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相关主题
《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藏传佛教格鲁派
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
那里可以找到心经的全本注解啊?何谓名色?
刚看了文学城《辨中邊論頌講記》宣說三自性之義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
對新理學的期待zz佛法九乘次第
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佛教空性略说
心經講義 ZT (转载)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谁能推荐一本道德经比较好的释义吗藕益大师 佛法解释儒家大学 很精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自性话题: 空性话题: 煩惱话题: 沒有话题: 執著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y
发帖数: 1970
1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请方家指教。
s**a
发帖数: 8648
2
问题太难,可不可以换一个?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R*****G
发帖数: 1665
3
千修万修,不过是修心。轮回者,因<有我>。没有<我>,就是本来无一物,是<何期
自性,本来清静>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4
就你调皮嘻嘻嘻。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问题太难,可不可以换一个?
b**y
发帖数: 1970
5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代替“有”?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千修万修,不过是修心。轮回者,因<有我>。没有<我>,就是本来无一物,是<何期
: 自性,本来清静>

f******e
发帖数: 1459
6
好像无,有,之间还有兀兀,无有,有无?

吗?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 代替“有”?
: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S**U
发帖数: 7025
7
Samyutta Nikaya 1.25
[Deva:]
He who's an Arahant, his work achieved, Free from taints, in final body clad
,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
They call this mine." ... Would such a monk be prone to conceits of "I am"?
[The Blessed One:]
Bonds are gone for him without conceits, All delusion's chains are cast
aside: Truly wise, he's gone beyond such thoughts.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They call this mine." Well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 代替“有”?
: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g****d
发帖数: 3461
8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wh
发帖数: 141625
9
哇,你好像很久不见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10
don't understand. :(

clad
us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Samyutta Nikaya 1.25
: [Deva:]
: He who's an Arahant, his work achieved, Free from taints, in final body clad
: ,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
: They call this mine." ... Would such a monk be prone to conceits of "I am"?
: [The Blessed One:]
: Bonds are gone for him without conceits, All delusion's chains are cast
: aside: Truly wise, he's gone beyond such thoughts.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They call this mine." Well

相关主题
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藏传佛教格鲁派
心經講義 ZT (转载)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
谁能推荐一本道德经比较好的释义吗何谓名色?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y
发帖数: 1970
11
抱抱~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你好像很久不见了?
wh
发帖数: 141625
12
咋样啊?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抱~
a*******n
发帖数: 237
13
似乎圆觉经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金刚菩萨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
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
恼?】
佛曰: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
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
有是处。】
南怀瑾的解释: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因为我们有念头,有贪、瞋、痴、慢、
疑等等念头,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厌恶,有取有舍,有些东西丢得开,有些东西则抓得
很牢, “种种取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于是就形成了轮回。轮回就是在那里转
圈子,忽东忽西,此上彼下,昏头转向,没完没了,跳不出来。
“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同流转”。成佛就是跳出这个轮回,不在这个
圈子里转了。但是,佛说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于是迷迷糊糊在圈子里 转,
而想要了解整个绕圈子的事,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面来看,才会了
解。没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释,你也无法明白,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 的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在庐山里始终看不清庐山整体的实况。在没成佛以前,所讨论的佛境界,修
行的境界,都堕在轮回中,都是轮回里的观念。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佛答复金刚藏菩萨的问题说:你若对众生本有之圆
明觉性认识不清楚,在轮回流转中妄测圆明觉性,那么所有修行永远是走错路,想要跳
出轮回,根本不可能。
 (我是拾人牙慧而已)
z**n
发帖数: 22303
14
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是只有消业障,积福德这两大方面都圆满了无明才会断。
然后你自己明心见性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15
那就是永久沉睡了?和唯物主义革命理论没区别呀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是只有消业障,积福德这两大方面都圆满了无明才会断。
: 然后你自己明心见性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了。

z**n
发帖数: 22303
16
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面有說到:由因緣而產生的法,若有自性,則不會依賴因
緣而有,因為法的存在是依賴他力而有,依賴他力而存在,就不是由自力而存在。雖然
不是自力而有,但是我們郤認為自性有、自力有。這種真實的執著、自性的執著產生了
「薩迦耶見」,由於「薩迦耶見」而造作了業,因此而生起了十二因緣生死的流轉,所
以整個輪迴及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真實自性的顛倒執著」。
提婆菩薩如此說過:輪迴苦海的種子(也就是輪迴的根源),是由煩惱意識而生起的,
煩惱意識的根本,就是真實有、自性有的執著,由真實執著所污染的無明就是輪迴的根
源。假使自性執著是煩惱的根源的話,那這種輪迴的根源要如何破除呢?所以又說到了
這種自性執著是緣內外的一切法所生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假使針對於同樣的所緣境,能
去了解到無自性、無真實的話,原有的自性和真實的概念則會被破除。也就是說,自性
執著所緣的境,他認為這是真實,這個境是自相有;空正見緣同樣的境,但是他郤說這
個境沒有真實、沒有自相;所以是透過所緣一處、所執相違的空正見去破除自性執著,
而斷除輪迴的根源。
龍樹菩薩的《中論》說:所謂解脫是永遠斷除煩惱的意思,止靜煩惱。使煩惱止靜並不
是說前前煩惱消滅,不是由業滅了這種角度來作解釋,而是說意識的續流前前意識接著
後後意識,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在這種續流的持續當中,由於對治的力量,使後意識
不會受前意識煩惱的污染,永遠遠離煩惱的污染的話,這種斷除煩惱的當下稱為得到解
脫。所謂法、涅槃、解脫的性質為何?凡夫與聖者的心都是無自性的,但是在凡夫心識
的時侯,這種無自性的心被煩惱所污染,透過了對治力慢慢去除了污染之後,得到了清
淨,在那個當下稱為「解脫」。解脫如何獲得?因為輪迴由業所形成,業由煩惱所造作
,煩惱由非理作意所產生,非理作意由真實執著的戲論所現起,欲斷除真實執著的戲論
必須證得空性的智慧,所以是透過性空的智慧去遠離「諸法真實執著的戲論」而獲得解
脫的。
在此作個總結:證悟色法的自性空智慧,它並沒有造成執色意識的危害,它並沒有傷害
到色法的存在,雖然在證悟「色之空性」的當下它沒有看到色法,但並不造成損害。在
証悟性空當下不會看到色法的原因,是因為它在觀察色之究竟性質的時候,沒有找到色
的自性;在尋找色的自性的時候沒有找到自性的話,傷害了自性但郤沒有傷害色(沒有
否定色的存在),它否定的是色的自性,因為它所尋找的對象是色法的自性。因此了解
到色之空性的智慧,它破除了色的自性執著,郤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沒有損害到執色
意識。
明心见性和沉睡怎么能撤到一起呢?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就是永久沉睡了?和唯物主义革命理论没区别呀
b**y
发帖数: 1970
17
谢谢师父指教。
我的意思是: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
z**n
发帖数: 22303
18
罪过罪过,这一段论述摘自达赖喇嘛02年在台湾关于心经的开示。
说来说去,证悟后并不是无知无觉,至少悲是有的,为众生的惑业苦而悲。
你说的无悲(为自己)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也不是因为无知无觉,恰恰说明了我等
俗人从自己所处的层次看来,觉得只有无知无觉才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可是我的理解是
真正的证悟并不是丧失对外界的感知(也许那时的感知并不依赖六根六识。当然不依赖
六根六识并不是关键),而是没有了一丝的贪恋和执著。为什么呢?我们的喜怒哀乐,
每日身语意所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绝大部分是缘起于对自己这个色身的贪恋,为
了让这个色身能过的舒服,快乐。佛法就指出了这个色身的本质和我们的直觉与经验所
得的结论是不符的。对这个色身的贪恋与执著也是不必要的(当然决不是说不珍惜这一
世,人道是最利于成佛的)。并且指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循着这条道路,我们最终能
摆脱色身的束缚,获得永恒的大自在,那个时候,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不会再有
丝毫的吸引力。一是不需要,而是这些浮华的享受背后所带来的苦,你都能辨别得一清
二楚。我们的悲喜疑惑贪恋恶业,不都是来源于为了自己的色身而去追求这些东西么?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师父指教。
: 我的意思是: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

z**n
发帖数: 22303
19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求真正的快樂。
以佛法的方法,是調伏內心負面的情緒,使心靈提升。根據提婆菩薩《四百論》,提及
調伏內心有三大步驟:一、避免由煩惱所造作的惡行為,這須靠戒的力量斷除煩惱帶來
的身、口、意等惡業。二、不動業也是輪迴之因,還是在三界輪迴之中,世間安樂的本
質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煩惱,因此要斷除輪迴就要斷除煩惱,故須學習空性的道理
,依此來斷除煩惱障。三、.自己得解脫是不夠的,還要使一切有情都得解脫,就要證
得一切遍智。自己不能調伏就不能調伏別人,所以必須斷除所知障,斷除所知障光有空
正見是不足的,更要有廣大的資糧方便品,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見雙修而成。以上三種
是得到快樂最殊勝的修法。(註:第一層次是下士道,第二層次是中士道,第三層次是
上士道,源自《菩提道次第廣論》。)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例如,以慈心對治瞋心,以不淨觀對治貪心,但是,這些都是暫時性的壓伏,無法由根
本來消除貪、瞋心,只有緣空性的止觀雙運才能消滅煩惱的根源。為此,要反覆思惟空
性的道理才能產生定解。但是在思惟前,若不聽聞空性的道理,就無法如理思惟。所以
所修的內容和所聽聞、思惟的內容互相配合。我們要學空正見,就要去聽聞思惟而修習
空性。
根據世親菩薩所造的《俱舍論》所說,佛法有二:教正法、證正法。證正法是內心的覺
受生起的證量,在此之前要觀修,對所緣境要反覆思惟,才能生起此覺受。而宣說此道
理的稱為教正法,教正法要經由聽聞而去思惟才能夠得到。証正法則要經由思惟後在生
活上修習才能証得。聽聞和修習二者是不可分離的。如果只修行而不聽聞,是不行的;
若只聽聞而不修行,也是錯誤的。因為聽聞就是為了修行,所以聽修雙運、雙用是很重
要的。(註:廣論p.12-13。)
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例如龍樹、提婆師徒,無著、世親兄弟,以及八十位大成就者,
他們都是長時間在經論中精進學習而獲得成就;也有少數人,是依止善知識,透由有證
量的上師的口訣而獲得成就。西藏也是如此:多數是依據那爛陀寺大論師所著的論典,
經長時間學習而成就;少數是依止有證量的上師,依口訣而成就。由此可知,歷史上傳
教的方式有二種:一、是依據大論典,二、依口訣教授。上師具證量,對弟子教學時,
根據當時的因緣,把自己的經驗和覺受傳授給弟子,中國歷史上也有大師沒有長期學習
經教,以禪定的力量而得成就。但是以教法長遠的發展來做比較,第一種方式,因所研
習的論典都是由佛授記的大論師菩薩所造的論典,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抉擇,破除一切
邪見、疑惑,根據經論內容如實修行,可去除二障和錯誤,能無誤的得到成就。第二種
方式,是根據暫時的因緣而教授的,比較零碎,學者無法領會佛法整個扼要,所以是有
危險的,對於後世學習的人不一定適合。以教法長久住世的眼光而言,第一種修學方法
非常重要。
漢、藏都有同樣問題,一聽到要聽法就沒有心力,但是一聽到灌頂,眼睛就睜得大大的
非常踴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真正應該學的是法義。假使不知法的內涵,光只是
靠灌頂來調伏內心是很困難的。僅靠灌頂的法物而沒有法義,是很難成就的。如果,只
是把灌頂的瓶子放在頭頂上,就可以淨化內心、成就的話,那麼狗或貓也可以經由這種
方法得到成就。當然有具量的上師以及與上師有不共的因緣,或許可以成就。但是,一
般而言 是不可能的。
學佛要有信心,要經過對法的正見生起定解。若對法有體悟,真正對佛法有信心,如此
灌頂,要獲得功德成就,自然容易生起。所以我們要多多學習法義,我常傳時輪金剛灌
頂的用意,是希望藉此因緣為更出多出家、在家眾宣說佛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灌頂
前講《心經》的道理。可是還是有些弟子太聰明,只想灌頂、不想聽法。(眾笑)
我從小就認識佛法,對佛法也有一些信心,但是這種信心是不夠的。透由學習和經驗,
我對佛法領悟有一點進步,對佛法產生愈來愈強的信心。所以教理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密教雖然很殊勝,但是不要急,沒顯教的基礎,密教要成就有困難;顯教的基礎打穩,
密教功德自然生起。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最殊勝經典是《般若經》,在大小顯密乘中,佛初轉法輪先說
四聖諦─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證明涅槃的內涵和存在,佛陀更深入
說明空性之理,所以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
法到一切智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
,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還有《如來藏經》和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
,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唯明唯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無上瑜伽好像是山頂,我們在平原,所以佛陀漸次引導讓我們爬山去。先由初轉法輪了
解「解脫」法門,為了解脫故說二轉法輪無上空性道理,這是顯密共許的漸次向上。第
三轉法輪時,更深入了解心性的特質。心最微細的狀態─根本光明(淨光),這也是無
上瑜伽所提到的。
心經的解釋有兩種:顯教解釋和密教解釋,今天我門要講的心經有顯義和隱義:顯義是
空性,隱義是現觀次第。我現在要先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
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對上根者所說,五蘊代表諸法,包含一切有為法,有為法是
因緣所生而聚合之法,對眾生可以是有利,也有可能有害。有人疑惑,有為法若無自性
,怎會有這種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呢﹖這不是從境上去看,而是從我們內心去安立。實際
上正是由於執著有自性,才會看成如此,所以用「照見五蘊皆空」來破除。
佛教四派論師(有部、經部、唯識、中觀)中,主張法無我的唯識宗,認為因為緣起,
所以有真實、有自性。中觀論師認為所謂緣起是依賴他力、觀待而有,故不觀待的自性
是不存在的。因為緣起,所以沒有自性,正因為緣起而更應主張無自性。
龍樹菩薩《中論》上說,善巧的中觀論師所主張的性空道理,不是尋找假義不得而有性
空,而是因為緣起依賴他力而有無自性(性空)。性空並非無所有,因為緣起所以否定
了自性有,「有」的方式是唯名所取,唯識所立,所以遮止了有無二邊而入中道。有人
質疑:如果諸法不真實有,那就墮入斷邊,等於毀謗因果、四諦、一切法。針對這個問
題,龍樹菩薩回答:正因為諸法無自性,是依賴因緣而生,更證成有因果、四諦,而能
成立一切法。既然有為法剎那剎那間都無自性,都依賴因緣而生,那麼無為法也無自性。
「照見五蘊皆空」的第二種解釋是:施設處的五蘊,我們將其安立為我,既然所施設的
五蘊無自性,那麼「我」無自性,「我所」也無自性,由此破除人我執,所以造業者、
及苦樂的感覺者也是無自性。如是,五蘊無自性,其所含攝之法也無自性,根、道、果
也無自性,連空性本身也無自性。《中論》上說:如果有少許法有自性的話,就容許懷
疑空性是無自性的說法。但是,實際上是找不到任何一法是有自性,所以空性本身也是
無自性的。
應該很謹慎的一點是,我們可以理解物質上諸法是無自性,但是對於所修的空性,有人
卻會執取它為有自性,因為它可以斷除我們的煩惱,這是極大錯誤。龍樹菩薩說:「把
空性執為有自性,是無可救藥的錯誤。」
「五蘊皆空」性空所依之法,依五蘊安立,(一、所依─有法);所要破除的是其自性
(二、所遮─自性);因為緣起所以性空(三、所立─空性)。諸法本來即是性空、無
自性的狀態,並非因為修習而使它無自性。並非我們觀修時沒有自性,不觀修時有自性
。《現觀莊嚴論》說:所遮的自性,在任何法中都是沒有的,否則空性就不存在了。
「照見」:由聽無自性之理思惟之,而安住在無自性的體會中,所以有止觀兩種修法。
「照見五蘊皆空」的好處是「可以度一切苦厄」,此處有二種解說:一、因為知性空,
破除自性、斷除煩惱痛苦;二、因為一切煩惱痛苦是在戲論當中現起,所以遠離一切戲
論,就遠離了一切痛苦,從煩惱痛苦中解脫。所以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
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
五蘊皆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弗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
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可見觀自在菩薩所見的空性是最究竟的。
佛初轉法輪時,說諸法無自性,有真實。但在《楞伽經》中又說無自性,其意為外在法
有自相,內在法無自性。但在《般若經》中又說內外法皆無自性。這些都是佛所說的。
為何有時說有自性,有時又說無自性,要如何判斷呢?
事實上,佛經可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而對了義、不了義的解釋又有二種:第一種,
一、詞面內容與實際內容符合者為了義;二、詞面內容與實際內容不符合者為不了義。
第二種,一、所說內容為空性勝義諦為了義,例如說空性的經典是最究竟圓滿者;二、
所說內容為世俗諦,在觀察時無法得最究竟義者為不了義。因為佛是觀機而說法、因應
當時因緣而說法,所以與正理相違者為不了義。所以判別了義、不了義不可單由經文詞
面來判別,須由智慧正理來抉擇。(註:廣論p.402-403。)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心經的綱要大
意,是對上根者的解說。接下來的內容是詳細的部份,所說的對象是比上述的還要來的
下根的這些對象。
「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所依有法」,在「所依有法」的五蘊裡面說到所見緣起
皆空即是「自性空」的道理,所以「五蘊皆空」也包含世俗諦以及勝義諦的道理,詳細
說的話包括楞伽經中說到十種性空。譬如在會場中我們看不到大象,台灣只有在動物園
裡可以看到大象,在會場裡面沒有大象,所以大象空了、沒有了。空的依處─會場以及
所要破的(所遮的)─大象,兩者是不同的,所破除的(所遮之法)與所依有法毫無相
關,這稱為「他空」。這十種空性的法,我並不是完全想得很清楚,所以要事先聲明,
跟你們說聲抱歉!假使你們有問題,我將無法解答。
「自空」,自己並非是自己,自己不屬於是自己,也就是說所空的這一法的性質,並不
屬於這一法的性質的話,其他的法也不能屬於這一法,所以這法根本不存在。如果是「
自空」,則一切沒有;一切沒有的話,修空者也沒有;修空者沒有的話,就無法安立修
空者所觀修的空性。因此,現在所說的空性,並不是這種自空。現在所說的性空的道理
,針對所依的這些「有法」,我們看成了「自相有」、「自性有」的一種欺誑的幻相,
如同我們所看到的這種欺誑之相,實際上有自性嗎?是沒有的。現在所說的性空就是針
對於「所依有法」而產生自性的一種幻相,這種幻相的內容實際上存在嗎?不存在,是
這一種性空。
在龍樹菩薩的大弟子中觀的論師中分二派,(一)如寂護、蓮花戒論師等,他們認為在
名言上有自相的存在;(二)龍樹菩薩的心子佛護論師、月稱菩薩、寂天菩薩,認為名
言上沒有自相。現在我們看到的色法,或者是聽到的聲音,無論是任何的色聲香味觸、
甚至於內心的苦樂等感受,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些的性質是從境上本身而有的
,從境本身現起的一種真實作用,針對這一種現相而言,兩派中觀論師有不同的看法:
(一)清辨論師等,他們認為:我們看到一切的法,會覺得從他那邊現起、從他本身而有
的,這一種看法並沒有錯誤,是正確的,這稱為「自相」。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存在的,
所以他們在名言上安立有自相。(二)但是,另一派中觀論師主張「無自相」,他們認
為我們現在雖然可以看到這些從境上面自性有、自相有的這種幻相,但是實際上如果這
些法從境本身而有的話,那去尋找之後,應該找到這種自性的作用、真實的作用,但是
全找不到。假設這一法是真實的話,從境本身產生作用的話,在尋找自性的時候應該是
愈來愈清楚才對,但是並沒有愈來愈清楚,反而愈來愈模糊,甚至於找不到,這一點已
經代表實際上並沒有自性、真實的存在。所以這時候以七相的道理,甚至於以斷四生的
道理,而去做尋找。所生與能生不是自性而有。雖然我們看到的「所生」及「能生」是
自相有、自性有,但是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沒有「他生」,為什麼呢?所謂的「他」
,去尋求假義之後,那裡是一個真實的「他」?找不到!所謂的「生」,尋求生的一個
中心性質,也找不到「生」的真實性質。既然沒有真實的「他」,沒有自性的「他」,
又沒有真實自性的「生」,則沒有真實的「他生」。因此破了「自生」、「他生」等,
破了「四生」。
所以在《佛護論》裡面有說到:如果有自性的話,在那一個當下安立就好,何必要唯意
識安立而有呢?就是因為尋找之後找不到,又不能否定他的有,所以這種「有」的方法
,就變成唯意識安立而有。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實際,但是這一
種自性的相是一種錯覺,是因為無始以來無明的污染所產生的一種幻覺。以幻相而言,
會看成自性之相,但是以實際狀況而言,卻沒有自性,而是依意識安立而有,這也是為
什麼佛在說《般若經》的時候,一直說唯意識安立、唯名言而有,會一直強調這種性空
的原因。
龍樹菩薩在《中論》中說:「佛所說的法,都是因為有二諦為基礎而建立的整個佛法。
」同樣的,在月稱菩薩《入中論》中解釋二諦說:(一)思察勝義諦的理智,最究竟的
這種智慧,所獲得的真理,稱為「勝義諦」。(二)無尋求、無思察的名言意識所安立
的這些法,稱為「世俗諦」。
《入行論》又說,(一)看到自法的現量去看自法的時候,並沒有能所二相存在的話,
這一法稱為「勝義諦」。(二)看到自法的現量看自法的時候,具有能所二相存在的話
,這一法稱為「世俗諦」。這是針對現量而來安立二諦的內涵。在外道的宗義裡面,也
時常可以看到「二諦」這一名詞,同樣的在內道四部從「有部」一直到「經部」、「唯
識」、「中觀」的各派,也都有對二諦不同的解釋。今天在此最主要的是以「中觀」二
諦的宗義而來做解釋的。
在解釋二諦的時候,曾經在《入中論》說到一切法的(無論是有為法或是無為法)的性
質皆有兩種:第一種是勝義的性質,第二種是世俗的性質,這二種性質是同性但卻是異
體。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法與色法的性空,這二者並不是異性的,因為色
法的存在,它本身就具有了性空的性質,這並沒有辦法分開呀!因為色沒有辦法與它自
己的「色的空性」分開的緣故,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法最究竟的性質
就是性空的這種性質了,這一種性質並沒有與它所依的色法另外安立存在,因為「色」
和「色的空性」這二者是同性的。「色」與「色的空性」同性,「色的空性」又與「色
」同性,並不是「異性」而有。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
法本身」就是「自性空」,完全是依賴因緣而有的,它本身並不是自動的、自相的,不
是從它自己本身自性而有,而是完全依賴因緣而有。「色即是空」色和色法的究竟性質
指空性,這兩者無法分開,是一體、一性、同性的東西。也就是因為色法的有並不是自
性而有、它本身而有;它的「有」是完全依賴其他的因緣、其他的法而有,因此說到「
空即是色」。
所謂性空的道理,「自性空」並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說「緣起而有」,假使我們認為
自性空就是什麼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甚至正因為諸法自性空,所以更加能
證成諸法的有(存在)是依賴緣起的有。假使我們認為反正都是自性空了,何必在意呢
?當作什麼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是顛倒的。佛經所說的性空的道理,是為
了讓我們了解到諸法的「究竟性質」而說的。假設沒有諸法,那裡來的這些「究竟性質
」呢?那就不可能有了。相反的正因為有了諸法,佛為了讓我們了解到諸法究竟的性質
而說了「性空」道理,所以性空並不是否定一切法。
也許有人會認為:「既然性空是存在的話,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多的心力去學空性的道
理呢?它太深奧了,把它擺在一邊,我歸我,空性歸空性,不要管它好了。」會有這種
想法,正是不了解空性的重要。所謂佛法主要內容就是講「涅槃」。所謂「涅槃」(一
)即是「從痛苦中得到解脫」的意思,也就是「斷除痛苦」這四字。痛苦來自煩惱及煩
惱的根源。斷除煩惱和煩惱的根源得到涅槃,這就是佛法。(二)涅槃之另外一種角度
解釋:這些痛苦來自「自性相」這種執著。這種自性的執著會帶來痛苦,為了斷除這種
痛苦,因此而建立了「性空」,斷除這種自性而說到「自性涅槃」。總而言之,我們所
有的這些不想要的痛苦都是由於顛倒執著而產生,為了斷除顛倒的執著,我們必須要生
起對治力來破除顛倒執著,這一種對治力必須透過實際真理的認識,才有辦法對治。否
則的話,煩惱是沒有辦法斷除的。為了要斷除煩惱,為了斷除顛倒的執著,認識真理非
常的重要,因此,認識空性就非常的重要。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斷除三毒煩惱。正如在回向文中說「願消三障諸煩
惱」。但是以實際的生活而言,我們卻把這三種毒物誤認為是修心的心要跟精髓,一天
到晚都在做修持。怎麼說呢?這從我們經驗上就可以體會,當我們看到悅意境、悅意相
時,無論內悅意或外悅意相,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執著,不想與這種悅意、可愛的東西分
開,進而我們的心完全溶入於這種可愛的境物,就是緊緊的把他抓住、不想要讓自己遠
離,因此產生極為強烈不想分離的意念,就稱為「貪著」。若只是看到可愛、悅意的境
界,還不是貪著。所謂「貪著」,就是透過這種可愛相、悅意相之後,當內心對這種境
產生極為強烈的執著,就想取有,希望我能獲得,這種特別的有力量的執著產生後,我
們稱之為貪心。同樣的看到不悅意境、不可愛的事物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排斥與
厭惡,自然地想要遠離它,這種有力、堅固的執著生起後,我們稱為嗔心。貪和嗔這二
種,只要我們專注觀察平時的生活,我們一定可以體會到,無論白天或是晚上,甚至於
作夢的時候,都一直徘徊在我們的腦海裡,一直無法捨離這種不好的貪嗔。
我們仔細的觀察貪嗔的形成,首先在還未生起貪心的時候,會讓自己看到可愛、喜愛的
東西、境物,在那時,會覺得這東西很好、很漂亮,就是如此單純而已,會產生一種念
頭,之後慢慢的我們會產生一種希望自己得到這東西,會去捏造可愛境物之好,於是會
產生一種執著,這時就叫貪心。這二種心態裡面,都有看到可愛境、悅意境的自相、真
實,但是在後者的心態時,他不只看到悅意境的自相而已,而且會去執著就是那樣的好
、那樣真實的好,對境本身產生強而有力的自性執著,因此而產生貪心。在前者心態的
時候,只是看到真實的好,但真實好的執著卻不會強烈的產生,但在後者卻會。只要好
好地在體驗上去做觀察,我們多多少少可以體會到煩惱的產生與自性真實的執著很有關
係。同樣的,生起嗔心時也是如此,促成嗔心的等無間緣,也就是由真實執著而去促成
這種因緣。真實執著就像剛剛所說的,無論是看到可愛境或不可愛境,這種自相、自性
的幻相,認為它與實際上吻合,實際就是如此,這是由癡心的自性執著、真實執著而產
生的。癡心可分為不懂的癡心與一般顛倒的癡心,這裏是針對癡心自性的執著、真實執
著而說的,在貪嗔癡三毒之中,最主要的根源,就是由真實執著而產生的。
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面有說到:由因緣而產生的法,若有自性,則不會依賴因
緣而有,因為法的存在是依賴他力而有,依賴他力而存在,就不是由自力而存在。雖然
不是自力而有,但是我們郤認為自性有、自力有。這種真實的執著、自性的執著產生了
「薩迦耶見」,由於「薩迦耶見」而造作了業,因此而生起了十二因緣生死的流轉,所
以整個輪迴及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真實自性的顛倒執著」。
提婆菩薩如此說過:輪迴苦海的種子(也就是輪迴的根源),是由煩惱意識而生起的,
煩惱意識的根本,就是真實有、自性有的執著,由真實執著所污染的無明就是輪迴的根
源。假使自性執著是煩惱的根源的話,那這種輪迴的根源要如何破除呢?所以又說到了
這種自性執著是緣內外的一切法所生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假使針對於同樣的所緣境,能
去了解到無自性、無真實的話,原有的自性和真實的概念則會被破除。也就是說,自性
執著所緣的境,他認為這是真實,這個境是自相有;空正見緣同樣的境,但是他郤說這
個境沒有真實、沒有自相;所以是透過所緣一處、所執相違的空正見去破除自性執著,
而斷除輪迴的根源。
龍樹菩薩的《中論》說:所謂解脫是永遠斷除煩惱的意思,止靜煩惱。使煩惱止靜並不
是說前前煩惱消滅,不是由業滅了這種角度來作解釋,而是說意識的續流前前意識接著
後後意識,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在這種續流的持續當中,由於對治的力量,使後意識
不會受前意識煩惱的污染,永遠遠離煩惱的污染的話,這種斷除煩惱的當下稱為得到解
脫。所謂法、涅槃、解脫的性質為何?凡夫與聖者的心都是無自性的,但是在凡夫心識
的時侯,這種無自性的心被煩惱所污染,透過了對治力慢慢去除了污染之後,得到了清
淨,在那個當下稱為「解脫」。解脫如何獲得?因為輪迴由業所形成,業由煩惱所造作
,煩惱由非理作意所產生,非理作意由真實執著的戲論所現起,欲斷除真實執著的戲論
必須證得空性的智慧,所以是透過性空的智慧去遠離「諸法真實執著的戲論」而獲得解
脫的。
在此作個總結:證悟色法的自性空智慧,它並沒有造成執色意識的危害,它並沒有傷害
到色法的存在,雖然在證悟「色之空性」的當下它沒有看到色法,但並不造成損害。在
証悟性空當下不會看到色法的原因,是因為它在觀察色之究竟性質的時候,沒有找到色
的自性;在尋找色的自性的時候沒有找到自性的話,傷害了自性但郤沒有傷害色(沒有
否定色的存在),它否定的是色的自性,因為它所尋找的對象是色法的自性。因此了解
到色之空性的智慧,它破除了色的自性執著,郤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沒有損害到執色
意識。
但是它郤可以同時損害緣色法所生的貪心及瞋心,因為 緣色法所生的貪、瞋心都是看
到並且執著了色自性有、色真實有而產生的,所以看到色法無自性、無真實的智慧,對
於由這一種執著所帶來的貪、瞋能一併遮擋對治,並且造成損害,但是對色法而言並沒
有造成任何傷害,並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長時間的串習空正見,在看到性空之後再去
反觀一切外相的自性,會覺得這一切如同夢幻泡影一樣虛假,這種了解虛假無真實的智
慧,會不會影響善心的增長?是不會的,反而更會幫助善心的增長。空正見可以對治煩
惱,但不會造成善法增長的障礙。譬如以悲心而言,悲心是不忍他人受到痛苦的憐憫心
,尤其菩薩們這種清淨悲心力量更強大,菩薩們生起這種強而有力悲心的時候,假使能
體會到痛苦是可以斷除的,就會對對治痛苦的法更加精進修持。而且透過性空的認識確
認痛苦可以斷除之後,不只對對治痛苦更加精進,同時對他人的痛苦也會更加憐憫。假
使痛苦沒有辦法斷除的話,那我們只能抱怨而己,除此之外,我們能作什麼呢?這就是
心力無法提起的原因。總之,透過空性的認識了解痛苦可以斷除,因此斷除痛苦的心,
以及不忍他人的痛苦憐憫心的力量就會增大;也就是,看到空性及諸法如夢幻泡影這種
認識,可以幫助慈悲心、善心的增長,同時可以斷除自性執著顛倒見的產生,而且會阻
礙強烈貪、瞋心的生起。總之空正見可以幫助我們一切證量的成長,以及避免一切由顛
倒執著而生起的危險。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指感受,想是一種心所,色以外所餘的蘊體(也就是受、想
、行、識)都是無有自性,都是與性空同是一體,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
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中文還加上無性相一句話
,所以總共有八種空性,在此中文只講七種。這是講到三解脫門,第一個空解脫門、第
二個無相解脫門、第三個無願解脫門。「諸法空相」是講空解脫門,諸法無有自性。「
不生不滅」,沒有自性的生,沒有自性的滅,生滅都無有自性,因此說到「不生不滅」
。「不垢」,煩惱並不是有自性,所以說無有自性的煩惱污垢;「不淨」,斷除煩惱的
涅槃,這種清淨的滅諦也沒有自性,因此說「不淨」;所以說「不垢不淨」。為什麼斷
除煩惱的涅槃沒有自性?在此說到性空本身的自性。斷除煩惱的涅槃它是一種空性的性
質,針對空性去做尋找之後,無法找到空性的假義,因此它沒有自性,也是自性空,所
以「不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這四法講無相解脫門。「不減」是指煩惱
可以由對治力而減退,但不是由自性真實而減衰,煩惱不會以自性減衰;「不增」不會
因由自性而增長功德。「不增、不減」主要是依果位而說,是說無願解脫門。所以在「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講到了空性的內容。空性的解
說有二種:由境或識而作解說,現在最主要是針對意識而說。
「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這是針對十二處、十八界而說空性的
內容。因此諸法自性空,從自性空中沒有自性的色法、沒有自性的受、沒有自性的想、
沒有自性的行,也沒有自性的識,以上是五蘊。「無眼耳鼻舌身意」講到了無有自性的
六根;「無色聲香味觸法」講到了無有自性的六境。「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講到了無
有自性的十八界。「無明明亦無明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說十二因緣流
轉、還滅的次第也是沒有自性的。
佛當初在初轉四諦法輪的時候說到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之後又說到了要知苦、斷集
、證滅、修道;之後又說到了雖然知苦但不得知,雖然要斷集但不得斷,也就是說要了
解痛苦但不要以自性執著去了解痛苦,要斷除集諦,但是不要以自性執著去斷除集諦。
雖然四聖諦非常殊勝,但是四聖諦也沒有自性,所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由苦
集滅道的四諦十六種行相所產生的智慧也沒有自性;「無得」,因為這種智慧沒有自性
,所以由這種智慧所獲得的涅槃也沒有自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
多故,心無罫礙」,因為菩薩們在觀修性空的當下遠離了一切戲論,沒有任何自性和真
實相所獲得的緣故,菩提薩埵依著般若波羅密多的修持而使得內心無有罫礙。「無罣礙
故無有恐怖」,這些煩惱都無有自性、無有真實,因此不會產生真實的恐怖、真實的痛
苦。「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透過這種空正見的修持去對治煩惱以及煩惱障所留下
來的習氣(所知障),遠離顛倒夢想而得到了佛果位這究竟的涅槃,這是以大乘角度而
說。若以小乘角度而說,因由觀空的緣故,斷除了煩惱障而得到了小乘的涅槃。
「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藐」是清淨的意思,或是正確的意思,「三菩提」是
圓滿佛果位的意思。「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有兩
種解釋,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佛依由這種般若波羅密多的修持而得到無上清淨的果位,現
在的佛依由般若波羅密多正見的修持正在得到無上清淨正確的佛果位,未來的佛也將會
依由般若波羅密多的緣故而得到圓滿的佛果位。第二種:如同《現觀莊嚴論》說到:十
地菩薩因為接近成佛果位的緣故,也稱為佛,所以此處也包括十地菩薩藉由修「金剛喻
定」而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密多是到彼岸的意思,所以中文也可
以翻成智慧度、智慧到彼岸。在《般若八千頌》裡有說: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只有佛果
位才有,因為到彼岸是到達的意思,但是我們正在往智慧的彼岸去,以智慧去彼岸也可
以把它取名為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說現証空性的証量也可以取名為般若波羅密多(智
慧度),因為它正在往那個地方走。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是到達彼岸的意思,只有在佛
果位才有,因此在《現觀莊嚴論》有說到:「經般若波羅密多、道般若波羅密多、果位
般若波羅密多這三種,這裏所講的般若波羅密多經也就是經典般若波羅密多。」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在此說明為什麼是大神咒的原因,因為現証空性,透
徹了解性空的緣故、現觀空性的緣故,所以是「大神咒」;因為是去除無明的智慧的緣
故,所以是「大明咒」;現証空性的智慧,因為沒有任何一法比它更殊勝的緣故,所以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第一個「無等」是指佛陀的意思,因為沒有能跟佛陀
相等的,佛陀無上的緣故;可以與佛平等的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因此般若波羅密多是「
無等等咒」,與無等相等之咒。亦由般若波羅密多「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為
什麼呢?因為在性空當下,證空性的智慧所見和所存在的是一致的,而且它可以圓滿成
辦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與功德,因此「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就是以梵文說的)接下去是咒語,藏文多加了
一句「怛雅他」,就是「如是」的意思,這二字有深奧的內涵存在。可分為三種解釋,
一、在大悲心、大慈心的感召之下,導師釋迦牟尼佛為了眾生而修學了性空的正見,首
先讓自己生起了証量,之後再生起了斷煩惱的滅諦功德,如是生起了滅和証兩種功德之
後,自在的成辦利他的事業,因此成為無上皈依的對象、無上的導師,所以「如是」此
二字說到了說法者本身殊勝的功德。二、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的現証空性得一切遍智,
最主要是由認知性空道理而斷除了煩惱障、所知障的緣故,所以也說到了空正見殊勝的
功德,以上是第二種角度而說如是。第三個內涵:佛這些功德不是無因而生,而是由同
類性質的因緣而生,因此佛也像我們一樣先聽聞後思維,反覆的串習修行,依聞思修的
次第慢慢的緣空修習,因由緣空的修所生慧,加上緣空止觀雙運,使得二相慢慢的減少
,淨相慢慢的增長,最後以現量証得了空性,這時獲得了見道位,之後再反覆串習,獲
得了修道位,最後成辦一切遍智佛果位,因此也說到了整個現觀的道次第。所以「如是
」這二字裡面闡述了三種功德,第一是說法者的殊勝功德,第二深妙空性殊勝功德,第
三現觀道次第殊勝功德。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之前說的是顯意,乃空性的內
容,此處的咒語講到了隱意:現觀的次第。「揭諦」是去的意思,要快去!快去!「波
羅揭諦」,到彼岸去;「波羅僧揭諦」,正到彼岸去;「菩提薩婆訶」是安住於菩提的
意思,由五個層次作解釋。也就是說,我們正在此岸,要前進到彼岸,所謂的彼岸就是
佛果位,我們正在凡夫的這一岸。當然以阿羅漢及得到佛果位這些聖者及菩薩,他們在
對方彼岸看我們的時侯,我們這一岸是彼岸,他們那一岸是此岸;但是在此,所謂此岸
、彼岸是依凡夫而作解釋,我們現在很安祥、很舒服的在這個輪迴裡面,覺得這個輪迴
跟自己很接近,所以輪迴就是此岸。為了解脫成佛,為了到達彼岸要了知如何去的方法
,於是講到五種道次第(註:一、資糧道;二、加行道;三、見道;四、修學道;五、
無學道即佛果)。這五種現觀的道次第最主要的都是透過智慧的增長,而讓自己進入下
一步。聖者和凡夫的差別,最主要是有沒有證得空性,如果獲得証空現量就是聖者,假
使沒有修証空性的話那就是凡夫。
依著現觀道次第而言,在「資糧道」的時侯最主要的是為了讓智慧的增長累積資糧,這
時是對空性修聞思,成辦聞所生慧、思所生慧。為了獲得緣空止觀雙運,就必需要累積
很多資糧,因此在那個階段我們稱為「資糧道」。當他獲得了緣空止觀雙運,緣空的修
所生慧的時候稱為「加行道」,加行道又可以分煖、頂、忍、世第一法,緣空四個次第
。在這四個次第中,依由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觀雙運去反覆觀空的時侯,這種二自性相
會慢慢的減少,空相會慢慢的清楚。雖然他沒有辦法像現証空性那樣清晰的去了解性空
,但是他那種自性的二相的幻覺一直在減少。透過反覆的修學,當獲得現量証悟空性的
時侯,徹底的斷除二相,我們稱為「見道」,這是以現量見到空性的緣故,這時候就稱
為聖者。見到了空性之後再反覆串習,就稱為「修道」。以大乘而言經由反覆串習從初
地升為二地,二地升為三地,到了第六地菩薩會得到不共的智慧功德,因為得到這種功
德的緣故,在第七地的時候可以在瞬時的剎那間出入於空性定,這也是證空殊勝智慧的
不共功德。總而言之,整個道地的增長,都是依由智慧的增長而來安立上上道,智慧沒
有增長則後道不會得到。因此第一個揭諦是講「快去」,指資糧道;第二個揭諦也是「
快去」,指加行道;第三波羅揭諦是到彼岸去,這時侯己經到聖者的彼岸;因為現証空
性,得到見道位,已到聖者的彼岸,但還沒有到佛果位的彼岸,因此還要繼續的修學,
正到彼岸去,如實正確的努力到彼岸去,所以波羅僧揭諦是修道;如此的修學,當我們
得到佛果位的時候就安住於菩提,因此菩提薩婆訶就是講到佛果位也就是無學道。所以
在最後一句咒語裡面講到整個現觀道次第五道的修學。
回答提問:
問一: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答:以戒律而言,佛未完全禁止吃肉,泰國、斯里蘭卡亦有肉食。比丘意譯為「乞士」
,比丘的生活是乞討托缽,別人給他什麼就吃什麼,比丘戒律是不能煮食,要經由托缽
而食。在菩薩經藏裡面有些不完全禁止葷食,有些則禁止。《楞伽經》是完全禁止肉食
,大乘行者因悲心而吃素。金剛乘下三部是完全禁止肉食的,無上瑜伽部有五種肉、五
種甘露,但規定非常嚴格,有高深的證量才可以吃,否則有害。漢地僧眾是吃素的,非
常隨喜。
問二、警察取締別人是職責,但被批評是無慈悲心,該如何培養慈悲心,消除內心疑慮?
答:若意樂是清淨正確的,想要利他,縱使外在行為是粗魯的,也是善行。若意樂是欺
誑的,外在行為溫柔也不是善法。警察在執勤時,糾正與法律相違的行為,目的是保護
民眾,在無形當中,也是防護他們不造惡業苦因,這是應該的,以清淨利他意樂去做。
問三、是否找不到假義即可證明無自性,或定須由緣起來証明?
答:龍樹菩薩於《寶鬘論》中去尋找人的假義時說:士夫非地水火風,非意識亦非虛空
,尋找其假義(假立之意)找不到。如果這就可以證明無自性,那麼龍樹菩薩應該在這
一偈之後接著就說士夫(無自性),但沒有這樣,這一偈之後接著是說士夫由六界所攝
而安立,此是緣起所以是性空無自性,所以尋找假義找不到還不是無自性。首先要了解
「所破」,如此才不會將「士夫」及「士夫自性」一起破。依九種重要的關鍵:所遮、
同品遍、七相來破除自性。士夫是由世間共許的意識所安立的假相,所以士夫的自性全
依他力而有。《四百論》云:因為依賴他力而非依自力存在,所以諸法無有自性。《佛
護論》云:假如此法是依自力而有,則不必依賴他力而有。例如時間,現在、過去、未
來皆依互相觀待安立而成,找不到三時的自性。若一定要找得到自性才能安立彼法存在
的話,那很多法就不能安立。例如對裁縫師的安立,是因他有裁縫這個作用而命名,但
當他沒有在做裁縫的動作時,我們也這樣稱呼他,這是根據他過去的行為,所以這就是
依由過去的作用而安立。「現在」時間很短,我們大半在回想「過去」、計劃「未來」
中度過人生,非由現在而已,雖然是互相觀待而成,但依世間共許的名言仍可穩當地成
立一切法。
問四:周圍的朋友修行有障礙,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答:沮喪是使人失敗的原因之一。若因沮喪而逃避,缺少自信,永遠無法真正快樂。痛
苦是一定會有的,但若因無自信去面對、克服、選擇,是不可能獲得快樂的。我平常感
到失望時,常引用入行論的偈頌:「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
苦。」或是龍樹菩薩所說:「願成為大地令一切眾生受用,或成為財寶令眾生享受。」
我們常聽到密法中有「三年一個月又三天便成就」的法門,就是因為這種急求的想法才
使得我們沮喪,若以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來看,我們的心力就會提得起來,這些方法是對
有學法的人而言。
若對一般人而言,會沮喪是因為遇到一些困難,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無法再承擔更多
的痛苦,這時應想想這世界上痛苦的人那麼多,不論貧富,誰沒有痛苦?為何我卻那麼
在意自己的痛苦,而把自己綁死了!
問五:發菩提心是否需要空正見攝持?
答:透過空正見看見煩惱是可以斷除的,故會對眾生有更強的悲心而想幫他們。寂護論
師則說:生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上根者,是可透由證空性而策發起菩提心,但
下根者,則是透過不斷發願、串習而生起。所以發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
b**y
发帖数: 1970
20
但没有执著要依赖于色身和灵魂的可以分离。如果色身和灵魂确实不可分离,肉体消失
则精神消失,那么没有贪恋和执著最多只能那么百来年心情更加平静快乐些啊。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罪过罪过,这一段论述摘自达赖喇嘛02年在台湾关于心经的开示。
: 说来说去,证悟后并不是无知无觉,至少悲是有的,为众生的惑业苦而悲。
: 你说的无悲(为自己)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也不是因为无知无觉,恰恰说明了我等
: 俗人从自己所处的层次看来,觉得只有无知无觉才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可是我的理解是
: 真正的证悟并不是丧失对外界的感知(也许那时的感知并不依赖六根六识。当然不依赖
: 六根六识并不是关键),而是没有了一丝的贪恋和执著。为什么呢?我们的喜怒哀乐,
: 每日身语意所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绝大部分是缘起于对自己这个色身的贪恋,为
: 了让这个色身能过的舒服,快乐。佛法就指出了这个色身的本质和我们的直觉与经验所
: 得的结论是不符的。对这个色身的贪恋与执著也是不必要的(当然决不是说不珍惜这一
: 世,人道是最利于成佛的)。并且指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循着这条道路,我们最终能

相关主题
《辨中邊論頌講記》宣說三自性之義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佛法九乘次第藕益大师 佛法解释儒家大学 很精彩
佛教空性略说[合集]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y
发帖数: 1970
21
从头到尾都仔细看了,很佩服他和你学识的高妙,但我确实有这么一个感觉,如果错了
请不要嗔怪:)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z**n
发帖数: 22303
22
首先,抛开政治不谈,达赖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让人赞叹。我么,今生能达到他的
万一就很满足了,所以千万不要佩服我,大家探讨就好。
佛法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宗教,宗教只是其一个层面,无论东西方的哲学界,还是现代
的西方物理学界,心理学界,都有很多科学和佛法的交融。至于精神和色身是否同生同
灭,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还是会学佛,不过动力肯定会小很多,因为
只不过为了今生的健康快乐。
轮回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果,你不妨看看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4a8160100d8mf.html
至于佛陀描述的世界的本质和我们的自身经验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些难以接受,也很正
常。可是如果我问你是否相信物质可以分割成原子,原子是否能分割成更小的基本粒子
,你应该不会对此有所质疑,即使没有亲见。现代物理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量子力学
开始建立,已经有很多的发现能够部分的印证佛法对世界的描述了。
很早以前转过一篇文章,连接在下面,你要是用quantum mechanics + buddhism
会找到很多英文专著。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12285_3.html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2500周年,使这个组织创立以来首次纪
念一个宗教人物,如果说佛法是宗教的话。 英国政府现在已经将佛法列入中小学学校
课程,他们何以会有这种智慧与认识?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世界著名的英国历史哲
学家汤恩比博士的影响。他于七十年代在欧洲一个国际会议上,宣称能够解决二十一世
纪人类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一个世界权威学者说出来的
话。而且上一属的教皇下命令,鼓励天主教神父访问佛教,并与佛教对话。这都是受了
汤恩比博士的影响。
西方最早对佛法的研究始于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宗教论述颇多,但很少涉及东
方的佛教。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处提及佛教的思维,持肯定态度:“辩证的思
维,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
)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在一封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表现出对一部佛教书籍的关注。一八六一年五月十
日,马克思致信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他赠送给我两
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佛教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
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
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
密宗。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说:“宗教(应指佛教,编者案)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
是包罗万象的纲领。”
爱因斯坦对于佛教有如下评价: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
》一书
基于类似的原因,中国早期著名革命家章太炎也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
哲学的实证者。”
佛陀说法的目的,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及我们迷惑,造业,受苦的现实,从而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脱之道。要从佛法佛法中受益,闻思修缺一不可,没有听闻佛法,没有深入经藏,研习思考,心悦诚服的接受其价值观,是不可能真正精进修行的。那种道听途说了一些学佛的好处,指望通过学佛获得荣华富贵,健康安乐,并非不能从中得益,可是相比升起正信,要小得多。佛法也不同于别的宗教,仅仅靠信,是远远不够的,不从身语意全方位着手修行,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解脱。仅仅去庙里烧个香,捐点钱,磕个头,许个愿,那不是佛法,是拜偶像,是迷信。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头到尾都仔细看了,很佩服他和你学识的高妙,但我确实有这么一个感觉,如果错了
: 请不要嗔怪:)
: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d**e
发帖数: 863
23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為使若有真宰
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b**y
发帖数: 1970
24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怎么的呢?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抛开政治不谈,达赖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让人赞叹。我么,今生能达到他的
: 万一就很满足了,所以千万不要佩服我,大家探讨就好。
: 佛法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宗教,宗教只是其一个层面,无论东西方的哲学界,还是现代
: 的西方物理学界,心理学界,都有很多科学和佛法的交融。至于精神和色身是否同生同
: 灭,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还是会学佛,不过动力肯定会小很多,因为
: 只不过为了今生的健康快乐。
: 轮回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果,你不妨看看这个: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4a8160100d8mf.html
: 至于佛陀描述的世界的本质和我们的自身经验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些难以接受,也很正
: 常。可是如果我问你是否相信物质可以分割成原子,原子是否能分割成更小的基本粒子

b*****l
发帖数: 9499
25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他的
现代
生同
因为
很正
粒子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 ,怎么的呢?
: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b**y
发帖数: 1970
26
记不住,也总有重新来过的希望啊。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b**y
发帖数: 1970
27
我要求低,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b**y
发帖数: 1970
28
我要求低,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b*****l
发帖数: 9499
29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报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记不住,也总有重新来过的希望啊。
b*****l
发帖数: 9499
30
那还不如生俩娃,把自己对前半生的领悟,重新来过的希望,都凶巴巴地寄托在新生命
上。这样的重新来过,看得见,摸得着,代入感强烈,好过虚无缥缈的前生来世。

报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要求低,哈哈
相关主题
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那里可以找到心经的全本注解啊?
《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刚看了文学城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y
发帖数: 1970
31
只要这一世的我知道就可以,四大分离之时就不害怕,未分离之时也不内急,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
: 报应

b**y
发帖数: 1970
32
这样太不环保了,造成地球人口爆炸。怪不得许多人结婚就要生娃,难道是为了这个?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那还不如生俩娃,把自己对前半生的领悟,重新来过的希望,都凶巴巴地寄托在新生命
: 上。这样的重新来过,看得见,摸得着,代入感强烈,好过虚无缥缈的前生来世。
:
: 报应

z**n
发帖数: 22303
33
不苦的话当然没啥不好。释迦牟尼佛生来享尽荣华富贵,之所以为大众寻求一个解脱之
道,就是看到了人的老苦死是无论什么出身,多么高的地位权势都无法逃脱的。人说身
在福中不知福,把福换成苦也说得通啊。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 ,怎么的呢?
: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b*****l
发帖数: 9499
34
唔,看你的昵称:彪悍小妖。哈哈。

接了
。一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只要这一世的我知道就可以,四大分离之时就不害怕,未分离之时也不内急,哈哈
b*****l
发帖数: 9499
35
倒也不都是。只是觉得生命如薪火相传啊。我做生物,生娃属于职业病。

生命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样太不环保了,造成地球人口爆炸。怪不得许多人结婚就要生娃,难道是为了这个?
b**y
发帖数: 1970
36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苦的话当然没啥不好。释迦牟尼佛生来享尽荣华富贵,之所以为大众寻求一个解脱之
: 道,就是看到了人的老苦死是无论什么出身,多么高的地位权势都无法逃脱的。人说身
: 在福中不知福,把福换成苦也说得通啊。

b**y
发帖数: 1970
37
我其实不彪悍,我胆小 :( 你有两个娃是吧?可爱哦~你做生物还相信轮回?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倒也不都是。只是觉得生命如薪火相传啊。我做生物,生娃属于职业病。
:
: 生命

b*****l
发帖数: 9499
38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其实不彪悍,我胆小 :( 你有两个娃是吧?可爱哦~你做生物还相信轮回?
b**y
发帖数: 1970
39
啥境遇让你相信轮回了啊?@@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b**y
发帖数: 1970
40
嗯,浩浩尘世千般苦,旧梦茫茫,寻逝幽冥渡。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相关主题
刚看了文学城心經講義 ZT (转载)
對新理學的期待zz谁能推荐一本道德经比较好的释义吗
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藏传佛教格鲁派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y
发帖数: 1970
41
不行不行啊,不能就这样放弃啊!呃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O*********y
发帖数: 633
42
假设在你的另一个轮回,有人告诉你轮回根本不存在,你服气还是不服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b**y
发帖数: 1970
43
这个无所谓服气不服气,只是有没有

【在 O*********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设在你的另一个轮回,有人告诉你轮回根本不存在,你服气还是不服气?
O*********y
发帖数: 633
44
那为什么轮回到你做虫子你就服气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无所谓服气不服气,只是有没有
b*****l
发帖数: 9499
45
ft,喷茶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浩浩尘世千般苦,旧梦茫茫,寻逝幽冥渡。
b*****l
发帖数: 9499
46
哈哈,想起那句了:“你等诸人,还肯放下么?若不放下,且担取去。”
过去总看在“肯放下么”,现在倒是常常对自己念叨:且担取去。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行不行啊,不能就这样放弃啊!呃
t*******n
发帖数: 4445
47
我觉得关键是习气
打几圈下来就看出牌路差别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
: 报应

b*****l
发帖数: 9499
48
谋女郎之间呢?

接了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关键是习气
: 打几圈下来就看出牌路差别了

z**n
发帖数: 22303
49
佛法是系统的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不可能靠几个帖子就发生根本的改变的,有兴趣的
话自己多找找相关的书籍来读一读吧。来世轮回对我们年轻人也许太远,佛法对今生也
是有很大裨益的,你不妨读一读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先生的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你说了那么多不可知的假如,言下之意无非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罢了,其实佛法并不
排斥享受当下的生活,反而斥责毫无疑义的为了吃苦而吃苦的苦修。
我们为什么受教育?我们在当今的教育系统下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又是如何保证完全无
误呢?看看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差异就知道了,后者才不过50年历史,五十年之后,
我们将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你能有自信的预期么?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b**y
发帖数: 1970
50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是系统的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不可能靠几个帖子就发生根本的改变的,有兴趣的
: 话自己多找找相关的书籍来读一读吧。来世轮回对我们年轻人也许太远,佛法对今生也
: 是有很大裨益的,你不妨读一读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先生的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 你说了那么多不可知的假如,言下之意无非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罢了,其实佛法并不
: 排斥享受当下的生活,反而斥责毫无疑义的为了吃苦而吃苦的苦修。
: 我们为什么受教育?我们在当今的教育系统下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又是如何保证完全无
: 误呢?看看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差异就知道了,后者才不过50年历史,五十年之后,
: 我们将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你能有自信的预期么?

相关主题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佛法九乘次第
何谓名色?佛教空性略说
《辨中邊論頌講記》宣說三自性之義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9499
51
不满足,就会 jw,折腾;前者算制造精神文明,后者算推动物质文明;然后宗教让人少
jw,习俗让人少折腾;人类社会就这样形成并向前发展了。
所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 jw 史,折腾史。
另:虫子为啥可悲?

呢?
趣的
生也
的。
并不
全无
后,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z**n
发帖数: 22303
52
一盘菜味道好不好,光听问是不够的,要自己尝了才知道。
真的对佛法有兴趣,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

呢?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b**y
发帖数: 1970
53
谢谢你推荐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看了以后对佛法的哲学体系非常非常佩服,一定会对
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可是我对里面讲的释迦牟尼出生、异象什么的有点觉得好像是传说太过了,不知道你怎
么看?里面说,认识真理可以有三种方式,除了科学通常的,也要相信先佛的话,因为
既然佛说不妄语,那么他又说看见西方极乐世界,就该相信他。这个说法对我很有启发
,但我还是存在疑问:照这样说的话,基督教还传说耶稣为了人类而死呢,那他说的不
是也很应该相信?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盘菜味道好不好,光听问是不够的,要自己尝了才知道。
: 真的对佛法有兴趣,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 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
:
: 呢?

b**y
发帖数: 1970
54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请方家指教。
s**a
发帖数: 8648
55
问题太难,可不可以换一个?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R*****G
发帖数: 1665
56
千修万修,不过是修心。轮回者,因<有我>。没有<我>,就是本来无一物,是<何期
自性,本来清静>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57
就你调皮嘻嘻嘻。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问题太难,可不可以换一个?
b**y
发帖数: 1970
58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代替“有”?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千修万修,不过是修心。轮回者,因<有我>。没有<我>,就是本来无一物,是<何期
: 自性,本来清静>

f******e
发帖数: 1459
59
好像无,有,之间还有兀兀,无有,有无?

吗?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 代替“有”?
: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S**U
发帖数: 7025
60
Samyutta Nikaya 1.25
[Deva:]
He who's an Arahant, his work achieved, Free from taints, in final body clad
,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
They call this mine." ... Would such a monk be prone to conceits of "I am"?
[The Blessed One:]
Bonds are gone for him without conceits, All delusion's chains are cast
aside: Truly wise, he's gone beyond such thoughts.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They call this mine." Well
aware of common worldly speech, He would speak conforming to such use.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01/sn01.025.wlsh.h

吗?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也就是说,“有的人活着,可他们全当自己死了”?把“我”看成“无”,用“无”来
: 代替“有”?
: 那么,我有如下问题:
: (1)既然此身是“有”,以“有”之身,又如何能得“无”?
: (2)即使让此心变作“无”,而此身尚是“有”,以此“无”便可以代替彼“有”吗?
: (3)我们的心本来是“有”,否则就不用去证悟才得“无”。既然从“有”而来,又
: 如何能证“无”?又如何知道什么便是“无”?
: (4)我把“我”看作“无”,就是“无”了吗?既然“我”是“无”了,我所看作的
: 、认为的,whatever,都是“无”,“无”便没有任何重要了,若我之外的人不把“我
: ”看作“无”,那么“我”到底是不是“无”?

相关主题
藕益大师 佛法解释儒家大学 很精彩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合集]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
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g****d
发帖数: 3461
61
http://www.thisismyanmar.com/nibbana/paticca.htm
Avijja-paccaya Sankhara
这个Avijia就是无明,从这里开始,到
Bhava-paccaya Jati
Jati-paccaya Jara-marranam Soka Parideva Dukkha Domanassa Upayasa
Sambhavanti
这个Jati就是生命,然后老病死,种种苦果纷纷而来。
链条的第一环是无明,砍断无明其它的自然消灭。
传说佛陀成道之时,这样说:
Aneka-jati samsaram Through countless births in the cycle of
existance
sandhavissam anibbisam I have run, not finding
gahakarakam gavesanto although seeking the builder of this house;
dukkha jati punappunam and again and again I faced the suffering of
new birth.
Gahakaraka! Ditthosi. Oh housebuilder! Now you are seen.
Puna geham na kahasi. You shall not build a house again for me.
Sabba te phasuka bhagga, All you beams are broken,
gahakutam visankhitam. the ridgepole is shattered.
Visankhara-gatam cittam. The mind has become freed from conditiioning:
tanhanam khayamajjhaga. the end of craving has been reached.
--Dhammapada, XI. 8 & 9 (153 & 154).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wh
发帖数: 141625
62
哇,你好像很久不见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63
don't understand. :(

clad
us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Samyutta Nikaya 1.25
: [Deva:]
: He who's an Arahant, his work achieved, Free from taints, in final body clad
: ,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
: They call this mine." ... Would such a monk be prone to conceits of "I am"?
: [The Blessed One:]
: Bonds are gone for him without conceits, All delusion's chains are cast
: aside: Truly wise, he's gone beyond such thoughts. That monk still might use
: such words as "I," Still perchance might say: "They call this mine." Well
: aware of common worldly speech, He would speak conforming to such use.

b**y
发帖数: 1970
64
抱抱~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你好像很久不见了?
wh
发帖数: 141625
65
咋样啊?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抱~
a*******n
发帖数: 237
66
似乎圆觉经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金刚菩萨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
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
恼?】
佛曰: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
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
有是处。】
南怀瑾的解释: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因为我们有念头,有贪、瞋、痴、慢、
疑等等念头,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厌恶,有取有舍,有些东西丢得开,有些东西则抓得
很牢, “种种取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于是就形成了轮回。轮回就是在那里转
圈子,忽东忽西,此上彼下,昏头转向,没完没了,跳不出来。
“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同流转”。成佛就是跳出这个轮回,不在这个
圈子里转了。但是,佛说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于是迷迷糊糊在圈子里 转,
而想要了解整个绕圈子的事,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面来看,才会了
解。没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释,你也无法明白,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 的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在庐山里始终看不清庐山整体的实况。在没成佛以前,所讨论的佛境界,修
行的境界,都堕在轮回中,都是轮回里的观念。
“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佛答复金刚藏菩萨的问题说:你若对众生本有之圆
明觉性认识不清楚,在轮回流转中妄测圆明觉性,那么所有修行永远是走错路,想要跳
出轮回,根本不可能。
 (我是拾人牙慧而已)
z**n
发帖数: 22303
67
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是只有消业障,积福德这两大方面都圆满了无明才会断。
然后你自己明心见性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说断绝无明就可以脱离轮回,请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断绝轮回呢?既然轮回是无休
: 止的,为什么偏偏用断绝无明这个办法就可以脱离?谁规定的?还是谁脱离了?
: 请方家指教。

b**y
发帖数: 1970
68
那就是永久沉睡了?和唯物主义革命理论没区别呀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一点粗浅的理解是只有消业障,积福德这两大方面都圆满了无明才会断。
: 然后你自己明心见性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了。

z**n
发帖数: 22303
69
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面有說到:由因緣而產生的法,若有自性,則不會依賴因
緣而有,因為法的存在是依賴他力而有,依賴他力而存在,就不是由自力而存在。雖然
不是自力而有,但是我們郤認為自性有、自力有。這種真實的執著、自性的執著產生了
「薩迦耶見」,由於「薩迦耶見」而造作了業,因此而生起了十二因緣生死的流轉,所
以整個輪迴及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真實自性的顛倒執著」。
提婆菩薩如此說過:輪迴苦海的種子(也就是輪迴的根源),是由煩惱意識而生起的,
煩惱意識的根本,就是真實有、自性有的執著,由真實執著所污染的無明就是輪迴的根
源。假使自性執著是煩惱的根源的話,那這種輪迴的根源要如何破除呢?所以又說到了
這種自性執著是緣內外的一切法所生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假使針對於同樣的所緣境,能
去了解到無自性、無真實的話,原有的自性和真實的概念則會被破除。也就是說,自性
執著所緣的境,他認為這是真實,這個境是自相有;空正見緣同樣的境,但是他郤說這
個境沒有真實、沒有自相;所以是透過所緣一處、所執相違的空正見去破除自性執著,
而斷除輪迴的根源。
龍樹菩薩的《中論》說:所謂解脫是永遠斷除煩惱的意思,止靜煩惱。使煩惱止靜並不
是說前前煩惱消滅,不是由業滅了這種角度來作解釋,而是說意識的續流前前意識接著
後後意識,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在這種續流的持續當中,由於對治的力量,使後意識
不會受前意識煩惱的污染,永遠遠離煩惱的污染的話,這種斷除煩惱的當下稱為得到解
脫。所謂法、涅槃、解脫的性質為何?凡夫與聖者的心都是無自性的,但是在凡夫心識
的時侯,這種無自性的心被煩惱所污染,透過了對治力慢慢去除了污染之後,得到了清
淨,在那個當下稱為「解脫」。解脫如何獲得?因為輪迴由業所形成,業由煩惱所造作
,煩惱由非理作意所產生,非理作意由真實執著的戲論所現起,欲斷除真實執著的戲論
必須證得空性的智慧,所以是透過性空的智慧去遠離「諸法真實執著的戲論」而獲得解
脫的。
在此作個總結:證悟色法的自性空智慧,它並沒有造成執色意識的危害,它並沒有傷害
到色法的存在,雖然在證悟「色之空性」的當下它沒有看到色法,但並不造成損害。在
証悟性空當下不會看到色法的原因,是因為它在觀察色之究竟性質的時候,沒有找到色
的自性;在尋找色的自性的時候沒有找到自性的話,傷害了自性但郤沒有傷害色(沒有
否定色的存在),它否定的是色的自性,因為它所尋找的對象是色法的自性。因此了解
到色之空性的智慧,它破除了色的自性執著,郤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沒有損害到執色
意識。
明心见性和沉睡怎么能撤到一起呢?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就是永久沉睡了?和唯物主义革命理论没区别呀
b**y
发帖数: 1970
70
谢谢师父指教。
我的意思是: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
-- 你说的这些结果,如果像唯物主义革命理论说的,pass away之后无知无觉,自然也
就无悲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了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面有說到:由因緣而產生的法,若有自性,則不會依賴因
: 緣而有,因為法的存在是依賴他力而有,依賴他力而存在,就不是由自力而存在。雖然
: 不是自力而有,但是我們郤認為自性有、自力有。這種真實的執著、自性的執著產生了
: 「薩迦耶見」,由於「薩迦耶見」而造作了業,因此而生起了十二因緣生死的流轉,所
: 以整個輪迴及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真實自性的顛倒執著」。
: 提婆菩薩如此說過:輪迴苦海的種子(也就是輪迴的根源),是由煩惱意識而生起的,
: 煩惱意識的根本,就是真實有、自性有的執著,由真實執著所污染的無明就是輪迴的根
: 源。假使自性執著是煩惱的根源的話,那這種輪迴的根源要如何破除呢?所以又說到了
: 這種自性執著是緣內外的一切法所生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假使針對於同樣的所緣境,能
: 去了解到無自性、無真實的話,原有的自性和真實的概念則會被破除。也就是說,自性

相关主题
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對新理學的期待zz
那里可以找到心经的全本注解啊?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
刚看了文学城心經講義 ZT (转载)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z**n
发帖数: 22303
71
罪过罪过,这一段论述摘自达赖喇嘛02年在台湾关于心经的开示。
说来说去,证悟后并不是无知无觉,至少悲是有的,为众生的惑业苦而悲。
你说的无悲(为自己)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也不是因为无知无觉,恰恰说明了我等
俗人从自己所处的层次看来,觉得只有无知无觉才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可是我的理解是
真正的证悟并不是丧失对外界的感知(也许那时的感知并不依赖六根六识。当然不依赖
六根六识并不是关键),而是没有了一丝的贪恋和执著。为什么呢?我们的喜怒哀乐,
每日身语意所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绝大部分是缘起于对自己这个色身的贪恋,为
了让这个色身能过的舒服,快乐。佛法就指出了这个色身的本质和我们的直觉与经验所
得的结论是不符的。对这个色身的贪恋与执著也是不必要的(当然决不是说不珍惜这一
世,人道是最利于成佛的)。并且指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循着这条道路,我们最终能
摆脱色身的束缚,获得永恒的大自在,那个时候,世间的名闻利养,荣华富贵不会再有
丝毫的吸引力。一是不需要,而是这些浮华的享受背后所带来的苦,你都能辨别得一清
二楚。我们的悲喜疑惑贪恋恶业,不都是来源于为了自己的色身而去追求这些东西么?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师父指教。
: 我的意思是:不会迷惑,不会对尘世有任何贪恋;更不会再造恶业;同时也不会
: 有别的众生带给你障碍,这一世终了的时候就不会在轮回里继续迷惑颠倒
: -- 你说的这些结果,如果像唯物主义革命理论说的,pass away之后无知无觉,自然也
: 就无悲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了

z**n
发帖数: 22303
72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求真正的快樂。
以佛法的方法,是調伏內心負面的情緒,使心靈提升。根據提婆菩薩《四百論》,提及
調伏內心有三大步驟:一、避免由煩惱所造作的惡行為,這須靠戒的力量斷除煩惱帶來
的身、口、意等惡業。二、不動業也是輪迴之因,還是在三界輪迴之中,世間安樂的本
質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煩惱,因此要斷除輪迴就要斷除煩惱,故須學習空性的道理
,依此來斷除煩惱障。三、.自己得解脫是不夠的,還要使一切有情都得解脫,就要證
得一切遍智。自己不能調伏就不能調伏別人,所以必須斷除所知障,斷除所知障光有空
正見是不足的,更要有廣大的資糧方便品,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見雙修而成。以上三種
是得到快樂最殊勝的修法。(註:第一層次是下士道,第二層次是中士道,第三層次是
上士道,源自《菩提道次第廣論》。)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例如,以慈心對治瞋心,以不淨觀對治貪心,但是,這些都是暫時性的壓伏,無法由根
本來消除貪、瞋心,只有緣空性的止觀雙運才能消滅煩惱的根源。為此,要反覆思惟空
性的道理才能產生定解。但是在思惟前,若不聽聞空性的道理,就無法如理思惟。所以
所修的內容和所聽聞、思惟的內容互相配合。我們要學空正見,就要去聽聞思惟而修習
空性。
根據世親菩薩所造的《俱舍論》所說,佛法有二:教正法、證正法。證正法是內心的覺
受生起的證量,在此之前要觀修,對所緣境要反覆思惟,才能生起此覺受。而宣說此道
理的稱為教正法,教正法要經由聽聞而去思惟才能夠得到。証正法則要經由思惟後在生
活上修習才能証得。聽聞和修習二者是不可分離的。如果只修行而不聽聞,是不行的;
若只聽聞而不修行,也是錯誤的。因為聽聞就是為了修行,所以聽修雙運、雙用是很重
要的。(註:廣論p.12-13。)
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例如龍樹、提婆師徒,無著、世親兄弟,以及八十位大成就者,
他們都是長時間在經論中精進學習而獲得成就;也有少數人,是依止善知識,透由有證
量的上師的口訣而獲得成就。西藏也是如此:多數是依據那爛陀寺大論師所著的論典,
經長時間學習而成就;少數是依止有證量的上師,依口訣而成就。由此可知,歷史上傳
教的方式有二種:一、是依據大論典,二、依口訣教授。上師具證量,對弟子教學時,
根據當時的因緣,把自己的經驗和覺受傳授給弟子,中國歷史上也有大師沒有長期學習
經教,以禪定的力量而得成就。但是以教法長遠的發展來做比較,第一種方式,因所研
習的論典都是由佛授記的大論師菩薩所造的論典,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抉擇,破除一切
邪見、疑惑,根據經論內容如實修行,可去除二障和錯誤,能無誤的得到成就。第二種
方式,是根據暫時的因緣而教授的,比較零碎,學者無法領會佛法整個扼要,所以是有
危險的,對於後世學習的人不一定適合。以教法長久住世的眼光而言,第一種修學方法
非常重要。
漢、藏都有同樣問題,一聽到要聽法就沒有心力,但是一聽到灌頂,眼睛就睜得大大的
非常踴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真正應該學的是法義。假使不知法的內涵,光只是
靠灌頂來調伏內心是很困難的。僅靠灌頂的法物而沒有法義,是很難成就的。如果,只
是把灌頂的瓶子放在頭頂上,就可以淨化內心、成就的話,那麼狗或貓也可以經由這種
方法得到成就。當然有具量的上師以及與上師有不共的因緣,或許可以成就。但是,一
般而言 是不可能的。
學佛要有信心,要經過對法的正見生起定解。若對法有體悟,真正對佛法有信心,如此
灌頂,要獲得功德成就,自然容易生起。所以我們要多多學習法義,我常傳時輪金剛灌
頂的用意,是希望藉此因緣為更出多出家、在家眾宣說佛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灌頂
前講《心經》的道理。可是還是有些弟子太聰明,只想灌頂、不想聽法。(眾笑)
我從小就認識佛法,對佛法也有一些信心,但是這種信心是不夠的。透由學習和經驗,
我對佛法領悟有一點進步,對佛法產生愈來愈強的信心。所以教理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密教雖然很殊勝,但是不要急,沒顯教的基礎,密教要成就有困難;顯教的基礎打穩,
密教功德自然生起。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最殊勝經典是《般若經》,在大小顯密乘中,佛初轉法輪先說
四聖諦─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證明涅槃的內涵和存在,佛陀更深入
說明空性之理,所以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
法到一切智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
,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還有《如來藏經》和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
,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唯明唯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無上瑜伽好像是山頂,我們在平原,所以佛陀漸次引導讓我們爬山去。先由初轉法輪了
解「解脫」法門,為了解脫故說二轉法輪無上空性道理,這是顯密共許的漸次向上。第
三轉法輪時,更深入了解心性的特質。心最微細的狀態─根本光明(淨光),這也是無
上瑜伽所提到的。
心經的解釋有兩種:顯教解釋和密教解釋,今天我門要講的心經有顯義和隱義:顯義是
空性,隱義是現觀次第。我現在要先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
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對上根者所說,五蘊代表諸法,包含一切有為法,有為法是
因緣所生而聚合之法,對眾生可以是有利,也有可能有害。有人疑惑,有為法若無自性
,怎會有這種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呢﹖這不是從境上去看,而是從我們內心去安立。實際
上正是由於執著有自性,才會看成如此,所以用「照見五蘊皆空」來破除。
佛教四派論師(有部、經部、唯識、中觀)中,主張法無我的唯識宗,認為因為緣起,
所以有真實、有自性。中觀論師認為所謂緣起是依賴他力、觀待而有,故不觀待的自性
是不存在的。因為緣起,所以沒有自性,正因為緣起而更應主張無自性。
龍樹菩薩《中論》上說,善巧的中觀論師所主張的性空道理,不是尋找假義不得而有性
空,而是因為緣起依賴他力而有無自性(性空)。性空並非無所有,因為緣起所以否定
了自性有,「有」的方式是唯名所取,唯識所立,所以遮止了有無二邊而入中道。有人
質疑:如果諸法不真實有,那就墮入斷邊,等於毀謗因果、四諦、一切法。針對這個問
題,龍樹菩薩回答:正因為諸法無自性,是依賴因緣而生,更證成有因果、四諦,而能
成立一切法。既然有為法剎那剎那間都無自性,都依賴因緣而生,那麼無為法也無自性。
「照見五蘊皆空」的第二種解釋是:施設處的五蘊,我們將其安立為我,既然所施設的
五蘊無自性,那麼「我」無自性,「我所」也無自性,由此破除人我執,所以造業者、
及苦樂的感覺者也是無自性。如是,五蘊無自性,其所含攝之法也無自性,根、道、果
也無自性,連空性本身也無自性。《中論》上說:如果有少許法有自性的話,就容許懷
疑空性是無自性的說法。但是,實際上是找不到任何一法是有自性,所以空性本身也是
無自性的。
應該很謹慎的一點是,我們可以理解物質上諸法是無自性,但是對於所修的空性,有人
卻會執取它為有自性,因為它可以斷除我們的煩惱,這是極大錯誤。龍樹菩薩說:「把
空性執為有自性,是無可救藥的錯誤。」
「五蘊皆空」性空所依之法,依五蘊安立,(一、所依─有法);所要破除的是其自性
(二、所遮─自性);因為緣起所以性空(三、所立─空性)。諸法本來即是性空、無
自性的狀態,並非因為修習而使它無自性。並非我們觀修時沒有自性,不觀修時有自性
。《現觀莊嚴論》說:所遮的自性,在任何法中都是沒有的,否則空性就不存在了。
「照見」:由聽無自性之理思惟之,而安住在無自性的體會中,所以有止觀兩種修法。
「照見五蘊皆空」的好處是「可以度一切苦厄」,此處有二種解說:一、因為知性空,
破除自性、斷除煩惱痛苦;二、因為一切煩惱痛苦是在戲論當中現起,所以遠離一切戲
論,就遠離了一切痛苦,從煩惱痛苦中解脫。所以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
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
五蘊皆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弗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
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可見觀自在菩薩所見的空性是最究竟的。
佛初轉法輪時,說諸法無自性,有真實。但在《楞伽經》中又說無自性,其意為外在法
有自相,內在法無自性。但在《般若經》中又說內外法皆無自性。這些都是佛所說的。
為何有時說有自性,有時又說無自性,要如何判斷呢?
事實上,佛經可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而對了義、不了義的解釋又有二種:第一種,
一、詞面內容與實際內容符合者為了義;二、詞面內容與實際內容不符合者為不了義。
第二種,一、所說內容為空性勝義諦為了義,例如說空性的經典是最究竟圓滿者;二、
所說內容為世俗諦,在觀察時無法得最究竟義者為不了義。因為佛是觀機而說法、因應
當時因緣而說法,所以與正理相違者為不了義。所以判別了義、不了義不可單由經文詞
面來判別,須由智慧正理來抉擇。(註:廣論p.402-403。)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心經的綱要大
意,是對上根者的解說。接下來的內容是詳細的部份,所說的對象是比上述的還要來的
下根的這些對象。
「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所依有法」,在「所依有法」的五蘊裡面說到所見緣起
皆空即是「自性空」的道理,所以「五蘊皆空」也包含世俗諦以及勝義諦的道理,詳細
說的話包括楞伽經中說到十種性空。譬如在會場中我們看不到大象,台灣只有在動物園
裡可以看到大象,在會場裡面沒有大象,所以大象空了、沒有了。空的依處─會場以及
所要破的(所遮的)─大象,兩者是不同的,所破除的(所遮之法)與所依有法毫無相
關,這稱為「他空」。這十種空性的法,我並不是完全想得很清楚,所以要事先聲明,
跟你們說聲抱歉!假使你們有問題,我將無法解答。
「自空」,自己並非是自己,自己不屬於是自己,也就是說所空的這一法的性質,並不
屬於這一法的性質的話,其他的法也不能屬於這一法,所以這法根本不存在。如果是「
自空」,則一切沒有;一切沒有的話,修空者也沒有;修空者沒有的話,就無法安立修
空者所觀修的空性。因此,現在所說的空性,並不是這種自空。現在所說的性空的道理
,針對所依的這些「有法」,我們看成了「自相有」、「自性有」的一種欺誑的幻相,
如同我們所看到的這種欺誑之相,實際上有自性嗎?是沒有的。現在所說的性空就是針
對於「所依有法」而產生自性的一種幻相,這種幻相的內容實際上存在嗎?不存在,是
這一種性空。
在龍樹菩薩的大弟子中觀的論師中分二派,(一)如寂護、蓮花戒論師等,他們認為在
名言上有自相的存在;(二)龍樹菩薩的心子佛護論師、月稱菩薩、寂天菩薩,認為名
言上沒有自相。現在我們看到的色法,或者是聽到的聲音,無論是任何的色聲香味觸、
甚至於內心的苦樂等感受,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些的性質是從境上本身而有的
,從境本身現起的一種真實作用,針對這一種現相而言,兩派中觀論師有不同的看法:
(一)清辨論師等,他們認為:我們看到一切的法,會覺得從他那邊現起、從他本身而有
的,這一種看法並沒有錯誤,是正確的,這稱為「自相」。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存在的,
所以他們在名言上安立有自相。(二)但是,另一派中觀論師主張「無自相」,他們認
為我們現在雖然可以看到這些從境上面自性有、自相有的這種幻相,但是實際上如果這
些法從境本身而有的話,那去尋找之後,應該找到這種自性的作用、真實的作用,但是
全找不到。假設這一法是真實的話,從境本身產生作用的話,在尋找自性的時候應該是
愈來愈清楚才對,但是並沒有愈來愈清楚,反而愈來愈模糊,甚至於找不到,這一點已
經代表實際上並沒有自性、真實的存在。所以這時候以七相的道理,甚至於以斷四生的
道理,而去做尋找。所生與能生不是自性而有。雖然我們看到的「所生」及「能生」是
自相有、自性有,但是尋找之後是找不到的。沒有「他生」,為什麼呢?所謂的「他」
,去尋求假義之後,那裡是一個真實的「他」?找不到!所謂的「生」,尋求生的一個
中心性質,也找不到「生」的真實性質。既然沒有真實的「他」,沒有自性的「他」,
又沒有真實自性的「生」,則沒有真實的「他生」。因此破了「自生」、「他生」等,
破了「四生」。
所以在《佛護論》裡面有說到:如果有自性的話,在那一個當下安立就好,何必要唯意
識安立而有呢?就是因為尋找之後找不到,又不能否定他的有,所以這種「有」的方法
,就變成唯意識安立而有。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實際,但是這一
種自性的相是一種錯覺,是因為無始以來無明的污染所產生的一種幻覺。以幻相而言,
會看成自性之相,但是以實際狀況而言,卻沒有自性,而是依意識安立而有,這也是為
什麼佛在說《般若經》的時候,一直說唯意識安立、唯名言而有,會一直強調這種性空
的原因。
龍樹菩薩在《中論》中說:「佛所說的法,都是因為有二諦為基礎而建立的整個佛法。
」同樣的,在月稱菩薩《入中論》中解釋二諦說:(一)思察勝義諦的理智,最究竟的
這種智慧,所獲得的真理,稱為「勝義諦」。(二)無尋求、無思察的名言意識所安立
的這些法,稱為「世俗諦」。
《入行論》又說,(一)看到自法的現量去看自法的時候,並沒有能所二相存在的話,
這一法稱為「勝義諦」。(二)看到自法的現量看自法的時候,具有能所二相存在的話
,這一法稱為「世俗諦」。這是針對現量而來安立二諦的內涵。在外道的宗義裡面,也
時常可以看到「二諦」這一名詞,同樣的在內道四部從「有部」一直到「經部」、「唯
識」、「中觀」的各派,也都有對二諦不同的解釋。今天在此最主要的是以「中觀」二
諦的宗義而來做解釋的。
在解釋二諦的時候,曾經在《入中論》說到一切法的(無論是有為法或是無為法)的性
質皆有兩種:第一種是勝義的性質,第二種是世俗的性質,這二種性質是同性但卻是異
體。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法與色法的性空,這二者並不是異性的,因為色
法的存在,它本身就具有了性空的性質,這並沒有辦法分開呀!因為色沒有辦法與它自
己的「色的空性」分開的緣故,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法最究竟的性質
就是性空的這種性質了,這一種性質並沒有與它所依的色法另外安立存在,因為「色」
和「色的空性」這二者是同性的。「色」與「色的空性」同性,「色的空性」又與「色
」同性,並不是「異性」而有。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
法本身」就是「自性空」,完全是依賴因緣而有的,它本身並不是自動的、自相的,不
是從它自己本身自性而有,而是完全依賴因緣而有。「色即是空」色和色法的究竟性質
指空性,這兩者無法分開,是一體、一性、同性的東西。也就是因為色法的有並不是自
性而有、它本身而有;它的「有」是完全依賴其他的因緣、其他的法而有,因此說到「
空即是色」。
所謂性空的道理,「自性空」並不是說完全沒有,而是說「緣起而有」,假使我們認為
自性空就是什麼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甚至正因為諸法自性空,所以更加能
證成諸法的有(存在)是依賴緣起的有。假使我們認為反正都是自性空了,何必在意呢
?當作什麼都沒有的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是顛倒的。佛經所說的性空的道理,是為
了讓我們了解到諸法的「究竟性質」而說的。假設沒有諸法,那裡來的這些「究竟性質
」呢?那就不可能有了。相反的正因為有了諸法,佛為了讓我們了解到諸法究竟的性質
而說了「性空」道理,所以性空並不是否定一切法。
也許有人會認為:「既然性空是存在的話,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多的心力去學空性的道
理呢?它太深奧了,把它擺在一邊,我歸我,空性歸空性,不要管它好了。」會有這種
想法,正是不了解空性的重要。所謂佛法主要內容就是講「涅槃」。所謂「涅槃」(一
)即是「從痛苦中得到解脫」的意思,也就是「斷除痛苦」這四字。痛苦來自煩惱及煩
惱的根源。斷除煩惱和煩惱的根源得到涅槃,這就是佛法。(二)涅槃之另外一種角度
解釋:這些痛苦來自「自性相」這種執著。這種自性的執著會帶來痛苦,為了斷除這種
痛苦,因此而建立了「性空」,斷除這種自性而說到「自性涅槃」。總而言之,我們所
有的這些不想要的痛苦都是由於顛倒執著而產生,為了斷除顛倒的執著,我們必須要生
起對治力來破除顛倒執著,這一種對治力必須透過實際真理的認識,才有辦法對治。否
則的話,煩惱是沒有辦法斷除的。為了要斷除煩惱,為了斷除顛倒的執著,認識真理非
常的重要,因此,認識空性就非常的重要。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斷除三毒煩惱。正如在回向文中說「願消三障諸煩
惱」。但是以實際的生活而言,我們卻把這三種毒物誤認為是修心的心要跟精髓,一天
到晚都在做修持。怎麼說呢?這從我們經驗上就可以體會,當我們看到悅意境、悅意相
時,無論內悅意或外悅意相,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執著,不想與這種悅意、可愛的東西分
開,進而我們的心完全溶入於這種可愛的境物,就是緊緊的把他抓住、不想要讓自己遠
離,因此產生極為強烈不想分離的意念,就稱為「貪著」。若只是看到可愛、悅意的境
界,還不是貪著。所謂「貪著」,就是透過這種可愛相、悅意相之後,當內心對這種境
產生極為強烈的執著,就想取有,希望我能獲得,這種特別的有力量的執著產生後,我
們稱之為貪心。同樣的看到不悅意境、不可愛的事物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排斥與
厭惡,自然地想要遠離它,這種有力、堅固的執著生起後,我們稱為嗔心。貪和嗔這二
種,只要我們專注觀察平時的生活,我們一定可以體會到,無論白天或是晚上,甚至於
作夢的時候,都一直徘徊在我們的腦海裡,一直無法捨離這種不好的貪嗔。
我們仔細的觀察貪嗔的形成,首先在還未生起貪心的時候,會讓自己看到可愛、喜愛的
東西、境物,在那時,會覺得這東西很好、很漂亮,就是如此單純而已,會產生一種念
頭,之後慢慢的我們會產生一種希望自己得到這東西,會去捏造可愛境物之好,於是會
產生一種執著,這時就叫貪心。這二種心態裡面,都有看到可愛境、悅意境的自相、真
實,但是在後者的心態時,他不只看到悅意境的自相而已,而且會去執著就是那樣的好
、那樣真實的好,對境本身產生強而有力的自性執著,因此而產生貪心。在前者心態的
時候,只是看到真實的好,但真實好的執著卻不會強烈的產生,但在後者卻會。只要好
好地在體驗上去做觀察,我們多多少少可以體會到煩惱的產生與自性真實的執著很有關
係。同樣的,生起嗔心時也是如此,促成嗔心的等無間緣,也就是由真實執著而去促成
這種因緣。真實執著就像剛剛所說的,無論是看到可愛境或不可愛境,這種自相、自性
的幻相,認為它與實際上吻合,實際就是如此,這是由癡心的自性執著、真實執著而產
生的。癡心可分為不懂的癡心與一般顛倒的癡心,這裏是針對癡心自性的執著、真實執
著而說的,在貪嗔癡三毒之中,最主要的根源,就是由真實執著而產生的。
龍樹菩薩在《七十空性論》裡面有說到:由因緣而產生的法,若有自性,則不會依賴因
緣而有,因為法的存在是依賴他力而有,依賴他力而存在,就不是由自力而存在。雖然
不是自力而有,但是我們郤認為自性有、自力有。這種真實的執著、自性的執著產生了
「薩迦耶見」,由於「薩迦耶見」而造作了業,因此而生起了十二因緣生死的流轉,所
以整個輪迴及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真實自性的顛倒執著」。
提婆菩薩如此說過:輪迴苦海的種子(也就是輪迴的根源),是由煩惱意識而生起的,
煩惱意識的根本,就是真實有、自性有的執著,由真實執著所污染的無明就是輪迴的根
源。假使自性執著是煩惱的根源的話,那這種輪迴的根源要如何破除呢?所以又說到了
這種自性執著是緣內外的一切法所生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假使針對於同樣的所緣境,能
去了解到無自性、無真實的話,原有的自性和真實的概念則會被破除。也就是說,自性
執著所緣的境,他認為這是真實,這個境是自相有;空正見緣同樣的境,但是他郤說這
個境沒有真實、沒有自相;所以是透過所緣一處、所執相違的空正見去破除自性執著,
而斷除輪迴的根源。
龍樹菩薩的《中論》說:所謂解脫是永遠斷除煩惱的意思,止靜煩惱。使煩惱止靜並不
是說前前煩惱消滅,不是由業滅了這種角度來作解釋,而是說意識的續流前前意識接著
後後意識,源源不斷的持續下去,在這種續流的持續當中,由於對治的力量,使後意識
不會受前意識煩惱的污染,永遠遠離煩惱的污染的話,這種斷除煩惱的當下稱為得到解
脫。所謂法、涅槃、解脫的性質為何?凡夫與聖者的心都是無自性的,但是在凡夫心識
的時侯,這種無自性的心被煩惱所污染,透過了對治力慢慢去除了污染之後,得到了清
淨,在那個當下稱為「解脫」。解脫如何獲得?因為輪迴由業所形成,業由煩惱所造作
,煩惱由非理作意所產生,非理作意由真實執著的戲論所現起,欲斷除真實執著的戲論
必須證得空性的智慧,所以是透過性空的智慧去遠離「諸法真實執著的戲論」而獲得解
脫的。
在此作個總結:證悟色法的自性空智慧,它並沒有造成執色意識的危害,它並沒有傷害
到色法的存在,雖然在證悟「色之空性」的當下它沒有看到色法,但並不造成損害。在
証悟性空當下不會看到色法的原因,是因為它在觀察色之究竟性質的時候,沒有找到色
的自性;在尋找色的自性的時候沒有找到自性的話,傷害了自性但郤沒有傷害色(沒有
否定色的存在),它否定的是色的自性,因為它所尋找的對象是色法的自性。因此了解
到色之空性的智慧,它破除了色的自性執著,郤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沒有損害到執色
意識。
但是它郤可以同時損害緣色法所生的貪心及瞋心,因為 緣色法所生的貪、瞋心都是看
到並且執著了色自性有、色真實有而產生的,所以看到色法無自性、無真實的智慧,對
於由這一種執著所帶來的貪、瞋能一併遮擋對治,並且造成損害,但是對色法而言並沒
有造成任何傷害,並沒有否定色法的存在,長時間的串習空正見,在看到性空之後再去
反觀一切外相的自性,會覺得這一切如同夢幻泡影一樣虛假,這種了解虛假無真實的智
慧,會不會影響善心的增長?是不會的,反而更會幫助善心的增長。空正見可以對治煩
惱,但不會造成善法增長的障礙。譬如以悲心而言,悲心是不忍他人受到痛苦的憐憫心
,尤其菩薩們這種清淨悲心力量更強大,菩薩們生起這種強而有力悲心的時候,假使能
體會到痛苦是可以斷除的,就會對對治痛苦的法更加精進修持。而且透過性空的認識確
認痛苦可以斷除之後,不只對對治痛苦更加精進,同時對他人的痛苦也會更加憐憫。假
使痛苦沒有辦法斷除的話,那我們只能抱怨而己,除此之外,我們能作什麼呢?這就是
心力無法提起的原因。總之,透過空性的認識了解痛苦可以斷除,因此斷除痛苦的心,
以及不忍他人的痛苦憐憫心的力量就會增大;也就是,看到空性及諸法如夢幻泡影這種
認識,可以幫助慈悲心、善心的增長,同時可以斷除自性執著顛倒見的產生,而且會阻
礙強烈貪、瞋心的生起。總之空正見可以幫助我們一切證量的成長,以及避免一切由顛
倒執著而生起的危險。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指感受,想是一種心所,色以外所餘的蘊體(也就是受、想
、行、識)都是無有自性,都是與性空同是一體,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
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中文還加上無性相一句話
,所以總共有八種空性,在此中文只講七種。這是講到三解脫門,第一個空解脫門、第
二個無相解脫門、第三個無願解脫門。「諸法空相」是講空解脫門,諸法無有自性。「
不生不滅」,沒有自性的生,沒有自性的滅,生滅都無有自性,因此說到「不生不滅」
。「不垢」,煩惱並不是有自性,所以說無有自性的煩惱污垢;「不淨」,斷除煩惱的
涅槃,這種清淨的滅諦也沒有自性,因此說「不淨」;所以說「不垢不淨」。為什麼斷
除煩惱的涅槃沒有自性?在此說到性空本身的自性。斷除煩惱的涅槃它是一種空性的性
質,針對空性去做尋找之後,無法找到空性的假義,因此它沒有自性,也是自性空,所
以「不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這四法講無相解脫門。「不減」是指煩惱
可以由對治力而減退,但不是由自性真實而減衰,煩惱不會以自性減衰;「不增」不會
因由自性而增長功德。「不增、不減」主要是依果位而說,是說無願解脫門。所以在「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講到了空性的內容。空性的解
說有二種:由境或識而作解說,現在最主要是針對意識而說。
「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這是針對十二處、十八界而說空性的
內容。因此諸法自性空,從自性空中沒有自性的色法、沒有自性的受、沒有自性的想、
沒有自性的行,也沒有自性的識,以上是五蘊。「無眼耳鼻舌身意」講到了無有自性的
六根;「無色聲香味觸法」講到了無有自性的六境。「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講到了無
有自性的十八界。「無明明亦無明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說十二因緣流
轉、還滅的次第也是沒有自性的。
佛當初在初轉四諦法輪的時候說到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之後又說到了要知苦、斷集
、證滅、修道;之後又說到了雖然知苦但不得知,雖然要斷集但不得斷,也就是說要了
解痛苦但不要以自性執著去了解痛苦,要斷除集諦,但是不要以自性執著去斷除集諦。
雖然四聖諦非常殊勝,但是四聖諦也沒有自性,所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由苦
集滅道的四諦十六種行相所產生的智慧也沒有自性;「無得」,因為這種智慧沒有自性
,所以由這種智慧所獲得的涅槃也沒有自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
多故,心無罫礙」,因為菩薩們在觀修性空的當下遠離了一切戲論,沒有任何自性和真
實相所獲得的緣故,菩提薩埵依著般若波羅密多的修持而使得內心無有罫礙。「無罣礙
故無有恐怖」,這些煩惱都無有自性、無有真實,因此不會產生真實的恐怖、真實的痛
苦。「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透過這種空正見的修持去對治煩惱以及煩惱障所留下
來的習氣(所知障),遠離顛倒夢想而得到了佛果位這究竟的涅槃,這是以大乘角度而
說。若以小乘角度而說,因由觀空的緣故,斷除了煩惱障而得到了小乘的涅槃。
「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藐」是清淨的意思,或是正確的意思,「三菩提」是
圓滿佛果位的意思。「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有兩
種解釋,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佛依由這種般若波羅密多的修持而得到無上清淨的果位,現
在的佛依由般若波羅密多正見的修持正在得到無上清淨正確的佛果位,未來的佛也將會
依由般若波羅密多的緣故而得到圓滿的佛果位。第二種:如同《現觀莊嚴論》說到:十
地菩薩因為接近成佛果位的緣故,也稱為佛,所以此處也包括十地菩薩藉由修「金剛喻
定」而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密多是到彼岸的意思,所以中文也可
以翻成智慧度、智慧到彼岸。在《般若八千頌》裡有說: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只有佛果
位才有,因為到彼岸是到達的意思,但是我們正在往智慧的彼岸去,以智慧去彼岸也可
以把它取名為般若波羅密多,也就是說現証空性的証量也可以取名為般若波羅密多(智
慧度),因為它正在往那個地方走。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是到達彼岸的意思,只有在佛
果位才有,因此在《現觀莊嚴論》有說到:「經般若波羅密多、道般若波羅密多、果位
般若波羅密多這三種,這裏所講的般若波羅密多經也就是經典般若波羅密多。」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在此說明為什麼是大神咒的原因,因為現証空性,透
徹了解性空的緣故、現觀空性的緣故,所以是「大神咒」;因為是去除無明的智慧的緣
故,所以是「大明咒」;現証空性的智慧,因為沒有任何一法比它更殊勝的緣故,所以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第一個「無等」是指佛陀的意思,因為沒有能跟佛陀
相等的,佛陀無上的緣故;可以與佛平等的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因此般若波羅密多是「
無等等咒」,與無等相等之咒。亦由般若波羅密多「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為
什麼呢?因為在性空當下,證空性的智慧所見和所存在的是一致的,而且它可以圓滿成
辦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與功德,因此「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就是以梵文說的)接下去是咒語,藏文多加了
一句「怛雅他」,就是「如是」的意思,這二字有深奧的內涵存在。可分為三種解釋,
一、在大悲心、大慈心的感召之下,導師釋迦牟尼佛為了眾生而修學了性空的正見,首
先讓自己生起了証量,之後再生起了斷煩惱的滅諦功德,如是生起了滅和証兩種功德之
後,自在的成辦利他的事業,因此成為無上皈依的對象、無上的導師,所以「如是」此
二字說到了說法者本身殊勝的功德。二、導師釋迦牟尼佛如實的現証空性得一切遍智,
最主要是由認知性空道理而斷除了煩惱障、所知障的緣故,所以也說到了空正見殊勝的
功德,以上是第二種角度而說如是。第三個內涵:佛這些功德不是無因而生,而是由同
類性質的因緣而生,因此佛也像我們一樣先聽聞後思維,反覆的串習修行,依聞思修的
次第慢慢的緣空修習,因由緣空的修所生慧,加上緣空止觀雙運,使得二相慢慢的減少
,淨相慢慢的增長,最後以現量証得了空性,這時獲得了見道位,之後再反覆串習,獲
得了修道位,最後成辦一切遍智佛果位,因此也說到了整個現觀的道次第。所以「如是
」這二字裡面闡述了三種功德,第一是說法者的殊勝功德,第二深妙空性殊勝功德,第
三現觀道次第殊勝功德。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之前說的是顯意,乃空性的內
容,此處的咒語講到了隱意:現觀的次第。「揭諦」是去的意思,要快去!快去!「波
羅揭諦」,到彼岸去;「波羅僧揭諦」,正到彼岸去;「菩提薩婆訶」是安住於菩提的
意思,由五個層次作解釋。也就是說,我們正在此岸,要前進到彼岸,所謂的彼岸就是
佛果位,我們正在凡夫的這一岸。當然以阿羅漢及得到佛果位這些聖者及菩薩,他們在
對方彼岸看我們的時侯,我們這一岸是彼岸,他們那一岸是此岸;但是在此,所謂此岸
、彼岸是依凡夫而作解釋,我們現在很安祥、很舒服的在這個輪迴裡面,覺得這個輪迴
跟自己很接近,所以輪迴就是此岸。為了解脫成佛,為了到達彼岸要了知如何去的方法
,於是講到五種道次第(註:一、資糧道;二、加行道;三、見道;四、修學道;五、
無學道即佛果)。這五種現觀的道次第最主要的都是透過智慧的增長,而讓自己進入下
一步。聖者和凡夫的差別,最主要是有沒有證得空性,如果獲得証空現量就是聖者,假
使沒有修証空性的話那就是凡夫。
依著現觀道次第而言,在「資糧道」的時侯最主要的是為了讓智慧的增長累積資糧,這
時是對空性修聞思,成辦聞所生慧、思所生慧。為了獲得緣空止觀雙運,就必需要累積
很多資糧,因此在那個階段我們稱為「資糧道」。當他獲得了緣空止觀雙運,緣空的修
所生慧的時候稱為「加行道」,加行道又可以分煖、頂、忍、世第一法,緣空四個次第
。在這四個次第中,依由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觀雙運去反覆觀空的時侯,這種二自性相
會慢慢的減少,空相會慢慢的清楚。雖然他沒有辦法像現証空性那樣清晰的去了解性空
,但是他那種自性的二相的幻覺一直在減少。透過反覆的修學,當獲得現量証悟空性的
時侯,徹底的斷除二相,我們稱為「見道」,這是以現量見到空性的緣故,這時候就稱
為聖者。見到了空性之後再反覆串習,就稱為「修道」。以大乘而言經由反覆串習從初
地升為二地,二地升為三地,到了第六地菩薩會得到不共的智慧功德,因為得到這種功
德的緣故,在第七地的時候可以在瞬時的剎那間出入於空性定,這也是證空殊勝智慧的
不共功德。總而言之,整個道地的增長,都是依由智慧的增長而來安立上上道,智慧沒
有增長則後道不會得到。因此第一個揭諦是講「快去」,指資糧道;第二個揭諦也是「
快去」,指加行道;第三波羅揭諦是到彼岸去,這時侯己經到聖者的彼岸;因為現証空
性,得到見道位,已到聖者的彼岸,但還沒有到佛果位的彼岸,因此還要繼續的修學,
正到彼岸去,如實正確的努力到彼岸去,所以波羅僧揭諦是修道;如此的修學,當我們
得到佛果位的時候就安住於菩提,因此菩提薩婆訶就是講到佛果位也就是無學道。所以
在最後一句咒語裡面講到整個現觀道次第五道的修學。
回答提問:
問一: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答:以戒律而言,佛未完全禁止吃肉,泰國、斯里蘭卡亦有肉食。比丘意譯為「乞士」
,比丘的生活是乞討托缽,別人給他什麼就吃什麼,比丘戒律是不能煮食,要經由托缽
而食。在菩薩經藏裡面有些不完全禁止葷食,有些則禁止。《楞伽經》是完全禁止肉食
,大乘行者因悲心而吃素。金剛乘下三部是完全禁止肉食的,無上瑜伽部有五種肉、五
種甘露,但規定非常嚴格,有高深的證量才可以吃,否則有害。漢地僧眾是吃素的,非
常隨喜。
問二、警察取締別人是職責,但被批評是無慈悲心,該如何培養慈悲心,消除內心疑慮?
答:若意樂是清淨正確的,想要利他,縱使外在行為是粗魯的,也是善行。若意樂是欺
誑的,外在行為溫柔也不是善法。警察在執勤時,糾正與法律相違的行為,目的是保護
民眾,在無形當中,也是防護他們不造惡業苦因,這是應該的,以清淨利他意樂去做。
問三、是否找不到假義即可證明無自性,或定須由緣起來証明?
答:龍樹菩薩於《寶鬘論》中去尋找人的假義時說:士夫非地水火風,非意識亦非虛空
,尋找其假義(假立之意)找不到。如果這就可以證明無自性,那麼龍樹菩薩應該在這
一偈之後接著就說士夫(無自性),但沒有這樣,這一偈之後接著是說士夫由六界所攝
而安立,此是緣起所以是性空無自性,所以尋找假義找不到還不是無自性。首先要了解
「所破」,如此才不會將「士夫」及「士夫自性」一起破。依九種重要的關鍵:所遮、
同品遍、七相來破除自性。士夫是由世間共許的意識所安立的假相,所以士夫的自性全
依他力而有。《四百論》云:因為依賴他力而非依自力存在,所以諸法無有自性。《佛
護論》云:假如此法是依自力而有,則不必依賴他力而有。例如時間,現在、過去、未
來皆依互相觀待安立而成,找不到三時的自性。若一定要找得到自性才能安立彼法存在
的話,那很多法就不能安立。例如對裁縫師的安立,是因他有裁縫這個作用而命名,但
當他沒有在做裁縫的動作時,我們也這樣稱呼他,這是根據他過去的行為,所以這就是
依由過去的作用而安立。「現在」時間很短,我們大半在回想「過去」、計劃「未來」
中度過人生,非由現在而已,雖然是互相觀待而成,但依世間共許的名言仍可穩當地成
立一切法。
問四:周圍的朋友修行有障礙,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答:沮喪是使人失敗的原因之一。若因沮喪而逃避,缺少自信,永遠無法真正快樂。痛
苦是一定會有的,但若因無自信去面對、克服、選擇,是不可能獲得快樂的。我平常感
到失望時,常引用入行論的偈頌:「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
苦。」或是龍樹菩薩所說:「願成為大地令一切眾生受用,或成為財寶令眾生享受。」
我們常聽到密法中有「三年一個月又三天便成就」的法門,就是因為這種急求的想法才
使得我們沮喪,若以顯教三大阿僧祇劫來看,我們的心力就會提得起來,這些方法是對
有學法的人而言。
若對一般人而言,會沮喪是因為遇到一些困難,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無法再承擔更多
的痛苦,這時應想想這世界上痛苦的人那麼多,不論貧富,誰沒有痛苦?為何我卻那麼
在意自己的痛苦,而把自己綁死了!
問五:發菩提心是否需要空正見攝持?
答:透過空正見看見煩惱是可以斷除的,故會對眾生有更強的悲心而想幫他們。寂護論
師則說:生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上根者,是可透由證空性而策發起菩提心,但
下根者,則是透過不斷發願、串習而生起。所以發起菩提心,不一定要證得空性。
b**y
发帖数: 1970
73
但没有执著要依赖于色身和灵魂的可以分离。如果色身和灵魂确实不可分离,肉体消失
则精神消失,那么没有贪恋和执著最多只能那么百来年心情更加平静快乐些啊。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罪过罪过,这一段论述摘自达赖喇嘛02年在台湾关于心经的开示。
: 说来说去,证悟后并不是无知无觉,至少悲是有的,为众生的惑业苦而悲。
: 你说的无悲(为自己)无喜无疑惑无贪恋无恶业也不是因为无知无觉,恰恰说明了我等
: 俗人从自己所处的层次看来,觉得只有无知无觉才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可是我的理解是
: 真正的证悟并不是丧失对外界的感知(也许那时的感知并不依赖六根六识。当然不依赖
: 六根六识并不是关键),而是没有了一丝的贪恋和执著。为什么呢?我们的喜怒哀乐,
: 每日身语意所造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绝大部分是缘起于对自己这个色身的贪恋,为
: 了让这个色身能过的舒服,快乐。佛法就指出了这个色身的本质和我们的直觉与经验所
: 得的结论是不符的。对这个色身的贪恋与执著也是不必要的(当然决不是说不珍惜这一
: 世,人道是最利于成佛的)。并且指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循着这条道路,我们最终能

b**y
发帖数: 1970
74
从头到尾都仔细看了,很佩服他和你学识的高妙,但我确实有这么一个感觉,如果错了
请不要嗔怪:)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 类似这样的说法,所依赖的是要人在对佛经中间的东西有信心之上,也就是类似于
心诚则灵,但到底灵不灵,并不知道。而且,调整情绪总没有坏处,即使不能断绝无明
,脱离轮回,也有利于心情平静,勘破沉浮,那这岂不是有点像红楼梦里面王道士的“
妒妇方”了,“总归清心明目,吃了不坏事的。吃上百来年,人也没了,还妒什么?总
是灵的。”(凭记忆,大意如此)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心經講義 ZT
: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 知。
: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 地。
: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z**n
发帖数: 22303
75
首先,抛开政治不谈,达赖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让人赞叹。我么,今生能达到他的
万一就很满足了,所以千万不要佩服我,大家探讨就好。
佛法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宗教,宗教只是其一个层面,无论东西方的哲学界,还是现代
的西方物理学界,心理学界,都有很多科学和佛法的交融。至于精神和色身是否同生同
灭,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还是会学佛,不过动力肯定会小很多,因为
只不过为了今生的健康快乐。
轮回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果,你不妨看看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4a8160100d8mf.html
至于佛陀描述的世界的本质和我们的自身经验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些难以接受,也很正
常。可是如果我问你是否相信物质可以分割成原子,原子是否能分割成更小的基本粒子
,你应该不会对此有所质疑,即使没有亲见。现代物理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量子力学
开始建立,已经有很多的发现能够部分的印证佛法对世界的描述了。
很早以前转过一篇文章,连接在下面,你要是用quantum mechanics + buddhism
会找到很多英文专著。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12285_3.html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2500周年,使这个组织创立以来首次纪
念一个宗教人物,如果说佛法是宗教的话。 英国政府现在已经将佛法列入中小学学校
课程,他们何以会有这种智慧与认识?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世界著名的英国历史哲
学家汤恩比博士的影响。他于七十年代在欧洲一个国际会议上,宣称能够解决二十一世
纪人类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一个世界权威学者说出来的
话。而且上一属的教皇下命令,鼓励天主教神父访问佛教,并与佛教对话。这都是受了
汤恩比博士的影响。
西方最早对佛法的研究始于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宗教论述颇多,但很少涉及东
方的佛教。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处提及佛教的思维,持肯定态度:“辩证的思
维,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
)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在一封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表现出对一部佛教书籍的关注。一八六一年五月十
日,马克思致信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他赠送给我两
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佛教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
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
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
密宗。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说:“宗教(应指佛教,编者案)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
是包罗万象的纲领。”
爱因斯坦对于佛教有如下评价: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
》一书
基于类似的原因,中国早期著名革命家章太炎也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
哲学的实证者。”
佛陀说法的目的,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及我们迷惑,造业,受苦的现实,从而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脱之道。要从佛法佛法中受益,闻思修缺一不可,没有听闻佛法,没有深入经藏,研习思考,心悦诚服的接受其价值观,是不可能真正精进修行的。那种道听途说了一些学佛的好处,指望通过学佛获得荣华富贵,健康安乐,并非不能从中得益,可是相比升起正信,要小得多。佛法也不同于别的宗教,仅仅靠信,是远远不够的,不从身语意全方位着手修行,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解脱。仅仅去庙里烧个香,捐点钱,磕个头,许个愿,那不是佛法,是拜偶像,是迷信。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头到尾都仔细看了,很佩服他和你学识的高妙,但我确实有这么一个感觉,如果错了
: 请不要嗔怪:)
: 為了要讓我們證得空性的修所成慧,所以正對治的方式是調伏內心,對治負面的情緒,
: -- 类似这样的说法,所依赖的是要人在对佛经中间的东西有信心之上,也就是类似于
: 心诚则灵,但到底灵不灵,并不知道。而且,调整情绪总没有坏处,即使不能断绝无明
: ,脱离轮回,也有利于心情平静,勘破沉浮,那这岂不是有点像红楼梦里面王道士的“
: 妒妇方”了,“总归清心明目,吃了不坏事的。吃上百来年,人也没了,还妒什么?总
: 是灵的。”(凭记忆,大意如此)

d**e
发帖数: 863
76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為使若有真宰
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
b**y
发帖数: 1970
77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怎么的呢?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抛开政治不谈,达赖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的确让人赞叹。我么,今生能达到他的
: 万一就很满足了,所以千万不要佩服我,大家探讨就好。
: 佛法严格的来说,并不是宗教,宗教只是其一个层面,无论东西方的哲学界,还是现代
: 的西方物理学界,心理学界,都有很多科学和佛法的交融。至于精神和色身是否同生同
: 灭,这是个很根本的问题。如果是的话,我还是会学佛,不过动力肯定会小很多,因为
: 只不过为了今生的健康快乐。
: 轮回的研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也有了一些成果,你不妨看看这个: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4a8160100d8mf.html
: 至于佛陀描述的世界的本质和我们的自身经验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些难以接受,也很正
: 常。可是如果我问你是否相信物质可以分割成原子,原子是否能分割成更小的基本粒子

b*****l
发帖数: 9499
78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他的
现代
生同
因为
很正
粒子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 ,怎么的呢?
: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b**y
发帖数: 1970
79
记不住,也总有重新来过的希望啊。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b**y
发帖数: 1970
80
我要求低,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相关主题
谁能推荐一本道德经比较好的释义吗何谓名色?
藏传佛教格鲁派《辨中邊論頌講記》宣說三自性之義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佛法九乘次第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y
发帖数: 1970
81
我要求低,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是,可是,轮回而又啥都记不得,跟没有轮回也区别不大啊。说是哪怕记不住,报应
: 还在,可想想,来世那个倒霉蛋,我又不记得他,他又不记得我,路人啊。
:
: 他的
: 现代
: 生同
: 因为
: 很正
: 粒子

b*****l
发帖数: 9499
82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报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记不住,也总有重新来过的希望啊。
b*****l
发帖数: 9499
83
那还不如生俩娃,把自己对前半生的领悟,重新来过的希望,都凶巴巴地寄托在新生命
上。这样的重新来过,看得见,摸得着,代入感强烈,好过虚无缥缈的前生来世。

报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要求低,哈哈
b**y
发帖数: 1970
84
只要这一世的我知道就可以,四大分离之时就不害怕,未分离之时也不内急,哈哈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
: 报应

b**y
发帖数: 1970
85
这样太不环保了,造成地球人口爆炸。怪不得许多人结婚就要生娃,难道是为了这个?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那还不如生俩娃,把自己对前半生的领悟,重新来过的希望,都凶巴巴地寄托在新生命
: 上。这样的重新来过,看得见,摸得着,代入感强烈,好过虚无缥缈的前生来世。
:
: 报应

z**n
发帖数: 22303
86
不苦的话当然没啥不好。释迦牟尼佛生来享尽荣华富贵,之所以为大众寻求一个解脱之
道,就是看到了人的老苦死是无论什么出身,多么高的地位权势都无法逃脱的。人说身
在福中不知福,把福换成苦也说得通啊。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轮回就不好吗?我觉得有轮回比起眼一闭啥都没有了已经好很多了耶。轮回就轮回吧
: ,怎么的呢?
: 你怎么知道佛经里面的就一定正确或者完全正确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

b*****l
发帖数: 9499
87
唔,看你的昵称:彪悍小妖。哈哈。

接了
。一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只要这一世的我知道就可以,四大分离之时就不害怕,未分离之时也不内急,哈哈
b*****l
发帖数: 9499
88
倒也不都是。只是觉得生命如薪火相传啊。我做生物,生娃属于职业病。

生命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样太不环保了,造成地球人口爆炸。怪不得许多人结婚就要生娃,难道是为了这个?
b**y
发帖数: 1970
89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苦的话当然没啥不好。释迦牟尼佛生来享尽荣华富贵,之所以为大众寻求一个解脱之
: 道,就是看到了人的老苦死是无论什么出身,多么高的地位权势都无法逃脱的。人说身
: 在福中不知福,把福换成苦也说得通啊。

b**y
发帖数: 1970
90
我其实不彪悍,我胆小 :( 你有两个娃是吧?可爱哦~你做生物还相信轮回?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倒也不都是。只是觉得生命如薪火相传啊。我做生物,生娃属于职业病。
:
: 生命

相关主题
佛教空性略说[合集]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
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多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
藕益大师 佛法解释儒家大学 很精彩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9499
91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其实不彪悍,我胆小 :( 你有两个娃是吧?可爱哦~你做生物还相信轮回?
b**y
发帖数: 1970
92
啥境遇让你相信轮回了啊?@@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b**y
发帖数: 1970
93
嗯,浩浩尘世千般苦,旧梦茫茫,寻逝幽冥渡。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b**y
发帖数: 1970
94
不行不行啊,不能就这样放弃啊!呃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做的项目,涉及癌症病人。晚期的,真的会把一个怕死的人折磨到盼着解脱。
: 轮回也这样吧。有些境遇,真的会把人变得相信轮回。

O*********y
发帖数: 633
95
假设在你的另一个轮回,有人告诉你轮回根本不存在,你服气还是不服气?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b**y
发帖数: 1970
96
这个无所谓服气不服气,只是有没有

【在 O*********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设在你的另一个轮回,有人告诉你轮回根本不存在,你服气还是不服气?
O*********y
发帖数: 633
97
那为什么轮回到你做虫子你就服气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无所谓服气不服气,只是有没有
b*****l
发帖数: 9499
98
ft,喷茶了。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浩浩尘世千般苦,旧梦茫茫,寻逝幽冥渡。
b*****l
发帖数: 9499
99
哈哈,想起那句了:“你等诸人,还肯放下么?若不放下,且担取去。”
过去总看在“肯放下么”,现在倒是常常对自己念叨:且担取去。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行不行啊,不能就这样放弃啊!呃
t*******n
发帖数: 4445
100
我觉得关键是习气
打几圈下来就看出牌路差别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我”?如何判断下一个轮回的依旧是“我”?
: 就如同大家打牌计分,几圈之后,其中一位内急跑了,围观群众顶上,比分坐庄都接了
: 上一位,但也不能说就是上一位转世了啊?
: 尼采说,若无轮回,则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反过来说,若有轮回,则人生更没意义。一
: 样说得通的。都是一样的没意义。
:
: 报应

相关主题
《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刚看了文学城
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對新理學的期待zz
那里可以找到心经的全本注解啊?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9499
101
谋女郎之间呢?

接了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关键是习气
: 打几圈下来就看出牌路差别了

z**n
发帖数: 22303
102
佛法是系统的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不可能靠几个帖子就发生根本的改变的,有兴趣的
话自己多找找相关的书籍来读一读吧。来世轮回对我们年轻人也许太远,佛法对今生也
是有很大裨益的,你不妨读一读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先生的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你说了那么多不可知的假如,言下之意无非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罢了,其实佛法并不
排斥享受当下的生活,反而斥责毫无疑义的为了吃苦而吃苦的苦修。
我们为什么受教育?我们在当今的教育系统下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又是如何保证完全无
误呢?看看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差异就知道了,后者才不过50年历史,五十年之后,
我们将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你能有自信的预期么?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假如是同样这么苦,却连轮回也没有呢?那不是比有都还要更苦?我不仅觉得苦,简直
: 觉得是无时不苦,若有轮回我都觉得是很幸福啦!嘻嘻
: 但也许人就是这样苦的啊,我们和虫子也没什么两样,虽然我们不服气

b**y
发帖数: 1970
103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是系统的教育,一个人的世界观不可能靠几个帖子就发生根本的改变的,有兴趣的
: 话自己多找找相关的书籍来读一读吧。来世轮回对我们年轻人也许太远,佛法对今生也
: 是有很大裨益的,你不妨读一读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先生的生活是如何发生改变的。
: 你说了那么多不可知的假如,言下之意无非是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罢了,其实佛法并不
: 排斥享受当下的生活,反而斥责毫无疑义的为了吃苦而吃苦的苦修。
: 我们为什么受教育?我们在当今的教育系统下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又是如何保证完全无
: 误呢?看看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差异就知道了,后者才不过50年历史,五十年之后,
: 我们将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你能有自信的预期么?

b*****l
发帖数: 9499
104
不满足,就会 jw,折腾;前者算制造精神文明,后者算推动物质文明;然后宗教让人少
jw,习俗让人少折腾;人类社会就这样形成并向前发展了。
所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 jw 史,折腾史。
另:虫子为啥可悲?

呢?
趣的
生也
的。
并不
全无
后,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z**n
发帖数: 22303
105
一盘菜味道好不好,光听问是不够的,要自己尝了才知道。
真的对佛法有兴趣,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

呢?

【在 b**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点不满足现有的生活。但是不满足又怎么样,如果人类和虫子一样,就是这样可悲
: 的,那这也就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啊。假如佛法就是不满足现有生活的人的自我安慰呢?

b**y
发帖数: 1970
106
谢谢你推荐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看了以后对佛法的哲学体系非常非常佩服,一定会对
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可是我对里面讲的释迦牟尼出生、异象什么的有点觉得好像是传说太过了,不知道你怎
么看?里面说,认识真理可以有三种方式,除了科学通常的,也要相信先佛的话,因为
既然佛说不妄语,那么他又说看见西方极乐世界,就该相信他。这个说法对我很有启发
,但我还是存在疑问:照这样说的话,基督教还传说耶稣为了人类而死呢,那他说的不
是也很应该相信?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盘菜味道好不好,光听问是不够的,要自己尝了才知道。
: 真的对佛法有兴趣,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 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
:
: 呢?

S***G
发帖数: 112
107
轮回是一种假说,是2000年来都没有证实过的理论,如果是物理学家提出这样证实不了
的理论,即使100年也足够让别人放弃这样的假说。大家对轮回假说比较宽容,实在是
人心里有恐惧,恐惧成就了信仰,犹如基督教的坚信,都可以理解。如果内心没有恐惧
,那唯物主义的pass away就是涅槃,甚善。
m***n
发帖数: 12188
108
你们用的是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佛学的问题。
而求佛的路是实践和观照。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第一义不可说。
楼主的问题类似康德说的几个二律背反:世界有起点还是没有,有没有第一因,等等。
是超出纯粹理性之外的问题。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藕益大师 佛法解释儒家大学 很精彩對新理學的期待zz
[合集]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用于丹的方式談周易之零——周易的哲學精神(中) (转载)
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心經講義 ZT (转载)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谁能推荐一本道德经比较好的释义吗
《若是没有六道轮回》(转载)藏传佛教格鲁派
准的可怕——43个简化汉字的现实预兆 (转载)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
那里可以找到心经的全本注解啊?何谓名色?
刚看了文学城《辨中邊論頌講記》宣說三自性之義 ─ 彌勒菩薩 造頌 益西彭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自性话题: 空性话题: 煩惱话题: 沒有话题: 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