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米高扬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1949年1-2月,在国共内战的天平已明显倾向于共产党方面时,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
秘赴西柏坡,与毛泽东进行过一次秘密谈判。米高扬曾把他同毛泽东及中共政治局委员
们的谈判内容整理成一份记录,并于1960年9月22日,将该记录提交给了苏共中央委员
会主席团,后被收入《俄罗斯总统档案》(特藏卷)。经俄罗斯学者安·列多夫斯基博
士整理披露,由中国社科院学者李玉贞教授翻译,米高扬这份重要记录遂得以公诸于世。
这份记录在重塑国共内战史乃至建国史方面的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当交付专业史学
工作者去充分利用。笔者较感兴趣的,是这份记录中,毛泽东对米高扬所说的一些真话
,这些真话,虽然已不算稀奇,但在一般的国内史料中,仍并不容易见到。
譬如,毛泽东曾向米高扬表示,共产党当时尽管一路势如破竹,但仍致力于“避免攻占
大城市”。米高扬记录:“他们不想拿下上海。毛说,上海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而中国
共产党没有干部。共产党的基本成分是农民,共产党组织在商海势单力薄。最后一点是
:上海乃靠从外地运入的原料和燃料维持生计。如果他们拿下上海,那么燃料就运不进
来了,工业将停滞,失业将蔓延,人民境遇将恶化。”事实上,19...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米高扬兄弟
米高扬(苏联政治家)
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Анастас Ивановнч Микоян
, 1895-1978)从列宁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政界最高层中雄踞各种要职达55年之
久,他之所以有这么长的政治生命,是因为他不但有杰出的工作能力,公平正直,而且
有卓尔超群的政治素质,能在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中迅速做出反应。他有一句名言:“
别担心,雨淋不着我,我能在雨点之间躲闪穿行。”他的弟弟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
米高扬,是米格飞机的创始人之一。
米高扬(苏联飞机设计师)
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Микоян, Артём Иванович,
1905-1970),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航空器设计师,苏联现代航空业导师,米格设计
局奠基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列宁勋章获得者、红旗勋章获得者、卫国战争勋章获得
者、红星勋章获得者、列宁奖获得者、斯大林奖获得者。
亦为米格-1、米格-3、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的直
接设计者。
这兄弟俩太牛了
m*t
发帖数: 2464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多款米格战机设计师米高扬去世
伊万·米高扬(曾参与设计了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9战斗机)
米格-29
同时转一篇
《中俄航发态势将逆转 俄新一代航发赶不上WS15》
http://news.ifeng.com/a/20161128/50326309_0.shtml
Z****a
发帖数: 5434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多款米格战机设计师米高扬去世
一看标题还以为穿越了。
这个是米格共同创办人老米高扬的侄子小米高扬
老米1970年就挂了
r*a
发帖数: 1503
5
7,苏中代表团和九月全会
在九月初,延安派的命运正在迅速恶化,不断上升的清洗吞噬了一个又一个延安派官员
。然而,在1956年9月,在中苏当局直接干预在平壤发动的政治斗争后,大清洗被突然
中止(虽然只是暂时的)。不幸的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对这个事件的了解仍然很
粗略,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八月全会。九月危机的关键事件就是一个中苏联合代表团对平
壤的访问,但是目前对这一重要事件的具体描述暂时无法获得。由于米高扬-彭代表团
是党的代表团(而不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它的文档保存在尚未解密的苏共档案馆中
。而中国方面的故事则更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被透露。
所以我的这一部分的叙事主要是根据采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在50年代中期处理朝鲜
问题的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的高层干部,V.V. Kovyzhenko,的访谈和苏联大使馆的文件
。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严重依靠第二手资料。这毫无疑问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在目前
的情况下也是不可避免的。
9月15日,八月全会二周后,是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随便提一下,在这个会议上,毛
泽东的政策遭到了含蓄但严重的批评,他的权力通过一系列机构改革被临时性地设置了
限制。除此之外,会议...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6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丁丁同学可能没有看过沈志华的书。我免费教育一下。当然如果认为沈志华是中共官方
喉舌,大可跳过下面这篇沈的长文。
提要: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困境,波兰与
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
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
主导作用。在危机处理的后期,苏联听从了中国的建议和主张,其结果是毛泽东既批判
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又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共在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声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
1956年10月爆发的震动世界的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危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6-1957年中国社会发展道
路的突然转轨,在很大程度上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国正
在走出亚洲,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而大大加强了其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
,同时也开始了挑战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地位的历程。因此,对于波匈事
件及其与中国关...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373
7
在抗战期间,美国人救了中国。其时,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
毛泽东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声称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
义,完全可以跟美国合作。1944年,罗斯福曾派观察组去延安。美国人刚到,毛泽东就
在8月12日对苏联联络员孙平说:“我们在考虑改变党的名字,不叫‘共产党’,而叫
别的什么。这样形势会对我们更有利,特别是在跟美国的关系上”。莫斯科马上和毛泽
东唱起了同一调子。8月下旬,莫洛托夫对当时在苏联的赫尔利将军说,在中国,“有
人称他们为‘共产党人’,实际上他们跟共产主义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不过是不满自
己的经济状况,只要经济状况一改善,他们马上就会忘了他们是共产党。苏联政府与这
样的‘共产主义分子’毫无关系。”
莫斯科跟毛泽东唱的双簧欺骗了很多美国人,多年来这些人一直以为毛泽东有可能被美
国争取过去,美国没能把毛泽东从苏联阵营里拉走是“失去的机会”。他们哪里知道,
就在毛泽东跟美国拉关系时,他反复告诫中共干部,说这“只是在对蒋斗争中的一种策
略”。
毛泽东的策略也蒙住了杜鲁门总统的遣华特使马歇尔。马歇尔1945年12月来华,使命是
停止内战。...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8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叹薄和胡温不能携手共进
你无知无畏也就算了,还要乱言惑众就不该了。
-------------------------------------
毛泽东访苏轶闻
主讲人:沈志华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文史大讲堂
第三期今天下午在国图正式开始,我是《文史参考》杂志的总编辑王翔宇,欢迎大家。
我们《文史参考》杂志社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本高端历史杂志,我们的宗旨是真相
、趣味与良知,也就是通过时事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体会历史人物跌荡的命运,以及
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我们搞的文史大讲堂活动是公益活动,目的是搭建起专
家学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使专家学者的声音、学术成果能够通俗易懂地走进更多
普通读者心田。
今天下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老师为我们讲授毛泽东访
苏轶闻。这个讲题也是几经反复才确定下来。沈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冷战国际史研究
中心主任,有很多著作,比如《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等,他是研究中苏关系
以及朝鲜战争方面的国内的权威专家。沈老师为人也很风趣,既睿智,又幽默。今天下
午我们期待着他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讲。
沈志华: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全文)
背景介绍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20次党的代表大会。赫鲁晓夫
代表苏共中央向大会作了总结报告。但是,在会议结束前夕的2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
,赫鲁晓夫又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但报
告完后并没有就此进行讨论。这就由此揭开了斯大林问题在苏联的盖子。这在国际社会
引起极其巨大的震动。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
同志们:
在党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和许多代表在代表大会的发言中,以及以前历次党中央全会
上,对于个人崇拜和它所造成的有害后果已谈了很多。
斯大林逝世以后,党中央委员会开始执行如下方针:坚定而不懈地指明:夸大某个
人的作用,把他变成具有神仙般非凡品质的超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相违背的
,是不能容许的。这个人似乎无所不知,洞察一切,能代替所有人的思考,能做一切事
情,他的行为没有半点错误。
多年来,我们养成了用这样的观点去看待人,具体地说就是这样看待斯大林的。
我这个报告不想全面评述斯大林的生平事迹。关于斯大林的功绩,还在他活着的时
候,就写了大量的书籍、小册子和...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804
10
涉及到中苏关系,毛斯关系,毛赫关系,韩战起因,毛的核战论等,很有意思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1-14/210421817565.shtml
~~~~~~~~~~~~~~~~~~~~~~~~~~~~~~~~~
《文史大讲堂》系列讲座三:毛泽东访苏轶闻
时间:2011年1月7日(下午)
主讲人:沈志华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文史大
讲堂第三期今天下
午在国图正式开始,我是《文史参考》杂志的总编辑王翔宇,欢迎大家。我们《文史参
考》杂志社是由人
民日报社主办的一本高端历史杂志,我们的宗旨是真相、趣味与良知,也就是通过时事
挖掘背后的历史故
事,体会历史人物跌荡的命运,以及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我们搞的文史大讲
堂活动是公益活
动,目的是搭建起专家学者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使专家学者的声音、学术成果能够
通俗易懂地走进更
多普通读者心田。
今天下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老师为我们讲授毛泽
东访苏轶闻。这个
讲题也是几经反复才确定下来。沈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1
米格的天空:米格-21
早在 1953 年,米高扬就指令另一个小组研究最高飞行速度达 2,000 公里/小时的
战斗机,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双二”(两倍音速、两万米升限)战斗机的前身。出于
朝鲜战争米格-15 的经验,米高扬认为一架轻小、高速的战斗机将具有优良的点防空能
力。已经在研制中的双发米格-19 尽管具有种种优点,但米高扬已经嫌太大太重。50
年代时,苏联的可以达到两倍音速的风洞严重不足,很多问题只有研制研究机实际飞行
才能测试。于是,米高扬开始了新的研究机系列,以 Ye 命名(或者按俄文字母的拉丁
对应为 E 系列,其实发音更接近 Ye)。Ye 指 Yedinitsa,意为“仅有的”。Ye-2 就
是用来向 2,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刺的。
米格-21 的前身之一 Ye-2,采用后掠翼布局
干净的气动外形已经预示了将来的米格-21
作为两条腿走路的另一半,Ye-4 采用有尾三角翼布局,注意三角翼是带尖的,而不是
后来米格-21 的稍微截梢的
试飞中发现严重的展向流动问题后,机翼上加了四副翼刀,最外面的那一条翼刀已经很
小了,不注意的话不容易看到
图曼斯基正在研制的 R-1...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2
米格的天空:米格-25
早在 50 年代后期,苏联情报部门就获悉美国正在秘密研究双三(三倍音速、三万
米升限)飞机,包括截击机、侦察机和轰炸机,这就是后来的 YF-108、SR-71 和 B-70
计划。苏联的各飞机设计局也开动起来,力求尽早推出对等的飞机,避免陷苏联于被
动之中。对于米格来说,这就是 61 年 3 月 10 日启动的 Ye-155 计划。在技术上刚
刚突破双二的时候,人们对突破双三十分乐观,但双三在技术上是一个坎,有很多意想
不到的困难。除了发动机外,最大的问题是材料。在气动加热严重的环境下,除了基本
的机体结构材料外,如何保证座舱透明材料、机身上的橡胶密封材料和连接件等具有足
够的耐热性,这些都是大大的问号。就连大功率的空调系统都是一个问题。面对巨大的
技术风险,米格设计局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原来安排的总师布鲁诺夫拒绝受命,老当
益壮的格列维奇只好亲自披挂上阵领军。64 年格列维奇以 74 岁高龄退休后,另一个
米格总师马丘克接任。双三的技术方向还是由米高扬拍板,Ye-155 是米高扬亲自过问
的最后一架战斗机,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米格-25 的前身。
由于双三需要...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453
13
朝鲜停战以后,朝鲜面临的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严峻局面丝毫不亚于战争本身。
由于战争期间中朝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冲突,朝鲜对中国并没有人
们想象中的那种信任和感激。因此,在战后经济重建要向中国伸手求援时,朝鲜人多少
有些尴尬。
然而,让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毛泽东深知中国在战争期间得罪了朝鲜,为了恢复中国
在朝鲜的影响力,在朝鲜重建时期的最初几年,中国做出的援助承诺,在金额合计上竟
然超过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下,朝鲜经济重建的三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功,1955年工业基本
建设投资约等于战前五年工业总投资的三倍,当年国营和合作社工业的总产值超过战前
1949年水平的56%。
在此情况下,金日成提出了“主体思想”,树立个人权威,严厉指责莫斯科派的许嘉谊
(许哥而)、朴昌玉、朴永彬和延安派的朴一禹。“从苏联回来的人主张学苏联的方法,
从中国回来的人则主张学中国的方法。这种争吵是毫无意义的。”他说,“我们正在进
行朝鲜的革命,而不是别的国家的革命。朝鲜革命,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工作的主体,
必须使一切思想工作服从朝鲜革命的利益。”
金日成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清除异己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原题为《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阿尔希波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任命的在华总顾问,从1950年到1958年在中国工作
了8年。我同阿尔希波夫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年夏。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
团去苏联商谈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阿尔希波夫负责安排李富春和中国代表团的活
动。我当时为李富春当翻译,同阿尔希波夫接触较多。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富春身体不
适,搬到莫斯科郊区原斯大林的别墅休息,阿尔希波夫更是经常去看望,关怀备至。
1957年我调到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工作以后,在中央领导同志会见苏联同志的场合下时常
见到阿尔希波夫。1958年,阿尔希波夫奉调回国,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一直没有
听到他的消息。
1984年冬,我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正陪同20多位人大常委到四川、湖北视察。刚
到重庆,当地人大的同志告诉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打来电话叫我立即返京,陈云
有事找我。我当天就回到北京,第二天到陈云住所。陈云对我说,阿尔希波夫将要访华
,他希望会会老朋友。陈云要见他,所以要我谈谈他的情况。我说,中苏关系恶化以来
,阿尔希波夫从未发表过反华言论,最近又主动来华访问,显然是为了改善中...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5
斯大林对中共东北政权的支持的确为未来的中苏同盟关系奠定了一块基石,但是如果中
共的胜利仅限于长城以北或长江以北,如果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帮助也以此为界限,那
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苏同盟就只具有地区意义,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双方后来实现的联
盟同日而语。毫无疑问,全面的中苏同盟的建立,是战后世界历史和冷战格局中最具影
响力的事件之一。这一认识的基础在于,1947年冷战格局的形成毕竟还只是欧洲的事情
,而1950年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则把冷战引向了亚洲,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在欧亚大陆连
成了一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便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冷战从此具有了
全球意义。
斯大林对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态度,首先取决于苏联在中国所要实现的目标。无
论从地缘和国力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安全和经济的目的着眼,如前所说,苏联对华政策
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就是完全控制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在内的中国北部地区。经历
一番周折后,这一目标到1948年已经大体实现,并且没有给莫斯科带来任何风险和损失
。此时,斯大林十分满意,但毛泽东则不会满足。如果中国的局势沿着有利于中共的势
头不断发展,苏联继续支持和帮助中共就会遇到很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阎明复:赫鲁晓夫如何评价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13:10:41 2016, 美东)
原题为《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阿尔希波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任命的在华总顾问,从1950年到1958年在中国工作
了8年。我同阿尔希波夫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年夏。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
团去苏联商谈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阿尔希波夫负责安排李富春和中国代表团的活
动。我当时为李富春当翻译,同阿尔希波夫接触较多。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富春身体不
适,搬到莫斯科郊区原斯大林的别墅休息,阿尔希波夫更是经常去看望,关怀备至。
1957年我调到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工作以后,在中央领导同志会见苏联同志的场合下时常
见到阿尔希波夫。1958年,阿尔希波夫奉调回国,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一直没有
听到他的消息。
1984年冬,我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正陪同20多位人大常委到四川、湖北视察。刚
到重庆,当地人大的同志告诉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7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48.html
●孔寒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一边倒”的重大决策。
表面上看,这中国党一方的选择。然而从深层次上看,“一边倒”可以说是三方面选择
的结果,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
的选择。当然,这三种选择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不是平起平坐的,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国党
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利益、情感取舍上最复杂的则是苏联做出的选择。另外,这些选择
并非一蹴而就,其历程大体上是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反映的也正是
这一时期极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外交关系。不管哪种选择对后来的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说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或许都是共产党、都信仰马克思主义、又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一般人的眼里,苏联支
持中国共产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苏联政府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国
家关系,另一方面是苏联共产党通过共产国际而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关系。二...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论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09:38:33 2012, 美东)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048.html
●孔寒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一边倒”的重大决策。
表面上看,这中国党一方的选择。然而从深层次上看,“一边倒”可以说是三方面选择
的结果,即苏联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美国在国共两党之间的选择、中共在美苏之间
的选择。当然,这三种选择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不是平起平坐的,最关键的无疑是中国党
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利益、情感取舍上最复杂的则是苏联做出的选择。另外,这些选择
并非一蹴而就,其历程大体上是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反映的也正是
这一时期极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外交关系。不管哪种选择对后来的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说苏联在中国的选择。
或许都是共产党、都信仰马克思主义、又都是社...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世界现役战斗序列飞机图鉴
“幻影”(Mirage)2000
“幻影”2000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单座单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主要任务
是防空截击和制空,也可以执行战场纵深攻击、近距空中支援和侦察等任务。
“幻影”(Mirage)4000
“幻影”4000是法国达索·布雷盖公司自己出钱,与“幻影”2000平行发展的单座双发
多用途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截击和对远离基地的目标实施低空攻击。“幻影”4000是
“幻影”2000的放大型,其机身加宽,增加前翼,加大垂尾,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了有
限元计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放宽静
稳定度等技术。
“幻影”(Mirage)5/50
“幻影”5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研制的单座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于对地攻击,亦可执行
截击任务。它是“幻影”IIIE的改型,采用了其机体结构和发动机,简化了电子设备,
增加470升燃油,提高了外挂能力。它仍具有IIIE的M2以上的性能,可在半铺设的、有
简易维修设备的机场上起落。该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外挂4000千克炸弹和1000升燃
油,执行截击任务时可带两枚“魔术”或“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和4700升外...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0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893665.html
□沈志华
2012年01月17日08:1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开始向苏共商议建立东方情报局。斯
大林的谨慎态度与毛泽东的革命激情开始了一番互动与较量……
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集会,宣布成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联共(布)
中央书记日丹诺夫在报告中提出了著名判断--国际局势已出现两个对立阵营。日丹诺夫
的报告被认为是与杜鲁门主义相对应的苏联的冷战宣言,而共产党情报局则成为领导社
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对抗的大本营和司令部。随后,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便开始流传
关于共产党东方情报局成立的消息。但一阵喧嚣过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东方情报局的影
子。于是,这个神话就自然消失了。时至今日,很少有人再提起此事。
然而,随着冷战结束后中、俄档案的不断解密和公布,东方情报局的问题再次浮出
水面。其实,东方情报局最后并未成立,但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确承担了
领导亚洲革命的责任。那么,东方情报局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在斯大林的战略中亚洲
处于什么地位?毛泽东对领... 阅读全帖
e********8
发帖数: 929
21
揭秘:毛泽东读彭德怀“万言书”的真实反应
2015-01-12 13:33:00
人民网
“米高扬同志,”彭德怀像尊铁塔,近在咫尺地墩实在这位苏共代表团团长面前,
以传统的中国农民的纯朴性,不拐弯不打结地当面诘问:“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
他天才、英明、万岁,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
米高扬脸红这一问关系到政治人物的政治品质。
“他的错误既然那么严重,为什么不在他生前提意见,人死了才算旧账?”彭德怀
皱起眉头,“他还能听到改正”
米高扬赧颜地耸起肩膀,双手一摊:“当时谁敢提呀……”
“这是对党对人民对领袖负责的态度”。
米高扬避开彭德怀的目光,那目光太纯洁太正直……太天真。没有水晶一样透明的
心是难以承受的。
他用诉苦的口气说:“谁提了谁就要掉脑袋!”
彭德怀眯细了眼,足足打量米高扬五秒钟,嘴角开始抽搐,流出一股嘲意。他的身
体缓缓扭转,就在背过身去走开的一刹,右臂忽然抡起:“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
两年后,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发言,提出批评意见,并且呈上“万言书”。
他没有被杀头,但他还是折失去了国防部长职务,并且成为“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
反党集团”代表人物……
彭德怀上“万...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2
沈志华 叙拉古之惑 微信号 xulaguzhihuo
功能介绍
寂静的学术世界
编者案: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所作演讲速记稿,虽然
本网编辑人员已对速记稿进行修订,但受水平所限,难免有所遗漏,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叙拉古之惑案: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篇非常明透的文章,所以在交大编辑的文字稿基础上
,为了使读者阅读更为流畅,在不改变沈志华教授原意的基础上,将原讲稿中存在明显
语句不通顺的口语,错别字做了校正。
刚才潘老师讲最近因为中美关系,特朗普在那里瞎折腾,很紧张。现在大家都在说是不
是要开始新的冷战。我不是研究现实问题的,但是冷战我还是研究了20年,所以说新冷
战马上要开始,或者已经开始,这个说法我不赞同。冷战的概念是什么?美苏之间在过
去半个世纪当中,使用除了战争以外所有的手段要击跨对方。这是两个基本的条件,现
在这两个基本的条件不存在。
第一个条件,当时美苏之间,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制度是替代性的、抑制性的,性质完全
相反,而且一个要替代一个。我的生存是以你的灭亡为前提的,这个现在中美之间不是
这个问题。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第二个条件,就是不是美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64年 赫鲁晓夫下台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2009年08月19日 10:29凤凰网历史综合【
1964年10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讨论撤换赫鲁晓夫的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对
赫采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从最初的预备会议开始起,到14日最后决议通过为止,对赫
鲁晓夫进行了隔离。当时,赫鲁晓夫正在南方黑海边皮聪大的中央别墅中度假,这也是
他度过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天。当时米高扬也在离赫鲁晓夫不远处的中央别墅休假,
因此预备会议一开始也没有参加。
1957年6月全会时,反对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所谓“反党集团”的事件中
,挽救了赫鲁晓夫的重要人物柯兹洛夫(是当时为赫鲁晓夫调兵遣将、派飞机从全国各
地接中央委员会成员来莫斯科开会,与朱可夫、谢罗夫主持三人小组之一),这次也因
心脏病较严重,未参加苏共主席团会议。苏共中央在主席团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来在中
央全会上由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人;并已内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通电话,通知他主席团正在开会,说主要讨
论赫鲁晓夫关于划分农业机构的计划草案。赫鲁晓夫起初拒绝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返回
莫斯科参加会议,当时正在...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24
T-50的未来之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26/1035742134.html
一款战机从设计之初的消息频传,到研制阶段的不断变体,再到试飞阶段的风险频
发、高潮迭起,直至正式列装的姗姗来迟,总会给人一系列的故事。然而,对于俄罗斯
五代机T-50而言,尽管可预见的列装日期直至现在依然无法确定,但它背后的故事已经
足够丰富,人们甚至已经很难为其技术的不断变化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了。与命运
多舛的T-10(苏-27)相比,俄罗斯五代机的研发可谓扑朔迷离,其终结版T-50从整体看
尽管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但与俄罗斯人五代机最初的设计已经相去甚远。
不断变体的五代机计划
俄罗斯军机五代机计划,是前苏联航空大国博弈的最后一个梦魇。起始于上世纪40
年代末的美苏军机技术追逐,在三代机的竞争中终于决出了高下。当俄罗斯人依然沉迷
于速度与高度之争时,美国人灵感突发,在60年代提出了三代机的全新技术理念。随着
上世纪70年代初期F-15、F-16的相继问世,苏联人第一次被美国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尽管苏联人在70年代末实现了两款“拉明”(西方代号,米格...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13
周晋
2011年12月17日,地球上所剩无几的共产王国中唯一采世袭制的朝鲜金氏王朝之“太宗
皇帝”金正日猝逝,朝鲜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对已被灌输了六十余年的“中朝人
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伟大神话的中国人来说,自然对朝鲜的现在和未来格外关注。
“脑后有反骨”的金日成:害惨中国
笔者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金正日的猝逝,是彻底打破中朝关系神话的时候了。
1953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在中方事先一无所知下由北方的朝鲜在得到斯大林
的首肯后,突然进攻南方的韩国开始的。当全副苏式装备的朝鲜人民军完全照搬苏式战
法,在战争初期向南一路打得势如破竹时,中方曾数次拍电报告诫朝方要高度警惕美军
很可能在仁川登陆,但金日成对中方的告诫始终置若罔闻。野心勃勃的金日成既不信任
近在咫尺的中国,也看不起曾并肩战斗的装备很差的中国军队,“苏联老大哥”才是金
日成唯一依靠的对象。金日成虽出身中国东北的抗联,但他在抗联时只是营级军官,影
响力不大。金日成不属于朝鲜劳动党内...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6
经过五个月的较量,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第六集团军的十九个师。此后,德国
东线部队在其他地方也是不断挨打,十分被动。甚至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中曾一度攻
占的一直到高加索的这大片地区,在冬季的苦战中又被苏军夺了回去。在这一段时间里
,只要气候容许,德国空军就去支援各处遇到困难的,有时甚至处于绝境的陆军。例如
库班桥头堡的补给作战,顿涅茨河畔的防御战,米乌斯河战线以及在哈尔科夫、库尔斯
克、奥廖尔等地就是如此。
一九四三年四月以后,战局一直没有进展。经过冬季战役,战线明显地僵持在两个
地方:一个是苏军在库尔斯克向西突出的弧形战线;另一个是德军在奥廖尔向东突出的
弧形战线。这两条弧形战线紧挨在一起。总参谋部在地图上看到这种阵势后,会自然而
然地联想到双重夹击。德军可以从南北两路切断库尔斯克这个弧形战线,包围那里的苏
军。而苏军大概也想对德军在奥廖尔的弧形战线发起类似的战役。
于是,德苏两军都在为这场大规模的夹击战,也是苏联战场上最大的会战,积极进
行准备。德方把这一战役称为“城堡作战”。他们对这一战役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企图
打一场像一九四一年夏季那样的包围战,给占压倒优势的红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7
沈志华:朝鲜清洗“延安派”揭秘
——1956年“八月危机”与中朝关系
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和朝鲜大量官方宣传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朝两国唇齿相
依、休戚与共,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将世代留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先生长期致力于从国外
解密档案重新挖掘梳理历史。最近,他利用已经解密的前苏联、匈牙利、东德、阿尔巴
尼亚和中国档案文献,以及相关的口述史料和研究成果,完成了“中朝关系历史真相”
的课题研究,对上世纪50-60年代中朝关系有一套不同于传统说法的系统总结。
本刊得到沈志华先生授权,从他的研究论文中,摘取历史上中朝关系的几个关键节
点,分期刊出以飧读者。我们刊载沈先生的文章,是为了丰富和增益读者视野,并不意
味着认定他的研究准确无误。
朝鲜停战以后,朝鲜面临的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严峻局面丝毫不亚于战争本身。
由于战争期间中朝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冲突,朝鲜对中国并没
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信任和感激。因此,在战后经济重建要向中国伸手求援时,朝鲜人
多少有些尴尬。
然而,让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毛泽东深知中国在战争期间得罪了朝鲜,为了恢复
中...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629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和江青的唯一外孙
主题:洋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剧院跳起来高举双手连呼:斯大林万岁!光荣属於斯大林

[史海钩沉]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和大老板作交易
1949~1950年 55~56岁
毛泽东最有求于斯大林的,是帮助他建立一流的军事工业体系,使中国成为全球军事大
国,为他扩张势力范围作后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要让斯大林相信:最後的大
老板还是你。毛对米高扬一再表示对斯大林的忠诚,在联络员科瓦廖夫面前,也作了好
些表演。科瓦廖夫向斯大林报告说,毛有一次“跳起来,高举双手,连呼三声:“斯大
林万岁!””除了这些口头上的花样,毛还采取了一个所有东欧共产党国家都未采取,
连斯大林本人也没有指望的极端行动:同西方不建立外交关系。西方那时已经与共产主
义阵营形成两军对垒。毛告诉科瓦廖夫:“我们巴不得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都从
中国一去不复返。”毛要让斯大林放心,他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待定了。
跟西方切断关系也有国内的考虑。毛担心西方人在中国会给自由派人士和反对他的人增
加勇气,使他们存有一线希望。他对米高扬说:“西方承认只会有利於美、英的颠覆活
动。”毛为中国制定了这样一个外交政策:“打扫乾...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29

给你看看一篇文章, 看看一党专制体制下, 政敌斗争的最后下场:
中国的内幕有的太老, 有的太敏感, 你看看朝鲜的:
.........
金日成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清除异己的行动,导致中朝关系急剧恶化。
金日成清除异己
朝鲜劳动党是在战前不久才由4个主要派别联合组成的,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
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主导地位;延安派成员则多为军事领导干部,在战争期间发挥
了重要作用;莫斯科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或国内派)虽势力较小,但也有
个别领袖人物在党内很有影响。
还在战争期间,那些对金日成的地位和威信构成威胁的各派领导干部就开始遭到清
洗。矛头首先指向掌握着军事实权的延安派干部。1950年12月,武亭因平壤失守被罢免
,不久朴一禹、方虎山也相继被贬和被捕。
随后轮到莫斯科派干部。1951年11月,莫斯科派中最突出的人物许哥而因与金日成
意见不合,被开除党籍,虽在苏联的干预下保留了副首相的职务,但最终还是被迫于
1953年初自杀。
1953年8月,以李承烨为首的一大批南方派干部受到法庭审判,罪名是美国间谍、
破坏南方革命力量和企图颠覆共和国。此案的矛头实际上是针对早在半年前就...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30
(有人说共产党国家也有政敌, 难道不是和多党制一样, 可以互相牵制, 互相竞争,
互相监督. 现在你们看看金日成当年如何清除异己的, 就能看到这种一党制度内部
的派系斗争, 最终结果是什么)
.....
金日成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清除异己的行动,导致中朝关系急剧恶化。
金日成清除异己
朝鲜劳动党是在战前不久才由4个主要派别联合组成的,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
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主导地位;延安派成员则多为军事领导干部,在战争期间发挥
了重要作用;莫斯科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或国内派)虽势力较小,但也有
个别领袖人物在党内很有影响。
还在战争期间,那些对金日成的地位和威信构成威胁的各派领导干部就开始遭到清
洗。矛头首先指向掌握着军事实权的延安派干部。1950年12月,武亭因平壤失守被罢免
,不久朴一禹、方虎山也相继被贬和被捕。
随后轮到莫斯科派干部。1951年11月,莫斯科派中最突出的人物许哥而因与金日成
意见不合,被开除党籍,虽在苏联的干预下保留了副首相的职务,但最终还是被迫于
1953年初自杀。
1953年8月,以李承烨为首的一大批南方派干部受到法庭审判,罪名是美国间谍、
破...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新:不好了,韩寒变小将了
韩寒的错误,是他认为中国的专制问题是八千万党员对其他老百姓的专制.
这个不是事实:
(1)党内没有民主机制,普通党员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掌权的人,也谈不上代表了八
千万党员;
(2)一党专制最后导致的是特权小集团甚至个人在独裁.
现在你们看看金日成当年如何清除异己的, 就能看到这种一党制度内部
的派系斗争, 演化到最后, 最终结果是什么.
中国如果保持共产党一党,我相信也迟早是这样的过程,什么 9 常委之类的,是暂
时的一种过渡状态,这 9 个人里面,只要跳出一个强人,其他 8 个就要么跪倒
,要么滚蛋 !
.....
金日成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清除异己的行动,导致中朝关系急剧恶化。
金日成清除异己
朝鲜劳动党是在战前不久才由4个主要派别联合组成的,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
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主导地位;延安派成员则多为军事领导干部,在战争期间发挥
了重要作用;莫斯科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或国内派)虽势力较小,但也有
个别领袖人物在党内很有影响。
还在战争期间,那些对金日成的地位和威信构成威胁的各派领导干部就开始遭到清
洗。矛头首先指向掌握着军事实权的延安派干部。1950年12月...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32

(现在你们看看金日成当年如何清除异己的, 就能看到这种一党制度内部
的派系斗争, 最终结果是什么)
.....
金日成由此开始的一系列清除异己的行动,导致中朝关系急剧恶化。
金日成清除异己
朝鲜劳动党是在战前不久才由4个主要派别联合组成的,以金日成为首的游击队派
虽然人数不多,但占据了主导地位;延安派成员则多为军事领导干部,在战争期间发挥
了重要作用;莫斯科派(来自苏联的朝鲜族人)和南方派(或国内派)虽势力较小,但也有
个别领袖人物在党内很有影响。
还在战争期间,那些对金日成的地位和威信构成威胁的各派领导干部就开始遭到清
洗。矛头首先指向掌握着军事实权的延安派干部。1950年12月,武亭因平壤失守被罢免
,不久朴一禹、方虎山也相继被贬和被捕。
随后轮到莫斯科派干部。1951年11月,莫斯科派中最突出的人物许哥而因与金日成
意见不合,被开除党籍,虽在苏联的干预下保留了副首相的职务,但最终还是被迫于
1953年初自杀。
1953年8月,以李承烨为首的一大批南方派干部受到法庭审判,罪名是美国间谍、
破坏南方革命力量和企图颠覆共和国。此案的矛头实际上是针对早在半年前就被捕的南
方派首脑人物朴...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鳖对小巴和朝鲜的态度很奇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2duxe.html
【凤凰编者按】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和朝鲜大量官方宣传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朝
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将世代留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先生长期致力于从国外
解密档案重新挖掘梳理历史。最近,他利用已经解密的前苏联、匈牙利、东德、阿尔巴
尼亚和中国档案文献,以及相关的口述史料和研究成果,完成了“中朝关系历史真相”
的课题研究,对上世纪50-60年代中朝关系有一套不同于传统说法的系统总结。
本刊得到沈志华先生授权,从他的研究论文中,摘取历史上中朝关系的几个关键节
点,分期刊出以飧读者。我们刊载沈先生的文章,是为了丰富和增益读者视野,并不意
味着认定他的研究准确无误。
——————————————————————————
朝鲜停战以后,朝鲜面临的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严峻局面丝毫不亚于战争本身。
由于战争期间中朝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冲突,朝鲜对中国并没
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信任和感激。因此,在战后经济重建要向中国伸手求援...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个真正的总师逝世了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著名飞机设计师、“米格”飞机设计局名誉总设计师罗斯季斯
拉夫·阿波洛索维奇·别利亚科夫于3月1日在莫斯科去世,未能等到3月4日的95周岁寿
辰。别利亚科夫曾经亲自或者参与设计了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
米格-29、米格-31、米格-AT、米格MFI(米格-1.44)等多种战斗机、教练机,堪称米
格设计局历史的缩影,成就也得到全球公认。值得一提的是,别利亚科夫参与设计的作
品对中国军工业也影响深远。
罗斯季斯拉夫·阿波洛索维奇·别利亚科夫
别利亚科夫1919年3月出生于弗拉基米尔州穆罗姆,1941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毕
业后的他立刻加入了成立仅仅2年不到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担任航空工程设计工作
。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年轻的别利亚科夫被苏联著名飞行设计师阿尔乔姆·米高扬
所赏识,他本人也于194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62年,别利亚科夫被任命为米高扬的第一副手。在格列维奇退休、1970年12月米高扬
去世后,别利亚科夫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米格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在工作期间,别利亚
科夫亲自参与设计了包括米格-21、米格-23、米格-...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5
苏联米格-25 截击/侦察机,它为应对高空的威胁而生,其设计初衷原是为了在两万米以上的高空截击入侵的敌方侦察机和轰炸机。但是最成功的却是侦察型。
据米高扬设计局的型号副总设计米格-25战斗机师列.格.申格拉娅透露,米格-25的预研工作是在1958和1959年进行的。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当当时美国空军正开展M=3的侦察机SP-71和轰炸机B-70的研制。这两种飞机的最高速度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入侵的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1960年,米高扬设计局用米格-21改装的发动机试飞验证机E-150,对米格-25的动力装置R-15-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开始试飞。次年4月第二架验证机E-152上天。随后装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的第3架验证机E-152M试飞。
在R15发动机空中测试的同时,米高扬设计局已经开始着手基于 R-15-300 发动机设计一种双发大型高空高速战机,其初期设计方案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几乎与 Ye-150 同时提出。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为并列双发的布置,并...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6
米格的天空:米格-19
更快,更高,这是 50 年代战斗机设计的最高境界。大战一结束,苏联的航空人就
开始向突破音障冲刺。缴获的德国技术资料表明德国从 30 年代就开始研究突破音障的
问题,西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将突破音障变为现实,苏联当然不能落后。米格-15LL 和米
格-17 的经验表明,突破音障就在眼前,但这不是吹弹得破的纸糊的天棚,而是一道看
不见但推不动的玻璃天花板。当留尔卡设计成功加力推力为 4,996 公斤的 AL-5 涡喷
发动机的时候,机会似乎来了。米格用 AL-5 装进米格-17 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伊-350
研究机。伊-350 的机身更加细长,机翼后掠达到 55 度,翼型更加纤薄,为了控制展
向气流流动,每侧机翼上有多达四个翼刀。
伊-350,本可以成为终极米格-15 的飞机,但留尔卡 AL-5 发动机太不可靠,只好放弃
伊-350 装备了机载雷达,本可以成为米格-15 的终极版本,但在试飞中,AL-5 有
严重的空中熄火问题。51 年 6 月 16 日第一次试飞中,一起飞发动机就熄火,所有液
压系统全部失灵,试飞员塞多夫竟然在手动放下起落架后,安全着陆。这时米高扬依... 阅读全帖
l******j
发帖数: 1728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徐勇凌解读T-50的未来之路(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f5770102f2zm.html
一款战机从设计之初的消息频传,到研制阶段的不断变体,再到试飞阶段的风险频发、
高潮迭起,直至正式列装的姗姗来迟,总会给人一系列的故事。然而,对于俄罗斯五代
机T-50而言,尽管可预见的列装日期直至现在依然无法确定,但它背后的故事已经足够
丰富,人们甚至已经很难为其技术的不断变化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了。与命运多舛
的T-10(苏-27)相比,俄罗斯五代机的研发可谓扑朔迷离,其终结版T-50从整体看尽
管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但与俄罗斯人五代机最初的设计已经相去甚远。
不断变体的五代机计划
俄罗斯军机五代机计划,是前苏联航空大国博弈的最后一个梦魇。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
末的美苏军机技术追逐,在三代机的竞争中终于决出了高下。当俄罗斯人依然沉迷于速
度与高度之争时,美国人灵感突发,在60年代提出了三代机的全新技术理念。随着上世
纪70年代初期F-15、F-16的相继问世,苏联人第一次被美国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尽管
苏联人在70年代末实现了两款“拉明”(西方代号,米格-29与苏-27的原型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2017年02月13日11:22
苏联/俄罗斯拥有苏霍伊、米格、卡莫夫等十几家著名飞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名字
都是以该设计局创始人或最著名设计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在二战及冷战时期,这些设计
局设计制造了大量各类飞机,留下许多航空史上的经典之作。中国基本上都把每个设计
局都买遍了。(来源:鼎盛死不了)
图为米格-25狐蝠高空高速截击机,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
/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以色列F-4
战机发射的响尾蛇导弹无法追上它。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米格):建立于1939年12月8日。米高杨和格列维奇是该设计
局的创始人。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主要产品是战斗机,也就是米格系列。如米格-21
,米格-25,,米格-27,米格-29等著名战机。图为米格-29支点战斗机。
图为新型米格1.44战机,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下马)
苏霍伊设计局原有的地位不如米高扬设计局,长期从事设计一些主要设计机种为歼击机
,歼击轰炸机、攻击机、截击机这类的设计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重型战机设计经验
。图为苏-25攻击机,与美军...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980
39
http://www.pipa.com.cn/default.asp?id=938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七个被迁少数民族的命运
The Destiny of Seven Relocated USSR Ethnic Minority Groups during the
Patriotic War Period
原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京)2008年6期第68~74页
徐隆彬,1960年生,《潍坊学院学报》主编、研究员。(潍坊 261061)
内容提要:卫国战争期间,被迫从原聚居地整体迁移到边远地区的苏联7个少数民
族,其迁移过程充满着暴力和镇压;到达迁入地的特殊移民区后,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
下。从迁徙之日到1949年之前移民的死亡数大大高于出生数。斯大林逝世后7个少数民
族虽被先后平反,但只有5个少数民族恢复自治。没被恢复自治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经多
次争取,但愿望终未能实现;而得以恢复自治的5个少数民族虽迁回原籍,但回迁过程
一片混乱,回迁之后与当地民族的居民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苏联在少数民族迁移问题
上所犯的错误,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关键词:苏联/少数民族/迁移
卫国战争期间,尤...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75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苏联对于解放战争的重要性
选自《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下) 》 作者:安·列多夫斯基 李
玉贞译 原载于《党的文献》1996年第3期
...林彪在东北的军队从苏联指挥部得到的武器不仅有缴获的日式武器,同时还有捷克
斯洛伐克和苏制的武器。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不愿外界知道这一
点。在1949年2月5日的会谈中,毛泽东对米高扬说:“当国民党将军傅作义率部起义之
后,林彪部队进入北平之时,他们所使用的苏制武器全部被上缴,并以美式准备取而代
之。”毛泽东又说:“中国共产党想以此证明,是蒋介石用美国的技术装备了中国人民
解放军……。”

在会谈中,曾屡次提及前几年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新阶段军事行动期间,苏联对
中国共产党援助的作用和形式问题。2月4日米高扬与毛泽东会谈时,这个问题得以从总
体上概括。参加会谈的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米高扬在发给莫斯科的电报中,谈及
此次会谈内容时写道:“毛泽东强调,苏联过去和现在都给了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援助
。为此,中国共产党对联共(布)表示衷心的感谢。毛泽东继续说,中国革命是世界革
命的一部分,因而,局部利益应该服从全局利益。我们...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1
http://nk.news.sohu.com/20131230/n392627555.shtml
2013年12月30日08:28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何方
核心提示: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
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
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
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
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
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
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60年前的朝鲜战争,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发动的南下
“统一祖国”的战争。第二阶段才是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先从朝鲜战争的发
动谈起。
按理说,发动朝鲜战争应该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决定的事,但按当时还存在社会主
义阵营的规矩,则必须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在二战后所极力避免的一件事,正
是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莫斯科保卫战
第7章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7日,一架从列宁格勒飞来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从飞机里走出来的是朱可夫
大将。他自9月10日起就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列宁格勒方向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
来,而莫斯科方向却出现了危险的局面。10月5日,大本营弄清楚了德军已经全面突破
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情况,这时在莫斯科方向上没有人能够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于是斯大林又想起了救火队员朱可夫。他用电话通知朱可夫立刻乘飞机到莫斯科商谈
。但是因为列宁格勒战线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朱可夫推迟了他的行程。在处理完危机
后,朱可夫飞回了莫斯科。
卫队长告诉朱可夫,当家的病了,在住所里工作。于是朱可夫立刻赶往斯大林的住所,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感冒,另一方面战局的危急恐怕更令斯大林焦急
万分。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无法得到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最新情况,科涅夫噤
若寒蝉,布琼尼不知所终。所以斯大林委托朱可夫快去一趟西方面军司令部,弄清楚情
况,随时向斯大林本人汇报。出来后,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为朱可夫准备了浓茶和地图,
他告诉朱可夫他自己非常疲倦,紧张战局下日以继夜的工作让元帅身心疲惫,这也许是
他在战争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斯大林最后惨状:亲密战友联手谋杀
2016-12-11 高会民读史
2002年10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老照片》第二十五辑,刊登了述弢撰写的
《斯大林之死》,作者采用了俄罗斯许多新解密的档案,指出从种种迹象表明,斯大林
的"亲密战友"贝利亚一手"谋杀"了斯大林。
斯大林遗体
人生在世,谁能不死?但平民百姓之死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之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
。而已故的历届苏联领导人中,又以斯大林之死最耐人寻味。
毫无疑问,斯大林生前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死荣辱
,甚至他的某个眼神也会使身边的"战友"不寒而栗。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
了离奇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只要没有人当
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
。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
进监狱。
斯大林不信任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仅在前往海滨休假时偶尔准许派一名他了解
的牙医去。在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之后,斯大林觉得每个医生
都是暗藏的敌人和恐怖...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http://washeng.net/HuaShan/RECS/spk/gbcurrent/14574.shtml
作者: 陈成岭(赵.寨.黄.参) [14574:2391], 08:06:33 02/25/2005: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致土人:米高扬还真就说过中国是俄国的儿子!估计铁流和SPK知道
我告诉你出处:《党的文献》1994年1期,有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与苏联驻
华大使尤金的谈话》
1958年,毛泽东对尤金说:“去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当
时我说过,什么兄弟党,只不过口头上说说,实际上是父子党,是猫鼠党。他们
承认,这种父子关系,不是欧洲式的,是亚洲式的。当时在场的有布尔加宁、米
高场、库西宁、苏斯洛夫等人,还有你吗?中国方面,有我和邓小平。我对米高
扬在我们八大上的祝词不满意,那天,我故意未出席,表示抗议。很多代表都不
满意,你们不知道,他摆出父亲的样子,讲中国是俄国的儿子。 在国家关系上,
我们两国是团结一致的。这连我们的敌人都承认,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只要是
不利于苏联的,我们...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5
解析“狐蝠”:米格-25 的全面剖析
1、速度与机动:硬币的两个面
当“大米格”系列最初一种试验机 Ye-150 开始向马赫数 2.5 以上发起冲刺时,
一个全新的障碍就已经开始横在了苏联人面前,那就是因高速飞行的机体与空气摩擦而
产生高温嗦带来的“热障”。当 Ye-150 以马赫数 2.05 的速度飞行时,其机体表面温
度已经达到摄氏 107°,而当 Ye-150 加大油门向马赫数 2.5 冲刺时,其机体表面温
度达到了 200° 以上,而根据计算,如果它飞到马赫数 3,那么它的机体表面温度将
达到 300°!高温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我们知道,即使是高强度的铝合金,其
熔点也只有 400-500°,而在 300° 的高温下,传统的铝合金蒙皮材料将变得比宣纸
还要脆弱,如果再加上高速带来的巨大速压,那么此时的机体将只有变形一途。其次,
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机载电子设备如何运转?应该使用什么方式冷却?一大堆的问题
摆在了格列维奇面前。
用什么材料来造机体?用钛吗?以当时苏联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有效加工并生产
符合制造新型歼击机的钛合金材料,那么,怎么办?
格列维奇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1956年评抗美援朝
http://sn.people.com.cn/n/2014/1122/c364052-22978184.html
毛泽东1956年评抗美援朝:帮朝鲜打这场仗错了
核心提示: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朝鲜
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警告
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鲜战
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科夫
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林、
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
错了,绝对错了。”
60年前的朝鲜战争,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发动的南下“统
一祖国”的战争。第二阶段才是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先从朝鲜战争的发动谈
起。
按理说,发动朝鲜战争应该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决定的事,但按当时还存在社会主义阵
营的规矩,则必须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在二战后所极力避免的一件事,正是同
美国发生军事冲...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赫鲁晓夫接到警报以后……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06日第7版(国际)
专栏:
赫鲁晓夫接到警报以后……
李学江
一九六四年九月下旬,一个寂静的夜晚。莫斯科列宁山上一幢神秘的别墅里突然响起了
电话铃声。这是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住宅。他不在,他的儿子——当时三十三岁的
谢尔盖走过去抓起了听筒。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诫说:“一场反对赫鲁晓夫的政变阴谋正
在酝酿之中。”
这是赫鲁晓夫的儿子在日记中记录下来的惊人细节,该日记正在苏联《星火》杂志上连
载。
告密者名叫瓦西里·高尔尤柯夫——前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伊格纳托夫的随身警卫。其
后他们相约在莫斯科郊外的森林中密谈,瓦西里向谢尔盖讲述了他从头头们的谈话和密
晤中偷听到的情况,他列举出这些人的名字: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勃列日涅夫、波德戈
尔内,中央书记谢列平,他的主人伊格纳托夫因被赫赶出中央主席团而心怀不满也参与
了这次策划,并负责拉拢地方领导人。
据谢尔盖说,他父亲一向禁止子女在他面前谈论中央主席团委员,但现在他不得不向他
父亲报警。九月二十七日,星期日,他把听到的一切告诉了父亲。赫鲁晓夫默默地听完
,但没有相信:“不,这难以置信。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谢列平完全是不同的...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1956年评朝鲜战争:金日成发动绝对错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30 01:43:53 2013, 美东)
http://nk.news.sohu.com/20131230/n392627555.shtml
2013年12月30日08:28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何方
核心提示: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
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
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
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
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
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
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60年前的朝鲜战争,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发动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莫斯科保卫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toppingtime (停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莫斯科保卫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22:45:28 2016, 美东)
第7章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7日,一架从列宁格勒飞来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从飞机里走出来的是朱可夫
大将。他自9月10日起就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列宁格勒方向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
来,而莫斯科方向却出现了危险的局面。10月5日,大本营弄清楚了德军已经全面突破
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情况,这时在莫斯科方向上没有人能够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于是斯大林又想起了救火队员朱可夫。他用电话通知朱可夫立刻乘飞机到莫斯科商谈
。但是因为列宁格勒战线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朱可夫推迟了他的行程。在处理完危机
后,朱可夫飞回了莫斯科。
卫队长告诉朱可夫,当家的病了,在住所里工作。于是朱可夫立刻赶往斯大林的住所,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感冒,另一方面战局的危急恐怕更令斯大林焦急
万分。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无法得到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最新情况,科涅夫噤
若...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莫斯科保卫战 (原创 未完)
第7章 莫斯科保卫战
10月7日,一架从列宁格勒飞来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从飞机里走出来的是朱可夫
大将。他自9月10日起就在列宁格勒方向指挥作战。列宁格勒方向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
来,而莫斯科方向却出现了危险的局面。10月5日,大本营弄清楚了德军已经全面突破
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情况,这时在莫斯科方向上没有人能够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于是斯大林又想起了救火队员朱可夫。他用电话通知朱可夫立刻乘飞机到莫斯科商谈
。但是因为列宁格勒战线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朱可夫推迟了他的行程。在处理完危机
后,朱可夫飞回了莫斯科。
卫队长告诉朱可夫,当家的病了,在住所里工作。于是朱可夫立刻赶往斯大林的住所,
他看到斯大林脸色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感冒,另一方面战局的危急恐怕更令斯大林焦急
万分。斯大林告诉朱可夫,他无法得到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最新情况,科涅夫噤
若寒蝉,布琼尼不知所终。所以斯大林委托朱可夫快去一趟西方面军司令部,弄清楚情
况,随时向斯大林本人汇报。出来后,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为朱可夫准备了浓茶和地图,
他告诉朱可夫他自己非常疲倦,紧张战局下日以继夜的工作让元帅身心疲惫,这也许是
他在战争胜...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