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Med版 - 得气是怎么回事?ZT
相关主题
合谷身体的阴与阳 (转载)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似乎拔罐可以治疗一切内科病中医不是哲学,实践也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
请问大家都刮痧吗求教:总觉得喉咙有痰怎么办啊? (转载)
涌泉穴 (转载)桂枝汤的使用禁忌(转)
请教按摩什么穴位可以助孕吗?请教睡觉良方
经常穴位疼痛气血不畅,到底根源在哪呢?到底怎么治疗?纤维肌痛中药治疗
经络和穴位的探讨,欢迎加入干地黄(行者)
想自学中医请教一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得气话题: 穴位话题: 气感话题: 针刺话题: 出现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633
1
进针后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的手法。现代称为“针感”。实际是经络的气血集中在
被针灸的穴位处的一种表现。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常按照五十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
气血的高潮28分钟出现一次,其他时间处于低潮。当患病的时候则可能在某些经络中打
乱这种运行规律,或使气血运行量减少。通过针灸的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奋,发挥自我改
善功能,使气血向穴位处集聚,穴位出现明显调动和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这
时穴位就处于得气状态。所以得气首先是穴位的振奋。穴位要达到振奋状态,就得有气
血的集聚,有了气血的集聚,穴位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就会增强。得气一词见于《灵枢·
小针解》。它是气至的继续,是守气的依据。
标志 得气现象可从以下5个方面体现出来:①病人的感觉。主要是酸麻胀痛重5种
感觉。这5种感觉并非越强越好,要因人因病而异。如身体虚弱长期失眠的病人,神经
脆弱,只要略有一点痛胀感即可,多了则起反作用。②医生的感觉。主要是针下的沉滞
感,古人形容是如鱼吞钩,也就是在逐渐向里捻针的时候,突然感到用同样捻针的力量
有捻不动或旋转速度减慢的情况,这就是得气的表现。但切忌过分单方向旋转造成肌纤
维缠绕,那种沉滞不可取。③穴位处出现红晕。红晕一般随着得气的过程逐渐出现,范
围可大可小,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圆形,在出针以后逐渐消失。若是没有得气或得气感不
明显,则红晕不出现或颜色很淡。④出现轻微的滞针现象。主要表现在留针的过程中,
针体周围皮肤紧束,略微高出其他部位皮肤,在运针和出针的时候,针下有沉滞感,尤
其在出针的时候可以明显看到针体周围的皮肤随着针体上提而高出周围的皮肤,医生手
下也会感到拔针时的阻力,但仅表现为拔虽滞而能拔动,与肌肉缠绕针体时出现的拔不
动或拔针十分困难的感觉不同。⑤仪器测定。主要用在科研上。
得气的认识 由于穴位有3层,每一层都可以出现得气感,因此每一个穴位就可以
出现3次得气现象。但每一次的得气感不尽相同,得气感与刺中的部位有关。如第一层
疼痛感比较明显,第二层酸胀感比较明显,第三层麻重感比较明显。从刺中的内容上来
说,刺中外周神经痛感较明显,刺中神经干或神经干附近酸感比较明显,刺中血管刺痛
感比较明显,刺中骨头胀痛感比较明显,刺中肌肉出现得气的,则胀重感比较明显。由
于穴位中就包含有这些组织,所以这些感觉就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得气感中,从而形成了
理论上的酸麻胀痛重的综合得气感。实际上,不同穴位、不同层次所出现的得气感,仅
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感觉,不一定是5种感觉同时出现。临床上主要以医生本人的感觉为
主。若是医生手下有了沉滞感而病人并没有感觉出来(其中也可能有人没有明显得气感
觉的)也应认为是得气。有时扎针后没有得气感,而在留针时病人出现得气感也应认为
是得气(留针待气而得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病人可能没有得气感,那么可用手法催
气,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
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催气后往往可以得气。
总之,得气感虽然有5种感觉,但其中的任何一种感觉都不是难过感,而是一种舒
适感。病人不会产生抗拒心理。但过分捻转、过强刺激、过分疼痛,都不利于得气感的
取得和保留,从而影响疗效。尤其在治疗慢性病和内脏病时更是如此。急性病中有些病
或痹证因为只需要散气即能取得疗效提插捻转较强不是不可以,但和得气不同。因此,
强捻转和得气不是同一种含义。
针刺是不可能出现完全不痛的那种“无痛”。但是针刺穴位的疼痛是可以忍耐的,
正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
即皮肤痛。”这是因为得气后,穴位中的气血比较充足,针尖游于巷的余地比较大,避
让疼痛点的可能性增强,所以能有效地减轻疼痛。若是刺得非常痛,就说明针刺点不在
穴位上,说明选穴有问题。当然,针灸医生在针刺时能得神,也能够明显地减轻疼痛,
在比较满意的时候也可能出现有感觉、无明显疼痛的情况。有人为了得气,在进针后不
停地向一个方向捻转,由于肌肉纤维在针体上缠绕而产生一种滞针感,于是误认为这就
是古人所说的如鱼吞钩。其实如鱼吞钩是针下的一种沉滞感,这种感觉的产生是由于穴
位处呈现紧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出现调动和调整气血的力量),而肌肉纤维缠绕不
会有紧张的力度,产生不了调动和调整气血的力量,所以应该区分滞针和得气两种完全
不同的如鱼吞钩感。也不宜用很大的力度、捻转很大的角度,使病人产生疼痛,以此作
为得气感。由于过分的疼痛,经络的气机就会散乱,而与得气的聚气根本不同,也达不
到得气的效果。
得气的作用 得气是疗效与预后的标准。针刺得气说明扎针后效果必然好,若不得
气,疗效必然差,或者是预后差。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
,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得气是使用针刺手法的基础。但是不得气不等同于没疗
效。不得气仅仅是疗效差,而得气虽然可以提高疗效,但针刺手法不对也会影响效果。
有些年纪大的病人,机体反应性差,不易得气,但不是不可以扎针,也不能认为此时扎
针无用。这时可以选用灸法加以辅助,往往能取得效果。当然机体反应性好,容易得气
,效果自然好。若机体敏感,看似非常容易得气,但多是病人自己的感觉,若处理不当
,其结果也不一定理想。
得气的条件 养精蓄锐是得气的基础。《灵枢·终始》说:“男内女外,坚拒勿出
,谨守勿内,是谓得气。”也就是通过男女有别,减少接触,使精气不流失,才有得气
的基础。耐心用针,反复琢磨各种情况是得气必须经过的阶段。《灵枢·九针十二原》
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之。”说明针刺不得气的时
候要用针寻找气机,不要考虑针刺的次数、时间的多少,而得气以后,则马上停止动作
,不要再移动针体,否则会失气。
1 (共1页)
进入ChineseMed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请教一下请教按摩什么穴位可以助孕吗?
问个取穴的问题: 阳陵穴经常穴位疼痛气血不畅,到底根源在哪呢?到底怎么治疗?
今天第一次练通臂劲,报告如下经络和穴位的探讨,欢迎加入
求助:产后受寒手痛,胳膊酸麻想自学中医
合谷身体的阴与阳 (转载)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似乎拔罐可以治疗一切内科病中医不是哲学,实践也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
请问大家都刮痧吗求教:总觉得喉咙有痰怎么办啊? (转载)
涌泉穴 (转载)桂枝汤的使用禁忌(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得气话题: 穴位话题: 气感话题: 针刺话题: 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