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g 发帖数: 12253 | 1 朋友推荐的好文:
《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其毕生精力广泛调查、搜集、
总结、研究而成的医药学巨著。它不仅对我国十六世纪以前的中医理论,用药经验进行
了系统的整理升华,而且从医药学的研究出发,收录了我国南北各地当时已有的,几乎
是全部栽培和野生的蔬菜,分别叙述了其产地、植物形态、园艺以及特征、药用价值,
为我们研究蔬菜的繁衍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本文仅就《本草纲目》中蔬菜种类
资源的发生发展,部分蔬菜的进化与演变等作初步探讨,以供研究参考。
一、《本草纲目》是一部蔬菜历史大典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十
分重视蔬菜的栽培选育:公元前我国蔬菜的种类,散见于一些史籍或资料,归纳约有如
下近四十种,属叶菜类的有:菘(小白菜)、葵菜(冬寒菜)、蔓菁、鱼腥草、苋菜、
芸蒿、荠菜、薇(野豌豆)、马兰、蓼、芥、紫苏、蒠菜等;属根茎菜类的有萝卜、苦
苣、莴苣(簇苣)、蘘荷、薤、芦笋、笋(冬笋古称作竹胎、春笋称作笞);属水生菜
类的有菱、芡(鸡头)、莲藕、慈菇、菱白、莼菜等;属香辛酌料类的有芹菜(古称菦
、楚葵。《说文解字》“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我省江汉平原原系古云梦泽范围,芹
菜当原产于我省。)姜、韭菜、蒜、葱等;属瓜类的有瓠子、黄瓜等;食用菌类的有木
耳,苬芝等;公元前被人们食用的蔬菜绝大部分为野生的,有些则广为种植如崧、芹菜
、韭菜、瓠、苋菜、萝卜等。致于大豆,《战国策》说“韩地五谷所生,非麦即豆,民
之所食大抵豆饭霍羹”,可见种植更为广泛。
随着历史的前进,蔬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总结了“谷以养民,菜
以佐食”(《经书》)的经验,一些重要农书都记载了当时蔬菜的种植法,从而反映了
当时广泛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齐民要求》是距今1400多年前的农作专著,收录有大
豆、冬瓜、越瓜、黄瓜、瓠子、茄、芋、葵、芜菁、崧、萝卜、蒜、薤、葱、韭、芥、
芸薹、香菜、紫苏、姜、蘘荷、芹菜、苦菜、苜蓿等25种以及作为调味品的花椒;公元
1314年元代《农桑衣食撮要》中则收录了当时普遍生产的蔬菜近四十种。然而,农书从
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出发,其重点是放在生产技术方面毕竟难以窥见蔬菜种、食的全貌,
而历代医药学专著则大大弥补上了上述不足,从而为我们探索古代蔬菜资源提供了难得
的资料,这是因为“菜之于人,补非小也”,不仅可以“佐食”,而且可以“谨和五味
、脏腑以通,气血以流,骨正筋柔,腠理(皮肤的纹理)以密,可以长久”,《本草纲
目》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旁征博引,取各家之所长,集众家之大成,收录蔬菜共计125种
,其中:菜部第26—28三卷105种,谷部第24卷10种,果部第32卷10种;以现在的分类
方法,归纳为以下8类共计96种:
1、叶菜类家生的有:菘、芥、茼蒿、香菜、菠菜、蕹菜、菾菜、荠(地菜)、苜
蓿、苋菜、莴苣(含生菜)、落葵(即木耳菜);野生的有邪蒿、白花菜、蔊菜、草豉
、东风菜、大荠、繁缕、鸡肠草、苦菜、水苦荬、翻白菜、仙人杖草、蒲公英、黄瓜菜
、生瓜菜、鱼腥草、蕨、水蕨、薇、小巢菜、野绿豆、灰藋、藜、秦荻藜、醍醐菜等共
计38种;
2、根茎菜类有薤、芸薹、芜菁、萝卜、生姜、山药、甘薯、草石蚕、竹笋、胡萝
卜、百合、山丹等共计12种;
3、瓜果类的有茄子、葫芦、瓠瓜、冬瓜、南瓜、梢瓜、黄瓜、丝瓜、苦瓜、甜瓜
、西瓜以及野生的苦茄共计12种;
4、豆类的有大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扁豆、刀豆等7种;
5、香辛酌料类有韭菜、葱、蒜、大茴香、小茴香、兰香、芹菜(含水芹、旱芹、
紫芹)、胡椒等8种;
6、水生类有莲藕、菱、芡实、荸荠、慈菇、芋、莼菜等7种;
7、海菜类有紫菜、石莼、石花菜、鹿角菜、龙须菜、睡菜等6种;
8、食用菌类有灵芝、木耳、香菌、蘑菇、地耳等5种;
由此可见将《本草纲目》称之为我国400年前的一部蔬菜大典乃是当之无愧的。
二、从《本草纲目》看我国蔬菜的栽培发展
我国蔬菜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六、七千年,关于这一论断,可从西安半坡
村遗址考古中发现的白菜(油菜)种籽以及奴隶社会的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园圃”字
样(见蔬菜栽培学总论·绪论·)P4)得到相互印证,从一些史料中还可以证实我国早
由奴隶社会开始,即已设立了专管种植果蔬的官职和官员。距今3000多年的《周礼地官
司徒》里有“场人”即为专管种植果蔬的官职和官员,他的职责是“掌国之场圃,而树
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查“蓏”
字,《说文解字》“在木曰果,在草曰蓏”,“果,桃李属,蓏,瓜瓠属”而“珍异”
一词则含括许多的园艺品种在内。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轻重甲篇》说“千钟之家不
得种唐园,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所谓唐园也是指专营蔬菜的园圃;另外《史记》
中还记载了汉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这些史料说明我国古代的园艺规模,不仅仅官家有
园圃,而且有许多的个体农人专营蔬菜。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普遍栽培的蔬菜
种类还不是很多,公元前约为十多种,唐以前约为20多种,元时约近40种,发展到明代
经《本草纲目》标明“处处有之”者近50种。从栽培技术的应用方面看,有如下几个特
点:
一是利用同种之间不同品种的特性,进行四季栽培。《本草纲目》对萝卜的论述说
“圃人种萝卜,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这当是萝卜的生产季节,亦即萝卜的主
要播种期。但是由于萝卜的品种较多,尤以北方一带利用较为充分,“北人萝卜,一种
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一年四季均有生产。
二是软化或黄化栽培,“薤之美在白,韭之美在黄”。为了在冬季生产韭菜,“北
人至冬移根于窖中,培以马屎,暖则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
,豪贵皆珍之”。虽然韭黄生产不是很多,但在400多年前出现,确是一大贡献。对韭
菜的一般栽培技术,当时也是掌握较好的,“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
子种”。“一岁不过五剪,收子者只可一剪”,“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干,勿
令浥郁”,这些见解都是十分精辟而又关键,且与我们现在的认识完全一致的。
三是对瓜类蔬菜实行支架栽培。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瓠子“生苗引蔓延缘”等,由此又可足证
对瓜类蔬菜的支架搭棚生产,乃是我国传统的园艺技术之一。
三、从《本草纲目》看我国蔬菜的进化
《本草纲目》在论述各种蔬菜的医药疗效的同时,对蔬菜的进化作了深入的挖掘和
总结,对我们研究我国蔬菜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略举二、三,以
志说明:
1、关于大蒜。大蒜在我国历史上有大、小蒜之分。《说文解字》:“蒜,荤菜也
”,没有论及大、小蒜的问题。《齐民要术。种蒜第十九》:“蒜,有胡蒜、小蒜”,
但大、小蒜的区别没有得到解决。《本草纲目》对此作了全面的补正:小蒜“中国初惟
有此,后因汉人得胡蒜于西域,遂呼此为小蒜以别之”,“家蒜有二种:根茎俱小而瓣
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小蒜之
种,自蒚移栽,从古自有”,“大蒜之种,自胡地移来,至汉始有”。这几段论述,使
我们明确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明确了大、小蒜的产地来源。即小蒜(又叫卯蒜)系原产于我国的大蒜。其
间的关键是“自蒚移栽”。关于“蒚”字,《辞海》中有注为“蒚,山蒜,蒜之生于山
者名蒚”,此外还有泽蒜、石蒜等称谓。是野生于山地的大蒜之古称,至于大蒜亦即胡
蒜,“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是从我国西北边陲甚至更远的地方引进。
其次:明确了大、小蒜的鳞茎以及品种特性的区别,“小蒜虽出于蒚,既经人力栽
培,则性气不能不移”,现今我们常见的紫皮蒜、白皮蒜仍保留了大、小蒜之区别,紫
皮蒜辣味甚浓而白皮蒜辣味略逊可为佐证。
第三,小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长,而大蒜的栽培历史则相对短一些,只不过张骞
引进的大蒜由于瓣大味辛甘的特性优于原产于我国的小蒜,因而发展比较迅速。而我们
目前所栽培食用的大蒜都渊源于这二种,则毫无疑义。
2、关于白菜。白菜原产于我国,古名菘,“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是我
国几千年来的主要食用蔬菜种类之一,为了探明白菜的发展变化,《本草纲目》作了深
入的分析、研究,援引了许多医药学专著以及农书。如引证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对《神农
本草经》的注释:“菘有数种,犹是一类,……菜中最为常食”,引证《唐本草》“菘
有三种,牛肚菘叶最大厚,味甘;紫菘叶细薄,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图经本草
》“杨州一种菘叶,园而大……啖之无渣,绝胜他土者,疑即牛肚菘也”。《本草纲目
》对“菘有三种”的说法做了认真的辨析,提出“白菘即白菜也。牛肚菘即最肥大者。
紫菘即芦菔也(萝卜),开紫花,故曰紫菘”,“又言北土无菘者,自唐以前或然,近
则白菘、紫菘南北通有”。“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园厚微青;一种
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燕、赵、辽、阳、杨州所种者,最肥大而厚,一本有重十
余斤者。南方之菘畦内过冬,北方者多入窖内。“燕京圃人……入窖壅培,不见风日,
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而这里的“黄芽菜”显然系指半包心或
花心的大白菜而言。根据上述,说明“菘”最初系指小白菜而言,《山家清供》中“春
初早韭,秋末晚菘”,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白菘类羔豚”,范成大的“拨雪挑来
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都是指小白菜而言。而大白菜的出现,始见于唐代,称为
“牛肚菘”,次见于明代的《学圃杂疏》以及《本草纲目》称为“黄芽菜”。因而,对
白菜的演变,可以得出如下概念:从公元502—556年南北朝时期小白菜的“最为常食”
到公元618—907年的唐代,其间数百年,逐步培育出了原始的大白菜—牛肚菘;从“牛
肚菘”的出现到明代(公元1368—1662年),其间又距数百年,在“牛肚菘”的基础上
选育出了初具特点的次级类型大白菜—“黄芽菜”。而“大白菜”名称的始见则在于清
代。正是由于我国祖先的勤奋、智慧,不断地在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才有
了今天风行世界的中国大白菜。温故而知新,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对先人的敬仰。
3、关于芥菜。芥菜为我国特产加工蔬菜,古称芥。从一些资料记载来看,并不亚
于白菜的栽培食用史:《礼纪》“鱼脍芥酱”,《说文解字》“芥、菜也”,《齐民要
术》“种蜀芥、芸薹、芥子”,“三物性不耐寒”,《名医别录》的注释说“芥似菘而
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沮”,《唐本草》“芥有三种,叶大子粗者,叶可食,子可入
药用;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子但作齑;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梁米,甚辛美
,从西戎来”。《本草图经》“芥处处有之。有青芥,似菘,有毛,味极辣。紫芥,茎
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不能悉
录”。明《瓜蔬疏》“芥之有根,……京师大而脆,为蔬中佳味”。《本草纲目》对众
家之说依据其实际考察进行了辨析,指出:“芥有数种:清芥,又名刺芥,似白菘,有
柔毛。有大芥,亦名皱叶芥,大叶皱纹,色尤深绿,味更辛辣”。“有花芥。叶多缺刻
,如萝卜英。有紫芥,茎叶皆紫如苏”。“冬月食者俗呼腊菜;春月食者,宿呼春菜;
四月食者,谓之夏芥。芥心嫩薹,谓之芥兰”。
上述资料表明:芥,在先秦时期主要用来作调味的“芥酱”,是以使用种子为主的
,大约在唐或唐以前从我国西北边陲引进;“胡芥”又叫“白芥”,盛于蜀,故有蜀芥
之名。开初,对芥菜的使用方法或栽培目的除“芥酱”之外,逐渐出现叶用的芥菜类型
,到唐代则有叶用,腌制、芥子酱三种。北宋时期芥菜的品种品名繁花似锦,色彩艳丽
,已有青芥、紫芥、白芥、花芥、旋芥、南芥、石芥等等“皆菜茹之美者”;到了明代
则已形成茎用或根用、叶用的芥菜,叶用芥菜之中又有大叶芥、青芥、花芥(即今之雪
里蕻)之别。当今我国西南、中南、华东各地广泛栽培的芥菜类蔬菜,除了华南包心菜
而外,均可从明代“处处有之”之中寻踪究迹。
以上从我国历史上的明皇朝时期蔬菜的资源状况,栽培发展,及其进化三个方面,
浅析《本草纲目》对我国蔬菜的历史贡献,《本草纲目》实在是难得的400多年前的蔬
菜大典,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可以了解我国蔬菜的发生发展和丰富过程,
从而吸取教益,极大地振奋我们为祖国四化建设的献身精神。由于本人学识肤浅,涉足
甚微,许多疑难,付之阙如,错讹难免,敬请指教,期待有识之士作更深入的研究,以
整理和发掘蔬菜历史遗产。
一九八三年十月六日 | h*******3 发帖数: 178 | 2 你咋想起发这个?李时珍是我们县里人,穷乡僻壤,就这点出采的。传某个时候,有外
宾访问,刚提到李时珍,有领导吩咐秘书,李时珍住哪里?快去把他叫来!
-感谢你发文,我有红菜苔种子,需要的话,告诉我一声! | d****z 发帖数: 9503 | 3 呵呵。早先吧。现在不要说出李时珍这样级别的,就是出个级别低
几个档次的,也被地方政府炒上天了吧。
【在 h*******3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咋想起发这个?李时珍是我们县里人,穷乡僻壤,就这点出采的。传某个时候,有外 : 宾访问,刚提到李时珍,有领导吩咐秘书,李时珍住哪里?快去把他叫来! : -感谢你发文,我有红菜苔种子,需要的话,告诉我一声!
| M******8 发帖数: 10589 | 4 那是文革时上海革委会的领导陈阿大。
【在 h*******3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咋想起发这个?李时珍是我们县里人,穷乡僻壤,就这点出采的。传某个时候,有外 : 宾访问,刚提到李时珍,有领导吩咐秘书,李时珍住哪里?快去把他叫来! : -感谢你发文,我有红菜苔种子,需要的话,告诉我一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