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诸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作者:
胡赛萌
趁着夜色,崇祯在近侍的护卫下企图乘乱混出宫去,刚骑着马出东华门,就被内城守军
的乱箭所阻,再跑到朝阳门,守门的成国公朱纯臣却闭门不开。崇祯无奈,只好再转向
安定门,然而此门的守军早已作鸟兽散,宫门被巨大的铁锁锁住。这时候,宫中早已是
大火四起,崇祯之后再返回内宫。
凌晨,该是上朝的时间了。崇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上朝,然而却无一人前来。崇
祯听着城外传来若隐若现的喊杀声悲怆地说道:“可惜苦了我大明的百姓啊!”说完涕
泪横流。
此时的崇祯早已明白,悲伤是没有用的。是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崇祯把3个
儿子叫到跟前,命令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藏起来,叮嘱他们一定不要落入李自成
手中。崇祯又流着泪对身旁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了,说:“
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
?”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痛心地说:“可怜我儿,可是你为什么要生在这帝
王之家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刀向长平公主砍去,由于衣袖遮眼,崇祯只砍中了
长平公主的左臂,鲜血直流的长平公主昏死了过去。接着,崇祯...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2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r*s
发帖数: 2555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自缢殉国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
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
崇祯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
,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太监曹化淳说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21]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围攻北京城。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以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诸门,守军或逃、或降。下午,曹化
淳开彰仪门[22](一说是十九日王相尧开宣武门,另张缙彦守正阳门,朱纯臣守朝阳门
,一时俱开,二臣迎门拜贼,贼登城,杀兵部侍郎王家彦于城楼,刑部侍郎孟兆祥死于
城门下[23]),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思宗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
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
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后自杀,手刃袁妃(未死)、长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
[24][25]
然后思宗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
),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带着这片文章劝进包叔如何?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
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
崇祯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
,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太监曹化淳说
:“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21]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围攻北京城。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军以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诸门,守军或逃、或降。下午,曹化
淳开彰仪门[22](一说是十九日王相尧开宣武门,另张缙彦守正阳门,朱纯臣守朝阳门
,一时俱开,二臣迎门拜贼,贼登城,杀兵部侍郎王家彦于城楼,刑部侍郎孟兆祥死于
城门下[23]),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思宗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
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
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后自杀,手刃袁妃(未死)、长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
[24][25]
然后思宗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
),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5
驳史盲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史部分75大谬误 【陈浩然】
1.P196“这是明太祖真容,你给他画成这样,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画得跟秦皇汉
武似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他也宰了你。”
看完此条,第一印象就是袁老师不读史书。《明史·太祖本纪》载:“(太祖)比
长,姿貌雄杰,奇骨灌顶,质疑廓然,人莫能测。”袁老师的故事,估计出自《菽园杂
记·卷十四》:“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
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
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里面只是说“自以为必见赏。及进
览,亦然。”只是没赏画师而已,可哪里说什么“画得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
圆也杀你”?杀画师一说出自民间传言,可也没说什么“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了
你”,传说中最后一个画师也没被杀,反而让太祖大为满意。袁老师张口就说:“画得
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你”,真是能发明历史啊
2.P196"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
明确实有皇帝长期不上朝的案例,但只是神宗30年未上朝,世宗25年...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74
6
传说崇祯自缢前手刃子女及皇后,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同时对
满朝文武颇有怨言:“朕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皆诸臣误朕。”很明显是在推
卸自己的责任。李自成围城后,崇祯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无一人听使唤。
大家避之犹恐不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寻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小
太监相随。 其尸骨被几位当地士绅从煤山的“罪槐”上解下,装在合伙凑钱买的廉价
柳木棺里运至昌平,草葬在早夭的贵妃田氏墓地。曾经横征暴敛的朱明王朝,到最后,
连一副好点儿的棺材板都买不起。还要靠慈善家的怜悯与捐助。十三陵中,崇祯的思陵
不仅形制特殊,而且亦显简陋。思陵之“思”,除了徒劳的思念之外,还应有反思之意。
看见景山,我会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活着时,曾经凌驾于万水千山之上,所有人见到他都要高呼“万岁”,以至他后
花园里的景山,也获得万岁山之美誉。然而这个人偏偏又是短命的。当他吊死在景山东
麓的一棵古槐上,似乎并不见得比一枚普遍的落叶更有分量。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末代
皇帝崇祯。
铺开地图,你会发现这座多少年前天外飞来般的山丘处于北京城核心的位置,紧邻皇气
逼人的故宫后门。它飞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对事情做扭曲性解释,目的是为了“自我服务”。
在历代的亡国之君中,明朝的崇祯皇帝下场最是凄凉,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时,崇祯要太
监敲勤王的大钟,却无人回应,朝中大臣早已作鸟兽散。他仓皇逃出宫,陪着他的只有
一名太监。在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下,崇祯最后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吊,自杀殉国。他
在自杀前所写的遗诏里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祖宗传下的江山为什么会在自己手里丢掉?而且沦落到必须上吊自杀以求解脱?崇祯说
他自己“凉德藐躬”只是过场话,重点是后面那句“然皆诸臣误朕”,一切都是朝中大
臣的错,是他们害国家和我沦落到这步田地。从心理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在归
因”。
所谓“外在归因”就是将事情的原委归于个人之外的因素(如他人、环境),而“内在
归因”则是将它归于个人因素(如能力、努力)。其实,每件事情的成因都非常复杂,
内外因素皆有,差别也许只在比例,但研究显示,对与己相关的事情,特别是不光采的
事情,我们会做较多的外在归因,譬如对自己的失败,有较多的人会说那是“因为”别
人的制肘、市场的变化等外在因素。但对成功之类光采的事情,则有较多的人会说那是
“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巴希尔 冷热军事史
原创2017-10-06 巴希尔 冷热军事史 微信号 militaryhistory
功能介绍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作者:巴希尔|编辑:Q先森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是一个令皇帝朱由检愁眉不展的日子。不久前横
扫西北的李自成,这天在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大顺军业已占领西北数省、河南大
部、湖广北部,定鼎长安。
不过,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在明王朝官吏的统治之下。拱卫京畿的边军,也保有强大
实力。崇祯似乎还可有一番作为。很难想到,距离大明寿终正寝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
到八十天了。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变,堪称历史的黑色喜剧。
李自成劝降

李自成在西安过了个囫囵年。正月初八,他率主力开始向山西进军。二十三日,大顺军
到达平阳,知府张璘归降。
崇祯闻报大怒,将山西巡抚蔡懋德解职。然而继任巡抚走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固关,听
说李自成势大,不敢赴任。蔡懋德只好背锅到底。二月初六,李自成军进抵太原城下,
初八日,守军裨将开门投降,蔡前巡抚自杀了事。
▲李自成
修整数日后,李自成继续向北进军。途中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这一纸诏书
乃是对大明朝的最后审判,...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毛泽东曾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不恰当。毛是心狠手辣的政治流氓、权谋大师
,马克思只是埋首书斋、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家,二人的性格修养、精神气质格格不入
;作为草莽“革命家”、山大王,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与天潢贵胄秦始皇亦相
去甚远。
在共产主义“神圣家族”里,与毛泽东言行举止最相近的人其实是斯大林;在中国历代
帝王中,与毛泽东极其神似之人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毛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是自我
膨胀、自我陶醉,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寓自勉自励之意完全不同,试想,一身而兼祧
古今中外之主义宗师、帝王魁首,岂非世间“伟光正”之极致?然而,说毛是“马克思
加秦始皇”,实不如说毛是“斯大林加朱元璋”,或“中国的斯大林、现代的朱元璋”
更加传神,更加入木三分。
毛泽东神似朱元璋
关于毛泽东与朱元璋的相似之处,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写道:“就性格言,两人尤为肖
似,都是阴狠、猜忌、残暴兼而有之。除了语录、红卫兵、整肃干部,以及因自卑感而
迫害知识分子等仿制品之外,毛泽东师法朱元璋有时甚至到了亦步亦趋的境地。例如他
所提出而在大陆上一度广为宣传的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便完全是抄袭朱元
璋的‘高筑...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10
对个人最大的惩罚是不是死刑? 人都自己领死还怕担p个责任。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
,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朕薄德匪躬是不是逃避责任? 上干天咎是不是逃避责任?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
人是不是逃避责任。 就抓了人一句然皆诸臣误朕也。袁崇焕,洪承畴等奇葩不能算诸
臣吗? 他们的黑锅是不是也要烈皇来背?
x*****z
发帖数: 787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lzylwz (qsxfthmlp),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2 16:29:41 2015, 美东)
毛泽东曾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不恰当。毛是心狠手辣的政治流氓、权谋大师
,马克思只是埋首书斋、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家,二人的性格修养、精神气质格格不入
;作为草莽“革命家”、山大王,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与天潢贵胄秦始皇亦相
去甚远。
在共产主义“神圣家族”里,与毛泽东言行举止最相近的人其实是斯大林;在中国历代
帝王中,与毛泽东极其神似之人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毛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是自我
膨胀、自我陶醉,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寓自勉自励之意完全不同,试想,一身而兼祧
古今中外之主义宗师、帝王魁首,岂非世间“伟光正”之极致?然而,说毛是“马克思
加秦始皇”,实不如说毛是“斯大林加朱元璋”,或“中国的斯大林、现代的朱元璋”
更加传神,更加入木三分。
毛泽东神似朱元璋
关于毛泽东与朱元璋的相似之处,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写道:“就性格言,两人尤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坑死崇祯的“光处长”
周淮安
01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
这是一个天崩地坼,山河巨变的动荡时代。
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流贼”攻城略地。《明史》称“溃烂而莫可救”,两百七十
多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
是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一个新政权的成立意味着敲响旧政权
的“丧钟”。
从飘忽不定的“流贼”到建立政权,从无政治主张的农民到明确“争天下”的集团,李
自成已经向崇祯亮明了“掘墓人”身份。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开始渡过黄河进攻山西,所向披靡,官民迎降。下一个目标十
分明确:将革命进行到底!进京赶考去!
摆在崇祯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死守京师,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不成功则成仁;二是
南迁,做战略性转移,迁都南京,重振旗鼓再图一战。
无论是崇祯,还是群臣,其实内心都很明白,第一个方案无异于痴人说梦。
继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克星”孙传庭潼关兵败身亡后,最后一支“听指挥
,能打仗”的明军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分镇各地的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等将领虽然掌握有兵马,但朝廷实际上已指挥不动
,他们已经成了各怀鬼胎,有奶就是娘的地方军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后路。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原创:李淳 太原道 微信号tydaocom
功能介绍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
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 大明兵部尚书、督师孙传庭,电影《大明劫》剧照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明史·孙传庭传》还称“传庭死,关(潼关)内
无坚城矣。”“传庭败死,贼(李自成起义军)遂入关,势以愈炽。存亡之际,所系岂
不重哉!”
正如后来清代诗人所说:“劳臣一剑系沧桑,角鼓悲风绕战场”(沈会霖)“国家之乱
谁为基,英雄数尽际亦危”(清代诗人冯云骧)。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由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直接指挥了数十次对民军
的镇压战争。他以独有的聪明智慧、多谋善断和出色的战略战术,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
于危亡之境,几近彻底失败。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兵败潼关,在有机会逃命之时,他
带不多的部下冲入敌阵,慷慨赴死;其妻率三妾及婢女跳井而亡。可谓满门忠烈。崇祯
帝因为没找到孙传庭的尸首,认为他逃匿了,而不给褒蔭(褒奖和给他的后人以恩惠)
直...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坑死崇祯的“光处长”
http://wemedia.ifeng.com/58143364/wemedia.shtml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开始渡过黄河进攻山西,所向披靡,官民迎降。下一个目标十
分明确:将革命进行到底!进京赶考去!
摆在崇祯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死守京师,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不成功则成仁;二是
南迁,做战略性转移,迁都南京,重振旗鼓再图一战。
无论是崇祯,还是群臣,其实内心都很明白,第一个方案无异于痴人说梦。
继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军克星”孙传庭潼关兵败身亡后,最后一支“听指挥
,能打仗”的明军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与死守北京的方案相比,“南迁”方案显然更具可行性。
一句话,“南迁”有钱、有粮、有兵,有现成的政府班子,如果不能东山再起,最不济
也可划江而治,保住半壁江山,不至于亡国亡天下。
“南迁”虽然好,对于崇祯而言,却隐含着一个巨大的道德风险。
堂堂一国之君,大明天子,竟然弃都城而逃,丧师失地,置黎民于水火,而且很可能一
去不回,如南宋一样偏安一隅。这既需要痛下决心,更需要群臣的配合,给个理由先,
给个台阶下。纵观中国历史,正常的表演程序应该如下:
群臣进谏:“形势危急!奔跑吧...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3219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ibril (游来荡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才发现当年崇祯皇帝自杀的规模相当惨烈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30 20:16:21 2014, 美东)
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
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
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
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
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
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
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
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
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
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8042
16
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
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
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
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
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
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
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
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
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
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
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诸臣惊闻这一变故,大学士范景文及其妻妾,户部尚书倪元璐与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
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
兆祥与其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勇:乾隆这样评价崇祯帝
2015-11-12 11:51
来源: 作者博客
乾隆说,崇祯帝最后将亡国的责任推给群臣,推给温体仁,但“亡国之君,各贤其臣,
于体仁又何责焉?”那么多文臣武将不用,十七年换了五十相,竟让温体仁独占八年,
巍然不动。这究竟是大臣的错,还是崇祯的错?
大明王朝是帝制中国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崇祯皇帝是这个政权最后一位君主,是
他将大明王朝送进了历史,结束了朱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
奇怪的是,一个将江山弄丢的亡国之君,在过往三百七十年间很少受到指责。不论
是明朝遗老,还是新朝统治者;也不论是新史学,还是旧史学;人们对崇祯帝抱有普遍同
情,以为明朝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崇祯的错。
善良是人的天性。人们对崇祯亡国抱有同情,主要是因为他在最后时刻壮烈殉国,
而且留下了感人的遗书: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一死报国,其情其景,令人感动。不过,崇祯帝将所有责任推给“众爱卿”
,其反省、道歉显然并不那么真诚。即便崇祯帝的检讨发自内心,然历史主义回望显然
问题多多。只是他的死太悲壮了,并不是所有末代君主都能做到,因而崇祯虽是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栩先生
01
2016年12月,百度花了1个亿收购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
公司,主要原因是:老板李彦宏看上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叫兽。
李叫兽真名叫李靖,写的营销论文章曾红极一时,这让李彦宏对其非常欣赏,于是全资
收购他的公司和团队,让年仅25岁的李靖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仅仅16个月后,李靖辞任百度副总裁,原因众说纷纭,舆论沸沸扬扬。
但和之前陆奇的离职比起来,李靖的离开只能算主菜上桌前的一道开胃菜。
因为百度的副总裁(即VP),就像学校里一个班的班长一样,听起来很牛逼,实际上大
大小小有好几十个;而真正说得上话的学生会主席,只有一个。
陆奇毫无疑问就是百度的学生会主席,作为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几乎是学
生(员工)在百度能走到的最高位置了,在他之上只有辅导员李彦宏了。
事实上,陆奇入职百度前,早已经功成名就,他1998年加入雅虎后,用10年时间从一名
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执行副总裁。2008年,陆奇在微软CEO鲍尔默的邀请下加入微软,之
后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这是大陆华人在美国科技行业的最高职位。
如果说陆奇在百度像是一个大学学生会主席的话,1个多...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93
19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明朝历代诸帝中,崇祯是个后人最同情的可怜人:辛苦十七年,劳心劳力励精图治,却
内外败绩不断,打击连连,百官更是昏聩无用,不是混事就是败事。到最后大厦将倾,
北京沦陷,落得悲情上吊煤山的下场。临终前撕心裂肺高呼一句“诸臣误我。”几个世
纪以来,也总令后人心痛。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呢?
要论崇祯最可恨之处,对照他悲情的命运,可能有些残酷。但一个事实却是:崇祯与一
个铁腕君主最大的差距,不是勤劳,而是用人。
他在位时期,曾经无比信用的臣子们,对照后来李自成占北京后的表现,绝大多数都十
分的不堪。最被他宠爱的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个被李自成查出贪赃,私吞的白
银埋的家里满地窖都是,另一个主动卖身投靠,为了表忠心在农民军战士面前慷慨激昂
,大骂崇祯无道,结果连打崇祯打了一辈子,素来暴虐的农民军大将刘宗敏都看不下去
了,上来就是俩个耳刮子: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这么说他!
就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说,崇祯这辈子,真是瞎了眼。
要说他用过的人,一个好人没有,当然也不对。但更严重的情况是,即使遇到了靠谱的
臣子,他也不会用。
至少有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九千岁与东林党,谁在祸国?
2017-04-30 赵佳鑫 格上理财
作者:赵佳鑫
来源:赵佳鑫(ID:about0723)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可以说一扫万历末年辽
东战场的颓势,大有光复辽东之势。前期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定
龟缩山海关的决议,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不敢说他
多器重袁崇焕,但从来往信件看,袁与魏的关系至少是和谐的,袁最牛掰的几次战功全
在魏掌权时诞生。当时明军的情况是:关宁铁骑不用裁员,军饷仍可足量正常发。
皮岛军队不用精简,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寄居海岛的毛文龙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
边民商旅,本着中庸之道,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毛文龙也算干吏,积极进取,开拓
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授毛文龙“钦差平辽便
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和尚方宝剑,人心笼络绝对到位,搞得毛文龙热血
沸腾,誓死巩卫皮岛、朝鲜本土。盛京的西面,从宁远至锦州,本来荒凉破败了十年的
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
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魏...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21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212-%E6%96%87%E7%AB%A0%E7%81%AB%E4%BA%86-%E4%B9%A0%E8%BF%91%E5%B9%B3%E6%9C%89%E7%82%B9%E5%83%8F%E5%B4%87%E7%A5%AF%E7%9A%87%E5%B8%9D
观历史言行
崇祯为什么亡国?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指示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是一个悲情人物,尤其是他在上煤山的时候还能回望京城大火,说
一句苦吾民耳,更是让后人唏嘘不已。加上清朝初期许多倒行逆施的政策,各地的反清
复明活动也一直持续不断,但大多数都要和崇祯扯上一点关系。可以说,在清初的一段
时间,崇祯的声誉反而越来越高了。
崇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勤政。在明朝的皇帝里,除了太祖和孝宗之外,可以说
就没有比崇祯更勤政的皇帝了。而且,因为孝宗时期对阁臣还是比较尊重的,也比较倚
重大臣的辅佐,但崇祯不同,崇祯时期虽然在制度上也还是沿用了之前的内阁制,但是
因为他很勤政,而且对阁臣动辄斧钺相加,所以内阁实际上形同虚设。在这个意义上...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22
邓产党怎么那么牛逼?
一直宣传自己伟大,光荣,正确?
要点脸的话,单就杀了5亿汉族婴儿的一胎化计划生育一项,
就够邓产党道歉500回的。
到目前为止,他一次还没有道歉。
罪己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AA%E5%B7%B1%E8%AF%8F
罪己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君主所下发的一类进行自我批评的诏书,旨在反省自己的过失,改变
政策。
《左传》古称“禹、汤罪己”[1]。中国古籍中记载的第一份“罪己诏”是《尚书》中
记载的《汤诰》,《诗经》中的《周颂·小毖》是周成王的罪己诗,《尚书》中的《秦
誓》是秦穆公偷袭郑国导致秦晋殽之战,惨败后所做的自我反省,其文曰:“以不能保
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汉文帝
则是第一位正式发下罪己诏的皇帝。最后一份罪己诏是清朝宣统帝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下
发的(另袁世凯在取消帝制后亦曾发过类似“罪己诏”的文书)。
中国学者萧瀚根据《二十五史》进行的统计显示,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汉朝15位
、三国3位(曹魏1位、孙吴2位)、...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23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很注意重典治国,在官吏铨选、考核、监督方面也制定了一套
严密的制度。但到明朝中后期,随着整个国家机器日趋失灵,这些制度也都遭到严重破
坏。当时,官场贿赂盛行,对官员的考核、监察名存实亡,连负责考核选拔官吏和惩治
贪墨的吏部官员和监察官员,也大肆贪污受贿。崇祯继位后,虽然以很大决心整饬朝纲
,刷新吏治,但已积弊难返,最后连他自己都不得不哀叹:“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
。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明季北略》卷十三)明末的官场,已俨然成
了权钱交易的大市场。吏治腐败成了当时最大的腐败,是腐败的总根源。
这些通过走门子、塞票子上来的无耻之徒,其道德品性之低下不言自明。要指望他们忠
心国事,有所作为,简直是痴心妄想。

这份遗诏写于农历1644年3月19日凌晨,地点是煤山寿皇亭上。从两天前李自成的农民
军开始围攻北京城以来,崇祯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合过眼。17日晚上,他是在“内外
诸臣误我!误我!”的通宵叹息和埋怨中度过的;18日夜间,农民军攻入北京城,精神
已趋于崩溃的崇祯在连杀了几位嫔妃和亲人后曾试图出逃,努力失败后,便亲自在前殿
鸣钟召集百官,可是钟声响了
i****d
发帖数: 203
24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 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
,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崇祯帝說:“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
,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D*****i
发帖数: 2068
25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
此。”
t*******n
发帖数: 444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假如你是吴三桂
1644年春在山海关,怎么办?
原来的军令“入卫京师”是作废了。李自成进京,皇上自尽,临死还一封遗书“诸臣误
朕也”。南方倒是有几个流亡朝廷,不过之间距离半个中国,而且直到长江以北都是李
自成的地盘。北边蒙古是满清的铁盟友。出海也没戏,除非是郑芝龙之类有船有钱有华
侨身份的。
跑不了,除了等死就是投降大顺或满清两个选择。李自成那厮,弄了全家三十多口成人
质不说,进京后连刘宗敏都指挥不动,也不像是开国之君的气量。投降不被马上宰掉,
也很快会被满清干掉...
w*********r
发帖数: 613
27
甲辰,陷昌平。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
。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
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
你说为什么不跑?你举例赵构本就偏了,赵构在城破的时候不在京城。你得比为什么徽
钦整个京城皇族让人一勺烩了。崇祯和赵构比的了么?问你一句徽钦怎么不能跑?
l*****i
发帖数: 20533
28
宝钞还在用自然是因为政府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脸。总要拖一拖的。而实际当中民间是不
认了。所以黄仁宇说那个时候还用宝钞就很不合理。
工商业税的确很低。这是史学界公认。比如黄仁宇也是这么说的。所以万历谈不上横征
暴敛。但是当时的税法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农业税依然占了税收的大头,而工商业税则
很低。这一点后来也一直是个问题,具体可以参见关于辽饷的分配问题《皇明世法录》
《度支奏议》)。增加的负担主要都转移到了农民头上。这就导致一方面朝廷无钱可用
,一方面农民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商人们却享受着奢华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万历横征暴敛?为什么如此不合理的税收制度不改革?那就是拜
东林之类士大夫所赐。他们积极反对任何增加工商税的提案,甚至不断要求减免。这样
就阻止了税收结构的合理化改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士大夫还用了很夸张的言辞
,让你觉得皇帝收这些工商税就是横征暴敛。(比如《罢矿税疏》)
网上有人认为这些士大夫自己就代表了新兴富商的利益,所以积极反对收工商税。这个
没有直接证据,所以只能说有此一说。至少表面上这些人上疏各个都是正气凛然忧国忧
民的。。。
另一方面是关于朝廷派下去的监税使。由于文...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29
浪费大量金钱人力。还不如把东北直接封给蒙古,人口全都迁入关内,在山东半岛练水
军。这个策略其实本来天启朝已经开始执行了,按照熊廷弼的思路其实到了崇祯朝就可
以去给努尔哈赤收尸了,偏偏碰到东林党支持的孙大废材一通瞎搅和,把明朝全部的精
锐,几十年的税负葬送在辽西一片荒野上,还白白送给后金几十万人口。所以崇祯那句
诸臣误我真是有感而发
f*******1
发帖数: 12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觉得历史上的坏人有
有魏公公在,大明未必能亡国,东林党人才是祸国殃民,莠言乱政的典型。后期的崇祯
同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一边高呼"内外诸臣误我!"一边替魏公公秘密收尸埋葬。
要说中华民族的罪人,董仲舒和朱熹,绝对应该榜上有名,这俩是中华民族自我阉割的
操刀手
j******1
发帖数: 1315
31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
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t********1
发帖数: 3150
32
编者按:如今我朝反腐正激烈,今天拍苍蝇,明天打老虎,落马贪官不是贪污受贿,就
是乱搞女人睡。新闻联播义正辞严,永远正确,百姓看戏拍手称快。诸位看官且慢兴奋
,以泼凉水为价值观的本报提醒你,因为这是一出历史循环剧。六百多年前,明朝的反
腐与我天朝又何等相似,猛一回头你会发现,原来这反腐剧也是按表走的。今天刊发大
眼李承鹏文章,瞧瞧这出精彩的反腐循环剧。
1368年,当世第一屌丝朱重八终于逆袭成功了。
站在应天城高高的台上,这个开国皇帝、也是帝国最资深的叫化子,不能忘怀当年
正是贪官污吏让他流离失所,父母差点死无葬身之地。他心如明镜,官场贪腐让横扫天
下的大元瞬间崩溃。他下定决心:绝逼要弄死丫们这些贪官污吏。是的,绝逼!
那一年,他四十岁。
他精力充沛,侦察和分析官员异常财务状况时像一部云计算机。他肃贪苛细,宣布
凡贪污60两以上银子的官员将被剥皮揎草,杀得兴起,干脆下令“不足60两的也杀掉”
。早年的坎坷使他对贪腐恨之入骨,按现在纪检的说法就是对贪腐“零容忍”。在已知
的素材里,可以看到亲任政法委总书记的他抓过的一些案子:“收贿袜子一双、鞋两双
”、“书籍四本、衣服一件”、“围脖一个、网... 阅读全帖
k**o
发帖数: 15334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真的有公义可言么?
不是崇祯想杀,而是明朝的制度就是这样,出了事,谁是主官,谁就要负责,
就要死。比如三矿徒在山东叛乱,其实跟山东巡抚孙元化没有半毛钱关系,
纯粹是袁崇焕造的余孽。但是孙元化为了此事被杀,不是崇祯要杀他,
而是朝廷百官纷纷上书要求的判决。
对袁崇焕也是同理,他杀了毛文龙,崇祯还可以暂时忍耐,因为恶果还不明显。
但是满清入关,兵临北京城,这就是出了大事了,那么袁崇焕就要负责,就要死。
这就是明朝的制度。不是崇祯想杀谁就杀谁。如果内阁和百官不同意,是可以
封还旨意的。所以崇祯上吊前,说了一句“诸臣误我”。明末的事确实主要
是袁崇焕误国所致,否则满清根本都不能入关,明军也就能从容对付李闯。
m***a
发帖数: 13878
34
“宦官政治”:组织的长寿基因
在史学家的笔下,宦官或许是集所有负能量之最大成的历史群体,他们道德败坏、
无恶不作,不仅造成了政治黑暗和经济腐败,也破坏了行政官僚制度的正常运行,即所
谓“宦官乱政”。在职业官僚眼里,宦官几乎要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灭亡负全责。
但从家族企业治理和代际传承维度出发,却给宦官政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
视角。如果中国家族企业要做世界500强,不必关注这个群体,但如果想做500年基业长
青,则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的宦官政治。
长寿基因还是致命毒瘤?
宦官在西周时开始出现,当时主要负责杂役、传令等内务工作。宦官政治则从秦朝
才开始出现,在封建官僚制度下作为制衡职业官僚阶层的对立集团而存在。宦官也由负
责皇宫的勤杂工变成维护皇权的政治势力。
宦官政治主要集中在汉、唐和明三朝中后期,史学家们把这三个时期一致描绘成政
治腐败黑暗的时代,同时也把三个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宦官专政。
但在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中,先后存在过48个王朝,其中汉人建立的寿命200年以上
的王朝仅4个:汉、唐、宋和明,竟有3个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幸运儿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幸运儿,若不是他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死的时候没有子嗣,或者把持
朝政的魏忠贤稍微有点心眼,找个年纪小的朱家子孙继承帝位,继续操控一切。这样的
话,朱由检也许就做不了皇帝,做不了皇帝,就不过是个藩王,在历史上无声无臭。但
他又是不幸的,在位十七年,继承一个烂摊子,没有一年是没事的。内乱,外患,一年
甚过一年。光供养宗室藩王,国家财政就已经枯竭了,偏偏灾害接踵而至,北方动不动
就颗粒无收。内乱和外患都需要钱,可即使竭泽而渔,都弄不出钱来了。体制的毛病,
都出来了,他又没有那个魄力,着手大改。阁老和兵部尚书,像走马灯似的换,换了谁
,都解决不了问题。
最终李自成打上门来,他无兵可御,城上的兵推说没饷,又不肯战。而他却又不好意思
弃城而走。城破,在一个太监陪伴下,在煤山上吊死了。兵部一个七品主事,出钱买了
一个最便宜的柳木棺材,把崇祯装了进去。这时候的崇祯,帽子掉了,两只脚只剩了一
只靴子,身上穿的是布衣,还有点破,鼻微伤,有点血,估计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弄
的。胸前的衣襟上题了几个字:朕既丧国,无颜冠冕见人。人们盛传的那个比较长的遗
嘱,所谓: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108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以为登基以后每天都是山呼万岁
以为登基以后每天都是山呼万岁,山珍海味,100个自信
没想到内忧外患,搞不好就是“诸臣误我,无颜见先帝”,每天都睡不好觉
大大会不会心里有一丝丝后悔?
a***r
发帖数: 2677
37
皆诸臣误朕
f**********u
发帖数: 348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这事,轮不到习总背锅
嗯,崇祯都要挂在歪脖树上了还在骂诸臣误我。
草包在武汉封城了还在格外高兴。
t********e
发帖数: 931
39
来自主题: USANews版 - 闲谈政治正确
(转自墙外楼)
ACE
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是当前美国主流精英们正在深刻反思的问题,本
来这是一个褒义词,表示一个人思维言谈政治成熟,但当下它在美国更多的被当作一个
贬义词,用它来描述官僚主义演进的最高状态——(为了)政治正确(而正确)。这也
是当前美国总统选举中床破与希拉里斗法的焦点之一,希拉里代表着典型政治正确的官
僚作派,所以虽然言之凿凿似乎占尽了道理但却令人觉得空洞和虚伪,床破(Trump)
像个逗逼大炮但却每每博得不少人人发自内心的赞叹——就像那个皇帝新衣故事里的毛
头小孩。欧美整体上深陷“政治正确”,面对内忧外患进退维谷,正在相对在衰落;与
此同时欧美眼中“政治不正确”的中国在相对快速地崛起。
政治正确是官僚政客们修炼出的终极保护伞,表现为随时随地满口道义,而忽视现实环
境,肤浅地套路化思维,时刻高举道义大旗,尽干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傻事儿。美国奥
巴马政府2016年5月向全美所有公立学校发出通知,对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性
别的跨性别学生权利给出详细建议,其中包括卫生间和更衣室要按照“心理性别”使用
,且不需要学生事先做出医学诊断,接受...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12553
40
1368年,当世第一大屌丝朱重八终于逆袭成功了。
站在应天城高高的台上,这个开国皇帝、也是帝国最资深的叫化子,不能忘怀当年
正是贪官污吏让他流离失所,父母差点死无葬身之地。他心如明镜,官场贪腐让横扫天
下的大元瞬间崩溃。他下定决心:绝逼要弄死丫们这些贪官污吏。是的,绝逼!
那一年,他四十岁。
他精力充沛,侦察和分析官员异常财务状况时像一部云计算机。他肃贪苛细,宣布
凡贪污60两以上银子的官员将被剥皮揎草,杀得兴起,干脆下令“不足60两也杀掉”。
早年的坎坷使他对贪腐恨之入骨,按现在纪检的说法就是对贪腐“零容忍”。在已知的
素材里,可以看到亲任政法委总书记的他抓过的一些案子:“收贿袜子一双、鞋两双”
、“书籍四本、衣服一件”、“围脖一个、网巾一个、圆口衣服一件”……这让他看上
去像个收破烂的。
一方面出于叫化子护食的本性,另一方面,贫苦出身的他认为乱世就得用重典。杀
、杀……他成立了亲军督尉府,就是后来人们在影视剧里很熟悉的锦衣卫。又启用检校
,那些军人、官员、太监甚至和尚的职能很像现在的纪检或者巡视组,四处打探官员的
负面。一经查实或不经查实,就会迅速砍掉那些人头。
他花了十五年率兄弟...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1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5156
43
“太师回府了!”
随着压低了声音的传唤由大门一直传到内院。所有人都动了起来。贴身使女忙不迭的整
理着蔡京惯用的卧榻,几个宫熏再仔细的察看一下,确认没有半点烟气。室温也是将将
合适。
红泥小炉上温着的提神补齐的饮子赶紧加了把火,将沸位沸之际就端了下来。放在暖套
当中候着。
几个惯于为蔡京代步的娇俏使女忙迎到门口。等着搀扶这位老公相入内。今日当值的侍
妾领着这队伍,查点着衣包。蔡京回府,就要换下朝服,换上家常的衣服。既要暖和还
得轻便,总要让这八十多岁的老人觉得舒适才是。
阖府富贵,都寄托在这个八十余岁的老人身上,谁都指望他能长命百岁。让这薰灼气象
,长久的维系下去。
蔡攸这个时侯就候在内书房当中,自家爹爹侍妾已经到院中出迎。做儿子的就不好出去
了。放在平日蔡攸很有些才子的放达气概,不将这些礼数放在眼里。不过最近他在老爹
面前可是老实许多,谨言慎行,不愿意被挑出半点毛病出来。
不过这位曾经也居东府的小蔡相公,却没有半点曾为大臣的雍容气度。在内书房中负手
乱转,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也难怪他,此时此刻,在汴梁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东府传出来的圣人旨意!
蔡攸要到其他地方,自然不必等着父亲下值...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5156
47
东水关外村店当中,酒宴犹酣。
二月二饮屠苏当早,这场酒宴其实开始得并不算晚。可聚集的人既多,又是一般同样遭
际,志趣相投的倒霉汉子。越喝大家兴致越高,眼看得就已经要到掌灯时分了。
说起来陈五婆这次本钱下得着实不小。酒席吃得残了,马上就有新的肴果再布上来。一
坛接着一坛的屠苏,就从来没有断过。天河倾倒一般在席间流淌。
整鱼块肉,上好的河州羊,也不知道预备了多少。
本来大家还有点提心吊胆的,尤其担心这么多前拱卫禁军的人聚集,该管将主会来驱散
。结果从开席到现在,鬼影子都没看见一个。当下人人都是暗赞陈五婆面子够奢遮,连
常将主等人都不得不周全。
原来只是陈五婆自家聚拢的四五百人在这里大吃大喝,后来更多拱卫禁军的人闻讯而来
,叉手行礼过后坐下便吃。只要都是拱卫禁军挨过苦的,陈五婆也一视同仁,全都接待
。预备的食材不够,就赶紧遣人去汴梁城中现买去。反正管大家酒足饭饱,宾主尽欢。
大家都是挨苦挨得久了,今日捞着了就没人打算放过。吃醉了到后院抠喉咙吐出来,吃
饱了就歇歇等会儿再吃。还有人将家眷喊来的,虽然不能入席,可是包几块肉半条鱼送
出来让家眷回去热热打个牙祭,也没人管他们去。
这个村店左近,人来...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9
同文馆最初开办的时候,学生一共只有十名,后来添设法文馆、俄文馆,每馆也只有学
生十名。前来应考天文算学馆的72人,先录取30人,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开学。同治
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总署又奏,经诸臣在大堂当面考试,该三十人中尚堪造就者不过数人
,所以将学经半年毫无功效者20人立予撤退,留下的10人与原有三馆八旗子弟暂归一处
教学。同治六年十二月准署广州将军庆春等将该省同文馆学生蔡锡永、那三、博勒洪武
、韩常泰、左秉隆、坤扬等六名,咨送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中居住,加以考察
,照章作为监生、翻译生员,分别派充将军、督抚衙门翻译官,饬回广东,仍由该省随
时考察。同治七年三月准两江总督臣曾国藩咨送该同文馆学附生严良勋、席淦、监生汪
凤藻、汪远焜、王文秀五名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居住,详加考试,分别给予内
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职衔,总署大臣仍随时考察,令于汉洋文艺加意讲求。这样,继
畬任职期间同文馆的学生保持在四五十名的水平,语言、西学混合教学。到了光绪十三
年(1887),同文馆学生的名额增加到120名。直到停办都是这个数目。
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三日(1868年7月12日)《总理衙门奏报考较...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