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英庚款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l***t
发帖数: 2980
1
历数出自多伦多大学的中国名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640371
作为加国首屈一指、世界久负盛誉的著名学府,多伦多大学为中国也培育了不少栋梁之
才。
在众多中国校友中,最杰出的当属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和韩德培这批庚款生。1939
年,中英庚款基金会第七届招考共录取24人。不巧8月底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充作
军用,留学计划被迫延期。当时,由于许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名教授为避战乱移居北
美,加拿大又属英联邦国家,于是这一批留学生便被改派赴加。据钱伟长回忆:“让我
们改去加拿大留学,说是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在上海英租界等你们。船到了,那是俄国皇
后五号。早上8点上船了,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就把护照发给我们。他倒是好意,说你们
过日本的时候啊,息船3天,没事,可以到横滨去玩玩。一看签证,我们就火了,日本
占领我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里干什么?当场有留学生就把护照扔进
黄浦江里了,22人全下船了。结果负责中英庚款的那位英国人自己承认错了。他说我们
不懂得你们中国人的爱国心,你们先回去再说。”
直到1940年8月,庚款会第三次将留学生们召集于上海,...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2
张宗燧,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物
理系教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一九一五年六月一日出生于上海,
一九六九年六月三十日辞世于北京。父张东荪是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母吴绍鸿贤
惠持家,兄宗炳居长,宗燧次,下有弟宗颖,妹 宗烨 。 幼时家居上海,宗燧五岁进
学,好强争胜。后入育才中学,受戴铁君先生启蒙,对数理产生兴趣,表现出卓越的学
力。
一九三〇年,宗燧年十五岁,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次年转清华大学,受吴有训、赵忠尧
等名师指导。一九三四年入清华研究院,同年报考庚款出国留学。一九三五年物理专业
名额仅一人,吴师建议宗燧改考天文专业,宗燧从命,经短期速成,即考取美庚款,后
去紫金山天文台实习半年,准备赴美。然而,宗燧有宏志于数学和理论物理,以当时国
际学术水准,欧洲高于美国;于是他放弃“美庚款”,次年报考“英庚款”数学专业,
第四届“英庚款”数学专业两名取生为许宝騄和张宗燧。
一九三六年,张宗燧于剑桥大学数学系,受业于著名统计物理学家福勒(R.H.Fowler
),两年发表了论文七篇,获博士学位。宗燧在“合作现象”领域,特别是关于“固...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3
舒乙说“钱钟书和张爱玲被抬到这个地步,是夏志清干的”
/王小东
2006-04-15
舒乙对于钱钟书的评论——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听他演说时听到的,记得不一定准确,
但大致思想不会错。舒乙说:钱钟书和张爱玲被抬到这个地步,是夏志清干的。夏志清
这样干完全是出于意识形态目的,因为他觉得这两个人是对抗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而
其他人都是顺从了的。由于众所周知的“文革”后知识分子对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态度,
夏志清的这个说法就大行其道了。其实,张还可以说确实有这个意思,钱则并没有这个
意思。不考虑意识形态,单从文学艺术的成就来说,这两个人决没有这样高的地位。当
然,这两个人在有着五千个席位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占有一席之地,则完全是合格的。
舒乙的评论完
我听说舒乙在“文革”中与他的母亲一起,对待老舍并不好。如果这个情况属实,则我
对于舒乙人格上有看法。但我认为舒乙对于钱钟书的评论是恰当的。人们所说的钱的小
说的好处,可以给钱舒乙所说的那个地位,但不应该是现在吹的那么高。
舒乙对于张爱玲的看法我倒有异议:张爱玲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而且这种美使得时至
今日的小资男女们如痴如狂,多少酒吧、多少绘画,都在竭力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9
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萎缩的英国"副博士"钱钟书
http://news.sohu.com/19/61/news147236119.shtml
钱钟书学位惹是非 杨绛坦承夫君从未获过"副博士"
2001年11月 21日13:11 千龙新闻网
关于已故学术大师钱锺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所获得的学位,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最近亲
自出来公开予以澄清,指出并非民间所传的副博士,而是学士学位。
披露这一消息的,是署名刘江的文章《“好读书”和杨绛》,刊登在《人民日报》
2001年9 月27日的第12版。
据该文报道,2001年9月 7日,杨绛向清华大学捐献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设立“
好读书”奖学金。仪式进行当中,主持人介绍钱锺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过牛津
大学文学副博士学位,杨绛先生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杨绛的这一公开澄清,平息了钱锺书所获学位到底为何的争论。这场掺杂了人身攻
击的争论曾经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原先说钱锺书所获学位是“副博士”的,也是杨绛。她在著名的《记钱锺书
与围城》一书中描绘其丈夫时,曾经写道:“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
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后来,一些钱锺书的
m*********i
发帖数: 89
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萎缩的英国"副博士"钱钟书
http://news.sohu.com/19/61/news147236119.shtml
钱钟书学位惹是非 杨绛坦承夫君从未获过"副博士"
2001年11月 21日13:11 千龙新闻网
关于已故学术大师钱锺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所获得的学位,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最近亲
自出来公开予以澄清,指出并非民间所传的副博士,而是学士学位。
披露这一消息的,是署名刘江的文章《“好读书”和杨绛》,刊登在《人民日报》
2001年9 月27日的第12版。
据该文报道,2001年9月 7日,杨绛向清华大学捐献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设立“
好读书”奖学金。仪式进行当中,主持人介绍钱锺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过牛津
大学文学副博士学位,杨绛先生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杨绛的这一公开澄清,平息了钱锺书所获学位到底为何的争论。这场掺杂了人身攻
击的争论曾经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原先说钱锺书所获学位是“副博士”的,也是杨绛。她在著名的《记钱锺书
与围城》一书中描绘其丈夫时,曾经写道:“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
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后来,一些钱锺书的
f*****k
发帖数: 195
8
钱钟书学位惹是非 杨绛坦承夫君从未获过"副博士"
2001年11月21日13:11 千龙新闻网
关于已故学术大师钱锺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所获得的学位,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最近亲
自出来公开予以澄清,指出并非民间所传的副博士,而是学士学位。
披露这一消息的,是署名刘江的文章《“好读书”和杨绛》,刊登在《人民日报》
2001年9月27日的第12版。
据该文报道,2001年9月7日,杨绛向清华大学捐献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设立“好
读书”奖学金。仪式进行当中,主持人介绍钱锺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过牛津大
学文学副博士学位,杨绛先生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杨绛的这一公开澄清,平息了钱锺书所获学位到底为何的争论。这场掺杂了人身攻
击的争论曾经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原先说钱锺书所获学位是“副博士”的,也是杨绛。她在著名的《记钱锺书
与围城》一书中描绘其丈夫时,曾经写道:“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
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后来,一些钱锺书的传记便跟着这么说,钱锺书本人
也没有予以纠正。
但是,很快便有学者指出,B.Litt是文学学士,而不
P********t
发帖数: 156
9
转自“故乡”网:http://www.guxiang.com/others/others/xinwen/200111/200111220013.htm
杨绛公开承认:钱锺书未获过“副博士”学位
徐林正
关于已故学术大师钱锺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所获得的学位,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最近亲自
出来公开予以澄清,指出并非民间所传的副博士,而是学士学位。
披露这一消息的,是署名刘江的文章《“好读书”和杨绛》,刊登在《人民日报》
2001年9月27日的第12版。

据该文报道,2001年9月7日,杨绛向清华大学捐献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设立“好读
书”奖学金。仪式进行当中,主持人介绍钱锺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过牛津大学文
学副博士学位,杨绛先生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杨绛的这一公开澄清,平息了钱锺书所获学位到底为何的争论。这场掺杂了人身攻击
的争论曾经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原先说钱锺书所获学位是“副博士”的,也是杨绛。她在著名的《记钱锺书与
围城》一书中描绘其丈夫时,曾经写道:“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年得
副博士(B.Litt.)学位。”后来,

发帖数: 1
10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的民国政府被西洋鬼子忽悠继续给东洋鬼子付钱
点击:210 作者:成都双爷 来源: 双石茶社 发布时间:2018-01-02 07:27:41
1.jpg

这个故事的由来是这个样子的。
庚子年间,大清与洋人开战,败了,被判定赔付列强白银4亿5千万两,这就是所谓的庚
子赔款。后来耶,民国替代了大清,民国接的是大清的烂摊子,穷得要死,只好找列强
借钱。列强说可以借啊,但你得替大清担戴债务,接着还庚款,这就是所谓“先认赔款
,再说借款”,于是天朝又被迫套了双重债务:庚子赔款——简称“庚款”或“赔款”
;善后借款——简称“债款”。
再后来,这按年按月付的债、赔二款已然填不了东洋倭国太君的胃口,太君们直接就想
囫囵把天朝吞下肚去。
于是两国开战,打得是血肉模糊!
然后,互为敌国的两国之间,就有了一段送钱送钱的“佳话”……
这可是凯申物流的活雷锋故事啊!
一、抗战时期对日赔付庚、借二款的背景和梗概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当时由于中国海关由英国控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计
坚持对日绥靖政策,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以所谓“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为名,竭
力主张中国照...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庚款留美发端考》
作者:茆诗珍/徐飞,两位作者皆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原文链接如下: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wgx/2007-06-25/25666.sht
经过作者的再考证,文章确认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发现契机,巧妙周旋,经过多
年不懈努力,最终才达成庚款退还(浮报、虚报部分)、首创并促成庚款留学计划的实
现,所以梁诚才是促成庚款留学的第一功臣。
因原文较长,下面摘取其中几段,说明主要史实。
****************************************************************************
*********************************************
历史上著名的庚子赔款源于1900年,这一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随即八国联军
武装干涉入侵北京,翌年9月,清廷被迫与列强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议定,中
国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
国”损失共计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全中国人平均每人...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孫 科: 八十述略
全文目次:
一 先世述略
二 我的童年
三 求學經過
四 記者生涯
五 三任廣州市長
六 北上與侍疾
七 成立國民政府
八 巴黎郊外公園之會
九 建設鐵路與航空
十 我的抗戰建國主張和重要提案
十一 制憲與立法
十二 教育與文化
十三 三訪莫斯科
十四 赴法就醫和旅美
十五 回國定居
十六 訪韓與使菲
十七 接受哈斯國際獎
一、先世述略
民國三十一年,國立中山大學的史學教授羅香林寫了一本「國父家世源流考」。羅
先生這本書,對於我們香山孫氏這一支派,如何自中原轉徙江南,而後定居於廣東香山
縣翠亨村,根據史料,作了一個扼要的敍述。
按我們孫氏這一族,在唐以前,都是住在河南陳留;晚唐僖宗時,我們的遠祖,時
為中書舍人及兩浙節度使的孫拙,有子曰孫誗者,甚賢能,黃巢亂起,充承宣使,引兵
遊擊閩越江右間,以軍功封東平侯,屯於虔州虔化縣,就是現在江西的寧都縣,由於治
績懋著,百姓乂安,為當地父老所挽留,就在那裏定居下來。孫誗公五傳至承事公。遷...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276
13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中国免于领土被瓜分,条约第六
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
挪威六“受害国”,总计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分三十九年偿还。赔款的期限
为一九零二年至一九四零年,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为九亿八千万两。再加上各省的地方
赔款,总数在十亿两以上,史称“庚子赔款”。对此申报发表社论说“中国不能保护使
臣致惨遭毙……曲诚在我……不得谓外人过于要挟也。”赔款的总值按当时银价,为三
亿三百三十万美元。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花费最多为由,得赔款最巨,为一亿三千零
三十七万多两。美国应得赔款三千二百多万两,合二千四百多万美元。
《辛丑条约》没有指定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白银。一九零四年前,清政府的赔款用的是银
子。一九零四年后,一些国家要求用黄金支付。因为当时金贵银贱。美国向来同情中国
,独倡用银支付。后来因其白银产量大增,也变卦了。为此,一九零四年十二月,中国
驻美公使梁诚觐见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据理力争:“用金用银出入不多,唯美国答应
用银,将来别国尚有转机;若一律用金,以后就更难翻案。敝政府所争即此,并非歧视
...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14
1939年就没有付过了
http://view.news.qq.com/zt2013/gzpk/index.htm
众所周知,辛丑条约赔款总计本息和为9.82亿两,加上各省地方赔偿教会、教士、教民
损失的2000万两,共计海关银10亿两。(编辑注:当时中国的官银分为关平银和库平银
两种:关平银又称海关银,一两约合37.7993克,库平银一两等于37.301克)这10亿两
白银在11个国家之间分配的详细情况如下:
图片来源: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
各国大使为中国官员详细谋划怎么才能凑齐赔款
如何能保证中国政府有能力按时足量偿还这巨额赔款呢?其实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的
谈判阶段,各国大使就已经开始为中方的官员详细谋划筹措赔款的方法。1901年各国公
使与清方代表关于赔款来源的谈判纪要所描述的情形:“三月初一日申刻,徐寿朋,那
桐,周馥同至德馆晤法使毕君,德使穆君,英使萨君,日本使小村君。毕曰:‘今日请
三位来,专为要知中国有若干款项可以作抵?’徐曰:‘我想海关进口货税增订,商人
仍可将多出之数加入货价之内,于洋商无所亏损,而中国办理赔款大有裨益。’毕曰:
‘洋...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1264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国对中国干的十五件恶事丑事
美国对中国干的十五件恶事丑事
2013-02-12 | 阅: 转: | 分享

(2012-08-26 00:37:06)
最近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在亚洲围绕中国走了一圈,接着又到非洲七
国访问,所到之处所有的讲话都针对着中国,希拉里到处挑拨离间,矛头直指中国,实
际上已经完全违背了一个外交人员、一个美国外交的负责人应有的风度和政治家的政治
言论的准则,对中国构成严重的挑衅,8月3日美国就中国南海问题发表声明,指责中国
设立三沙市进一步加剧南海地区紧张局势。美国国务院这一次的声明只不过是希拉里所
有言论的一种自然延伸。实际上是美国经过长期考虑的、冷静的、有条不紊的布势,美
国要围堵中国,消耗中国,限制中国的发展,阻止中国的崛起,进而达到西化分化中国
的目的,这是美国长期的战略。美国立国才236年,但对中国可以说坏事恶事做绝,我简
单整理了一下,一百三十多年来美国对中国至少干了十五件坏事恶事。
一、一部《排华法案》害死了无数中国人
据史料记载,1820 年, 美国移民局开始有中国移民到达美国的正式记录,中国移民
潮涌美国的直接起因, 是由于184...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茅于轼又被打脸
4月5日,观察者网转载《炎黄春秋》刊登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茅于轼今年
2月的发言,他称美国与欺负中国的列强是不同的,这一观点引起网友激烈争议。
“大部分列强欺负我们:第一是日本,第二是俄国,然后是英国、法国、德国。但我认
为美国与这些国家有所不同。”茅于轼说,“抗美援朝把帮助我们战胜日本的盟国当成
敌人打了一仗,今天还有一些人把美国作为头号敌人。”对于美国这个“被误解的朋友
”,他提到的论据是:
“美国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得到了赔款,但美国用部分退赔款为中国培养了人才,建立
了一些科研机构,比如清华大学、协和医院,这些人才和机构对中国进步做出了杰出贡
献。”此外,他还表示美国对中国最大的帮助是帮助中国打败了日本。
对此,观察者网的许多网友举证史实,反对茅于轼的说法。读者留言已近千条。
@蜀南-布衣 表示:“茅于轼说《炎黄春秋》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帮助我们认识现状
。但是茅于轼这里所说的‘历史真相’,本身就是一种被遮蔽和歪曲的历史。关于美国
的庚子赔款早有研究表明,并且有许多文献指出:美国首先不是主动退款,而是当时中
国驻美公使梁诚得知:美国通过巧取豪夺,实得赔款大大超过了其应得...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285
17
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匈八
国及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个“受害国”军费与损失费等4亿5千万两,加上年
息4厘,本息合计9982238150两白银,以海关、常关及盐政各项进款作抵押。
因为战争爆发于庚子年,故称之为“庚子赔款”。中国实际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
,占总数的58%。“庚子赔款”后来被返还了一部分,被用于中国的教育等事业,但是
各国具体情况不同。
德、奥匈国,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当年即停付德国之赔款,战后《凡尔赛和约
》规定德国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后放弃赔款。
俄国, 1924年中俄双方签订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俄政府明确表示放弃俄国部分之庚
子赔款,苏俄将赔款全部退还。至此,俄国赔款告终止。
美国得庚子赔款3200多万两,折合为美元2400多万元。退还分两次,1908年美国总统签
署法案退还赔款1160万美元,主要用于留美学生及兴办清华学堂。1924年,美国国会通
过决议退还其余的庚子赔款1254.5万美元,并成立了“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
中国基金会”)。,。
1920年12月...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37081
18
台湾著名网友YST眼中的钱学森:太震撼了!!
钱学森一直是我很有兴趣的一位人物,因为世上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但是我不记得有
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像钱学森一样在政治上这么轰动,能像钱学森一样对一个主要国家产
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飞弹又是军事科技与太空科技领域中
最重要的技术,钱学森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贡献是震动全世界的。
钱学森是中国近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从父母的特殊家教,中学开明教育下的成长,优
良的大学教育,出国学习与世界顶尖高手过招,战争时期的杰出科学成就,回国探亲,
再回美国就职,陷入政治漩涡几乎丧命,周恩来总理的援救,离开美国返回祖国,从无
到有建立中国的导弹工业与航天工业,九十五岁高龄至今仍然精神清醒和意志坚定..
..,多么传奇的一生!
钱学森随便一段生涯故事都可以拍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曲折的程度、牵涉的科技面
、引发的新工业与军事革命、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每一样都远远超过「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的主角约翰.纳许(John Nash)。如果做一个比较,钱学森在
美国的研究工作直接导致美国航空与太空工业的世界领先,钱学森为中国建...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584
19
【惊人史实,美国屠杀了3000万大陆汉族人】
2013-02-12 | 阅: 转: | 分享
(2012-08-26 00:37:06)
最近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在亚洲围绕中国走了一圈,接着又到非洲七
国访问,所到之处所有的讲话都针对着中国,希拉里到处挑拨离间,矛头直指中国,实
际上已经完全违背了一个外交人员、一个美国外交的负责人应有的风度和政治家的政治
言论的准则,对中国构成严重的挑衅,8月3日美国就中国南海问题发表声明,指责中国
设立三沙市进一步加剧南海地区紧张局势。美国国务院这一次的声明只不过是希拉里所
有言论的一种自然延伸。实际上是美国经过长期考虑的、冷静的、有条不紊的布势,美
国要围堵中国,消耗中国,限制中国的发展,阻止中国的崛起,进而达到西化分化中国
的目的,这是美国长期的战略。美国立国才236年,但对中国可以说坏事恶事做绝,我简
单整理了一下,一百三十多年来美国对中国至少干了十五件坏事恶事。
一、一部《排华法案》害死了无数中国人
据史料记载,1820 年, 美国移民局开始有中国移民到达美国的正式记录,中国移民
潮涌美国的直接起因, ...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韓素音逝世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001年》、《待到黎明時》,自傳《殘樹》、《敗花》、以及《周恩來傳》等,她能
用中文、英語和法語寫作,在法國有著很高知名度。
韓素音的寫作之路可謂一帆風順,可婚戀之路卻並不平坦。1931年,她從北京聖心中學
畢業後到協和醫學院當秘書,其...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4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5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6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7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韓素音逝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45 2012, 美东)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韓素音逝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3 11:45:28 2012, 美东)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9
来自主题: Translation版 - 韓素音逝世 (新貼報導在二樓)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2-11-03/china1351933655d417
韓素音逝世
素音離去 傳奇終止
著名混血女作家 曾學醫 經歷中英印三段婚姻
[2012-11-03]
著名混血女作家韓素音11月2日中午於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5歲。她一生經歷極
其豐富,曾經學醫當醫生開藥房,也曾在大學任教,不過最大的成就即是成為了一名獨
具個性的作家。而她的婚戀史也是充滿著傳奇,在與中國軍官和英國出版商的兩段婚姻
之後,在中年才找到靈魂伴侶——一名印度上校。
本報訊
韓素音原名周光瑚,父親是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她早年學醫,不過對寫作興趣濃厚,第
一部小說是1942年與一位美國教會女醫師合著的《目的地重慶》,其後又寫了以她在香
港當醫師的經歷為背景的《生死戀》。其他著作還有《餐風沐雨》、《四面》、《中國
,2001年》、《待到黎明時》,自傳《殘樹》、《敗花》、以及《周恩來傳》等,她能
用中文、英語和法語寫作,在法國有著很高知名度。
韓素音的寫作之路可謂一帆風順,可婚戀之路卻並不平坦。1931年,她從北京聖心中學
畢業後到協和醫學院當秘書,其...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30
出处:http://www.douban.com/note/270230966/
这是作者的博客:http://lilyshen.wordpress.com/
玑衡的日记
玑衡的主页 广播 相册 喜欢 二手 活动 发豆邮
第一个中国人 ——一所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史
2013-04-07 03:26:18
(载于《书城》2013年4月号)
一、第一个人
1979年冬,周曦三十岁,在上海师大读物理系大二。他和共和国几乎同龄,出生于1949
年10月4日。共和国的政治风云蹉跎了他大半的青春。17岁,文革开始,高中停课。19
岁,插队落户到上海郊区宝山刘行,种水稻和棉花。23岁,上海紧缺中学老师,招了一
批“还没完全忘记功课”的老三届高中生突击培训。于是之后的几年他在上海沙径中学
教化学,在弥漫着“读书无用论”的社会情绪中,他的学生得过且过,没有几个对学习
有热情。29岁,中国恢复高考,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进了考场。他的考分很高,本可以
凭志愿进复旦交大,谁料当年的上海高考负责人却是上海师大的负责人,做了小手脚把
几个考分最好的学生转到了师大。这样荒诞不公的故事在荒诞不公的大环境下倒显得稀
松...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3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查理林大家听过没?转个长文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有一档音乐节目,叫怀旧金曲。里面一位老先生主持,上海话说的很
老派,很软很糯。这位老先生就是Charlie 林。
最后的小开------Charlie 林
上海老克勒的一个特殊节日
2006年岁尾的一个下午,上海机电大厦二楼蓝宝石舞厅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那
支为上海带来无数光环的老年爵士乐队,在周万荣先生的指挥下拉开阵势,鼓乐齐鸣,
近300位风度翩翩的老上海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渐入佳境……
这是上海老克勒们(上海俗语,是英文class的音译,一般指精通上层生活的人)
自己发起、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为他们的老朋友、十四年来每周从“空中”为他们带
来“怀旧金曲”的查理林,举办八十寿辰生日派对。
查理林1928年生,其实还不到八十岁,但是由他提供原版老唱片而创建的“怀旧金
曲”,通过空中电波已经播放700期了。这种空中的奇妙的看不见的纽带,十四年来,
已经把上海老克勒们的心“抓”在了一起,只要有一个人挑头,他们就会风起云涌地响
应。前些日子东方广播电台已经举行过700期的庆祝活动,可能老人们觉得庆祝得还不
够过瘾,于是在查理林的生日时,集体再火一把,管他到不到八十岁!
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钱学森先生二三事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中国大陆一片怀念声。1959年,中科院物理所从城里搬到
中关村,旁边的力学所大楼尚未峻工,那时钱先生是力学所所长,刚入党的共产党员,
笔者则为进入物理所仅一年的科研小卒,政治贱民。虽然我们曾在北大清华旁的中关村
同躭过好些年,但从无交往,业务上也没有交集,只是听过他的报告。钱先生住宅楼前
有军人守卫到是目睹了的。本文讲述些笔者看到的钱学森。
初识钱学森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归国到达北京,很快就来北大物理系作报告,听得我这个初进
京城的毛孩子一楞一楞的。不久前我才升入物理专业二年级,极少知晓外部世界的事物
。虽然他没有多讲自己的学术成就,但钱先生“冲破美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毅然回来
”的爱国主义事迹和精神,叫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钱先生的专业领域是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流体力学是力学
的一个分支,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说他是物理学家也不为过。事实上,
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的就是物理学博士学位。我为有这样一位同行学
长而自豪。于是就千方百计搜寻钱先生的学历、成就和事迹。
1934年,24岁的钱学森毕业...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5251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49 年 是一道分水岭 (ZT)
发信人: jsolomon (风大了点),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49 年 是一道分水岭
1.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
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
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
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2.“她12岁被学校开除,17岁嫁给富二代裴明伦,两个月后离婚。18岁认识第二任丈夫
俞启威(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父亲)。21岁闯荡电影圈,22岁与唐纳结婚。23岁独闯
西安延安,从此走上不归路。她曾经也叛逆时尚青春。她叫李云鹤、也叫李进孩、后来
是蓝萍,再后来叫江青。”—她曾说一定要找棵大树。
3.大跃进能够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精神丧失殆尽,包括钱学森这样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1958年,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国青年》杂志
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
的原理,解释了亩产万斤粮的可能性,钱学森这位既不是农艺学家、也不是植物生理...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43
34

讲历史要有依据,请给出出处。不然不足为信。比如:“。。。庚款自1902年起付,38
年后的1940年付清,其间年利率为4%,总共支付了将近十亿两。”并不正确。以下摘
自百度百科: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
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
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
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
﹑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
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
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
j******n
发帖数: 21641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49 年 是一道分水岭
转点东西给才女悲愤时消遣
1.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
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
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
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2.“她12岁被学校开除,17岁嫁给富二代裴明伦,两个月后离婚。18岁认识第二任丈夫
俞启威(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父亲)。21岁闯荡电影圈,22岁与唐纳结婚。23岁独闯
西安延安,从此走上不归路。她曾经也叛逆时尚青春。她叫李云鹤、也叫李进孩、后来
是蓝萍,再后来叫江青。”—她曾说一定要找棵大树。
3.大跃进能够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精神丧失殆尽,包括钱学森这样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1958年,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国青年》杂志
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
的原理,解释了亩产万斤粮的可能性,钱学森这位既不是农艺学家、也不是植物生理学
家的导弹专家却大胆声称: 粮食产量可以无限地增加,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
30%,亩...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186
36
《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一节 战争第一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事变之初,蒋介石一面下令就地抵抗,一面企图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政府除
直接与日本交涉外,还促请英、美等国调解。7月12日,国民政府向美国政府作出试探
,但国务院却认为,现今美国“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
的”,美国既已向中、日两国表明它对远东的敌对行动“极不赞成”,这就足够了。7
月13日,英国向美国提出英、美、法三国联合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国务卿赫尔与副国
务卿韦尔斯、远东司司长亨培克商量后拟出了答复,并征得了总统的同意。
这份答复说,美国国务院已经对中、日两国使节强调了保持和平的重要性,两国可
以通过“平行的但各自独立的”做法保持合作。7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再次向
赫尔表示,希望《九国公约》缔约国采取行动,并称,大国代表如能亲临现场将有利于
制止日本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赫尔依旧不置可否。①
同日,赫尔在与总统商量后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声明显然是针对日本侵华而发的,但
赫尔却不敢公开道明,... 阅读全帖
z********f
发帖数: 452
37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转点东西供大家消遣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
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
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
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她12岁被学校开除,17岁嫁给富二代裴明伦,两个月后离婚。18岁认识第二任丈夫
俞启威(现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父亲)。21岁闯荡电影圈,22岁与唐纳结婚。23岁独闯
西安延安,从此走上不归路。她曾经也叛逆时尚青春。她叫李云鹤、也叫李进孩、后来
是蓝萍,再后来叫江青。”—她曾说一定要找棵大树。
李鸿章曾呈递陈词恳切地提出:“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
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耶?”,这等肺腑
之言,正是出于李鸿章之内心。他决非厌战,而是渴望以最少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收益,
一味地死拼,有仗就打,拼上了整个国家,谁来收拾残局?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实力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一时间,国人义愤如潮,将
丧师辱国之罪统统划归李鸿章名下,使他纵有百口,也莫辩一词,完全可以这样说,...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密件曝光4大秘密
日本密件曝光4大秘密:美日曾密谋“瓜分”中国以绝“后患”!
来源:占豪 时间:2017-12-22
205 0 字号:A-A+
分享到:
6 收藏 打印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省12月20日公开了25册外交文件。其中一份公开的外交文
件显示,1979年,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美日两国政府为让中国经济对美日
形成依赖,避免今后成为“威胁”,曾密谋举官方和民间之力的合作方式来“瓜分”中
国。
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左)、日本前外相园田直(右)
该外交文件还进一步显示,访美期间的日本时任外相园田直1979年4月6日与美国时任
国务卿万斯会谈,双方声称从美日争夺在华权益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教训出发,在“协
助”中国现代化之际,日美应该携手合作。园田直还具体列举了中国的运输、石油和铀
等资源开发、通信和电力领域。
除美日合作外,园田直甚至还提议在美国国内也设立类似中日经济协会的机构,他声
称应让双方的民间团体也承担“支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工作。翌日(7日),园田直
又与万斯举行会谈,指出“今后,中国成为美日‘威胁’的事态也并非无法想见”。他
甚至称,美日民间团体对华“协助”的目的在于建立一... 阅读全帖
i*********t
发帖数: 5873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白岩松:夹缝中的良知和智慧
想了解储安平,看章诒和不行。
储安平与“党天下”。
戴晴
1.
【帽子】(mao•zi)①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作装饰的
用品:一顿~。②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不必用~压人;批评应该切合实际、有内容
,不要光扣大~。
——《现代汉语词典》
帽子这字眼,如果不考虑它的第一个含义,在中国近现代(可能也只在中国近现代
)以来最风光的一次,要算是1978年了。那年,从春天到秋天,至少有两则关于帽子的
文字,扰动了中国(恐怕还不只中国)上百万人的心。它们是:
《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统战部上报,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
复。
《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1978年9月17日。
一年半之后,1980年5月8日,55万余顶右派帽子已全部摘去——它们是在1957年夏
天和以后的几个月里被陆续制作出并扣在别人头上的。如果不考虑其中一部分人已在
1959-1964年间陆续获摘,到了1980年,真正以皮肉俱全的头顶享受到大自然的空气与
阳光,并且还享受到那帽子压出的凹痕已不再被人视为种性表记的快乐的,只剩下10余
万了。
帽子已不复存在,对当初“戴帽”...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4577
40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忍心入美国籍吗?
给你看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
最终选择做中国人还是国际人只能follow your heart
个人以为多数自认为重要的选择最后都turns out mean nothing
反而是很多不经意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读一九四七年黄昆给杨振宁的信,节选。
(人生态度的境界……)
……你說可能受了個人主義影響的話,使我想起B.C. 地質的王洪楨來Bristol時和我說
的話。他說我們中國的top intellectuals越來越和中國的根脫了連系,慢慢變成了一
種國際人,正和印度和猶太的intellectual走上了同一路徑。這種說法不能否認的正確
,很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又說,他所最不能原諒的是,intellectual在國外打
起長久算盤的。他人很有正義感,見識也地道,所以他這樣說是衷心之語。但是事實卻
也不容否認,在英能久留的可能和在美國比自然小得多。因此,他可以在場外說話,格
外容易。但是我聽之下很有警惕之心。以我所知的,在美國停下來的真不少。這事也真
自然,看國內如今糟亂的情形,回去研究自然受影響,一介書生又顯然不足有挽於政局
,吃苦不討好,似乎又何必!不過我們如果相信我...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19902
41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1947年4月黄昆给杨振宁的一封信
1947年4月黄昆给我的一封信*
杨振宁
黄昆和我在西南联大研究院是同班同学。我们于1944年得到物理学硕士学位。一年以后
,我们先后出国,去修读博士学位。他去了英国,我去了美国。出国以后我们不常通信
,可是每次提笔写信却总是写得很长。1947年2月或3月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那时我正
在Allison的实验室工作,不很顺利,所以信上一定用了disillusionment一字。可惜这
封信我没有留下副本,而他也没有把原信保留下来。但是他的回信却在我的来往信件档
案之中。现在我把他给我的这封信打好复印在下面。
这封信很有意思。它描述了他(和我)作研究生时候的一些企求与失望的心态。也描述
了他对导师Mott的评价。关于Bernard Shaw的一段话也非常有意思。相信物理系的研究
生会从这封信中得到一些鼓励与启发。
附件二
黃昆1947年4月1日给杨振宁的信*
振寧:
......我對你所形容的感覺和disillusionment卻完全不覺得隔膜。你的煩惱不正是我

煩惱,因為我們「處境」不同,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在你地位,感想大概差不多,幾乎無
疑的,disillusion 要更深一點。凡是...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2
来自主题: Tennessee版 - 1947年4月黄昆给杨振宁的一封信*
1947年4月黄昆给我的一封信*
杨振宁
黄昆和我在西南联大研究院是同班同学。我们于1944年得到物理学硕士学位。一年以后
,我们先后出国,去修读博士学位。他去了英国,我去了美国。出国以后我们不常通信
,可是每次提笔写信却总是写得很长。1947年2月或3月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那时我正
在Allison的实验室工作,不很顺利,所以信上一定用了disillusionment一字。可惜这
封信我没有留下副本,而他也没有把原信保留下来。但是他的回信却在我的来往信件档
案之中。现在我把他给我的这封信打好复印在下面。
这封信很有意思。它描述了他(和我)作研究生时候的一些企求与失望的心态。也描述
了他对导师Mott的评价。关于Bernard Shaw的一段话也非常有意思。相信物理系的研究
生会从这封信中得到一些鼓励与启发。
附件二
黃昆1947年4月1日给杨振宁的信*
振寧:
......我對你所形容的感覺和disillusionment卻完全不覺得隔膜。你的煩惱不正是我

煩惱,因為我們「處境」不同,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在你地位,感想大概差不多,幾乎無
疑的,disillusion 要更深一點。凡是...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wonderlich (左岸,遁去), 信区: Reader
标 题: 一九四七年黄昆给杨振宁的信(节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1 17:54:59 2011, 美东)
发信人: abalone (hope),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Re: 忍心入美国籍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1 14:12:56 2011, 美东)
给你看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
最终选择做中国人还是国际人只能follow your heart
个人以为多数自认为重要的选择最后都turns out mean nothing
反而是很多不经意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读一九四七年黄昆给杨振宁的信,节选。
(人生态度的境界……)
……你說可能受了個人主義影響的話,使我想起B.C. 地質的王洪楨來Bristol時和我說
的話。他說我們中國的top intellectuals越來越和中國的根脫了連系,慢慢變成了一
種國際人,正和印度和猶太的intellectual走上了同一路徑。這種說法不能否...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abalone (hope),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Re: 忍心入美国籍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1 14:12:56 2011, 美东)
给你看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
最终选择做中国人还是国际人只能follow your heart
个人以为多数自认为重要的选择最后都turns out mean nothing
反而是很多不经意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走向
读一九四七年黄昆给杨振宁的信,节选。
(人生态度的境界……)
……你說可能受了個人主義影響的話,使我想起B.C. 地質的王洪楨來Bristol時和我說
的話。他說我們中國的top intellectuals越來越和中國的根脫了連系,慢慢變成了一
種國際人,正和印度和猶太的intellectual走上了同一路徑。這種說法不能否認的正確
,很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又說,他所最不能原諒的是,intellectual在國外打
起長久算盤的。他人很有正義感,見識也地道,所以他這樣說是衷心之語。但是事實卻
也不容否認,在英能久留的可能和...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成立后,钱学森向美国移民局提出了入籍归化的申请。要求加入美国国籍。由于美国在1950年麦卡锡主义盛行,反共思想高涨,而FBI又从美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发现钱学森曾接触到过周恩来特使。于是驳回其入籍申请,并禁止其参加机密工作。本文摘自2012年3月7日豆瓣电影网,原题为《钱学森被迫回国的历史真相》。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宴请全国政协委员,特地把钱学森安排在他的身边
我现在还不知道这部电影里怎么描写这段历史。但是既然是人物传记就应该客观尊重事实,而不是把钱老描写成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爱国主义毅然决然的回国报效祖国的高大全形象。这种传统主旋律宣传手段和表达方式是严重违背历史客观事实的。
很多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
在这里普及一些历史知识,也让我们能够理解,其实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伟人故事有多少是被加工过而面目全非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47
http://www.yzhg.org.cn/text.php?artid=155&keyword=
关于一战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著作宏多,史家已有定论。但该战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中外学界少有涉及。且歧见杂存。误解甚深。本文作者近年来广访美,德,法,英
,中(包括台湾)多种档案,力求正本清源,拨误归真。现谨将一得之见,求教同人。
得失与否,尚请方家指正1。
本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
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
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
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
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具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不
仅中国甚至世界外交上壮丽的篇章。同时也正式宣告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
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角逐世界,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
形象。
哈佛大学著名...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8:13 2011, 美东)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50
这个我简化了,但是你说的是不对的.
庚款赔偿对象是14国(8国加6个受害国)
德奥两国是1917年,段祺瑞宣战以后停付.
英法为了吸引段祺瑞对德奥宣战,英法部分暂缓,
1918年以后,因为中国是战胜国,德奥两国的剩余部分正式废除.
俄国的部分在十月革命以后停付,1924年,俄国和北洋政府签约正式废除.
这样1924年以后的北洋政府和国府还需要付出的部分是
英,法, 美,日, 意,比,荷,
西、葡、瑞典和挪威.(后面这4个赔付数量很少,)
只有荷兰在1926年将庚款全部还给中国,但指定用于水利事业65%,文化事业35%。
其他各国从20年代以后基本上退还一半,但是款项不由中国政府支配,一般指定用途为教育,交通,水利.
日本稍微有点例外,
其他各国基本上退还部分监督由独立委员会管理(一般中外委员各半)
而日本实质上还是政府完全掌控,而且中国的团体基本上申请不到日本的这笔钱.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