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科技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
d****i
发帖数: 4809
1
来自主题: DotNet版 - .NET 何去何从
我只是翻点科技史的来龙去脉和典故出来,哈哈。Firefox 19 Beta版看PDF文件不用插
件直接用pdf.js生成,这个我前些天就看到了,很不错,解决了adobe插件的大问题。
l*s
发帖数: 783
2
来自主题: DotNet版 - [合集] .NET 何去何从
☆─────────────────────────────────────☆
BubbleSort (亚特兰蒂斯) 于 h 提到:
我们组的Silverlight网站,头决定用Java Spring MVC完全重做,因为
微软今后不会对Silverliht继续升级了。
这一两年,微软的脑残决定可不少啊。看看这篇评论:
http://www.i-programmer.info/professional-programmer/i-programm
网友的杰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Fiu0xfQzw&autoplay=1
☆─────────────────────────────────────☆
rodney (√) 于 (Sat Jan 12 13:46:05 2013, 美东) 提到:
NeverLearn会给你定心的。

☆─────────────────────────────────────☆
goodbug (好虫) 于 (Sat Jan 12 23:00:26 2013, 美东) 提到:
Hi...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2524
3
你最后10篇文章里面有一大半讲苹果好,就是好,不管怎么都好,暗示其他家要完蛋的
1 英特尔移动市场举步维艰 PC市场面临挑战 Hardware Oct 24
2 So, It's the Next iPhone That Will Be a Complete Redesign.. Apple
Oct 16
3 xcode 4.2 for lion 找不到download link呀。 Apple Oct 12
4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我来分析下苹果产品的技术优势(装载) Military
Oct 06
5 科技史上最伟大的革新者:乔布斯 Military Oct 06
6 中微子用什么方法加速? Physics Sep 28
7 Apple Opens Massive New Nanjing East Retail Store in Shangh
ChinaNews Sep 23
8 Apple Opens Massive New Nanjing East ...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4809
4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给班上的话痨们普及一点杂学吧
贝尔实验室与其说是工业界,不如说更像是学术界的research lab,诞生了好多诺贝尔
奖获得者,创造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新技术,好多重量级里程碑式的科技论文都是从贝
尔实验室发表的,计算机领域就包括了C, UNIX, C++等等,是美国科技史上的骄傲。
x****u
发帖数: 44466
5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王垠: 图灵的光环 (转载)
大家其实对于科学家的历史不是很关心,毕竟又不是研究科技史。
微积分哪怕不是牛顿发明的也无所谓。
h**********c
发帖数: 4120
6
这事要不是当事人,谁会想到MSDN,所以科技史,技术文档,计算机文化课还是很必要
得。
h**********c
发帖数: 4120
7
这事要不是当事人,谁会想到MSDN,所以科技史,技术文档,计算机文化课还是很必要
得。
b*y
发帖数: 946
8
神经科学:中国与世界长期有良好接面的脑研究综合学科
弗吉尼亚大学 梅林
华盛顿大学 饶毅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鲁白
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前沿的关系,在不同学科是颇不一样的:有些很接近,有些时
近时远,有些较远。从大学科的总体而言,物理学也许是中国科学中与世界前沿接壤最
好的一个了。在生命科学方面,神经科学这门对脑和神经系统探索的交叉学科,是中国
与世界有长期的、良好的接面的学科。这一方面因为中国一直有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取得
了世界科学界公认的成果,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保持了与国际科学界的紧
密交流。在当代世界神经科学迅速发展之际,简要回顾中国神经科学的一些史实,可以
发现中国神经科学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几个历史记录,认识到中国具有继承和扩展神经
科学研究的很好基础和传统,看到中国神经科学顺应世界科学发展大势的希望。
神经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但它来源于神经生理、神
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却是很长的历史。中国的神经科学鼻祖也是中国生
理学鼻祖,他的名字是林可胜,英文是Robert K.S. Lim。之所以提到他的英文名字是因
为其特殊
M*****e
发帖数: 279
9
哺乳类体外受精的奠基人——张明觉--《中国科技史杂志》1981年02期
l**********r
发帖数: 4612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g (小小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南京大学miRNA理论颠覆转基因安全神话,引世界轰动! 核心提示: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30 12:05:49 2012, 美东)
南京大学miRNA理论颠覆转基因安全神话,引世界轰动!
核心提示: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
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
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
作用.南京大学的miRNA理论发表以后引起世界极大关注,美国老牌权威杂志《大西洋月
刊》不得不发出惊呼: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麻烦!
这回真的是“麻烦大了”,因为转基因的生物被人类做了手脚后,牵一发会动全身,那
么复杂的一个巨大系统,往...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723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g (小小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南京大学miRNA理论颠覆转基因安全神话,引世界轰动! 核心提示: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30 12:05:49 2012, 美东)
南京大学miRNA理论颠覆转基因安全神话,引世界轰动!
核心提示: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
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
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
作用.南京大学的miRNA理论发表以后引起世界极大关注,美国老牌权威杂志《大西洋月
刊》不得不发出惊呼: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麻烦!
这回真的是“麻烦大了”,因为转基因的生物被人类做了手脚后,牵一发会动全身,那
么复杂的一个巨大系统,往... 阅读全帖
C********4
发帖数: 308
1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自然科学史,何如?
看来你不想做实验,不希望压力太大,但是又不想脱离科学。那么自然科学史博士是个
不错的选择。
饶毅以前不是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兼职么。有个南方周末的科学记者是他的博士
生貌似,不知他现在还招生不。你可以考他的啊
如果一心搞学术,你可以研究点科学哲学、科学史尤其是生物学历史神马的,像北大、
社科院都有专门研究科学哲学、科技史的人。你以后可以去一些大学的哲学系或者历史
系任教,研究生物学与伦理学、科学哲学、历史的结合。比如,你可以从流行病学、生
态学、人类迁徙的角度,研究某些历史事件、朝代更迭。也可以研究进化论是怎么被引
进中国的、怎样从科学理论变成社会理论,进而影响政治生态的?再比如,你可以研究
一下民国时候的中国科学发展,尤其是生物学的发展。迎合公知们的口味。当时中国的
生物学研究个别领域、个别人、个别机构处于先进,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体制是什么、有
什么值得借鉴的?再比如,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整个过程、背后的故事就有个中科院自然
科学史研究所的人写成博士论文,还出版了一本书。需要采访当事者、做口述记录、查
阅当年的档案等。饶毅不是说他的学生在研究青蒿素,给屠呦呦和当时很多参与者做口
述记录...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13
波士顿海归张辰宇揭穿转基因食品安全神话

【波士顿华人双语网李强报道】近日来,随着美国俄勒冈州一家农场发现转基因小麦出
现在非转基因小麦农田中,后来得到美国部测试证实,而引起世界性关注。虽然美国农
业部强调转基因小麦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也没有进入商业流通渠道,欧洲已经要
求测试从美国进口的小麦,日本已经停止进口美国西北部地区的一些品种的小麦,而中
国和菲律宾等多国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这一事件的国际关注度体现了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潜在危害的认知,而这一认知过程的
关键人物是一位从波士顿海归的中国生命科学家张辰宇。
张辰宇教授从1995年到2003年在哈佛医学院工作多年,是一位杰出的生命科学家。
从2008年开始,张辰宇教授和他领导的南京大学学生命科学院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
上就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让人类对转基因食物的
潜在危害第一次有了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的认识。
在去年的11月份的第二届健桥医学峰会上,记者同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做了
简短的访谈。作为近年来取得了世界瞩目研究成果的海归学者,张辰宇显得非常平易近
人。他向...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267
1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晓东王的MLKL终于出来了~
赞啊,随手一贴,就是一篇review的范,我看您这贴和饶老师的科普贴有一拼。
不过不用生气吗,茶党他就是来娱乐的嘛,不然怎么能引出您这么精彩的科技史小结呢。
b****s
发帖数: 872
1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科学家的级别
二战以后最牛的科学进步,都是出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是一批科学家。
虽然这两个领域没有诺贝尔奖,但他们的贡献,人类科技史上会占据重要一页。
a*******a
发帖数: 4233
1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为啥千老总是自己黑自己?
这是逼格的问题,文雅一点说这是眼界问题。 现在不是10年前揣着两千块跑过来靠
rata打零工的时代了。如果每天只想着怎么养家,那也不会找有挑战性的课题做,为了
保毕业保饭碗这辈子做做jbc也就混混日子。而且哪怕转了行也还是个螺丝钉做一天和
尚敲一天钟,就算转了cs, 你有不抓了这个虫就不睡觉的瘾么?
真正领导人类进步的牛人做事情都有更高层次的驱动。当年我颇带过几个家里开矿有厂
的小孩,几个人互不认识,价值观到还真接近。有的立志要写一章教科书,有的下决心
要死后能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一笔让世人都知道他来过。至于工资什么的,人家已经财
务自由了根本不关心。
过来奔着读医的已经是落了俗套了,不过领域内也有几个大牛每周只做一天手术拿着20
来万的低薪做研究…
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留给逼格高的人的的…
c*****1
发帖数: 22
17
哈哈,我最近也在看科技史。可能是量变导致质变。
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来发展,比如语言和文字,这
个从无到有,绝对是进化上的奇迹,而且需要很长的年代来进化。
还有文明社会制度的发展,也是花了很长时间。
还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经历了很久。从愚昧的迷信到辩证的逻辑思维,到实验验证
,这种思维模式成为常规也发展了很多年。
总之,应该是说人类历史长河,不断的有惊人发展,只是之前的那些发展更基础,比如
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政治制度,这些是决定了科学技术呈指数增长的基础。
t**x
发帖数: 20965
18
大家不要走了邪路啊。
饶毅不搞研究搞什么科技史,折腾旧东西坑蒙拐骗。清华屎从项目基金,实验室建设,
实验计算,论文发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饶一时侥幸先发现诺奖。一公厚积爆发将来一堆堆奖来了数不过来。
t*******3
发帖数: 2005
19
真相渐白:张生家背靠《科学伦理》绝地反击
《科学伦理》的“三公”(公开、公平、公正)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马上就会亮
出“张生家案“的真相。从《科学伦理》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的张生家又犯了其”
抢哥“的错误,在《科学伦理》还只听到他”一家之言”、施一公等“配角”还未回复
之前,就急匆匆地跳出”战壕“,开始了他还有”一线生机“的绝地反击。
俗话说:爱抢才会赢。但实话是:滥抢还会输。
但愿”抢哥张“经历了其海归后的第一次蒙难后能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吃一堑长三刺。
中国是个很有特色的国家,就是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是有“中国特色”前提滴!
附:张生家的“机关枪扫射”
各位老师,
上周五清华副校长薛其坤主持召开了医学院和生命学院两院老师的会议,会议上宣布了
如下三条调查结论, 许多生命学院和医学院老师都告知我会议内容:
1)鲁白对张生家的四条指控包括学术人品道德财务都不成立;2)鲁白在张生家和谢灿
在8月20号以后关系恶化中起到了激发矛盾的作用;3)张生家在文章的作者署名中未能
体现个别参与者的贡献。
既然鲁白作为医学院院长,对我的诬陷诽谤都不成立,那么为什么学校不开除鲁白,反
而开除一个无辜...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4
2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李英: 与屠呦呦的纠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2092-955617.html
523协作组获得泰最高医学奖的前前后后 精选
已有 3392 次阅读 2016-2-11 18: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协作组”(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on Qinghaosu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ntimalarials)获得2003年度泰国玛希顿亲
王奖(Prince Mahidol Award in Medicine)的前前后后
去年年底在科学网上出现两文提及中国科研人员获2003年度泰国最高医学奖的往事。第
一篇是天津大学青年教师郭翔海撰文纪念最近辞世的老师沈家祥院士时提到“2004年初
,泰国以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名义,为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颁
发了泰国最高医学奖-玛希顿亲王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奖项原本的获奖人是沈家祥
。是在沈先生的婉拒和执意推荐下,该奖项最后授予了“中国青蒿素团体”。第二篇是
“北大教授披露屠呦呦早年轶事:曾‘被报’大奖”。今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谈2016年的中国科技大事件,不能不提韩春雨。
如果韩春雨成果是真的,比博主说的发个火箭、建几条高铁高大上了一个档次。论文发
表之处,被誉为诺贝尔奖级的成果,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它如果可行,对生
物、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影响会非常大。
如果韩春雨的成果是假的,这一事件可以成为中国科技史上排名前几位(如果不是第一
的话)的丑闻。对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有很重要的参考、警示价值。一个社会、一个
群体的成长,离不开对错误、失败的反思、反省。全世界物理学家对牛顿和莱布尼兹的
纠纷讨论了几百年,不仅仅是聊八卦、看热闹,谈论他们的过程中,也在无形地影响着
后世科研人员的行为举止。韩春雨的成果如果是假的,希望这一事件能成为促进中国科
学界集体心智成熟的关键酶。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重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都
只是盯着成功者的光辉,选择性的忽视、忘记失败的经历,那么这个社会将原地踏步、
裹足不前。同样的错误会反复犯、同样的灾难将反复发生。
不管韩春雨的成果是真是假,它都应该被看作2016年中国科技大事件。
C******y
发帖数: 3249
22
马主席已经从基因上发生改变,成为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史册的人,然而要办好一件事,
还是要认真学习新中国的那些科学家在中国是怎样成功的?这些人是怎样教育出来的?
于敏的大学是在哪里?屠呦呦的大学是在哪里?
红旗落地已经半个世纪,马主席,请您找一个安静的时刻,听一遍红旗颂,闭目祭奠一
下向着核爆中心走去的邓稼先,满门忠烈的梁思成,梁思礼,无数隐姓埋名的新中国科
技人,和他们一起回忆一下他们亲历的日军的轰炸,列强的侮辱。
然后。。。。。。
再请看看鼠头张目的二代:
洋爹每次获奖之后,我们马上看到,各个洋奴欢呼跳跃,在朋友圈晒起了自己攀对了洋爹
最恶心的是一个象老鼠一样在冷库里生活了两年的千老,居然把他在冷库里的生活写得
惊天地泣鬼神,就象革命烈士一样,俨然是为洋爹卖命立下了悍马功劳
同样是洋爹的学生和千老,洋人学生,洋人技术员,有significant contribution,都登
上了去斯德哥尔摩的飞机,喜获发奖。我这个不懂生物的人,也听说过法国巴斯德所的
一个白人妇女技术员,因为做了实验而获奖,她的老板获奖的原因是去医院拿了一下标
本给她。
还有美国的一个白人妇女研究生,获奖的原因是她的一...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821
23
还中国人最早发明面条,汉字痒里面有个羊字意味着中国人在远古就发现了疯羊病呢。
Science Nature上对于这种科技史的题目扯的东西很多。
w********h
发帖数: 12367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emist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ds (呼呼猪),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转载:中国化学切莫“走偏”——冷观我国成为化学论文世界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Sep 21 17:14:23 2002) WWW-POST
本报记者 董山峰
世界著名刊物《化学与工程新闻》高度评价中国化学
近几年,我国化学科学可谓喜报频传。回顾1989年,我国在世界同行认可的刊物上
发表
化学论文只有14650篇,占全世界化学论文总数(397200篇)的3.7%;到1999年,我国
化学
论文总数一跃升至53200篇,占全世界化学论文总数(591100篇)的比例也升至9.0%。
我国
因而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位化学论文大国,超过了长期稳居世界前列的德国、
英国
、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印度。
熟悉世界科技史的人们都懂得,一个发展中国家在10年的时间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
,在
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美国化学会著名刊物《化学与工程新闻》因而在“全球各
国(
化学)研究与发展状况报告”中评价说:“中国是唯一(在
j****c
发帖数: 19908
25
如果科技史属于历史范畴的话。。。
F******n
发帖数: 160
26
大家有兴趣的话, 说说你对方舟子下面"论述"文章的评论吧.
先简单说说我的评论: 方舟子, 作为当今中国科学界的"警察", 自己本身真的就具备足
够的科学素养了吗? 整篇"论述", 只破不立, 我怀疑他自己都没能真正客观公正的分析
清楚科学和伪科学的概念. 所以我看过他很多其他的"打假"和"论述", 他自我认定的个
人感觉和观点, 多于客观标准. 就象这篇文章的"论述", 只"破", 凭的是他个人的观点
和所谓"公认"与否. 正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立"一个合理客观的标准, 所以他"破"伪科学
只能靠他本人的观点和好恶, 而非客观的标准.
至于他破的伪科学是否碰巧的确就是伪科学, 那时另外一个独立的命题和结论.
[以下为转载和全文引用]
"
从反科学走向反对反伪科学——中国反科学思潮新动向【旧作】
方舟子 发表于 2007年07月30日 13:09 阅读(1699)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当今中国以自称“科学文化人”为代表的反科学人士中,有的原先是宣扬伪科学的
人士,例如田松博士曾是个“民间气功爱好者”,在1993年出版过宣扬特异现象的《金
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一书。但... 阅读全帖
u**********s
发帖数: 535
27
来自主题: sysop版 - 博客的审查
收到mitbbs通知说:
标 题: 博客文章审批结果通知
您好, 您发表的博客文章未通过审批.
原因:不支持带有广告性质、推广性质的图片、外链或者文字,请修改
如有疑问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
请问博客审查要求或者发帖注意事项在哪里可以看到?
在博客首页没找到。
通知里所指的两篇转帖都是考古内容:
1.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4937&nid=256495
标 题: 夏都: 二里头与中国青铜 [摘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9 21:49:27 2012,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95963.htm
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
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
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http://219.229.154.104/etconline/06/01/002/01/00001/zh08/zj05.h
目前已知,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内蒙古和京津河北,到青...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28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指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持续3年的北方八省大饥
荒。这场大饥荒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又以关中旱灾最为严重。因此一般关中人
对“民国十八年年馑”最为耿耿于怀,这也是“万人坑”在现代关中人心中的出处。与
1960年大饥荒相比,这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而且其规模之大,灾难之惨烈在
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据民国19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兼民政厅长邓长耀的灾情报告,全省有200多
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
命于奄奄一息。祸不单行,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
火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92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尸骨遍地,
甚至人人相食惨绝人寰。
天府关中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的渭河冲出秦岭,从汧山陇山间进入一片
平原。或者说,是渭河塑造了这片平原。亿万年来,裹挟的泥沙在步入黄河之前,在这
里日积月累的囤积,最终形成东宽西窄的盆地型黄土冲积平原。
这块“新月沃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非耗散结构与中国历史(长文慎入)
人类总是不停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reassessing the past,这是大好事。
在我看来,黄宗羲定律,周期律,之类,这些过去的assessment,已经过时了,他们掌
握的资料太少,缺少横向世界性的比较,在纵向,思维也受到严重限制,掌握的资料也
少于当代人。更缺乏许多分析手段和基本意识,比如现代的工程学,科技史,政治学,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古代社会研究,等等。
所以我基本是不认可黄宗羲定律或者周期律的。
没时间详细分析,只说几点:
1)此文把中国历史,从周到清,拉在一个平面上,从中挑出一些点来评论,作为论据
。这么做,有道理么? 这么做的前提就是这么长历史只是简单重复,而这个又是文章
的结论之一,所以论文已经是把结论作为前提了。
我认为,从周到清,每个时代都面临不同的挑战,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把它们看作
简单周期,太不合理了。这和《封神榜》还有古代小说里面,每个朝代都是一个模式,
商朝和清朝没有区别一样,所有失败都是因为皇帝“荒淫,昏庸”,可笑的简单化。
2)最后这一点结论 “为了应对复杂的自然环境,统治者建立了极为简单而
顽强的组织结构,以致这一结构无法纵向进化;但从...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0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陈平回应茅于轼
茅于轼,并诸位学友:
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批评。我们认识30多年了,头一次得到你的批评。前些时,盛洪的两
个问题(市场边界,政府作用请点链接)对我很有启发。下周可以把我的思考和盛洪分
享。
你的来信提出的是科学哲学的问题,在我的知识范围里,你的说法在国内可能是独创。
西方认为知识的源头是两个:一是经验(培根),一是公理,包括宗教信仰在内。你说
的逻辑,应当归入第二类吧?
我不能同意逻辑比实验重要。原因有三:第一,逻辑和几何一样,有无穷多种。第二,
形式逻辑强调自洽,但是源头的公理或前提是否正确,还是经验检验的问题。辩证逻辑
看来自相矛盾,但是实践上常常比形式逻辑成功,因为形式逻辑假设事物概念可分,分
界清晰。实际问题复杂的多。分界本身就是视角问题。第三,不同逻辑的争论问题,实
质是科学分类问题。
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层次的规律不同,你可以说逻辑不同。例如经典力学的逻辑是连续
的,量子力学的逻辑是离散的。宇宙和生命世界没有统一的逻辑。哪种逻辑主导也看实
验解释能力。
我举两个例子。
(A)我的例子。本人1967-1978年间参与过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当时西方挑战爱因斯坦的
理论多达十余种。牛顿引...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8158
31
来自主题: _FantaSoccer版 - 我来贴技术贴
WindyHan同学:您好!
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对这一事件的关心!现把我接受中国文化报城市科教部记者侯丽的
电话采访的报道稿发给您,这里有我对这件事的基本看法,请参考。
有事请及时来信,保持联系!
谨祝 学业精进 诸事顺达
张居中
中国文化报 城市科教部 记者 侯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对记者说,人类DNA主要分为两
种,线粒体DNA主要是母系遗传,核DNA主要是父系遗传。提取线粒体DNA相对容易,但提
取核DNA对标本的保存状况要求较高。而要确定男性世系则必须提取核DNA,这就更增加了
工作难度。理论上来讲,世界上其他国家有提取过长达几十万年以前的人类的DNA,但是
目前发掘出来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男性头盖骨和其他骨骼保存状况并不太
好,能不能提取有效的DNA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觉得通过鉴定DNA来判断墓主人是
否是曹操难度很大,一方面,这局限于头盖骨的保存状况,颅骨片本来就较薄,如果保
存得不好,很难提取有效的DNA;二是要找到曹操的直系后代,如果连有效的曹操后代的
‘标尺’都确定不了,进行比对也就没意义了。”DNA鉴定中可比照的
p*****n
发帖数: 1415
3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7+112003102100843,00.html
2003.10.21 中国时报
加华裔科学家发现 水流经微管可发电现象
【国际新闻中心/综合报导】
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研究小组一种发现最新的「清水发电法」,只需让水流
过陶质或玻璃质棱线管路,即可让水中正负离子分离并在水流两端形成双
带电液层,适当接上回路与电极后即可利用带电液层间的电位差来产生电
流。科学家形容这是160年来人类发电科技史的首次突破,日后的电池将
可用清水而不是有毒物质来产生电力。
 这项研究是由亚伯达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科斯提克与该系的华裔教授
郭豫庆(英文名Daniel Kwok丹尼尔.郭)领导两名研究生完成的。郭豫
庆说,外界对这种新发电法极为关注,自相关报告在伦敦物理学研究所发
行的《微机械暨微工程专刊》刊出后,他们已接获无数来自全球各地的寻
问E-Mail与电话。
 郭豫庆说,他们是在研究清水被挤入极窄的玻璃管时无意中发现这个特
殊的现象
A***o
发帖数: 2783
33
作者:羽陵 提交日期:2004-11-10 9:42:00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曾说,“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通雅》卷首之一),作
为十七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的成就,在于全面总结了中国
的古代科学文化,亦融合了西方的新思想新成就。他所处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重要转
折的时期,西方国家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向启蒙运动的过渡阶段,近代科学的发展引起了西
方一系列的巨变。在中国,也到了一个“天崩地解”的大转变时期,传统文化既在解体,
也在自我重组,自我完善。在中国思想史上,那是一个堪与春秋战国之际相媲美的异常活
跃的时代,理学和王学的相互冲击相互碰撞与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经世致用的实学和启蒙
思想的产生,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各领域
。以自然科学而言,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颠峰之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
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在短时期内集中产生了,中国的自然科学
到了新的爆发点。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过渡
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