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胡也频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f**********d
发帖数: 4960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主席要是娶了丁玲这个骚货
丁玲与胡也频
从此终身痛恨瞿秋白
丁玲出生于湖南福安县(今临澧县)一个书香世家,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
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光是她一家就有200多间房子,属于标准的富二代。
1922年,丁玲为解除家中早已包办与表兄的婚姻关系,和女友王剑虹逃婚来到上海,入
读的是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不久经瞿秋白介绍入读上海大学
中文系旁听。
漫长的校园生活,情窦初开的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暗许情愫,展开热烈追求,无
奈那位表兄生性木讷,循规蹈矩,面对她连绵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有传闻期
间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弟过往甚密,遂闹得流言四起,但令丁玲着迷的是瞿秋白。直到
瞿秋白告诉丁玲他要和王剑虹结婚了,这时丁玲才知道自己的亲密女伴和自己的仰慕对
象一直在谈恋爱,一语惊醒痴情人,年少的丁玲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了人生中第一
次打击,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回到家乡疗伤止痛。
七个月后,瞿秋白的肺结核病传染给了王剑虹,这个新任太太很快去世,她在死前半个
月给丁玲写信暗示求救,但自认遭到抛弃的丁玲沉浸在自怜自怨中,毫不理会。王剑虹
写信时,瞿秋白已另有新欢,四个月后他就挖了...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文学女青年的榜样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
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
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
,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
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
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
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
思潮影...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原安福)县。4岁时丧父,随母亲在学校里长大。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和岳云中学。1922年初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此时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经瞿介绍到上海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等课程。在北京与胡也频相识,1925年与胡结婚。1927年12月,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1928年2月又发表了她的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描写在新的思潮影响下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的小说,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30年前后,丁玲的创作倾向发生明显变化,从抒发自己的苦闷伤感,转为以文学作为战斗武器而创作,写出了《韦护》、《水》、《一九三O年春上海》、《母亲》等一批反映当时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1930年5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杀害,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丁玲于1...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民国女作家 丁玲 追求个性解放的 集邮情史
稗官野记 原创 2016-10-12 21:03:18 举报 阅读数:38万+
稗官野记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临澧县 佘市镇高丰村,父亲是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
去世。
丁玲丁玲
丁玲14岁考入桃源县的湖南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与王剑虹同学,两人成为闺蜜。
四运动爆发后,丁玲和王剑虹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曾回忆 闺蜜王剑虹:
“ 我们每天都可以在走廊上相见。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我呢,也
是一个不喜欢在显得有傲见的人的面前笑脸相迎的,所以我们都不打招呼。但她有一双
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
思想的同学吧。”
18岁的暑假, 丁玲的闺蜜王剑虹从上海回到湖南老家,给她说了国际大都市上海的事
情。 丁玲毅然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和王剑虹前往上海, 在上海大学做旁听生,开始
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爱情。
在校期间,丁玲和闺蜜王剑虹两人同时爱上老师瞿秋白, 有传闻丁玲与瞿秋白一个弟
弟过往甚密,流言四起。他们不知道丁玲喜欢的是老师瞿秋白。 ...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丁玲的革命生涯 (转载)
不理解为什么丁玲生了一个女孩,就抛弃了冯达 ???
而且在监狱里面男女同监?还能有xxoo ?
与胡也频:投入真情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
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她感到自己无法
在北平继续生活下去,于是选择了离开,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穷编辑胡也频居然借了
钱追到湖南,他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丁玲紧闭的爱情
大门终于被打开。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丁
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
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说说悄悄话,直到过了好
长一段时间,一个过路人才把他们给拉了出来。他们住在亭子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
源,生活简单而又纯真,就像小孩子们过家家,虽然贫寒却过得十分温馨。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
,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与冯雪峰:无限遗憾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20421
6
相比萧红的苦命, 看看丁玲的彪悍。(zt)
随便八一下丁玲令人膜拜的情史
丁玲大姐是民国文艺女性中的奇葩,惊世骇俗这种形容词简直为她量身定做,她
家里非常有钱,母亲是知府的女儿,父系的官职更高,家族庞大,而光是她一家就有
200多间房子,货真价实的是含金钥匙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她彪悍的母亲,平常掌管家里财政,丈夫去世后她新潮地注册进女
子师范学校读书,还十分钦佩武则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丁玲同志强大的性格受到了她
母亲的影响。
丁玲在女校交了很多好友,这些同学中有我党高级干部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张
太雷的妻子王一知,她跟王剑虹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有点可疑的百合倾向,但是进步
女性都是生冷不忌男女通吃的,这个时期,丁玲对南开大学的一位表兄开始了热烈追求
,那位表兄是个胆小鬼,循规蹈矩,面对她如潮水般的爱意竟然逃之夭夭,因为同时她
又跟另外一位表兄订了婚,虽然她不反感这位漂亮的未婚夫,但是作为新时代女性,怎
么可以毫无芥蒂接受家族包办婚姻?于是16岁的强大女性丁玲与百合女伴王剑虹毅然逃
到了上海,在那里,王剑虹马上被瞿秋白搞定做太太,同时丁玲也为瞿秋白的才能而着
迷,但非常奇怪,直到瞿秋白告...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6820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萧红》:走歪的三角恋
转贴一个文给你们文青们看:
来源: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24346/
她们曾仰望同一片星空:冰心、丁玲、萧红人生交往纪事
1、鲁迅的预言
1936年5月,埃德加·斯诺在去延安前最后一次拜访了鲁迅。当时斯诺夫人海伦·
福斯特正在为斯诺编选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撰写题为《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长篇论
文,受其委托,斯诺向鲁迅询问了23个大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包括诗人和戏剧作
家在内,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鲁迅在提到茅盾、丁玲、田军等人后接着说,“田
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
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这大概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有人
将冰心、丁玲、萧红作为三代女作家的领军人物并提。是年,冰心36岁,自1919年9月
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已经踏入文坛18年;丁玲32岁,1927年12月以《梦珂》登上文坛
以来,从文也近10年;而萧红这时刚刚25岁,初涉文坛不过3年,她的受重视,实在是
鲁迅独具慧眼。
三位女作家生活于动荡飘摇的时代——即便是共和国时期也并不安定,客观原因
严重妨碍...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8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675257.html
2012年04月17日09:52 来源:《文史参考》
“事实上,他们(即‘左联五烈士’)并不是在‘左联’的活动中被捕,也不是以
左翼作家的身份被杀的。他们其实是中共一场党内斗争的牺牲者。”朱正在《一个人的
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这样写道。这无疑向
人们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4月下)
“事实上,他们(即‘左联五烈士’)并不是在‘左联’的活动中被捕,也不是以
左翼作家的身份被杀的。他们其实是中共一场党内斗争的牺牲者。”朱正在《一个人的
呐喊:鲁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这样写道。这无疑向
人们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1931年1月7日,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米夫的主持下,在上海武定路修德坊
6号秘密举行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开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扶持王明成为中国共产党
的领袖。开会的情况,据当时在场的六届中委罗章龙回忆说:
在四中全会开始时,...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644
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萨坡赛路号
萨坡赛路号
萨坡赛路号
天气渐渐热起来。西湖已不适宜久住。7月,胡也频和丁玲从杭州来到上海,
住永裕里
10号。这时,上海《中央日报》的总编辑彭浩徐(学沛)——前《现代评论》的
编辑,与
胡也频在北京时相熟,听说胡也频到了上海,遂邀请他担任该报副刊的编辑,每月
可得20
0元的报酬。①其时,沈从文正陪母亲去北方看病,等他重新返回上海,在胡也频
、丁玲处
得知这个消息后,三人商量将这副刊定名为《红与黑》。②又由这副刊,激活了三
人在北京
时萌发的自己办刊物的幻想。——这时,新书业已成为上海商业赢利的时髦行业,
由于眼红
北新书局的兴旺,现代、春潮、复旦、水沫、开明、华通、金屋等一批新书店相继
开张,新
书业的勃兴,无意中为作家的作品开通了出路。沈从文、胡也频、丁玲三人的作品
也获得了
相应的发表与出版的保障。这一情势直接刺激了三人的冒险——三人又商定了编辑
出版《红
黑》、《人间》杂志的计划。
在接手《中央日报》副刊的编辑后,胡也频和丁玲搬到862沈从文传

②谈到胡也频编《红与黑》副刊的起因时,丁玲说:“正好彭学沛在上海的《
中央日
报》当主编,是《现
y***i
发帖数: 5492
10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个官方版本大家对照着读 (里面有照片)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5/25/content_6150709.htm
今年是丁玲女士逝世二十周年。文学,爱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在生命的最
后时刻,丁玲牵挂的唯有爱情。她对丈夫陈明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本期文化
人物整理了她一生的四段婚姻经历,从爱的视角展现一个真实的女人——丁玲。
年轻时的丁玲
与胡也频:投入真情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
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她感到自己
无法在北平继续生活下去,于是选择了离开,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穷编辑胡也频居然
借了钱追到湖南,他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丁玲紧闭的
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
,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
一九二七年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
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
淤泥地上看天

发帖数: 1
11
这个是香港一个文史学家给的评价,原文是“这可能是中国女性最赤裸的自白,但没有
一点肉麻和卑污的感觉,被她那洁热的虔诚和情思所牵引,随着她遍历那哀欢交织、凄
艳卓绝的精神历程。在两性关系上,虽然不够严肃,可是在爱情上却十分认真和炽烈。”
摘抄几段,大家欣赏一下
1、我常常想你,我常常感到不够,在和也频的许多接吻中,我常常想着要是有一个是
你的就好了。我常常想能再睡在你怀里一次,你的手放在我心上。
2、你又愿意忘记我,你同另外的女人好了。
3、我永远是爱着你。
4、我还是愿意我一人吃苦,不用爱情来扰乱你的工作。
5、虽然我已经是比较有理性有克制的人,然而我对你还是有欲望,我还是做梦,梦想
到我们的生活怎么能联系在一起。。。。。。。
这些表白是丁玲写给冯雪峰,当时丁玲已婚,老公是初恋胡也频,冯雪峰也已婚,老婆
是他的一个小迷妹。
当然也有另外的解读,一直以来,关于那段时期文人嘴上喊的爱情和笔下写的爱情,跟
他们真正现实中表达的爱情还是有出入的。比如一个女作家写过“在公共汽车上,不敢
拉心爱的人的手,但是心里却是觉得非常骄傲的,我们不客气地认为自己是全车中最尊
贵的人,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完成爱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2
这个丁玲也够豪放啊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
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
,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
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
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x****o
发帖数: 29677
13

验。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
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
,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
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
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
原来那时候就讲究3P
b****l
发帖数: 23606
14
追求?你说的太婉约了。丁玲是左派作家里面数一数二的骚货
丁玲,冯雪峰,胡也频当初公开三人同居,后来胡也频受不了了,离家出走
遇到沈从文,沈从文传授了胡也频几招技巧,胡也频立刻杀了回去,过了几
天,冯雪峰受不了了,离家出走了。
H********g
发帖数: 43926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shel (失乐园),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毛泽东追求过丁玲?有专家认为毛写词向其求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0 16:51:56 2013, 美东)
追求?你说的太婉约了。丁玲是左派作家里面数一数二的骚货
丁玲,冯雪峰,胡也频当初公开三人同居,后来胡也频受不了了,离家出走
遇到沈从文,沈从文传授了胡也频几招技巧,胡也频立刻杀了回去,过了几
天,冯雪峰受不了了,离家出走了。
b*g
发帖数: 644
1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生离”与“死别”
“生离”与“死别”
“生离”与“死别”
然而,1929年至1932年,恋爱并非沈从文生活的唯一内容。在这期间
,正有一些重大事变在他身边发生。1930年5月,去山东教书的胡也频和丁玲
突然回到上海,在
从胡也频和丁玲的口里,沈从文得知二人离开山东的原因:由于那里风潮闹得
厉害,他们不愿受人利用,又不愿让人暗算,所以回来的。胡也频又独自告诉沈从
文,他们简直是逃
关于这“另一件事”,丁玲后来有过极明晰的回忆:……等我到济南时,也频
完全变了一个人。我简直不了解他为什么被那么多的同学拥戴着。天一亮,他的房
子里就有人等着他
我觉得要懂得马克思也很简单,首先是你要相信他。同他站在一个立场。
……后来他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斗争,他明白了一些教育界的黑幕,这没有使他
消极,他更成天和学生们在一起,有些同学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文学研究会,
参加的有四五百人
到后,沈从文自然明白了这件事的性质。对胡也频和丁玲的行动,他并不感到
吃惊。
他们把别人认为已经稍过了时的问题,重新来注意,来研究,来认识,推动他
们的不是别的,却只是他们几年来对于社会现象
a**s
发帖数: 124
17
“生离”与“死别”
然而,1929年至1932年,恋爱并非沈从文生活的唯一内容。在这期间,正有
一些重大事变在他身边发生。1930年5月,去山东教书的胡也频和丁玲突然回到上海
,在
从胡也频和丁玲的口里,沈从文得知二人离开山东的原因:由于那里风潮闹得厉害,
他们不愿受人利用,又不愿让人暗算,所以回来的。胡也频又独自告诉沈从文,他们简直
是逃
关于这“另一件事”,丁玲后来有过极明晰的回忆:……等我到济南时,也频完全变
了一个人。我简直不了解他为什么被那么多的同学拥戴着。天一亮,他的房子里就有人等
着他
我觉得要懂得马克思也很简单,首先是你要相信他。同他站在一个立场。
……后来他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斗争,他明白了一些教育界的黑幕,这没有使他消极,
他更成天和学生们在一起,有些同学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文学研究会,参加的有四五
百人
到后,沈从文自然明白了这件事的性质。对胡也频和丁玲的行动,他并不感到吃惊。
他们把别人认为已经稍过了时的问题,重新来注意,来研究,来认识,推动他们的不
是别的,却只是他们几年来对于社会现象
c***s
发帖数: 70028
18
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她40年代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她也遭受过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一切皆源于 1933年4月她被国民党中统特务秘密逮捕、囚禁了三年多的时间。正是这段“可以说得清但又说不清”的历史,在此后的岁月里,让丁玲承受了一次“抢救”、两次“反党”、两次“下放”和一次“坐牢”共计三十余年的不公正对待。在1979年至1984年拨乱反正期间,全国大量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丁玲冤案的平反昭雪却姗姗来迟,其个中原委不外乎没有人能够证明那段历史。其实以家父张国栋的身份和当年经历,是完全可以证明丁玲的清白的,只是当时有关部门没有对家父进行询访查证。尽管他也非常关注丁玲的情况,但以其个人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
家父张国栋,1905年生,1928年进入国民党中统局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6年7月任特工总部(1932年由调查科秘密扩编而成)情报科副科长(负实际责任),此后在徐恩曾的“关照” 下,一步步上升为中统局(由特工总部扩编而成)的第四、五号人物。在丁玲被囚禁的1933年至1936年间,父亲不仅参与其间,而且与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科长...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644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海边的孤独
海边的孤独
海边的孤独
国民党的政治独裁夺去了胡也频的生命,丁玲继续胡也频的道路,全身心投入
左翼文学
运动。自胡也频、丁玲从山东回上海后,沈从文曾一度萌发的恢复《红黑》的希望
,至此完
全落了空。“生离”与“死别”结束了这三个朋友间长达七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的
历史。1
931年秋,沈从文独自来到青岛。
然而,1931这一年,仿佛注定沈从文必须经受接二连三的亲友死亡的打击
。就在他
在青岛大学任教两个月后,又一个挚友死亡的现实,降临到他的面前。
11月21日,沈从文正同几位同事,在校长杨振声家里聚会,一面喝茶、一
面聊天的
时候,有人从济南给杨振声打来了长途电话。接过电话,杨振声转身回来,以低沉
的语调告
诉大家: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已于两天前不幸遇难。“志摩死了!”当沈从文意识
到这消息
的含义时,心弦好像立时被一股巨力绷紧,又旋即被飓风猛然摧折。经过这瞬间极
度的张弛
之后,他觉得浑身没有了一丝儿力气。看看在座的诸人,全被这突乎其来的消息惊
愕得说不
出话来。
他终于对大家说:“我想搭夜车去济南看看。……”。22日一早,车抵济南
。沈从文
按约定地点,
p******e
发帖数: 242
20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Re: 匆匆 - 朱自清
不过你看看那时候的文人,很多都是那样子的。他,郁达夫,徐志摩,还有那个梁实秋,
都纤细敏感,伤花感月,春乐秋悲,啰里啰唆,一点点小事纠缠不休。还有那个莎菲女士
日记,也真亏丁玲写得出来,实在不能想象后面竟成了那样的革命干将。小时候看了最前
面一点就晕了,实在太过纤细敏感沉郁。究竟是鲁迅干脆一点。不过那时候的文风大约就
是那个样子,字写出来是要赚钱的,啰嗦有啰嗦的好处。即便是把肚脐露出来给人看,鬻
文为生,大约也就无所谓了。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讲丁玲的书,说胡也频第一次见她便爱上了她。她回湖南乡下,某天听
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一袭白袍的胡也频,千里迢迢的追随了来。饥寒交迫,面色
青白,亭亭几不能玉立。佳人遂感动至同居。后来看到胡也频的诗,究竟也是这种做派,
力量不够,便以悲情动人。倒也可敬。这两人那时候也真是很配。














d***3
发帖数: 8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zz)
[转自汉唐论坛]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中三杰.留法期间,向警
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在
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诗
词中难得婉约缠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陶的
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单身
未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到湖南。...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黄花岗》杂志转载: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Library/year2010/2010-07/everyon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 滢,凌叔
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
饶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 春,余楠秋,都
在暨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
品,《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 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
过几本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
新月派”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 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
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
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 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
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
,新月社这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 殊。一个... 阅读全帖
p****x
发帖数: 643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
ZZ 海归网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 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 中三杰.留法期间,向
警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 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 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
在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
诗词中难得婉约缠 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
陶的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
单身未 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
,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饶
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春,余楠秋,都在暨
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品,
《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过几本
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新月派
”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像是一个
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子是自命
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
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新月社这
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殊。一个是胡也频,后来因为参加了左联而被捕枪毙。另一
个是闻一多,因政治问题被暗杀。还有一个是罗隆基,后来也走上政治的道路,成了中
国民主同盟的要员,被人目为左翼政团宣传...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turnV (土星五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葛红兵: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6 01:40:49 2012, 美东)
一、作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叫二十世纪的时间段里
,我们能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作家吗?能找到一种伟岸的人格吗?谁能让我们从内心感
到钦佩?谁能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导师?
很遗憾,我找不到。我宁可认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是王实味、遇罗克、张志
新、顾准……虽然他们当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写什么文学作品,可是他们的人生就
是一篇完美的诗章,他们写出这样的作品,难道不能叫文学大师吗?
相比较而言,那些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史书上流光溢彩的人倒是应当感到汗颜,他们
应当羞愧而死。
鲁迅,这个被人们当成了一种理念、一种意志、一种典范,甚至被捧到了民族魂的
人,又当如何?发生在他留日期间的“幻灯事件”已经成了他弃医从文的爱国主义神话
,然而他真的是这么爱国吗?既然爱国,他为什么要拒绝回国刺杀清庭走狗...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6
一、作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叫二十世纪的时间段里
,我们能找到一个无懈可击的作家吗?能找到一种伟岸的人格吗?谁能让我们从内心感
到钦佩?谁能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导师?
很遗憾,我找不到。我宁可认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是王实味、遇罗克、张志
新、顾准……虽然他们当中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写什么文学作品,可是他们的人生就
是一篇完美的诗章,他们写出这样的作品,难道不能叫文学大师吗?
相比较而言,那些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史书上流光溢彩的人倒是应当感到汗颜,他们
应当羞愧而死。
鲁迅,这个被人们当成了一种理念、一种意志、一种典范,甚至被捧到了民族魂的
人,又当如何?发生在他留日期间的“幻灯事件”已经成了他弃医从文的爱国主义神话
,然而他真的是这么爱国吗?既然爱国,他为什么要拒绝回国刺杀清庭走狗的任务?徐
锡麟,他的同乡能做的,秋瑾,一个女子能做的,他为什么不能做?难道他不是怯懦吗
?鲁迅的弃医从文与其说是爱国的表现,不如说是他学医失败的结果,相比较而言,他
的医学成绩实在是不敢恭维,甚至他所敬爱的藤野先生对他的医学课堂笔记和考试成绩
也是非常不满意...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穿越到民国吹嘘收入高就是弱智
民国十四年丁玲跟胡也频同居,跑到北京西郊租独院,两人每月在报纸上发表三五篇小
评论,稿费就够交房租了;搬到上海跟沈从文拼租,房租却是北京的十倍。
沈从文在小说里写过民国时代一对夫妻,男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在上海某机关做
小职员;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专职做家庭主妇。
这女的本来也有工作――在学校教书,后来生小孩,把工作辞了。
那时候还没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可以生很多小孩,她一胎接一胎地生,一连生了四
个。孩子一多,家务更忙,她更加没法上岗了,一家六口人,两大人四个小孩,全指着
男人的薪水过日子。
男人每天坐班写公文,一个月能挣60块大洋,按购买力折成人民币,至少相当于三
四千块。三四千块不算高,但总在贫困线以上,节省一点的话,一家人吃饭绰绰有余。
问题主要是住,他们住在上海,却不是上海土著,用老上海最欠揍的话说,小两口是从
“乡下”来的,在上海没老宅,又买不起房,只能租着。
他们租的是一间公寓,那间公寓被二房东从中间隔了一张木板,一间变成了两半间
,南边那半间住他们一家六口,北边那半间住着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其实就是
沈从文本人)。
六口人住半间公寓,过日子肯定不太方便。就拿大...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28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这些男女学生白天走上街头巷尾
或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晚上回来却是又唱又闹,疯疯癫癫的。夜间男女也不
分,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深更半夜还吵吵闹闹的。……他们以为现在解放了,男女平
等了,男女也可以不分了。”
这种极端行为很快就被革命组织制止了。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23606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丁玲当时和冯雪峰,胡也频在杭州 3p
一开始胡也频不行,羞愧逃走逃到上海,经沈从文指点了两手之后
又回到杭州,不久之后冯雪峰就羞愧逃走了。
这不明摆着沈从文是高手么?
l*******e
发帖数: 2431
30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阅读能力有多重要@_@
不是说教书信,傅雷的除外,但是他的信情真意切,其实很值得一读。
举个例子,沈从文的书信录里面,写他的维特式烦恼,写他和朋友的交往,写他对时
代的观察思考,写他的生活窘困,他总是在向王际真求助。另外,他提及他暗恋某个
黑胖女子,我怀疑是丁玲,因为那一阵子,他和胡也频丁玲夫妇交往密切,黑胖是他
对丁玲一贯的形容。而后来在纪念胡也频的文章中,他对丁玲的文学成就高度颂扬,
颇见私心。
当然,我是比较低级趣味:-(
E*V
发帖数: 17544
31
来自主题: CanadaNews版 - 穿越到民国吹嘘收入高就是弱智
民国十四年丁玲跟胡也频同居,跑到北京西郊租独院,两人每月在报纸上发表三五篇小
评论,稿费就够交房租了;搬到上海跟沈从文拼租,房租却是北京的十倍。
沈从文在小说里写过民国时代一对夫妻,男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在上海某机关做
小职员;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专职做家庭主妇。
这女的本来也有工作――在学校教书,后来生小孩,把工作辞了。
那时候还没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可以生很多小孩,她一胎接一胎地生,一连生了四
个。孩子一多,家务更忙,她更加没法上岗了,一家六口人,两大人四个小孩,全指着
男人的薪水过日子。
男人每天坐班写公文,一个月能挣60块大洋,按购买力折成人民币,至少相当于三
四千块。三四千块不算高,但总在贫困线以上,节省一点的话,一家人吃饭绰绰有余。
问题主要是住,他们住在上海,却不是上海土著,用老上海最欠揍的话说,小两口是从
“乡下”来的,在上海没老宅,又买不起房,只能租着。
他们租的是一间公寓,那间公寓被二房东从中间隔了一张木板,一间变成了两半间
,南边那半间住他们一家六口,北边那半间住着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其实就是
沈从文本人)。
六口人住半间公寓,过日子肯定不太方便。就拿大...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对,我也觉得文章里说婚姻矛盾有点矛盾不确。学术之争不知道二三十年代是否也很激
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对他也很刻薄,不过只论学养,不论带有生命危险的政治站队—
—非常厌恶站队、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这些东西。《合肥四姐妹》里也说到郭沫若批判
、见丁玲,另外还有北大学生贴大字报,都是借用集体压力摧毁个人精神的好手段。抄
几段:
共产党的军队还没有进入北平前,沈从文就已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一份1948年三
月创刊的共产党刊物中,有两篇文章严厉批评了他,一篇称他为“地主阶级的弄臣”和
“清客文丐”、“奴才主义者”,另一篇说他的作品颓废色情,是“桃红色文艺”,作
者是资深革命作家郭沫若。
12月,北大学生开始贴他的大字报,有些是沈从文的学生,对他打击很大。1949年1月
,沈从文病了。……长时间独坐叹息,或自言自语:“生命脆弱得很。善良的生命真脆
弱……”
沈从文给兆和的信逐段加批语(省略号后面的是张兆和的信,括号里的是沈从文的批语
——他俩当时分开的么?):
……多听人家谈谈也好,免得流于空想。
(我头脑已经完全不用了,有什么空想。)
……只有你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恢复它。
(我“意志”是什么?我写...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m123 (dm123),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共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9 21:19:28 2010, 美东)
[转自汉唐论坛]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中三杰.留法期间,向警
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在
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en (小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延安性解放:男女关系很随便 女人深受怀孕之苦(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9 14:43:05 2013, 美东)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3802
35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
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
二天就回到了杭州。"
s*****y
发帖数: 169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干情报工作的没有好下场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父亲袁晓岚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虽
是官宦却家道衰落,独自到浙江谋生,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到上海投靠姐姐,后又迁到...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talk
标 题: 玉清心:北大才子王实味和他滴血的野百合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0 11:29:53 2017, 美东)
延安整风运动中被拿来祭刀的第一个知识分子王实味(网络图片)
知道王实味的人,一定也知道野百合花的故事。王实味是《野百合花》的作者,因《野
百合花》里面的几篇杂文,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所以,一提到野百合花,总会想到
王实味。他的悲剧人生,令象征纯洁、质朴、草根的野百合花,染上了点滴血色。多年
以来,因王实味,野百合花似乎象征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
今年是王实味遇难70周年。在中共历史上,王实味不是第一个被冤杀的知识分子,但他
却是延安整风运动被拿来祭刀的第一人,他是中共延安整风运动的牺牲品。
王实味1906年4月生于河南潢川,父亲是前清举人,在家乡办学,家境清贫。他幼年随
父亲熟读了四书五经,有较深厚的国学根底。1925年,他考取了北京大学,和胡风是同
班同学。后因经济困难,只读了两年。1926年1月他加入了中共。1930年和北大同学徐
莹结婚...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071
38
军事上的胜利是跟民心向背分不开的。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从兵力,装备和训练上都有相当优势,国民党军的将领也都不是傻子,为什么三年就被打得一败涂地?而且即便没有东北,国民党在关内一样会被打败。
说到王实味,你也别忘了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的下场,共党对王实味只是关起来(后来杀是在战争年代危急情况下杀的),而国民党对柔石他们就是抓起来一股脑儿枪毙就是了。类似的例子多得很,例如长春市长尚传道回忆,长春大学学生王恩孚因为同学和教授被捕,跑去见督察处处长张国卿,质问为什么要抓这么多人,结果三天后就被特务抓起来活埋了,更令人发指的是,连一个正好到王宿舍串门的姓韩的学生都一起活埋了。就在60军起义的当天,长春警备司令部督察处还活埋了48个人!!!
c*********2
发帖数: 3402
3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048
在中共的情报人员中,袁殊是最神秘的传奇人物之一,他是“五方特务”(中共、共产
国际、国民党中统、军统和日寇),他一生参加过许多惊险的地下战斗,为中共夺取政
权立下大功。近年有些报刊虽刊登了他的一些事迹,但有的文章泛泛而谈未涉要害,有
的文章戴着“左”的眼镜,抹杀回避了中共利用袁殊勾结日寇破坏抗战的事实,因而不
够真实,不够客观公正。笔者的舅父恽逸群(曾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长,中共华东
局政治秘书)是袁殊的结拜兄弟,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我与袁及其部下又有过接触,为
了反映历史真相,我特写此文作重要补充和纠正。
我初次见到袁是在1938年上海“孤岛”时期,当时我在一所夜大学新闻系读书,白天无
事常到袁主持的《杂志》社看报聊天。袁当时约近30岁,身材矮胖结实,神采弈弈,来
看他的人很多,可见他交际广宽,而一个20多岁的摩登女郎则是常客,她是女作家关露
,后来才知道她是潘汉年手下的特工。渐渐地我了解到袁的身世和经历。
从北伐战士到文艺青年
袁殊本名袁学易,1911年出...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2042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小说刘志丹
外来的也不善的,据说纪念刘和珍君的,柔石、胡也频等七君子事件就是
因为他们不听王明的,结果被王明告密给抓起来了
t**********t
发帖数: 12071
41
请问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他们有没有举行武装叛乱。
t******t
发帖数: 15246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毛写给丁玲的词
丁玲说起她丈夫胡也频被国府当局杀害后,1933年她也被关进监狱3年。1936年9月经地
下党组织营救,设法安排她逃离南京,前往陕北中共中央所在地;经秘密交通辗转,11
月间抵达保安县瓦窑堡(当时“毛共”还未搬到延安城)。“毛委员”见到这位来到陕
北的“第一个美女”时,连声夸赞,眉飞色舞,欣喜若狂,设宴款待。一对湖南老乡,
同声同气,一见钟情。毛泽东竟然留她住在他的窑洞里,几天几夜,相处甚欢。后来,
丁玲也经常出入毛泽东的住处,两人过从甚密。毛泽东为丁玲的光临,还写过一首词《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
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 据闻,这是毛某给文艺界作家写的唯一一首词。
毛泽东与丁玲在一起时,就跟两公婆一样,言谈举止,非常随便,打情骂俏,谈笑风生
,动手动脚,毫不拘束。丁玲在晚年写的一篇回忆录里写道:“有一次,毛主席突然问
我:‘丁玲,你看现在咱们的延安,像不像一个偏安的小朝廷?’我知道他是在开玩笑
,就回答他:‘我看不像,没有文武百官嘛!’‘这还不简单呀!’毛主席马上把笔和
...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2088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感觉党内姓胡的特别多
胡雪岩
胡汉三
胡适
胡也频
胡蝶
胡瓜
胡紫薇
胡传魁
r*****2
发帖数: 268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五胡
晚清以前胡姓历史名人不怎么样
晚清开始大爆发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
胡林翼:晚清湘军将领
胡万洲: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
胡汉民:国民党右派首领
胡适:近代学者
胡也频:近代文学家
胡宗南: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胡文虎:近代华侨企业家
胡兰成:近代作家
胡愈之:社会活动家及学者
胡厥文:近代实业家
胡耀邦: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
胡乔木: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克实 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原常务书记
胡启立 1978-1980 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胡春华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p******9
发帖数: 7130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
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
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
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
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起因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
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
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2〕同
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
《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3〕。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
篇林莽〔4〕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5〕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
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 阅读全帖
v********d
发帖数: 441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呵呵,胡扯。
不过说正经的,沈从文是个帅哥,当时丁玲就是听说沈从文长得帅,才缠着胡也频带他
去看沈从文,见的第一面的。
但沈从文是个为人很正直、也比较传统的男人,他个人修养较好,基本没什么绯闻,他
和丁玲的纠缠那是文人之间的事,谁也不好说,何况丁玲本人口碑并不好。沈从文与他
夫人的爱情故事是作为佳话传诵的。
b****l
发帖数: 2360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吃狗肉没有人扯沛县?
不是说沈从文和丁玲有私情,沈从文跟丁玲关系不错但应该没上过床。
我是说沈从文传授点小手艺给胡也频,然后冯雪峰就落荒而逃了,这
不明摆着沈从文手艺高超么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