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发帖数: 508 | 1 所以就可以通过两个质点的温差制作永动机了?
hehe |
|
h*****y 发帖数: 298 | 2 卡诺机除了两个热源还需要工质,工质也会吸收和发射辐射,这个和质点的情况是一样
的。 |
|
C***H 发帖数: 508 | 3 都说了是理想情况下透明的了,就算这个不行,那用两根足够细的热管,表面也全反射
,从椭球长轴两边插入,和质点接触,总可以把热量引出来了吧,hehe |
|
t**********m 发帖数: 205 | 4 这马桶(别人翻译成水桶)的事情,折腾了三百多年,到现在还没有折腾清楚。实际上
,它事关生命是否来源于宇宙以及生命是否是物质的重要问题。
这真是人类的极大的悲哀啊!
1687年,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在该书中,牛顿用旋转水桶实验
论证绝对空间的存在.他认为,当物体相对于绝对空间作加速运动时,即出现惯性力,
导致旋转水桶中水面形状由平变凹,是由于水相对绝对空间作加速运动而受到惯性离心
力作用的结果.因而.水面变形正说明了绝对空间的存在.
这牛顿的脑袋里,认为绝对空间是上帝的安排,跟物质没有关系。马赫跟牛顿抬杆:
马赫原理是指物体的运动不是绝对空间中的绝对运动,而是相对于宇宙中其他物质的相
对运动,因而不仅速度是相对的,加速度也是相对的。在非惯性系中物体所受的惯性力
不是“虚拟的”,而是一种引力的表现,是宇宙中其他物质对该物体的总作用;物体的
惯性不是物体自身的属性,而是宇宙中其他物质作用的结果。
其实,爱因斯坦已经觉察到马赫思想的重要性。马赫原理这个名词就是爱因斯坦本人给
出的。
稍微动一点脑筋的人,就知道马赫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可悲的是,老百姓不愿意动脑
筋。现在来让... 阅读全帖 |
|
A******D 发帖数: 1075 | 5
搞物理的喜欢简化问题,物体抽象成质点之类。你说的“无吸引力也无斥力”是指我图
上x轴方向吧。这是一种简化。在实际情况下,左右手各拿着一半断磁铁,那是断无“
无吸引力也无斥力”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我画的图像就是实际的磁铁情况,它没有问题。 |
|
J*******3 发帖数: 1651 | 6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
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
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
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
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
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
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
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
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339 | 7 不知未什麽有这么多人讨论永动机这样的题, 其实学过热力学的人都知道用这样简单
的机械装置去做是
不可能的, 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这里讨论的许多根本算不上永动机.
要找永动机必须在热力学不成立的地方找, 即第三种永动机. 这里我给出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真空能量永动机. 我们知道九十年代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发现宇宙的加速膨
涨, 这就证明宇宙是可以有真空能量的. 在宇宙的极早期, 真空能量占主导地位的
时, 其比较平滑的地方会发生爆涨, 一块很小的区域会长成一个新的宇宙, 同样的
过程在新宇宙又会发生,这样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这就是所谓混沌爆涨, 如果有一天人类掌握了利用真空能量的办法,
区区永动机岂在话下.
第二个例子更加实际. 考虑一个自引力质点体系,
比如太阳系就是这样一个体系. 现在我们假定
从中提出了一点能量, 由于自引力体系的热容系数是负的, 因此整个体系的温度
反而会升高, 我们可以不断提取能量驱动我们的机器. 人们已经实际应用过这个原理
了, 美国七十年代发射的先驱者10,11号飞船旅行者1,2 号飞船都曾利用
木星的引力场提速以飞出太阳系, 就是这个道理 |
|
m****i 发帖数: 159 | 8 你计算的那个是说,给出一个n点分布,然后看一下所有相邻距离里最近的一个,如果是x
,就在x的登记薄上划上一笔。
superstring现在说的那个是,给出一个n点分布,然后看一下所有相邻距离,这样的距离
共有(n-1)个,每出现一次x,就在x的登记薄上划上一笔。
我计算的那个是,跟踪一个质点,然后看一下在n点分布下离它最近的距离,如果是x,就
在x的登记薄上划上一笔。
我现在估计superstring算的那个可能是tigerguy的本意。
圆
的
。
情 |
|
c**r 发帖数: 2019 | 9 我再来补充几句。有关激光的部分论述得很好。但是漏洞出在第一条,可能是表述问
题。反射的确是使物质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只适用于不透明物质;对於
透明物质,透射(或者说是极少量质点(三价铬)的反射所导致的背景(氧化铝)散射)才
是使物质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作为透明物质,红宝石之所以成红色,是因为三价铬
反射了红色,吸收了红光的补色(高频端的蓝绿光),从而使低频端的红光“透过”了
整块氧化铝。在这里,透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反射,但它毕竟和单纯的反射有所不同。
另外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三价铬在氧化铝的固溶液恐怕不会再以络离子的形态存在,
所以我原文中说的络合物恐怕不能成立。氧化铝晶体中的三价铬很可能--也顺理成
章地--应该位於三价铝的晶格位置上(“雀巢鸠占”),这样一来,上下能级(E1,E0)
和泵能级(E2)彼此之间的结构能量关系就应该由晶格振动能来决定。至於究竟如何,
恐怕还得去查书。
由此又可以多扯几句激光的问题。如果打一下红宝石的发射谱(可见光段),我们很可
能会在红端看到一个大馒头峰,馒头上耸立着一个尖峰(如果不走运的话,尖峰也可能
被馒头峰所埋没)。馒头峰是三价铬的本底反射 |
|
R*******N 发帖数: 7494 | 10 1869年,19世纪伟大科学家William Thomson (Lord Kelvin) 发表了著名的速度环量守
恒定律的论文。他的结果等同于19世纪另一位科学巨匠Hermann von Helmholtz在1858
年证明的一个定理,这一结论现在称为开尔文-赫姆霍兹定理,它被用来解释很多重要
的流体现象,如飞机升力的产生,湍流阻力和量子涡线在超流中的运动。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陈十一教授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
室的研究人员在流体湍流中拓展了这个定理,有着150年历史的Kelvin-Helmholtz定理
在湍流中得到发展。
他们指出经典的开尔文定理在流体湍流中将失效,从而必须采用他们的新理论。
速度环量定理很容易通过涡线的运动来理解:旋转的柱状流体,如大气中的龙卷风或者
浴缸下水口形成的漩涡都有涡束。开尔文-赫姆霍兹定理表明在流体粘性系数很小,或
者说“粘性”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涡线必须“和流体一起运动”。换句话说,不管流体
运动多么复杂和多么混乱,最开始在流线上的流体质点在以后还会一直在那根涡线上。
吸烟产生的烟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我们之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烟圈 |
|
t*****a 发帖数: 40 | 11 比如已知质量分布,求其中某个小质点的运动轨迹。
有这样的模拟器么?
thx |
|
i****x 发帖数: 17565 | 12 没错,这是个常见错误,那边也有这个问题:
吸能区耗尽后,基本相当于 A车质量减去吸能区质量和B车相撞,这个时候质量不对等
我知道你想说a2压扁后a1跟b硬碰硬。但事实上,当a2压扁后,并不是a1跟b硬碰硬,而
是a1推着个同样质量的质点a2跟b硬碰硬,b不但要撞停a1还要撞停a2,而a1躲在a2后面
,受力只有b受力的一半(另一半用来减速a2了)。又因为a1质量只有b一半,所以加速
度仍然相同。
所以两辆同重车相撞,无论双方哪边有吸能设计,无论吸能区是否完全溃败,双方驾驶
员必定遭到同样大的加速度。唯一的例外是如果撞击力量超过一方安全笼上限,则该方
驾驶员还会受到形变伤害,但就算如此他们所遭受加速度仍然相同。 |
|
V***b 发帖数: 3419 | 13 “但事实上,当a2压扁后,并不是a1跟b硬碰硬,而是a1推着个同样质量的质点a2跟b硬
碰硬,”
这个是不对的。当A2压扁后(不管是分阶段压扁还是均匀线性压扁),不是A1推着A2和
B碰,而是更高速度的A1和相对低速的A2+B碰。A2溃缩的部分速度是负值,相当于B的速
度或者更大(取决于碰撞性质了)。 |
|
i****x 发帖数: 17565 | 14 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假设A1(A安全笼)A2长度质量各为1,B长度质量为2。碰撞后假设
A2变为质点,A1和B形状不变,B左沿在0点以左x处,重心仍然在0点处,得方程
(1/2+x)*1+x*1=2*(1-x) => x=3/7
可见B左沿在0点以左,B减速过程一共位移了3/7。
但他没意识到:A1位移距离是1-3/7=4/7,其实比B位移还长,虽然A1左沿在0点右侧。 |
|
V***b 发帖数: 3419 | 15 我掉你们俩的陷阱里了。不过我得承认我对质点位移的描述不对了。不过还是我最开始
说的,A人和B人哪个受到的伤害大还是得看最大瞬间加速度,不能用开始碰撞和碰撞结
束两个时间点来衡量,比如总移动距离和总能量变化。
This |
|
g****5 发帖数: 1639 | 16 最近对汽车的安全颇感兴趣。对于人在事故中的伤亡原因,我总结了两点:
1) 人不是质点,所以身体各部位有相对运动。当这个相对运动在关键部位的瞬间加速
度大到一定程度而没有外力束缚的时候,人就很容易挂了。比如在撞车时颈部折断当场
送命;
2) 由于车的某个部分发生塑性形变,而这个形变后的部件直接接触人的身体(或者气
囊),而这个压力足够大,就像身体被锤子重重一击或者匕首穿刺,而后或当场死亡或
失血过多而亡。
第一种死伤原因,可以用多点(比如5点)安全带来解决,就是赛车手用的那种。很大
程度的解决了人的身体各部位的相对运动趋势。
第二种死伤原因,应该是事故中的最大的杀手。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从材料上来解决这个
问题。比如用能够承受较大弹性形变的高强度的橡胶做车身。发动机没法改材料,就用
volvo的技术,一旦探测到碰撞,发动机往下掉而不是被压进驾驶舱,当然了发动机外
壳也可以包裹一层橡胶。成本应该不会很高。当然因为我不是学固体力学的,也不完全
确定橡胶是否可行。大牛们帮忙指点一二。多谢啦!
最后还有个最可怕的情形,就是车的两个相对的部位,比如前后(或者左右),同时被
两个质量大的多的车往里面寄,...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437 | 17 汽车转向时,主要受到发动机的牵引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作用
简单起见,假定车子是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这非常接近大半径转弯的情况。假定转
弯半径100米,车速10米每秒,车重2000公斤。如果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0马力,牵引力
大概是2000牛,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向心力公式是F=m*v(2)/r, 数值也是2000牛,
方向指向圆心,与牵引力垂直
这两个力作用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矢量相加,地面需要提供的附着力是2800牛。这
个数值是和驱动形式无关的
对于四驱系统,每个轮胎的负载大约是700牛。对于两驱系统,主动轮的负载是1000牛
跟500牛的矢量和,大约是1100牛,而从动轮只提供500牛的向心力
可见,四驱对于弯道的极限附着力的要求也降低了,但是没有直线行驶的50%那么多。
而对于两驱,由于牵引力的角度不同,前驱优于后驱
另外,由于向心力和速度平方成正比,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比驱动形式的作用大的多
以上是小角度转弯的情况。大角度时,半径减小,向心力作用加大,每个驱动轮的状态
都不同,这个太复杂了,不过我想结论还是差不多的
: 实际上,冰雪路面上匀速行驶然后遇到转弯
<...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968 | 18 来自主题: _Astronomy版 - 土星的观测 土星的体积几乎是木星的一半。土星有浓密的云层,有23个天然卫星。 在上星的赤
道平面上围绕着一个美丽的光环,这是土星的最突出的特征。上星的光 环是由无数的质
点组成的,这些质点都和卫星一样围绕着土星旋转。用小望远镜观测土 星,可以侧重观
测土星的光环。
长期用望远镜观测土星,还可以发现它的光环的方位是会改变的。当光环平面正对
着我们的时候,光环就成为一条细线,这是因为光环特别薄。土星光环的宽度约二、三
十万公里,但它的厚度只有十几公里,最大厚度也不超过150公里。土星的光环被若干 暗
缝所分开,成为好几个环。 用小望远镜还有可能看到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它约16天
左右绕土星运行一周。 它的直径约4840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个卫星,比水星还要
大。土卫六的上面有大 气层,这也是太阳系卫星中仅有的现象。 |
|
A***o 发帖数: 2783 | 19 担心是没有用处的。。。灭亡是不可避免。。。如果现今的宇宙学原理
是正确的,这个宇宙有两种结局,跟物质密度有关:大于某临界值,最
终塌缩到一个质点;小于等于该值,死于热寂。根据目前已知的质量计
算的密度似乎才到该值的1/10,不过还有两个重大质量来源不能确定:
宇宙暗物质和中微子。前者是因为看不见,不容易测量;后者好象还没
能确定到底有没有质量,因为它们的数量极其庞大,如果是有质量的,
其质量会构成宇宙质量的极大部分。
阳 |
|
|
i*****w 发帖数: 356 | 21 质点.是一个物理概念。 呵呵.我做CHEMICAL PHYSICS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