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项羽东渡乌江”,渡的其实是长江 (转贴)
相关主题
刘邦和项羽(之二)三国超人守将 - 曹仁
偶研究了一下四渡赤水请教:胡适在哪个领域可以真正算大师?
所谓楚汉相争,襄樊之战魏、蜀双方参战兵力辩析
世间神将——曹子孝zz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3)
这个魏武王不是曹操是谁?胡适和郭末若
刘福通 韩林儿 vs 陈胜 吴广大禹真的葬在浙江会稽吗?
曹冲是被曹丕放毒蛇咬死的?文字狱是清代了不得的政策
问个三国问题,曹叡是曹丕亲生的吗?大禹墓里有什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乌江话题: 长江话题: 曹仁话题: 东渡话题: 和县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H
发帖数: 7927
1
看了的某学术文章,转载其中片断,如果没耐心读长文,看这句就够了:)
“重要的是,无论是把“乌江”理解为长江的一段,还是理解为长江边上的泊船处,项
羽“乃欲东渡乌江”,是想要往东去渡过长江。这是肯定无疑的”。
如果有兴趣找来此文全文读一读,就会发现,作者本人其实是反对“乌江自刎”这种说
法的。另外附上天地图(中文)截屏,今天的乌江,其实已经分为两镇,分属南京和马
鞍山,所以这个地方也是苏皖两省的分界线。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分隔两镇,注入
长江,然而这也不是“乌江”,而是六十年代人工开挖的驷马河,并非天然河流。至于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那条乌江,源于贵州,于涪陵汇入长江。
以下是转载:
近世多有学人认为乌江是指安徽和县的乌江浦。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
考证》,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句下“考证”:“安徽和州有乌江浦,在乌江故县东
。”
(19)这隐约地说“乌江”指乌江浦。王伯祥先生《史记选》的注是:“乌江即今安徽省
和县东北四十里江岸的乌江浦。”(20)这就明确地说“乌江”是指乌江浦。长期作为
高等学校教材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对“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注是
:“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岸的乌江浦。”(21)仅仅在王伯祥注的“江
岸”前加个“长”字,把“即”改成逗号。
乌江浦之名,始见于唐代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资治通鉴》的胡三省
注提到过“乌江浦”,胡三省的根据也是《元和郡县图志》。《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
元和八年(西历813年)。其“和州乌江县”条下记云:“乌江浦,在县东四里,即亭
长艤船之处。”(22)按古人行文习惯,“在县东四里”是指在县城(县治所在)东边
四里。乌江县一带的长江是斜北行,“县东四里”恰恰在长江岸边。历史上以“浦”为
名的,或为水边,或为河口(河流注入江海的入口处),或为小河汊、小水泊。《元和
郡县图志》说乌江浦是“亭长艤船之处”,那它就是江边某处,或许是个渡口(渡头)
。把“乌江”解释为乌江浦,“东渡乌江”的意思就是东去从乌江浦渡过大江。这样说
,从文法上看,勉强讲得通,但它的依据还是孤证,而且是出于项羽死后一千年的文献
中。通常情况下,“孤证不为定说”。
(中间文字略)
古人大致上把长江自芜湖以下斜北行的那一段,称为“乌江”。这是有历史文献资料作
为佐证的。
其一,《三国志 . 魏书 . 诸夏侯曹传》写曹仁: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
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
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28)
据《三国志 . 魏书 . 文帝纪》记载,黄初二年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同
年十一月“以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29)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复叛”,“帝(曹
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据守”。(30)黄初四年初因瘟疫流行,魏国撤
回各路军兵。三月八日曹丕返回洛阳。黄初四年三月十九日(丁未)曹仁死。(31)从
黄初三年十月开始的魏、吴之间的这次战争,是曹丕称帝以后魏、吴之间的第一场战争
,也是曹仁任大司马到去世的一年多时间里魏、吴间唯一的一次战争。关于这场战争,
裴松之注引《魏书》所载曹丕丙午诏书云: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
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大司马据守濡须,
其所禽获亦以万数。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
水溺死者数千人,……(32)
诏书中说大司马曹仁“据守濡须”。历史上有濡须山,有濡须水。濡须水是巢湖通往长
江的水道,江对岸是芜湖。《元和郡县图志》“淮南道和州含山县”下记云:“濡须山
,在县(指含山县——引者注)西南七十五里。”“濡须水,源出巢县西巢湖,亦谓之
马尾沟,东流经亚父山,又东南流注于江。”(33)巢县今为巢湖市的居巢区,含山县
今为巢湖市所辖县。古代这一带江面辽阔。曹仁统领的大军“据守濡须”,也就是抵近
长江西岸。而《三国志 .诸夏侯曹传》写曹仁“督诸军据乌江”。这可见濡须、芜湖这
一带的长江,古人称为乌江。《三国志》记同一个战场的敌对两军,孙权是“临江据守
”,曹仁是“督诸军据乌江”,那么,“乌江”与“江”自然都是指那一段长江。濡须
水是条小河,那一带除长江外,再没有另外可以“据”的大江了。陈寿撰写《三国志》
,有关魏国和吴国的史料,主要依据先已成书的《魏书》、《吴书》和《魏略》。一定
是已有的史料中记曹仁“督诸军据乌江”,陈寿才能记下这么一笔。
其二,《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下记载:采石戍,在县
西北三十五里。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相对。隋师伐陈,
贺若弼从此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34)
戍是防卫用的营垒、城堡。牛渚,即牛渚山,在今天马鞍山市的长江边,山脚突入长江
的部分叫采石矶。江对岸是和县(历阳)。此采石戍,在长江右岸,因西端在长江边而
称“西接乌江”。这可见历史上把牛渚这一带的长江称为乌江。
又,裴駰的《史记集解》对“乌江”注:“瓒曰:在牛渚。”(35)裴駰是裴松
之的儿子,南朝刘宋时期的人。这位称为“瓒”的,据颜师古说,是晋初人。(36)现
存的关于“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旧注,这算是最早的了。这个“在牛渚”的注,同《
元和郡县图志》记采石戍时所说的“乌江”,是一致的,也是表示牛渚、和县(历阳)
地段的长江叫乌江。
事实上,马鞍山一带的老百姓,长期把牛渚、和县地段的长江称为乌江。民间传
说,项羽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将项羽的乌骓马渡至对岸,乌骓上岸后思念主人,翻滚
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即马鞍山。这同传说项羽自刎于今乌江镇江边,地点又不一
样。传说,自然不能当真,但能说明那个地方的老百姓把牛渚、和县一带的长江视为乌
江。
其三,《水经注》的相关记载。张守节《史记正义》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句
下注: 《注水经》云:“江水又北,左得黄律口,《汉书》所谓乌江亭长檥船以待项
羽,即此也。”(37)
《水经注》的这一条,不见于流传至今的《水经注》。清代殿本《史记》的《史记卷七
考证》于此引文下注云:“此条今本《水经注》无之。”(38)这一部分早已散佚了,
幸好有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把这一条保存下来,让我们今天有一个佐证。至于《水经
注》记下的黄律口,如今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但《水经注》的这一段话,很清楚地
说乌江亭长檥船之处是在长江边上,而且是在长江向北行的那一段的江边。这段话无疑
也就是说,乌江亭长“愿大王急渡”的江,是长江;所谓“乌江”,指那里的长江。《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南北朝时的北魏人,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他这段话是最早解
释乌江亭长檥船之处的。
长江自芜湖以下斜北行的一段,芜湖、濡须处于这一段之首,乌江县(西晋始置
,县治在今和县乌江镇)处于这一段的尾部,牛渚、历阳处于这一段的中间。根据以上
存在于史籍中的零星文字,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人大致上把这一段长江称为乌江。古代
由于活动范围和信息资源的限制,人们很难掌握长江的全貌,因而长江的某些部分就有
另外的名称,如金沙江、荆江、浔阳江,等等。乌江,也是长江一段的名称
笔者主张把“乌江”解释为长江的一段(长江自芜湖以下斜北行的那一段),不
同意解释为“乌江浦”。但笔者认为,两种解释,还可以继续讨论与探索。重要的是,
无论是把“乌江”理解为长江的一段,还是理解为长江边上的泊船处,项羽“乃欲东渡
乌江”,是想要往东去渡过长江。这是肯定无疑的。
(以上文字节选自“回归《史记》本文,探讨项羽身死之地”,作者:李广柏,来源:
学术交流网)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禹墓里有什么?这个魏武王不是曹操是谁?
清代学术极简史刘福通 韩林儿 vs 陈胜 吴广
曹魏历任雍州刺史,征西将军曹冲是被曹丕放毒蛇咬死的?
西沙往事25——黄岩岛,忽必烈派郭守敬测量南海纬度的地方 (转载)问个三国问题,曹叡是曹丕亲生的吗?
刘邦和项羽(之二)三国超人守将 - 曹仁
偶研究了一下四渡赤水请教:胡适在哪个领域可以真正算大师?
所谓楚汉相争,襄樊之战魏、蜀双方参战兵力辩析
世间神将——曹子孝zz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3)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乌江话题: 长江话题: 曹仁话题: 东渡话题: 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