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鲁哀公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b*******n
发帖数: 1267
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燕赵晚报暗讽刁胖子
2014-05-03 22:10
作者: 佚名
有一次,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向庄子夸耀自己的国家有很多儒士,真是人才济济。
庄子却说,鲁国没有几个儒士。鲁哀公不服:“鲁国举国上下都是穿儒士服的人,怎么
能说没有几个儒士呢?”
这好像是在讽刺现在的文化单位。如果有人说,这里基本上没有文化人,自然也会引起
领导的反对。他认为单位里的人大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怎么能不是文化人呢?
学历不等于学问,头衔不等于头脑,博士也不一定博学,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可是为什
么现在的人都愿追求这些外在的形式,而把真正的学问和思想忽略了呢?
庄子告诉鲁哀公:“我听说,儒士戴着圆顶帽子的,表示懂得天文;穿方口鞋的,表示
自己懂地理;佩戴流彩玉佩的,表示遇事能有办法。但据我的经验,君子之中凡有道术
的,不一定穿儒士的服装;而穿儒士服装的,也不一定有道术。你如果不信就在鲁国发
布一道命令,就说不懂道术而穿各种儒士服的,一律杀头,试试看。”鲁哀公照此发布
了命令,五天之后,全国只剩下一位有真才实学者没有脱下儒士服。
这则故事仅是一个寓言,鲁哀公时庄子还未出生,这则寓言显然是庄子的门生虚构的。
《庄子》只是给我们一种价值启...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宪问第十四
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
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
14·1 宪(1)问耻。子曰:“邦有道,谷(2);邦无道,谷,耻也。”“克、伐(3)、怨、
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1)宪:姓原名宪,孔子的学生。
(2)谷:这里指做官者的俸禄。
(3)伐:自夸。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
,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
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评析】
在《述而》篇第13章里,孔子谈到过有关“耻”的问题,本章又提到“耻”的问题。孔...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宪问第十四
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
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
14·1 宪(1)问耻。子曰:“邦有道,谷(2);邦无道,谷,耻也。”“克、伐(3)、怨、
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1)宪:姓原名宪,孔子的学生。
(2)谷:这里指做官者的俸禄。
(3)伐:自夸。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
,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
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评析】
在《述而》篇第13章里,孔子谈到过有关“耻”的问题,本章又提到“耻”的问题。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4:18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45:13 2010, 美东)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6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廓。
那些在《韩非子》书中不言自明的、没有去论证就直接用来佐证其他观点的道理,都可
以看做是为韩非子政治学说做铺垫的预设前提。而那些贯穿韩非子思想学说,构成其内
在逻辑的观点,就是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
作为理论的基石抑或基本原则,一定是不言自明的,并且,这些基本原则综合在一起,
论述是周延的,相互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在这种严谨周延而又连贯一气的制约下,韩非
子的思想就能无比清晰、深刻地显示出来。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找到这些严谨而贯通的理论基石,然后将它复原出来。
永恒法则——有力者王(1)
http://...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4:18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45:13 2010, 美东)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4:18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理论基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1:45:13 2010, 美东)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根茎,大厦建成需要地基一样,一种思想学说的建立,也需要有它的
理论基石,换言之,即是思想学说得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尽管韩非子的思想学说从没有
提及他的理论基石——在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语境习惯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论述,但他
的观点有着一以贯之的严密逻辑。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他的学说,找到他的思想认识起点
,探索这些基本原则的潜在内容,逐渐揭示和勾勒出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轮...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9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①,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②,居于北蛮
,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③、驴、④、駃騠⑤、騊
駼⑥、騨騱⑦。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⑧,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⑨,以言
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⑩,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11),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
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12)。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13)。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
,贼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14)。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①苗裔:后代子孙。②唐:陶唐氏,即尧。虞:即虞舜。③橐駞(tuó tuó,驼
驼):同“橐驼”,即骆驼。④(luó,罗):通“骡”,母马与公驴杂交而生者
。⑤駃騠(jué tí,决提):母驴与公马杂交而生的驴骡。⑥騊駼:一种良马。
⑦騨騱(tuó xí,驼席):野马名。⑧毋:通“无”。处:居。⑨文书:文字书
籍。⑩毌弓:通“贯弓”,拉开弓。(11)宽:不打仗之时。(...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04054_68247.html
提要:
拥有权势的君王,就好像一只凶猛的老虎,而老虎降服狗的原因,是老虎有爪子和牙齿
,同样,君王之所以有权力,在于牢牢把握“二柄”。如果老虎的爪子和牙齿都没有了
,它就是一只大猫,狗有了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那么老虎就被这只狗降服了。君王不掌
握“二柄”,他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臣子掌握了“二柄”的权力,那么君王就被
臣子架空了,乖乖听从臣子的话。这段话不禁让人想起希腊哲学家安底斯尼斯(
Antistheness)的一个寓言:“当兔子在百兽大会上高声疾呼平等的时候,狮子反驳说
——你有爪牙吗?”
打蛇打七寸,制其一点、控制全身——这些攻击性原理,原立足于攻击对象自身的弱点
。当政治找到了人性的弱点时,就有了驾驭人性的办法。尽管政治在某些时候是极为卑
劣和血腥的,但倘没有政治,人类的弱点足以导致人类的自我灭亡。
——题记
对权力问题,西方政治学界多有论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权力是“一
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 阅读全帖
s****0
发帖数: 956
11
来一篇更猛的。
——————————————————————————————————————
何新:重估孔子历史定位及生平简述
可笑古今千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可以说完全误读了孔夫子!
孔子号称中国古代第一圣人。但是实际情况是,几千年来,《左传》以及《史记孔子世
家》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读通。所以对于孔子生平中的一些基本事情,始终没有被搞清
楚。
我在我的《孔子年谱长编》中考证指出:孔子的生平事状表明,孔子毕生不是一个脑残
学者,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也不是所谓的教书匠。这全是后世他的敌人或者愚蠢读
书人对他的栽赃或者误解。历史中真实的孔子,是一个智商情商都极高的超人。
孔子的确很博学,但他学以致用,并非为学术而学术的傻子。事实上,历史中的孔子,
之所以名震当世,是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为军事家,孔子生前既以成功的实战,也以兵学而知名(所以一些国君不断向他请教
军事问题,如卫灵公)。孔子指挥过胜利的实战,即鲁国击败叛乱的季武台之战。其门
下弟子如冉求、子夏都知兵,而再传弟子吴起则是战国初叶最著名的战神。
许多人以为孔子是一个伪君子、伪道德家。其实三纲五常是汉人董仲舒的...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651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圣 人 的 凡 人 一 面
孔子在后人的眼里是温文尔雅、雍容大度、谦和安详、诲人不倦的圣人形象;在他的学
生眼里也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其实他老人家还有俗人的一面却不为人所
知。从《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圣人的凡人一面。
1. 耍滑头
鲁国上卿季氏的家臣阳虎(阳货)是孔子所鄙视的家伙。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请孔
子出来为自己做事,召见孔子。孔子对“陪臣(阳虎)执命国”的僭越行为深恶痛绝,
当然是不愿意见的。阳虎便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按当时的礼节,地位高的人给地
位低的人送礼,受赠者不是当面接受的,就应该回拜。阳虎以此逼孔子回拜他。见吧,
很恶心,不见,又越礼。这当然难不倒圣人。他便刷了个滑头,打听到阳虎不在家时,
去拜访(“瞰亡往拜”)。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在半路上恰恰就给阳虎碰了个
正着,阳大人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把孔老先生是一顿臭骂。《论语》中是这样记
载的。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其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651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圣 人 的 凡 人 一 面
孔子在后人的眼里是温文尔雅、雍容大度、谦和安详、诲人不倦的圣人形象;在他的学
生眼里也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其实他老人家还有俗人的一面却不为人所
知。从《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圣人的凡人一面。
1. 耍滑头
鲁国上卿季氏的家臣阳虎(阳货)是孔子所鄙视的家伙。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请孔
子出来为自己做事,召见孔子。孔子对“陪臣(阳虎)执命国”的僭越行为深恶痛绝,
当然是不愿意见的。阳虎便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按当时的礼节,地位高的人给地
位低的人送礼,受赠者不是当面接受的,就应该回拜。阳虎以此逼孔子回拜他。见吧,
很恶心,不见,又越礼。这当然难不倒圣人。他便刷了个滑头,打听到阳虎不在家时,
去拜访(“瞰亡往拜”)。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在半路上恰恰就给阳虎碰了个
正着,阳大人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把孔老先生是一顿臭骂。《论语》中是这样记
载的。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其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6276
1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考考你的中文和三观!
答案(抄)来了:
美国最高法院的长文判词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许多新闻网站很快就分析出里面的各种“
金句”,其中不乏名人名言的引用,而最醒目的莫过于开头部分引用的一句孔子名言,
判词说:
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
(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
判词又说,孔子几百年后,世界另一边的西塞罗在《论义务》一书也同样说:“社会关
系的第一个纽带存在于夫妻之间,然后是父母与子女,再以后是家庭。”以此证明在不
同文明之间,婚姻是人类社会至为重要的制度。
我们知道,虽然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自然暗含了婚姻对国与天下的
重要性,但孔子本人到底有没说过这句话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类似的话并不在《论语》中,而在另外一部儒家早期经典之一《礼
记》里。在《哀公问》章中,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就谈到了“大昏礼”,即天子或诸侯
婚娶之礼。孔子告诉哀公:“古人为政,把爱护他人看得最重要。要做到爱护他人,礼
最重要,要做到礼,敬最重要。要做到不折不扣的敬,大昏最重要。大昏是最为重要的
了!大昏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雍也第六
☆─────────────────────────────────────☆
john316 (约3:16) 于 (Fri Jul 22 14:45:06 2011, 美东) 提到: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
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
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
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9421
16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庄子曰:“鲁少儒。”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
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
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
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R*****g
发帖数: 682
1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古人喜欢什么水果,你知道吗?
眼下,又到了瓜果梨桃等各种新鲜水果陆续上市的时节。那么,古代有瓜果吗?古
人喜欢吃什么水果?最新考古发现的桃核证实,殷商时期人们已有桃吃。从史籍记载来
看,汉代皇家果园已栽植苹果、葡萄;在中国古代,“南海献龙眼、荔枝”被称为“鲜
献”,汉和帝刘肇曾专门诏令禁止“南果北运”之“鲜献”……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先秦时期“桃”最流行
《诗经》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史料来看,先秦时期已开始人工培育、栽植果树。在《经诗》、《山海经》等古
籍中,桃、李、梨、枣、梅等中国传统的果树都已出现在当时的果园里。如《诗经》中
,就有“丘中有李”、“八月剥枣”、“华如桃李”……这一类说法。
桃和李子是先秦时期广泛栽植的果树,其中桃最多。在《诗经·魏风·园有桃》一
诗中,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说法,意思是果园里面长着桃树,结出的桃子新鲜可
尝。魏国位于今山西境内,在黄河之北,不仅黄河流域的魏国栽植桃树,在南方的江汉
流域桃树也很普遍。《诗经·周南·桃夭》一诗,则是南方姑娘出嫁时所唱的歌:“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枝繁叶茂,鲜艳的桃花正在盛开,
新人以此表达对未来对婚姻家庭...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兽麒麟,东方独角兽和孔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23086/
晉朝王嘉所撰的《拾遺記》卷三周靈王一節裏,對孔子誕生前後的異象有極詳盡的描寫
,這一段記載寫道:
孔子誕生的那天晚上,有二條蒼龍從天上下來,蜷附在孔子母親顏徵在的房間,顏徵在
就做夢而生孔子。當時有二位神女,擎著香露從空中而來,替徵在沐浴。天帝並下令啟
奏鈞天之樂。
空中有聲音傳下來說:上天感動生了聖子,所以降以和樂笙鏞之音,和俗世音樂
不同呀!
又有五位老者來到徵在的房間祝賀,他們是五星(火水木金土)之精。
孔子還沒誕生以前,就曾有麟出現在山東曲阜,口吐玉書,上面寫著:『水精之子
,係衰周而素王』。素王是指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的聖人,所以孔子誕生當晚,有
二龍繞室,五星列庭,顏徵在很賢慧聰明,知道這是神異現象,使用繡紱繫著麟角,第
二天麟才離去。
孔子為學與麒麟
麟吐玉书的典故。据说,孔子原先的学问并不很深。他虽四处求教,可是那个时候还没
有书,孔子常常为这件事苦恼。一天夜里,他迷迷糊糊地看到,有一个地方忽然冒出一
股赤红赤红的烟气,聚在一起经久不散。孔子一下惊醒起来。他想,莫非有圣贤出世,
要...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琴曲《获 麟》[转]
http://xxqy.com/qqtj/hl.htm
《获 麟》题解
《神奇秘谱》:
臞仙按琴史曰,获麟者,鲁哀公十四年,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焉,
折前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何
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泪沾襟。”叔孙闻而
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耶”孔子曰“麟之至也为明主出也。出非其时而见
害,是以伤焉。”故作获麟操。
《西麓堂琴统》:
左传,鲁哀公十四年,西狩大野,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折左足,
载之以归。尼父见而泣曰,“麟也!”遂感而作,乃笔之春秋,著“谨微”之
意。(曲名“谨微”)
《玉梧琴谱》:
(作获麟操)是操孔子所作也。获麟者,鲁哀公十四年,……(后同“神奇秘
谱”)……噫吾夫子幽愤不时之叹。此心其何然乎哉?
《藏春坞琴谱》:与前谱同。
《理性元雅》:
孔子之时,鲁西狩获麟。韩退之以为孔子大圣而不得位行其道,以麟为不祥,
故作此解。
《琴苑心传全编》:与神奇秘谱同。
《获 麟》小标题
《神奇秘谱》:
一、伤时 二、西狩 三、获麟 四、长叹 五、幽愤 六、绝笔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
《西
j*****6
发帖数: 1059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
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
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
,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
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
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
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
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
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21
乱世奸雄话宋江

说《水浒》,几百年来说得最热闹的是宋江。
晚明大异端思想家李卓吾,大赞先造反后招安的宋江是忠义之士、英雄楷模;而
清初怪才金圣叹,却又把宋江骂得狗血喷头,说他阴险狡诈,是不折不扣、十恶不赦
的强盗头子。
到了现代,宋江一忽如坐了升空气球,是农民起义雄才大略的领袖,一忽又被打
翻地上,踏上一只脚,成了地主阶级的野心家,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皇权的卫
道士,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鹰犬,刽子手,……,一夜之间身价如从喜马拉雅山主
峰狂跌至马里亚纳海沟沟底,一时间,万民声讨,众炮齐发,宋江被架上审判台,遭
受批判大凌迟,一下子就成了神人共愤、遗臭万年的一堆狗屎。后来又有人出来说
了,不同的《水浒》,里面的宋江也不同,金圣叹评改的七十回本里的宋江,那确实
就是放射着万道金光的农民革命的领袖,除此以外,其它有排座次以后受招安、征方
腊等情节的《水浒》里的宋江,通统都是坏货,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
一个宋江,几百年来,身价倏而狂涨,倏而暴跌,这个现象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值得在下和列位看官好好探讨。
那么,为什么几百年来对宋江的毁誉差别如此之大?
◎大分裂
其实这也不奇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颜渊第十二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Thu Jul 28 10:41:45 2011, 美东) 提到: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
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我理解的儒者就是有仁有义的中国知识分子。
礼记有一篇《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
,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
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
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
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
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8
25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孔子的烦恼
大凡圣人多与厄运相连,厄运成就了圣人,也戏弄了他。孔子便是这样一位圣人
。孔子生于春秋末那个叶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血腥时代,可他却高扬起“仁者
爱人”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思拯天下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结果自然是四
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犬”(《史记·孔子世家》),平生饱尝了不幸与烦恼
。然而,我们这里所要说的却是孔子死后的事,如若孔子在天有灵,他一定会生
出无尽的烦恼。
孔子这位圣人,亦遵循了圣人的另一铁则,生前郁郁不得志的他却在死后尽享无
限荣光。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孔子死,鲁哀公遂称其为“尼父”。这
是孔子死后从君王那里得到的第一个封号。自此而后,各种封号便接踵而来。如
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改谥为“文圣尼父”,北周宣帝
追封为“邹国公”,隋文帝赠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唐高
宗赠“太师”,唐中宗封孔子“隆道公”,唐玄宗谥曰“文宣王”,宋真宗加谥
孔子曰“元圣文宣王”,后改谥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加封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明世宗称“至圣先师孔子”,清世祖易之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而且,不仅如此,曾往儒冠里解手以示轻蔑的刘
M******a
发帖数: 6723
26
外行了吧?
战车作战,要求的就是要灵活旋转,保证自己可以施展兵器的一侧面对对方不方便施展
兵器的一侧。
https://kknews.cc/history/vzq5y.html
中国车战的巅峰:揭秘春秋时代的车战战术
Posted on 2016-06-01 in 历史
春秋时代,是车战的巅峰时期。当时战车是军队的主力,相对于装备简陋的步兵来说,
具有极大的优势。双方战车在平原上对决,是最基本的作战形式。当时的车战,必须从
每一乘单车的战术动作开始。
人们都知道,春秋时期的战车,是单辕两轮,由四马挽驾的,车上乘三人。中间的为御
者,负责驾车;站在车左边的人称为“车左”,负责射箭;站在车右边的人称为“车右
”,负责近距离格斗。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古人也与今天的人一样,大多习惯右手
用力。因此,车左射箭比较方便,左手持弓,右手引弦搭箭;而车右执戈、矛、戟等长
兵器击刺、勾杀,用力也很顺。
▲春秋时代典型战车:左边持戈为车右;中间为御者;右边射箭为车左。
如果对换一下,就很不方便了。车左又称为“甲首”,负责指挥全车及附属步兵,相当
于今天的坦克车长。他的射箭技术应该要比一般人高超,远距离打...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颜渊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
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
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一说为“能够使自己”(《榖梁》曰:克者何,能也)
。复礼,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
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左传》中的劝善名句数则(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3 14:09:19 2015, 美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
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的具体史实,以及天道、神明、预言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构筑理解大法真相的
文化和道德基础,以下摘录数则:
(接上文)
12、惩恶而劝善。(《左传·成公四十年》)
[译文]惩罚恶人,劝人向善。
13、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 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自己心念所感召来的。
1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9
2.艾陵之战
这时,吴王夫差也正率领大军向北开拔,准备第二次伐齐。鲁哀公自然是积极配合
,双方组成联军,杀入齐国境内。5月初,克博(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东南),25日(壬
申),进至嬴(在今山东省莱芜县北)。齐国人也不示弱,国书很快率领大军赶来,5
月27日(甲戌),双方在艾陵(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南,或说在今赖芜县东)展开一场决
战。
(1)国书阵亡
齐军方面是中原传统的三军阵型:国书将中军,高无 将上军,宗楼将下军。而吴
军则分为四部:精锐的中军由夫差亲自率领,此外还有上军(主将胥门巢)、下军(主
将王子姑曹)、右军(主将展如)。夫差先以本方的上、下、右三军与齐国的中、上、
下三军作战,自己则帅中军静观。一开始,吴右军战败了齐上军,国书的中军又战败了
吴上军。夫差一声令下,吴中军向国书杀来,齐军不支,最终惨败:国书、公孙夏、闾
丘明、陈书(陈乞之弟)、东郭书(齐国勇士)等将帅均战死疆场,被吴军缴获的革车
就有800乘,此外, 3000名甲士的首级也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战后,夫差慷慨地把上述
缴获赠送给鲁国:一方面酬谢他们的协助,更是为了让他们彻底与齐结仇,成为自己的
忠实盟国。但鲁国人也很精...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6799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叶公未必不好龙
叶公未必不好龙
前几天有人暗指我老人家修养不足,乃是典型的文青。如此这般,一者贬低了文青同志
们,二者么,他不知道我老尚未入得文青的门槛,实在是拔高了我老。
还有了,这位同志又说了,我老妄议红楼,就是一叶公好龙。近平同志警告说,妄议中
央者党纪处分,我老妄议红楼或可稍微减轻点罪名。
以上皆是闲话,真正引起我老兴趣的是叶公好龙这四个字。这故事大家都知道,曾入选
语文教材,我老至今还记得插图里面那叶公见到真龙的狼狈模样。
按说这故事相对来说还算厚道了,只是讥讽了叶公,还不至于像“东郭先生和狼”以及
“农夫和蛇”那样戕害少年儿童幼稚的心灵。然而,我老人家搭鼻子一闻,还是嗅到了
浓浓的段子的味道。
我老的直觉告诉我,这段子肯定是哪个古代的琐男编出来恶心人的,一定是为了发泄他
的不满。既然是发泄,当然有缘由,有起因,所以这段子大约还有前面的半截。
顺手一查,果然,原来是孔老二的一学生编的段子。子张去见鲁哀公,等了七天没见着
,急眼了,拔腿就走。临走留下这段子,还唧唧歪歪说什么哀公的好士不过是装装样子
罢了。
人哀公虽然不像毛主席那样日理万机,但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地方上的最高领导,日理
千机也是要...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维护哪些奴隶制
高亨
我国西周时代仍是奴隶社会,春秋时代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战国
时代是封建社会初期。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工具广泛使用铁器,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
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展开激烈的斗争,加上各国内部贵族与贵族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
各国王侯进行着争城夺地的战争,因而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奴隶主与奴隶的生产关
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地主与农民的生产关系——转变,奴隶社会的上
层建筑逐渐向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转变,奴隶社会制度逐渐崩溃,封建社会制度逐渐产
生。在旧的生产关系下,奴隶主仍旧是奴隶主,奴隶仍旧是奴隶。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有些奴隶主转变为地主,奴隶转变为农民。同时由于土地可以买卖,有些大商人买得土
地,成为新兴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在社会的阶级和制度新旧交替地向前发展的
过程中,奴隶主们特别是王侯大夫,都顽固地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的某些制度,来保持他
们世世代代占有土地、掌握政权、统治人民的特殊权利。而地主,尤其是新兴地主则要
求摧毁那些制度,取消那些特权。奴隶主与新兴地主也在斗争,但新兴地主的势力尚未
壮大。
生于春秋后期的孔子,正是站在奴隶主立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切实的韩非子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切实的韩非子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8 13:08:54 2011, 美东)
切实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切实,在他的《八经》篇里,有着很集中的体现。如果说他的别的篇章,是豹
之一斑或数斑的放大,则此篇可称一个全豹的缩小。
“八经”,经者,经纬之经,有纲领性的八条:1,因情;2,主道;3,起乱;4,立道
;5,类柄;6,参言;7,听法;8,主威。
甘蔗一节一节的品尝,我们依次地看看韩非子是怎么谈的。

第一经“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这句话与孔子把“爱”作为治国的基础似
有相通之处,因为“爱”岂不也是“人情”之一种?问题在于,韩非子所说的“人情”
是什么,他要依据“人情”来治国,是何种“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
却原来,韩非子只是要依照“人情”的这一特点来考虑治国平天下。既然人的情感是有
好恶的,也就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我就针对这个,作为我的“治道”:人情所好、所愿
的,我就作为奖赏;人情所厌恶、所不愿的,我就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切实的韩非子ZZ
切实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切实,在他的《八经》篇里,有着很集中的体现。如果说他的别的篇章,是豹
之一斑或数斑的放大,则此篇可称一个全豹的缩小。
“八经”,经者,经纬之经,有纲领性的八条:1,因情;2,主道;3,起乱;4,立道
;5,类柄;6,参言;7,听法;8,主威。
甘蔗一节一节的品尝,我们依次地看看韩非子是怎么谈的。

第一经“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这句话与孔子把“爱”作为治国的基础似
有相通之处,因为“爱”岂不也是“人情”之一种?问题在于,韩非子所说的“人情”
是什么,他要依据“人情”来治国,是何种“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
却原来,韩非子只是要依照“人情”的这一特点来考虑治国平天下。既然人的情感是有
好恶的,也就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我就针对这个,作为我的“治道”:人情所好、所愿
的,我就作为奖赏;人情所厌恶、所不愿的,我就作为惩罚。那么,国君只要执掌赏罚
的权柄,国家也就令行禁止、得以治理了。
这样“杀生之制”的权柄,国君不可轻视,而应当牢牢掌控在手,使自己时时处这一威
势的地位上,而且要处置得当,要不然,就会出现两种不利的情况:一是“废置无度”
,也就是处理不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曹刿
论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更是精彩出色,意味深长。
可是,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呢?难道曹刿自己就不吃肉吗?
命题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谁是肉食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猜测。或以为指吃肉的人
,引申为有权位的人或俸禄丰厚的人;或称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但是,人
们对这样的解释并不认可。所以,又有引用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医学界观点认为,食肉
容易得富贵病,与精神疾病互相影响,轻者脑残,重者出现聋哑癫瘫等官能疾病,自然
目光短浅。照这样理解,是不是素食主义和杂食主义一定会深谋远虑呢?有人根据孔子
用干肉当学费,证明孔子也是肉食者的事实,否定了素食就有智慧的说法。还有的就军
事维度分析认为,做了官之后,随着地位和立场的改变,逐渐不思进取、脱离群众和实
践才变“鄙”的。尽管解释很多,似乎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始终没有服人。
《礼记十二·王制》认为,人到“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强调老年人更需要
吃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在谈到明君制民之产时也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
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发信人: microfish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黄震云:“肉食者谋”与周代公务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5 00:13:57 2017, 美东)
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曹刿
论战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更是精彩出色,意味深长。
可是,为什么吃肉的人就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呢?难道曹刿自己就不吃肉吗?
命题似乎逻辑上说不过去,因此谁是肉食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和猜测。或以为指吃肉的人
,引申为有权位的人或俸禄丰厚的人;或称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但是,人
们对这样的解释并不认可。所以,又有引用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医学界观点认为,食肉
容易得富贵病,与精神疾病互相影响,轻者脑残,重者出现聋哑癫瘫等官能疾病,自然
目光短浅。照这样理解,是不是素食主义和杂食主义一定会深谋远虑呢?有人根据孔子
用干肉当学费,证明孔子也是肉食者的事实,否定了素食就有智慧的说法。还有的就军
事维度分析认为,做了官之后,随着地位和立场的改变,逐渐不思进取、脱离群众和实
践才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Talk版 - 麒麟背书 预言天下归刘
赵晓亚
【正见网2017年11月03日】
中国自古以来的改朝换代,都会有一些异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象。一般出现预言、
陨石、童谣的居多。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一天晚上,孔子梦见在沛县的丰邑疆域内的三棵槐树
之间,有红色的烟云升起,于是就叫颜回、子夏一同去观看。他们赶着车来到楚国西北
面的范氏街,看见有个割草的小孩在打麒麟,把那麒麟的左前脚打伤了,还拿了一捆柴
草把它盖了起来。孔子说:“小孩,过这边来!你姓什么?”这小孩说:“我姓赤松,
名时乔,字受纪。”孔子说:“你是否看见了什么东西?”小孩说:“我看见一只禽兽
,象麇,长着羊头,头上有角,角的末端有肉。刚从这儿向西跑去。”孔子说:“天下
已经有主了,这主是炎汉刘邦,陈涉、项羽只是辅佐。 金、木、水、火、土五星进入
井宿,跟着岁星。”小孩把柴草下的麒麟, 给孔子看。孔子有礼地小步快跑过去。麒
麟面对孔子,遮蔽着它的耳朵,吐出三卷图,图宽三寸,长八寸,每卷有二十四个字。
那文字是说:“赤刘要兴起的日子,就是周朝要灭亡的时候。红气上升,火德荣耀兴盛
。孔子拟订了天命,那皇帝是刘姓。”(出自《搜神记》)
天象的出现更能证实天...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37
2.孔子之怒
陈恒弑君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夫子义愤填膺,斋戒三日,并三次请求朝
廷发兵讨伐。现在的鲁哀公哪里做得了主,告诉孔子:“你去请示季孙吧!”孔子只得
悻悻作罢。
然而,《春秋》经传毕竟是儒家的文笔,关于孔子与陈恒弑君的关系,其他学派却
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庄子 盗跖篇》里就赫然写着:“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
币。”——弑君之后的陈恒(田成子常)居然向孔子送来了谢礼!
《墨子 非儒篇》的相关内容可以与《庄子》相映衬:(1)当年齐景公想重用孔子
,被晏婴劝阻了,晏婴称孔丘“深虑周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
君,非贤人之行也”。孔子对景公、晏婴怀恨在心,安排亲信为田常(陈恒)效劳。(
2)前484年齐国伐鲁,孔子派子贡到齐国劝陈恒伐吴,以摧损齐国公室的实力,并且“
以教高、国、鲍、晏,使无害田常之乱。”
——有这样的深厚渊源,也就难怪孔子要得到陈氏的谢礼了。如果我们假定这些记
载确实,同时认为孔夫子强烈要求鲁国出兵伐陈恒也确有其事,那么孔子可是够伪诈的
了:他不可能不知道,鲁国方面是绝对不敢出兵的,陈氏专权之后的齐国,连晋国人都
难在它身上占到什么上风。那...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左传》中的劝善名句数则(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1 15:40:56 2015, 美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
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的具体史实,以及天道、神明、预言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构筑理解大法真相的
文化和道德基础,以下摘录数则:
1、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象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人谁能没有过失呢?只要能认识自己的过失,认真改正,就是有道德的表现。
3、好学而不贰。...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左传》中的劝善名句数则(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2 12:17:35 2015, 美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
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的具体史实,以及天道、神明、预言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构筑理解大法真相的
文化和道德基础,以下摘录数则:
(接上文)
7、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即神所佑护的是有德之人。
8、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道德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广大无边象上天一样覆盖一切,象...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左传》中的劝善名句数则(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7 19:51:16 2015, 美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
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的具体史实,以及天道、神明、预言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构筑理解大法真相的
文化和道德基础,以下摘录数则:
(接上文)
26、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27、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2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41
楼主,红3就没戏罗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不仅爱读爱吟曹操的诗,平时练习书法,总是爱写曹操的诗。
记得有一次,他与湖北省的一位领导,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他,“
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这位领导说:“记得!”
接着他当着主席的面吟诵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难为人中之王”得到毛
泽东的极大赞赏。毛泽东接着说:“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女子,也是‘汉献帝’娇生惯
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啊!”主席感叹之后接着又说:“中
央省级机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什么汽车来的,
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其实这句话并非曹操的原创,只是在曹操骂汉献帝
时引用的,原话好像是《荀子·哀公》篇中有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
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
尝知危也。”荀子借圣人之口,说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并因此得出著
名的“水则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也曾在他的《人间词话...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左传》中的劝善名句数则(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4 12:12:29 2015, 美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
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的具体史实,以及天道、神明、预言与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中有许多名句警言宣扬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可以帮助人构筑理解大法真相的
文化和道德基础,以下摘录数则:
(接上文)
1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1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19、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43
摘要:我国法制建设是在深厚的儒家法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结合这一传统
来进行。儒家治国主张以礼治、德治、人治为主体,它与现代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尽管如
此,科学吸收其有益的成分为我国法制建设所用仍是必要的。
关键词:儒家 治国主张 现代法治
法制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国的法制建设又是在仍具生命力
的传统法文化、法思想尤其是儒家治国主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国的法制建设必须
正视这样的现实,并对传统法文化进行批判吸收,只有这样,我国现实的法治建设才能事半
而功倍。
一、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主张
礼治就是指根据礼的原则治理国家。礼包括自西周以来形成的一套礼节仪式、典章
制度和行为准则。按其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依靠刑罚而实施的各项具体而
明确的制度与规范, 其中包括法律制度。第二,依靠教化而实施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其基本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它以”亲亲”、”尊尊”和”男
女有别”等作为其基本原则。孔子极不满意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竭力维护礼治,主
张”为国以礼”,他竭力提倡仁者”爱人”,要求”克己复礼”,从而建立了一个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骗子
http://hujuezhao.blog.hexun.com/99515663_d.html
胡觉照
个人门户博客微博相册音乐转帖关注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卫国,在那里跑官要官未达目的,只好悻悻然离开,离开的原
因,《论语》记录了前矛后盾的三条,其一说,孔子要实现政治抱负,优裕生活并不能
使之安逸,遂借敲击石磬大发牢骚,一过路的智者听了,责备地说道:“这是一个满腹
心事的人呀,故而借石磬发泄”(见《论语·宪问》)。
其二说,卫灵公只所以不用孔子,是因为两次廷对。一天,卫灵公召见孔子并询问练兵
打仗的事情。这是春秋时代各国君主极为关注的大事,无论大国的争夺霸主,抑或小国
的谋求自立,都得由战争的胜输决定。卫国是小国,军旅之事当然得提为首要,卫灵公
渴望得到中肯务实的回答。孔子却说:“祭祀之类的事情我知道一些,军旅之事我没有
学过。”这种回答大煞风景,所以第二天召见时候,孔子的谈兴正浓,忽然天上飞过一
群大雁,卫灵公借机迈眼观天,直视孔子为无物。受此冷遇后,孔子知道在卫求官已不
可能,只好带着学生开拔了(见《论语·卫灵公》)
其三说,孔子离开卫国的另一个原因:“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颜回与“颜 氏 之 儒”探 微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卒于鲁哀公
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仅32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
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
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
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由此可见,颜回尽管享年不永,却实为儒学史上一位
很值得重视的人物。
一、颜回的政治志向
论及颜回,学者每每赞其“安贫乐道”。其实,这只是其思想非主流性的一面。他思想
的主流乃在于救世淑人。这就关涉到对其政治志向的考察。
政冶志向上,颜回以舜为志。《孟子•滕文公上》记其语曰:“舜何人也,予何
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显然,孟子以颜回与舜、稷“同道”。颜回很赞赏舜“无为而
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尝曰:“昔舜巧于使
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
s********e
发帖数: 13723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孔子的XIUMU:宰予
圣人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高徒,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才干,颜回
安贫乐道,仲由亦师亦友,冉雍仁而不佞,曾参慎终追远,有若孝悌仁本,端木赐善思
善问……然而,最有个性、最另类、最善思考、最敢和孔子叫板、最具挑战精神的就是
宰予。
宰予,春秋末期鲁国人,与孔子是同乡,是孔子早年的学生。他姓宰名予,字子我
,又称宰我。这个“宰我”,不但宰我,竟敢“宰”他的老师孔子。
有一次,宰予被鲁哀公请去资询有关社稷的大事,他借古讽今答道:“夏朝建国立
社,在社稷坛栽种松树,殷朝栽的是柏树,周朝栽的则是栗树。”他认为周朝的栗树栽
得不好,因为“栗”乃“战栗”也。言下之意是栗树会使老百姓看了以后害怕,不能体
现政府对百姓的亲民仁德。事后,孔子听了宰予回答哀公的话后,说:“成事不说,遂
事不谏,既往不咎。”是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劝谏了,已
经过去的事不必再去追究了。但宰予就是成事再说,遂事再谏,既往也咎,他的历史批
判精神勇气可嘉。
宰予敢于向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发起挑战。他问孔子:“仁者,虽告之
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意思是,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听说有人掉
s********e
发帖数: 1372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挑战孔子的XIUMU:宰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挑战孔子的XIUMU:宰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0 19:04:53 2010, 美东)
圣人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高徒,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才干,颜回
安贫乐道,仲由亦师亦友,冉雍仁而不佞,曾参慎终追远,有若孝悌仁本,端木赐善思
善问……然而,最有个性、最另类、最善思考、最敢和孔子叫板、最具挑战精神的就是
宰予。
宰予,春秋末期鲁国人,与孔子是同乡,是孔子早年的学生。他姓宰名予,字子我
,又称宰我。这个“宰我”,不但宰我,竟敢“宰”他的老师孔子。
有一次,宰予被鲁哀公请去资询有关社稷的大事,他借古讽今答道:“夏朝建国立
社,在社稷坛栽种松树,殷朝栽的是柏树,周朝栽的则是栗树。”他认为周朝的栗树栽
得不好,因为“栗”乃“战栗”也。言下之意是栗树会使老百姓看了以后害怕,不能体
现政府对百姓的亲民仁德。事后,孔子听了宰予回答哀公的话后,说:“成事不说,遂
事不谏,既往不咎。”是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子罕第九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Mon Jul 25 13:14:35 2011, 美东) 提到: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
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
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一套晚清禁书的价值(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3870

三四年前,在推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简称澄衷版)修复收藏版的同时,我曾撰
文批评了《新华字典》存在的问题,那篇“《新华字典》解不了我的乡愁”引发激烈争
论。有人不悦,指责我是刻意诋毁这部官方钦定的认字百科。上周,当我介绍清代禁毁
教科书《环地福分类字课图说》(简称环地福版)时,嘲讽的声音再次浮现:老古董已
经过气,无法取代《新华字典》。我今天想就环地福版与《新华字典》作一比较。
讨论《新华字典》的价值与问题,不能不考察新中国的文化取向。
中共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后,效法其导师苏联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全意识形
态化的文化管制体制。这套体制的核心目标是,切断与旧文化的一切联系,关闭通向西
方世界的大门,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封闭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他们以实现拼音化为幌子,强悍推广旨在废黜汉字的简化字运动。为此目的,文化教育
管家叶圣陶带队出击,他们试图编撰一部一举统一汉语字义的字典,以之替代原来的旧
字典,完成对新中国国民的思想塑造与强力掌控。
他们信服并执行革命的意识形态指令,要为每一个字赋予簇...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子罕第九
论语 子罕篇第九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
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
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
”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
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
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
”,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
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