主持大计,推行
一系列诸如迁都洛阳、制礼作乐、全盘汉化的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那些最为切合实际、最有实质效益的措施与
做法,都是冯太后的作为与贡献,而它们的推行与见效,则为真正归属于孝文帝主持的
后阶段改革奠定了基础。而也只有明确地区分了整个改革的前后阶段的不同主持人,我
们对魏孝文帝在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改革运动中所占有的地位,才可以做出比
较公允恰当的评价。
公元490年魏孝文帝亲政,这之后,这场改革运动才完全由他本人来操盘了。那么
,我们可以看一看,从490年其亲政到499年其去世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推行的改革
措施究竟有哪一些,这些改革是否像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纯粹为正面的功绩?
考察这十年中孝文帝拓跋宏亲自主持的改革,最主要的动作有两项。一是公元493
年全面启动、公元494年正式完成的迁徙都城,将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移到洛阳;二是
移风易俗,“全盘汉化”,彻底去掉鲜卑族的民族特性,将其完全融入汉族之中。
就迁都洛阳而言,应该说是正面意义大于负面影响的。迁都本身不算严格意义上的
改革措施,但它实现了北魏政治中心的南移,强化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摆脱冯太后政
治的阴影,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的影响,为接下来的“汉化”改革扫除障碍,还是颇具
合理性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利弊交杂,有利必有弊,迁都的负面因素也是明显存在的,它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破坏了鲜卑族的纯朴风
尚,使鲜卑贵族沾染上魏晋门阀士族的种种恶习,骄奢淫逸,官风腐败,更为严重的是
如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一书中所言,迁都丧失了拓跋贵族集
团的强有力支持,造成洛阳新贵与平城老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
裂,酿成日后北魏的政治危机,伏下了北魏衰亡的契机。孝文帝去世后仅30余年,北魏
政权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其原因也许不得不追溯到迁都洛阳之举。正如宋代
叶适所认为的那样,拓跋宏“始迁洛邑”的举措,乃是错误的抉择,属于“根本既虚,
随即崩溃”(《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四)。
至于迁都后所推行的那些“汉化”措施,那就更值得商榷了。通观史籍,我们知道
孝文帝拓跋宏是虔诚的汉文化迷恋者,史载:其“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
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读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魏书·高祖纪》)这虽不乏溢美之词,但孝文
帝爱“文化”胜于扬“武化”,当属不争的事实。这样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主政后大
搞“全盘汉化”,乃是必然的选择。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即开始雷厉风行推行他的汉化措施了。其重点,是彻底改变鲜
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毫无保留地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
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其具体的措施有:
1,易服装,公元495年,他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与北方其他少数族人
一律改穿汉族服装。他还自己带头穿戴汉人服饰,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2,讲汉话。孝文帝正式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明确宣布“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认为“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
书·高祖纪》、《魏书·咸阳王禧传》)。
3,改汉姓。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拓跋宏下诏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
鉴》卷一四0《齐纪六》)从此之后,鲜卑族姓氏就与汉族完全相同了。
4,定族等。孝文帝拓跋宏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情有独钟,在改汉姓的基础上,
他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据此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同上)
5,通婚姻。孝文帝为了使鲜卑与汉族两族进一步融合,还大力倡导鲜卑人与汉人
互通婚姻。他身体力行,带头示范:“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
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同上)此外,他还亲自为六个
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6,改籍贯。拓跋宏还颁布诏令,规定凡迁徙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埋葬在河南
,不得归葬平城,从而来有效切割鲜卑人与平城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也保证了其后代的
籍贯从此改为洛阳而不再为平城人。
考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质就是要
通过“全盘汉化”来消除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因为改革的结果,是鲜卑
拓跋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
血统,这样一来,鲜卑拓跋氏便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从而与汉族
完全同化,融没入汉族之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孝文帝还借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之机
会,将南朝地区业已趋于没落的腐朽门阀制度在北方地区借尸还魂,卷土重来,给北魏
原本比较单纯、实效的政治生活注入了腐蚀剂。
a*p
发帖数: 495
2
孝文帝就是一个精神外F
拓跋宏甚重齊人,常謂其臣下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凱對曰:「江南多好臣,
歲一易主;江北無好臣,而百年一主。」宏大慚.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
: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 然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我觉得还有许多话可说,其实,若能平心静气进行思考,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改
: 革运动,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绝非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人们的观点也是人言言殊
: ,莫衷一是。
: 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 第一,孝文帝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第二,既然改革的效果如此神妙,又是振兴经济,又是稳定政局,又为何孝文帝逝
: 世才30年左右,北魏就爆发“六镇起义”,北魏的统治就陷入分崩离析、万劫不复的局

f**********4
发帖数: 2617
3
孝文汉化,从我们中原正统的视角来看总是要给正面评价的,教科书上也是如此。但和
其它中国历史上的外族政权相比,其实是操之过急相当失败的。孝文一死,国家就陷入
动乱,不论胡汉,都遭荼毒。
f****r
发帖数: 5118
4
孝文帝/隋炀帝/完颜亮
这三个人都是对本族文化的否定,最后都是亡国的命运,孝文帝没有现世报而已
o**4
发帖数: 35028
5
不这样,鲜卑会遭大屠杀吧?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孝文汉化,从我们中原正统的视角来看总是要给正面评价的,教科书上也是如此。但和
: 其它中国历史上的外族政权相比,其实是操之过急相当失败的。孝文一死,国家就陷入
: 动乱,不论胡汉,都遭荼毒。

m***n
发帖数: 12188
6
不是汉化,是文明化。
l*********1
发帖数: 936
7
读四书五经,吟诗做赋就文明化了?
这些无益耕战的玩意都是汉文化的糟粕。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汉化,是文明化。
o**4
发帖数: 35028
8
汉文化就是四书五经?
鲜卑连四书五经都搞不出来呢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读四书五经,吟诗做赋就文明化了?
: 这些无益耕战的玩意都是汉文化的糟粕。

i***y
发帖数: 1038
9
汉化导致北魏乱掉本身就是伪命题,没有人能证明不汉化就能长久。要说不学习先进文
明,没准10几年就乱掉了呢。五胡乱华中的羯就被灭族了。

【在 o**4 的大作中提到】
: 汉文化就是四书五经?
: 鲜卑连四书五经都搞不出来呢

t**t
发帖数: 27760
10
元不汉化,几十就完,清汉化,立国进300年。

【在 i***y 的大作中提到】
: 汉化导致北魏乱掉本身就是伪命题,没有人能证明不汉化就能长久。要说不学习先进文
: 明,没准10几年就乱掉了呢。五胡乱华中的羯就被灭族了。

相关主题
北魏拓跋氏乃汉将李陵之后?从平城到河阴 (二) 江左一隅独未照 (下)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一关於《韩之名》
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西夏皇族是鲜卑拓跋还是党项人?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C****a
发帖数: 6593
11
鲜卑人口数量不行,不汉化他们也挺不了多久了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
: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 然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我觉得还有许多话可说,其实,若能平心静气进行思考,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改
: 革运动,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绝非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人们的观点也是人言言殊
: ,莫衷一是。
: 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 第一,孝文帝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第二,既然改革的效果如此神妙,又是振兴经济,又是稳定政局,又为何孝文帝逝
: 世才30年左右,北魏就爆发“六镇起义”,北魏的统治就陷入分崩离析、万劫不复的局

i***z
发帖数: 7508
12
没有鲜卑人汉化, 哪里有隋唐的灿烂文明?
是非功过转头空啊!

【在 d*****r 的大作中提到】
: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
: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 然而,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从多元的视野重新审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我觉得还有许多话可说,其实,若能平心静气进行思考,这场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改
: 革运动,其价值与意义的判断,绝非教科书所说的那么简单,人们的观点也是人言言殊
: ,莫衷一是。
: 考察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 第一,孝文帝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第二,既然改革的效果如此神妙,又是振兴经济,又是稳定政局,又为何孝文帝逝
: 世才30年左右,北魏就爆发“六镇起义”,北魏的统治就陷入分崩离析、万劫不复的局

S*E
发帖数: 3662
13
元朝立国97年,其实不算短了。后来北元又持续了34年。
而与中国无关的其它蒙古汗国则坚持了更长的时间。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元不汉化,几十就完,清汉化,立国进300年。
m***n
发帖数: 12188
14
“汉化”不是从孝文开始的。当时群胡混战,无非是两个前途,一是大家一起野蛮化,
比如罗马之后的中世纪欧洲,黑暗一千年。欧洲好歹还有个教会,能保存文明的火种,
并把大家联系起来,中国连教会也没有。旁边也没有东罗马和后来的阿拉伯人帮助你保
存文献。野蛮化以后就翻不了身了。
这样,最后鲜卑人也一样消失。草原上的没有汉化的柔然不一样消失了么。
另一条路就是重建罗马。大家都当罗马人。
鲜卑人选择了第二条路,这也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之前的氐人符坚已经选择了这条路了。但是他运气不好,或者太仁义,或者天意,没成
功。
符坚被杀前,对羌人姚苌说:“五胡次序,无汝羌名”。
这是诅咒,也是一个警告。
孝文显然是明白了这个警告。
w******r
发帖数: 3156
15
窝阔台汗国完蛋得更早一点。
其他几个也都本土化突厥化了,比照这说的汉化,那几个比元朝本土化得还更多一些。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元朝立国97年,其实不算短了。后来北元又持续了34年。
: 而与中国无关的其它蒙古汗国则坚持了更长的时间。

m***n
发帖数: 12188
16
那时鲜卑人口比汉人数量多。
陈寅恪的考证。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鲜卑人口数量不行,不汉化他们也挺不了多久了
w******r
发帖数: 3156
17
北朝不是孝文一死就乱掉,是他儿子宣武帝死了以后的事。北魏衰落和宣武有很大关系
,朝政的腐败糜烂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如果孝文不早逝或者宣武不放纵亲佞的话,
北魏应该能活得更久一些。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孝文汉化,从我们中原正统的视角来看总是要给正面评价的,教科书上也是如此。但和
: 其它中国历史上的外族政权相比,其实是操之过急相当失败的。孝文一死,国家就陷入
: 动乱,不论胡汉,都遭荼毒。

w******r
发帖数: 3156
18
扯谈吧。
说说看,隋炀帝是啥民族?
金是啥时候灭亡的?完颜亮是什么时候挂的?照你这个现世报的定义,亡国的命运都能
倒推到阿骨打身上。

【在 f****r 的大作中提到】
: 孝文帝/隋炀帝/完颜亮
: 这三个人都是对本族文化的否定,最后都是亡国的命运,孝文帝没有现世报而已

w******r
发帖数: 3156
19
又一个扯谈的。
基督教益耕战吗?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读四书五经,吟诗做赋就文明化了?
: 这些无益耕战的玩意都是汉文化的糟粕。

f*******e
发帖数: 2791
20
扯淡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时鲜卑人口比汉人数量多。
: 陈寅恪的考证。

l*********1
发帖数: 936
21
基督教当然益战了,十字军东征,不靠宗教狂热,哪里搞的到那么多人去远征。
中世纪欧洲人上战场前都要让随军牧师祝福一把的。就是现在,美军也有随军牧师,都
是带军衔的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又一个扯谈的。
: 基督教益耕战吗?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最外F的皇帝是魏孝文帝吧?太子不穿汉服就毒死! (转载)拓跋鲜卑眼里的五胡十六国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二北魏拓跋氏乃汉将李陵之后?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可汗是如何继位的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一
苻坚,姚苌,慕容垂之间说话都用汉语吗?躺着也中枪-孝文帝的包办婚姻
炎黄子孙不仅是汉人从平城到河阴 (二) 江左一隅独未照 (下)
从平城到河阴 一.白日光天无不曜(上)关於《韩之名》
从平城到河阴 一.白日光天无不曜(下)西夏皇族是鲜卑拓跋还是党项人?
汉化, 儒家及其他(只是换个题目随便侃侃^_^)从平城到河阴(四) 周成汉昭未易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孝文帝话题: 改革话题: 汉化话题: 鲜卑话题: 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