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发帖数: 141625 | 1 海子,诗的加速,诗的慢
讲座:臧棣(北大中文系教授)
一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参加飞地APP举办的关于海子诗歌的活动。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
海子诗歌中快慢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对海子诗歌的一种理解,也涉及到对海子
作为一个诗人形象的把握。海子的诗歌给我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写作速度非常惊
人。大家都知道新诗兴起的时候,跟浪漫主义有关,比如说郭沫若的《女神》。
新诗的兴起也跟诗歌的速度有很大的关联,郭沫若的《女神》就显示了青春写作的一个
重要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在新诗的文化里一直受到抨击。包括白话诗的写作,包括湖畔
诗人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对自然的那些东西。大家都觉得那是远离人生与迫切现实的
,是非常遥远的东西。所以那些写山水、自然、冥想,都是在新诗这种现代文化里,特
别是胡适一代知识份子构建起来的关于新世纪文化里面都是受到诟病的。
到了三十年代,当时对新诗一个的诊断,认为新诗的写作太幼稚,充满了一种青春的热
情,缺乏一种成熟的标记。那成熟的标记是什么呢?当时新诗的批评家都想到了歌德,
也想到了里尔克。最后,冯至根据里尔克谈到新诗的成熟,新诗的成熟应该摆脱那种对
速度的偏好,应该安静下...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2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诗歌写作的?请简要回顾一下自己的诗歌写作历程。
李少君:我不知道怎么准确地来说,我是十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有些勉强可以称为诗歌
,十多岁写过一首《蒲公英》,获过一个杂志的奖,和叶君健老先生他们一起去衡山开
笔会领奖。那时候文学活动总是很轰动,我们住在据说是蒋介石的别墅里,我至今记得
那树林深处的森森冷意。在我老家,一个小县城湘乡,这算一件大事,被老师天天说,
我有些得意但也很不好意思。还收到过几百份读者来信,很多是比我年龄大许多的人写
来的。那个时候文学是时代的中心,很轰动也很疯狂。让人怀念但有时又不免怀疑。《
蒲公英》似乎写的是漂泊的感受,我现在想起来也许那里面有些预兆,我现在就像蒲公
英种子一样飞到了海南岛,扎下根来。
但我真正的创作,我想是从大学开始的,1986年左右,我在《大学生》、《湖南文学》
等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诗,特别是所在的武汉大学校报,过一段就有我的诗歌散文,
我们自己组织了一个“珞珈诗派”,在高校中有些名气,有时碰到一些教授,他们也会
说:“你就是李少君啊”。我有些作品,在大学生里还很有些影响,比如《中国的月》
、《中国的秋》、《中国的爱情》系...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3 马帮,原名马胜江,早年在《北方文学》、《诗刊》等纸质媒体发表诗歌,后多活动于
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版有绘本儿童诗集《天真的橡皮》,主要作品除儿童诗集《天真的
橡皮》、《幸福的棒棒糖》(待出版)外,还有长诗《酒传》等。
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访谈录:
诗歌这种形式在多媒体的包围海洋中,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吗?它有没有这样一个
核心:无论未来多媒体有多么丰富、生动,却始终不能取代诗歌的(诗歌这种形式因为
这个核心而永恒)?它是什么?
马帮:诗歌对于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就像生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重要,这就是它的
核心,随着新媒体的繁荣即传播方式的改变,它不断不会消失,还会传播得更加广泛。
你认为诗歌生命的关键是什么?是语言、对生命的思考,还是一种更神秘的能量源?最
优秀的诗歌通常诞生于最极端的生存打击或不太顺畅的个人命运中,跟这种能量源是什
么关系?你能说清楚这种能量源是什么吗?
马帮:诗歌的关键是人这种特殊的生命形式的一种内在能量外泄吧,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更愿意把诗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能量源,它也许像一种特殊的“病毒”一样只存在于某
些独特人群的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诗歌是“小众化”的原...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4 3月27日23点多,一位网名衰老经的网友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发布了博文:《一个诗歌嫩
模的横空出世》,该文用详实的文本对照曝光了80后“女诗人”代雨映大量抄袭的惊人
事实。28日上午,该博文很快被其他诗人发现、继而引发集体围观,众诗人及网友纷纷
留言,几乎一面倒地批评代雨映抄袭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bb9a4101010z7j.html
一个“诗歌嫩模”的横空出世
2年不过三十手诗,手手都有抄袭~
◆第一色:
小可尊敬的老师曾不屑道,中国诗歌是病态的,诗刊多,诗人多,诗歌新星多但多得
名儿都难记准了。这话俺当时只觉不太明了。2012年3月,读《诗选刊》的第3期发布了
2011•中国年度诗歌奖获奖名单,代雨映获2011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诗选刊
》是嘛刊?俺老师说了,不是核心就甭理它啦。
今有几多正规的刊呵,千儿八百份,可销售,但“可”不给被转载的作者稿费,这年
头,啥都在涨价不过大伙儿都不好再去要那劳什子稿费了,百儿八十的赠给编辑评奖用
罢,他们为了诗歌事业辛苦。
搜百度代雨映简介:代雨映,1988年生,贵州遵义人。笔名代雨...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诗人访谈转载】马帮:诗歌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1 18:13:49 2011, 美东)
马帮,原名马胜江,早年在《北方文学》、《诗刊》等纸质媒体发表诗歌,后多活动于
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版有绘本儿童诗集《天真的橡皮》,主要作品除儿童诗集《天真的
橡皮》、《幸福的棒棒糖》(待出版)外,还有长诗《酒传》等。
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访谈录:
诗歌这种形式在多媒体的包围海洋中,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吗?它有没有这样一个
核心:无论未来多媒体有多么丰富、生动,却始终不能取代诗歌的(诗歌这种形式因为
这个核心而永恒)?它是什么?
马帮:诗歌对于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就像生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重要,这就是它的
核心,随着新媒体的繁荣即传播方式的改变,它不断不会消失,还会传播得更加广泛。
你认为诗歌生命的关键是什么?是语言、对生命的思考,还是一种更神秘的能量源?最
优秀的诗歌通常诞生于最极端的生存打击或不太顺畅的个人命运...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再挑几个飞地读者提问:
► 刘梦:臧老师,您好。海子一生推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曾说过,荷尔德林
的诗作受诗的天命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了诗的本质。我觉得,荷尔德林的诗歌,当
然,也有很多西方诗人的诗歌,都达到了天地神人境界的汇聚,那在您看来,海子的诗
歌中,是否达到了天地神人的精神汇聚?而西方诗人长于宗教性的体验,中国诗人长于
现实性的体验,这一点是否会影响中国诗人在诗歌精神和意境上达到天地神人的汇聚?
臧棣:海子对荷尔德林的推崇,不是把荷尔德林的疯狂当作理智的对立面来推崇。大部
分人只认出荷尔德林标签式的疯狂。在海子看来,那是一种非常理智非常珍贵的人类体
验。在外人看起来很珍贵的东西,在海子看来这才是最理智的东西。海子诗歌也有疯狂
、极端、绝对的一面,都是对人类经验中的慢,即辨析、说理、妥协、达成共识的一种
摒弃。海子想通过直接性抵达本真的状态。所以这种疯狂恰恰是对原始感知的一种恢复
。海子诗歌中具有天才直觉的一面,可能对我们去理解诗歌具有启发性。在不同的时代
我们应该重新去认识,海子的诗歌态度可以作为一个非常珍贵的参考。
► 马小贵:臧老师好。某种程度...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7 武汉20余公里轻轨成为诗歌长廊
2012-09-27
大武汉不仅要有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也要有流水潺潺的诗情画意。
26日,“公共空间诗歌”活动正式亮相武汉。20多公里长的轻轨1号线沿线,373块
广告牌刊载选自英国和我省的51位诗人的117首诗歌。站台上等车的市民,不妨一边品
味行行诗意,一边穿越城市风景。
该活动由湖北省作协、武汉市委宣传部、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武汉地铁集
团共同主办,为期3个月。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方方说,诗歌进入民间,进入城市,
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个“诗意的武汉”。
觅诗:百首诗沿着轻轨穿行城市
26日,记者从黄浦路轻轨车站往循礼门方向一路徐行,候车区里、桥墩上,醒目的
诗歌公益广告牌,以蓝色和红色方框,区分为英国和湖北诗人的作品。其中湖北诗人46
位,作品100首;英国诗人5位,作品17首,英国诗作还有中英文对照。有些广告牌长达
五六米,这让英国大使馆艺术总监戴维礼有些吃惊:“我很震撼广告牌的尺寸。伦敦地
铁里也悬挂诗歌广告牌,但尺寸很小,凑很近才能看清。”他笑着用双手在胸口比划着。
市民显然也注意到这些“风雅来客”。在黄浦路轻轨站,市民金女士读着广告牌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BBC
作者: 本杰明·拉姆
墨索里尼对诗歌的热爱带有一丝矫情; 他自己的诗歌趋向于无病呻吟。
诗歌是经过提炼的艺术,象征着精致和敏鋭。但诗歌也可能成为残暴的颂歌,是暴君们
钟爱的艺术形式,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从古至今,独裁者的灵感来源于写诗,追求安
慰、亲密或荣耀。他们的作品能够揭示权力的本质、诗歌持久的魅力以及艺术片解的危
险。
罗马皇帝尼禄(公元37-68年)是诗人暴君的典型代表,他虚荣、自恋并喜欢自我表现
,糟糕的统治也反映在他有缺陷的艺术上。尼禄的史官塔西陀(Tacitus)和苏维托尼
乌斯(Suetonius)认为,罗马遭受到尼禄诗歌和政策的双重折磨。嘲笑是一种解气的
报复形式,但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如果暴君的艺术被认定是有价值的,他的罪行是否会
因此而减轻?反之,我们可以公平地判断暴君诗歌的质量吗?
如学者戈特(Ulrich Gotter)在新作《暴君作诗》中所说,与帝王诗人凯撒(Caesar
)和奥古斯都(Augustus)相比,尼禄政权“少有流血冲突”。然而,尼禄虽缺乏军事
野心,他的报复行为却很高调。在我们心目中,他是可悲的暴君,穿着悲剧戏服,唱着
特洛伊陷落的民謡,...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9 摘自:《读书》
袁行霈
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的把握,不重细密的分析,而重总体的品鉴。把握的方式是直观的
、印象的、顿悟的。“郊寒岛瘦”这四个字,不知被多少人引用过。若问:何谓“寒”
?何谓“瘦”?说这话的苏东坡本人也未必能作出精确的回答。他只是把自己对孟郊、
贾岛这两位诗人的总体感受说了出来,其中的意味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敖陶孙说:“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什么叫“气韵”?怎
样是“沉雄”?说曹植“风流”倒还好理解,为什么又是“自赏”?这些问题可以在比
较中意会,而难以讲得清楚。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研究大抵是这样,以三言两语说出自
己的感受,如同朋友间的对床夜语,只求心灵的启迪,而无意于逻辑的实证;注重直观
的感受,而不甚注意建立理论体系。
传统的方法自有其长处。艺术不等于数学,艺术分析不能达到也不必追求数学计算
的精确性。审美判断以审美感受为基础,而审美感受的主体需要有较高的悟性。建立在
感受的基础上、靠妙悟作出的审美判断,往往比套用某种理论模式演绎出来的结论,更
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共鸣。然而传统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总体把握需要细密的分析作
为补充,艺...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8 | 10 来源:信息时报| 2015-12-15 03:11:10|
姜红伟
访问者:姜红伟(诗歌史研究者,诗歌资料收藏家,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
受访人:王霆章(原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82级学生,诗人,现任上海某公司董
事长)
问: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高校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80年代毫无疑问是中国高校诗歌的黄金时代,迄今我依然对那个时代的人文气
息充满怀念。相对于今天过于物质的快餐文化泛滥,80年代的校园诗歌洋溢着理想主义
的迷人色彩。理想主义与人文气息是高校诗歌的灵魂所在,至少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
诗来追求女生。大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奠定了诗歌发展的读者基础,诗歌对“人”的关怀
使其核心价值达到了迄今仍无法超越的高度;庞大的作者群自然构成了80年代校园诗歌
的金字塔。30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座金字塔依然熠熠生辉。记得当时能在《
大学生诗苑》发表诗歌,是一件多么艰难而光荣的事情。特别想强调的是,我说的“高
度”并非单指技艺,而是诗歌应该呈现的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照。
问:置身于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潮中,您是怎样表现的?
答:作为1982年入学的一个...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5909 | 11 作者:沈睿
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个朋友转了《诗刊》的推荐的一个诗人,题目是《摇摇晃晃
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题目刺眼,让人不舒服,不知道写诗与脑瘫有什么关
系,我一边想一边看照片,照片中这位女性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犟,背后是
金黄的油菜花,绿色的农田或野草,小树细弱,枝叶还繁茂,这位身穿黄绿色套头衫黑
短裙的女性——看起来相当年轻好看的诗人与背景连成一体,暗示着她的日常生活背景。
我接着看诗: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这么清纯胆怯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
,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一位横空出世的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280 | 12 2011年09月13日 07: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13) 【字体:↑大 ↓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古人的无数咏月佳句,让中秋节倍添诗意
。可如今,很多人过中秋节的主题却是吃月饼和送礼。都市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会不
会在中秋节举头望月,勾起久违的诗意情怀?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817人进行了
一项关于诗歌的调查,87.5%的人表示自己还在读诗,其中15.6%的人经常读。45.6%的
人说,“诗歌热”可能不会再出现,但喜欢诗的人永远存在。
为何网友更爱古代诗歌
“诗歌应当是一种简练的语言,给人审美的享受或者强烈的共鸣。”在诗歌爱好者
小江看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的举头望明月、海子的春暖花开、舒婷
的致橡树……这些都是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的诗句。现在的诗却再也不能产生这个效果
,只是少数人小范围的吟唱。
调查发现,在网友喜欢的诗歌类别中,古代诗歌占了绝对优势。63.8%的人喜欢古
代诗歌,接下来才是现代诗歌(13.5%)、近代诗歌(7.1%)、当代诗歌(8.3%)。还有6.0%
的人什么诗都不喜欢。
小江...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5909 | 13 作者:沈睿
我1月13号晚上写的阅读余秀华的诗歌的博文,突然goes viral ,点击超过五十万,据
说微信上都在转,成千上万的人说余秀华的诗歌怎样好,吓了我一跳,跟去年五月我的
博文《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吓我一跳差不多,不过后者让我吓一跳是给我带来的成
千上万的谩骂和辱骂。(http://www.douban.com/note/478467876/?src=noti)
好几个出版社杂志社找我,跟我要余秀华的地址电话。我答我不认识余秀华,跟她没联
系,不知道她住在哪里,只知道她是湖北人。我的儿子也写信问我:妈妈她是哪儿人?
湖北,我说。哪个县?我大笑,我哪里知道!我是网上知道她在湖北,我跟她没说过话
,我不认识她。
我只看诗不看人。我觉得余秀华的诗很棒,不在乎她是脑瘫还是脚瘫,就是她身体没受
到损伤,我也喜欢她的诗歌。她的不完美的身体,她的容貌,跟我欣赏喜欢她的诗歌没
有关系。我最烦“美女”这两字,一个写字的人不是电影演员,不靠脸蛋吃饭,一个诗
人不是国家主席夫人,靠穿衣服给中国争面子,美女怎样,不美女又怎样?余秀华诗写
得好,语言横空出世,与她的天分有关,与她的身体受限制有关,与... 阅读全帖 |
|
P******l 发帖数: 1648 | 14 小羊诗歌音乐 这些美好的歌词,旋律 是许多弟兄姊妹耳熟能详的赞美诗歌。不过我
是今天才完整得了解这个团队的历史。wow,二十多年了。
林婉容姊妹介绍 小羊诗歌音乐是如何成立,直到今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fk915h5LY
下面转载自 小羊诗歌音乐网站上的介绍
从小很喜欢唱歌,但因不认识生命的主宰,升学是我唯一的目标,音乐成了发泄情绪的
最佳管道。直到大一暑假把一生交回给耶稣之后,我看世界的眼光不再一样,只盼望能
明白、并活出创造主的心意,让这一生过得有意义。 1993年我开始认真地在祷告中问
主,祂要我如何用这一生,并等候祂的回覆。
1994年元旦主赐下第一首诗歌。之后,往往在灵修和敬拜当中会有新的诗歌连词带曲地
飘进脑海。往后几年,主没有打开任何分享诗歌的管道,只是要我专心地学习爱祂、在
凡事上信从祂。这段期间,我最大的心愿和祈求,就是能不再在乎人的评语,而单求主
的喜悦,能得着主为父、为牧、为仆的心,并让主的心意成就在我身上。
作品常是作者思想和经历的流露,我的诗歌也正是我天路历程的写照。创作初期所写的
作品,多半是呼求、委身与信靠...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5 核心提示:昨天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称,“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一直在文体上要求‘除诗歌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由于高考作文“诗歌除外”,中学作文课程几乎从不涉猎诗歌。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钟陵教授表示不许写诗歌的问题在于怕“阅卷难”。
扬子晚报11月15日报道“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一直在文体上要求‘除诗歌外”,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在昨天召开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诗歌颁奖大会上,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顾浩痛斥了高考指挥棒对诗歌这一重要文学样式的歧视和摧残,而他的观点也受到了南师大文学院钟陵教授等人的强烈支持。
中学作文作业从不写诗
“我们从不会布置学生去写诗歌!”采访中,南京一位四星级高中的语文老师直言不讳地表示。“诗歌最多是孩子的自娱自乐,除了要求的诗歌鉴赏,在作文教学中是从来不会涉及诗歌的。原因很简单,高考不考!”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学的作文课堂上,诗歌几乎是从不会涉及的文学体裁。“我很喜欢写诗,原来也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因为根本没有人会给你评价!”一位刚刚在诗歌比赛中获奖的初三女生告诉记者。
不许写诗歌是怕“阅卷难”
“能把诗歌写好的学生,不仅语文肯定好,品质也绝不 |
|
L*****e 发帖数: 2926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eToTreeHole 俱乐部 】
发信人: LeiFive (雷五哥:曲终人不见,回家带孩子), 信区: ComeToTreeHole
标 题: 圣卢西亚(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6 02:32:52 2014, 美东)
3. “诗歌是一座岛”
诗歌是什么?在不同的年代估计有不同的回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表达形态估
计也有不同的回答。碰到有心的还能说出一二三,碰到无心的,估计会表示不屑或沉不
住气。德里克•沃尔科特作为在Methodist教堂受过当代英语教育的黑人后代(他
的祖母和外婆曾被认为是圣卢西亚岛上黑人奴隶的后代;她母亲就曾在Methodist教堂
当过老师),他是这么对人表白说他是这样理解诗歌的:
“诗歌,它是最后加工出来的完美的汗珠,但同时它又必须是新鲜可人的,如同停留在
石像上的雨滴,同时具备了天真自然和大理石的气质。它能把两种时态耦合在一起:过
去的和现在的,石像代表了过去,过去的额头上停留的雨珠或露珠就是现在。它具备了
被埋葬的语言,也拥有个性化的词汇。诗歌的加工过程就是一次开凿和自... 阅读全帖 |
|
a*********7 发帖数: 30080 | 17 8卦了一小下,去她的新浪博客看了一下,发现这个:
"赵丽华诗歌事件"周年祭
站在高处,你就会发现命运是公正的。
____波德莱尔
赵丽华
2006年9月的一天,我登上了八层楼高的图书馆楼顶。我曾经在这个楼顶上和同事
们一起堆过雪球,有人进院子我们就把雪球直砸下去,然后我们躲在矮檐下,下面被砸
的人根本看不到我们。还有一次是在一个节日夜晚我负责在这个楼顶望风,对面一个公
司放焰火,焰火落在我们院子任何一处,不论是落在干草皮上,还是枯树上,都会有火
苗跟着升起来。我在楼顶盯着每一个从高空落下来的焰火,下面的同事们根据我的指令
救火。那样有准备的救火有如儿童游戏般紧张、刺激和兴奋。而这次我登上楼顶,目的
、心态跟前两次都截然相反,我只是想从这里跳下去。
人到老也是会死的。有长寿的人,但没有永远活着的人。死并不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有时候活着很不容易,很不开心,死了倒可以得到安静和解脱。虽然,人...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8135 | 18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朦胧诗占据了中国当代诗坛的显赫地位,模棱两可的意象
,欲说还休的语言赋予了它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魅力,同时我们在读诗时也有种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奇妙体验。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因为时代的巨变,很多年轻读
者抱怨朦胧诗太难懂,读来总有种迷失感,于是他们纷纷选择远离诗歌,当代诗坛慢慢
走向沉寂。
可是诗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虽然读者寥寥,但他们总是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么;尽管生活窘迫,他们依然固执的用干枯的薯条蘸着变味的ketchup,在麦当劳的桌
子上写下,相信未来。终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著名诗人赵丽华携
梨花体诗歌进入诗坛以后,诗歌再一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
,素面朝天的情感,毫无障碍的进入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内心,产生了汹涌澎湃的心灵
激荡,引起了前所未有灵魂碰撞。尽管她平日低调,但这也不妨碍她奇迹般地创造了有
梨花处,即能歌丽华的诗坛盛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梨花教主光芒里的我们
不免又生出一丝疑问和贪心:诗歌的语言还可以更通俗么,内涵还可以更深刻么?随着
青年诗人鱼小妞的横空出世,这个中国当代诗坛的...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938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phageous 所发表 】
2。形式
上一段对诗歌的根源的思考我基本上是试图在哲学意义上进行的,我
没有涉及诗歌起源的更具体的问题,也没有提及文字对诗歌存在的影
响,因为着主要涉及诗歌存在的形式属性。
我不认为文字是与音乐,语言,诗歌,艺术等同一层次的存在--它
是一种附属存在,它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思维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与重
复性--然而文字是许多伟大存在的基础--包括奇妙而又隐含人类
思维危机的逻辑存在,与诗歌存在同等伟大的文学存在以及诗歌存在
本身,等等。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使属性清晰化系统化而可操作,可解
构,正如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数"一样。而我将论及的诗歌的形式问题
,则将以文字为基础,基本上停留在属性的层面,不涉及存在的问题
。
由于文字是语言的视觉显现,它背负着语言的各种属性,当然包括着
音乐性。我认为诗歌之存在当早于文字的诞生,但是显而易见我们仅
能见到文字出现以后的诗歌遗迹。由于诗歌最早脱胎与音乐与语言的
结合,文字化的诗歌自然依然背负着音乐性的属性,不论是我国的"
诗经","楚辞",抑或印度的两大史诗与奥义书,乃至古 |
|
p******s 发帖数: 938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phageous 所发表 】
2。形式
上一段对诗歌的根源的思考我基本上是试图在哲学意义上进行的,我
没有涉及诗歌起源的更具体的问题,也没有提及文字对诗歌存在的影
响,因为着主要涉及诗歌存在的形式属性。
我不认为文字是与音乐,语言,诗歌,艺术等同一层次的存在--它
是一种附属存在,它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思维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与重
复性--然而文字是许多伟大存在的基础--包括奇妙而又隐含人类
思维危机的逻辑存在,与诗歌存在同等伟大的文学存在以及诗歌存在
本身,等等。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使属性清晰化系统化而可操作,可解
构,正如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数"一样。而我将论及的诗歌的形式问题
,则将以文字为基础,基本上停留在属性的层面,不涉及存在的问题
。
由于文字是语言的视觉显现,它背负着语言的各种属性,当然包括着
音乐性。我认为诗歌之存在当早于文字的诞生,但是显而易见我们仅
能见到文字出现以后的诗歌遗迹。由于诗歌最早脱胎与音乐与语言的
结合,文字化的诗歌自然依然背负着音乐性的属性,不论是我国的"
诗经","楚辞",抑或印度的两大史诗与奥义书,乃至古 |
|
p******s 发帖数: 938 | 21 2。形式
上一段对诗歌的根源的思考我基本上是试图在哲学意义上进行的,我
没有涉及诗歌起源的更具体的问题,也没有提及文字对诗歌存在的影
响,因为着主要涉及诗歌存在的形式属性。
我不认为文字是与音乐,语言,诗歌,艺术等同一层次的存在--它
是一种附属存在,它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思维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与重
复性--然而文字是许多伟大存在的基础--包括奇妙而又隐含人类
思维危机的逻辑存在,与诗歌存在同等伟大的文学存在以及诗歌存在
本身,等等。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使属性清晰化系统化而可操作,可解
构,正如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数"一样。而我将论及的诗歌的形式问题
,则将以文字为基础,基本上停留在属性的层面,不涉及存在的问题
。
由于文字是语言的视觉显现,它背负着语言的各种属性,当然包括着
音乐性。我认为诗歌之存在当早于文字的诞生,但是显而易见我们仅
能见到文字出现以后的诗歌遗迹。由于诗歌最早脱胎与音乐与语言的
结合,文字化的诗歌自然依然背负着音乐性的属性,不论是我国的"
诗经","楚辞",抑或印度的两大史诗与奥义书,乃至古希腊的史诗
,尽管它们的音乐背景现在已不复存在,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面上
找寻残存的音 |
|
s**********r 发帖数: 339 | 22 2006年9月13日,网易文化频道的编辑小斟在制作完赵丽华的诗歌专题后,立即把自己
的MSN签名改成这样一句话:赵丽华,这位诗人要走红了。
果然,该专题选录的几首口语诗歌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15日,有报纸率先
发表题为《女诗人作品网上遭嘲笑》的报道,赵丽华正是通过此次采访,才知道自己突
然成为“网络红人”的。随后,新浪论坛、乐趣园、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社区纷纷制
作专题,沉寂多年的诗歌,竟然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让赵丽华引起如此关注的,是她几年前创作的系列口语风格的诗歌。以流传最
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而《摘桃子》、《张无忌》等作品也极像“大白话”。
那段时间,争议的话语权控制在普通网民手中。他们不但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
大量的口语诗歌,更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称作者为“诗坛芙蓉
”。而“梨花体”诗歌语言,一时间在网上肆意蔓延。
随后,诗坛各位人士借助各种方式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一时间“倒赵派”
与“挺赵派”各立山头。9...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787 | 23 纪念一个诗人,尽管诗歌早已死了
2015年4月26日上午,网路上不断有消息蔓延开来,有个叫汪国真的死了,据说是
诗人。放飞的季节510通过媒体的朋友,证实了汪国真当日凌晨两时左右去世,享年59
岁,去了他所说的“远方”。
这位一直游移在主流诗坛之外的诗人,以其自身的死亡最后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微信朋友圈内铺天盖地的刷屏,缅怀者连引其佳句、不吝赞美之词,看来这位诗人还是
有一定的影响力。
放飞的季节510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潮后不久,九十年代初,一个叫汪国真
的年轻人出版了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在校园掀起了一股“汪
国真旋风”,甚至一些打工仔也结社朗诵汪国真的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
更长的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的诗歌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思想积极向上,让经历学潮急于摆
脱寂寥、迷茫心境,寻找人生出路的年轻人所接受,在校园内掀起一股风潮,成了某些
年轻人共同的青春记忆。放飞的季节510深信,即使在斯人已逝的今天,依然会有人以
其坚定的语调为力量,去继续践行“诗歌不死”的箴言。
但是,在流派林立、...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4 莺歌放在铁轨上的百合。
一群年轻人来到山海关。
莺歌俯下身,将一株百合放在铁轨上。这是他在山海关火车站附近买的,15块钱。“一株百合是孤独的,我期待这一株能装饰锈黄的铁轨。”莺歌没跟其他人结伴,独自走着。走了一段路,他拿出海子的诗集,在铁轨上放声朗读。
这是一场纪念诗人海子的活动,2016年3月26日,30个80、90后的年轻人分别从北京、天津和吉林汇聚到华北平原秦皇岛山海关的一段废弃铁轨上。这一天,阳光灿烂,人影映在北方的土地上。
27年前的春天, 1989年3月25日清晨,诗人海子从北京昌平来到山海关,一直待到第二天,26日下午5时多,海子在秦皇岛龙家营至山海关间的铁道上卧轨。如今,这段铁轨已经废弃,但他卧轨的具体地点,仍是个谜。
八十年代底下的大学生,作家野夫曾说,那时他们充满了理想,和改造社会的热情,要奔向远方。
列车碾过,一个时代在隆隆的车声中远去。而诗人的赤子之心,火焰般的热情与力量却穿越时空,在与他一样的年轻人心中,成了诗。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以梦为马》
从山海关火车站乘汽车出发,到老龙家营火车站所在地将近3...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5 在赞叹又一颗诗词新星的时候,人们发现,一不留神,心中流失的诗意被一个少女打捞。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女生武亦姝,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走红。图片来自网络。
?2月1日,武亦姝首次亮相的时候,像是为春节停顿的时光端上一杯轻盈、欢脱的梅酒。
酒入清肠,看节目的人,或被她照见一段渐行渐远的少年时光,或因她的诗词,抚慰一颗风尘仆仆的心。
武亦姝高挑。夺冠热门彭敏调侃,“始终无法跟她面对面”。因为姑娘身高1米8,“只能看到她的脖子”。
她不喜欢在人前讲话,有些“高冷”。但生活的热情像冰底水,寥寥几句便被感知。在一众粉丝眼里,她是“小武”、“姝妹妹”,“想看她凌波微步,素足起舞。”
这是一个为“素年锦时”做注解的故事。十天的节目,“小武”穿了两身颜色清淡的汉服。多数时候,她长发清垂,鼓着嘴听讲,战战兢兢吐出一句诗,常被呼惊艳。
在赞叹又一颗诗词新星的时候,人们发现,一不留神,心中流失的诗意被一个少女打捞。
非“绽放”型选手
从2月1日首次亮相,到一路走红,并最终夺冠,武亦姝总共才经历了不到十天。
手机响个不停。媒体要采访,公司想签她做模特。她好清净,干脆关了手机。“惊为天人”、“前途无量”、“栋...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26 舒婷:当今诗歌创作比80年代诗歌写作更纯粹
2012-09-01
8月31日晚上,201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文学之夜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
。刘震云、舒婷、黄晳暎、黄东奎等四位中韩著名诗人和小说家通过朗诵彼此作品、与
现场观众互动交流的形式,分享了他们的文学精神与艺术创作。
此次文学之夜,中国诗人舒婷和韩国诗人黄东奎、中国作家刘震云和韩国作家黄晳
暎在分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交换朗诵了对方的作品后,彼此之间、与现场读者之间
展开了生动风趣的文学交流。
当读者问道两位诗人如何看待诗歌的没落时,韩国诗人黄东奎介绍说在韩国尚不存
在诗歌没落之说,现在诗歌集在韩国一般能卖到1万册,好的还能卖到100万册。舒婷发
言时,则先反问刚提问的读者,你才多大年纪就说80年代诗歌繁荣现在没落,你见到那
个时代了吗?然后说诗歌现在在中国其实反而更广泛了,每天都有一个诗歌节在举办,
诗歌相较从前实际更热乎了。80年代人写诗有很多的耍酷、泡美眉的目的存在,而现代
人写诗,因为无法从外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写诗的人反而是因为真正喜欢诗歌而在创
作,其实更纯粹、更合到文学性上来了。
编辑:白色羊 ...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w*a 发帖数: 2138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hebo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信区: Poetry
标 题: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4:00:13 2012, 美东)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阅读全帖 |
|
R*s 发帖数: 2041 | 29 发信人: vieplivee (逆流的花), 信区: Exile
标 题: 北大诗歌在九十年代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Apr 30 00:51:23 2000) WWW-POST
北大诗歌在九十年代
胡续冬
第1页 第2页
在期望和诘难之间
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话题-北大诗歌、九十年代(尤其是当它用于
叙述九十年代诗歌的时候),这两个关键词无论在学理辨析上还是在
当下火药味十足的诗歌话语争夺场上都是容易"闯祸"的敏感词语,而
我偏偏又不想在这里不负责任地一次性使用它们。虽然我作为近些年
来身居北大的诗歌写作者和"见证人"之一,曾经数度想就九十年代以
来北大诗歌的状况作出一番自己的"叙述",但考虑到进行这一"叙述"
需要绕过诸多对这一话题的"预叙述"、需要大量的实践来验证我所"
见证"到的诗歌状貌是否可靠,因而直到现在,我才敢尝试着粗略地
描述一下在不当的期望和无端的话难之间被误读或被忽略的北大当下
诗歌写作。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北大诗歌"一饲的理解。北大的确是一个出诗
人的地方,从民国诸君到今天茁声诗坛的西川、臧棣、西渡等人,可 |
|
v*******e 发帖数: 3714 | 30 北大诗歌在九十年代
胡续冬
第1页 第2页
在期望和诘难之间
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话题-北大诗歌、九十年代(尤其是当它用于
叙述九十年代诗歌的时候),这两个关键词无论在学理辨析上还是在
当下火药味十足的诗歌话语争夺场上都是容易"闯祸"的敏感词语,而
我偏偏又不想在这里不负责任地一次性使用它们。虽然我作为近些年
来身居北大的诗歌写作者和"见证人"之一,曾经数度想就九十年代以
来北大诗歌的状况作出一番自己的"叙述",但考虑到进行这一"叙述"
需要绕过诸多对这一话题的"预叙述"、需要大量的实践来验证我所"
见证"到的诗歌状貌是否可靠,因而直到现在,我才敢尝试着粗略地
描述一下在不当的期望和无端的话难之间被误读或被忽略的北大当下
诗歌写作。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北大诗歌"一饲的理解。北大的确是一个出诗
人的地方,从民国诸君到今天茁声诗坛的西川、臧棣、西渡等人,可
以算得上是人才辈出。这其实和这所大学的建制在这个缺乏大学精神
的国度相对来说较为悠久和稳定有密切的关系,并无多少"人杰地灵"
传奇意味,其他高校若有同样顽强的人文氛围延续性,相信在诗歌方
面亦会有繁盛的面貌。但是, |
|
l*****l 发帖数: 5909 | 31 序《四海为诗》
乐黛云
世界性的移民潮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重大全球性现象。移民潮带来的是全球文化的
大迁移、大交汇、大融合,而作为这一伟大运动最前沿的精神现象之一就是离散文学的
产生与兴旺发达。在离散文学的巨流中,最能反映文化冲突、文化认同、身份危机以及
最前沿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体验的又是诗歌。所谓离散文学在族裔文化与所在地区文化的
种种矛盾冲突中产生,包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跨文化生存的生命体验和精神阅历,而诗
歌又往往是其中最随意、最精炼、最集中突出的部分。
这部《四海为诗》由原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毕业生、现任教于美国新泽
西学院的米佳燕(米家路)用数年功夫编选,是近年来第一部流散海外的华人诗歌的总
集,包括23位诗人的500余页诗歌。正如主编者米家路所说,这些诗灌注着海外飘零者
诗意的胸怀,而悠远的祖国文化和犀利独特的汉语之光正是他们存在的家园。过去,境
外华人的诗歌也不在少数,但从此次新的合集,可以看出一些新的鲜明的特色。例如过
去的诗歌多写乡愁、回忆,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忧愁, 今天选集里的诗歌则除此而外
,更多对于母国文化的反思、解构与改写,表现出离散主体的具有生命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刘信达为习主席写诗歌百首被网友们称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22 20:16:54 2016, 美东)
http://fun.youth.cn/2015/0914/2067053.shtml
发稿时间:2015-09-14 20:11:52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宋祥平中国青年网
刘信达为习主席写诗歌百首被网友们称赞
中国成名网娱乐讯 被网友称为“文坛爱戴习主席第一人”————作家刘信达为习主
席写诗歌上百首,首首堪称经典,被网友们称赞叫好。其中《伟人颂》《习主席夫妇与
二人转》《习主席执政1000天赞》《请大大和麻麻为520代言!》《母仪天下》《中国
已经进入了“近平盛世”时代》等诗歌被广为流传。
6608757575259601630
以下为摘录作家刘信达部分诗歌:
【刘信达:《伟人颂》】习习凉风来,近湖独徘徊,平地起乡愁,君在千山外。
【刘信达:《母仪天下》】 未曾塑身时,天下已称奇。忽然腰肢瘦,世人更痴迷。一
凭天生丽... 阅读全帖 |
|
R*******1 发帖数: 57 | 33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席慕蓉近日在首都图书馆,推出了新书《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那
个写下《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诗篇的席慕蓉,为何要给内蒙古的少年“海日汗”
写信?她接受采访时表示,是血液里的乡愁促使她继续写下去,“原来我们错认了乡愁
,它不是软弱的生命的感伤,而是生命里的驱动力。”
-关于新书
向那个苦闷的年轻人道歉
在《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中,席慕蓉预先设定了一个生长在内蒙古的蒙古族少年作为
自己的诉说对象,她给这个孩子取了名字叫“海日汗”,意为山神所居之山岳。席慕蓉
表示,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写作,使她更能畅所欲言,而这21封信整整写了六年。
中央民族大学贺希格陶克陶教授认为,本书探讨的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问题
,一般来说,都属于学术著作中探讨的内容。然而席慕蓉却把这些枯燥的历史文化话题
从只有极少数学人阅读的学术著作中解放出来,以散文语言和书信形式,以故事化、情
绪化的叙述方式呈献。
为何用“海日汗”这个名字?席慕蓉透露,一听到“海日汗”就会想到高原上高高的山
,心里就会很开心。而且它还有一层意思是“可爱的”,所以这个名字男孩、女孩都能
用。这本书她最想让那些苦闷的、有...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642 | 34 马悦然: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ChinaNews.com 2012年10月26日 13:07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2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牵着年轻妻子的手,走进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
这个名为静安别墅的居民区,并不像名字听上去那么奢华,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
闲聊,卖奶茶的铺子前年轻人排着长队。这对夫妇也不惹眼,很自然地融入这幅闹中取静
的生活场景,没人认出来他们是谁。
他们走到一栋楼前,停下脚步,仰望三楼水泥台上盆栽的一棵橘子树。“呦,你看!”
“长在那里,竟还结了这么多果子!”记者循声望去,才发现这就是马悦然和陈文芬——
没有盛装,不在乎前呼后拥的排场,倒是格外留心收集散落于平常的点滴触动。他们在生
活中如此,对中国文学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天下午,从这里的一间小书屋开始,马悦然开始了他在中国“谈诗论译”的行程。
莫言与特翁仅一点相同
“文学的欣赏是出于主观想法的。”马悦然说。23日下午,马悦然在复旦大学演讲
。因为观众人气爆棚,活动前一天,地点临时调整到能容纳600余人的蔡冠深人文馆。
马悦然喜欢莫言,也喜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面对听众,他直言,这种喜欢就好
...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3872 | 35 瞎子的诗歌时代 · 玉骨
from qingyun
我想我错过了瞎子的诗歌时代。
认识瞎子的时候,他已经很少写诗了,但我知道他曾经以诗人的身份辉煌过。
面对一个写小说的瞎子,我同样关注他的诗歌创作。除了因为自己对诗歌有着比小
说更为浓厚的兴趣外,也始终认为一个能把诗写好的人,他的文字将比别人多出更
多的东西。最近和瞎子谈到他的诗,发现自己应该是有话要说的,可是当长长一串
诗歌标题摆在眼前时,我还是感到无从下手——从何谈起呢?瞎子说他“大概是从
600天前开始写诗的”,到现在2年多时间,这些诗歌沿着一条很清晰的脉络成长起
来,该从哪里切入,这让我有点发愁,我怕无论仅说到哪一点都会显得太片面。
那就随便扯吧。
(一)诗歌的表达
瞎子的诗歌似乎有过一个很辉煌的时代,从日期上来看,有一段时间写得相当
顺手,并且情绪已经开始以近似日记的姿态出现,他习惯了这种表达方式并且运用
熟练得体。这段时期的诗很能令读者感到愉快,长短,节奏,韵律和叙述都很舒服
,让人看到诗人的触觉敏锐,目光专注……慢着,不对,我并不打算说这些,我今
天告诉瞎子是想谈谈他诗歌中让人感 |
|
b****r 发帖数: 2555 | 36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at Aug 20 23:13:37 2011, 美东) 提到:
隋唐以前一直采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和世袭的制度。一些白衣之士,有些才华,就采用写诗博名的方式以求得到公主等人的举荐。初唐以后诗歌的没落,人人都说跟安史之乱有关。有没有可能跟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有关呢?
☆─────────────────────────────────────☆
Communipig (共产猪) 于 (Sat Aug 20 23:25:15 2011, 美东) 提到:
楼主不知道唐代录取进士就有命题写诗的科目吧?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做这种诗的一个习作。
试帖诗要求五言六联,60个字。
可是祖咏写了20个字也录取了,因为写得好。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Communipig (共产猪) 于 (Sat Aug 20 23:31...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7 http://fun.youth.cn/2015/0914/2067053.shtml
发稿时间:2015-09-14 20:11:52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宋祥平中国青年网
刘信达为习主席写诗歌百首被网友们称赞
中国成名网娱乐讯 被网友称为“文坛爱戴习主席第一人”————作家刘信达为习主
席写诗歌上百首,首首堪称经典,被网友们称赞叫好。其中《伟人颂》《习主席夫妇与
二人转》《习主席执政1000天赞》《请大大和麻麻为520代言!》《母仪天下》《中国
已经进入了“近平盛世”时代》等诗歌被广为流传。
6608757575259601630
以下为摘录作家刘信达部分诗歌:
【刘信达:《伟人颂》】习习凉风来,近湖独徘徊,平地起乡愁,君在千山外。
【刘信达:《母仪天下》】 未曾塑身时,天下已称奇。忽然腰肢瘦,世人更痴迷。一
凭天生丽,再凭名媛气。环而顾他国,焉复我母仪?
7427ea210a1f1601d4891c
【刘信达:《习主席夫妇与二人转》】阿基米德说 / 给他一个支点 / 他就能撬起地球
/ 撬 / 有些粗暴 / 能不能温和地 / 比如转动 / 习主席和他的夫人 / 一袭唐装 /
明亮...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2926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eToTreeHole 俱乐部 】
发信人: LeiFive (雷五哥:曲终人不见,回家带孩子), 信区: ComeToTreeHole
标 题: 圣卢西亚(5)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21 15:31:17 2014, 美东)
5. 《爱复爱》和后记
初识德里克·沃尔科特是因为《时光旅人的妻子》里引用了“爱复爱”(love after
love)这首英文诗,很正能量的一首(个人翻译和原文附文后)。初看还以为是女人写
的,里面不仅讲到要日复一日爱自己,还提到照镜子,撕情书翻照片之类的事情,当时
错以为是女人写的几乎无疑。不过起初只顾着这只蛋不错,没有追问母鸡的出处。
后来有时间查资料才知道是一位黑人作家,而且是男性,还是炸药奖的获得者,就渐渐
收集更多的资料。
真正打动我的是几个在他身边工作的几个黑人同事说的几句话:
1.Derek once told me that he should never see any about him.
2.He is very very silent, very low, low key, ver...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759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ST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amer (铁划银钩), 信区: ZST
标 题: 个体承担的诗歌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ue Oct 3 21:44:23 2000) WWW-POST
二○○○年四月号.第五十八期
个体承担的诗歌
王光明
谈论後新诗潮诗歌有许多的立场和角度:可以说「不懂」,说「
诗歌激怒了读者」;也可以说好诗并不比任何一个时
代贫乏,只是一些人有眼无珠。观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得出的
结论自然不同;这是诗歌文本进入交叉见解的公共语
境後的正常现象。但现在不太正常的是,非难後新诗潮几成一种时髦
,无形中变成了一种压迫自由的力量,它在巩固某种
意识形态,排斥诗歌多元的发展。
这种以「读者」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对诗的非难,实际上反映了抗
衡式的道德主义批评在90年代的危机:当诗歌的写作与
阅读变得多样而丰富,而读者则在财经挂帅和大众传媒的引导下移情
别恋的时候,强调诗歌接受的普遍性,反而容易落入
主流意识形态的老套,排斥严肃的思想和美学探索。因为後新诗潮 |
|
y****e 发帖数: 419 | 40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1/10/content_131039.htm
2004年11月10日来源:中华读书报
陶洁
长期以来,诗歌在美国似乎常常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只是少数精英才能创作与
欣赏的艺术形式。但如今,这情形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诗歌在美国的文化生活中占有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1956年“垮掉一代”诗人金斯堡的一声《嚎叫》似乎开始了美国诗歌反传
统的新潮流。60年代的民权运动、反越南战争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女权运动,促使诗歌走
进公共领域,跟政治,跟群众发生了密切的关联。最新的例子是2003年3月5日诗人们在白
宫前举行的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朗诵会以及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写给白宫的上万首反战诗
歌。
诗歌能够有这样的地位是跟国家、社会和公众机构的支持分不开的。上世纪60年代由
艾奥瓦大学发起,美国大学纷纷开设创作课,其中诗歌写作是一个主要内容,这些创作班
的结果是诗歌不再以纽约或波士顿或任何一个地方为中心;60年代末国家还设立“国家艺
术基金”,其中一个功能是资助院校设立“住校诗人”项目,使诗人不必为衣食发愁,可
以专心写作,当然还可以对年轻 |
|
f******r 发帖数: 1105 | 41 3月30日至31日,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我校“省部共建”和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
建台60周年,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作协及我校联合主办的“《中国的声音》雷抒
雁诗歌朗诵会”与“雷抒雁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人民剧院和我校成功举行。
来自北京和陕西本地著名朗诵艺术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我校校长乔学光、副校长陈
超分别出席盛会。
本次会议以“诗歌朗诵”和“学术研讨”两种形式,表达了诗人雷抒雁与祖国同呼
吸、共命运的感人真情。诗歌朗诵会围绕“祖国颂、故乡情”的主题,歌颂祖国、歌颂
人民、歌颂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诗人对祖国,对故乡的赤子
之情。朗诵会现场,乔学光校长代表学校与雷抒雁互赠礼物;学术研讨会围绕“雷抒雁
诗歌创作与中国诗歌当代发展”主题,深入探讨了雷抒雁诗歌创作精神、创作特点及其
对中国当代诗坛发展的贡献等问题。
人物简介:
雷抒雁先生1942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泾阳县,1967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是我
国当代著名诗人,素有“人民诗人”、“中国声音”、“时代脊梁”等美誉。先后担任
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中国工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 |
|
t****3 发帖数: 132 | 42 诗人艾略特曾在《荒原》一诗中声称:“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北美的四月,正是冬
寒与春花争锋的季节。计划上公园看樱花,却被突袭而来的大雪锁在屋内。古人遥想某
位望郎归的女子,说是“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人们这时望春归的无奈
心境,也就是“雪冻樱花”(题头图)了。
为了减轻这份残酷,美国诗人学院从1996年起,将四月定为“全民诗歌月”,让诗
歌来调解冬眠与春萌间的心潮。更广泛地讲,四月还该算作北美的全民诗歌月,因为加
拿大有样学样,也把四月定为全民诗歌月了。
每年的诗歌月,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总要举行诗歌捐赠晚会。当晚名流云集,不少好莱坞
明星还从洛杉矶赶来。著名影星梅丽尔·史特里普是铁定出席的,她还担任过晚会名誉
主席。这位曾多次在电影里诵读诗歌,可算诗歌的大众媒介传播大使。予人印象较深的
,有在《苏菲的选择》里念着狄金森的“建造一张宽大的床”,在床上睡向死亡;还有
她在《廊桥遗梦》里吟起叶芝的《漫游者安格斯之歌》,以此比拟那位风般不羁的稀客
,并与之堕入婚外真情。
《廊桥遗梦》的导演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个老牛仔,在他导演的另一部电影《百
万宝贝》里演一个拳击教练,口袋里却总 |
|
l********d 发帖数: 67 | 43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即使要勉强翻译,其人也须得是那种语言的杰出诗人。
一件比较脸红的事是我一直不能够欣赏外国诗歌。小时候,也曾试图学会欣赏,但
却终不能成功。记得阅读泰戈尔的诗歌时,译者还是郑振铎和冰心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据称其诗满是童趣童心,却到底没读出好在何处,想来是自己过于愚钝吧。
然而,随年岁渐长,明白到诗歌原来是不可翻译的。比如在中国诗歌中,处处出现
一些地名,人名,这些名字已经沉淀出言之不尽的涵意,莫说翻译,即使历史
和文化的素养稍差,也未必能体会其中三味。比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二句,如何可译?想来外国诗歌中也多有此类典故,不能领会其中妙处当不为怪了。
自此后再不试图欣赏外国诗歌了:)
另者,一直以来,对现代诗歌也终不能投入,也许是时日太短,好作品需时间沉积吧。 |
|
l*****y 发帖数: 25 | 44 任何文化都有相通。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即使要勉强翻译,其人也须得是那种语言的杰出诗人。
一件比较脸红的事是我一直不能够欣赏外国诗歌。小时候,也曾试图学会欣赏,但
却终不能成功。记得阅读泰戈尔的诗歌时,译者还是郑振铎和冰心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据称其诗满是童趣童心,却到底没读出好在何处,想来是自己过于愚钝吧。
然而,随年岁渐长,明白到诗歌原来是不可翻译的。比如在中国诗歌中,处处出现
一些地名,人名,这些名字已经沉淀出言之不尽的涵意,莫说翻译,即使历史
和文化的素养稍差,也未必能体会其中三味。比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二句,如何可译?想来外国诗歌中也多有此类典故,不能领会其中妙处当不为怪了。
自此后再不试图欣赏外国诗歌了:)
另者,一直以来,对现代诗歌也终不能投入,也许是时日太短,好作品需时间沉积吧。 |
|
T******d 发帖数: 2139 | 45 诗歌唯一的、真正的读者就是诗人自己。所有其他都是锦上添花。言出法随、影响人类的未来肯定不是诗歌,而是诗歌以外的异化物、以诗歌为载体或者诗歌恰好在场而已。
如果不看到这点,最后肯定会导出“诗歌已死”这个结论:“又是一年秋光 / 城市和去年一样 / 她走在繁华街上 / 走在别人身旁” -- 这算什么破句子?但是俊男靓女清凉出场,砰砰砰三声鼓点,配上灯光音乐,立刻全场大High,什么样的诗歌能有这种影响人类行为的能力? |
|
l*****d 发帖数: 7963 | 46 ☆─────────────────────────────────────☆
TwoEnded (亡者归来) 于 (Fri Aug 19 20:02:53 2011, 美东) 提到:
[The Spring And The Fall]
by Edna Millay
In the spring of the year, in the spring of the year,
I walked the road beside my dear.
The trees were black where the bark was wet.
I see them yet, in the spring of the year.
He broke me a bough of the blossoming peach
That was out of the way and hard to reach.
In the fall of the year, in the fall of the year,
I walked the road beside my dear.
The rooks went...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47 诗歌创作欣赏委员会章程
1.在诗版发表诗词被mark3首以上,自动成为会员。
2.会员应积极创作,发表评论并积极参加活动
3.鼓励会员与其它版面多交流,以及通过网络与国内的诗歌论坛网站或诗人团体互动
诗歌创作欣赏委员会常设组织机构
各位诗友对版面发展以及诗歌创作推广皆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便于分工和协调,
设立下列分支机构,大家可自由选择加入,加入几个都可以,贡献光和热。
1。古体诗词曲赋创作部
2。现代诗歌创作部
3。打油诗歌创作部
4。诗歌欣赏评论部
5。诗歌买卖提站内推广部
6。诗歌买卖提站外推广部
7。海棠诗社诗刊编辑部
8。诗社筹款部
以上部门职能基本上可顾名思义,先这么定着,未尽事宜2012年再逐步完善。 |
|
l*****d 发帖数: 7963 | 48 诗歌创作欣赏委员会章程
1.在诗版发表诗词被mark3首以上,自动成为会员。
2.会员应积极创作,发表评论并积极参加活动
3.鼓励会员与其它版面多交流,以及通过网络与国内的诗歌论坛网站或诗人团体互动
诗歌创作欣赏委员会常设组织机构
各位诗友对版面发展以及诗歌创作推广皆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便于分工和协调,
设立下列分支机构,大家可自由选择加入,加入几个都可以,贡献光和热。
1。古体诗词曲赋创作部
2。现代诗歌创作部
3。打油诗歌创作部
4。诗歌欣赏评论部
5。诗歌买卖提站内推广部
6。诗歌买卖提站外推广部
7。海棠诗社诗刊编辑部
8。诗社筹款部
以上部门职能基本上可顾名思义,先这么定着,未尽事宜2012年再逐步完善。 |
|
v*******e 发帖数: 3714 | 49 发信人: Nowhere (天刑者), 信区: Poem
标 题: 侧影:当代中国诗歌的两例个案(节选)[转]
发信站: 新龙门客栈 (Thu Apr 13 09:43:01 2000) , 转信
转自: 《诗生活》 http://www.poemlife.com
送交者: 小马
侧影:当代中国诗歌的两例个案(节选)
差不多是在六年前吧,某位著名的第三代诗人到我所在的大学里参加
诗歌朗诵会。他气宇轩昂的朗诵使在场的很多女生颇为倾倒。他还讲到了
中国评论界和思想界对当代中国诗歌的无知和漠然。“我希望中国也能出
现海德格尔和本雅明那样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象他们研究荷尔德林和波德
莱尔那样来研究当代中国的诗歌和诗人。”他以这样的期望结束了朗诵会。
六年过去了,这位诗人据说是因为某项刑事罪而身陷囹圄,而且很可能是
在秦城监狱服刑。如今更不可能期待什么人来研究他和他的诗歌了。当然
另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既没有海德格尔和本雅明,也没有荷尔德林和波德
莱尔——这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中国的诗歌照样在一首一首的写着,虽然成为或自认为已经成为
著名诗人的只是极少数。很多人离开了这个残 |
|
y*****6 发帖数: 9545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PT]“梨花教主”自诩中国诗歌圈代表人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5 21:05:49 2007), 转信
赵丽华演讲时打扮时尚。
遭无数网友质疑和冷嘲热讽,“梨花教教主”赵丽华广州放言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这就是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的女诗人赵丽华所作的“梨花体”诗歌,其引来无数网友的质疑和冷嘲热讽。前晚,处在风口浪尖的赵丽华到广外演讲,号称自己是“中国诗歌圈代表性人物”。
“我怕再被网友狂轰滥炸”
去年9月,赵丽华写的几首诗被网友贴在某一大型网络论坛上,之后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多数网友对她的诗歌表示嘲笑,讽刺她把一句话拆成几段就成为一首诗,同时掀起网友仿写和恶搞其诗歌的热潮。由于“丽华”和“梨花”谐音,很多网友把赵丽华称为“梨花体”诗人或“梨花教教主”。
谈起自己被恶搞后的感受,赵丽华形容是“在中年时栽了一个大跟头”。她表示自己曾经非常绝望,“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