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iology版 - 制度设计错误,自律无济于事:科学经费大项目指南是怎么立项的?
相关主题
美国科学家供过于求 多面临失业或转行zz我靠,raoyi都申不到经费,大家海归要小心
谁说中国人缺乏创造性?陆骏事件评论by饶毅国内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
各种阴谋论可以休也我终于离开了待了三年的中科院(中国科研之怪现象 ZZ) (转载)
借用宝地发布一则PI招聘广告NIH的Funding cut了,各学校招生物PhD的program不cut
自然基金2014年生命科学部学科评审组会议专家名单海龟同济这样的大学看来性价比不错
好奇问一下, 各位做实验多少钱可以自己做主从这个“未经老板允许发文章”引申一个问题,谁是最后作者?
我不明白为什么看人招非PI副教授很愤怒? (转载)LUJUN 这事儿,饶毅应该出来表态吧
生物技术的现在和未来(四)陆军事件千青评审委员会也有责任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立项话题: 项目话题: 指南话题: 科学话题: 自律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u
发帖数: 131
1
制度设计错误,自律无济于事:科学经费大项目指南是怎么立项的?
制度和自律,相辅相成。但是如果毫无自律,制度作用很小,而有些制度,无论如何自
律,都无济于事。 本文以科学大项目的经费指南制定过程,说明自律为什么不能纠正
制度的错误,只有改变才能起作用。
科学经费大项目,是指经费上千万以上的项目,这些不一定是大科学,大科学是指需要
很多人协同参与的项目,如曼哈顿工程、基因组计划。国内较多的科学大项目,如几个
部委主持的大项目,以常规小科学为主,并非大科学。
目前有些部门(特别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外的、不仅一个部门),在现行体制下,制定
大项目的指南是否有较好的途径、有合理的讨论、有公平的竞争,从而使反映国家需求
和科学优劣的项目得以立项?
分析立项过程可以发现,在不改变制度设计的情况下,自律只有两种结果:不参加立项
评审过程,或参加但并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
对于不熟悉科学经费的人们,必需交代:在大项目指南中得以立项,是获得经费的重要
一步,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一步。因为,一旦立项后,绝大多数是一对一:一个项目常常
只有一个队伍申请(少数项目有两个队伍竞争,三个要么没看过、要么凤毛麟角)。因
此,立项在很大程度固定了申请对象。
我们举一个实际发生的具体例子,从事实来看立项是否合理。
目前,司局层面设立的专家组是确定指南的主要机制。如果担任了这样专家组的成员,
看起来好像已经是“大权在握”了。那么,成员是如何参与制定项目指南呢?
我们用一个专家组的为例,虽然专家组间可能有差别,但用真实的过程才有事实依据。
本文透露的是过程,不是具体资料,所以,是讨论机制、而没有泄密。
某日,专家组组长通过秘书发给专家组成员们电子邮件,附上一个单子,上面有几十个
项目,请成员们打分排名,50多个项目如果排名在前10(左右),有可能就获得立项。
这个单子来源各个部门,他们提交的时候,看到的材料相同于专家组看的。
是否还有人直接给行政领导、专家组领导提交项目建议,局外人就不得而知。假设他们
都很自律,那么全部是通过正规途径上名单。如果不自律,恐怕有旁门左道。目前体制
设计中,非行政主管、非专家组组长,不可能清楚是否有旁门左道,即使专家组成员也
不可能知道。当然,如果专家组成员自己走旁门左道成功,他知道旁门左道存在,如果
专家组成员清白且自律,就不知道。
那么单子给了专家组成员,他们可以看到什么?每个项目有两段介绍,“国家战略需求
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每段大约250中文字,
共500字,有时还有另外一些文字介绍,不过内容也有限。
单子给了专家组成员,需要他们干什么?是请大家排名。根据专家组排名的总分,给出
一个优先的单子。总分是否让专家组成员知道,取决于各个专家组组长和行政 主管自
律,并无制度要求。
如果不懂科学,不懂中国科学界现状,可能会觉得这好像真有规则和程序。
我在此要不谦虚地说明,我的知识面要算比较广。但是,如果要我看单子上的文字,依
赖如此少的信息,除了对少数一两个有点感觉,对绝大多数项目,我无法知道哪个项目
优于哪个项目。因为,很有深度的项目可以体现不出来。而很一般的项目,如果会写短
小精悍的标语口号,也能很动听。而实施的可能性,多半也无法比较。
可以说,如果专家组成员自律说实话,自己没有足够资料打分,那么就只能出局。
那么如何排名立项呢?这就是我不懂的学问了。
因为排名决定了哪些项目上指南,哪些不上,而上了指南,又很大程度决定了是否获得
经费。所以,指南问题很大。
在立项以后,申请经过评审的过程中,也有设计的问题,最常为人诟病的是:评审组专
家(有时包括评审组长)只有打分的任务,却无知情权,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打分,而不
知道整个评审组给每个项目的最后总分,只有行政主管有知情权。为什么大项目的评审
专家不能知道分数,而无论是国外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还是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每个
项目、每个申请梯队的分数,对于参与评审的专家都是透明的,这也是制度中巧妙设计
的几个步骤之一。
大项目中,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项目,并无绝对明显的国家需要。
当然,有时国家确有突发需求,有些领域确有国家需求。但是,对于多数学科,和平时
代国家需要是广义的要发展自然科学,而没有具体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项目要求
按照国家需求来立项,难以避免地团队和局部的需求大于国家需求。
这里当然不是说所有立项都不对,而是问,体制、机制设计是否很好、无需较大改善?
结论是非得改不可。
怎么改?如果国家有明确需求(而不是科学家提出的需求),比如突发以前没有重视某
种传染病、能源需求科学基础等,可以提出国家需求的立项。但是,其他的科学项目,
要么不要指南立项,要么指南要很广,不偏向特定对象。是否审定立项的时候要求更多
资料可以解决立项时资料太少的问题?可以,但是如果每个项目要求很多资料,那么就
等于取消立项而直接进入评审。而采用不要指南明确立项、或者指南广义立项两个方式
,其目的是给实际申请带来较多竞争,竞争申请的时候,提供的资料要足够让参与评审
的科学家能根据科学优劣进行判断。
当然,这是机制改变。如果从体制上考虑改变,可以将项目形式的科学经费交给管理项
目比较好的自然科学基金委。这样改可能导致有些部门,如科技部基础司,不 太管项
目。但这并非使科技部基础司无事可做。比如,基础司主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自
然科学基金委没有的一项,如果能合理地、较好地管理, 可以增加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做好、做出特色。
1 (共1页)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陆军事件千青评审委员会也有责任吧自然基金2014年生命科学部学科评审组会议专家名单
光谱分析相关产品寻求合作 (转载)好奇问一下, 各位做实验多少钱可以自己做主
转: 西湖大学的 4 亿经费有没有立项 ?我不明白为什么看人招非PI副教授很愤怒? (转载)
蒲慕明批评施一公和饶毅,呼吁科学家自律生物技术的现在和未来(四)
美国科学家供过于求 多面临失业或转行zz我靠,raoyi都申不到经费,大家海归要小心
谁说中国人缺乏创造性?陆骏事件评论by饶毅国内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
各种阴谋论可以休也我终于离开了待了三年的中科院(中国科研之怪现象 ZZ) (转载)
借用宝地发布一则PI招聘广告NIH的Funding cut了,各学校招生物PhD的program不cu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立项话题: 项目话题: 指南话题: 科学话题: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