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o
发帖数: 208
1
索达吉堪布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
济群法师问:

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而密
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和禅宗
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索达吉堪布答:
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
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
求。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
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
见性成佛与即身成佛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a4.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四:开悟后就是“见性成佛”了吗?
禅宗祖师,确实有这个说法。
如《坛经》里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
但坡主于此颇腹非,后有幸见元音师(弥勒菩萨)明示,乃确认下说。
这个“见性成佛”的“佛”,其实认真地说,并不是如释迦佛阿弥陀佛那样究竟的果地
佛,而是堪作上师引领众生修行的肉身活菩萨如西藏的大喇嘛或法王之类。佛经里讲得
很明白,在娑婆世界这一段时间内示现肉身成佛者,前为释迦佛,后来者乃未来下生的
弥勒佛,中间无圆满化佛。确实如此,经里记载,佛陀有许多大神通,比如说能请得诸
佛菩萨满天飞,还能把手掌一扬便把其它佛土如西方净土展现给大家看,这些个能力,
经里提到的许多佛都表演过,可是释迦佛走后却楞没见哪位厉害的修行人能做到过。所
以坡主爱将这“见性成佛”改称“见性见佛”。为何改?因为这话让好些人产生误解,
乃至有为抬高自己而贬佛谤经,说许多佛能做到的大神通乃是编造者(“我肯定见性开
悟了,那为何释迦能做那些事我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5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见性与着相之别--元音老人
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我们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
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
。不要在那儿猜谜,“噢,悟道了,看见黄的红的绿的东西了。”不相干的,那是见鬼
。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
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念头一断,什么也不想,一切的现象都在你们的视线之内,但是你
们没有着哪样东西、哪个人。虽然有许多人、很多东西,但见无所见,不分别谁是张三
,谁是李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无念的灵知,能起见闻觉知的功能,即当人的本
性。如果我们分别张三、李四、茶杯、阳伞等等,那就糟糕了,那是着相了。经云:“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假如你有所见,那就不是真见,所以“见不能及”,“见要离
见”,要离开自己的见,才是真见。无所见,那就是你们的佛性。见相不着相,无所见
,就是真见。所以明心见性不难。
有人自夸:“我的佛法好!你们到我这儿来学法。六个月?不要。六天?也不要。六个
钟头,即教你们见性。”其实,见性一分钟也不要,当下就能教大家明白见性了。但是
大家往往在这个地方不敢承当。“这就是见性啊,恐怕不是吧?假如这就是我的本性
x******i
发帖数: 14369
6
谢师兄转来这么好一篇帖子~~
摘抄一段作为总结:
如果所谓的“见性”指的是成就圆满的法、报、化三身,则禅宗的“见性成佛”与
密宗的“即身成佛”即成无二无别。但密法中除去有上述的“见性”外,更有多层次的
“见性”,这一点就与禅宗所着重强调的顿悟似的“见性”有了一些差别。有些密宗行
者证悟到了资粮道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层次的“见性”;有些尚未断除烦恼,但在上师
的帮助下也通达了心的本性,这也可算作是一种“见性”;有些修行人则通过上师的灌
顶、开示、加持而证悟心的本性,这同样是一种“见性”;除此而外,尚有一地等地菩
萨的“见性”;还有无学道的见性等很多层次,因而密宗中才有画月、水月、真实之月
等表明“见性”之不同层次的比喻。
k***y
发帖数: 62
7
Re: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 是见性开悟的最基本的基础
与网友探讨;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没有错,是修行起步的手段。
但应知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菩提达摩说: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
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
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菩提达摩大师
血脉论》
已经开悟成佛的达摩祖师说过;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
觅佛终不得也。
也就是说念佛诵经持斋持戒最多得三界内福报,解脱不了三界。
如果你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天福报,那够了;
可学佛是为了成佛,佛出世不是为了要让人崇拜,佛曾说佛出世是为了让众生了解佛心
。众生要了解佛心,必须先成佛,先知道自己是佛。 释迦牟尼佛说:「佛在心l 。佛
在心中的哪里呢?
佛果位有不同层面,有初地佛,也有更高等级能为别人解释开悟当人的佛。
菩提达摩大师说: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
性即是佛,佛即是自...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8
Re: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 是见性开悟的最基本的基础
与网友探讨;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没有错,是修行起步的手段。
但应知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菩提达摩说: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
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
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菩提达摩大师
血脉论》
已经开悟成佛的达摩祖师说过;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
觅佛终不得也。
也就是说念佛诵经持斋持戒最多得三界内福报,解脱不了三界。
如果你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天福报,那够了;
可学佛是为了成佛,佛出世不是为了要让人崇拜,佛曾说佛出世是为了让众生了解佛心
。众生要了解佛心,必须先成佛,先知道自己是佛。 释迦牟尼佛说:「佛在心l 。佛
在心中的哪里呢?
佛果位有不同层面,有初地佛,也有更高等级能为别人解释开悟当人的佛。
菩提达摩大师说: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
性即是佛,佛即是自...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见性成佛的一点感悟 (ZT)
见性成佛的一点感悟
觉性从那里来,有很多人说是前生带来的,还有的说是虚空本有的,我个人认为
,说的不对,大地众生,以虚空性为本体,以身体的姻缘激发觉性,就像婴儿出生的时
候无知无觉,医生拎起打两下,婴儿啼哭,觉性到来。就是以身体的姻缘激发的觉性,
实质上虚空性无知无觉,觉是因身体而有,身体要灭了,觉性随之灭去,我们的心是生
灭心,即使我们的心是觉性,也不是不生不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打破无明,即使回
到虚空性上来也是无知无觉,生来灭去,就这样运转不修,不是你自性的个性在轮回,
本来虚空性就是你,所以虚空没有灵性,当以身体的姻缘激发觉性的时候,有知有觉,
五蕴就会束缚,名为枷锁,自性与虚空性不能融为一体。我开示佛法时,通常在写字板
上,画一个圆圈,圈的里面表示自性,圈的外面表示本性,圈的本身表示五蕴枷锁,内
外相隔,不能融为一体。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五蕴枷锁,把你的自性回归到虚
空性上来,动用虚空性,就会显现出虚空的性,名为见性,你所生的法,都会印在虚空
上,但不能长久,所以法也是生灭法,因此说,求得一瞬间,一切尽皆知,名为我闻。
因此修行之道,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念佛,无...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他把“不疑”作为一种标志性状态描述,是对的。
不过这个状态应该不叫“明心见性”,而是“见道位”,
“见道位”的特点就是道路明确而不迷、不疑,但并没有见性。
见性是彻底见到佛性法性的运作机制。
明心见性和见道位都有特定所指,作者混淆了。
zt--
重新审视一下“见道位”
唯识把成佛之路分为五个大的阶段,所谓: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
。其中,通达位又叫做见道位,此见道位又细分两种,一种叫做真见道,一种叫做相见
道。此见道位的上限诸经论中有明说,即初地的入地心。
G**W
发帖数: 1865
11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怎样做才能快速见性明心? zt
悟法寻觅处,自性宝藏悟。寻法根源处,慧海自心悟。{师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03 21:34:08
查看( 26 ) / 评论( 1 ) / 评分( 0 / 0 )
修法心出处,禅法妙心悟。
还见本来处,佛我现世悟。
禅法世间处,处处磨心悟。
般若慧海处,无心悟无悟。
禅心妙出处,无为悟无悟。
返本心无处,处处心无悟。
怎样做才能快速见性明心?
转载地址:http://www.daode.org/ztls/023.htm
作者:东方阳熹
一位佛学院的学生来信问我说,他该怎么行,怎么证,才能够成佛?我看这种人是
读经读傻了。因此我说,学佛者进佛学院也未必是件好事。
从理上说,学佛者读《金刚经》《六祖坛经》《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心经》等
经典,可以快速的认识自心。
但只知明理还不行,还得由心而行,由行而证。一个人不明理,只知积德行善,至
多只能算个善人,而不能成为真人。一个人对佛法知道得很多,却不能躬行实践,乃至
利用佛法骗财骗色,就成魔了。
佛性是至善、平等的,人们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不就是行佛道,证佛果吗?
当今的一些学佛者,搞了一大堆经书和音像资料,整天迷在
l*******t
发帖数: 1016
13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 是见性开悟的最基本的基础
信愿行 戒定慧
念佛诵经得以信
由信发愿 有愿而行 首行为戒
由戒入定 由定入慧 由慧见性
l*******t
发帖数: 1016
14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 是见性开悟的最基本的基础
信愿行 戒定慧
念佛诵经得以信
由信发愿 有愿而行 首行为戒
由戒入定 由定入慧 由慧见性
N****n
发帖数: 657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这帖写得很见性,哈哈,大约是福至心灵。
指月的手指,本不是月。---------在寻求心性的过程中,恍然间,不知是谁在寻求,
寻求什么。一切因缘际会,哪有一个本来?
k*********e
发帖数: 238
16
见性开悟不是佛教徒的专利,各灵修道路都有同样的阶段。可能用词不同。非佛教徒自
然不会念经持戒。
所以lz的陈述不成立。
k*********e
发帖数: 238
17
见性开悟不是佛教徒的专利,各灵修道路都有同样的阶段。可能用词不同。非佛教徒自
然不会念经持戒。
所以lz的陈述不成立。
d**********6
发帖数: 23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
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
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
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
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
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
。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
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
正的重要。
就知见讲来,有很多不同的知见,今天我们就藉《禅》刊这篇文章——《禅和密的
关系》,扼要地和大家讲一讲:禅宗与密宗的见地如何,修的方法是否相同,证的结果
是不是一样。在佛法五种知见外有一种凡夫见,凡夫见就是着一切事物都是实有,一切
东西都实实在在有。所以向外追取、求得、贪得无厌,因而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是
凡夫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447
21
在佛教中,你第一句话就错了。任何佛教都不会说什么灵魂的修行。在佛教中,哪里有
灵魂呢?见性是修行达到的结果,怎么可能一开始就见性?如何才能积累见性的福慧呢
?就需要念佛,诵经,持戒。
你这说的都是什么呀。达到佛了以后当然不需要做什么了。佛当然不需要这些。但是为
了见性,必须做这些。怕你理解不了简单说:修行是为了成佛的工具,成了佛以后就不
需要修行这个工具了。见性之前需要这些,见性以后修行方法可以不同,成佛以后无修
行可做。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明白念佛诵经持戒的重要意义,现在你只需要想,我要见性,请问你
见到了佛性吗?没有,就需要好好念佛诵经持戒了。如果没有见性,口中声称念佛诵经
持戒无意义是自欺欺人的。

始;
h****n
发帖数: 3447
22
在佛教中,你第一句话就错了。任何佛教都不会说什么灵魂的修行。在佛教中,哪里有
灵魂呢?见性是修行达到的结果,怎么可能一开始就见性?如何才能积累见性的福慧呢
?就需要念佛,诵经,持戒。
你这说的都是什么呀。达到佛了以后当然不需要做什么了。佛当然不需要这些。但是为
了见性,必须做这些。怕你理解不了简单说:修行是为了成佛的工具,成了佛以后就不
需要修行这个工具了。见性之前需要这些,见性以后修行方法可以不同,成佛以后无修
行可做。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明白念佛诵经持戒的重要意义,现在你只需要想,我要见性,请问你
见到了佛性吗?没有,就需要好好念佛诵经持戒了。如果没有见性,口中声称念佛诵经
持戒无意义是自欺欺人的。

始;
i*****f
发帖数: 3291
23
色版的人不是就主要讨论如何high的各种方法?还允许你劝禁欲?
--他们让我当班副就是因为我写的禁欲文章。纵欲的人不一定快乐,很多人想从纵欲中
出来但是出不来,他们也认真地想过禁欲的问题,或者从纵欲回到正常的生活。还有人
困在无性婚姻中,想找到禁欲的理由,他们到性版本来是为了满足点儿欲望,看到禁欲
的文章也会干兴趣。其实他们和你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把自己放到他们的位置,就能够
明白他们的出发点和苦衷。当然那些以睡多少女人为荣的,我写过文章骂他们,那些都
是些床上极其差的猴急男。
劝人禁欲不是就显得比被劝的好?高人一等?你咋就做到的平等的?
--这还真不是我要劝他们,是你们的名ID SEEU兄弟知道我禁欲,然后多次要我写的。
每次在性版发个小文,SEEU就会电邮我,要我写禁欲。因为我很尊敬SEEU,他是个善良
知识广博的佛教徒,所以我冒着被砖头砸死的风险写了一个系列,文章一发才发现大家挺
喜欢读。
这样体会的空性是啥样的?需要练出明点后才能达到吗?是男女都能达到吗?
--我是女的。密宗道家都用性修炼,因此我觉得男的也能达到。性也可以用用来顿悟,
不是那种见性的悟,我的经历是突然去掉一个多年...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24
真正的修行是灵魂的修行, 从明白你为什么是佛开始;是从得到慧能开悟诗等级开始;
否则只是煮沙不能成饭。
就算有再多神通也还在三界内徘徊;
三界内神通越用越欠,越不能解脱;
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若没有你灵魂见自己伟大佛性,你念佛诵经持戒都不得解脱;
菩提达摩大师说: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
,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若要觅佛,直
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菩提达摩说: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
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
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菩提达摩大师
血脉论》
对照已经成道的菩提达摩,六祖慧能,释迦摩尼佛的开示,
当今多少佛教界大德都在误导学佛人....
k***y
发帖数: 62
25
真正的修行是灵魂的修行, 从明白你为什么是佛开始;是从得到慧能开悟诗等级开始;
否则只是煮沙不能成饭。
就算有再多神通也还在三界内徘徊;
三界内神通越用越欠,越不能解脱;
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若没有你灵魂见自己伟大佛性,你念佛诵经持戒都不得解脱;
菩提达摩大师说: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
,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若要觅佛,直
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菩提达摩说: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
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
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菩提达摩大师
血脉论》
对照已经成道的菩提达摩,六祖慧能,释迦摩尼佛的开示,
当今多少佛教界大德都在误导学佛人....
B**M
发帖数: 74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规律也是缘起性空的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是佛法,是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个法,“实无有法如来可说
”,既无所说、又无所有、因毕竟空、故不可得,《心经》云“是诸法空相、无智亦无
得”,诸法也就是所谓的萬法,这个萬法,包括因果。说到究竟空处,空相亦空,经云
“不生法相、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实无一法可得。佛在《金刚经》上说:“我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境界就是见性成佛。因此,万法皆空
,说
到底是见性成佛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萬法皆空,因果亦空,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果不空,是世间法,在世间法里,所云“因果的轉變不空、循環不空、相續不空”等
因果的法则,才称得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果法则只是一个相对真理,三界六道是因
果的世界,是凡夫的世界(如果是由圣入凡,出入无碍者此又另当别论),在这个世界
,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无不受着因果业力的支配。因此于此法中非但因
果不空,萬法皆不空。不空是因为不见性,见性即空,未见性即不空。因而,如果未见
真如本性,妄言本空,作恶无过,拨无因果,那么因果报应,就不能避免。所以永嘉禅
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修行"的正见Zz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Mar 31 12:48:36 2012, 美东) 提到: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修行"的正见Zz
      古往今来很多学佛行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对修行二
字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产生过一些疑惑和误解。许多人把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以及
专门干这几种事的所谓闭关当做修行的正行,更有甚者将此执着为自己的修行。而将道
场的利众行为诸如出坡、打杂、做饭以及现代的办理网站、博客等事,视作利益别人。
殊不知才生此见,已落入人我执和法执。诵经、念佛、持咒、打坐、修法都是下手方便
。想得少分相应都需要于日常历练中破除我执。其实利他即是自利,自他不隔于毫端。
惟因我辈众生惯于自利,所以利他为对治。禅宗有语:“不破本参不入关,不到重关不
住山。”破本参就是明心见性。禅宗分三关:初关见性破本参,即破人我执和法执。重
关保任即破俱生我执。末后牢关破俱生法执。除在重关初期的保期需闭关,以保护你刚
刚才生起的的菩提心。重关中后期的任运更是在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中破掉八识田中翻起
的俱生我执。只有见性了才有资格闭关。佛陀的教言已将菩提道分为几个层次——资粮
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行道、果道。其中,见道则为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了,
才有般若正见的生起。由此菩提心才算...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9

没有,我也没说都明白了,“都明白了”那应该是成佛了吧。
这个,你仔细看看,我其实更强调的是路线、方向,以见性为根本方向。
请教不敢当,师兄估计也不是想学什么,客气一下而已。
见性笼统说大家都可以看书了,见五蕴成因或表现,见十八界的成因表现。
但是并不表示我具体见了什么。见一点也是见,见所有也是见。次第当然不同。
不过如果认为我哪里说的不对,可以指出。
或者对佛法有不理解、不认可的地方,大家可以探讨。
f*******8
发帖数: 3612
30

没有,我也没说都明白了,“都明白了”那应该是成佛了吧。
这个,你仔细看看,我其实更强调的是路线、方向,以见性为根本方向。
请教不敢当,师兄估计也不是想学什么,客气一下而已。
见性笼统说大家都可以看书了,见五蕴成因或表现,见十八界的成因表现。
但是并不表示我具体见了什么。见一点也是见,见所有也是见。次第当然不同。
不过如果认为我哪里说的不对,可以指出。
或者对佛法有不理解、不认可的地方,大家可以探讨。
b**d
发帖数: 7644
31
百曰筑基
《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曰功灵。”总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如子辈尚是目光
,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慧智炬烛也。回之百日,则精气自足,真阳自生,水中自有
真火。以此持行,自然交媾,自然结胎,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而婴儿已成矣。若略作
意,便是外道。
百日立基,非百日也。一日立基,非一日也。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谓也。息者,自心也
,自心为息。元神也,元气也,元精也。升降离合,悉从心起。有无虚实,咸在念中。
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
百曰只在得力,昼间得力,夜中受用;夜中得力,昼间受用。
百日立基,玉旨耳。上真言语,无不与人身应。真师言语,无不与学人应。此是玄中玄
,不可解者也。见性乃知,所以学人必求真师授记,任性发出,一一皆验。
第十章 性光识光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
?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
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
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
任眼一照去,不及

发帖数: 1
32
佛言,福慧双修。
过分强调见性,而说“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偏颇也。
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乃见性之根基,是因,而“见性”是果。
过去有个故事:一个人种了葫芦苗,苗上有很多虫子,别人说要治虫,他说,我要的是
葫芦,不是叶子。而不管这些叶子。

始;
你不是佛,修行先从忏悔开始!念礼佛大忏悔文。
s********h
发帖数: 938
33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
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
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
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
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前文说五阴虚妄,那么对于五阴的感受是怎么来的?以见为例,五阴虚妄生起,
妄相有明有暗,两者一对比,有差异,这个差异被感受到了,就形成了见。见本身依色
相差异而起,也没有绝对的自性。如同距离这个概念是因两点之间的差异而起,空间之
中并没有绝对独立的距离概念。
一个相的确立,总是基于两个相的对比。这两个相的存在,又依赖于互相对比。这个关
系,阴阳之说说得最细。明暗如此,空有如此,生灭如此,上下左右世出世间无不如此
。知道阴相互相作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为什么7是一个如此重要的数字,也可以理解
妄相存在的机制与规律了。有人说禅定到某境界,相当于儒家的终极境界。这是在贬低
儒...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34
明心见性见了什么?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索达吉堪布
此外,很多人常说“明心见性”,但明心见性是见了什么?不承许如来藏的话,见性也
就谈不上了。你们可以看看禅宗、密宗或者任何的佛教典籍,里面最深的窍诀,全都要
涉及如来藏光明。
因此,如来藏光明不是纯粹的理论。你们多数是作学术研究的,但在研究的同时,你观
过自己的心吗?这颗心,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下面我们来观一观——
当你观心的时候,其实心的本体了不可得,它是空性的,既无颜色,也无形状,甚至了
无分别;而与此同时,它又不离开光明。所谓光明,是不是像灯光或者太阳光那样呢?
不是。那所谓空性,是不是空荡荡的一片,如虚空一般呢?也不是,否则,一切现象就
不存在了。
因此,明与空是不二的,这才是心的本体。这个本体,在你的起心动念接续不断的同时
,它是毫无迁变的,理论上可以这么理解“明心见性”。当然,要想真正了悟,还需要
深入地学习和修行。
那么,这种努力值不值得呢?这是一个生命价值的问题。你们想一想:世间有这么多的
学问,可谓包罗万象,但用你有限的生命,能否通达无碍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方面
是做不到;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学问不能触及生命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关于众生皆有佛性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别有正理,谓独一真如不得言其为有情也。如无余涅槃位
之第八识真如,不得谓为有情;亦如一切位之第八识如来藏自身,不得谓为有情,皆非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有情故。
所谓有情世间;乃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成者,方得名为有情。最后身菩萨受生于人间
,具足蕴处界故名为有情;如是最后身菩萨有情,初夜明心后,复于夜后分、天将明时
,因睹明星见性成佛,金刚喻定现前,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第六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
,第七识转生上品平等性智,此乃有情一至七识及余五根所共证得之种智,是增上慧学
一切种智故;此时因于金刚喻定之现前,亦令第八识真如转生大圆镜智,此亦是一切种
智,合此四智而成一切种智,一切种之智慧圆满成就故。如是,第八识真如非是有情,
非蕴与界所摄故;此第八识无情于成佛时成就种智,须依前七识之修道而后能成,第八
识自身非是能修行者故。如是前七识有情与第八识无情共同成就佛地一切种智,即名「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不可妄谓山河大地草木水火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也。
复有别解,谓后身菩萨成究竟佛时,即是有情圆成种智;成佛已,随缘示现应化身于十
方世界度化众生,其化身非有心非无心,如镜中像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6
北京博景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杨斌虎
新闻点眼:桑兰的律师海明昨天凌晨作出一个让人们惊讶的举动,出人意料地撤销掉对桑兰进行“性侵犯”的薛伟森的指控,理由是法院对目前是中国香港公民的薛伟森没有管辖权,但强调并不放弃对薛伟森“性侵犯”的刑事责任的追究。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外界对于桑兰案件初衷的质疑,尤其是海明接手这个案件的动机。已经撤销了两项起诉,桑兰打官司的价值还有多少?
搞混管辖权太不应该
白志标:桑兰律师撤销最吸引外界眼球的“性侵犯”指控让人惊讶,这个新闻相信杨律师你也看到了,从专业人士角度看,这个管辖权的概念是什么。
杨斌虎:司法管辖权或称为审判权,是指法院或司法机构对诉讼进行聆讯和审判的权力,有属人、属地、保护和普遍管辖权几类,其中属人管辖权指具有某国国籍或护照的公民,某国对其即有司法管辖权,具体到桑兰案件主要是看被告的所在地。我注意到了桑兰律师撤销“性侵犯”起诉,撤的是民事部分,因为原告和被告国籍所在地不在美国,从法理上是说得通的。
白志标: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外界就质疑,从当初的不看好变成现在看热闹,不仅因为律师海明的过去经历,更是起诉过程中的一些荒唐事,如搞错起诉对象,前者如时... 阅读全帖
zr
发帖数: 49
37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略谈“性”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zr (大脑壳), 信区: Wisdom
标 题: 略谈“性”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May 9 18:34:44 2002) WWW-POST
“性”这个字,无论中国儒学,佛学都有
深邃的含义。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
性之谓道。”朱子有云:“性即理也。”
大乘佛学“破相而显性”,“性即体,相
即用”,“性体不异”,“体用不二”。
禅宗还有“见性成佛”之说。儒家的“性”
与佛家的“性”显然不同。但含义均博大,
雄浑。
在下不明的是,现代“性”这个字相当大
的一部分意思是sex,sexual,sexuality.
何以至此呢?是谁做了如此“贡献”而竟
不太为人所知?我很想当面质之。汝是对
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呢?还是认为“性”就
只配代表sex方面的意思?
我想起一位学者的话,“带着空书包是学
不到东西的。”现在算明白了。
愿与大家讨论。
z*****n
发帖数: 63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你指出的这些错误的执著是对的,也确实是不少人的问题
但是,以这些人的错误理解,加上你的错误理解来否定真心,本心,本性,本来面目,
佛性是不对的。
因为所谓真心,本心,本性,本来面目,佛性甚至常乐我净都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
带某种我见的东西。如果你能毫无偏见地去看比如大乘的涅磐经,佛性是在无我的基础
上,如来也解释了为什么必须要先无我,后面的章节也无处不提到无我的观修。。
你如果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你应该首先认真看看大乘经典,然后再四处散播这种类似盲
人大象象个扇子老蛇之类的言论,引出更多无知人的对大乘的误解。
a*******2
发帖数: 465
39
证悟空性的智慧怎样才能生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积累资粮,净除业障,最后通
过对上师的信心或者上师的窍诀而明了、证悟——这主要是通过信心证悟的;还有一种
是通过逻辑推理,如唯识宗、中观等,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抉择诸法的实相,抉择空性
,这个主要是通过智慧而证悟空性的。若要证悟空性,只有这两种方法。
我们现在都在修加行。只要加行修好了,一定可以证悟大空性,证悟大圆满。现在
大家还没有证悟空性,还没有证悟大圆满。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打基础,就要修加行。
有的人说:“是否可以不修加行,直接修正行或者直接证悟大圆满?是,也有这样
的人。但这是上上根基的人,是相续已经成熟的人,这种根基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见性,
随时随地都会开悟。如果你还没开悟、见性,说明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还没有达到
那种层次,所以你就需要修加行。
大家的根基也各不相同。有的加行还没有全部修完,在中途就有可能见性,有的可
能还需要修很多遍加行,最后才能开悟,才会成就。
我们主要是把心态放下来,然后如理如法地修加行,到时候水到渠成,自然就会见
性,自然就会成就。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我说过了,执着认为存在某个主宰,恒常,独立的东西,就是有我见。
我见有各种表现形式,诸如认为存在上帝,存在灵魂,存在某种万能的力量,存在真我
,真心,本心,本性,本来面目,佛性。。。。
有这方面的执着,最为关键的是造成解脱的障碍,阻碍证涅槃。
为什么我见会导致阻碍证涅槃,这个问题更关键。
r****n
发帖数: 825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明明佛陀说的非常清楚,这些人非要绕圈子,创造一些新东西。
破疑是初果,因为初果破我见,破疑,有了四不坏净,入了导向涅槃的法流,这是真正
的开始修了,而且是必定成功。
到了四果,就是已经彻底破无明,断除贪嗔痴,证涅槃,这是最后。
大乘瞧不起小乘,可是自己的修行次第其实还是照抄小乘的。
在创造新东西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什么佛性,法性的运作机制就冒出来了。
Y**u
发帖数: 5466
42
听这话似乎师兄现在都明白了。
那说到见性, 请教师兄。 如何是见。 什么是性呢?
l*******t
发帖数: 1016
43
信愿行 戒定慧
念佛诵经得以信
由信发愿 有愿而行 首行为戒
由戒入定 由定入慧 由慧见性
请问: 天天大鱼大肉 你怎么见性?
Y**u
发帖数: 5466
44
听这话似乎师兄现在都明白了。
那说到见性, 请教师兄。 如何是见。 什么是性呢?
l*******t
发帖数: 1016
45
信愿行 戒定慧
念佛诵经得以信
由信发愿 有愿而行 首行为戒
由戒入定 由定入慧 由慧见性
请问: 天天大鱼大肉 你怎么见性?
Y**u
发帖数: 5466
46
我同意师兄所说所唯的见性, 非为眼见, 亦非有性为所见。 教下呢, 无论是五蕴
,还是因缘, 还是般若, 还是如来藏, 或为隐说, 或为显说, 最后都能和金刚经
中这一句相应。 那就是 "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
Y**u
发帖数: 5466
47
我同意师兄所说所唯的见性, 非为眼见, 亦非有性为所见。 教下呢, 无论是五蕴
,还是因缘, 还是般若, 还是如来藏, 或为隐说, 或为显说, 最后都能和金刚经
中这一句相应。 那就是 "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
O**s
发帖数: 26
48

你都還未了解我說什麼,談什麼如何做到.
我亦是見了不用想就知道呀,我有說我全不知道嗎.
不過不同的是,我的知道是從物反映給我知,
我不會給它迷惑成我有學習之能才能知.
我沒有從新認識,有從新即帶有過去.
你來我家,你認知你自己,我即認知你,能所一故.
我老公認知自已,我即認知他,能所不二故.
Judy那個階段经常生活都入定,她不認知自己,我即不認知她,能所不一不二故.
如鏡照物,有物即顯 有物,無物亦顯 無物. 鏡與所顯 物亦不一不二.
其實從開始你問題根本不是我跟Puppeter說的原意.
设有上下文之下,忽然一句'見無知,無不知'
然後你問的什麽'見不知',這 都不是我說的意思.
我又不記得我說過什麽,又不習慣翻舊文.
變成我說什麽,你都不會明.
剛才半夜打座才忽然記起我為什麽說'見無知,無不知'.
'見無知,無不知'是對Puppeter當時持見時以知道,感覺來判斷有沒有見在.
我即用'見無知,無不知'來讓他了解判斷見不能用知道,感覺,因此二者來自
知性. 容易只存知性而忘記持見性.
見性不用知性亦能顯 ,即見無知.
見性存在知性亦顯 ,此即見無不知.
所以行者要檢查見是否能存在
r****n
发帖数: 825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在我们的惯常经验思维里面,我们认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
个某种宝贵的东西,我们只是被外表的东西迷惑了,当去除外表的迷惑,剥去外壳,就
会找到那个本来面目,它是无所不能的。
这个东西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名称,有人称其为灵魂,有人称呼为道,或者梵,或者
本觉,本心,自性,真我,大我。。。。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万法生起的源头,都是恒常不灭的,有具有某种主宰性质,某些
也成为轮回的主体。
印度教的梵,更趋向于实体化,独立化,而大乘佛教为了避免我见的倾向,将如来藏,
本心这类东西通过不二论和空性进行了弱化。认为和五蕴不一不异,或者用胜义谛的
不可言说来进行掩盖。但是却仍然无法掩盖神我的性质,尤其当这种理论被后代大乘
人认为是究竟了意之后,则显然背离了佛陀的无我论。
这个问题,也确实相当的不好理解,只有对五蕴的整个运作机制有着清楚的了解,对五
蕴和涅槃的关系正确认识,尤其对缘起法深入理解,才能有机会破除这种认为存在某个
不被贪嗔痴所染的真心本性的错误思维。
而且如果有这种错误的概念,是绝对没有任何可能证涅槃的,佛陀之所以提出独特的无我论,
之所以要批判梵我这类思想,更重要的...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50

始;
现在我觉得这都是简单的真理,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会觉得难以明白。
这就是宗和教下的差别吧,宗,教人见性;教,教人规矩、模拟行动,立正、稍息。
类似的,基督教也有这种差异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因信称义”还是“做好事得救”的
差别。
都类似:
基督教:有信的人不会做坏事,但是不做坏事的人不一定有信。
佛教:见性的人不会做坏事,但是不做坏事的人不一定见性。
这也是顿和渐的差别。
渐修的问题在于,可能失去方向和目标,失去修行宗旨,而变成一种束缚和对别人的
judgement。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