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统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i
发帖数: 2001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MaZi (王二小),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老毛统兵打仗的本事从哪里学来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6 00:51:13 2013, 美东)
老毛没摸过枪没上过战场,一辈子都在纸上谈兵。按说他这样的背景最多也就是混个师
爷当,哪能轮到他当统帅。而且即便是纸上谈兵的师爷他也只能算是半路出家 二十几
岁还在图书馆收报纸,混的连赵括都不如。如果那个时有人走到老毛跟前,摆着他的肩
膀说,小伙子你好好干,30年后你将手握雄兵百万纵横大江南北,老毛只怕会装着没听
见,笑笑走开。
g***j
发帖数: 40861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道德金门开国军
前期筹备[编辑]
雷金安,又名雷金明,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东河区东界岭乡祠堂村学堂畈人。其
父雷清友,早年为窑匠,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地主,经常出巴水,下汉口,做窑货生意和
丝绸生意,并曾拜罗田县河铺道德金门头目“凌霄宝殿右殿统兵元帅”周汉华为师,后
成为名震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道德金门大头目之一。 1951年2月,雷清友被东
河区人民政府处决。雷金安幼年随父闯荡江湖,曾学过窑匠,8岁时就在父亲的授意下
拜罗田县河铺道德金门皇帝兼凌霄宝殿左殿统兵元帅周寿禄(周寿老六)为师,后成为
周寿禄的贴身门徒,跟随周寿禄长达20余年。湖北以及邻省一带受中共控制前夕,雷金
安曾与鄂东及邻省的一些会道门头目串通合作,企图阻止中共控制。湖北等地被中共控
制后,雷金安与鄂东会道头目进行合作,并在其师傅周寿禄的怂恿下,于1949年秋天回
学堂畈与父亲雷清友一起在老家麻城东河区秘密发展道德金门组织。
1950年初,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取缔会道门组织的运动,雷金安
的师傅周寿禄、父亲雷清友相继被捕,并被人民政府处决。而金安则拒不登记自首,化
名“雷焕堂”,称自己为麻城北门人。来到三区交界...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
truth (民主·枫林·桃园·红卫) 于 (Fri Apr 27 04:01:55 2012, 美东) 提到: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37526
一、军政部长何应钦追问:近千万壮丁哪去了
二、各级兵役司令官叫苦:“逃兵太多”
三、各级长官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四、兵役司令官承认:“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五、兵役视察真相:“传令嘉奖”抓壮丁
六、北大校长揭露:送到部队的壮丁只有四分之一
七、《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一半士兵开小差或非战斗死亡
八、流沙河家乡兵役科长交代:贫苦民众惨遭蹂躏无处哭诉
九、兵役机关正式公文披露:如是“吃”壮丁
十、老百姓亲眼目睹:如此虐、杀壮丁
十一、国内外权威人士:壮丁非正常减员500万至1000万人
十二、按国民政府公布数据计算: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
十三、美国人判断:受虐待致死的壮丁多于阵亡士兵
十四、朱德的历史结论: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十五、起义官兵的灵魂裂变:泪血大控诉
十六、叩问“许多学者”:...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怛逻斯之战历史溯源——唐与大食百年政治关系述略
薛宗正(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关键词]怛逻斯之战 历史溯源
[内容提要]从651年大食首次向唐遣使,就同唐朝出现了外交上相背走向,大食的河外
扩张实质上是对唐朝西域政治主权的严峻挑战。公元751年爆发怛逻斯之战,绝非一场
偶然的遭遇战,而是两国间政治冲突发展的必然结局。
[中图分类号]K242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00(2000)04-0085-16
天宝十载(751)唐与大食之间爆发的恒逻斯之战究竟是一场“偶然的遭遇战”,还是
大食与唐朝之间政治、文化、外交之间冲撞的必然产物。对此,只须回顾从永徽二年(
651)大食始遣使通唐至天宝十载(751)期间的百年政治关系史就足以说明问题。其间
经历了大食共和哈利发、白衣大食(即阿拉伯伍麦叶王朝)及黑衣大食初期(阿拉伯阿
拔斯王朝)等三大历史阶段和唐朝方面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个帝王在位
时期。在此整整一百年中,见于史书的大食单方面向唐遣使总共21次,而唐朝方面还聘
的记载则茫然无所稽考。这种不正常的外交现象兆示着双方...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2233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红朝太祖本纪
《红朝太祖毛泽东本纪》
原标题:《红朝太祖本纪》

红朝太祖武皇帝,姓毛讳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也。其寿诞之日为大清光绪十
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若以西历西时记,此日为西夷之圣诞日。

帝少有大志。未冠之时即作咏蛙诗,以述其志。及少壮,游学长沙,师从杨昌济,
后入京,供职于京师太学藏书阁,问学于鸿儒陈仲甫、胡适之、李守常等。适之昔日留
学于美夷,恃才傲物,因帝未忝科名,甚轻之。适之门生傅斯年、罗家纶之辈亦甚轻帝
。后帝一统天下,欲灭群儒,盖因此三人故耳。

帝受仲甫命,返湘结党,得仲甫提携,得以拜见于前朝太祖,官侍读学士。前朝太
祖崩,时,前朝武厉帝为大司马大将军,阴结其党,欲灭帝党人。帝谏以兵击之,仲甫
不许,武厉得以蓄积羽翼,民朝十六年武厉于凇沪,前朝摄政王汪公于江夏,大杀帝党
人。八月帝与诸党人会于汉口议事,帝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众皆异之,后受命返湘
,策反南军卢德铭部,九月九日兴兵起事,围长沙,不克,败走江西。

军次三弯,帝重编余部,至队官皆有帝之党人监军。帝据井岗,与朱武胜公所部合
兵,屡败官军,威名远扬,号朱...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定国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定国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充满了内讧和汉奸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517
9
发表时间: 2011-05-18 09:01
岳飛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有着五支精锐部队,他们都有着强大战斗力。
五、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
《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
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
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资质通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
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东晋大门阀谢家,把北方流民、流氓、以及原驻军的精锐整合,组建了一支拱卫京师、
足以对抗北方骑兵、间接听命于大门阀的军队——北府兵。
谢家对于北府兵的整合,对自己的家族、东晋政治、乃至中国政局都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
下,符坚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谢玄派谴刘牢之率5000北府军精锐奔袭洛涧,大破前秦军5万,杀敌15000,北府兵初战
告捷。淝水决战,谢玄的8000北府骑兵趁符坚军队后撤,过淝水猛攻前秦军阵,前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0
毛太祖本纪赞
撰文: 紫云居士 | 公元二零零六年九月九日(丙戍年閏七月十七日辰時) | 凡属:国
朝史记 | 7 条评论 »
本朝太祖毛姓讳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氏。其寿诞之日为西夷之圣诞日。帝
少有大志。未冠之时即作咏蛙诗,以述其志。及少壮,游学长沙,师从杨昌济,后入京
,供职于京师。
太学藏书阁,问学于鸿儒陈仲甫、胡适之、李守常等。适之昔日留学于美夷,恃才傲物
,因帝未忝科名,适之甚轻之。适之门生傅斯年、罗家纶之辈亦甚轻帝。后帝一统天下
,欲灭群儒,盖因此三人故耳。帝受仲甫命,返湘结党,得仲甫提携,得以拜见于前朝
太祖,官侍读学士。
前朝太祖崩时,前朝武厉帝(蒋公)为大司马大将军,阴结其党,欲灭帝党人
。帝谏以兵击之,仲甫不许,武厉得以蓄积羽翼,民朝十六年武厉于松沪,前朝摄政王
汪公于江夏,大杀帝党人。是年七月,党人会于汉口共商之。太祖怒曰:“帝业皆从长
戈出!”帝素有伟略,曾著词以明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傲视群雄。八月帝
受命返湘,策反南军卢德铭部,九月九日兴兵起事,围长沙,不克,败走江西。军次三
弯,帝重编余部,至队官皆有帝之...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650
11
选定良辰吉日、将祖宗骸骨下葬龙穴后,安禄山即在范阳举旗兴兵,并传檄天下,檄文
起首称“诛国忠,清君侧”,其后洋洋洒洒千言列举杨国忠十大罪状。再后便是登台拜
将,史思明为前军大将,统兵五万,经相州直取洛阳。其子安庆绪为左军将军,统兵三
万,经棣州,过黄河,直下淮南道。而纪若尘则受封先锋将军,统兵五千,取晋州,逼
潼关,胁西京。安禄山自率十万大军,随后出发,为史思明接应,先取洛阳。
对于安禄山的行军布阵,济天下不置评,纪若尘不关心。既然安禄山已兴兵造反,
天下必然大乱,可说已成了一半事。至于亲力亲为,也不是给安禄山打天下,只是为了
明皇与杨妃而已。对于纪若尘这凭空出现的布衣白丁,安禄山能给五千精兵已是难得的
宠信,这多半还是济天下的面子和名望所致。
纪若尘毫不关心安禄山恩宠与否,放手让济天下练兵,自己则每日巡视一遍军营。
他又于军营中支起一口巨锅,写下一张药方,命军卒每日饮一口药汤,其它的诸事不理
,只等七日后出兵西征。
这七日中,纪若尘营中士卒死气渐增,只是无人觉察。
安禄山传檄天下之时,尚秋水出了范阳,径向青墟行去,临行前将道德宗同门托付
给了纪若尘。见过道德宗群道后,纪若尘吩咐他们随
f*****e
发帖数: 939
12
雨夹雪:疯狂反毛仅仅是他的冰山一角--谈“袁腾飞现象”
作者:雨夹雪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4445 更新时间:2010-5-6

顶 荐 【字体:小 大】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袁腾飞是近几年来突然窜红的一个“学术名星”。 此人是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
教师、精华学校教师,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
考历史命题工作。也就是说,袁腾飞不仅在高中教学第一线,而且还负责教师进修、教
材编写、高考命题等方面的工作,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袁腾飞为什么突然走红?有人说了,是他讲课讲得很好,知识丰富,被学生誉为“史上
最牛历史老师”。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作为一个老师,最起码不应该犯一些常识性错
误。袁腾飞不仅在课外知识中错误百出,甚至课本上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没有弄清楚。就
拿袁腾飞讲的相对较好的《两宋风云》来说吧。袁腾飞在《两宋风云》中多次说“三衙
是枢密院的上司”,其实 “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的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
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两者是相互制衡、互不统属的,
f*****e
发帖数: 939
13
雨夹雪:疯狂反毛仅仅是他的冰山一角--谈“袁腾飞现象”
作者:雨夹雪
袁腾飞是近几年来突然窜红的一个“学术名星”。 此人是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
教师、精华学校教师,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
考历史命题工作。也就是说,袁腾飞不仅在高中教学第一线,而且还负责教师进修、教
材编写、高考命题等方面的工作,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袁腾飞为什么突然走红?有人说了,是他讲课讲得很好,知识丰富,被学生誉为“史上
最牛历史老师”。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作为一个老师,最起码不应该犯一些常识性错
误。袁腾飞不仅在课外知识中错误百出,甚至课本上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没有弄清楚。就
拿袁腾飞讲的相对较好的《两宋风云》来说吧。袁腾飞在《两宋风云》中多次说“三衙
是枢密院的上司”,其实 “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的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
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两者是相互制衡、互不统属的,这
也是高中历史教课书上“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难
点。更加离谱的是,袁腾飞竟然说“澶渊之盟是辽对宋称臣”。事实上,澶渊之盟是使
宋辽
g****t
发帖数: 31659
14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549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现在回头看国共内战
项羽统兵40万不一定是实打实的,淝水之战符坚还统兵90万呢,没多少算数的,都是号
称而已
h******x
发帖数: 10156
16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称妙,依言而行,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一万多人。大隋...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7
囧啊
俺本来回头写这个,被你抢先鸟。。。。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8
不代表本人观点,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http://bbs.tiexue.net/post_3725498_1.html
鞑子——屠蜀的真凶
孙次舟
一、《明史·张献忠传》的诬妄
清朝在征服中国和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很早就懂得文化统治的重要性。清朝为
了防止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张煌言大举反攻,进逼南京之威胁的再度发生,因此
制定了“迁海”、“告密”、“奏销”三项政策,对汉族人民进行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多
方面迫害。由于奖励“告密”的结果,发生了康熙二年(1663)的庄廷鑨私修“明史”案
,许多无辜者遭到杀害(株连而被杀者七十余人,被害之家的妇女均发边)。由此发生了
两方面的影响:在汉族知识分子方面,感到明朝的历史变成禁物,不能公开写作,公开
谈论了;在清朝方面,开始认识到文化统治的需要,对“明史”要来一番“钦定”工作
,对民间保存的明史资料,也要大力搜查一番。康熙十八年(1679)开“明史馆”,地方
官假借修史为名,向东南一带世家大族强索明史资料。人民惧祸,大批的明史资料被湮
没或窜改了。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为了《南山集》中有南明
的历史记事,触犯“忌讳”...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山海关战役
三月,吴三桂率领辽东明军约四万人及八九万关外汉民陆续进关,暂屯于山海关至滦县
、昌黎、乐亭、开平一带(74)。这里需要纠正一种常见的误解:许多史籍都以为山海关
属于吴三桂的防区,甚至把吴三桂说成是山海关总兵(75)。其实当时的明山海关总兵是
高第(76),下辖兵员数目约为一万人。吴三桂进关之后即同高第汇合,密切注视形势的
变化。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明守将唐通投降。李自成对山海关一带的官军十分重
视,他知道吴三桂所统边兵是明朝的一支劲旅,距离北京比较近,又处于大顺军和满洲
贵族军队之间,如果不及时解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至于解决的方式究竟是以武
力消灭还是采用政治手段招降,李自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以招降比较稳妥。因为
自从大顺军进入山西以后,除了宁武总兵周遇吉负隅顽抗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外,据
守各战略要地的明朝统兵将领,如大同姜瓖、宣府王承胤、居庸关唐通等,都望风归附
。在这以前投降的总兵还有白广恩、牛成虎、郑嘉栋、左光先、陈永福等。这种先例对
吴三桂自然会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吴三桂自己统兵在外,他的父亲吴襄和其他家属却
留在北京,为了保住身家产...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0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十一国)《辛丑条约》(1901)
《辛丑条约》(1901年)
条约原文:
一九○一年九月七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
大清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
大清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
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
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
大奥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齐干
大比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姚士登;
大日钦差驻扎中华全权大臣葛络干;
大美国钦差特办议和事宜全权大臣柔克义;
大法钦差全权大臣驻扎中国京都总理本国事务便宜行事鲍渥;
大英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
大义钦差驻扎中华大臣世袭侯爵萨尔瓦葛;
大日本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
大和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克罗伯;
大俄钦命全权大臣内廷大夫格尔思;
今日会同声明,核定大清国按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
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内各款,当经大清国大皇帝于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中
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降旨全行照允,足适诸国之意妥办(附件一)。
第一款
一、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前于西历本...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21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贵州
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广生
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之者
,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
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大媿
(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部没
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从
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向与
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这时
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帅;
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22
智化寺与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一段已有定论的公案。昨天读《双槐岁钞》时,发现一则故事
,“太学生进谏”。景泰初,王振已死,英宗身陷敌邦,太学生西安姚显疏言:“王振
竭生民膏血,修大兴隆寺(似为后来的万寿兴隆寺),极为壮丽,车驾不时临幸。夫佛本
与夷狄之祸若梁武帝,足鉴前车。请自今凡内臣修盖寺院,悉行拆毁,用备仓廒,勿复
兴作,万世之法也”。这段话虽说不是指的智化寺,但按理说,王振把英宗送入敌手,
罪不可赦,抄他的家,扒他的家庙,改为仓库理所应当。姚显的上疏也是义愤填膺,有
理有据。但是,偏偏历史上没有上演这一段。使人费解。一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近三
百年后,才由一个叫沈庭芳的人,给皇帝参了一本,说王振这个太监骂名千古,为什么
还有他的立像?于是乾隆也依当时的政治形势,批了几个字“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
”后来,智化寺王振的塑像才被砸毁。
这就有一个大疑问,王振在有明一代的官方评价中如何?这个问题深究下来,可以
考问明人对土木堡之变的评价。而且英宗复辟后,非但没有究王之罪,还在复辟当年,
给他建了“精忠祠”,智化寺也成了“敕赐智化寺”。是英宗昏聩?还是另有别情?尚
未见详解。
宦...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23
伯颜下江南,不杀一人!
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如果我们要从历史上找
一个人物来兼任当今国务院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那么,真还找不出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苏天爵在《元朝名臣事略》里是这样评价他的政治才能——“天质高厚,风神静明,英
伟端大,刚介庄廉。当大任而不动,遇大论而善断。言笑有时,喜愠莫测。恒负天下之
重,以神器尊安为务。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众材,无比适莫。故四海公论,翕然
归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刘敏中在《平宋录》里是这样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其折冲御侮,极有方略,信赏必
罚,得士众心,尤明于知人。其或以文进,或以武用,无不称职。临戎制胜,规画经理
,英谋独运。以之攻城野战者,某处宜攻,某处宜守,某时启行,某时利战,如此而成
,如此而败,临机应变,间不容发。与夫兵家奇正分合之术,车骑卒伍之阵,山泽水陆
之战,若合符节,信乎其深于兵矣。孙子论智、信、仁、勇、严五者,丞相实全之。”
然而,他在当今时代的名气与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并不相孚。许多蒙古人只知道四杰四狗
却不知道伯颜这个名字,许多汉族人对于文...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24
说起太宗皇帝李世民,不能不提他的父亲李渊,李渊是一名胆大超群的战略家,政治
家,只不过在后世当中其功绩不免在其二子的“贞观之治”中显得暗淡,以至被后人忽
视,可是,在隋末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日李渊审时度势,统兵三万于太
原起义史称“晋阳起兵”为风雨飘摇的隋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武德二年(公元617年),晋阳今山西太原,刘武周受突厥暗中支持,兵指太原,先后
打败,时任右仆射的裴寂,镇北将军李元吉,几乎占领河东全境,关中震动。唐高祖准
备放弃河东,谨守潼关以西。最后李渊命二子李世民为先锋,统兵三万,这也是李渊于
关中所能集结的所有部队了,李世民东渡黄河,击败刘武周主力精锐宋金刚部,收服骁
将尉迟敬德,是年,李世民又麾军北进,终于在武德三年(620)四月歼灭了刘武周,
收复了河东全境。
这一仗可以说是李渊对李世民的第一次心许,充份展现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李世民为
李渊二子,大哥建成,三弟玄霸(早夭)四弟元吉,世民为济世安民之意,一路助父亲
征战四方直至玄武门兵变夺权期间,攻洛阳,败刘武周,擒窦建德,平王世充立下累累
战功,对于镇压农民起义心存怜悯,除收编部份起义军外对于不愿加...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袁世凯到底是什么样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3、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挟持国王发动政变。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4、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些被摄政王载沣一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赵云不得重用的原因
话说刘备旗下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很多人都说论武
力来说,赵云是最强的一个,关羽和张飞能够排在靠前的位置,都是因为是刘备兄弟的
原因。
如果说赵云实力超群,在三国这种混战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呢。要
知道关羽和张飞都是统兵无数的地方大员,而赵云终其一生也就是什么先锋啊之类的一
队人马的头。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担大任,都是作为统帅旗下的将军来出战的。
这么优秀一个军事人才,为何得不到刘备任用。这可能和赵云的出生门第比
较低有关,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赵云内心其实是支持汉室的,他不是很情愿任
何独立称王的行为。像刘备登基之前群臣劝进就没有赵云。赵云对于刘备其实是有不满
的,刘备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不能撕破脸,还得继续用这人才。所以赵云每每出战都是
在其他统兵将领名下,受别人制约。以至于赵云战死沙场也没封王拜候,而是后来群臣
劝谏刘禅而追封的侯爷。终其一生,其实赵云都没得到重用,英雄也要识时务,不识时
务就会被耽误。

发帖数: 1
27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
,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
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
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
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
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
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3、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
挟持国王发动政变。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
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
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4、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作者: 熊飞骏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埋葬了中国两千二百年的皇权专制。中国人习惯把辛亥革命归功于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其实辛亥革命并非孙中山和同盟会组织策划的。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武昌起义则与同盟会
一点也不相干,武昌起义其实源于一起失控的群体性事件。
太平天国暴乱后,满清统治集团放弃“满贵老革命”独裁的传统国策,依靠延揽曾国藩
、左崇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无“打江山背景”的汉族后起之秀,扩大专制政府的统治
基础才逃过了生死一劫。随后上台执政的慈禧太后也一直延续重用汉族才俊的人事路线
,依靠汉族人才的智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四伏的统治瓶颈。
1908年慈禧太后升天后,满清权力高层犯下了一个致命的认识错误,误以为只有当初打
江山出身的满贵老革命的后代——也就是“太子党”最忠诚最可靠,汉人则“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不可重用。新任摄政王载沣把清政府的中流砥柱袁世凯革职;同时把良弼
等满清少壮亲贵委以重任。
慈禧太后在世时清政府就走上了“预备立宪”之路。1911年5月8日,清政府首届责任内
阁诞生。13位内阁大臣中“满贵老革命后代”就占了9人,其中皇族7人;四个...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1238
29
雨夹雪:党中央整治“三俗”必须整治央视追捧的袁腾飞
雨夹雪
党中央整治“三俗”必须整治央视追捧的袁腾飞
袁腾飞是近几年来突然窜红的一个“学术名星”,被学生誉为“史上最 牛历史 老师
”。 此人是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精华学校教师,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
(人教版)编写者之一;曾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先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作
讲座,后来又出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等书籍,一时间风光无限。
袁腾飞为什么突然走红?我认为,这和当前文化流行“三俗”之风是分不开的。袁腾飞
明显符合当前流行的“三俗”文化的种种特征:
其一,庸俗化、娱乐化。当今戏说、调侃之风甚嚣尘上,很多走红的人根本没有什么知
识,只是善于耍嘴皮子。以袁腾飞为例,不仅在课外知识中错误百出,甚至课本上的很
多基础知识都没有弄清楚。就拿袁腾飞讲的相对较好的《两宋风云》来说吧。袁腾飞在
《两宋风云》中多次说“三衙是枢密院的上司”,其实 “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
的不同,枢密使有调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调兵之权。 两者
是相互制衡、互不统属的,这也是高中历史教课书(人教版旧课程)上“北宋的建立和
中央集权制
w*********n
发帖数: 1975
30
和尚动得,民运看不得?
孙大炮,汪汉奸、蒋介石之流拿日本美国的钱造祖国大清的反,用老毛子的钱建立反政
府武装---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用苏俄给的洋枪洋炮攻打持汉阳土枪的中国政府军
。他们一个个成了国父,英明领袖,人民英雄。
某党不仅用卢布买枪发饷,它的特课人员,高级将领很多是在国外拿着卢布接受培训的
,更离奇的是还公然把外国人请来做最高军事统帅,统兵攻打中国合法政府。把洋兵请
到国内帮自己杀屠另一部分国人的反动集团,历史上或许有过,但把洋人请来做爷爷,
做中央军委主席,统兵杀屠另一部分国人的,古今中外,还能找出第二个么?
运运们就算拿了几个钱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事成了,就有人喊国父,喊英明领袖,喊人
民英雄。
x******g
发帖数: 33885
31
驳史盲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史部分75大谬误 【陈浩然】
1.P196“这是明太祖真容,你给他画成这样,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画得跟秦皇汉
武似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他也宰了你。”
看完此条,第一印象就是袁老师不读史书。《明史·太祖本纪》载:“(太祖)比
长,姿貌雄杰,奇骨灌顶,质疑廓然,人莫能测。”袁老师的故事,估计出自《菽园杂
记·卷十四》:“高皇尝集画工传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
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仍命
传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里面只是说“自以为必见赏。及进
览,亦然。”只是没赏画师而已,可哪里说什么“画得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
圆也杀你”?杀画师一说出自民间传言,可也没说什么“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了
你”,传说中最后一个画师也没被杀,反而让太祖大为满意。袁老师张口就说:“画得
像也杀你,画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也杀你”,真是能发明历史啊
2.P196"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
明确实有皇帝长期不上朝的案例,但只是神宗30年未上朝,世宗25年...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32
还原历史--鲜为人知的袁世凯九件事(图)ZZ
2014-09-06 02:08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
,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
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
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
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
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
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3、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
挟持国王发动政变。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
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33
土木之役的疑问(四)是王振怂恿皇帝亲征吗?
所有的明代史书都在土木之变这一节写明这样一句:“王振劝上亲征。”(《明通
鉴》)相信,这一定是史实。由此,土木之败的罪魁就非王振莫属了。其逻辑前提可以
这样解读,英宗不亲征,就不会有土木之败。
问题在于,王振为何要求英宗亲征?那么多文臣武将劝皇帝不要亲征,而英宗就是
不听,偏要去玩一把,难道只因为他亲信于王振吗?
从历史史实分析来看,可以归为三个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一个是背景原因,一
个是制度原因。
所谓历史原因源于明朝特定的历史过程,明朝把元蒙赶回沙漠,并没有完全彻底地
消来元蒙的实力。明初,国家一件主要任务就是防边,防元蒙。徐达作为开国功勋,开
了国而不能在首都享福,只能在荒凉的北方戍边,主要原因在于元蒙的存在,在于对方
的不服气,时刻觊觎着明之中原;朱棣四次北征,最后死于征伐的路上,也是这个原因
;宣宗也有一次北伐,虽无大战,也是要努力解决北方问题。作为接班人,面对元蒙遗
留势力的挑战,英宗选择退守首都,按兵不动,这不合祖制,也更不合一个二十三岁年
青人的作为。在《弇山堂别集》中专门列举了明几代君王亲征的过程和所立的战功。这
些历史既...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34
明朝内阁推动文臣统军,谋夺兵权!
明太祖为了防范统兵将领专权,保证自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
队没有调遣权,调遣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
不统兵。每逢战时,由皇帝亲自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领卫所军队出征。战事结束,
总兵官归还将印,军队归回各卫所。军队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明太祖从
军事上加强和巩固皇权的重要措施。
明朝皇帝还建立了一个世袭的军事贵族阶层,让他们成为他的军事建制的基础,同
时成为他的征战中的主要军事领袖。这些贵族们并未得到特别高的俸禄:公爵每人2500
至2200石禄米,侯爵每人1500至800石禄米,伯爵则为1000石;但是他们占据着有特权
的品级,这种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得到的物质福利。他们享有皇帝
的信任;他们作为皇帝的代表节制着最重要的部队;同时,他们还不受文官的限制,总
而言之,军事贵族大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权力;他们也大大地增长了军方的特权,
同时也大大地有助于皇帝反对外国民族的战斗中取得各种各样的胜利。
兵权本来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出征靠武将或干脆自己干,文官和内阁只能从
旁协...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633
35
偶觉得吧,曹丕不是当了皇帝就不能统兵,毕竟两大外敌当前,称帝和统兵并不是鱼与
熊掌的关系,而是主观上没这个本事,这好比某家族企业里一代目创业创到一半挂了,
二代目能力不够只好请职业经理人,结果自个早死没控制好加上对方野心太大,家族被
架空了
f**o
发帖数: 12685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蕲黄四十八寨
蕲黄四十八寨,明清之季,清朝初年,罗田王火鼎、麻城周承谟等聚众抗清,建立“蕲
黄四十八寨”。后来天平天国部队也在此与清兵作战。蕲黄(清代前蕲州、黄州地)山
寨林立。历有大小山寨三百余座,皆建寨城,寨堡。其中最名寨四十八,号为“蕲黄四
十八寨”。主要分布于罗田、黄冈、麻城、黄梅。
罗田有天堂寨、石柱山寨、鹤皋寨、乌云寨、黄狮寨、仙女岩寨、韭菜岩寨、李蟒岩寨
、周家山寨、扬旗寨、古(鼓)羊寨、薄金寨、富主(亦名“富猪”)寨、大垴寨、大龙寨
、白马寨、尖峰寨、观音山寨、大罗寨、独龙井寨。
黄冈有金盆寨、响水潭寨、天马山寨、淋山河寨、桃花洞寨、马家潭寨、白云山寨、何
家山寨、寨云垴寨、大崎山寨、小崎山寨、保安寨。
麻城有东山寨、石马(亦名什子)寨、云雾山寨、塔子山寨、东义洲寨、朱山寨。
黄梅有鼓角寨、挪步园寨、卓壁寨、红花寨。
其他有蕲水三角山寨、斗方山寨、石门山寨,黄安天台山寨、大腾堡寨,蕲州大桴山寨
,广济四望山寨。(英山三角尖寨、望江山寨不在其列)。
以上不少山寨寨址、寨城、寨门尚存,多半风光秀丽既是历史陈迹,又为旅游胜景,颇
具开发价值。
2山寨的前奏
山寨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情状况...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6442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毛三国里的人物都是单名呢?
三国演义里双名极少,但也有一些
一开始刘关张打的第一仗就是跟程远志。
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
敌。.....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
处,挥为两段。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
胜而回。
五百破五万,反正吹牛不上税。
z**********e
发帖数: 22064
38
http://www.difangwenge.org/read.php?tid=9773&fpage=37
发表于2014-05-06
从《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看毛泽东晚年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的犹豫
姜秀英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罗荣桓去世以后几天里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对罗
荣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此,全党都有共识,但诗中的某些诗句,“恐怕是全部毛泽
东诗词中最难解的”〔1〕。如:“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
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国有疑难可问谁?”等等,如何
理解,众口不一。其焦点在于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联想到了林彪。有人认为,如
果此诗和林彪有联系,则“有伤大雅,亦喧宾夺主”〔2〕。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本人
认为,毛泽东写这首诗,一方面是怀念老战友,赞颂罗荣桓,同时又为党和国家的前途
担忧,为林彪能否成为最佳接班人而犹豫。
1
若想正确理解、注释毛泽东诗词,特别要注意毛泽东写作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引发了国际上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
潮。1958年,赫鲁晓夫又以老子党的姿态,妄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横行南海沿岸10余年。她和小自己11岁的干
儿子结婚,颇受时人诟病。她是世界十大海盗之——郑一嫂。
郑一嫂的名号在海盗界远超黑胡子黑胡子船长响亮。也是十大海盗之中唯一的女
性。她在南海叱咤风云,控制了越南,广东等一系列中国国南海。拥兵数十万众。相当
于其时东南亚最大的一个国家。郑一嫂的训练出国际上最一流的海军。甭说清政府,大
英海军,加勒比海盗都是不能和她相提并论。郑一嫂创建的海盗王国,成为阻碍西方势
力进入亚洲最大的障碍。因此国际上开始通缉她。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中国老太太
,就是以她为原型。
郑一嫂的身世非常悲惨:她的原名叫石香姑,很小的时候就被买到妓院。也许是在
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性格坚韧果敢。
当时有个海盗头子叫郑一,统领红旗军在海上称霸多年,看到石姑娘貌美,就抢了
去做压寨夫人。在郑一的耳濡目染中,天赋异禀的石姑娘成长壮大起来。1802郑一在一
场海战中丧生。红旗帮大乱,帮内有海盗趁机开始投降和分裂。此时,郑一嫂,振臂一
呼,力挽狂澜。顺势登上大把头的宝座。郑一嫂,已非那个妓院里的小女孩,坚毅果敢
... 阅读全帖
g*****5
发帖数: 168
40
一、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
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
1、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
治家。
2、打败的国家最多,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
3、唯一使9公斤大斧的中国女将,有出土文物可证。
4、领导了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也可能是世界有文字可证的最早的“合
围战”,比长平大合围及坎尼之战还早得多。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
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
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
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
5、同时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是第一个拥有自己封地的女人,比同样拥
有封地的冼夫人还早。
6、历史功绩:西北大捷使中华文明得到延续,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三千年、没有
中断的文明。
二、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
原名冼英(公元51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凉(广东高州)人,历跨梁、陈、隋三朝
,广东岭南地区军政领袖。官位:中郎将。...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2376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gone555 (Mary),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中国古代五大女战将谁最牛?(转载)
关键字: 将军 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 22:03:30 2015, 美东)
一、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
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
1、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
治家。
2、打败的国家最多,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
3、唯一使9公斤大斧的中国女将,有出土文物可证。
4、领导了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也可能是世界有文字可证的最早的“合
围战”,比长平大合围及坎尼之战还早得多。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
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
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
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
5、同时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是第一个拥有自己封地的女人,比同样拥...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替袁崇焕辩护+分析其功过 (转载)
不需要为袁督师辩护。公道自在人心。现在的翻案文章也只好作笑话看罢了。贴一个梁
启超写的袁督师传
第一节 发端
有人焉,一言一动,一进一退,一生一死,而其影响直及于全国者,斯可
谓一国之人物也已矣。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于历史上求足
以当一国之人物者,渺不可睹。其在有唐,六祖慧能,创立禅宗,作佛教之结束;其在
有明,白沙陈子,昌明心学,导阳明之先河。若此者,于一国之思想界,盖占位置焉矣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明史》之传督师也,一则曰:“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罔敢议战
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再则曰:“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呜呼,何
其言之之有余痛耶!吾闻万季野《明史稿》,为督师立传,凡二巨册(见魏默深《古微
堂外集》)。度其于督师之雄材伟略、远猷硕画,必能纤悉详尽。又督师当时所以对待
敌军,及敌之所以委曲行反间者,一切重要关目,必能甄载无遗。惜乎宫修之本,忌讳
滋多。原稿今虽流传人间,而鄙人弇陋,未获钞读。以此率尔论述,能无恧焉?虽然,
以数千年来历史上一大异动,重以乡...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4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中华第一武将 - 童贯
为国家出生入死二十多年,一直统兵30万以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蓄私财,士兵
都原意效死追随。作战之久,统兵之多,堪称古今中外第一人
灭辽国的是童贯,不是宋江
M*****n
发帖数: 979
44
秃尾猴被僵尸拖入棺中的一幕,快得让人无思量余地,鹧鸪哨等人在树上只觉眼前一花
,紧接着便听到紫金椁内传出几声老猴临死前的惨叫。鹧鸪哨担心向导受惊不过叫喊出
声,赶紧用手将他罩着黑纱的嘴巴按上。
林中聚集的猴群也都吓得怔在当场,视线齐刷刷投向紫金椁,看得连猴眼都直了,
直到秃尾猴撕心裂肺的悲惨哀嚎突然停止,群猴方才如梦初醒,如同树倒猢狲散一般,
嗷嗷乱叫着四散逃入林中,顷刻间便不见了踪影。密林深处又恢复了寂静,连根猴毛都
没剩下。
红姑娘见有尸变,连忙摸出三柄涂了黑狗血的飞刀在手,当即就要发难。鹧鸪哨悄
悄举手示意她先别妄动,棺中那元代贵族的僵尸好生厉害,不过看其形貌应该是西域色
目人。元代是多民族兼容并存的局面,有色目人为将并不奇怪,讨伐老熊岭七十二洞之
时的统兵大将,很可能正是此人。元代活人殉葬之风极盛,先前在基中所见的披甲干尸
,大概是陪葬的武士。天子可有百人陪葬,王公可有数十人,统兵的将军安排几个亲随
殉死在墓道里看守门户,就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也不算是什么残酷奢侈之举。
但西域文化背景独特,丧葬习俗也与传统葬制存在很多区别,棺椁、墓穴、明器,
以及保存尸体的办法在当时看来,都透
a******r
发帖数: 229
45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
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操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
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街亭之战不用魏延,吴壹而用自己好友马良的弟弟马谡,包括被曹孟德称为“锦马超”的马孟起在蜀汉除了镇守西羌,终其一生也没有较大的发挥其将才。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一百八十人,领衔的是谁?“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1118
4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天下节度 211 序幕2
这时已近正午,刺史府的东偏院门前,在顶头的烈日照射下,接近地面的空气轻微的扭
曲了,仿佛有许多透明的蛇在空中游动。数名军士手持长矛,夹门而立,他们身上的铁
甲在烈日的烤灼下,早就变得滚烫,可他们却好似浑然未决一般,还是如同泥塑一般立
在那里,一动不动。
偏院内,王佛儿与范尼僧二人正对着地图商议着什么。依照吕方的命令,午时后众
将集中军议,商议如何应对淮南军的进攻,他们两人分别是湖、苏二州的守臣,相较于
两浙其他州郡的刺史,范、王二人手中的权力要大得多。他们两人手中不但指挥着本州
的州兵,而且兼有驻扎在当地的亲军指挥使的头衔,还兼有团练使,营田使,盐铁副使
等头衔。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可以统一指挥州兵和驻扎在本州的亲军,而且还有权利从新
建的屯田和盐铁等大宗税收中获取财力物力,来加强州兵,这是苏、湖二州的州兵战斗
力远胜两浙内地州郡的原因。他们也明白吕方给予他们这么大权力不但是因为对他们本
人的信任,更大的原因是淮南入侵两浙的最主要路线都要经过苏、湖两州,吕方不得不
给在最前线的范、王两人以足够的权力来应对淮南的进犯。
“佛儿,你我乃是前线统兵将领,待会军议之时,大王定然会首...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1059
47
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战变陵谷(一之全)
太平中兴十二年,冬十月庚戌朔,十五日,癸亥。
这一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所谓的小雪,大河以北已经进入朔风凛烈的孟冬而对整
个黄河流域的宋朝农民来说,这时
候都是忙碌的时节,许多作物需要在此时收获,地里的小麦,也需继续好好看护。但在
这一年,至少在河间府、莫州地
区却是没有多少农业存在了。到处能见到的都是荷戈持矛,腰挎大弓的士兵,偶尔能见
着的平民,不是俘虏,就是被抓
去服苦役的奴隶。
此时无人能精确统计宋朝在河北地区损失了多少人口。在宋廷官方的人口统计中,
除非某个家庭中没有男丁,才会记
录下女户主的名字,否则他们只会统计负有纳税义务的男丁,[1]只有在需要赈济灾荒
时,他们才会由地方官府临时性的
统计包括妇女在内的全部人口的数量。而实际上,对客户的统计已经是一个难题,更不
用说还有广泛存在的数量令人咋
舌的隐户。在战争开始时宋廷对计划南撤百姓的河北八个州的人口估计是超过两百万,
而事实上,虽然有些州县几乎是
虚惊一场可最终卷入战争的地区也远不止这个八州卫
尽管南逃的百姓数以十万计,已经给宋廷构成沉重的压力,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4
第十四章海防与新式陆军
一、海口陆上防务
上章所讲的海军建设,决不是孤立的,还有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之相
配合。所谓陆地军事力量的建设,一个是建设海口炮台等防御设施;另一个
是新式陆军的建设,在那时即所谓“练军”和稍后的自强军和新建陆军的建
设。本节先叙述各海口的防御设施建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所谓“中外和好”气氛中,清政府又高枕无
忧了,沿海各要口炮台等防务设施几皆废弃。天津教案发生后,列强陈兵海
上,清政府意识到加强海口防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办理天津教案的李鸿章
致函关心海防的丁日昌说:“此案敷衍过去。果为自强之策,大沽海口南北
炮台及北塘等处,应驻重兵,长江以炮台为经,轮船为纬。无逾尊议之善。
但保津畿与长江,自固根本,彼必不敢轻视,动辄强压。海外我与彼族共之,
缓图可也。”①海口设防的方针和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李鸿章讲得颇为明确,
他说:“水路主守,陆路主战。二语实为中国御侮救急良法。然水路何以守?
曰扼险炮台、守口炮划、拦路水雷而已。”①那就是各要口以炮台、炮艇和水
雷相结合进行防守,其中以陆上炮台为主。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从1871年起
即筑造大沽、北塘海口及津城东北...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811
4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虞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
哲学家,为吴国大臣,虞翻为文武全才,既能统兵打仗又著书立说,又通醫理和占卜,
堪称东南俊杰。官至骑都尉。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o 1.1 早年任官
o 1.2 隨同侵荊
o 1.3 直率獲罪
o 1.4 交州生活
* 2 性格特徵
* 3 逸聞
* 4 学术
* 5 评论
* 6 子女
* 7 参考資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早年任官
虞翻起初在會稽被太守王朗任命為功曹。及後孫策進攻會稽,虞翻當是正值父喪,但仍
然不忘跑去向王朗進言,勸王朗避戰,不要與孫策正面交鋒。王朗不聽,堅持領兵抵抗
,但最終被孫策擊敗,虞翻於是護送王朗逃走。到候官縣時,侯官縣長閉門不讓王朗通
過,虞翻於是遊說候官縣長開門,成功後王朗說虞翻尚有母親要供養,不必送他到太遠
,要虞翻回會稽。虞翻回去後,孫策讓他復任會稽功曹,並和他結交。
孫策經常輕騎出遊獵,虞翻曾勸
g***g
发帖数: 804
50
一 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奏遵旨由贵州赶赴金川军营及侍卫库伯因病未能随行折(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十九日)
二 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奏为奉旨赴金川军营效力谢恩折崁(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
九日)
三 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奏由贡司噶路进军困难遵旨撤兵合力攻打路顶宗折《乾隆
二十七年十一旦初九日)
四 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海兰察奏为擢升正红旗蒙古都统并赏赐荷包谢恩折(乾隆二十七
年十一月十八日)
五 正红旗蒙古都统海兰察奏为授予参赞大臣并与副将军阿桂一路征战谢恩折。(乾隆
二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六 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移营至木果木合力进攻昔岭一带地方缘由折浆(乾隆三十八
年二月十三日)
七 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海兰察不识汉字嗣后凡有打仗情形奏折兼写清汉字恭呈御览片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三日)
八 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报攻打昔岭碉卡情形折(乾隆三十八年三月初八日)
九 参赞大臣海兰察等奏请准李煦常保柱二人暂行开枷带兵防守簇拉角克折(乾隆三十
八年六月初五日)
十 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率兵攻取底木达并派兵攻打八角碉等情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
初五日)
十一 参赞大臣海兰察奏报由昔岭突围时将军温福阵亡及率兵退...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