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 发帖数: 1413 | 1 新闻与照片请见: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3052/
光遗传学是一项注定取得诺贝尔奖的技术。而华人科学家潘卓华(中国科大774校友)
可能是光遗传学的创始人却被遗忘了。
光遗传学被认为是数十年来神经科学的最大突破,为治愈帕金森、盲人和慢性病提供了
可能。《知识分子》也曾于2016年5月7日撰文《光遗传学:一项注定要得诺贝尔奖的技
术》。然而,它的创始人又是谁呢?近日,美国健康医疗专业媒体《STAT》采访了这位
可能是光遗传学第一人的科学家——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授潘卓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74校友)。
很多神经生物学家没听说过潘卓华,中国人不知道潘卓华,可惜的是中国科大人也不知
道潘卓华——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在2016年4月3日曾以《转基因人?绿藻基因转人
体治失明!》为题,介绍过潘卓华及其技术应用,同样波澜不惊,未能引起校友的关注。
早在2004年2月,潘卓华成功将光敏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添加到视网膜神经
元中,通过光照改变细胞活性。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授予他30万美元的
资助,并称赞:这是一项是史无前例的革命性技术。
潘卓华并不知道,他当时正与世界各地多家实验室赛跑。谁料本是最早完成实验的潘卓
华,先后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期刊
的文章投递屡屡遭拒,并未引起重视。杂志编辑回应称其文章应用狭窄,只解释了光敏
通道蛋白在恢复视觉上的应用,而非普遍应用。也有人说,潘卓华的国别、学校排名等
都是被忽视的原因。有人说:他如果来自名校,故事可能不同。
2005年,当相似的成果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arl Deisseroth和麻省理工学院的 Ed
Boyden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之后,轰动一时,并被《纽约时报》称为光遗
传学史上的重大突破。相较于美国学者获得的高额资金与媒体聚焦,潘卓华则在十年间
资助有限仅够维持研究。当《STAT》问对于当年经历的看法时,他称赞了美国学者,说
只是如果自己的文章发表更早,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认可了。现在,潘卓华还在从事光
遗传学的研究,说:“我的实验室很小,我们的主要兴趣在于让人们重获光明。”
大写的“悲剧”和不公平?
科学网博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张洛欣为潘卓华这位小人物鸣不平“没背景的小人
物都有一个黎明前的一段黑暗”。海外华人学者集中的未名空间网友maxdna将潘卓华的
成果总结为:
:
早在ChR2 2003年9月报道发表后。2004年2月潘卓华就发现ChR2 能激活RGC(retinal
ganglion cell )。潘卓华申请了美国NIH(国立医学研究院)30万美元基金。2004年8
月他用病毒实现了在大鼠眼睛里的在体表达,并且能被光激活。
伟大的科学发现之后是一系列悲剧的开始:
2004 年11月25日他向著名的《自然》(Nature)被拒。编辑建议他转投更细分专业领
域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接着转投Nature Neuroscience也被拒!
2005年初,他的成果再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再次被拒。
2005年5月他在IVOS(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thamology)会议
上介绍了自己的成果。 他的讲座只持续了15分钟。
2005年8月 Nature Neuroscience 发表了Edward Boyden 和 Karl Deisseroth 以及张
峰的optogenetics文章。
2006年4月他的文章才终于被Neuron接受。
都被遗忘:在中国与科大
2005年,当相似的成果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arl Deisseroth和麻省理工学院的 Ed
Boyden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之后,轰动一时,并被《纽约时报》称为光遗
传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2005年至今,Deisseroth获得1800万美元的基金;Boyden拿到的超过1000万美元。他们
都成为科学明星 多次获奖,暴露在聚光灯下,名利双收。潘卓华只在过去十年拿到了
300万美元——STAT News说这只够 勉强维持运营。
对于这一切,潘卓华心静如水。当《STAT》问对于当年经历的看法时,他坚持称赞了美
国学者“毫无疑问,他们做了杰出的工作”。他也平静的说:我也很幸运。虽然如果自
己的文章发表更早,故事可能不同。现在,潘卓华还在从事光遗传学的研究,说:“我
的实验室很小,我们的主要兴趣在于让人们重获光明。”
潘卓华在哪儿都不为人注意,更有趣的是,或许一大半中国科大774同班同学都不记得
他。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联络了三位科大774同班同学。 另一位男生对这位四五年
的同学抱歉的说“没有记忆”。另一位博闻强记的女生说“记不清了。我印象中潘是一
个话很少、少年时就很老成的人,理论物理专业。你请万东查查,774家谱他最门儿清
。”
她笑称“我没有评价了,整个大学期间我没与他说过一句话。我想774的女生他能说出
名字的不会超过5个。”
原物理学院院长刘万东教授(774)是唯一记得潘卓华的人“潘卓华是金华人,父亲在
金华一中工作,他妹妹都毕业于该校。”当新创基金会请刘万东教授给出他脑海里所有
的潘卓华的记忆时。这位文彩极好的 教授说“老实,不善交往。”
这很正常:中国科大774涌现了赵政国(中科院院士)、周冰(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等
一批杰出科学家。潘卓华低调的隐身在他小小的实验室,醉心于光遗传学研究。——他
是纯粹的科学人。
光遗传学先驱潘卓华教授简介
潘卓华,1978年3月从浙江金华一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习(774),
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硕士;1990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布
法罗分校博士学位。随后担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解刨学和细胞生物学系 教授,
2011年出任该校Kresge眼科研究所眼科学Edward T. and Ellen K. Dryer讲席教授。潘
教授也是RetroSense Therapeutics首席科学家。
2001年获得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杰出教授研究奖;2004年获得该校Career Development
Chair奖。潘卓华教授的英文主页请见这里。 |
g********0 发帖数: 6201 | 2 很遗憾潘和D搞的不是一个领域,要拿奖只可能根据各自领域的进展而定,潘比D年龄大
,领域内进展又没有D多,拿奖的希望比较渺茫。 |
m***i 发帖数: 2013 | 3 马后炮,但是忍不住说一句,要是能认识到这种应用的意义,干嘛不发plos one?即使
应用范围很窄,有可能让盲人复明的技术,还是非常牛的有没有?
当然,要是潘当时甜妞压力很大,这个neuron出来也应该顺理成章过了吧。求仁得仁,
也就不要再抱怨了 |
r********k 发帖数: 258 | 4 why don't your guys let Pan to have the reputation of the first one to
establish the opticgenetics? His work has shown he is the fisrt. The rest is
ours to give him the deserved credit. Anything after his work will not
change the fact he is the first one to crack it open. |
r********k 发帖数: 258 | 5 Pan's achievement should change the reputation that chinese scientists'
creativitity is lacking. Shi/Yan's work only showed they are hard workers,
not creativity. Your guys need Pan to own the crown title of the
opticgenetics. |
r*s 发帖数: 2555 | |
j*b 发帖数: 341 | 7 有一个 自己 的 好 杂志 ,比如 Cell research,很有必要
|
P****R 发帖数: 22479 | |
g****g 发帖数: 74 | 9 绝对的,不然就彻底没有话语权了
【在 j*b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一个 自己 的 好 杂志 ,比如 Cell research,很有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