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3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1842 | 4 转载]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3-11 21:18:0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作者:醉卧九天
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
uploads/200702/09_021027_15.jpg
罗振玉(1866-1940)
昨天在飞机上看再版的《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2007),看到末代皇帝溥仪所说王
国维的死因,很感意外。因为他提到了罗振玉,我最早知道罗的名字(在十多年前的大
学时代)是因为他是国学大师,而且还是中国最早研究客家迁移史和客家方言的人。在
溥仪的书中写到他的不少劣迹: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
候,宫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
欠罗振玉的情,而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我后来才知道,罗振
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
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
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5 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之谜:世事突变 义不受辱
2008年12月03日 15:48网易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王国维之死真的就像一个谜。从他自沉之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足足七十余年,这个谜也
仍然没有被人猜破。在诸多的论述中,总觉得诸位先生是站在“理解”的角度上来“理
解”王国维之死。而在我看来,弄清王国维自沉前前后后的一些基本的事实,才有可能
更贴近王国维的自沉之谜。
赵万里《王国维年谱》中有一段记载,值得我们的注意:
去秋以来,世变益亟,先生时时以津园为念。新正赴津觐见,见园中夷然如常,亦无以
安危为念者,先生睹状至愤,返京后,忧伤过甚,致患咯血之症。四月中,豫鲁间兵事
方亟,京中一夕数惊,先生以祸难且至,或有甚于甲子之变者,乃益危惧。
值得注意者有1.世变益亟;2.“以津园为念”,也就是时时系念于逊帝溥仪之安危;
3.王国维忧伤过甚;4.豫鲁间兵事方亟,京中一夕数惊——从这一记载中,我们可以
清楚地看到,王国维的自杀,首先是外因,然后再加上内因,当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
的时候,极度矛盾中的王国维,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先说外因。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出“北伐宣言”,...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6 租住学生愿和导师出资恢复原貌
“这个院子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风韵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今年已76岁的刘老先生从厦门回到清华大学西院来参观上学时经常流连的王国维故居。原本的四合院已经被私搭乱建的房子分割得面目全非。昨天,租下王国维故居正房的几名清华美院的学生称希望和导师一起出资将院子内违建拆除,恢复故居原貌。对此,清华大学工作人员表示知道西院42号、43号院内违建情况严重,但并未给出解决方案。
探访
院内私搭乱建严重
昨天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西院42号院看到,院子的大门已经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几间小平房,其中一间平房上挂着42号院的牌子。顺着几间平房往里走,见到了一间老式屋子,这间屋子几乎被各种搭建的房子包围(见图),前后左右仅留下能提供一人通行的小道。在小道两侧和搭建的房子边放着自行车,堆着各种杂物。
紧挨着42号院的43号院内的景象也如此,一排排矮小的简易房,每个房子大概有六七平方米大,里面没有洗手间和厨房,只能放下一张床。43号院的正房也被各种搭建的小平房包围,如果不是走到最里面,从外面几乎看不到。
小房出租给考博学生
一位老住户告诉记者,他听已经去世的父辈说起过,王国维...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682 | 7 最近,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故弄玄虚地与人讲些为人的道理,把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抬出来
唬人,似懂非懂地阐释其中的奥妙。乍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但是当你真想跟他细做探
讨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王国维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对他的三重境界也是只知其言不知
其出处。
成就学问的三种境界
其实,“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
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
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
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8 《悲欢颐和园》:王国维沉湖之谜
中华读书报
www.booktide.com 2005-08-17
敞开大门的颐和园,在让世人见识了它神秘的同时,也被世人赋予了新的神秘。公元
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而死,就是至今还令人琢磨不透的一个
谜。
对于一代学人王国维,中国学子必然是不陌生的。而对于他自沉昆明湖的经过,今
天的人们就未必明了了。详述王国维蹈水自尽的前前后后,应该会有助于人们探究其中的
真正缘由。公元1927年6月1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王国维,一清早就来到学校的工
字厅。这天是国学院第二班36名学生毕业的日子,所以工字厅里早已布置妥当,毕业宴会
即将在这里举行。毕业宴席共设有四桌,所有师生欢聚一堂,大厅里始终弥漫着一种喜庆
的气氛,而王国维就座的那一席却寂然无声,人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寡言,所以也没人
特别在意。散席时,王国维和平常一样与人一一作别,离开工字厅后随陈寅恪一同散步回
家,并顺路到陈寅恪家中进行畅谈。这时,王国维的学生姚名达、朱广福、冯国端三人游 |
|
f*****s 发帖数: 3868 | 9 我是老粗, 但是我会google
疑一:按照王国维境界说的标准,李清照的词不符合。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然怎样才算有境界呢?《人间词话》说:“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
句子王国维认为是写出了宇宙间物、人、以及物与人的最本真的面貌与感情,那物是最
美的物,感情是最真挚的感情,人与物的交流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美。是词人全身心
的、甚至用生命体味,精心酝酿出来的,因此是有境界的。“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
、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唐五代北宋词,可谓生香真色。”看来,王国维是将有
篇有句视为上乘之作,其次宁取有句而不取有篇。再看李清照的词,词中很难摘出这样
精美而有境界的句子,因此作为南宋词人的她自然被王国维一棒子打到有篇无句之列了
。
疑二:王国维并不看重以浅显直白、甚至俚俗的词语入词,因此喜用浅明语言和白
描手法的李清照自然不会受重视。
“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
|
sm 发帖数: 30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mer 所发表 】
近代文人印象之二——王国维
史杰鹏于2002-07-02
10:55:16发表在国故新知
说起王国维,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给我的却更多是文人的印象。对于学者,我一向是很崇
敬的,而再了不起的文人我也只是佩服。其中一点原因也没有。也许是因为学者们工夫下
得深罢。就如在市场上,国画永远也卖不到油画的价,因为所花时间众寡不敌———虽然
我知道,做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比做一个伟大的学者更容易。
王国维就在一个晚上走进我的视野,占据了我的灵魂。虽然在高中时我就知道他的《人间
词话》,可是哪有《红楼梦评论》这样给我如此震撼的冲击力。那个晚上,我在图书馆里
心神战栗,几乎是边读边抄写,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我就完蛋了,十六册影印的《王国
维遗书》摩肩接踵摆在了我的枕边,占据了我大部分宝贵的青春岁月。王国维就这样成为
继鲁迅之后屹立在我心中的两座丰碑。我知道鲁迅是不可企及的,文学要有天分,而学术
或许可以靠勤奋弥补吧。我当时天真地想。接着我就开始翻王国维的年谱,我想追寻他前
进的道路。哦,原来有经学、有小 |
|
x*****i 发帖数: 1329 | 11 http://view.news.qq.com/a/20140430/005523.htm
王国维之女解读乃父投湖自杀之谜
[摘要]罗振玉为何仿写伪造王国维“遗折”?
投湖之前
父亲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呢?
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关于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
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东明回想起来
,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
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1918年,大哥19岁在上海结婚,大嫂即罗振玉之次女。父亲与罗振玉先生初为师生,继
为朋友,终为儿女亲家,关系实不同寻常。
然而好景不长。1926年9月,潜明哥在上海突染伤寒症,本已好转,但实际并未痊愈。
这类病在恢复期忌吃生硬之物。大哥喜欢吃硬饭,后来又发作了。父亲听闻大哥病危,
即由北京清华园乘车赴上海,其病已无救。父亲在上海为他主持丧事。罗振玉也到上海
慰问,并安慰自己的女儿曼华(字孝纯)。丧事办完,罗振玉就带着女儿回到天津罗家
去了,当时称之为“大归”。
父亲个性刚直。他最爱大哥,大哥病...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419 | 12 http://cul.sina.com.cn/p/2004-11-11/92728.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1 14:35 新快报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中国20世纪杰出学术大师——王国维自杀之谜,近80年来久悬未解。昨日记者获悉,
在学术界广为流传至今却几无人亲睹过的“王国维遗嘱”于日前“现身”广州,并从今天
起至13日,在广州博物馆首度向世人公开展出。
77年后遗嘱终面世
据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王国维遗嘱是他在自杀前一天,写给其三子王贞明的
书信。遗嘱在遗体被打捞出水后于内衣中发现,发现时有信封,上面写着“西院十八号王
贞明先生收”。程馆长称:“看过遗书的人却屈指可数,估计只有他本人和家属、容庚、
陈寅恪、吴宓、罗振玉等,之后的77年它没有再出现过。”
昨日,记者前往广州博物馆探营时,有幸成为目睹王国维遗嘱的第一批观众。只见遗
嘱是写在纵24.8厘米,横15.5厘米的信纸上,已被装裱起来,行文竖写,共8行,全文如
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葬于
清华茔地, |
|
k***g 发帖数: 7244 | 13 呵呵,贬南宋和自视极高是王国维的几大特色中的两个啊(如果要再举一个特色,恐怕
是他所推崇的叔本华的悲观美学了,譬如王国维让人瞠目的《红楼评论》),这两个特
色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概括:“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
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
不过,虽然他过于贬低南宋词,虽然他的词除了他惯写的遗老的哀鸣之外内容十分的狭
窄,但是王国维绝对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绝对是中国近代及其少有的杰出学者;
以《人间词话》为例,他有自己一套系统并且严谨的文艺理论体系,打个比方,每首词
就像 N 维空间上的一个点,本来无法直接比较,王国维定义了一个函数(从各个点到一
个理想点的距离),于是完成了R^N 到 R 的转换,现在我们能够排序了,并且这样的排
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 sensible 的,这样就很不容易。 |
|
Y******u 发帖数: 1090 | 14 溥仪:
"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1)
,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
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
。" |
|
k***g 发帖数: 7244 | 15 呵呵,其实你提到这则并不在《人间词话》的定稿之中,而是在删稿里,所以并不能代
表王国维文艺理论最成熟的部分。
《人间词话》的定稿只有六十四则,与最初的手稿相比,有不少改动,一些不严谨的地
方做了修改(譬如对于南唐二主的评价,对于姜夔的评价,在原手稿中有前后不一致的
地方,但是在定稿中都改动了),同时这六十四的顺序也是刻意安排的。
在删稿中,除了这一则贬柳永的,还有另外一则,是称赞柳永的:
“长调以周、柳、苏、辛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
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长调论也。”
在这一则里,王国维把柳永与周、苏、辛相提并论,足见他也意识到了柳永作为宋词大
家的地位,但是在最终的定稿中,这一则连同贬柳永的那一则一起被删除了,所以在《
人间词话》的定稿中,除了三种境界那里引的那句“憔悴”词以外,再无一言提及柳永
。
这固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王国维对柳永的偏见,但是和他在定稿中评价词的观点是一
致的:
【定稿·三三】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周邦彦的艳语 |
|
k***g 发帖数: 7244 | 16 呵呵,其实王国维对于周邦彦的评价是很挺有意思的,《人间词话》正稿中有六则关于
周邦彦的,其中三则毁誉参半,两则完全是毁而不誉,但是在他的删稿中出现的五则关
于周邦彦的评价,却是每则都在称赞美成(呵呵,所以《人家词话》正稿并不只是为了
发表而削弱攻击性)。《人家词话》正稿刊出后两年,王国维又写了《清真先生遗事》
,笔调一大变,直赞周邦彦:“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这是后话了。
说说我对“艳语”那则的理解。其实周邦彦虽多闺阁之作,但真正和倡优有关的艳语并
不多,所以如果要列举,就只能首推《少年游·并刀如水》了,王国维认为其词不雅,
区别在于欧阳修或者秦观把男女之情提升到人生问题或者更高的层面去探索,或是直观
男女之情而无生活之欲(因此欧、秦艳语是雅),而周邦彦囿于男女之情而写男女之情
,溺于男女之情,把它写得婉转诱人(因此是郑)。这个就像他正稿第六十二则提到的
那样: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
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 |
|
x*****u 发帖数: 3419 | 17 吴其昌眼中的王国维
本文原载于1943年8月成都《风土什志》原题为《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今由曾智中
、尤德彦据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原件整理。吴其昌先生作为王国维的弟子所作的这篇纪念文
章,展现了一代学人崇高的学术境界和人格境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当年《风土什志
》的社长李吉力人先生如此慎重地推出此文,大约也是想为中国学术痛下一针砭罢。
国维先生,字静安,中国近代学术界之权威;毕生从事学术研究,贡献殊多,故为词人,
文学史家及文艺批评家,并最先作中国古史之研究。且奠定其基础,誉满国际史坛。讵料
于民国十六年投颐和园昆明池溺死,一代宗师,遽嗟长眠!其昌先生曩昔从先生学于清华
园,复有乡谊,故知先生最详,今掌武汉大学史学系,此文系吴先生在该校讲演记。编者
我作这次讲演,内心感慨万端。先生的去世,是在民国十六年,我离开先生算来已十多年
了。深惧学殖容有荒疏,无以仰对先生生前的提携与教诲。回想音容,实不胜感伤。
刚才主席提到各位对先生的景慕,恨不及亲炙其声音笑貌,从外貌看来,中年以后的先生
,肤色黧黑,颌上留两撇八字胡须,秃顶,脑后拖一条着小辫发,说话时露出长长的两个
门牙,其余的牙齿脱掉很多 |
|
t********6 发帖数: 1728 | 18 最简单的对比,王国维是在中国爱中国,小将们是在美国大谈如何爱中国。
另外,王国维的国学成就,放眼现在国内外的所谓专家,小将,有谁能与之比肩,提鞋
都不配。 |
|
T1 发帖数: 4732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lebusishu (Chinaman),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外F必经的三大境界 - 王国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1 22:37:03 2011, 美东)
王国维在《人间辞话》里分析过,外F要成功,必经三大境界:
1)昨夜西男欲破处,独自赴美,莫想回头路。此第一境界。
2)阴道渐宽终不悔,为了绿卡,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3)众里外嫁千百度,暮然回首,自觉已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
|
z****t 发帖数: 106 | 20 你的回复写的很好,有水平。这其中涉及了两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个是人间词话的版本
问题,的确如你所说,我引的这段并不在最初王国维手订的64则之中,但它又被收录
在现在大部分出版的人间词话里。相关联的第二个问题是那些没有被收64则之中的大
量评论能不能代表王国维最终真实想法,成熟理论.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一.人间词话版本问题
人间词话最初在1908.8.到1909.10.国粹学报上连载,共64则,老王手订
。1926年这64则合印成单行本,俞平伯标点作序。1927年,赵万里将老王的
人间词话删稿和他发表在其他地方的词评共48则,刊载在小说月报上。1927年,
老王自杀.1928年,罗振玉编辑老王遗作时将两者合二为一:64则为上卷,48
则为下卷。
罗的上下卷的编法于是就成为后来的范例了。这之后60多年里,不少人,比如老王的
儿子王幼安,又在老王的遗作和其他的地方发现了新的词评,所以又要改版把新的加进
去。于是现在市面的人间词话一般都分上下卷,上卷是最初的64则,下卷包含了64
则以外老王的其他的词评。多的版本有共收154则的 |
|
y****e 发帖数: 419 | 21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27296/2805851.html
刘士林
王国维的《咏史诗二十首》生前未刊,初载于1928年11月的《学衡》杂志第66期。其
篇末有编者附记云:“按右诗二十首,分咏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为静安先生壮岁
所作。集中失守,且从未刊布。本刊展转得之罗叔言先生(振玉)许,亟录之以示世人。
编者识。”
关于它的具体写作时间,一说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月前后,即王国维在进
入上海时务报馆任书记时所作。另一说则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但两说在时间
上相去不远,因而把它定为王氏早年作品应是毫无问题的。而据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
》载,罗振玉正是由于偶然读到了这组《咏史》诗之一,见其中有“千秋壮观君知否?黑
海西头望大秦”之句,乃大异之,遂拔之于俦类之中。由此可知,《咏史》诗即为罗、王
二人相交之契机,由于王氏之古史研究系受罗氏之资助与影响,因此它也就可以看作是王
氏古史研究的精神前兆。
王氏的《咏史诗二十首》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其一即内容上不同于今文学诗人的同
题之作。在苦难深重的近现代中国,以“文化利用 |
|
h***i 发帖数: 89031 | 22 梁启超文章尚可
王国维真学问
胡适要是没有哥达博士,凭他怎么会混也是一堆狗屎
而他的博士,研究先秦名学,哥大没有一个人懂 |
|
t********2 发帖数: 638 | 23 梁启超那是真牛逼。现在北大中文教授能有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么?有一个敢说自己国
外经典都看过了么?
王国维人间词话,现在有谁能写得出? |
|
w********h 发帖数: 12367 | 24 现在整个北大中文系加一起都不如这四个人中任何一个。
这里面,赵元任学术最厉害,王国维其次,
胡适和梁启超两人属于政治文化人物,属时代先驱。
由于江泽民的事,我老查了查“顾毓琇”,
发现这个百岁老人真是万事通阿,人生真的很丰富。
从教、从政、科学研究、文学创作、音乐创作、佛学研究。 |
|
l****z 发帖数: 29846 | 25 作者:钟馗
2010-10-25 18:26:38
1927年6月,还留着辫子的古董式人物,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杀。因为北伐军就
要打过来了,而刺激因素是当年4月份时湖南类似的国学名人叶德辉和王葆心被共产党
农运处死(李敖把帐算到蒋介石头上,是真不知道吗?)。当时梁启超等也因为对共产
党的恐惧而躲到天津租借去。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们当时以为可以嘲笑的古董人物,思
考是非常深刻的,非常有预见性的,虽然保留辫子我还是认为是可笑的事。比当时头脑
简单的革命热血青年们(主要是读了点书,迷信苏俄的青年)不是同一档次的。
王死前给退位皇帝赙仪信上,大意说,共产党搞均产,怎样搞法?是全民去搞吗还是委
托少数人去搞? 是全民去管理吗还是委托少数人管理?如果是全民搞则不可能,如果委
托少数人搞,则不均是即刻就可以看到的。俄国这样搞已经是死人无数,民不聊生了。
后来俄国还不是不得不承认私有财产,又何苦来? 梁启超当时其实有很多这方面的公
开论述。不听老人言啊!
回顾从辛亥革命成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开始是社会主义改造,到跑步到共产主
义,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市场... 阅读全帖 |
|
|
f******d 发帖数: 6361 | 27 王国维先生的论著高度概括了交易员所经历的三重境界,为从事dt的后人指明了发展方
向。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望尽天涯路,指的是新人入行之初,什么都不懂,于是疯狂地拜读不同的trading book
,浏览trading blog/website,attend trading webinar,最后熟知各个门派的武功招
数,此为“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第一重境界基础上,有了理论指导,从此踏上艰险的实战(trade live)之路,每天
在computer前通过internet同全球高手搏杀。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战,
实战印证理论,理论和实战相互提高升华的过程。交易员在这个过程之中经历了复杂的
心理状态,各种理念,体系,方法在脑中不断闪现和交战;交易员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啄
磨,连睡梦之中出现的都是一根又一根的阴阳大棒和一幕又一幕的交易细节;交易员每
天为此废寝忘餐,乐此不疲,即使日渐消瘦都混然不觉,此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经历第1,2重境界...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523 | 28 王国维在《人间辞话》里分析过,外F要成功,必经三大境界:
1)昨夜西男欲破处,独自赴美,莫想回头路。此第一境界。
2)阴道渐宽终不悔,为了绿卡,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3)众里外嫁千百度,暮然回首,自觉已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
|
b********u 发帖数: 23 | 29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鹊桥的问题, 俺觉得你们理解的太肤浅.
另外听俺的劝, 赶紧扔了那个什么模板吧, 太寒伧,介都拿得出手?
[一〕鹊桥征婚应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媛。 一定要勇于卓而不
群,以类似“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来衬托WSN弱水三千只
等你这一瓢的心境,此乃谓独具匠心。
[二〕征婚文应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
别。理想中的女人虽然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大家闺秀,但也一定
要强调生活中如遇脾气不要太坏长得不要太对不起观众开车不要超过两小时路程者, 请
千万速与我联系. 此乃谓理想现实一把抓.
〔三〕征婚文切记应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好比说 “本人身高体健, 生活俭朴,
无声色犬马之好,连香烟都不吸, 唯嗜好读书,上厕所也不忘带张报纸”等等。此乃谓
有我之境也.“一切随缘, 缘分妙不可言. 人海茫茫,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此乃谓无我之境也。
〔四〕王先生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征婚最高 |
|
c****m 发帖数: 14 | 30 我自己特别喜欢王国维在《人家词话》中所说的人生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真是对多数人人生心态一种极好的描绘。这两天,看《世纪大讲堂》关于曾国藩,李
鸿章的讲座,也分别提到曾李人生两个不同阶段的两首诗,让人感慨不一。
曾国藩早年赋诗:“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到了晚年,则是一种能够截然不同的
心境了:“苍天可补河可塞,只有好怀不易开。”
李鸿章科举时候的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
外觅封侯。”晚年:“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早年的那种豪情壮志,到
了晚年,有的只是惆怅,寥落,和英雄末路的感慨! |
|
c*l 发帖数: 1433 | 31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王国维是男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都很男性化。所以他对女性心理及
感觉不大感兴趣。 |
|
c*l 发帖数: 1433 | 32 那你的限定以什么是男人。传统意义上的男人现在已经几乎绝迹了。人已经越来越中性
化了。
当然古代也有男人喜欢李清照的词。但要是想王国维那样寻找普适理论,以女性心理见
长的似乎不大方便用来做例子。 |
|
z****t 发帖数: 106 | 33 以前有人送了本人间词话,我仔细的看了,觉得王国维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狠有些失
望。
前1/3还有新意,越往后越是觉得王这个人比较狭隘,沾沾自喜,固执己见。我最见不
得是王经常和他的一些笔友如樊抗夫,沈伯弘互相吹捧。明明都写得很平庸,还吹“开
词家未有之境”,“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南宋人不能道也”。他吹自己也就算了,
他还特别喜欢武断的给其他人排名次,讲的理由也不充分,感觉理性分析少,个人好恶
多。
全书看完,没有觉得王的境界说比前人高明到那里。主要是他行文时,感觉像在发号令
,没有深入浅出的阐述论证他的观点。 |
|
z*i 发帖数: 58873 | 34 王国维听见这样的比方估计还得自杀好几次
到一
的排 |
|
z****t 发帖数: 106 | 35 王国维这人评论虽然有些偏执刻薄,但如果被他咬一口,那还真是疼。这里就举他骂龚
自珍来为例。
说起龚自珍,我们都知道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巨笔写
下大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看了老王的词话才知道老龚的另一面,原来老龚是个轻浮油滑,欺骗良家妇女的大
色狼。老王评的是龚自珍《乙亥杂诗》No.135首.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老王评语如下:读《会真记》者,恶张生之薄幸〔幸加单人〕,而恕其奸非。读《水浒
传》者,恕宋江之横暴,而责其深险。此人人之所同也。故艳词可作,唯万不可作儇薄
语。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
汝归。”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余辈读耆卿伯可词,亦有此感。视永叔、希文
小词何如耶?
老王的道德感是很强的。在他看来老龚是属于柳永这类流连花街柳巷的浪子之流的,是
远不能和欧阳文忠公,范文正公相提并论的.虽然老王这里有些上纲上线了,但老龚这
诗的确是暴露了的WSN真面目。"便说寻春为汝归",老龚的脸皮还真够 |
|
v****h 发帖数: 75 | 36 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
生。”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
之所恶也。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而其所
欲者终非可欲之物欤?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
衣,露处而欲宫室,此皆所以维持一人之生活者也。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
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进
而图永远之生活,时则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进而育子女矣,则有保抱扶持饮食
教诲之责,婚嫁之务。百年之间,早作而夕思,穷老而不知所终。问有出于此保存
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百年之后,观吾人之成绩,其有逾于此保存
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又人人知侵害自己及种姓之生活者之非一端
也,于是相集而成一群,相约束而立一国,择其贤且智者以为 |
|
x*****u 发帖数: 3419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zhu (打打油),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为什么王国维不喜欢李清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9 21:14:16 2009, 美东)
人间词话一本书
清照不宣居何故
海棠虽好不吟诗
恰似西川杜工部
自是花中第一流
菊应羞,梅定妒
早知当年词论时
词家之冠还相顾?
打油见狂笑! |
|
p******e 发帖数: 5174 | 38 转自光明日报
王国维(1877——1927),早年治西方哲学,后转治文学,最后以古史研究终其一生。
重读他的《人间词话》,可以发现:他剔发出来的关于中国哲学的智慧,对于理解中国
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建构未来的中国哲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
《人间词话》关于哲学的中心观念,可一言而蔽之,曰“中观”。何谓“中观”?龙树
菩萨著有《中观论》,创立“中观学派”的智顗这样发挥《中观论》的主题:“中道第
一义谛者,遮二边故说中道。言遮二者,遮凡夫异见有边。遮二乘所见无名相空边;遮
俗谛、真谛之二边;遮世谛、第一义谛之二边;遮如此等二边。名为不二,不二之理,
目之为正。”可见,所谓中观,又称中道,就是不执着于空、有二边,但同时又承认空
、有各有其合理性的立场。其实,中观不仅是中国大乘佛学的共法,而且也是中国哲学
,包括儒家与道家看待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法。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各派重要
经典,如《老子》、《论语》、《庄子》、《周易》等等,都异常强调中观方法的运用
。而且,中观既有认识论的意义,更有存在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哲学来说,中观本来就
是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统一。
虽然如此,但中国哲学的中观思 |
|
y****e 发帖数: 419 | 39 http://www.cnpoet.com/xiandai/n/n0013/n0013_0003.htm
作者:王国维
作品:读史二十首
内容:
一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
二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三
及及生存起竞争,流传神话使人惊。
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
四
澶漫江淮万里春,九黎才格又苗民。
即今腿髻穷山里,此是江南旧主人。
五
二帝精魂死不孤,嵇山陵庙似苍梧。
耄年未罢征苗旅,神武如斯旷代无。
六
铜刀岁岁战东欧,石弩年年出挹娄。
毕竟中原开化早,已闻昉铁贡梁州。
七
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
八
《春秋》谜语苦难诠,历史开山数腐迁。
前后固应无此文,一书上下两千年。
九
汉作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
于今莫笑胡僧妄,本是洪荒劫后灰。
十
挥戈大启汉山河,武帝雄才世讵多。
轻骑今朝绝大漠,楼川明日下洋河。
十一
惠光东照日炎炎,河陇降王正款边。
不是金人先入汉,永平谁证梦中缘。
十二
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
千秋壮观君知 |
|
m*****a 发帖数: 629 | 40 ☆─────────────────────────────────────☆
olddragon (老龙) 于 (Thu Mar 8 19:36:25 2007) 提到:
三首词里的句子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scuriolus (大尾巴老鼠) 于 (Thu Mar 8 19:39:36 2007) 提到:
泡妞的三大阶段,小毛要好好学习,
第一要站的高看的远,眼界要宽,不能挟到碗里就是肉,
第二阶段要穷追猛打,锲而不舍,
然后幸福就在不经意间降临。
☆─────────────────────────────────────☆
davidcu (David) 于 (Thu Mar 8 20:43:23 2007) 提到:
回来说:
究竟多少人相信/理解陈寅恪对王国维之死的解释?
☆─────────────────────────────── |
|
D*****r 发帖数: 6791 | 41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
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
大小固不同矣。
-- 王国维 《人间词话》 |
|
l*****d 发帖数: 7963 | 42 说到王国维,我找了篇论文,头大:-)
+++++++++++++++++++++++++++++++++++++++++++++++++++++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8-25 15:51:00 ] 作者:程相占 编辑:
Studa_hasgo122
【内容提要】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
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
或心灵境界,无法分解;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
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关键词】 意境论;观;心灵境界;境界说
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有着重大影响,但一般论著又大都将王
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混同,并过多地用西方美学理论来分析境界说。我们这里希望进
行一些正本清源的工作。
一、意境论
在王国维的有关论著中,出现过“境界”、“意境”、“境”三个近似的概念。其
实,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区别颇大,《人间词乙稿序》所体现的理论是意境论,而
《人间词话》的观点则是境界...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43 关于王国维之死
1)
关于王国维的自杀,梁启超如此理解:“静安先生自杀的动机,如他遗嘱上所说:‘五
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
的刺激,则由两湖学才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却甚好)
,也还可说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只因通信有‘
此间是地狱’一语,被暴徒拽出,极端捶辱,卒致之死地。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
,一瞑不复视。”
(梁启超《致梁令娴书》
2)
王国维自沉前一日,姜亮夫去了王家探望。王国维十分激动地说:“亮夫!我总不想再
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姜再三劝慰,仍不得要领,于是往求陈寅恪,而陈正打算去
城里未婚妻家,无暇顾及。第二天,王国维便走上了绝路。遗书起语便是“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3)
在王国维自沉前的三天,他的好友金梁曾经到清华校舍来看王国维。素来平静的王国维
却显得忧愤。金梁后来在文章中回忆说:“既以世变日亟,事不可为,又念津园可虑,
切陈 左右,请迁移,竟不为代达,愤激几泣下。余转慰之,谈次忽及颐和园,谓:‘
今日干净土,唯此一湾水耳。’”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4124 | 48 ☆─────────────────────────────────────☆
bluewater0 (ocean) 于 (Mon Oct 26 04:45:19 2009, 美东) 提到:
要亡一个国,先亡其学,先让你的人民不知道有其民族文化。
胡适的说法并不对。不是先有一个“国故学”流行,然后大家省称、简称,才有了
国学。
陈独秀讲,研究国学、整理国故好像是在大粪里面找香水,而我们现在是要从西方
引进香水。
作为研究体系的国学才有新旧,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学没有所谓新旧。
时间: 2009年10月14日上午
地点: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办公室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于2009年11月1日举行成立大会。此时距上世纪三十年代以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大学国学院停办,整整过去了八十年。
八十年间,国学饱经风霜,无论其性情还是面貌,都有了很多改变。对此,作为重新恢复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院长,陈来先生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触,面对梁启超等四先生所留
下的思想遗产,今天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要“照着讲”还是“接着讲”?日... 阅读全帖 |
|
R*****i 发帖数: 2126 | 49 前不久,中国官方发布了一个重磅信息: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今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
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这意味着中国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原计划于2020年才开始的全球组网已
在今年提前进行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
GPS的反应应该是:我CAO,追上来了;
欧洲伽利略应该哭晕在厕所:悔不当初;
美国的反应大概是:烦,5G威胁还没解决,北斗又来了!
▲北斗导航示意图
北斗是中国一项战略性工程,它全球组网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有着5大非凡意义:
一,军事意义
现代军事,离开了卫星导航,根本办不了事。一旦有了卫星导航,就可以在千里之外进
行精确猎杀。
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为轰炸伊拉克一个水坝,先用第一枚导弹炸开一个缺口,第二枚
导弹再沿着这个缺口进去实施攻击,普通炸弹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是轰炸机冒着被
对方防空火力击落的危险去投上几十吨炸弹。
同样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导弹竟然能沿着新闻大楼通风口打进去。
还比如美国如今对叙利亚的轰炸,基本上从二三千公里外的航母舰队上发射导弹,就能
完成对敌人目标的精确打击,让对...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50 我引用曾子的那句话,不主要是针对你,是因为版面上充斥了互相谩骂攻击的帖子,对
古人包括民国时期/文革时期或者更近时期的人物,包括政治的人物,学术的人物, 也
包括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他们很多人死于战场,也有些死于非命,不管怎样,很多都
是值得纪念的。民国时期的学术,因为个人喜好有争论也是正常的,钱穆先生说中国每
800年应该出一个圣人(周公-孔子-朱子),期待中国再出一个类似的圣人。也许民国
时期的人物学术还不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包括钱穆本人的学术
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转了陈寅恪先生的这篇文章,你有兴趣就看看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881727/
义宁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⑵。王国维死后,学
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⑶。在当
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
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
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