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 发帖数: 456 | 1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8800 | 2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庄)廷鑨慕其名,列
之参校中,得脱罪。”
《明史》案主要由两人告发,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归安本地知县吴之荣后来
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告发,吴之荣也未...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3 ☆─────────────────────────────────────☆
aple (凸-_-凸) 于 (Thu Aug 18 01:47:56 2011, 美东) 提到: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祖上
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的宠
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庭根
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白无
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
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
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
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
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
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5 漏了1859年著名的第二次大沽之战啊,那次英法联军死伤了500多人,英法军舰被击沉
了四艘,搁浅了六艘(不同的地方的数字略有出入);
其实清军一些时候还是挺勇猛的,官员也没不都那么贪生怕死,譬如第二次大沽之战,
清军一共阵亡了30多人,里面就有直隶提督史荣椿,此战之后,乐善接任直隶提督,一
年后第三次大沽之战,乐善也在战场上阵亡。。。 |
|
|
s******g 发帖数: 3841 | 7 孙元良如果是贪生怕死之人,就会老老实实在川军当他的公子哥,而不是一个人跑黄埔
从军了。事实上南京之役你可以说孙指挥失误,但不能说他逃跑,因为弃守的命令是唐
生智先下的
===================================
其实,孙其人,作为军人还是比较能打的,在日本的对华作战纪录中,往往可见孙
元良的名字。南京战役,孙的八十八师死守雨花台,是为南京城外最后屏障。日方记载
,雨花台守军阵容严整,军纪森严。孙元良下令逃兵一律毙杀,另有一条命令战斗开始
后任何人不得离开阵地上公路(有逃跑之嫌),公路上有人督战队即可开枪射杀。日文
资料中这样的描述本意在于说孙残忍野蛮,但也说明孙元良当时对于死守阵地是有决心
的。
不过,根据日军纪录,孙元良的一个失误,也可能是南京最后城破的重要原因。
1937年12月9日开始,日军反复攻击雨花台,由于守军顽强,雨花台后二十米高的南京
城墙作为二线阵地可以提供火力支援,交叉火力猛击之下日军损失惨重(事后日军统计
雨花台之战伤亡两千余人),三天没能占领这里。但是,由于日军士气极高,各部队纷
纷抢夺攻占南京之“武勋” -- 南京作为中国首都,这份功...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8 根本没有机会谈成。除非当时苏联不想打。老蒋如果不去东北接受也许苏联能满足一时
给中国多几年和平时光。
当时的毛泽东就是斯大林的傀儡。当斯大林对美国有所顾忌时,他强迫贪生怕死的毛泽
东到重庆去谈判;而当斯大林判定美国不会干涉中国内战时,他就命令毛泽东放手大打
。 |
|
n*****n 发帖数: 5277 | 9 唐生智贪生怕死而且糊涂昏庸是该被枪毙。国民党内派系复杂,老蒋无法做到一碗水端
平也难辞其咎。但是我问你,到底是唐生智的罪恶大还是日本人的罪恶大?倒是谁是南
京大屠杀的主凶?你正面回答我!!! |
|
k******2 发帖数: 1396 | 10 日军对米军的战斗中,没有贪生怕死的猪猡行为,骂了也没用。
遗憾的是国军对日军的作战,100次里面99次都是被人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如果
骂日军是猪猡,那国军又是什么呢?
国粉其实就认了吧,国军打不过日军,日军打不过米军,米军打不过共军。 乖乖的叫
毛爷爷,解放军万岁。 不要存什么侥幸心里了。 |
|
k******2 发帖数: 1396 | 11 日军对米军的战斗中,没有贪生怕死的猪猡行为,骂了也没用。
遗憾的是国军对日军的作战,100次里面99次都是被人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如果
骂日军是猪猡,那国军又是什么呢?
国粉其实就认了吧,国军打不过日军,日军打不过米军,米军打不过共军。 乖乖的叫
毛爷爷,解放军万岁。 不要存什么侥幸心里了。 |
|
w***o 发帖数: 3428 | 12 “人性”这东西包含的东西多了
贪生怕死吃喝嫖赌坑蒙拐骗都是人性
打仗时像长腿将军那种人性
直接枪毙 |
|
T*****y 发帖数: 18592 | 13 战争有一个锻炼人,选拔人的机会
这方面斯大林做得不错
这也是苏军后来越打越好的一个原因
但是不等于说别人就因此一定比他差
而且不等于说他就没有错误
丫用的布琼尼和铁木辛哥
如果当时是叶戈罗夫和图哈切夫斯基在
而不是这哥儿俩
最保守得算,苏军战争初期少损失四五十万,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面还不论战争初期各个指挥层面的那些不合格的指挥员
要么被肃反整怕了,毫无主动精神,贪生怕死
要么是靠着整人和拍马屁上台的,毫无军事才干
这些人,又给苏联造成了多少的损失?
斯大林自己的几次指挥上的盲动,又造成多大损失? |
|
f*******5 发帖数: 1815 | 14 本会战,自叁十七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叁十八年一月十日终止,历经六十六日,共军
约有四十馀万人死伤,国军亦死伤叁十馀万人,按两军参加战鬥人数计,共军约损耗百
分之五十七,但其能适时适地得到整补,故仍保有相当战力;国军则损耗百分之七十九
,且武器、装备、物资全部损耗,战力尽失。
综上所述,一个短短两个月的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员一百一十馀万人中,死伤人数竟达
七十馀万,真是数百年来所未有。再加上当地区人民所遭受生命财产的蹂躏损失,实是
我大中华民族对日本军阀八年抗战以外的一场大浩劫,深感痛心。
第二项 我对徐蚌会战的看法与感想
一、就国军言,无论武器、装备、物资都远胜共军,且有空军全力协同,却战不过共军
,且为其全部消灭,原因为何?
㈠战略错误和战术僵化。国军於济南失守後,即采用所谓「内线作战」,亦即「守势作
战」,退守徐州。敌人不来,就定点守备,敌人来了就被动抵抗,使部队完全失去攻击
歼敌的旺盛企图心,也使敌人在外线有充分自由的运用作战时间、空间和有利机势,这
样的作战,不失败也难。我甚至为黄伯韬、邱清泉两位智勇卓越的指挥官非其战罪自戕
而叫屈!
㈡所谓「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里可以充分引... 阅读全帖 |
|
l*********m 发帖数: 16971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lovefreedom (happ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ZZ元朝是中华民族最丢脸的一个朝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19:42:18 2012, 美东)
很多人都认为元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朝代——譬如,上世纪30年代就有
名叫清癯的人撰写题为《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的文章,其中有云:“乃尝读史至元成
吉思汗,起自蒙古,入主中夏。开国以后,奄有钦察阿速诸部,命速不台征蔑里吉,复
引兵绕宽田吉思海,转战至太和岭。自太宗七年,又命速不台为前驱,随诸王拔都,皇
子贵由,皇侄蒙哥等伐西域。十年乃大举征俄,直逼耶烈赞城,而陷莫斯科。太祖长子
术赤遂于其地即汗位。可谓破前古未有之纪载矣。夫一代之英主,开创之际,战胜攻取
,用其兵威,不难统一区宇。史册所叙,纵极铺张,要不过禹域以内。讫无西至流沙,
举朔北辽绝之地而空之。不特唯是,犹复鼓其余勇,进逼欧洲内地,而有欧亚混一之势
者,谓非吾国战史上最有光彩最有荣誉之一页得乎……。质言之,元时之兵锋,不仅足
以扼欧亚之吭,而有席...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16 元禧谋反被赐死后,几个儿子被叔父元勰所收养。后来高肇的淫威下德高望重如元勰都
不能自保,更不用说这几个黑五类子弟了。梁天监八年(公元509年,也就是元勰被害
的第二年),除了最小的两个弟弟元坦元昶,其余兄弟前后投奔了南梁, 其中就包括
这一篇的主人公元树。
《魏书 元树传》记载元树“美姿貌,善吐纳,兼有将略”,梁武帝“尤器之,封为魏
郡王,后改封邺王。数为将领,窥觎边服。”526年(北魏这时候是孝明帝时期),梁
武帝派遣元树和湛僧珍攻陷了淮南重镇寿春。湛僧珍担心降卒会反复,打算全部杀掉。
元树得知后全力阻止,让这些人终得以还乡。
530年, 时任南梁郢州刺史镇西将军的元树向梁武帝请求北上讨伐尔朱荣。梁武帝大概
还在为前一年陈庆之元颢北伐的功亏一篑而悻悻不已,于是欣然应允。元树有一个相好
的美女玉儿,临行前送他金指环。“环”“还”谐音, 应该是希望他早日返还之意。
“初发梁,睹其爱姝玉儿,以金指环与别,树常著之。”
这正好也是孝庄帝杀尔朱荣的那一年,但是由于不知道这次北伐的月份,我无法考证到
底这两件事情的具体前后。但是不管怎么说此时北方正好陷入了新的一轮混乱, 使得
元树的北伐比较顺利... 阅读全帖 |
|
|
m***y 发帖数: 14763 | 18 当场服软,自污自贱,故作贪生怕死状,也许就有蒸鹅吃。
但儿子不来这一套的话,迟早会牵连到自己,三叉戟上全家烧死(跑了一个想吃蒸鹅的
:),还不如自己了结呢。
装什么“怕风怕水怕光”,不是班门弄斧吗?一眼就看出来“你那个病,是唯心主义的
”。 |
|
m***y 发帖数: 14763 | 19 当场服软,自污自贱,故作贪生怕死状,也许就有蒸鹅吃。
但儿子不来这一套的话,迟早会牵连到自己,三叉戟上全家烧死(跑了一个想吃蒸鹅的
:),还不如自己了结呢。
装什么“怕风怕水怕光”,不是班门弄斧吗?一眼就看出来“你那个病,是唯心主义的
”。 |
|
e***z 发帖数: 7126 | 20 上能统帅疆臣洁将,
下能节制千军万马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节制不了女人孩子?
这种情形历史上可有先例?
这不是历史笑话么?
把首长玉碎的高风亮节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妄图用女人孩子解释的,主要是贪生怕死
没有玉碎那帮元老的后人,怕被比下去
类似于中共某牛人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尽管听
起来有一腚道理,也有一些市场,但是这句话的背后,是有人看其他人立开江屁土之功
(意味着疯侯),自己羡慕嫉妒恨,怕不能疯侯,情急之下慌不择言弄出来的。
都是看到了别人好就攻击说别人的成绩跟自身无关纯属运气。
这种事情时间长了历史自有公论。 |
|
n*******w 发帖数: 6708 | 21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2 本文摘自《追寻历史的真相》,作者:维舟,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
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
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公正,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事实也许恰恰相反,岳飞之死之所以成为悲剧,乃是因为它不可避免。
南宋初年的军事形势
几乎所有岳飞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当道,岳飞冤死,本来宋军是
可以收复中原的。这也是后人怀念、推崇岳飞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设。其中最著名
的传说就是岳家军在朱仙镇大捷后,迫于十二道金牌而放弃经营中原。
邓广铭早已证明:朱仙镇以五百骑兵败金军十万、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实,而是岳飞之
孙岳珂虚构出来的。岳飞的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实际上夹杂进了很多汉族人因愤懑而
未能满足的愿望。
但历史事实往往更严酷。1140年岳家军北伐的确取得了一些胜利,并罕见地在平原上以
骑兵对阵决战的态势击败金军,不过战果其实颇为有限:如颍昌之战金军参战有3万骑
兵和10万步兵,而宋军的战果是杀敌5000,俘虏2000...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3 隋唐是一个豪杰辈出的年代。其中,飞将军单雄信可以说是最具有个人魅力的人物之一
,是首屈一指的硬汉子。在民间传说里,他性格豪爽暴烈,重情重义,勇猛过人,有着
和吕布一样的绰号“飞将军”,也有着和吕布一样的悲剧命运,更有着十倍于吕布的硬
汉气概。面对强大的唐军,他誓死不降,手持金槊,单骑踹营,视死如归,颇为风萧萧
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在京戏《锁五龙(独踹唐营)》里,单雄信的硬汉形象更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在
临刑前,单雄信非但没有一丝怯懦,反而唱出了下面这一段豪言壮语: “单人独骑某
把唐营踹/直杀得儿郎叫苦悲哀/遍野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里葬埋/小唐童(指李世
民)被某胆吓坏/某二次被擒也应该/他劝我降唐我不爱/情愿一死赴阳台/今生不能够把
仇报/二十年投胎某再来”。然后徐茂功,罗成等瓦岗寨时期的好友都来送他,却被骂
得狗血喷头,认为他们是贪图富贵,忘恩负义的“奴才呀!奴才!”。(想当年,秦琼
曾经在窘迫中当锏卖马,这匹马就卖给了单雄信。单雄信听说是秦琼的马,立马追回,
留在家里住了半年,临走送了金银无数。秦琼之母过生日,单雄信带了所有的黑道朋友
来祝寿,才有了后来的...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4 单雄信(581年-621年)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
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
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一柄金钉枣阳槊,勇冠三军。他武
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
的历史人物。617年,单雄信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单雄信率军投降王世充,被称作
飞将。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将其抓获,
斩首于洛阳。那么自单雄信身亡,他的历史形象到底发生了怎样实质性的演变呢?笔者
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唐宋时期:骁将与逆贼
有关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旧唐书》卷53《李密传单雄信附传》有简略记载:
“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
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
斩于洛阳。”《尉迟敬德传》里还记载了单雄信曾在御果园追杀李...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治波: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2 00:31:03 2013, 美东)
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2013-01-21 18:58:41)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
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
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
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
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
功勋卓着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
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
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26 其实还是老百姓不爱国,否则不用啥军队就凭老百姓就灭了丫的。
就英军那点人,中国堆100万老百姓过去,就是让他砍也累死丫的。
啥先进技术、战术素养都是瞎扯,只要老百姓爱国,都跟僵尸似的一步一步走向敌人,
只要有口气就继续向前,然后用手撕、用嘴咬。扫平全世界都不是问题。
所以,当年义和团的方法才是王道,可惜贪生怕死的太多了。 |
|
s*******n 发帖数: 10426 | 27 堂堂四亿人口的大国被几千英军给日了,太丢人了。
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不爱国,否则不用啥军队就凭老百姓就灭了丫的。
就英军那点人,中国堆100万老百姓过去,就是让他砍也累死丫的。
啥先进技术、战术素养都是瞎扯,只要老百姓爱国,都跟僵尸似的一步一步走向敌人,
只要有口气就继续向前,然后用手撕、用嘴咬。扫平全世界都不是问题。
所以,当年义和团的方法才是王道,可惜贪生怕死的太多了。 |
|
b*********e 发帖数: 2642 | 28 牛头没说袁是圣人毛是罪人吧,只是说毛可杀,但同时袁杀毛不是好举措。
毛可不可杀另说,这事袁肯定做得不好:因为杀完之后的效果比不杀的最坏效果也差
不到哪去,也就是说还不如不杀。
我个人对毛没啥好印象,就冲他的那些干儿子们后来的表现,大概可以瞥见一些他自
己的风骨,起码很难让人相信一个忠臣会收集培养起这么一伙贪生怕死的软骨头。 |
|
a*p 发帖数: 495 | 29 其实也不难,
第一,不要人身攻击,骂人什么狗贼,匹夫,小儿之类的。这种场合骂人的,都是真心
不想活了的主。
第二,要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可以适当的喊两嗓子,我某某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要杀
快杀,少废
话,之类的。这样的主,一般死不了,运气好的话,会被当成壮士给收了。
实在不济,还有最后一招,临刑前要仰天大笑,别人会问你为啥笑,你就说,我笑苍天
无眼,可惜了这一身
盖世武艺,不得为国立功,战死沙场。这时候,你把投降的愿望义正词严的表达出来,
对方主公的第一反映往往是:甚奇之,以为忠勇。一冲动,立刻就下去亲自松绑了,还
会授一个将军衔。照样吃香喝辣。
像高顺这样,屁也不放一个,很大可能就被砍了。 |
|
s*****V 发帖数: 21731 | 30 你这就是扯淡的话,那时候军阀贪生怕死是不假。真打起来的时候,不放一枪投降的有
哪几个?阎锡山,委员长都拍案而起了。 |
|
HQ 发帖数: 19201 | 31 这根本就不是军阀贪生怕死的问题
阎锡山如果放在东北,我还真不信他会那么抗日. |
|
a****l 发帖数: 8211 | 32 我一直觉得,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就是这个道理。大流士贪生怕死才导致最后亡国灭
家,要是遇到某些国家那种敌人的刀都砍到手里的扇子上的时候还就是不挪窝的淡定主
帅,早就把亚历山大给扒皮抽筋了。
国。 |
|
m**********j 发帖数: 8645 | 33 文天祥?
我一直觉得,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就是这个道理。大流士贪生怕死才导致最后亡国灭
家,要是遇到某些国家那种敌人的刀都砍到手里的扇子上的时候还就是不挪窝的淡定主
帅,早就把亚历山大给扒皮........ |
|
m******r 发帖数: 4351 | 34 别把宋朝士大夫想得多好,大多数和明朝的文人一样,贪生怕死而已。
宋朝文人地位和待遇极高,这么多年的恩遇,结果怎么样呢?
伯颜率大军逼近临安。临安守卫空虚。谢后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勤王诏下,各
地大批官员都在准备投降元朝,不予响应。立即起兵勤王的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张世
杰其实还不是南宋的,他本来是张柔的部下,后来投宋的。而张来的原因一半还是因为
他守的鄂州丢了。结果张被赶鸭子上架,跳了N多级去指挥全国的兵马,根本不管他之
前从来没有指挥大部队的经验,和作为步军将领没有水战经验,在焦山一战把家当丢了
大半。
一二七五年三月间,临安危急。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官员和御史官都相继逃跑,朝中一片
萧条。谢后急切下诏说:“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
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
见先帝于地下乎?
苦苦哀求也不管用,士大夫们,只求降元作官,并不顾什么面目。结果上朝的文官,只
有六人。
对比金,南宋的差距很明显。金亡的时候,女真统治阶级自己尽是庸才,作为少数民族
压迫者,汉族和契丹又不一心,又缺乏南宋那种地利,但是仍然打得可歌...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5 别把宋朝士大夫想得多好,大多数和明朝的文人一样,贪生怕死而已。
宋朝文人地位和待遇极高,这么多年的恩遇,结果怎么样呢?
伯颜率大军逼近临安。临安守卫空虚。谢后下诏,要各地起兵“勤王”。勤王诏下,各
地大批官员都在准备投降元朝,不予响应。立即起兵勤王的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张世
杰其实还不是南宋的,他本来是张柔的部下,后来投宋的。而张来的原因一半还是因为
他守的鄂州丢了。结果张被赶鸭子上架,跳了N多级去指挥全国的兵马,根本不管他之
前从来没有指挥大部队的经验,和作为步军将领没有水战经验,在焦山一战把家当丢了
大半。
一二七五年三月间,临安危急。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官员和御史官都相继逃跑,朝中一片
萧条。谢后急切下诏说:“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
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
见先帝于地下乎?
苦苦哀求也不管用,士大夫们,只求降元作官,并不顾什么面目。结果上朝的文官,只
有六人。
对比金,南宋的差距很明显。金亡的时候,女真统治阶级自己尽是庸才,作为少数民族
压迫者,汉族和契丹又不一心,又缺乏南宋那种地利,但是仍然打得可歌...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36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和明朝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东
南岸,是一座山
名)进行的一场大战,后金军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后金亦即大清的
前身。
目录
1 战争起因
2 战前准备
2.1 双方兵力比较
2.1.1 双方战略与战术计划
3 战争过程
3.1 先败杜松
3.2 再破马林
3.3 歼灭刘铤
3.4 逼退李如柏
4 后记
5 军队资料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
7.2 书籍
7.3 其他
战争起因
1599年,女真族(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东鞑靼,至于西鞑靼则为今日蒙古)本年前为无文
字之民族并于该年始创满文,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创立后金国,(清朝前身),并
且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进攻明朝[注 1],并以“七大恨
”誓师,历数中国明朝对后金国(建州女真)的七大罪状以及向明朝宣战。以后便出兵偷
袭辽东...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7 网上的说法是北洋舰队被日军打破了胆后,想调南洋舰队,那知道南洋舰队是死活都不
来.还威胁要把船自沉了. 张之洞劝解说南洋舰队业务不精练,还贪生怕死,为了逃避打
仗甚至可以故意把船凿沉搁浅,皆难预料.南洋海军如果北上,毫无用处,不过供其一击,
全归糜烂而已. |
|
h******i 发帖数: 21077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
|
p*******5 发帖数: 6446 | 39 我来旁观者清的多句嘴,这事本来就是你不对在先。作者不过就讲了朝鲜战争的另一面
故事,就换来了你一句“放屁”,是不是你自己太主观了些?凡是不对自己胃口的观点
就一定要否定?
世界本来就是多面性的,人性也一样。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也有人性里的贪生怕死趋利
避害,而且后者恐怕才是主流,否则英雄无以成为英雄。高大全的英雄政府已经宣传得
太多了,老百姓有权利也有必要知道战争的另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更真实的一
面。
如果只有政府的宣传,恐怕我们今天还会相信朝鲜战争是由美国侵略朝鲜挑起来的之类
的鬼话。不是说朝鲜战争中国就一定不应该出兵,纯粹从中国本身的利益出发这场战或
许还是值得打的,但老百姓一定需要知道打战的真正理由,需要知道自己兄弟姐妹的鲜
血究竟是为什么而流。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够听到多方面的声音是件好事。 |
|
C*******t 发帖数: 766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wahahahaha81 (haha),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Re: 洪予健:外在十字架标志和内在十架之间的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4 12:01:24 2014, 美东)
简单说明一下:
我并不反对拆除违建的部分。但十字架本身并不违法。
但是,大陆的违建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不只有教堂存在违建的状况,
简单的说,中国并非一直都是法治国家,而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人治的,中国
的人民已经习惯了在缺乏充分的法律手续的状况下去建造楼房,很多时候,
即使能够提供足够充分的材料去申请建造,政府官员也未必会给予法律文件
作为支持,而可能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或只是给予口头上的许可,甚至
可能成为地方官员索取贿赂的一个借口,换句话说,法律规定应该给予批准的
事项,地方官员也可能申请者没有提供贿赂,而不按法律给予齐全的证件,为
后来的问题留下隐患。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所以由于建筑缺乏法律文件就简单
粗暴的给予拆除,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这是在人治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需要
妥善处理的过...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3435 | 41 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 明亡; 同一年, 满清入关,屠杀了数十倍于满的人口,终于征
服了人口和资源都上百倍于满的巨龙.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的悲剧,也是人类历史的悲剧,
但遗憾的是悲剧在三百年后又重复了一次.
大明的辉煌,应该数不胜数. 大明的英烈,曾经把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赶到了漠北到处流
窜,大明的船队,曾经远航万里海外带领万国来朝. 但是大明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败于关
外的一个小小的蛮族,而且输得如此之惨.
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内有阉竖专权党争不断, 外有羽翼渐丰的蛮族的不断蚕食和
掠夺,再加上天公也故意难为,连年荒旱民不聊生,造成流寇遍地,狼烟不断. 要用兵镇压
,就要花钱, 就要加税,就要造成更多的贫民因为无法生存而被迫为匪为盗,这似乎就是
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崇祯是勤勉的,也是有作为的. 他上任伊始就大动作搞掉魏王九千岁,割掉了阉党这个大
毒瘤.他提拔培养了一批史上留名的厉害臣子, 这里面有卢象升.孙传廷,周遇吉,也有洪
承筹吴三桂, 还有个也许知道真象后会让他悔死的袁崇焕.
崇祯是节俭的,据说是连龙袍都打了补丁,但是一个补丁要花几两银子.他心系边关将士,
曾经号召群臣捐资...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42 东北抗联撤回苏联是因为要保卫苏联?!
明明是东北抗联力量损失殆尽,到1940年已经只剩不到1000人(鼎盛时有两万人),实
在坚持不下去了撤入苏联境内,到你这里成了东北抗联贪生怕死自动放弃抗日了,真也
太他妈无耻了吧? |
|
s******8 发帖数: 7105 | 43 我都说了是为了抗联是为了保卫苏联放弃抗日, 贪生怕死是你说的。这种污蔑大法不
大光彩吧? 中共、苏联都不出力支持, 抗联的人当然会少很多, 有什么奇怪。 |
|
HQ 发帖数: 19201 | 44 如果发生大片的高级将领阵亡
肯定是老百姓倒霉了,而且中国要亡国了
你期待这样的事情吗?
国民党当年也充满了孙元良之流,其实孙元良虽然是著名的逃跑将军,还算是好样的
国军的贪生怕死,腐败堕落的将领还不是满地都是。 |
|
m******r 发帖数: 4351 | 45 三国里面攻城很艰难。只要一方下定决心坚守,另一方没个半年到一年时间基本别想拿
下来。也就是说,发展到最后基本上都是围城耗粮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南郡
为例,曹仁守南郡,周瑜攻击了一年时间,曹仁是在周围所有据点如夷陵都丢失殆尽,
外无援兵,继续坚守已无意义的情况下主动放弃的。
糜芳等应该还是能力不行,担心守不住自己就死了。刘备半生漂泊,有点能力的人除了
关张赵等基本上不是死了就是跑掉了,毕竟人是现实的,要挣钱养活老婆孩啊。
其实当时糜芳的手下是不愿意投降东吴的。三国志虞翻传:
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
,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
行。
还有一段演绎:
呂蒙既誘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諸將高會作樂。翻曰:「今區區一心者,糜將軍也。
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鑰乎?」蒙從之,翻曰:「未也,設城中有
伏,吾與將軍休矣!」復將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間歸,願共死守,有能破吳
軍者,吾當低首拜之。」於是謀伏兵者皆前,翻盡按誅之,蒙乃入。
〔評〕有此謀伏輩,南郡自足死守。未虧而...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46 三国里面攻城很艰难。只要一方下定决心坚守,另一方没个半年到一年时间基本别想拿
下来。也就是说,发展到最后基本上都是围城耗粮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南郡
为例,曹仁守南郡,周瑜攻击了一年时间,曹仁是在周围所有据点如夷陵都丢失殆尽,
外无援兵,继续坚守已无意义的情况下主动放弃的。
糜芳等应该还是能力不行,担心守不住自己就死了。刘备半生漂泊,有点能力的人除了
关张赵等基本上不是死了就是跑掉了,毕竟人是现实的,要挣钱养活老婆孩啊。
其实当时糜芳的手下是不愿意投降东吴的。三国志虞翻传:
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
,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
行。
还有一段演绎:
呂蒙既誘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諸將高會作樂。翻曰:「今區區一心者,糜將軍也。
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鑰乎?」蒙從之,翻曰:「未也,設城中有
伏,吾與將軍休矣!」復將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間歸,願共死守,有能破吳
軍者,吾當低首拜之。」於是謀伏兵者皆前,翻盡按誅之,蒙乃入。
〔評〕有此謀伏輩,南郡自足死守。未虧而...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7463 | 47 刘傻逼了。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可惜他贪生怕死。
如果刘玉碎了,反帝反封建的英雄就轮不到副统帅了。 |
|
b*****d 发帖数: 7166 | 48 根本原因是党内的高官多是贪生怕死,阿谀奉承之辈。如果军人都能像彭总这样勇于坚
持真理,彭就不会
有这样的悲剧结果。可惜,连军队里都没几个有卵子的人。
不是彭德怀作死,是中国有勇气,有正义感的人太少,才让老毛和四人帮得逞。 |
|
m******r 发帖数: 4351 | 49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267d4450102e0lr.html
因为是发生在西北革命的两个主要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不但影响了晋西游击队、陕北保
运武装和南梁游击队等几支革命队伍的相互理解和有效融合,而且对后来中国工农红军
陕甘游击队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随着刘志
丹和谢子长两位革命元勋的去世,又在后来的几位领导人高岗、张秀山和阎红彦、吴岱
峰之间形成了很多矛盾。中共中央和西北局1942年在延安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阎红
彦、吴岱峰一方受到了批评,会议基本上肯定了高岗的意见,即“当时打红旗是正确的
,但缴枪是不对的”,但由于当时会议的侧重点不同,对“三嘉塬”事件的定性,并没
有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1962年小说《刘志丹》的问世,“三嘉塬”事件风波再起。小说《刘志丹》相继在
《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上的连载,引起了阎红彦等原晋西游击队员不满,其根
源在于,小说在拔高刘志丹、美化南梁游击队的同时,对谢子长包括阎红彦等随意贬低
,并在一定程度上贬低晋西游击队。
阎红彦和高岗的矛盾
http://gs.... 阅读全帖 |
|
z****3 发帖数: 396 | 50 美国船沉时首先想到的是让妇女儿童先走,中国大火时首先想到的是让领导先走。
在那些帝王统治的年月里,千千万万人的三叩九拜俯首称臣成就了一个凡人的帝王梦。
可以说,倘若没有那千千万万甘当奴才的“群众演员”,也便没有那一个降生凡间的“天子”。
若要探寻皇权何以在神州大地上如此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恐怕我们更该问一问:“是什么使得千千万人成为了奴才”,而非,“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上的英雄皇帝”。
奴才是怎样炼成的=皇权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样的人民,什么样的政府。
反专制的第一步是与深入骨髓的奴性和早已大道无形的“造奴机制”作斗争。
所谓的中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残缺的历史。
它将记录的焦点集中在各朝各代的头号伟大人物—皇帝及其身边为数不多的幕僚身上,花费了大量笔墨记录皇帝的生与死、功与过,而对于千千万万甘愿对“父皇”俯首称臣、尽忠尽孝的普通人,也即天子脚下的数不清的各行各业的奴才们,历史基本对其忽略不计。他们的生与死、善与恶、痛苦与快乐,对于我们后世之人,乃是一团混沌。
俗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撰文者的下笔时的取舍轻重,比文字本身的内容更能...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