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神经元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禅修与认知神经科学
作者:原军超,西南民族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
曾在震后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服务两年。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西方关于禅修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现况。
1.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藏传佛教在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其中不乏科学家的身影。科学家总
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以前的学识,用在对佛教或者对禅修体验的理解上。所以说佛教也需
要有一个途径,更好地让现代人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沈家祯先生说过:“科学知识的
辅助,就像坐在一个汽船里驶往汪洋的彼岸,远比乘几千年前的帆船要容易得多。”
引用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大体意思是说:未来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应超越人格上
的上帝与避免神学的教条。它包括自然界和精神两个方面,应该建立在一种宗教感的基
础之上。这种宗教感更多的是一种统一性的体验。他认为佛教符合这种描述。爱因斯坦
还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
教。
其实这种交流在20世纪80年代时就已经开始了,每年会议都会有一些论文集,在台湾有
翻译的版本。
第一届交流会议在1987年举行,议题是佛教与认知科学的对话,成果为《优雅的桥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reeman

脑子是啥?一堆神经元?神经元怎么可能修行呢?
心就是心,和脑子有什么关系?你平常思维,用的是心,不是所谓的“脑子”。
你禅修当中,无论是正念觉知,还是杂念一堆,他们都是心和心所。没有别的。
修行是要善于用心,尤其要善于理性的用心,如实辨明各种细节状况,最怕的就是“无
脑子”的修,越修越迷糊。
禅修,是让你清楚的思维,正思维,进而产生观智,而不是让你无思维,或者胡乱思维。
并且观智也几乎都是现量智和推论智一起才能产生的,而推论智,就是建立在清晰准确
的逻辑思维之上。
f*******e
发帖数: 5594
3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要迷信:)
1 身体是一堆细胞的聚集, 意识是以神经为物质基础的电信号的聚集?
意识是以神经元为单位的神经网络中信息的存储与流动。信息是以分布式的网络形式存
储的,并不是向现在的计算机一样,一个单元只存一个信息。大脑中的每一个信息都同
时存储在很多位置,它是以类似波的形式存在的,这称为全息。大脑中的信息有来自先
天的部分和后天的部分。先天的信息是以全息波折叠的方式,线性存储在链状的DNA中的
。后天的部分是通过人的六触感知外界的环境而获得的。由于外界的环境,即宇宙,也
同样是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存在的,所以大脑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他们采用了完全相
同的信息存储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一种3维全息投影技术会走入家庭,就是采
取类似的原理。
2 为什么意识不能感受到每个细胞呢?
以大脑神经元为基础的信息存储,是显意识,而已其他体细胞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则是潜
意识或无意识。潜意识与大脑(端脑)中的显意识通过脑干中的生命控制中枢(心跳、
呼吸、消化)相连。这也就是身受(潜意识)和心觉(显意识)的不同。如果从中医的
角度就能比较清楚的知道,身受是肝肺的功能,心觉是心肾的功能。...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从前文我们知道,“我”是大脑中神经细胞连接模式的总和。这里还要明确一下,这个
连接模式不但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信息上的。因为这种连接模式本身就是信息。大脑
中的信息存储并不需要另外一个单独的地方去存储,信息在神经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
就已经存储在这个网络的连接方式上了。打个比方,比如有五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这五个神经细胞原来是以五边形的连接方式存在的,当有一个特定的外界电信号刺激
传过这个细胞群后,五个细胞的连接方式变成了五角星形。这种从五边形到五角星形转
变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存储,即记忆。如果以后再有同样的一个外界信号传到这个细胞群
后,那个五角星的突触连接状态就得到加强,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神经
网络(大脑)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改变的是连接的方式,而不是在神经
细胞里存储了什么信息。这种连接方式的快速改变,也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正是这样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细胞连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数
学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相当于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之间
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从前文我们知道,“我”是大脑中神经细胞连接模式的总和。这里还要明确一下,这个
连接模式不但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信息上的。因为这种连接模式本身就是信息。大脑
中的信息存储并不需要另外一个单独的地方去存储,信息在神经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
就已经存储在这个网络的连接方式上了。打个比方,比如有五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这五个神经细胞原来是以五边形的连接方式存在的,当有一个特定的外界电信号刺激
传过这个细胞群后,五个细胞的连接方式变成了五角星形。这种从五边形到五角星形转
变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存储,即记忆。如果以后再有同样的一个外界信号传到这个细胞群
后,那个五角星的突触连接状态就得到加强,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神经
网络(大脑)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改变的是连接的方式,而不是在神经
细胞里存储了什么信息。这种连接方式的快速改变,也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正是这样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细胞连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数
学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相当于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之间
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
6
王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大学姚祖辉特聘教授。致力于动态合约理
论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作为动态合约理论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其研究工作对这一经济
学重要文献的发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复旦大学引进)
冯建峰:英国华威大学教授,“复旦-浩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
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系统生物学,在神经元脉冲发放的随机性、因果关系的研究
、从单个神经元到生物神经元网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复旦大学引进)
谷迅: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遗传发育与细胞生物学系、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中心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高级PI。在蛋白质家族功能和表达谱的分
化、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的进化、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复旦大学引进)
马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复旦-浩清”特聘教授,致力于植物生殖发育的
分子机理研究,克隆了第一个花发育关键基因AGAMOUS,克隆了植物中的第一个G蛋白α
亚基和β亚基基因;第一次克隆了编码控制雄蕊绒粘层形成的受体蛋白激酶的基因等。
(复旦大学引进)
沈文辉:法国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r******a
发帖数: 136
7
『2008-12-05 14:13:39』『字号:大 中 小』『浏览:2081次』『打印』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陈勇副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俞连春等共同合作的研究论文《
Detection of subthreshold pulses for neurons with channel noise》在Physical
Review E发表以后,被国际权威期刊《Nature》主办的“nature CHINA”网站评为最新
研究亮点(http://www.nature.com/nchina/2008/081126/full/nchina.2008.278.html)。网站还为该论文撰写了题为《Neurons: Needing noise》的评论,对陈勇副教授等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描述。
该项研究发现,离子通道噪声有助于单个神经元的阈下弱信号的检测。研究同时表
明,单个神经元的检测存在比较大的误差,而对于神经回路来说,可以得到很可靠的弱
信号探测结果。这种类型的共振现象,对于其他系统,如手机弱信号的可靠检测具有参
考价值。
据悉,“nature CHINA”是由《Nature》杂志专门开辟
w*********s
发帖数: 618
8
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刊登南京大学王建军教授、朱景宁副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1-03-0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神经元,系Cell Press杂志社出版的Cell杂志姐妹
期刊)最近刊登了南大生命科学学院和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军教授、朱景
宁副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role for orexin in central vestibular motor
control”(Neuron, 2011, 69:793-804)。
Orex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小分子神经肽,因其强烈的促食欲作用而得名。已经
发现,起源于下丘脑外侧区/穹窿周区的中枢orexin能神经系统在机体能量代谢、药物
成瘾、奖赏和情绪反应等许多非躯体性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有趣的是,orexin缺乏可
致人和动物发生嗜睡-猝倒症(narcolepsy- cataplexy),一种表现为白天无法用意志
控制的过多睡眠发作以及毫无预警的突然昏睡或猝倒。该病遍发于世界各地,且不分年
龄种族。猝倒发作时患者虽意识清醒,但却因躯体...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57
9
http://china.caixin.com/2016-03-03/100915256.html
继鲁白打破沉默,直指张生家夺占其研究课题之后,张生家也投文财新网,坚称磁遗传
学是其研究组的成果。北大、清华校方至今未公布学术调查结果
【编者按】五个月前的一篇有关磁遗传学的论文,引发中国两所顶尖大学清华和北大的
三位研究人员间的论战。两方阵营一方指对方“抢发论文”“夺占课题”,另一方回应
对方“抢夺成果”。遗憾的是,北大、清华校方在进行学术调查后,至今未公布学术调
查结论。
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
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
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引发了巨大争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谢灿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谢灿发现磁感应
蛋白(MagR)的原始论文尚未发表之时,用从谢灿处获得的MagR,未经同意私自“抢发
”了有关MagR应用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10月16日,清华停止了张生家入职的手续办理。张生家表示,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
对他来说是不公正...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57
10
http://china.caixin.com/2016-03-03/100915256.html
继鲁白打破沉默,直指张生家夺占其研究课题之后,张生家也投文财新网,坚称磁遗传
学是其研究组的成果。北大、清华校方至今未公布学术调查结果
【编者按】五个月前的一篇有关磁遗传学的论文,引发中国两所顶尖大学清华和北大的
三位研究人员间的论战。两方阵营一方指对方“抢发论文”“夺占课题”,另一方回应
对方“抢夺成果”。遗憾的是,北大、清华校方在进行学术调查后,至今未公布学术调
查结论。
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
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
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引发了巨大争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谢灿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谢灿发现磁感应
蛋白(MagR)的原始论文尚未发表之时,用从谢灿处获得的MagR,未经同意私自“抢发
”了有关MagR应用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10月16日,清华停止了张生家入职的手续办理。张生家表示,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
对他来说是不公正...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57
11
http://china.caixin.com/2016-03-03/100915256.html
继鲁白打破沉默,直指张生家夺占其研究课题之后,张生家也投文财新网,坚称磁遗传
学是其研究组的成果。北大、清华校方至今未公布学术调查结果
【编者按】五个月前的一篇有关磁遗传学的论文,引发中国两所顶尖大学清华和北大的
三位研究人员间的论战。两方阵营一方指对方“抢发论文”“夺占课题”,另一方回应
对方“抢夺成果”。遗憾的是,北大、清华校方在进行学术调查后,至今未公布学术调
查结论。
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
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
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引发了巨大争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谢灿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谢灿发现磁感应
蛋白(MagR)的原始论文尚未发表之时,用从谢灿处获得的MagR,未经同意私自“抢发
”了有关MagR应用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10月16日,清华停止了张生家入职的手续办理。张生家表示,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
对他来说是不公正...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57
12
http://china.caixin.com/2016-03-03/100915256.html
继鲁白打破沉默,直指张生家夺占其研究课题之后,张生家也投文财新网,坚称磁遗传
学是其研究组的成果。北大、清华校方至今未公布学术调查结果
【编者按】五个月前的一篇有关磁遗传学的论文,引发中国两所顶尖大学清华和北大的
三位研究人员间的论战。两方阵营一方指对方“抢发论文”“夺占课题”,另一方回应
对方“抢夺成果”。遗憾的是,北大、清华校方在进行学术调查后,至今未公布学术调
查结论。
201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
应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
张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引发了巨大争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谢灿认为,张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谢灿发现磁感应
蛋白(MagR)的原始论文尚未发表之时,用从谢灿处获得的MagR,未经同意私自“抢发
”了有关MagR应用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作者署名。
10月16日,清华停止了张生家入职的手续办理。张生家表示,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
对他来说是不公正...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13
新闻请见: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331/
2012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骆利群、杨培东等220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
与作家当选院士。骆利群与杨培东是新科院士中仅有的两位华裔。巧合的是,他们都毕
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曾在该校获得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骆利群(81少/818校友),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
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
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
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斯坦福大
学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基因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
学Sloan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14
新闻原文请见: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338/
2012年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84位科学家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庄小威等
两位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荣膺院士称号。本次院士增选中共有3位大陆华裔当选,另一
位大陆科学家为杜克大学教授董欣年(武汉大学校友)。
据了解,84位新科院士中还有Yuan Chang等华裔(她出生在中国台湾省)。本次还有来
自15个国家的21位学者当选为无投票权的外籍院士(Foreign Associate),其中包括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教授。
骆利群(81少/818校友),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
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
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
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92年9月,骆利群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6月,他在斯坦福大
学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
1987年起骆利群博士...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782
15
来自主题: USTC版 - 生物系发了一篇Cell
中国科大发现缓解炎症新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曾皓)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荣斌研究组、田志
刚研究组与北京蛋白质组中心丁琛研究组合作,在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
得重要突破,发现神经元分泌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缓解神
经炎症和系统炎症。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
炎症小体是一种由细胞浆内天然免疫识别受体参与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能够介导IL-1
等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对炎症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并参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等多种人类炎症相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
由于炎症小体在炎症性疾病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其活化必然受到机体严格的调控,但是
炎症小体活化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可以很好地抑
制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
进一步研究发现,多巴胺可作用于其受体蛋白DRD1诱导NLRP3炎症小体的降解。最后,
研究者还发现,多巴胺可以通过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缓解神经炎症导致的多巴胺
神经元损伤以及外周炎症导致的腹腔炎。
该项工作不仅发现了一种NLRP3炎症小体的内...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16
全文请见:http://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3578/
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会售票链接:https://2017ustcsvsummit.eventbrite.com
峰会官网:usasummit.ustc.edu.cn
峰会议程:点击这里
峰会简介
硅谷科技峰会将开创中国科大民间校友活动的历史,届时将有Thomas Sudhof等数位诺
贝尔奖获得者出席并演讲;张亚勤(78少,百度总裁)、骆利群(81少、斯坦福大学教
授)、杨培东(881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等做主题演讲。
硅谷科技峰会也将成为校友沟通的盛会!峰会组委会将避免出席者枯坐一天,而已安排
多个沟通环节,确保校友与嘉宾充分、多层次交流: 1)峰会将提前将出席校友名单(
含姓名、班级、单位与职务)与座位表提供。确保出席者准确了解感兴趣行业校友信息;
2)峰会安排午餐、茶歇与晚间酒会等环节方便校友沟通;
3)峰会下午议程中将安排约10个分会场,覆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能源与纳
米]等三个领域的前沿科技话题,并有创业与投资分论坛。出席校友将分流到分会场中
,近距离与嘉宾等行业...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294
17
首先明确一点,大家是否怀疑人的一切思维能力都是存在物质基础的?我不怀疑。
我猜测人的思维能力的物质基础在于复杂、自适应的神经网络里面形成的各式各样
的思维通道。所谓思维通道,就是完成某一类特定思维功能的由神经元连接成的
子网络。不同思维功能的子网络应该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大脑做为思维功能器官,
我们对自己进行training的过程也就是对自适应的大脑里面的神经元进行有选择性
的重组、构建特定思维功能的子网络的过程。
我不排除这个重组、构建(也就是training)的过程受到大脑自身的物理生化特性
的影响。不同的大脑,可能有不同的物理生化特性,使得不同的大脑对于不同的
重组、构建过程有着不同的反应(也就是难易程度)。于是有些大脑更容易接受
某一类数学思维功能的training,这些都是不奇怪的。比如有的人喜欢也更容易
接受离散数学,而有的人则对连续数学的计算更容易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物质基础的。但是,有一个巨大而且
可悲的认识错误,在于认为这种差别一是不可改变的,二是可以线性排序的。这
些观点都是对人的大脑这个宇宙间最wonderful的东西的最大的侮辱。大脑的复
g**a
发帖数: 953
18
这个是有过研究的,我记得的结论好像是数目比三多,但是一个神经元就识别一种分子
/气味,气味的整合发生在神经元之间。
w**z
发帖数: 8232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Hu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Roethlisberg (Big Ben),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大部分人还认为阿法狗在背棋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11 15:15:56 2016, 美东)
说明都还没理解这件事的不同寻常。阿法狗是一个模拟的大脑,只会下棋的大脑。
看看我犬正在做的另一件事。
http://www.popsci.com/googles-robots-are-learning-hand-eye-coor
让机器手自己学习怎么拿东西。
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进步。以前的人工智能,是人来总结经验,然后编写程序让机器来做
,其实机器并没有学习,只是照人的指令行事而已。
现在DNN在做的,则完全不同。设计出一种可以学习的网络结构,然后让机器自己来学
——通过失败来学习。这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应激反应,从阿米巴到人类智慧,其实都是
应激反应,只不过规模不同。比如那个机器手,其实就像一个小孩,从跌倒,到可以独
立行走的过程。你看到的是一个特化的生命体。
拿人类的语言打比方。每个人生下来,就由DNA赋予了学习语言...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44466
20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码工,AI之外的事儿你怎么看?
意识和记忆都在神经元里面啊
问题是神经元连接关系太复杂,逆向解析几乎不可能,就算是DL也很难从CNN权重推出
训练过程来的
x****u
发帖数: 44466
21
来自主题: Programming版 - 码工,AI之外的事儿你怎么看?
意识和记忆都在神经元里面啊
问题是神经元连接关系太复杂,逆向解析几乎不可能,就算是DL也很难从CNN权重推出
训练过程来的
h*i
发帖数: 3446
22
说人脑的结构和ANN一样的可能两个都不太懂。
ANN为啥能做backprop? 有两个基本条件,节点之间的链接是a. 可逆的;b.可导的。
这两条,生物的神经元都不符合:突触的工作方式其实是基本数字的(动作电位没有度
的概念, it's all or nothing);也是不可逆的,一个突触只能把信号从神经元A传到B,
反过来不行。学过基本的神经生理学就知道上面这些常识了。嗯,我的心理系没有白念
。哈哈。
b****s
发帖数: 872
23
把神经元看成逻辑电路那样的0和1,可能根本就不对。
0可以代表不存在,1可以代表存在,只有两个状态。
神经元除了这两个状态,长时间接受同样刺激,也不反应了,所以还有第三个状态,表
示外界变化。
所以才会有进入有味道的屋子,长时间感觉不到味道了,习惯了。
最基本的状态上,多一个,就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v*******e
发帖数: 11604
24
谢谢!游戏引擎也google过,cocos 2dx,unreal之类;我想先做2D试试看,但是这方
面不想投入太多时间精力。
我一开始是这样想的,属于学术研究阶段,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一个在平面上缓慢运
动的圆。如果不成功,也就永远也没有机会上到游戏场景那种复杂度、速度。这种简单
的状况,openGL会有现成的例子吧,也容易控制。学点初级openGL,将来如果有机会上
最简单的3D也容易衔接啊。
不是神经元大脑,是神经元、大脑之类的东西。一篇2014年的神经视觉文章可以用来了
解。在办公室,礼拜一找来。那个模型性能是比不过那些2014年的顶尖deep learning
模型的,它的特殊之处只是它是基于大脑神经视觉中枢结构的。后面两年我没有再看那
方面的文章所以不清楚进展。现在弄弄是想试试自己的想法。
t**s
发帖数: 284
2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转载] Re: 关于克隆记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tops 所发表 】
不可能有母体记忆.
当一个细胞核被用于克隆新个体而加入到去核的卵细胞后, 只有这个
细胞核充分地去分化(即尽可能地回到受精卵的状态)以后才能按部就班
地发育成新个体. 虽然记忆的本质还不清楚, 但已知道这些有记忆功能
的神经元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因此, 即便神经元细胞核可以用来
克隆新个体(very unlikely?), 在去分化时记忆也丢失了.
更何况, 记忆远远不是一两个细胞能完成的事儿.
f****n
发帖数: 355
2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第十章 灵长类的初级视觉系统
第十章 灵长类的初级视觉系统
“我眯起一只眼睛偷偷地看,事情原来是这样……”
——儿童游戏
“看”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脑中的视觉部分并不那么简单也就不足为
奇了。它们是由一个庞大的初级系统、次级系统和许多更高级系统构成。各个系统都要接
受来自于上百万个神经元的输入。这些神经元位于眼睛的后部,称之为神经节细胞。初级
系统通过丘脑的侧膝体与新皮层相连接。次级系统要投射到前面提及的四叠体上丘。
眼睛的一般结构如图38所示,它具有一个可自由调焦的晶状体,至少对四十五岁以下
的人是可以自由调节。还有可改变孔径大小的瞳孔。在较强的光照下,孔径就会变小。晶
状体把视场内的图像聚焦到位于眼睛后部的一片细胞之上,这薄薄的层称为视网膜。在其
中一层上有四种不同的光感受器,它们对于入射的光量子有响应。由各自的形状取之名,
如,视杆细胞和三种视锥细胞。每只眼睛里视杆细胞的数量超过十亿,它们对于微弱的光
有响应,且仅有一种类型。视锥细胞的数目约有七百万,它对强光有响应,且具有三种类
型,每种对入射光的不同波长范围有响应。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不同颜色。这一点
在第四
l*********i
发帖数: 332
27
神经干细胞与学习和记忆 (全)
--从journal club说起
一.神经干细胞
我对成年生物大脑内的新神经元生成--adult neurogenesis一直很有兴趣。正好看到有
人提这篇文章,(thank shuguo!). 我就把我的理解说说,来个journal club。欢迎专
家使劲砸。
Nature Neuroscience - 10, 355 - 362 (2007)
Published online: 4 February 2007;
Preferential incorporation of adult-generated granule cells into spatial
memor
y networks in the dentate gyrus
Nohjin Kee, Cátia M Teixeira, Afra H Wang & Paul W Frankland
文章的介绍提到,以前发现成年动物,比如小鼠和人,大脑的海马里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神
经元。成年大脑可以不断产生新神经元的部分有三个,海马的dentate gyrus, 嗅球,
和S
ubVentrivul
m****l
发帖数: 1
28
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中所说的过程和方法,基本上就是发育生物学的一个热门分支,
很可惜,以前我就说过了,发育生物学的手段无非就是GOF和LOF,
基本上就是在折磨生物的过程中出成果的,
这样的方法,不仅实验周期长,而且很难获得NOBEL级别的突破。
基本上,由于细胞有老化和死亡现象,因此需要更新。
ADULT STEM CELL(ASC)的意义就在这里。
神经系统的ASC的意义也同样的是在更新老化和死亡的神经细胞。
大量的Neuro-Degenerative疾病的最大问题,就是Degenerated区域的细胞无法得到有
效的更新,导致该区域的神经功能的退化!
我个人以为,ADULT里新神经元的生成,基本就是起到更新老化及死亡细胞作用。这个
是属于普通的途径。至于在神经收到意外损伤的情况下,或者是脑部出现某种疾病使神
经细胞受到损伤,那么新神经元的生成是否能达到恢复神经的功能(比如记忆功能)的效
果,则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大多通过TRANSPLATATION来回答,但是
,很可惜,各种奇怪的副作用还无法解决。
我更加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反过来思考一下:
1,不同的精神状态下,
p*****m
发帖数: 7030
29
我觉得你对神经网络的概念不大对头的说。既然海马对水迷宫形成的spatial memory重
要 那么认为spatial information被1-2%被激活的海马神经元编码没什么问题,这当然
是个network,只不过怎么decode我们不知道罢了。
另外你建议的实验,八成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那些neuron是纪录path dependent spa
tial information (根据海马神经元的特性很有可能) 你把他们杀死小鼠可以预料不
会有任何缺陷,然则这不能说明这些neuron没有用来编码有用的信息 (population ba
sed encoding,举个例子gradma cell,特异性的对你的gradma产生spike,然则你把它
杀死了你照样记得住你的gradma 但是这不足以证明这个cell没有编码这个信息,因为可
以推测的是你分别的杀死大脑里的任何一个neuron都不会产生任何phenotype 但是如果
一次杀死10个100个1000个直至1亿个就会逐渐产生效用)

成年
网络
l*********i
发帖数: 332
30
2. 传说
话说这篇文章的起源是企图研究这个问题,神经细胞轴突的分层分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这个问题现在比较热。首先,我们知道神经系统许多部分都是分层分布的,比如大脑皮
层,分5-6层,每层的细胞
分布都有不同,功能也不同,大脑皮层的大门是第4层。那么比如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
胞输入,大多是丘脑传过来
的,丘脑的神经元轴突,究竟是怎么知道把轴突送到大脑皮层第4层去呢?万一送错了
不就麻烦了嘛?
这个问题现在为什么热呢?说到底这是一个神经细胞轴突导向在体内是如何调控的问题
。神经细胞轴突导向已经热
了有些年,marc tessier-levigne and et al.把神经细胞在脊髓发育中的过程研究的
非常透彻,克隆了一系列终于
的分子,比如说netrin, 已经goodman克隆的 semaphorin.这些分子都被证明对神经细
胞轴突导向的过程中非常重
要。
但是以前所有的实验要么是果蝇,要么是脊髓系统,还没有人能非常清楚的研究,在最
重要的体内系统--大脑
中,神经元的轴突导向是如何调控的。(当然,饶毅做过很漂亮的实验,slit分子对嗅
球中的轴突导向有作用,等
等。)
比如我说的
l*********i
发帖数: 332
31
3. 撒网
筛选开始了,一个看不见东西的鱼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拿出来一看,嘿,这神经元送到
顶盖的轴突还真受影响了!
见原文章 Figure.1,2,3。而且还是特别有意思的影响,表现位轴突迷路了,本来该
老老实实进指定层的轴突胡乱
就位。perfect phenotype!
接下来他们就找究竟是什么基因被破坏了,基因找到,命名为 dragnet,拉网,很形象
阿,神经元伸出的轴突就像
渔网一样的,这个基因看来是管撒网拉网的。但是这个基因被找到后,居然是一个胶原
蛋白?!
Baier在2006 GRC给talk的时候说,如果是IgG superfamily, great, 其他的细胞粘连
分子,good, but 胶原蛋白?
@#@#$#$%^$%^%^&%^&!
因为什么呢?现在被发现的一些具备导向功能的分子大多有一些特征,比如说IgG
domain阿什么的,这胶原蛋白,
从来没听说有这种导向功能。先不管,如果真可以干这个,不也是一个大突破嘛?
接下来他们看看这个基因究竟在那里表达吧,怪事出现了,这个拉网分子居然不在神经
系统里面表达,而是在视顶
盖表面表达,胶原嘛,老老实实在结缔组织
h*****o
发帖数: 342
32
这些细节在具体设计实验的时候会需要考虑
比如说你是在什么给药,又是在什么时候做行为观测或者检测reporter表达
神经元会在几分钟之内就死的,也有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才死的,前者的机制已经是
比较公认了excitotoxicity,但是其它的机制还不太清楚,而且不同脑区神经元对缺血
的耐受性也不一样。
总之即使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系统,真的做起来,怎么去理解这个病理现象还有解释数据
,还挺复杂的

能.
p*****m
发帖数: 7030
3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有关狗狗尿尿想到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很仔细的作狗。不过老鼠里做的足够多了这方面:
1> 哺乳动物尿里面有分子可以起到pheromone的作用,影响社会行为。从交配到打架/
领地性blabla。pheromone的identity只能说是部分知道。比如说著名的MUPs (mouse
urinary protein)和MHC。
2> MUPs和MHC都有高度的多态性,因此哺乳动物可能可以根据pheromone的区别识别物
种,识别近亲和远亲。比如说,大家知道rodent有近亲不交配的特点。现在一般认为和
MUP有关系:如果MUP类似的话动物感受到了就不会交配。
3> 这些urine pheromone会被嗅觉系统感受到。经典理解是大部分会被主管pheromone
detection的accessory olfactory system感觉到。也会有一部分被main olfactory
system感觉到。两部分的分子基础类似,都是感觉神经元表达嗅觉受体(1 neuron 1
receptor),然后这些神经元的树突分布在嗅觉器官里(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和
鼻粘膜)。两部分嗅觉系统的下游投...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5204
34
就是说那时候胎儿的脑结合母体的子宫等组织也在思考
其一周后 自己必须出去见阳光和呼吸大气等等
当然 胎儿的脑的思考活动以外,
母体的子宫部里面有那么多神经元,经过一定的组织,
应该也能进行一些低级的协同思考吧
。。。
纯属胡思乱想。
Supplement to
同主题阅读:心脏能不能部分地思考?
[版面:生物学][首篇作者:squirrabbit] , 2012年02月12日17:30:17
[首页] [上页][下页][末页] [分页:1 2 3 ]
squirrabbit

0
[ 1 ]
发信人: squirrabbit (松鼠兔),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心脏能不能部分地思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2 17:30:17 2012, 美东)
人主要靠大脑思考,但是心脏是不是也能部分地思考?我觉得至少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
,比如情绪是和心脏有关。
比如,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感觉不到头部异常,但是能感觉到胸部很闷,心里不舒服
。是不是心脏不高兴啦?
另外,从日常生活经验也可以知道,人们问你怎么想的时候,会说:你心里怎么想的,
...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10
3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worm behavior做neuro的人买账么?
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吧。我主要是从systems的角度看的,写过才发现你可能想的是
neurogenetics,也罢。。
目前对neural circuit的理解我觉得还处于基本无知的阶段。如果是想了解到
computation的层次,在更复杂的系统太困难了,像老鼠里面一个神经元几千个突触,
即便是只传递一两级神经元就几乎无法理解了。在大动物里面的optic imaging和
photostimulation面临的limitation也比worm要多很多吧。可能worm里面就是
electrophysiology难了一些,不过感觉genetic encoded voltage sensor的实用化可
能也不远了吧
我觉得另外一个比较好的系统或许是retina,不过同样也有人怀疑retina和brain的
circuit是否可以相比较。
至于worm的circuit和更高等动物的circuit有没有共通点,现在可能很难看出来,不过
也许最后会surprise大家呢:)
d****d
发帖数: 214
3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转一篇channelrhodopsin的介绍
不解当初钱不将他从衣藻中克隆的两个基因一起测试。起码依我的习惯我是会这样做的。

钱给赫格曼写信,索要衣藻的光敏基因。赫格曼不确定到底是哪个,寄给他两种可
能的基因。钱将两种基因插入人工培养的神经元。但当暴露在光线下时,神经元没有任
何反应。钱又从衣藻身上提取了两种基因,尝试了其中一种,依然没有效果。钱说,“
三振出局,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于是他开始了另外的研究,没有检查第4个基
因就把它放进了冰箱里。
S*R
发帖数: 1057
37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研究组有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B(
FGF13B)调控大脑与智力发育的新发现,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该
成果揭示了FGF13基因与X-连锁智力障碍的密切相关性,对理解研究大脑发育调控机制
和儿童智力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皮层和其边缘叶的组成部分海马是形成学习与记忆等脑功能的关键脑区。人类X染
色体基因缺陷或变异(X-连锁智力障碍综合症)会导致大脑发育迟滞,造成儿童智力发
育障碍。FGF13基因位于X染色体,以往的病例研究提示FGF13基因缺陷可能与X-连锁智
力障碍有关,但已有研究对FGF家族成员所知甚少。
在张旭研究员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吴青峰和杨柳等观察到在发育期间大脑皮层和海马的
神经细胞表达FGF13,并且发现其剪接异构体FGF13B蛋白聚集在神经元生长锥中,与微
管蛋白结合,且FGF13B不但能帮助形成作为细胞骨架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管,还能够稳定
微管,使发育中的神经细胞能够生长出轴突和前导突起,两者中前者负责传递信号,后
者则能够引导神经细胞迁移至正确脑皮层区域,都在神经网络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敲除小鼠的FGF... 阅读全帖
a*****x
发帖数: 901
3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科研对象的层次
具些简单的例子。是先知道物体个体本身的性质,比如大小,质量,速度等,还是先知
道物体间作用规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是原子说先诞生,还是原子之间的作用
力先知道?是先知道单个细胞的存在以及主要性质,还是先知道细胞间的关联以及怎样
通讯?是先知道单个神经元怎样兴奋还是先知道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从个体到关系的方法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所以现代科学需要开展新的思维
方法。
s*********l
发帖数: 204
39
发现basal forebrain 调控嗅球神经元放电模式。。。文章被修回,编辑认为分析过于
superficial. 因为是in vivo记录,该神经元有典型bursting和nonbursting. 对于
bursting neuron, 有的bursting frequency 增加,有的减少。我用自相关分析,可
以显示该现象,但并不理想。因为大多数细胞介于bursting and nonbursting, 没有好
的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理想的结果是根据现有的data建一个模型来表征其调控机制。
如感兴趣合作,站内联系。谢谢。
h********e
发帖数: 224
4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神经回路(neural circuit)
多谢。那么这样一个直线式的流程也可以叫做一个Neural Circuit吗?比如:
皮肤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处理器 -〉传出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形成一
个躲避动作
我主要是想知道这样一个直线式的流程,可否也叫做 Circuit?

circuit
A*******e
发帖数: 13
41
《科学》杂志发表神经所研究成果,揭示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8月30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外
侧缰核中的βCaMKII介导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研究文章。文章通过蛋白定量质谱分析
,脑区定点基因表达,电生理以及行为学等手段发现并证明了钙调蛋白激酶家族成员β
CaMKII在抑郁核心症状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现代社会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并且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
一,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成因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最新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的成因主要
是大脑在响应外界刺激比如压力时因为某些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可塑性变化,最终导致特
定大脑环路的神经活动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近年来,外侧缰核(LHb),作为从前脑
边缘系统向众多中脑单胺能中心传递信息的核心脑区,被认为是研究抑郁症病理以及治
疗的关键区域。神经影像学以及抑郁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在抑郁状态下缰核的代谢
过度兴奋,并且缰核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率与动作电位输出均出现增强。对于这些现象
背后分子机制的研究将对进一步认识以及治疗抑郁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胡海岚研究组的博士生李... 阅读全帖
h******u
发帖数: 131
42
关键是陈宙峰提供的那个所谓的5-HT神经元敲除的小鼠是不是真的只敲除了5-HT神经元
。这个knock out 本来就是给丁玉强那篇nature Neuroscience 的狗屎文章擦屁股的。

发帖数: 1
43
丁玉强的文章经常出问题?之前被神经科学杂志撤回的文章问题在哪里?


: 关键是陈宙峰提供的那个所谓的5-HT神经元敲除的小鼠是不是真的只敲除了5-HT
神经元

: 。这个knock out 本来就是给丁玉强那篇nature Neuroscience 的狗屎文章擦屁
股的。

b*****2
发帖数: 47
44
neuroscience的东西不能用纯生物的观点看 神经元看起来都没啥区别 关键是把预测功能
比如你知道三极管怎么工作了 如何在无穷多的三极管中找到某种特殊计算的三极管 更
难的是连这种特殊计算的过程你都不知道 只知道结果
place cell发现很多年了 其实没啥特别的 grid cell 才发现10年左右吧 能推测并
证实出这个计算过程相当不容易
place cell 在hippocampus 所以大部分这方面的研究之前都限制在hippocampus 直到
发现grid cell 在entorhinal cortex.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类型的神经元 moser家的paper 水平都很高cns一堆
d*****r
发帖数: 2583
45
感觉这个奖的意义更多的是鼓励真正明确重大意义的研究,而不是为了发CNS为了争热
点争funding的研究。
感知位置的神经元,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他们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那就应该
得奖。
人的行为和意识的生物学原理,应该说从来都是人类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之一
。 其实可以分解为很多像这样的很明确的问题,位置感知,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记
忆,情绪,等等。同样的道理,比如你明确给出了视觉神经元是怎样处理视觉信号的,
那么就应该得奖,Hubel/Weisel当年做出了第一步,后面至少还有好几大步,做出来了
肯定都要得奖。同理如果你明确证实了控制人的听觉,触觉,嗅觉,乃至记忆,情绪,
等等的生物学原理,必然都是要给奖的,原因就是这个东西太重要了,人的感知系统,
做外到内,做出一个算一个,深入一步算一步。
有些研究还没有得奖,主要是还没做明确,不一定要终极答案,但是每一步要走的很踏
实,就像Hubel/Wiesel当年并没有彻底解决视觉问题,但是他们的第一步走得很踏实,
肯定是要得奖的。

功能
n*******d
发帖数: 41
46
http://china.caixin.com/2015-10-30/100868477.html
【财新网】(记者 张嫣)一桩牵涉中国两所最高学府研究人员间的学术纠纷,在爆发
两个月后再度升级——被北京大学研究员谢灿指证抢发论文的清华大学独立项目负责人
(PI)张生家,在10月19日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人事处的解聘书。张生家接受财新记者
采访时一再坚称,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对他来说是不公正的,并且自己没有抢发谢灿的
研究成果。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
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
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却颇具争议。北京大学另一位神经科学领域学者认为,张
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私自“抢发”了包含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
作者署名。
事件发生后,财新记者先后采访到了涉事中的主要两方即张生家和谢灿,两人围绕
论文抢发事件进行了各自的陈述。事件牵涉的另一名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
院长鲁白则表示,应学校要求,他不方便就此事向媒体发言。
张生家遭清华解聘
多个消息源向财新记者证...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41
47
http://china.caixin.com/2015-10-30/100868477.html
【财新网】(记者 张嫣)一桩牵涉中国两所最高学府研究人员间的学术纠纷,在爆发
两个月后再度升级——被北京大学研究员谢灿指证抢发论文的清华大学独立项目负责人
(PI)张生家,在10月19日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人事处的解聘书。张生家接受财新记者
采访时一再坚称,没有调查结论就解聘对他来说是不公正的,并且自己没有抢发谢灿的
研究成果。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主办双周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动物磁感应
受体蛋白方面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学术带头人张
生家。然而,这篇论文的刊发却颇具争议。北京大学另一位神经科学领域学者认为,张
生家违背了学术道德,私自“抢发”了包含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并未给自己以合理的
作者署名。
事件发生后,财新记者先后采访到了涉事中的主要两方即张生家和谢灿,两人围绕
论文抢发事件进行了各自的陈述。事件牵涉的另一名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
院长鲁白则表示,应学校要求,他不方便就此事向媒体发言。
张生家遭清华解聘
多个消息源向财新记者证...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2005
48
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术不端”事件的公开调查
– “张生家案”真相还原
3.答复(1)张生家之言
在《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术不端”事件的公开调查 -“张生家案”真相还原》
的开篇“引子”里,有四个主角被点了名。他们分别是:
张生家:清华大学2013年12月引进的来自挪威2014年诺贝尔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
主实验室的中年学者,
谢灿:2009年从美国海归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
鲁白: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7-2013);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
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
之后,《科学伦理》给上面所列四位当事人发了公开问卷,限定三天内答复。
目前,收到张生家的(初步)答复。《科学伦理》曾声明“答复将被毫无修改地直接公
布“。但出于严肃科学的目的,还是提醒收到张生家的(初步)答复中可能的疏忽,并
得到立即更正。所以,《科学伦理》也把这一过程的通讯附上。
尊敬的刘主编,
请查收我的问卷回复。如有遗漏,今后补充。
祝好!
张生家
2015年11月15日
张生家,
看了你的答复。
文中有一处是否是疏忽(见红字标出):“过表达...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2005
49
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术不端”事件的公开调查
– “张生家案”真相还原
3.答复(1)张生家之言
在《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术不端”事件的公开调查 -“张生家案”真相还原》
的开篇“引子”里,有四个主角被点了名。他们分别是:
张生家:清华大学2013年12月引进的来自挪威2014年诺贝尔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
主实验室的中年学者,
谢灿:2009年从美国海归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
鲁白: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7-2013);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
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
之后,《科学伦理》给上面所列四位当事人发了公开问卷,限定三天内答复。
目前,收到张生家的(初步)答复。《科学伦理》曾声明“答复将被毫无修改地直接公
布“。但出于严肃科学的目的,还是提醒收到张生家的(初步)答复中可能的疏忽,并
得到立即更正。所以,《科学伦理》也把这一过程的通讯附上。
尊敬的刘主编,
请查收我的问卷回复。如有遗漏,今后补充。
祝好!
张生家
2015年11月15日
张生家,
看了你的答复。
文中有一处是否是疏忽(见红字标出):“过表达...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47
50
这个我能说是在意料之中么?
我不知道optogenetics一片光照下去有多精确,就算无比精确,也要考虑到神经元本身
不是孤立的。很多神经元处在复杂的回路中,有的还有自身反馈的调节。
以现在的手段操控,是不可能无限制的精确,并且完全不影响其它部分的。
但是有这种考量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的研究。按照惯例,也就是多一点
注意罢了。『Don't over-interpret the data』我个人觉得这种怀疑的文章在现在这
种环境下也就是灌水而已。
这类文章在每个新技术出来后都会有那么几篇。比如细胞系培养代数过多啦,实验室动
物与真正的野生动物相差太远啦,RNAi各种off targeting啦。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
了(我的态度是中立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