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集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f
发帖数: 5682
1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过去3年来的flickr fave精选
看到你喜欢的就好了,不喜欢的就跳过呗。至少这是我的态度,我看过不少摄影集子,
即便是再喜欢的集子里都有我觉得一般的照片,但很有可能恰恰是某位别的读者最喜欢
的,这很正常不是么?
H*********y
发帖数: 472
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
胡适在《校勘学方法论》一文中说:“证实之法,最可靠的是根据最初底本,
其次是最古传本,其次是最古引用本文的书。
”陶渊明的集子最初是梁代萧统编的,
这个集子的原貌今天虽见不到了,但萧统所编《文选》卷30收了陶渊明的《杂诗二诗》,
此诗即为其一,作“望南山”。
唐欧阳询所编《艺文类聚》卷65辑录了这两句诗,也作“望南山”。
直到北宋,苏轼见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望南山”,
他在《仇池笔记》中就说明了这一点:
“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见南山,今皆作‘望南山’。
”可见“望南山”保留了诗的原始面貌。
y**********3
发帖数: 1389
3
不知轻狂年少时--林锦
若干时间以后我很不幸地进入了另外一个流氓圈子。我的同事,一个叫火牛的,成
为我的朋友。此公毕业于一个师范学校,此师范的名字偏僻罕见,至今没有背出。火牛
的梦想从小就是成为一个文学家,这点和他爹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
还有要当文学家的,我们的热情,居然还有没在学校里就给灭了的。
火牛干这一行当已经有四年多,这是他痛苦的四年,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写东西,一
天六千字,给你两百元的稿费,然后交给老板。一个月以后,就可以看见自己的东西变
成了书,在各大地摊流行,内容是你写的,可惜作者是贾平凹了。火牛写了两本贾平凹
的长篇,一个刘墉的散文集子。最为神奇的是,他居然还在加入这个行业以后的第二年
写了一个琼瑶的东西,差点儿给拍成电视。后来那帮傻×去找琼瑶谈版权的时候,琼瑶
看着标着她的名字的书半天不认识。这事曾经成为一个新闻,使火牛颇为得意。当然,
得意是暂时的,接下去的是空虚和妒忌。空虚的是,自己混了四年,写了好几百万字,
都帮别人扬名或者臭名去了,自己留下些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至于妒忌的是什么,一样
不知道。
刚来这阵子我负责写校园纯情美文之类的东西,火牛在做一个...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孔子是否删过《诗》?
《诗经》(也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发展史
上有其突出的地位。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可靠材料,至今
在许多方面众说纷纭,无法作出定论。孔子是否删过《诗》就是一个悬案。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引《诗》十分普遍,但当时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
待的,还没有认识到它真正的文学价值,所以对它的作者、编定者、编著年代等问题,
不大可能进行探讨。直到汉代,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才对春秋、战国以及上古时代的
文化作了一番理论上的总结。他通过对《诗经》及孔子的研究,提出了孔子删《诗》的
观点。他认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中
述殷,……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台《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自此,这种观点就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不断补充、发展。主
张这种说法的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第一,汉代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司马迁所依据的
材料自然比后人要多,也更加可靠,我们怎么能不相信汉代的司马迁,而相信唐宋以后
的说法呢?
第二,古代大小国家有1800多,一国献一诗,也有1...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368
5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那个朋友
刚刚放假轻松了几天,又被老板召去干活。紧张重新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这天去书店查找一本java的书,走过一片货架,发现很多成本印制的精美的
postcard。有一套油画专辑,每个画家的作品都是厚厚的一小本。久违的梵
高,莫奈尽管被生硬地缩到小小的卡片上,色彩却依然喧腾着,挽留我的脚
步。信手翻到一个专门作商业画的画家的集子,不禁被画家奇妙的用光手法
所吸引。画面中的人物幽闲得不似凡人,光线都带着圣洁之气,我注视画面
良久,感觉好象连日来的压力和紧张忽然就一扫而空了。
狠狠心花掉身上所有的现金买下这个集子,走回办公室的时候,心情依旧轻
松着,似乎就被这小小的一方图案卸掉了所有的重负。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那个朋友,那个几乎要完全忘却的朋友,那个我永
远失去的朋友,就在几年以后地球的另一侧,重新回到记忆中来。
d*****r
发帖数: 5934
6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林隅的第一个故事-9
偶渐渐和达交往多了起来,但是天性开朗的她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写的东西多
了,达居然帮偶整理出来一个集子,名字不是'林隅'却是'四欣集',一是因为达说这里
面记录了你们的喜怒哀乐,但是不管如何最后你们都是快乐的,所以四般感受皆欣然罢
;二就是因为这和她的名字谐音了,四和思相近。不知道到最后达作为她的好友给她看
过这集子没有,这也是偶一直深藏着的关于她的秘密之一。
她对偶和达的交往没有放在心上,是直到有另外一个人对她说喜欢她。这个人是偶的小
学同学兼初中同学兼高中同学。他有天通过某种方式跟她说喜欢她,这让她浮躁了相当
一段时间。这也是偶后来才知道的,那段时间偶常常奇怪为什么放学回家的时候她总是
不太爱说话,只是默默听着达和我开的玩笑;而只是等达先到家之后在只有偶和她的那
一段路上才对偶说很烦,然后偶就逗她哄她,但是偶问她原因却一直没得到答案。
c*x
发帖数: 555
7
来自主题: Arts版 - 认识林徽因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 原文由 xiong 所发表 】
来新夏 柳家英
林徽因,30年代一位才华照人的女诗人,她的晶莹剔透吸引着一
群后来在文坛、学坛上享有盛名的人物,徽因自然地成为这个精英星
群的中心;可是,徽因却无缘无故地被世俗的迷雾,甚至是灰尘所笼
罩,没有为人所真正地认识。猥琐无聊的人们只能用他们卑劣的心态
捕风捉影地谈论他人所谓的“隐私”,男女的感情生活往往是这些长
舌男妇嚼舌根的话题,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交往自然是能添油加醋再
好不过的题材。于是林徽因的许多业绩被慢慢地淡化,渐渐地遗忘,
而唯独徽因和志摩的故事却一代代地往下传,很多人,包括那些毫无
恶意的人都难以真正地认识林徽因。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若干有关
林徽因的诗文传记,但都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最近读到由天津百花
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徽因文集》(含文学卷与建筑卷),给人们提
供了一些能够真正认识林徽因的依据。百花的这本集子,可能是目前
搜集林徽因遗存各类文字最全的版本,这本集子将林徽因兼具文学家
与建筑学家于一身的文化人特征充分展现于世
j***z
发帖数: 8
8
征集回应嘁_哩_喀_喳的帖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622205/
2009-08-13 09:51:30 来自: jidian(基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个回应嘁哩喀喳的集子: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jdj/qlkc.htm
已经有点老旧,也收集的很不全。我没收集到的帖子,如果有比较讲道理的,欢迎各位
网友跟帖提供链接,我可以加进这个集子,谢谢。
另外搜到几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548598/
http://bbs.revefrance.com/thread-941119-1-1.html
http://bbs.revefrance.com/thread-942989-1-1.html
M******8
发帖数: 8425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李商隐(11)
2010-04-26 14:41
忘了说了,商隐实词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些色彩,其实是个“敌”字:“只有空床敌
素秋”,寂寥中却见得梗概之气。这就使得商隐诗在温柔之外别有冷峻,跟杜老头不太
一样。杜老头的炼字多数是顺的自然的,商隐在这里却是逆的对抗的。
这种地方反倒让我更喜欢商隐了。
从来没有一个诗人能像商隐这样,使我不时地去翻他的集子;每次跟每次都不一样。
也从来没有一个诗人能像商隐这样,使我对他集子中各种体裁(从古体到近体,从五言
到七言)都很欣赏。
商隐在他的诗中,提到最多的恐怕是个“恨”字——身世堪恨,家国堪恨,乃至于天地
人生一花一草一水一鸟无所不恨。虽然他的恨,是以一种非常婉转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
的,但终究是有“恨”的。
商隐跟牧之经常被并提,然而商隐在冷峻中多么蕴藉,牧之则在冷峻中继续洒落。
的确,商隐集中有不少描写感情或者爱情的诗篇,或朦胧或深情或隐晦的。然而,如果
要选一首诗来送给商隐自己的话,我想选这首: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
曲江》)。
M******8
发帖数: 8425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1)
2010-05-07 15:08
其实以前我分不清刘禹锡和刘长卿。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
直到后来,我读了他们各自的集子,才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姓氏一样,其实很不相同。
如果笼统地说哪里不同,那可能就是,刘禹锡是桃红色的,刘长卿是深绿色的。
一开始我只知道刘长卿五言写得好,号称 “五言长城”,诸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又如“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等等。然而,在翻阅他集子中五言诗的时候
,我发现刘长卿的七律也很出色,别具一格。
即如这首《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先不论此诗寓意如何,单看写法。第一句“春风”,点明时节,阖闾,点名地点,倚棹
,说是送别。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水国春天,阴晴不定,略有寒意。34句分承第2句和第1
句,细雨润衣,风吹落花。南朝古诗《玉人咏梅》中说梅花“飘落疑有声”,刘长卿此
处仿佛是在证实,“听”了听,终于“无声”。“看不见”,“听无声”,使得这两句
摆脱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带入了个人情感。下面写“倚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6
r*****e
发帖数: 292
1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说说古人诗作中的“鬼”诗
说说古人诗作中的“鬼”诗
首先说明,我是标题党。这篇小文章实际想说的是古人对突破自己风格的尝试。因为突
然发觉自己总提及李贺,怕是“诗鬼”缠身,索性来说说“鬼气森森”的诗。前些日子
寒号鸟论及个人创作风格的问题。我基本同意作品风格和个人性情不可分,不可强求变
换风格。但是,尝试不同的风格却有利于创作。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有助于找到
自己的特点。说到这里,似乎有点矛盾。
多说无益,举几个古人的例子。
先说说模仿“鬼”诗第一名,李商隐同学。后人称赞他说:“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
在我看来,他岂止是学老杜窥得“藩篱”。简直是学谁像谁,惟妙惟肖;千百年来,一
人而已。
但说“鬼”诗。李商隐仅仅比李贺晚出生了二十来年,但诗集中学习李贺的作品不止一
首,《河阳诗》或许是最著名的。这首诗瑰丽而诡秘,我附在这里,却无力评论。因为
它的涵义一直存有争议,咱也看不懂。有胆大的说是悼亡诗,悼得是谁却争论不休。不
过,有一点很容易确定:这首诗放在李贺的集子里,估计没有人能看出来。“龙头泻酒
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长沟复堑埋云子”“ 幽兰泣露新香死”。我当时读到的
第一感觉:我是不是拿错集子了?
河阳诗
M******8
发帖数: 8425
12
呃。。。这个问题太大了,:)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比较多。
王国维算是俺喜欢的一个。当初一看见“江湖寥落尔安归”就被抓住了,追了几年。
黄景仁也算。虽然俺经常批评他。有一阵子俺天天看他的集子。还附庸风雅用他的句子
起头作了些七律;)
俺对袁枚很纠结。这个人太任气了,跟俺性格不符。可是有时候俺还是蛮喜欢他的句子。
顾梁汾蒋鹿潭都还不错。纳兰太娘了点,他的集子当年手不释卷的,终于觉得腻味了。
龚自珍也还可以。总觉得他们写起来放的太厉害了,有时候不太像诗了。
看李渔的剧本多一点。
还记得明代有个人(忘名字了)写了首梅花诗还不错,说“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
,俺经常喜欢把最后一句写成“诗人风味似梦寐也”,而不是“诗人风味似,梦寐也应
思”。很好玩:)
太散乱了,回头俺好好整理一下。
a*********7
发帖数: 30080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哈哈,我猜关键是,“听说这个诗社和文学版有点渊源”;所以就被误伤了
这个是真的么?我上MITBBS才一年多,真没“听说”

原创?
子也放在了一起?何况这个诗社集子目录里面也并不全是原创,聊天闲扯,什么都有。
撑死了就是个版务整理有误的事情,跟原帖楼主有什么关系?哪一点能扯的上抄袭?铁
打的bbs,流水的斑竹板斧,说不定你哪次过节的时候在某版感叹一句“每逢佳节倍思
亲”将来就被某任斑竹板斧误放到什么集子里了,到时候别人是不是也可以把你现在在
原帖的例4里说的这些难听话原样扔给你?
整首一字不错的抄袭名家作品企图冒充原创(在不是愚人节的日子)?你要真相信了,
我还真不得不夸你是个天真烂漫之人。
M*********m
发帖数: 2024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咦,淘气的来啦?给你介绍一下,楼主叫蚂蚁,他正在啃骨头。因为不小心上次变成五
条腿的蚂蚁以后,一直要补钙。
另外,这也都是你的错啊。不来写诗。。。:)

原创?
子也放在了一起?何况这个诗社集子目录里面也并不全是原创,聊天闲扯,什么都有。
撑死了就是个版务整理有误的事情,跟原帖楼主有什么关系?哪一点能扯的上抄袭?铁
打的bbs,流水的斑竹板斧,说不定你哪次过节的时候在某版感叹一句“每逢佳节倍思
亲”将来就被某任斑竹板斧误放到什么集子里了,到时候别人是不是也可以把你现在在
原帖的例4里说的这些难听话原样扔给你?
整首一字不错的抄袭名家作品企图冒充原创(在不是愚人节的日子)?你要真相信了,
我还真不得不夸你是个天真烂漫之人。
d***e
发帖数: 1772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既然你觉得跟整理精华的人没有关系,那就是说这个帖子即便没有放在诗社的集子里,只是版面上的一篇普通文章,你也认为应该指责了?这跟你在前面(22楼)所说的你指责的理由是“那首是在一个叫龙吟诗社的集子里找到的”不相符合啊。自相矛盾,此其一。
第二,因为你说不出任何原帖作者声称这是原创的证据,你现在改口了,说原帖作者的错误在于没写作者名字等等。那你讨论的不是抄袭标准,而是发帖标准。你的标准是:
1.即便是灌水闲聊,引用借用都要注明作者,不管这片作品/诗句/词句如何有名。
2.发完帖子后不得离开,要看后面有没有误夸误赞。
3.如果别人只是简单说个“zan”,要追问清楚是赞引用得应景还是赞原创的好,以便能及时发现误会及时澄清,以避免帖子被大水淹没发现误赞没去澄清。
第三,闲话我没兴趣扯,我前面一个帖子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出于愚人节“逗你玩”的目的,在google这么方便的年代,没有人会贴个一字不差的名篇企图冒充原创的。这个常识大家都很清楚,你也很清楚。但是你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什么其他辩论的目的,其实我并没有兴趣知道),收集别人“抄袭的证据”,而有意忽视了这么明显的常识,不惜冤枉他人——
s*****p
发帖数: 578
1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学版的论诗标准----论抄袭
这都是些什么?我文科白丁看不下去了。
整理精华的人对抄袭没有责任=这是篇普通文章?
既然我说它在集子里。那显然就不是篇普通文章。
我当然认定这是抄袭。就如同,认定兴奋剂和你吃没吃银翘解毒片,有什么关系?
后面那些废话和银翘解毒片类似,我就不回了。
加注声明一点,以避免你们夹枪带棍的。我和你们那龙吟诗社没有任何间接直接关
系。要不是m和n两个人吵得全mit都知道了。我也不会去闲得去翻那诗社的帖子。就
酱紫。

,只是版面上的一篇普通文章,你也认为应该指责了?这跟你在前面(22楼)所说的你
指责的理由是“那首是在一个叫龙吟诗社的集子里找到的”不相符合啊。自相矛盾,此
其一。
的错误在于没写作者名字等等。那你讨论的不是抄袭标准,而是发帖标准。你的标准是:
便能及时发现误会及时澄清,以避免帖子被大水淹没发现误赞没去澄清。
逗你玩”的目的,在google这么方便的年代,没有人会贴个一字不差的名篇企图冒充原
创的。这个常识大家都很清楚,你也很清楚。但是你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什么其
他辩论的目的,其实我并没
种事情可大可小,可春可秋。“听说”的“渊源”更是和引自《古今人物通考》没什么
区别了。
s**t
发帖数: 17016
1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不朽的诡计
现在作品发表没几个钱,发表了的作品版权也不是完全拥有了。还不如在
bbs上跟大家一起交流取乐,赚点吆喝。
这年头,纯文学没法维持生存。如果太文学了,在网上赚点击率和吆喝都
难。只能当成业余爱好了。
不过我还是有点残念,就是能多写点作品,将来凑起来自费出个集子玩。
不过我现在作品还不成熟。回头看几年前的作品,看不下去。大学和中学的
作品都一把火烧了。
就是有个小小的梦想,将来出了那个集子后,里面的作品可以不让自己脸
红。但这个标准很难达到。
^_^,我也不知道树在想什么。可能他们什么也没想。我就是把自己的想法
套在了树身上。
l*****d
发帖数: 7963
1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合集] 时间之舞:初恋
☆─────────────────────────────────────☆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于 (Wed Nov 30 13:04:04 2011, 美东) 提到:
人一生能有几次初恋?
反正我只有过一次。
那是十多年前的早春,
料峭的春寒决定了它的命运。
我们通过朋友而相识,
却只能通过自己而相知。
她是我一直寻找的女孩,
但我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切都来得太快了,太快了,
我还没有准备好呢。
然而谁又能为初恋做好准备,
当积蓄已久的激情在一夜间突然迸发?
就象一场暴风雨袭来,
它可不在乎那些毫无准备的花。
很快,她让我见了她的妈妈,
看起来象是一次不经意的巧遇。
不久,要过节了,她让我上她家,
在另一个城市,去见见她爸。
太早了,我有些迟疑,
但既已拿定主意,又何必再在意?
我们去住了一晚,第二天,
离动身返回还有几个小时,
她拿出电子琴,想弹梁祝
被填成歌的那一段,却又不记得谱,
我也只记得刚开始的两三句,
我们就反复把这几句弹了好多遍。
回来后的第三天,我收到了她的分手信,
看信上签的日期,那天还在她家。
我反复追问是不是她爸妈的意思,...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518
19
太和五年的十月,秋夜已经冷得峻切。夜半时候,传信人忽然拍着门大声呼喝,惊起辗
转未眠的杜牧。大半夜的,哪里会是怎样的好事?他急急忙叫人取了火烛来,就着光拆
开,不想却是一封一点也不紧急的信。叙得还是一桩闲事,来自集贤学士沈子明(对,
就是白居易喝高了在他家墙壁上一通胡写,说自己也不爱他家的菊花,也不爱他家的瘦
竹,唯爱他家美人的那位沈子明)。
沈子明说,我有位好朋友叫李贺,去世之前曾经把自己的诗集托付给我。这些年辗转各
处,总以为已经散轶了。没想到,今天晚上醉而复醒,睡不着了,翻箱倒柜,居然找了
出来。一时间,李贺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我曾经与李贺一道吃饭,喝酒。去过的地
方,经过的季节,竟然一点都没有忘。不觉泪下。李贺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人能让我抚
恤问候。我常遗憾地想,竟然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诗与志。求您为他的诗集写个序,也
算了却我一桩心愿吧。
杜牧在这封再三推辞而不得的《李长吉歌诗叙》里录下了这封信。
《李长吉歌诗叙》是难得的好文章,讲李贺的诗源出屈原,兼有乐府的音乐感,更有南
朝宫体对于步韵的细腻追求。唯有不足,是情过而理未及,但他才二十七岁呐,二十七
岁就死了的年轻人,谁又能要...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18:53:34 2014, 美东)
孔子是否删过《诗》?
《诗经》(也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发展史
上有其突出的地位。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可靠材料,至今
在许多方面众说纷纭,无法作出定论。孔子是否删过《诗》就是一个悬案。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引《诗》十分普遍,但当时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
待的,还没有认识到它真正的文学价值,所以对它的作者、编定者、编著年代等问题,
不大可能进行探讨。直到汉代,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才对春秋、战国以及上古时代的
文化作了一番理论上的总结。他通过对《诗经》及孔子的研究,提出了孔子删《诗》的
观点。他认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中
述殷,……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台《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自此,这种观...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934
21
来自主题: BUAA版 - 林隅的第一个故事-9
偶渐渐和达交往多了起来,但是天性开朗的她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写的东西多
了,达居然帮偶整理出来一个集子,名字不是'林隅'却是'四欣集',一是因为达说这里
面记录了你们的喜怒哀乐,但是不管如何最后你们都是快乐的,所以四般感受皆欣然罢
;二就是因为这和她的名字谐音了,四和思相近。不知道到最后达作为她的好友给她看
过这集子没有,这也是偶一直深藏着的关于她的秘密之一。
她对偶和达的交往没有放在心上,是直到有另外一个人对她说喜欢她。这个人是偶的小
学同学兼初中同学兼高中同学。他有天通过某种方式跟她说喜欢她,这让她浮躁了相当
一段时间。这也是偶后来才知道的,那段时间偶常常奇怪为什么放学回家的时候她总是
不太爱说话,只是默默听着达和我开的玩笑;而只是等达先到家之后在只有偶和她的那
一段路上才对偶说很烦,然后偶就逗她哄她,但是偶问她原因却一直没得到答案。
J*********y
发帖数: 31
22
来自主题: NJU版 - 悼念高华老师
纪念高华老师,虽未上过他的课,但是其人其文,高山仰止。
下面是转载高华老师的一篇文章。
出处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59117
高华《在历史的“风陵渡”口》自序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
作者: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09-10-21
本站发布时间:2009-10-21 1:51:52
我的论文集《在历史的“风陵渡”口》出版在即,时代国际出版公司的编辑来电嘱我为
这本集子写一篇序言,读着手上的校稿,既有几许欣慰,也不乏一丝苦涩之味,不由得
想起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思绪一下从现在又跳回到过去,于是拉拉杂杂写下这篇文字,
权当“立此存照”吧。
如果说从进入大学的历史系就算正式学习或研究历史,我在史学领域已呆了二十多
年,也在南京大学渡过了自己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岁月。我和南京大学最初的渊源,是
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结下的,却是和大学原来的意义没有任何关系。我虽然从小就对
大学充满向往,很早就读过苏联作家特里方诺夫的《一年级大学生》,但很清楚读大学
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文革前我就知道家庭成份不好,成绩再好也考不...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23
来自主题: NKU版 -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
【纪念李霁野诞辰110周年】文教同辉----李霁野编辑:管理员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4-04-03点击:   肖福堂
李霁野早年结识鲁迅,共同创办未名社,成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挚友,是我国著名
作家、翻译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也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家。
李霁野1949年9月来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1951年起任系主任至1982
年。在此其间,他曾兼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天津市作家联合会
副主席等职。1997年5月4日去世前,他仍以90多岁高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译协名
誉会长、南开大学外文系名誉系主任等。
追逐新潮 抗争旧俗
李霁野1904年4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1913年入私塾附读,1914年入叶
集明强小学读书。他的小学同学有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张目寒等人。
1919年,著名的“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那年秋天,李霁野考入安徽省阜阳第
三师范学校。当时,小学同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12
24
来自主题: WHU版 - 关于精华区
我想重整本版的精华区,初步的想法是建几个目录,比如:
梦萦珞珈-网友对武大的回忆性文章
百年珞珈-介绍武大的历史和现状
江城武汉-关于武汉的文章
珞珈游子-大家在海外生活和感受
指点珞珈-对武大现状的讨论
恶人谷传奇-大家的在BBS的一些趣事
..............
我现在就想了这么多,大家觉得怎样?再帮帮想两个或改改名字吧。
另外想开个网友原创的目录。按各人编成集子,各人集子的
名字可以有各位自己提出。如果暂没有可编入文章的朋友,也
可以应你们要求先建起目录,这样可以鼓励原创。大家意下如何?
我看过各校的精华区,觉得浙大的办得最好,主要从那里得到一些
灵感。但个人的思维,想法都是有限的,希望大家都能来关心本版,提
出自的建议。
都来发表点意见帮帮我吧,求大家了。
j****e
发帖数: 84
25
来自主题: Economics版 - 饮鸩止渴
这是我私下里为Alan Reynolds一篇文章加的中文题目。这篇文章名称
是"The IMF's Destructive Recipe: Rising Tax Rates and Falling
Currencies"。
有一天翻资料时无意看到"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http://www.indepednet.o
rg) 出的一本集子,"Money and the Nation State"(Library of Congress,
97-40091),里面有这篇文章。初一看题目
我以为又是一篇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光彩——或
者起码是不成功——角色的文章,再一翻文章发现感情这篇文章肯定是东
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写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本集子的出版时间是
97年,恐怕来不及评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IMF的所作所为;另一个是,文
章中似乎不肯放过一个可以用来讥讽IMF的例子。文章中有这么两句话:
There is, in fact, no commonly recognized group of IMF "Success
Story"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评吴晗的《投枪集》
人民日报1966年04月29日第5版
史绍宾
一九五九年六、七月,吴晗在《海瑞骂皇帝》发表的同时,又把他四十年代写的杂文编
集成《投枪集》出版。
吴晗为什么选择庐山会议前夕抛出这批旧货并且命名为《投枪集》呢?他在《前言》里
说:“我们当年的确这样想过,这样说过,这样骂过,这样斗争过,这一段历史,是值
得回忆的,也还是值得年青的一代参考的。”在《海瑞骂皇帝》里,他颂扬海瑞那种敢
“骂”的勇敢精神;在这里,他又毛遂自荐,要人们“回忆”、“参考”他自己“骂过
”、“斗争过”的“光荣历史”,并且把这种“骂”的精神点化为自己的一杆“枪”,
然后宣称:“有枪总得使,怎么办?放不得,投它一下如何,管它三七二十一,要是投
中了,也会有点痛的,……”于是,他就把这本杂文,命名为《投枪集》。
我们要认真考察一下,吴晗在四十年代写的那些杂文究竟是一杆什么枪?它在当时是投
向谁的?他在一九五九年拿出来,又是投向谁的?
一个政治骗局
吴晗长期以来吹嘘自己四十年代的所谓“革命”历史,这是他招摇撞骗,反党反人民的
主要政治资本。
其实,他所炫耀的“革命”历史,是彻头彻尾的捏造!
从解放以来,吴晗就着手伪造自己四十年...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27
来自主题: _Inter版 - 又查了下白居易集
就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我觉得是我记错了,应该不会在这里有异本。虽然我的集子
只是文集,不是校笺版的。
恩,回头买本他的校笺版好了。虽然安看不上他,不过好歹是一代大诗人,不存个集子
似乎说不过去啊。。。。
这个版本是“水下难”,我觉得“冰下难”那个好点。“水下滩”什么的不知所谓啊。
。。。again,校笺版很重要,我要去买一下。
我手头只有一本竖排版的全集不带校笺,还有本是今人注的。。。安对他的水平不是很
放心啊。。。
b*****e
发帖数: 3522
28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关于侯德健的歌
有一点我以前的看法需要纠正:他的嗓子娘也就娘在早期,88年以后的碟,声线大变。
其实蛮好听的了,有磁性,但还是风骨弱,这点比大佑差了很远。
还有,我一直不大明白为什么他那么喜欢唱《恋曲80》和《寂寞难耐》。前者差了大佑
几条街,后者差了宗盛几马路,还收录在好几张集子里。
至于他的创作能力,感觉还是根子弱。大佑宗盛的演变都是很自然,一条线上去的,虽
然风格前后期不同,但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侯德健就有些乱,听88年的那张碟,应该
是到了大陆以后,当年的校园味儿一点都找不到了,一会儿感觉西北风,一会儿又靠摇
滚的意思,一会儿又变流行歌曲,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感觉是一工匠,啥都能学,啥也
学得像那么回事儿,但啥也不是自己的。
以前看过一个挺不错的小说,叫《毙画》,就是说一个高手如何蜕变才有自己风格的事
情。侯德健其实也不算是太高的高手,但没能坚持自己的特色是在是遗憾的事情。
最后,从他的词来看,似乎境界一直不能突破,也就是黄舒骏这个层次的。遣词造句也
不咋地,很多歌就是几句翻来覆去,整体来看,《龙的传人》应该是他的神来之笔。
《归去来兮》被收进三张集子里,这还不包括最初的版本(我听的应该是88年
w****2
发帖数: 12072
29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李零:为革命说几句话
(上海书评/张明扬)最近,您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鸟儿歌唱》。现在,中国知
识界把“革命”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您要大谈“革命的合法性”?
李零:谢谢你的采访。
我没谈过什么“革命的合法性”。相反,我在这本书里倒是说过一句话,“革命还有什
么合法”?我理解,革命是对旧秩序的挑战。合法未必合理,合理未必合法。你要问革
命合理不合理,先要问它挑战的秩序合理不合理。比如大清朝,比如北洋军阀,比如蒋
介石,是不是真像有些人吹得那么好,整个二十世纪的革命都是误入歧途,所有参与其
中的人全都白活了。
李零新书《鸟儿歌唱》
革命和战争有关,两者都是血流成河,泪流成河。战争是很沉重的话题,革命也是。说
实话,我并不喜欢谈论这样的话题。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研究现代史的专家,我希望
把更多时间投入我对古代的研究。对于现代史和现实问题,我顶多是个业余读者和旁观
者。我对这个话题的关注,与其说是过去的“革命”,不如说是当下的“反革命”。我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我要谈的只是我的“文化立场”,一个普通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道术将为天下裂”,因而是非淆乱的时代,任何一个词都可能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3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
1
2010-05-07
其实以前我分不清刘禹锡和刘长卿。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
直到后来,我读了他们各自的集子,才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姓氏一样,其实很不相同。
如果笼统地说哪里不同,那可能就是,刘禹锡是桃红色的,刘长卿是深绿色的。
一开始我只知道刘长卿五言写得好,号称 “五言长城”,诸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又如“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等等。然而,在翻阅他集子中五言诗的时候
,我发现刘长卿的七律也很出色,别具一格。
即如这首《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先不论此诗寓意如何,单看写法。第一句“春风”,点明时节,阖闾,点名地点,倚棹
,说是送别。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水国春天,阴晴不定,略有寒意。34句分承第2句和第1
句,细雨润衣,风吹落花。南朝古诗《玉人咏梅》中说梅花“飘落疑有声”,刘长卿此
处仿佛是在证实,“听”了听,终于“无声”。“看不见”,“听无声”,使得这两句
摆脱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带入了个人情感。下面写“倚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6句
“草
M******8
发帖数: 8425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
呵呵,本来想给刘郎安个粉红的。。。。后来一琢磨粉红也忒ft了。。。只好桃红,意
思就是不是妖红那么红,也不是绿色青色那么淡,就是还有点风流的感觉。。。。
刘长卿的绝句被安到钱起集子中的也有。我觉得这可能跟刘长卿本人在当时官不大,也
不是像人家王维钱起那么有名吧。。。。
仔细读了刘长卿集子以后,觉得此人的确清才有加,跟以前想象的“天寒白屋贫”那种
涩苦的感觉有差别。。。
不过要说阴天城头读诗,刘长卿还有首诗写“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
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跟那首“万古惟留楚客悲”有点像。
而人家刘禹锡写出来的味道就是这样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
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也看的出来刘禹锡更偏红一点。。。
M******8
发帖数: 8425
3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梦久已忘身是蝶
1
常常在想,如果柳七和黄景仁在傍晚,人来人往的街头相遇,该是何等热闹:
“哟,仲则这是上哪儿去啊?来一杯?”刚从酒吧出来的柳七晃晃手里的啤酒瓶冲黄景
仁搭讪。
“唔,七哥有啥推荐么?听说街对面新来一妞,点正,同去?”
于是二人同去。
于是酒腻脂香中,柳七说“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黄景仁嗤了他一下:“明灯锦
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哥我当年遇到过更好的”。。。。。
终于酒残歌阑,淡月晓风,柳七思绪绵绵,“哪堪屈指,暗想从前”,那些“未名未禄
”的日子,流连于“绮陌红楼”之后,剩下的都是“临水登山”时“憔悴长萦绊”之“
名利”未遂的感叹。向来嫌弃柳七罗嗦的黄景仁,回他道:“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
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那些近乎龌龊的不堪往事于是被岁月反复提炼,腌臜的薄幸的酒臭的落魄的都渐渐随风
消散,“深情的”“风流的”“文采的”(如果有的话)却慢慢被沉积被放大;乃至终
于后世人忘掉了酒痕,渐渐从字里行间寻求共鸣,将自己一点点代入前人的辞藻中,选
择性地记住那些美好的一面。名利不遂,想象前人亦是如此;酒色风流,倒是一脉相传
;怀才不遇,千秋惟我与前辈一般...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3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收到了哈哈
嗯, 读过这个集子的初稿, 仅限马甲同学那部分.
早期作品有点象商隐和雪芹在某种程度上的混合体, 文字是一贯始终的流利, 对格律倒
没有特别精严的追求.
后期八十首咏怀叹为观止, 似乎从子建,渊明, 子昂, 李白等一大票牛人那里都汲取了
大量营养, 但都很好的调和成了自己的特色大餐. 在老干体和同光风格的诗词流行的今
天, 看到这样的力做, 真是一种难得的古典享受.
大约写在整整一年前的春天, 和咏怀古题诗同时的几首数目不多的七律在我眼里是集子
里的最好的近体格律诗. "晓来残月沦清雾, 应逐春潮到故城。"一联印象尤其深刻, 认
为是绝对佳句, 不露痕迹的写出了乡愁的感觉.
感觉马甲同学的最爱还是五古咏怀, 其他诗多半已经在这里或博客贴出来了,咏怀只有
限制的贴了几首.下面一首诗评是我看了前四十首咏怀时候写的一首诗评, 距今一年了,
就拿来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了.
一任悲怀咏古今,
歌成余意久沉吟。
幽归池井谢家草,
雅就鸾凰司马琴。
巫峡猿啼催白发,
昆山鸟集引青襟。
萧条何怅非前代,
水涨峦高有叹音。
i*****g
发帖数: 33
34
来自主题: _FreeSpace版 - 这个女孩是谁?真好看
前两个集子里是长腿自己的照片,第三个集子里是其他美女的照片,有好几个都叫得出名
字,不过我问得这位我叫不出,所以才来请教
g*******0
发帖数: 3240
35
杨奎松(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希望有更多的高华继承我们的工作
2012年01月02日 15:48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标签: 纪念高华
希望的是我们还能有年轻人,来继承我们未完成和无法完成的工作
我想,高华走了,我们最难受的一点,是跟我同道并且从事同一工作的人,又少了
一个。这么说,其实刚才朱学勤也已经讲了,就是我们学历史的人很多,研究历史的大
家也很多,但是真正从历史学的方法来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共史,比较系统地来研究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的人,却极少极少。到今天为止,我们剩下的人,如果大概计算一下的话
,可能也就只剩下三四个,四五个了。而且,剩下的也基本上都五十多岁,后面的年轻
人基本上还没有跟上来。多数还只是在做个案研究,或微观研究,或比较小的问题的研
究。
刚才和李蓓蓓老师还在讲,我们现在真是很难寄希望于年轻人跟我们一起来做这样
的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要谋生活,他们要求他们的学位,求他们的职
称,要养他们的家,所以他们很难坐冷板凳,每年必须要想办法发表几篇论文,而且还
必须要在国内发表,要发表在什么核心的刊物上,必须申报和完成这样那样的课题...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74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泽东选集》真相
编者按:中共官方报告披露毛选四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中,只有十二篇是毛执笔撰写,其
余都是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和秘书所作。一九九三年又对毛所有四百七十余篇文稿核实
,有四百二十余篇非毛所写。对毛著中之著作权问题多次在内部提出,都被中共元老等
人压制不予解决。
一九九五年六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
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
根据该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
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
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
《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各种书信、电报、文件
,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解放区”只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
四十年代后半期,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等地,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
东选集》。大陆建政后,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五一年十月
十二日出版了第一卷,五二年四月十日出版了第二卷,五三年四月十...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煤油灯下的报告及其它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4252
叶志江
我曾两次去巴黎出差。
巴黎当然是美丽的。但当我第一次走在巴黎的大街上时,震撼我的心灵的却并非她的美
丽而是那种恍若走进了时光隧道的感觉,年青时读过的和这座城市相关的历史和文学作
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曾经被那些历史巨人触摸过,正
在默默地叙说着所发生过的一切。我在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寻觅巴黎圣母院,坐在这座
哥特式教堂的长椅上静静地感受雨果的笔触。我又在左岸拉丁区寻觅普罗克普(Le
Procope)咖啡馆,坐在古色古香的餐厅里倾听伏尔泰、卢梭、丹东、罗伯斯比尔、马
拉以及巴尔扎克和雨果等当年聚在这里大声争辩的回音……。
历史,更准确地说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当然是由大人物们创造的。然而,一个时代
的记录除了卢浮宫等博物馆里珍藏的艺术作品和文物以外,更主要地是保存在文学作品
中众多小人物的命运里。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
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注定灭亡的命运和新...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董乐山杂文
http://bbs.tianya.cn/post-780-65445-1.shtml
董乐山杂文一篇:用伯乐相千里马来比喻知人善任真的恰当吗?反对言语霸权!换种角
度看问题。
伯乐与千里马
以伯乐相千里马的历史典故来做比喻知人善任的文章,已多得不可胜计了。至今还
没有看到有人表示异议,仿佛这是绝对的真理。
其实把这样的比喻用在我们当今的新时代,恐怕是极不妥当的。首先,伯乐与千里
马是人畜的关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奴才(因为伯乐也是为马主所用)与奴隶的关系
,只不过是用寓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因此伯乐的眼光无论如何敏锐,他相千里马
的目的无非是找一匹骏马供他或马主人驱使而已,而千里马被他相中并没有什么好处,
也无非是要比在不识货的马主人手里,更多驱使而已。因此这种主奴关系用在新时代的
人际关系上是极不妥当的。
其次,如果说千里马难得,需要伯乐来物色,则伯乐何尝就不难得,又需要谁来物
色呢?依此类推,就钻了牛角尖,永远没有一个答案。因此要真正发现千里马,最好办
法是让千里马自告奋勇站出来,而这只有让它自己做伯乐,才能做到,这就需要让千里
马从畜牲的地位恢复到人的地位,也就是从被驱使的地...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3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董乐山杂文
三老人的最后岁月
祖父和叔祖父兄弟俩年青时嗜烟酒。尤其是祖父每日烟二包、黄酒三顿。鼎山叔有一文
记述一九七八年首度回国,明知祖父已于一九六七年去世,不能再与他同饮。但他仍带
烟酒回国,原想与尚健在的叔祖父对饮,以补精神上对祖父的遗憾。但年事已高的叔祖
父已不沾烟酒……,此文读来令人伤感。
五十年代中,祖父主管的宁波两家商号,前些年因当局采用打击私营企业政策之故,祖
父无力维持,只得将商号白送政府。他无事可做,就干脆回上海家中闲居,靠宁波老宅
房租中属于他的那一半生活。
叔祖父居沪上数十年,早巳购了房产。娶了一位如夫人,生了一女。时任一染织厂经理
,但祖父与叔祖父少有往来。叔祖父一年来我家一、二次拿宁波老宅房租中属于他的那
一半。幼年记忆中:叔祖矮胖、稀疏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身着花呢长袍、皮鞋擦得
锃亮、戴着金丝边眼镜,看上去日子过得远较祖父滋润。祖父则光头、着缎面旧长袍、
絷腿裤、中式棉鞋。兄弟俩皆是一口地道宁波话,且声音洪亮。因已无宁波店务可商量
,内容多系闲闻逸事,未几年后我去了外地工作,很少再去拜访叔祖父。
一九六六年夏,文革开始后,为避嫌疑,两家断了联系。有天路过愚园路,我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0
杨振宁和翁帆
很少有人能取得杨振宁那么大的成就,也很少有人能引起杨振宁那么大的争议。
经杨振宁授权,台湾传记作家江才健历经四年时间写就《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其中有一年多在美国对崔曼、佩斯等物理学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这本传记挖掘了堪称教育奇迹的西南联大如何培养了杨振宁等一代杰出人才,分析了包括费米、泰勒在内的国际顶级物理学家对他的教诲;记录了杨振宁的学术生涯、科学成就,也描绘了他的家国之思、儿女之情。
由于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特殊地位,这部传记也是20世纪物理科学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众多物理学家都在其中绽放光彩。
书中更提及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生活,这是杨振宁首次正面、全面回应此事。
2004年11月,杨振宁突然给极少数几位亲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他的订婚消息。这封用英文写的电子邮件内容是:
这是一封重要的信,向你介绍我的未婚妻,她的名字叫翁帆,她的朋友叫她帆帆。我现在也这样叫她。我们在2004年11月5日订婚。
翁帆28岁,出生在广东省潮州。致礼和我1995年夏天到汕头大学参加一项国际物理学家会议时碰到她。那个会议有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因此学校挑选学生来做接待向导,当时...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1
“天哪,这是小学生暑假作业吗?题目怎么这么难”。“这样的小学暑假作业,真是‘神一样’的题目,老师究竟要‘闹哪样’?”
暑假期间,不少小学生家长在晒出孩子暑假作业的同时,发出这样的惊呼。
事实上,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小学低年级本不允许留暑假作业。然而,现实总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为打牢基础,或因升学及考试排名压力,原因总是各有依据,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免不去作业之“苦”。
而尤为令人慨叹的是,都是一些什么题在“考验”着孩子及家长们的智商。一连多日,一批“奇特”的小学生暑假作业被家长发到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那些难度系数过大,答案出人意料的题目,被家长、网友们称为“神题”。
反对者质疑“神题”,有必要吗?
李女士的孩子陶陶就读于宁波镇海实验小学二年级,今年做暑假作业时直喊难。一直以为孩子偷懒的李女士直到翻开陶陶的暑假作业后,被眼前的题目惊到了:“2/3青蛙=?”“脚-鞋袜+草地=?”李女士想了半天都没想出答案,问了身边的一些人,也没有确切的回答,最终她还是求助网友找到了“有头无尾”“脚踏实地”这样有点出人意料的回答。在这本《小学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本》上类似的题目还有,“枫叶+小...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2
自从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成了文学圈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身为传统作家,莫言不仅在网络文学大赛上担任评委,还当起了网络文学大学的名誉校长。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000年左右,莫言学上网之初,曾炮轰网络文学,称“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说八道。”
以下为全文:
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
网络是个被文人雅士吹唬得神乎其神的地方,也是个被同样的文人雅士贬斥得一文不值的地方。至于我个人,对于自己不懂或是不太懂的事物,总是出言谨慎,不敢轻易臧否。去年被人强拉去给网上文学做了一次评委,结果惹得网上精英们很不高兴,说既不上网又不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如何能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精英们的批评让我感到口服心服,既不上网又不能在网上发表文章的人的确没有资格当网上文学的评委,就像既不欣赏音乐又不能创作音乐的人没有资格去给音乐比赛当评委一样。
自我检讨之后,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油然而生。“90年代不上网,就像70年代不入党。”这比喻听起来很顺耳,但并不贴切。70年代要入党,除了自己表现积极,服从领导、团结同志之外,关键还要家庭出身好,家庭出身不好,表现得再积极也是白搭,弄不好还会...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43
杂·书馆是一家私立公益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开业十余天,不少读者发现周末要想到此看书并不容易,他们被告知,500人预约量已满,只能改选其他时段来馆。
上个月,这家图书馆馆长、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透露杂·书馆即将开业的消息,并贴出了照片,他还描摹了这样一幅图画,“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民生,不绝如缕。”
百万册藏书,随手翻出宝贝
乘15号地铁线在马泉营站下,大概走十分钟的路程,就会见到杂·书馆,它位于北京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内。装饰一新的杂·书馆分为新书馆和国学馆两个区域,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总计藏书百万册(件),其中拥有20多万册藏书的新书馆已率先面向读者预约开放。
走进这家图书馆,一片安静,你甚至会为眼前所看到的藏书楼般的气派所震住。新书馆藏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各类图书共20余万册。直通屋顶的书架足有四米高,人被书架、图书所包围,瞬间觉得自身很渺小。特意辟出的儿童区域,有孩子们最爱的积木,还特别突出了连环画特色,《沸腾的群山》《白毛女》《宋江》《风云初记》等正静待小读者的到来。
国学馆在另一个楼,距离新书馆大约有几十米的样子,有三层,...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湖南湘阴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得主、新建村70岁的老农民危勇手拿获奖证书在自家大门前拍照留念。
湖南湘阴鹤龙湖镇古塘村中年农妇蒋慕平,在自家院子里喂鸡。蒋慕平的作品,都是围绕她的生活、遭遇展开的,寄托了她美好的愿望。鹤龙湖镇诗联文学会副会长张中一这样评价。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近日,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镇年近七旬的农民诗人危勇所作的18字《咏鸡》诗,斩获湖南岳阳湘阴县第二届“农民文学奖”,获得万元大奖,被誉为“农民诗人”,另有10位男女村民获得农民文学奖“提名奖”,中年农妇蒋慕平获“特别奖”。
一些网友质疑这首平均每个字价值556元的18字《咏鸡》诗与唐朝诗人骆宾王7岁时所作的《咏鹅》“如出一辙,过于雷同”。还有不少网友质疑诗作的价值及水平,纷纷跟帖作出《咏鸭》《咏猪》《咏狗》《咏牛》《咏官》诗。
农民诗人,是农民,也是诗人。
他们作的诗价值几何?农民的身份标签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情怀?一个湘北小镇发起“农民文学奖”,其初衷、意义何在?记者走进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镇,探寻其中的故事。
“你应该展示一下,不要着急嘛”
身着一身军绿色列宁装的危勇从张一一手中接...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2771
45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故事里的朋友们就像一把种子,他们从一种深沉的文化里走出来。在异国的文化中洗礼
自己。失落,批判,反思之后,他们从异国的土壤中坚强地生存下来。
他们的文化底蕴远比美国文化深厚,他们的人生观是经过苦难之后平静思考,他们保留
的东方价值恰恰是西方文明社会所需要的良药。
——袁劲梅
袁劲梅是一个很有特点和个性的人。这位女性,还真是个人物。她有时像某类“道
姑”,沾点仙气,对着凡尘似离非离,对着天穹似飞非飞;有时又如某种“村姑”,带
些土气,只忙家事不知国事,只顾副业不理正业。
袁劲梅是写小说的,其实她本人就是一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小说”。她是一
个使“沉重”转为飘逸的人,一个给“枯燥”注入灵秀的人。
见过袁劲梅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她的脸不带笑容。不知情的人都以为这位女性
是一个到处都碰到绿灯,而不知愁滋味的幸运之人。其实,袁劲梅的日子很难,正如她
本人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结婚维持三个月,离婚费了十三年。在这种马拉松式的消耗
战中,她脱掉了十多层“皮”,至少平均一年一层。在捉襟见肘的窘困中,一个亲手带
着孩子的单身母亲,在异国他乡居然完成了博士学业;并在物竞天择的残...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46
夏志清是公认最不喜欢鲁迅的批评家,你挑几个他批评鲁迅的地方,很奇怪么?
要不我也给你挑一挑?
1.我们可以把鲁迅最好的小说和《都柏林人》相互比较。
2.鲁迅对传统生活的虚伪与残忍的谴责,其严肃的道德意义甚明,表现得极为熟练,
这可能得力于作者的博学。。。
3.(《孔乙己》)它的简练,颇有海明威故事的特色。
4.(《药》)可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5.我们几乎可以公认这个集子中的四篇佳作——《祝福》,《在酒楼上》,《肥皂》
和《离婚》——是小说中研究中国社会最深刻的作品了。
l**s
发帖数: 9490
47
有的,不过非常小众
有次我会老家县城,有个老医生送了我一本他们老人诗画社的集子
我估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出的钱,当然,水平都不咋地
C********g
发帖数: 9656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想起当年上管改(下)
·芦 紫·
遵照老毛头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要学军,学工和学农的教导,大学期间,我们
冬修拉练,到蚌埠军训,到附近的雷达站演出,搞军民联欢,都属于学军。同时我们也
搞学农活动,到附近的农村访贫问苦,干农活,体验农民生活,学习贫下中农的阶级感
情。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离学校只有四五里的八里庄,所谓八里,是指该村离宿县城
八里。上个世纪初,一个叫赛珍珠的美国姑娘在宿县生活了几年,写出了一部史诗般的
小说《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把这块大地上农民的生活呈现在世人面前。她描述
了一个农民发家致富的故事,可惜我们是听不到这样的故事的,经过老毛三面红旗的折
腾,天天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宿县的农村比那时更加凋敝破败,一贫如洗,根本找不到
一个发家致富的例子。
我们的学农活动纯粹是走个形式,帮助五保户挑水,打扫院子,缝补衣服,表演节目,
请老贫农忆苦思甜等等。在这个百把人的小村落找不到像冷月英那样的职业忆苦专家,
随便找个老人一聊就会说,最苦的日子是1960年,全村饿死几十口。好不容易找个
豁了牙的老头不说60年了,但也不去控诉万恶的地主,而是控诉他儿媳妇虐待他,每
天净给他稀汤寡水的菜糊糊喝,三...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到手了
你说说这是本集子吗?
m********y
发帖数: 2190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到手了
我的意思是这是本专著还是个集子。
怎么那么多论?
算了不说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