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苦諦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n**********a
发帖数: 438
1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乙三、真實四諦:
一切真諦說四種,苦集如是滅與道。
彼等自體亦復然,彼之次第依現證。
所有的真諦可以說為四種,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此四諦各自的本體亦
與前所說相同,而宣說的次第則依靠現證真諦的順序。
見道時一定要證悟四諦,在第一品中首先講道諦,通過道諦可以現前滅諦,滅
諦如何現前?器情世間全部包括在苦諦與集諦之中,其中苦諦是果,集諦是因,只要斷
除苦果的根源──集諦,即可現前滅諦。此處所講四諦與第一品中所講是否相同呢?從
四諦的本體來說沒有差別,但宣說的次第卻有所不同,也即見道時首先完全證悟苦諦之
本體;然後尋找痛苦的根源──業和煩惱,也就是集諦;這樣的業和煩惱在現前滅諦時
即可斷除;滅諦則需要通過道諦獲得,因此本品是依靠現證真諦的順序進行宣說的。
為什...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辛一、(於樂趣亦應厭離):
問曰:惡趣是無暇處,有眾苦逼惱,所以應厭離;但是人天善趣是安樂生處,
不應厭離。
地上惡異熟,唯見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凡是地上的眾生都受著惡業異熟果,唯有見到他們都在為各種痛苦所損惱,因
此聖者們觀看三有世間與待宰處等同。
三惡趣是充滿痛苦的無暇之處,而人天善趣有許多欲樂,因而有人以此對善趣
生起愛執,不欲出離,這也是不明善趣真實面的非理愛執。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
,無一不在受著前世不善業的異熟果報,都在時刻不停地為行苦、變苦、苦苦所損惱。
具體來說,人道有情是以貪欲惡業而投生於人趣,阿修羅以嫉妒惡業感生為非天,天人
以傲慢惡業而投生於天趣,既然各個都在感受惡業異熟果,那怎能稱之為安樂生處呢?
縱然善趣有情表面上在享受一...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3
怎么看也是有点点儿不说实话的感觉。。。:(
按照这个思路,苦諦是不该说的。
l****u
发帖数: 2166
4
怎么看也是有点点儿不说实话的感觉。。。:(
按照这个思路,苦諦是不该说的。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谛--Wiki
四谛
四谛(巴利文:cattāri ariyasaccāni,梵文:catvāri āryasatyāni',又称四
真谛[1]、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南传
佛教的基本教义[2]。其中“谛”原义是事物的内在含义或者意义,在佛教中用来翻译
梵语“Satya”,意思是真实无谬的道理[3]。
目录
1 四聖諦
2 苦谛
3 集諦
4 滅諦
5 道諦
6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7 四谛十六行相
8 參考文獻
四聖諦佛陀悟道後最早傳授的真理:“苦、集、滅、道。”又稱四真諦、四正諦[4]。
佛教不管支派如何衍流,必根本依據四諦,否則將非佛教。
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
的因果。這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癡
,就可以避免痛苦,脫離輪回。
释迦牟尼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5],即为憍陈如等五位贤者宣讲了四圣谛,五人
各有所证悟,而求出家成为五比丘僧[6]。
苦谛参见:三苦、八苦及五蕴
苦谛(Dukkha):根據對現實的深刻觀察,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
、愛別...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7
敬錄自《阿毗達磨俱舍論頌講記》 世親論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0.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1.pdf
丁二、特殊隨眠之分類:
此十各七除三見,八種除去二種見,
以見欲苦等漸斷,四種隨眠修所斷,
色無色界除嗔有,如是承許九十八。
集諦與滅諦當中,除三種見以外各有七種煩惱;道諦見斷有八個,其中除開兩
個見,通過見道可使欲界苦集滅道之煩惱逐漸斷除,欲界的貪、嗔、慢、無明屬於修所
斷。上二界的見修所斷均除去嗔心,三界共有九十八個所斷。
特殊隨眠是對應見斷與修斷而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四聖諦就是緣起法的實際應用
https://chanworld.org/2017/07/13/%E5%9B%9B%E8%81%96%E8%AB%A6%E5%B0%B1%E6%98%
AF%E7%B7%A3%E8%B5%B7%E6%B3%95%E7%9A%84%E5%AF%A6%E9%9A%9B%E6%87%89%E7%94%A8-%
E8%8B%9F%E5%98%89%E9%99%B5/
https://chanworld.org/author/brucekou/
苟嘉陵
緣起法是釋迦佛的創見,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這一點學習佛法的人應都能共同接受與
認同。但大家普遍地忽略了四諦法———苦、苦集、苦滅、苦滅道———其實就是緣起
法的實際應用。而大家之所以普遍忽略了這一個事實,是因為對四諦法義有所誤解,而
忽略了它最主要的實際目的是———苦滅。
講到四諦裡的苦滅,大家往往就會馬上聯想到佛法裡解脫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
,而興起肅然起敬的欣慕情懷。這個情懷並沒有錯,正如涅槃也的確是用來形容解脫道
的境界。但大家往往也會因此而興起了無限浪漫的「神聖聯想」,卻忘記了四諦最重要
的實際目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微群:杂阿含学习群
时间:2019.2.19
天行:
很多宗教徒特别喜欢把逻辑理性说成只是头脑层面的,只是妄心妄想,却不懂逻辑理性
正是超越现象而洞察本质的有力工具。反而实证性的经验体悟却是一种低级的感性认识
,体悟最多包含了一种神秘直觉,但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审查,直觉将是模模糊糊,混乱
不清的。实际上逻辑推理的理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心灵层面(先验自我),而且必定发生
于分立的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而不是发生于我们常识所认为的物理时空的“头脑
”之内,逻辑推理实际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获取真理的有
效途径。反而如实禅观的经验性认知,只不过是一种发生于现象界(物理时空之内)的
低级感性认识而已,它根本不可能认识完整的真理和存在的真相,却极容易被经验表象
所遮蔽,类似于柏拉图洞穴的影子。
逻辑推理必须要有信息的联结统合,必须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但是在分立性的物理
时空之内,每一个时刻只有单一事件,只能有单一对象,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
起,不可能有信息的联结统合,所以物理时空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逻辑推理,逻辑推理
必定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读心经越多,懂心经越多,修行越完蛋。
因为心经是大乘和尚伪造出来的,实际就是为了反对原始佛法和上座部的二元论和实在
论倾向的,是走向佛法的反面。
还不如读我以前改写的260字心经,那个起码更加接近原始佛法的教义。至少我不会声
称这是佛陀所说的。不过当中很多关键字句也实际都来自于原始佛经。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多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灭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何
以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我所。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处毗婆舍那多故,如实知苦諦,知苦集諦,知苦灭諦,知苦灭道諦。故知四念处毗
婆舍那是一乘道,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有偈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用的
Jhāyatha, mā pamādattha,
mā pacchā vippaṭisārino ahuvattha!
禪修,甚勿放逸,
免得日後懊悔!
==============================
佛法修行的要素
 
--烏巴慶導師著
 
無常,苦和無我是佛陀教義的三個基本要素。
 
 如果你真正的了解無常,繼而必當了解苦及無我為究竟的真理。要同時明
了這三個要素需要時間。無常這個要素,當然,必須先通過體驗和修行來理解
。僅是閱讀佛書或通過書本得來的佛學知識,是不足以認識真正的無常,因為
缺乏經驗那一面。惟有通過經驗和認識自身體內無窮變化的無常實性,才能明
了佛陀所說的無常真實面目。沒有佛學知識的人,也可以增長對無常的認識,
就如佛陀住世時一樣。
要明了無常,一個人必須嚴格勤奮地奉行八正道,八正道可分為戒,定,
慧三個步驟。
戒或德行是定的基礎,定是控制心令它止於一境。只有當定有成就時,才
可以進一步修慧。因此,戒和定是慧的先決條件。慧的意思,就是透過內觀修
行來認識無常,苦,和無我。
不論佛陀出世與否,戒和定的修行...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5
帕奧禪師(Pa-Auk Sayādaw,1935)曾經來台灣指導禪修多次,其不少開示皆已中譯出
版。這些著作中,無不提到「直觀過去、未來的名色」之重要性。例如,在《轉正法輪
》,帕奧禪師指出,若不觀照過去、未來的名色,便無法獲得「緣攝受智」(
paccayapariggahañāṇa),也就不能從輪迴解脫: 過去、現在、未來的
名色法都必須觀照,因為它們都是觀智的目標。如果不觀照過去、現在、未來的名色法
,你就無法了知緣起法及觀照因果的生滅為無常、苦、無我,那麼也就無法脫離生死輪
迴。 這裡所謂的「觀照過去、未來」,並非如馬哈希系統所說的「依推論而了知」。
在帕奧系統中,禪修者必須以直觀、親見的方式,了知過去、未未的名色: 若禪修者
認為過去已不復存在、未來還未到來,所以只能以推理(anumāna)或猜測的方法辨明過
去與未來;而又認為能以推理的方法辨明「現在五果的生起是因為過去五因,未來五果
的生起是因為現在五因」,如是即意味聖者能夠以推理或猜測的方法證悟「苦諦的生起
是因為有集諦」。然而,佛陀與注釋兩者的教示都教導必須清晰地如實知見苦諦與集諦
。…因此請注
n**********a
发帖数: 438
16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一、修波羅蜜願
勤修清淨波羅蜜,
願我生生世世之中,都能精進不懈地修持各種清淨波羅蜜多。
波羅蜜是梵語,譯成漢文是到彼岸。生死輪迴是此岸,煩惱妄念是中間的水流
,大空離戲是彼岸。眾生沒有空性智慧,安住在生死的此岸,沉溺在煩惱的水流之中起
惑造業,陷於沒有邊際的輪迴大海中。但依靠修持無相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空無一物,
就是離開此岸;寂滅一切妄念分別,即是跨越中流;證得法性真如,可以說是到達彼岸
。《唯識論》中認為:「現在發起苦諦與集諦就是此岸,沒有生起苦集的二乘果則為中
流,菩提涅槃是彼岸。六度作為船筏,把修行人度到彼岸。」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
中指出此岸與彼岸有三種意義:「一、生死為此岸,菩提為彼岸。一切如來都是從生死
此岸,越過生老病死的中流,到達菩提彼岸。二、有相為此岸,無相為彼岸。三、六種
障蔽為此岸,對治彼等的六度為彼岸。」
...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360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呵呵,daliar现在不好混了
關於朵杰秀旦(雄天)
达赖
一九七八年,我針對供奉嘉慶秀旦的問題,初次對人們做了勸戒。事隔至今,已有
二十多年了。秀旦(雄天)在過去的三百五十多年裏,是一個引發爭端的世俗厲鬼。我勸
戒的理由不是臆測、不是空穴來風、不是曲意迎合……。因為,這個問題早已出現在五
世達賴喇嘛時期,也是介於之中許多德高望重喇嘛的共同看法。再者,這也是以我切身
經歷的許多事實為依據、以藏民族現實與末來的政教福祉為前提……經過多年的觀察、
研究、驗證而得出的結論。如果進行全面的衡量,可以肯定:供奉秀旦,於己於民都是
弊多利少、得不償失。供奉秀旦引發著諸多的禍端,就此作出的反覆說明,會促使人們
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的取捨。無論是流亡社會還是西藏本土的群眾,抑或是尊奉佛教、
居中正直的外國人……都懂得明辨善惡的事理。出於對我的信任,人們在供奉秀旦的問
題上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選擇。
勸戒人們放棄供奉秀旦的主要原因:
(1)釋迦牟尼論述的「二諦」(注:世俗諦和勝義諦)和「四諦」(注:苦諦、集諦、
滅諦、道諦)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義,由此,闡明了皈依和因果的奧理。雖然我們處於
現實的「五濁」(注:壽濁、煩惱濁、眾生濁、劫濁和
n**********a
发帖数: 438
18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恰嘎國王──侮聖懺悔 王位復得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名布德作拉巴Ra多扎的人依靠佛陀的加持力遣除了三
界輪迴的痛苦,獲證聖者羅漢果位,因感世尊恩深似海而發願度化無邊的眾生以報佛恩
。他觀察所化眾生的時、處、因緣等,得知南方果賢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漢譯薩彌
城)的眾生與他有緣,而且得度時機已成熟,於是,身披袈裟、手持缽盂前往果賢巴城
化緣。果然得到一有名大施主及其眷屬的長期供養。尊者應他們的根機、意樂傳授了相
應的佛法。有的得暖位(Usma Gata,此位可燒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
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四諦及修十六行相,生有漏觀慧。修至此位即使
是退欲而斷根造惡業,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頂位(Murdhana
,於動搖不安定之善根──動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於此
修四諦、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也不至...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19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戊四、(明為成就道器為淨治弟子身心的方便)分三:一、明煩惱能斷之理由
;二、廣說斷煩惱之方法;三、明後有結生無始有終之喻。
己一、(明煩惱能斷之理由)分二:一、正說;二、明煩惱可斷之理由。
庚一、(正說):
問曰:有情心相續中的貪欲等煩惱,無始以來就一直在熏習著,十分牢固地繫
縛著有情,因而怎麼能斷除它們使心相續清淨呢?
如對不順人,愛念不久住;
如是知眾過,愛念不久存。
猶如對不和順之人,貪愛心念不會久住;同樣,了知內外一切法所生的眾多過
患,對世間的貪愛則不會久存。
貪欲等煩惱雖然從無始以來就在不斷熏習與繫縛著有情,但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For example ,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士道 念死無常 三惡趣苦 皈依三寶 深信業果
中士道 希求解脫 思惟苦諦 思惟集諦 十二缘起 除邪分別 解脫正道
上士道 入大乘門 菩提心次第 儀軌受法 學菩薩行 布施波羅蜜 持戒波羅蜜 忍辱波羅
蜜精进波羅蜜 禅定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四摄法 奢摩他 毘缽舍那
Above look good, but from there, if you go deep enough, the same guy will lead you
to this :
《密宗道次地廣論》,宗喀巴,
第325頁、第8--10行:
捨去具相明妃,以他方便不能速疾成佛。答日迦跋說能清淨三趣,義謂三趣由此清淨,
故汝不應離此明妃。由具相明妃修行大樂三摩地,是一切佛無上明妃禁行。
第302頁、第12行--第303頁、第2行:
先供物請白者,以幔帳等隔成屏處,弟子勝解師為金剛薩埵,以具足三昧耶(戒)之智
慧母,生處無壞,年滿十二等之童女,奉獻師長。如〈大印空點〉第二云:「賢首纖長
目,容貌妙莊嚴,十二或十六,難得可二十,廿上為餘印,令悉地遠離,姊妹或...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通告:为我对freeman的不当评价道歉

所以我用词比较符合佛教背景,而你都是科学背景。
思维这个,在佛教里就不仅仅是指推理,而且包括指向。
而你这里只是把思维等同逻辑推理来说。
思,本身就是行蕴,包含有心转的地方,和兴趣点的问题。
你把我说的思,简化成了想和逻辑。
随便找一下,都看法到佛教里“思维”的用法和你这里不同
http://ziminss.blog.ifeng.com/article/16595852.html
《菩提道次第廣論》思考題-共中士道部分
8.云何思維生苦?
9.云何思維住胎時苦?
10.云何思維老苦?
11.云何思維病苦?
12.云何思維死苦?
13.云何思維怨憎會苦?
14.云何思維愛別離苦?
15.云何思維求不得苦?
16.云何思維五取蘊苦?
17.何謂六苦?
18.云何思維無定過患?
19.云何思維無飽足過患?
20.云何思維數數捨生過患?
21.云何思維數數結生過患?
22.云何思維數數高下過患?
23.云何思維無伴過患?
24.云何六苦總攝為三?
25.云何三苦?
26.於樂苦捨三受,有何煩惱增長?
27.云何思維,能令三受不為三毒之因?
28.試述行苦與壞苦.苦苦之關係?
29.云何樂受無...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通告:为我对freeman的不当评价道歉

所以我用词比较符合佛教背景,而你都是科学背景。
思维这个,在佛教里就不仅仅是指推理,而且包括指向。
而你这里只是把思维等同逻辑推理来说。
思,本身就是行蕴,包含有心转的地方,和兴趣点的问题。
你把我说的思,简化成了想和逻辑。
随便找一下,都看法到佛教里“思维”的用法和你这里不同
http://ziminss.blog.ifeng.com/article/16595852.html
《菩提道次第廣論》思考題-共中士道部分
8.云何思維生苦?
9.云何思維住胎時苦?
10.云何思維老苦?
11.云何思維病苦?
12.云何思維死苦?
13.云何思維怨憎會苦?
14.云何思維愛別離苦?
15.云何思維求不得苦?
16.云何思維五取蘊苦?
17.何謂六苦?
18.云何思維無定過患?
19.云何思維無飽足過患?
20.云何思維數數捨生過患?
21.云何思維數數結生過患?
22.云何思維數數高下過患?
23.云何思維無伴過患?
24.云何六苦總攝為三?
25.云何三苦?
26.於樂苦捨三受,有何煩惱增長?
27.云何思維,能令三受不為三毒之因?
28.試述行苦與壞苦.苦苦之關係?
29.云何樂受無...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辛一、(於樂趣亦應厭離):
問曰:惡趣是無暇處,有眾苦逼惱,所以應厭離;但是人天善趣是安樂生處,
不應厭離。
地上惡異熟,唯見為損惱,
聖者觀三有,等同備宰處。
凡是地上的眾生都受著惡業異熟果,唯有見到他們都在為各種痛苦所損惱,因
此聖者們觀看三有世間與待宰處等同。
三惡趣是充滿痛苦的無暇之處,而人天善趣有許多欲樂,因而有人以此對善趣
生起愛執,不欲出離,這也是不明善趣真實面的非理愛執。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
,無一不在受著前世不善業的異熟果報,都在時刻不停地為行苦、變苦、苦苦所損惱。
具體來說,人道有情是以貪欲惡業而投生於人趣,阿修羅以嫉妒惡業感生為非天,天人
以傲慢惡業而投生於天趣,既然各個都在感受惡業異熟果,那怎能稱之為安樂生處...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能自由选择么?
见abhidhamma心路历程。关于缘起可以见/无碍解道/中关于业,业有,无明,
爱,取的解释可以非常明白今生苦諦的集諦,以及人到底有没有自主性。
w*******2
发帖数: 155
25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幸福的真諦?
年少時被愛情偶像劇所感染,自己就憧憬著美麗的夢,嚮往著有一天自己也能擁有
像劇中男女主人公浪漫的愛情。看著身邊的朋友們一個個走進婚姻的殿堂,穿上潔白的
婚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想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人。慢慢的自
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因著他的出現,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我們都沉浸在愛
情的幸福中,海誓山盟,計劃著未來,我覺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然而所有的幸福都
被現實生活打碎了……
剛剛走進婚姻的我,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在了家庭中,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在公婆眼中
的好兒媳,丈夫眼中的好妻子。每天為了這個家忙碌著,有時累的筋疲力盡,但聽到公
婆和丈夫的誇讚,周圍鄰居的羨慕,自己覺得受再多的累也值得。天真的我認為我們是
最幸福的人,但現實打碎了我的幸福夢。還沉浸在幸福中的我,因為一句話頂撞了公婆
,當時婆婆帶著丈夫和我大吵了起來,我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了,
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婆婆竟然讓丈夫和我離婚,我被這突如其來
的一切打蒙了,爭吵過後,自己一個人靜靜在想我們的幸福就那麼短暫嗎?我們婚姻才
剛剛開始,竟然為了一句話,到了這種地步,自己越想越...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18304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SONG]愛的真諦
听其言,观其行:耶稣/基督教讲的“爱”是什么?
听其言:
哥林多前书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观其行:
“圣经”选读:耶和华***使***人们吃自己儿女的肉!!!
耶利米书
19:9 我必使他们在围困窘迫之中,就是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窘迫他们的时候,各
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I will make them eat the flesh of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and they
will eat one another's flesh during the stress of the siege imposed on them
by the enemies who seek their lives.'
中文:“我必使......各人吃自己儿女的肉和朋友的肉。”
英文:“I will make them eat the flesh of their so...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7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jusheluns/op2.php
《阿毗達磨俱舍論》是釋迦佛親自授記、攝受眷屬等方面首屈一指的世親論師
所撰著,屬於小乘的論典範疇,主要詮示佛陀第一轉四諦法輪的無垢甚深教義,其中蘊
含有關初轉法輪的佛經中所涉及到的大量名詞、法相、類別……,可謂包羅萬象。正如
智者們通常所說:“通達俱舍,於佛教詞,絕不愚昧。”倘若真正能夠一絲不苟地研學
被共稱為五部大論之一的《俱舍論》,就會深有體會地感到此話實在是千真萬確。總而
言之,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此論可堪為了達佛經不可或缺的梯階,有增上慧學,了
解各類名詞法相,通達浩如煙海的佛經教義等諸多必要。此論不但明確地解釋了佛經中
許多令人感到費解的意義,甚至也觸及了世間的生命學、天文學、地理學、生理學、物
理學等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因此,對想以佛教的觀點來探索科學奧秘的人而言,此論
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助手。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l****u
发帖数: 21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执着的反驳
观察自己 - 尤其是在别人表达了自己反对的意见时。
看自己花费多少精力时间在纠正别人。 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这么着迷于它。
是什么情绪在驱动。
一系列的情绪中, 每个都有不同的反应模式。
其中以报复心厌恶心为最猛烈强壮, 执着。并且极度活跃。 它会让人肌肉收缩, 去
说, 去斗。
同情心也很有能量, 但是它就有不同的模型。它让人沉默。无可奈何。承认无能。
承认无能不彻底,会导致报复心。报复心厌恶心是对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别人想法的一个
侧面标志。
觉得别人伤害了自己的尊严 - 什么是尊严?尊严就是个人自信,个人形象。
传统的反应模式, 如果没有了尊严,别人会践踏自己,自己会被别人以为是个fool.
所以非常值得维护。
问自己,真的吗? 如果尊严真正能存在, 它在哪里? 有个物理位置吗, 是由什么物
质做成的?
你无法找到。 因为它在我们的思维中。它就是一个thought.
我们被一个念头拖着走。走的还挺远的。
如果你说, 但是感觉要维护自己的正确地位的情绪,真的很真是很强烈。如果不去执
行这个情绪的要求, 会觉得很窝火很烦躁。
这样很好 - 你明白了苦諦。进退都是不痛快。
其实你反驳...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1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
这就是苦諦啊 - 包括选择学佛的方法,都不超越。。。
Y**u
发帖数: 5466
30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4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刘培中于昆仑道苑的讲义
有些字乱掉了。先留下来,找机会再更正了。
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
修真養性有何難,全憑神定意勿亂,呼吸取得天地氣,守玄能參天外天,明指透
出玄中玄,則成逍遙紫金仙。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陽間一遭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巍巍不動一孤舟,大道分明何用修,自己原是金仙體,那須苦苦問根由。
玄中之妙妙中玄,奧法倒海於移山,若無救法乾坤手,妙合得過末劫年。
大道真口訣:
玄妙全由內外合,別看天地渺如夢,只在元神手中托,但愿各自心求靜,同試奇遁笑哈
哈。
道在保守用在玄,修者由身妙在天,那論地靈與法奧,
只在虔誠性可參,目下風雲緊又高,但憑天機末劫消,
那怕浩劫從天降,至時善人得逍遙,須得勤功加修煉,
借來天地靈與妙,安心靜養三真氣,崑崙門下禍不招,
佛講空法道講玄,三教門戶各有天,出家在家分內外,
入世出世皆自然,道德倫理與信義,須當辨明判斷言,
誠心堅決參大道,苦心方求妙真言,訪師拜師明師意,
非是以道用金錢,敬師不可以外表,須當細心參機玄。
神仙與人有別分,內中暗存乾與坤,陰陽乃是天地理,全在呼吸並轉輪。
大道雖玄理有評,妙功全在日常中,但能跳出色相外,即是金仙不老翁。
崑崙大道言...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8
修行的次第是明明了了,观五阴的集灭,断无明,成就四圣谛的第一转,接着修八正
道,修离贪断爱的四圣谛第二转,四圣谛的第三转成就漏尽的阿罗汉,得三藐三菩提。
佛教第一经转法轮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
「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此苦集、此苦滅、此
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智(知)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
聖諦已知當斷,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集滅,}此
苦滅聖諦已知當{知}作證,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以(次),
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知已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
,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
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 (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
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
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
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
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
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
人。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
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
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
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
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2689
40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2.htm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丁 敏
(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提要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
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
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為原始佛典、介於小乘至
大乘間的佛典、大乘佛典三個階段來看佛教神通故事隨其神通觀念的變化而顯示出的不
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與文學兩方面的語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語言
特色,也是它引人入勝的所在。最後本文試圖指出佛經神通故事對整個佛教宗教性格的
影響為何;並概括指出佛教神通故事在中國社會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論文所引用的佛經,均引用自《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在台
影印版。而在論文的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又在論文行文中,引用佛經原文或轉
述佛經故事,常在文後即註明出處,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1
杂阿含647:
指出对四圣谛如实知见是成就慧根:
“何等為慧根?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
名慧根。」”
慧根成就了,还没有断无明吗?
相应部48.9:
"比丘們!什麼是慧根?比丘們!這裡,聖弟子是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之慧;
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比丘們!這被稱為慧根"
相应部48.10
"他如實了知『這是苦』,如實了知『這是苦集』,如實了知『這是苦滅』,如實了知
『這是導向苦滅道跡』。比丘們!這被稱為慧根。"
这些经文全部指向四圣谛的第一转,而且非常斩钉截铁地说成就慧根,而不是说成就一
点慧根
有余慧根,这样的类说法
附杂阿含845经
指出初果对四圣谛如实知见:
“如實知見賢聖正道,彼聖弟子能自記說:『地獄、畜生、餓鬼惡趣已盡,得須陀洹,
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 ”
“何等名為聖道如實知見?謂:此苦聖諦如實知,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
跡聖諦如實知,是名聖道如實知見。 ”
Y**u
发帖数: 5466
42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44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45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46
来自主题: Pittsburgh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证解脱果者不但要否认识阴六识的虚妄性,要确实现前观察识阴六识的每一心都是因
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性;还要现前证实六识的功能(又称為六识身。功能亦名為身)都
是缘生法,没有常住不坏性;现前观察就能了知这六识要在什麼情况下才能出生?才能
存在?才能运作?於是就有智慧可以现前证实:这六识的功能就是六识的自性,六识的
自性在阿含道中就称為『六识身』;而六识身是依六识心出生的,离於六识心就无法有
六识身被吾人体验到。而这六识都必须各有『二法為缘』才能出生,所谓『根与尘』二
法為缘。而且这二法必须相触,若二法不相触,也不能出生识阴中的任何一识;识出生
了,才能有识的自性出现。要能如此现观,才是真实知道识阴内容的人;真实知道识阴
内容的人,才有可能现前观察到识阴要如何灭除。确认识阴灭除方法的人,才有可能灭
除识阴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特别是对意识自己的贪爱与执著,这样才有可能取证第四
果解脱。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苦,灭除识阴的方法就是灭除识阴苦之道,这就是灭识阴
苦的道圣諦。
话说回头,关於亲证识阴的『苦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的苦集而亲证识阴的『苦集
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之...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隨感覺起舞-阿姜蘇美多
無明是對四聖諦的愚昧不知
修習十二因緣的開始是觀察無明緣行,無明就是對四聖諦愚昧不知。凡不明白苦、苦的
生起、苦的止息、及滅苦之道的人就有這種愚昧無明。相反的,無明的反面就是明、智
慧。智慧就是了知四聖諦:正觀苦、苦集、苦集滅、與苦滅道。
>「我」在受苦
當我們沒有慧觀真諦,無明(即不見不理解)就會左右行為,我們因此創造了一個「我
」。這個認為有「我」的意識是由無明創造及控制的。請你注意,第一個聖諦並沒有說
「我在受苦」,第一個聖諦說的是「此是苦;此是dukkha。」它並沒有說那個人在受苦
。可是,我們認為是我們在受苦對不對?我們認為:「我這輩子吃了很多苦……他真是
個苦命的人……她一直都在受苦……我一生中所受的苦真是多;我生下來的時候,就不
具足世間最美妙的果報,所以我著實地吃了些苦,可憐的我呀!」可是,這些苦實在是
我們由無明創造出來的。因此佛陀強調的重點是:我們應該依著智慧生活,而不是依著
無明。
這種佛教的修法是智慧之道、了悟之道,完全與了悟真理有關。當人們認為自己吃了很
多的苦,我往往不會感到特別難過,原因就在這兒。我可以說:「太不幸了,我為你悲
苦的際遇感到難過。」可是,認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