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沈从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程绍国:林斤澜说沈从文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这首诗是这样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沈从文这幅字不标年月,林斤澜说是六十年代。这个并不重要,我想到的是,沈从
文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给林斤澜呢?
林斤澜说,建国后,沈从文的处境就非常艰难。当年鲁迅就不喜欢沈从文,但鲁迅
毕竟是鲁迅,终年时改变了,和美...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苦酒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21:58:52 2012, 美东)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苦酒篇
我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应该写小说。写小说,对我来说,原本就是一个错误。—— 沈
从文

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后不久,他就独自一个人回到了湖南。他在回家的途中写下
了著名的《湘行散记》。张兆和并没有随同沈从文南下。后来的沈从文好几次写信催张
兆和南下,都遭到了张兆和的拒绝。
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高青子在熊希龄家当家庭教师
。有一次沈从文去拜访熊希龄,熊希龄不在,高青子出面接待,初次见面双方都留下了
好印象。
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关系在家庭中掀起了波澜。张兆和当时刚生了长子龙朱,正在医院里
,这一消息给她以很大打击。她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1997年访问张兆和先生时,她对
此事仍耿耿于怀。
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668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凬貳癲),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程绍国:林斤澜说沈从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21:04:43 2012, 美东)
核心提示:林斤澜说:“大约去世三年前,一位美国女记者问起沈从文先生‘文革
’时的情形。沈从文先生说:‘我在文革里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
扫得可干净了。’女记者很感动,就走过去拥着他的肩膀说了句:‘您真的受苦受委屈
了!’不想先生突然抱着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很久很久。”
几十年中,林斤澜和沈从文接触很频繁,为此几乎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危险的境地。
在林斤澜的家里,留有沈从文的一幅字,内容是刘桢的诗。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
和曹丕至交。一天曹丕设宴招待众士,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刘桢愤然,一因曹
丕夺袁熙之妻甄氏,二因甄氏有夫再嫁不忠不贞。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曹
丕见状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操干预,才免于一死。
这首诗是这样的: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苦酒篇
我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应该写小说。写小说,对我来说,原本就是一个错误。—— 沈
从文

1933年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后不久,他就独自一个人回到了湖南。他在回家的途中写下
了著名的《湘行散记》。张兆和并没有随同沈从文南下。后来的沈从文好几次写信催张
兆和南下,都遭到了张兆和的拒绝。
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高青子在熊希龄家当家庭教师
。有一次沈从文去拜访熊希龄,熊希龄不在,高青子出面接待,初次见面双方都留下了
好印象。
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关系在家庭中掀起了波澜。张兆和当时刚生了长子龙朱,正在医院里
,这一消息给她以很大打击。她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1997年访问张兆和先生时,她对
此事仍耿耿于怀。
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后来,林徽因竟然提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建议,让他去找金岳霖谈谈,“他真是能了解
同时又极客观极懂得人性,虽然他自己并不一定会提起他的历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沈从文在同年8月,离开北平,南下武汉、长沙,1938年4
月,经贵阳到达昆明。张兆...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30 21:57:55 2012, 美东)
前几天版上有朋友们谈到沈从文,我过去搜集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些八卦片段,可能
大家都知道了吧,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的八卦资料,分成《沈从文与张
兆和的甜酒和苦酒》甜酒篇和苦酒篇两部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中国公学当国文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
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张兆和。沈从文第一次看她,
张口便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笑话’(校花)。”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
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
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
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沈从文不仅是纯文人,而且心地单纯至极。他看人常“不分主客、不分你我”,就连听到康生死了也为其流泪。助手范曾炮轰他“头上长脓包,烂透了”,他听后仅表示“十分痛苦,巨大震动”,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赤子。
沈从文和张兆和(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这样一个说法:“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所谓“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娄下》,是指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之心。以这种心态用于处世,难免四处碰壁,可用在文学创作上,却能让作品产生一种清新明净的艺术魅力。所以,很多大作家都会在滚滚红尘中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
沈从文显然是这样一位作家。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4年后的1992年5月,沈先生夫人张兆和率全家送沈从文回归凤凰古城。墓地简朴、宁静,墓碑是一大块天然五彩石,正面是沈从文的手迹,分行镌刻着《抽象的抒情》中的题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张兆和撰书:“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赤子其人”可谓确评。
曾寻求江青的帮忙
沈从文看...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7
前几天版上有朋友们谈到沈从文,我过去搜集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一些八卦片段,可能
大家都知道了吧,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的八卦资料,分成《沈从文与张
兆和的甜酒和苦酒》甜酒篇和苦酒篇两部分。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甜酒和苦酒 甜酒篇
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

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中国公学当国文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
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张兆和。沈从文第一次看她,
张口便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笑话’(校花)。”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
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
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
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随后沈从文陆续写了近百封情书。
沈从文曾与张兆和的同室好友王华莲谈过一次,试图从王处探问一下张兆和对这件事的
态度,并希望王能够玉成其事。但王华莲的话很让沈从文失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在
追求张兆和,她有时一连收到几十封求爱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8
范曾炮轰恩师沈从文:头上长脓包烂透了
2016-06-07
多维历史
沈从文不仅是纯文人,而且心地单纯至极。他看人常“不分主客、不分你我”,就连听
到康生死了也为其流泪。助手范曾炮轰他“头上长脓包,烂透了”,他听后仅表示“十
分痛苦,巨大震动”,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赤子。本文摘自2016年第5期《同舟共进》
,作者孙玉祥,原题为《“天真”的沈从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这样一个说法:“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
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所谓“赤子之心”
,出自《孟子·离娄下》,是指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之心。以这种心态用于处世,难免
四处碰壁,可用在文学创作上,却能让作品产生一种清新明净的艺术魅力。所以,很多
大作家都会在滚滚红尘中保持这样一颗赤子之心。
沈从文显然是这样一位作家。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4
年后的1992年5月,沈先生夫人张兆和率全家送沈从文回归凤凰古城。墓地简朴、宁静
,墓碑是一大块天然五彩石,正面是沈从文的手迹,分行镌刻着《抽象的抒情》中的题
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9
1928年,沈从文经徐志摩介绍,进上海中国公学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在听课的
学生中,有一位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一年级的女生,名叫张兆和,时年十八,面目秀丽
,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学生公认她为校花。张兆和的美貌和沉静,强烈地摇动着
沈从文,令他目眩神迷。然而口齿木讷的他,总是“爱在心里口难开”,于是他只得用
他那支笔,给张兆和写起情书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可是张兆和收到情书时,谨守教
养的她,却紧张得有点不知所措,最后她听任一封封情书而置之不理。但这下却把沈从
文急坏了,他烦躁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此事很快在校园传开。张兆和的几位女友劝她
说:“你赶紧给校长讲清楚,不然沈从文自杀了,要你负责。”张兆和也紧张起来,她
带着一摞情书,急忙找到校长胡适,怯怯地说:“你看沈先生,一个老师,他给我写信
……我现在正念书,不是谈这事的时候。”她希望得到胡适的支持,出面阻止这事的进
一步发展。没想到胡适却微笑着对她说:“这也好嘛!他的文章写得蛮好,可以通通信
嘛。”此时,张兆和不免有些尴尬,言不及义地与胡适谈了一会儿就告辞了。
自此以后,张兆和只好抱定你写你的,与我何干的态度。而早已知情的胡适,...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10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两个沈从文 作者:韩三洲
两个沈从文
作者:韩三洲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1902-1988)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家。他并没
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却以一个下层士兵的身份,成为使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著名作家,
并且到西南联大教写作、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他的一部中篇《边城》,便足以令他在中
国新文学史上留名,《湘西》和《湘行散记》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何况他还有长篇《长
河》和许许多多的中短篇和散文,而他的一篇《记丁玲》,不仅引发了两个好朋友之间
的是非恩怨,也成了一桩难了的文坛公案。
闲时读了一些与沈从文有关的新文学史料,印象中的沈先生一如他笔下的湘西风景
那样,宁静淡泊,遗世独立,有时候甚至还有些胆小怕事、处处与世无争的样子。1947
年10月,他写完了自己的最后一篇小说《传奇不奇》,一看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就封笔
了。解放以后,作为“地主阶级的弄臣”、“清客文丐”、“反动文人”和“带着桃红
色”的沈从文,尽管著作等身,但一看到第一届文代会上没有他的名字,立刻从徘徊迷
惘中惊醒,又陷入更可怕的孤独落寞之中。他惶惶不可终日,原指望能从解放区来的、
现已当上文艺界高官的老朋友丁玲能帮上他一把,没想到事与愿违...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85452/answer/64739178
littles
沈立、陈澈、萨司亚 等人赞同
沈从文是典型的江郎才尽,共产党来了正好找个借口。
沈从文解放后他自己曾经试着写过,胡乔木还给他联系过创作假,写了点东西,大概十
来万字,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死了这个心。
回头看一下沈从文解放前的创作,整个四十年代已经没有像样的作品了,那总不能怨共
产党吧。结果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共产党来了,那真是人民救星啊。于是从此写不出东西
就算在共产党头上,沈从文真是会耍无赖。
很多跟沈从文同时代的作家都是把自己的江郎才尽赖在共产党头上。怎么判断呢?简单
,看他们四十年代有作品没有,没有就是江郎才尽就是耍无赖。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曹禺,四十年代就没什么作品了。
然后,在作协会议上沈从文和曹禺互相揭发对方是美国特务,呵呵,有意思,一对江郎
才尽的活宝。
--------
前面有人大讲斯大林体制,那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懂什么斯大林体制,斯大林对知识分子
就是两个字,收买。咱们国家五十年代就是学苏联的,稿酬高的不得了。
在钱面前,知识分子是没什么节操的。巴金...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棘墙:从巫宁坤到沈从文zt
八十年代后期,我在四川成都一个工科学校读大学,喜欢一本叫《英语世界》的中英文
双语期刊。在88年的一期中,有一篇叫《凤凰的故乡》的文章中,第一次读到了沈从文
这个名字,而文章的作者,则是巫宁坤先生。那篇文章,让我对沈从文这个乡土作家产
生了一份特别的好奇和好感。因为,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里面,从没有提到这样
一位著名作家。八九年的一期《英语世界》中,有一篇《时间简史》的中英文短文。用
通俗、流畅的翻译,介绍了著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文.霍金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是霍金最成功,也是最好的一部通俗物理著作)。读那篇文章的一个结果
,就是时物理学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好感,对物理学家这个职业,也产生一个崇高的敬意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也正是巫宁坤先生。那时候,同学间为奖学金竞争很激烈,
也很功利。而物理学仿佛就是一方净土,能让人抛开尘世的烦恼和名利,而追求对自然
世界美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当时我就给巫宁坤先生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询问哪里可以买
得到他翻译的《时间简史》,另一方面也询问一些对人生的指导。因为那时,我对自己
所学的光电子技术专业越来越失去兴趣,...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2273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沈从文的教授值一分钱(ZZ)
沈从文:小学没毕业的大教授
1938年11月,西南联大做出了一个引起震动的决定:聘请36岁的作家沈从文为教授。
西南联大的教员集中了当时全国学界精英,留学欧美名校、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归来的
教师数不胜数。没有高层次学位者大多也是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学府毕业,并且已经
在学术界取得显赫成就的人。而这位沈从文,论学历,小学没毕业;论学术研究成绩,
他是作家,不是学者,没有任何学术著作。
在学术界毫无过人之处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授,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激起一些教授的抵
触乃至愤怒,态度最激烈的是今天有“国学大师”之誉的著名学者刘文典。
刘文典精研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他说自古以来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个是庄
子自己,另一个他没说,半个则是他刘大教授。
刘文典看不起新文学。在他眼里,现代白话文学浅薄粗糙不堪,有何研究价值?而这个
沈从文连对白话文学的研究都没有,只是个写小说的作家。与被他瞧不起的沈从文同为
教授,他十分不平,觉得跌了身价。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
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空袭警报频繁拉响之时,刘文典和...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对,我也觉得文章里说婚姻矛盾有点矛盾不确。学术之争不知道二三十年代是否也很激
烈,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对他也很刻薄,不过只论学养,不论带有生命危险的政治站队—
—非常厌恶站队、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这些东西。《合肥四姐妹》里也说到郭沫若批判
、见丁玲,另外还有北大学生贴大字报,都是借用集体压力摧毁个人精神的好手段。抄
几段:
共产党的军队还没有进入北平前,沈从文就已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一份1948年三
月创刊的共产党刊物中,有两篇文章严厉批评了他,一篇称他为“地主阶级的弄臣”和
“清客文丐”、“奴才主义者”,另一篇说他的作品颓废色情,是“桃红色文艺”,作
者是资深革命作家郭沫若。
12月,北大学生开始贴他的大字报,有些是沈从文的学生,对他打击很大。1949年1月
,沈从文病了。……长时间独坐叹息,或自言自语:“生命脆弱得很。善良的生命真脆
弱……”
沈从文给兆和的信逐段加批语(省略号后面的是张兆和的信,括号里的是沈从文的批语
——他俩当时分开的么?):
……多听人家谈谈也好,免得流于空想。
(我头脑已经完全不用了,有什么空想。)
……只有你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恢复它。
(我“意志”是什么?我写...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5
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生前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高级工程师王亚蓉说,沈从文生前曾表达夙愿,希望中国人穿的衣服上能有更多中国元素。她说,沈从文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倡导国人穿出代表中国形象的衣服。
王亚蓉是上世纪70、80年代沈从文编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工作团队的重要一员,为该书绘画插图;此后,她长年在中国各大考古现场从事纺织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和鉴定工作。
21日,王亚蓉在商务印书馆“百年学脉”系列讲座上指出,现在我们有能力考虑国家整体形象,中国代表团乃至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活动,不应再做国外各类服饰的杂牌军。在这场以“整理千年衣柜”为题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过程的学术活动中,她提出,中国服饰自古多元,国人应自尊自重,穿出中国元素的礼服、休闲服饰,这是大家共同课题。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所达到的高度,王亚蓉举1982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战国中期一号墓为例。这里出土的精美丝织品,其品种包括纱、绢、绨、罗、锦、绣、绮等十余种,且保存完好,被称为战国丝绸宝库。她说,1991年第一次中国古代服饰研讨会在湖北荆州举行,主办方仿制出一件丝织品作展示,当时只能放在地上,100多个国外专家、教授跪一...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6
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生前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高级工程师王亚蓉说,沈从文生前曾表达夙愿,希望中国人穿的衣服上能有更多中国元素。她说,沈从文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倡导国人穿出代表中国形象的衣服。
王亚蓉是上世纪70、80年代沈从文编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工作团队的重要一员,为该书绘画插图;此后,她长年在中国各大考古现场从事纺织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和鉴定工作。
21日,王亚蓉在商务印书馆“百年学脉”系列讲座上指出,现在我们有能力考虑国家整体形象,中国代表团乃至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活动,不应再做国外各类服饰的杂牌军。在这场以“整理千年衣柜”为题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撰过程的学术活动中,她提出,中国服饰自古多元,国人应自尊自重,穿出中国元素的礼服、休闲服饰,这是大家共同课题。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所达到的高度,王亚蓉举1982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战国中期一号墓为例。这里出土的精美丝织品,其品种包括纱、绢、绨、罗、锦、绣、绮等十余种,且保存完好,被称为战国丝绸宝库。她说,1991年第一次中国古代服饰研讨会在湖北荆州举行,主办方仿制出一件丝织品作展示,当时只能放在地上,100多个国外专家、教授跪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在这个网页上找到沈从文全集和评论,包括沈的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和凌宇的
全本传记,真牛:
http://www.eywedu.com/shencongwen/
但是没有古代服饰研究,呵呵。回头读那几篇人物记。丁玲、冰心我都没怎么读过,
doha喜欢冰心,我更想读读。
他去青岛疗养是哪一年?那时候他也很失落。给你看《合肥四姐妹》后面的几段:
沈从文从医院回家,忧郁症有好转。康复很慢,音乐成为他的伴侣,普契尼和威尔第成
了他的医生。他说,“语言不容易直接浸入我头脑中,但一接触到好的音乐,就完全投
降认输,因为它是唯一用过程来说教,而不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他常坐在
收音机旁,有时候音乐会使他落泪。
秋季开学时,北大取消了他的课程。1949年冬天,沈从文有了新的职务:在北京的历史
博物馆为文物贴标签。
沈从文和一群文化部的作家艺术家去青岛修养,埋怨他们对书对写作简直没有兴趣,每
天玩麻将。青岛的这些人和沈从文在湘西见到的人可不一样,那些沅河流域的水手和纤
夫、“吊脚楼”里的女子,他们“依然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却激起他写作的
情感。他一点也不喜欢青岛的这帮人,也没有任何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那时候是最敏感的政治转型期吧,站错队是要掉脑袋的。他被中共刊物革命老将痛批,
被同事学生贴大字报,被原以为同甘共苦的朋友背叛或疏远,精神上一次次打击,非常
孤立。王德威还举了沈从文1949年2月写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我写什么?
不能够写什么?笔已冻住,生命也冻住。”说是几周前刚公布的资料,不知道是不是张
新颖那本书提供的。
等他转行古代服饰研究后,心慢慢定下来,且远离文艺界,又比48-9年好一点吧。王德
威说了个玩笑,文革的时候沈从文自我辩护:i'm a materialist! 因为他每天跟服装
布料打交道,没有比布料更物质的东西了。不过文革的时候他被他的学生范曾搞了一把
,又是一次来自“自己人”的最伤人的打击。上次不是有人跟贴范曾画的历史人物邮票
么,我自己不大喜欢那些画,看着俗套boring。这是许纪霖写的范曾的一段:
范曾曾经当过沈从文的助手,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绘制插图。为了他的调动工作,
沈老尽其所力,四处奔走。范曾为此感激不尽,不时写信来问寒问暖。有一次天不亮就
来敲老师的门:“昨晚梦见沈先生生病,我不放心,连夜赶来。”文革开始了,范曾反
戈一击,写大字报揭发...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856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ribolalula (), 信区: Reader
标 题: 最近看了一遍沈从文的《边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5 09:21:59 2017, 美东)
记得很早很早以前,大概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看电视的时候看了一点老电影《
边城》,没有从头看,只记得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故事很是悲情,最后老船夫含恨
而死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当时不知道电影名字叫什么,只记住了小姑娘的名字叫翠
翠,电影的原作者是沈从文。

记得有一段时间迷沈从文的人很多,曾不止一个大学同学转发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
故事。记得还有文章说过,当年沈从文差点就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后来因为找不到他所
以才另颁给他人,虽然真假不可辨,但是说明喜欢沈从文作品的人还是很多的。
一开始看沈从文文章的时候,看的不太顺,不知道是因为他是湖南人的缘故,还是
因为民国至今久远的问题。但是,看着看着,就慢慢被他的故事迷住了。他的文字很细
腻,很多故事就是以女性视角来写,感觉更像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印象中,男性作家
爱写一些大开合的故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上周四,哈佛的王德威教授来学校做讲座。他比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等人晚一辈,
本科都是台大外文系,留美后又都转攻中文母语。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丁龙讲座教授,
现任哈佛东亚系教授。一直知道他是位中年学者,今日一见却已满头斑白,不由恍惚倥
偬。
他和许多台湾学者一样谦恭有礼,满脸笑容,眸子里却射出精光。他的英语有中国口音
,但字句成熟规范(比如有很多“agenda”),尤其风趣横生,显出活泼的心灵。发音
时下颌常往外努,上下牙咬合用力;越讲到后来越声情并茂、手势翻飞,显出文质彬彬
下的含蓄的激情。
讲座伊始,他说自己搞文学,喜欢讲故事;教书、研究也应以story-telling为主,以
免面目乏味。此言甚得我心,记得国内的许纪霖也说历史课应重在讲故事,并盛赞石景
迁的娓娓故事吸引了无数本来对中国历史毫无兴趣的美国学生。而且这几位喜欢讲故事
的学者,做研究都有显著的人情味儿,俗称人文主义关怀。王德威有个好玩的英文名字
:David Der-Wei Wang,“德儿”之音如唱京剧。题目里借来打个趣,响应他所提倡的
趣味……
王有本新书明年将由哥大出版社出版,这次讲的沈从文与冯至是其中的一章:
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1
这两天在看苏炜老师写的《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该书由张充和口述、苏炜
笔录,再经张充和审阅,2013年7月由文艺范儿的广西师范出版社出版。两年后,102岁
的张充和仙去。
书的开篇便是张充和与沈从文碑文的故事,标题是“哎哟,有鬼哟!”张充和说三姐夫
沈从文的追悼会前一天,北京的一个侄子打国际长途电话请她写一幅挽联,在追悼会上
用。要得那么急,她犹豫说恐怕写不出来。夜里怎么都睡不着,满脑子想着和沈从文有
关的事情。半夜爬起来研墨,顺手写下四句: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写完了发传真给北京,说算不上挽联,只是记下心里对沈先生的感觉。没想到大家都说
好,并把传真放大,刻到沈从文墓碑的背面——那块做墓碑的五彩大石,是沈家的青壮
后生从大山上推下来的。
为什么说有鬼哟?因为大家说张充和把沈从文的名字也嵌在诔文里了。“我倒大大吃了
一惊!——没有哇!我就是这么顺手写下来的。可我自己仔细一看——唉呀呀,可不是
吗?四句话的尾缀,正是:‘从文让人’——哎哟!有鬼哟!我没那么想,是鬼让我那
么写的哟!’”
后一段又惊叹一次:
“这事真神了——‘从文让人’。这也确实是沈先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记得很早很早以前,大概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看电视的时候看了一点老电影《
边城》,没有从头看,只记得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故事很是悲情,最后老船夫含恨
而死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当时不知道电影名字叫什么,只记住了小姑娘的名字叫翠
翠,电影的原作者是沈从文。

记得有一段时间迷沈从文的人很多,曾不止一个大学同学转发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
故事。记得还有文章说过,当年沈从文差点就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后来因为找不到他所
以才另颁给他人,虽然真假不可辨,但是说明喜欢沈从文作品的人还是很多的。
一开始看沈从文文章的时候,看的不太顺,不知道是因为他是湖南人的缘故,还是
因为民国至今久远的问题。但是,看着看着,就慢慢被他的故事迷住了。他的文字很细
腻,很多故事就是以女性视角来写,感觉更像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印象中,男性作家
爱写一些大开合的故事,除了针砭时弊,往往爱写策马西风,仗剑天涯,对于小情小爱
往往不屑一顾。沈从文是特例。印象中他的另一篇《湘女萧萧》貌似也挺好看,计划着
有时间了也看看。
l*******r
发帖数: 39279
23
来自主题: _Hope版 - 紫色的沈从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紫色的沈从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2 21:50:09 2014, 美东)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
好年龄的人"
这句无比浪漫的语言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他后来的妻子的情书里的。
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蜜月中便有了一辈子唯一的一次精神出轨,(准确地说,其实
是2次,但是同一个人,后来他们曾有机会重逢,再次擦出短暂的火花)对象是诗人高
青子
。沈自己也曾暗示他最值得读的作品之一《边城》便是在这样的苦闷忧郁中写下的小说
。新婚之际,写下这样悲情的作品确实耐人寻味。
沈和张原本是极不一样的人,沈浪漫,诚实,钟情而张是非常贤慧及其务实没有太多情
调之人。单纯的沈居然将自己精神爱慕她人的苦闷和张兆和说了,当然不能指望张可以
理解他。他们是太不同的两种人,”沈从文一生只想造希腊小庙,庙里供奉的正是'人
性'。张兆和晚年在编完《沈从文家书》后,回望沈从文与自己的人生历程:'从文同我
相处...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9279
24
来自主题: _Hope版 - 紫色的沈从文 (转载)
从豆瓣转来的,原来俩人并不美满,其实从外表上沈从文也算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跟张
兆和挺般配的。张兆和是处女座,沈从文摩羯座,挺般配的呀
-------------------------------
张兆和晚年不识沈从文
叶圣陶说,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兆和在这名门望族
的“幸福宝典”中排行老三,沈从文称她为“亲爱的三三”。三小姐自小熟读四书五经,
英文讲得比苏州话还溜,通音律习昆曲,皮肤略黑,却五官秀丽,人称“黑牡丹”。这样的
女子,自小便在异性眼中散发光与热,自然练就了冷静理智、不动声色的本领,21岁尚未
情窦初开。
在上海中学读书时,她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情书。信是从来不回的,是否有时间尽
阅皆未可知。后来,每日收信达几十封,其中一半皆来自于那个木讷的乡下男人沈从文。
自古才子才女多佳话。张沈二人的佳话,实则一典型的单恋马拉松。
人人皆知他在追她,人人皆知他爱得疯狂。整整三年,他的痴情已把她逼得无路可
退。他顽固地爱她,而她顽固地不爱他,有错吗?当然没有。只是,倘若他得不到她的爱,
就会萎谢甚至死亡,而他又是一位那么有才华的作家。人们便会不满了:你施于那...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8
25
我先承认中国现代作家里,我唯一用心读过的就是沈从文,其他也读过,但没有用心,
所以,我可能对沈从文有偏爱。
下面说的这些,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尤其是说揭发萧的这一段。我的直觉是凭沈
先生的为人,经历,和品格,他不会这样做。
和张的婚姻幸福不幸福,外人怎么来评价?不过,我看过张在沈从文到北京
后(解放后,写给沈从文的书信,这么些年,对沈的情感还是很真,这不是文字技巧可
以写出来的。
英国人说,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很奇怪,我们中国人似乎特别喜欢用
一些或许半真半假的事来说我们自己的莎士比亚,而不知道好好珍惜。建国以来,干干
净净的中国人本来就没有几个,有那么几个可以给人以希望,让人觉得人世还没有坏到
不堪的地步,可是还是这样用这样的不知真假的消息来说三道四。
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人不可以说,但是,总是应该是可以比较真实的事,比较可以确实的事
写出这样美的文字的沈从文,一生遭遇坎坷的沈从文,无论从结果和过程来看,无论从
做人还是做事看,稀有的善良的人,这个评价,是最恰当不过了,又有几个人,当得起
这个评价?不过,可能我们早以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了,只有毛这样的人物才能当作
英雄...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汪曾祺
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
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位四妹对三姐夫沈
二哥真是非常了解。——荒芜同志编了一本《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写得最好的一篇,
我以为也应该是张充和写的《三姐夫沈二哥》。
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
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
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沈先生瘦瘦小小(晚年发胖了),但是
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
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
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
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
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
...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644
2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沈从文
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沈从文
作 者: 夏逸陶 (送交者: 夏逸陶) 2000年3月09日15:41:47 于 [恋恋风尘]
说起来,我和他有些缘份。
沈从文在湖南芷江的警察所作办事员时,姨父熊捷三——民国政府总理熊希
龄的七弟——曾专门给他提亲,提出4个出身名门、相貌姣好的女孩供他选择,
其中一个就是熊捷三自己的女儿。可惜18岁的沈从文此时正迷恋上一个马姓女
孩,心无旁骛。
事情的发展却有些残忍:初恋居然是一场骗局。
沈从文在发现被骗走了家中的一千大元之后(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又愧又急,离家出走,从此脱离了原先的轨道,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如果不是有这一次意外呢?“这时节我应当在那地方作了一个小绅士,我的
太太一定是个有财产商人的女儿。我一定做了两任县知事,还一定做了四个以上
孩子的父亲(《从文自传》)。”
我们似乎该为沈从文庆幸,庆幸他没有做县知事,庆幸他生命的“升级”。
然而,这个执着的乡下人在闯进城里后遭受的压力与生命形态的扭曲,又有谁能
体会,谁能分担呢?
在沈从文的词典里,“乡下人”和“城里人”有明确的界定。乡下人是人性
纯朴善良、生命形态自然真实的象征,城里人则是人性丑
g***m
发帖数: 465
2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 100岁的沈从文 (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MountEverest 所发表 】
南方周末   2003-01-16 14:43:24
□本报驻京记者夏榆
小说家沈从文“搁笔”之后,曾经提到“跛者不忘其履”,他写道:“这个人本来如
果会走路,即或因故不良于行时,在梦中或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常常要想起过去一时健
步如飞的情形,且乐于在一些新的努力中,试图恢复他的本来。”
不忘其履
46岁的沈从文发表他完整意义上的最后一篇小说《巧秀与冬生》,是1948年年初。同
年12月31日,在题赠一个朋友的条幅中,他留有“封笔试纸”字样。其时,距他开始职业
作家生涯的1927年,是21年,距他自己认定开始“写作”的1925年,是23年。23年间他完
成的小说创作近300万字。在纪念沈从文诞辰100周年之际推出的浩大的《沈从文全集》中
,单是书信部分也有近300万字,占了9卷,内中8卷写于1949年之后。
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写作,还包含在《沈从文全集》的“诗歌卷”、“集外文存卷”
和5卷“物质文化史”中。诗歌卷所收录除写于1920年代的新诗外,还有写于六七十年代

旧体诗。1962年,小
l*******r
发帖数: 39279
29
大学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
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
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
绝认他做父亲。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
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
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
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
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
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9279
30
大学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四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郭沫若
老师说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个情人,然而他却毫无责任感可言。
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对这些女人始乱终弃,甚至还把纯粹出于私心的别离描写成“
为了革命的牺牲”,来衬托自己的伟大。
最后这四个人中两人上吊自杀,两人对他终生怀恨,甚至他的十几位子女中也有许多拒
绝认他做父亲。
郭沫若晚年孤独一人,沉溺于花大把的时间抄写自己死去儿子的日记,可谓凄凉至极。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是冷而不带感情的。
第二个是老舍
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
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
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
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没有故事的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
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608
31
1927 鲁迅
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鲁迅回信称中
国作家还没有合适的人可获奖。
1968 老舍
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但他1966年就已
经去世,而诺奖一般不颁发给已故之人。
1975 林语堂
1975年,林语堂被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国际笔会推荐林语堂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但那年获奖的却是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1988 沈从文
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曾表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但那
时,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因此与诺奖失之交臂。
2001 巴金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推选巴金角逐公元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巴
老家人拒绝了该会的推荐。
——更多
这里边最遗憾的是 1988年 沈从文,
如果1988 沈从文获奖,那比莫言更有说服力。
z*****i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沈从文真是个软蛋,软骨头
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到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遇上文化大革命。军管会的军代表
指着他工作室里的图书资料说:“我帮你消毒,烧掉,你服不服?”“没有什么不服,
”沈从文回答,“要烧就烧。”于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说》在内的几书架珍贵书籍
被搬到院子全都烧毁。
1979年,沈从文被第四次文代会中提起,沈从文说:“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
提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
1985年,一名女记者问道沈从文在文化大革命中打扫女厕所的经历,沈从文抱着她的肩
膀,号啕大哭,惊呆了周围的人。
b*****l
发帖数: 9499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沈从文,张兆和 pp

张家墙头的高度和沈先生的体格,是比喻。。。 他毕竟不是山寨大王。。。
说到沈先生的体格 -- 人家毕竟是 15 岁就当了土著部队的 -- 不由得想起了刘文典先
生跑空袭评论沈先生捷足先登的妙语:我跑空袭是为了庄子,陈(寅恪)先生跑是为了
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他沈从文凭什么也跑?
我当时读过的,一时找不到,摘一段儿演义吧: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昆明开学,当时日本飞机经常光顾昆明上空投弹。于是,飞机
来时,正在上课的人们起身跑进防空洞躲空袭就成了联大师生的必修课。著名学者陈寅恪
因此有“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对子。据说,有一次,敌机来袭时,陈寅恪。。。没来得
及跑。刘文典带着几个学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原来,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
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且视力在慢慢衰竭,行动不便。于是,便带
了几个学生折回来。刘文典自己却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还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也在联大做教授的沈从文从他老人家身边一跑而过。沈从文比他年轻
,手脚也自然麻利许多。也在联大做教授的沈从文从他老人家身边一跑而过。沈从文比他
年轻,手
w*******g
发帖数: 13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ZZ)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陈徒手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一个重要关口:他转入了在历史博物馆三
十年的日子,一生由此断然分成鲜明的两段: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
在那风云动荡的三十年里,他的同时代朋友对他充满巨大的不解、疑
惑和同情,而后来人面对沈先生投向历史瘦弱的背影时则不由发出说
不尽的感慨。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生死线。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他在
《光明日报》发表检讨式的长文《我的学习》,其中就谈到一九四九
年的困顿:“北京城是和平解放的,对历史对新中国都极重要,我却
在自己作成的思想战争中病倒下来。”沈从文约定俗成地使用了当时
流行的“思想战争”这几个字,恰好表达了情感枯竭、崩溃的真实状
态。
事隔四十多年,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在北京崇文门寓所平静地回
忆道: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
沫若在香港发表的那篇《斥反动文艺》,北大学生重新抄在大字报上。
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
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
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槽的。现在想来不
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
韩寿萱那时是北
o**a
发帖数: 472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两个沈从文 ZZ
作者:韩三洲
闲时读了一些新文学史料,印象中的沈从文先生一如他笔下的湘西风景那样,宁静淡泊,
遗世独立,有时候甚至还有些胆小怕事、处处与世无争的样子。比如他与老朋友丁玲之间
的恩怨沧桑,就是明显的一例。建国以后,作为"地主阶级的弄臣"、"清客文丐"、"反动
文人"和"带着桃红色"的沈从文,尽管著作等身,但一看到第一届文代会上没有他的名字
,立刻从徘徊迷惘中惊醒,又陷入更可怕的孤独落寞之中。他惶惶不可终日,原指望能从
解放区来的、现已当上文艺界高官的老朋友丁玲能帮上他一把,没想到事与愿违,丁玲对
过去的旧友根本就不屑一顾。在孤立无援、惊恐不安中,这位"五四"时期的名作家选择过
割腕自杀,幸而被救活,但留下的心灵伤害却是永久的。从此,他辞别文坛,远离政治,
大隐于市,到历史博物馆去默默潜心古代服饰研究了。今年已百岁诞辰的沈从文先生有一
句名言,即"人生是一本大书",他的一生,可谓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的一本大书。
即便如此,沈从文在文革期间却依旧摆脱不了政治的困扰和人事的的纷争,据陈徒手
《午门下的沈从文》一文所述,当时,写大字报揭发他最多的居然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画
家范曾,他在大字报
p**y
发帖数: 23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zhuan]
作者: 陈徒手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一个重要关口:他转入了在历史博物馆三十年的日子,一生由此断
然分成鲜明的两段: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在那风云动荡的三十年里,他的同时代朋友对
他充满巨大的不解、疑惑和同情,而后来人面对沈先生投向历史瘦弱的背影时则不由发出
说不尽的感慨。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生死线。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他在《光明日
报》发表检讨式的长文《我的学习》,其中就谈到一九四九年的困顿:“北京城是和平解
放的,对历史对新中国都极重要,我却在自己作成的思想战争中病倒下来。”沈从文约定
俗成地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思想战争”这几个字,恰好表达了情感枯竭、崩溃的真实状态

事隔四十多年,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在北京崇文门寓所平静地回忆道: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那篇《
斥反动文艺》,北大学生重新抄在大字报上。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
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
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槽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
韩寿萱那时是北大博物馆系主任,从文就去帮忙,给陈列馆捐了不少东西。
R*******e
发帖数: 25533
37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steeleye,沈从文 and 中国式好人
中国式好人,是为自己所有阴毒的所为准备好说辞和退路的人。中国式好人的造型和人
设屹立不倒,倚仗的是你不会用同样下三滥的方式对待他们。利用你的善意,然后否定
你的善意,最后把你的善意置换为他们的冠以“善良”的虚伪和自私。摧毁一切好的东
西,给自己的阴损和恶毒创造空间。
这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一个ID,steeleye,因为我在微博批沈从文而死死纠缠之后让我
明白的道理。
那是两年前的事情。这两年里我读了一些沈从文其他的东西,也被沈从文其他粉丝纠缠
过,到现在基本可以断言,不只是沈从文的粉丝,凡是读了沈从文的文字不能从心底里
厌恶出来的中国人,都必须不敬而远之。
c*****g
发帖数: 1856
38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转载]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kkkkk (雾里看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May 21 00:13:41 2000), WWW转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JU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Axon (民以食为天), 信区: ZJU
标 题: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May 20 03:11:03 2000) WWW-POST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陈徒手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一个重要关口:他转入了在历史博物馆三
十年的日子,一生由此断然分成鲜明的两段: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
在那风云动荡的三十年里,他的同时代朋友对他充满巨大的不解、疑
惑和同情,而后来人面对沈先生投向历史瘦弱的背影时则不由发出说
不尽的感慨。
一九四九年是沈从文的生死线。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他在
《光明
j******n
发帖数: 21641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程绍国:林斤澜说沈从文
有件事很有意思。五十年代中,沈从文被通知参加接待市里一位领导同志。他早就
去了,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领导同志等来了,原来是副市长吴晗。沈从文见了就
躲开了,事后领导追问,他只好说:“我怕他恭恭敬敬地对待我。”他解释说,因为吴
晗是他的学生。对这件事,他的姨子张允和是这样解释的:“当时三妹兆和是蛮疯的女
孩子,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老拿第一。很多人追我们的三妹,沈从文的情书
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从这件事来看,当时的沈从文又非常非常自卑。

地。
b********n
发帖数: 16354
40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关系没有一直维持下去。与长久的婚姻比起来,这短暂的婚外恋要脆
弱的多。高青子也选择了退出沈从文的生活,这时间大约在1942年。
小说《主妇》(1946)是沈从文为纪念结婚十三年而作。这篇小说中,沈从文对给妻子
造成的伤害表示了极大的歉意,是写给妻子的忏悔书。"
b*****l
发帖数: 9499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沈从文,张兆和 pp
俺觉得,刘的意思是:沈从文不值得跑得那么欢,反正被炸死了中国也没什么损失,也
许还可以省些教育经费。。。
这后半句,参见刘文典骂沈从文的另一个典故:西南联大要把沈从文评为教授,刘评论
:“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
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典先
为了
飞机
来得
a**s
发帖数: 124
42
“生离”与“死别”
然而,1929年至1932年,恋爱并非沈从文生活的唯一内容。在这期间,正有
一些重大事变在他身边发生。1930年5月,去山东教书的胡也频和丁玲突然回到上海
,在
从胡也频和丁玲的口里,沈从文得知二人离开山东的原因:由于那里风潮闹得厉害,
他们不愿受人利用,又不愿让人暗算,所以回来的。胡也频又独自告诉沈从文,他们简直
是逃
关于这“另一件事”,丁玲后来有过极明晰的回忆:……等我到济南时,也频完全变
了一个人。我简直不了解他为什么被那么多的同学拥戴着。天一亮,他的房子里就有人等
着他
我觉得要懂得马克思也很简单,首先是你要相信他。同他站在一个立场。
……后来他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斗争,他明白了一些教育界的黑幕,这没有使他消极,
他更成天和学生们在一起,有些同学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文学研究会,参加的有四五
百人
到后,沈从文自然明白了这件事的性质。对胡也频和丁玲的行动,他并不感到吃惊。
他们把别人认为已经稍过了时的问题,重新来注意,来研究,来认识,推动他们的不
是别的,却只是他们几年来对于社会现象
a**********k
发帖数: 1953
43
见网上有纪念徐志摩逝世80周年,特找出沈从文在志摩去世3周年
时的一篇纪念文章。沈从文曾说过:“没有徐志摩, 我早已腐烂”。
摘要:
我以为志摩智慧方面美丽放光处,死去了是不能再得的,固然十分可惜。但如他那
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万汇百物的
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
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这些人理解志摩,哀悼志摩,且能学习志摩,一个
志摩死去了,这世界不因此有更多的志摩了?
纪念志摩的唯一的方法,应当扩大我们个人的人格,对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
分爱。也就因为这点感觉,志摩死去了三年,我没有写过一句伤悼他的话。志摩人
虽死去了,他的做人稀有的精神,应分能够长远活在他的朋友中间,起着良好的影
响,我深深相信是必然的。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作者: 沈从文
六点钟时天已大亮,由青岛过济南的火车,带了一身湿雾骨碌骨碌跑去。从开
车起始到这时节已整八点钟,我始终光着两只眼睛。三等车车厢中的一切全被我看
到了,多少脸上刻着关外风雪记号的农民!我只不曾见到我自己,却知... 阅读全帖
c******0
发帖数: 23
44
我也很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
起初读他的文章是认识了一位很喜欢沈从文先生文章的人。
读完让人回味无穷...
读着读着... 也喜欢上了。
希望择日到湘西去转转 ...
很羡慕张兆和...
如果我也有一位像沈从文先生那样给我写信的人就好了...
wh
发帖数: 141625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书】听王德儿威讲沈从文与冯至
当小说读的说法像个隐喻,马悦然也说它是本小说,说沈从文如果没有突然去世,本来
准备拿这本书作为他的小说授诺奖的。他倒不是不把考证当真,是把整本书看作沈的人
生经历的比喻象征。不过他可以这么说,如果沈从文自己说的话感觉很怪噢(有点做作
……),也好像胆子太大,隐含对政府不满,呵呵。要是书里没有这句话,王德威有点
太抒情发挥了……
噢,那是cousin了。我记得他说nephew,有可能听错或记错。
再问你一篇文章,我刚查自杀时看到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32ccb0100x5m6.html
温儒敏这个名字很耳熟。文章里说丁玲那段时间不在北京,没见过沈;后来丁玲主动去
看望沈,只有劝慰没有冷傲。《合肥四姐妹》里倒是说丁玲冷遇沈、促使他崩溃的,我
记不清用了什么证据,回去再找找,好像是信啊日记的。文章里说的丁玲三四五月份不
在北京其实不说明问题,沈从文三月初自杀,如果见丁玲也是三月以前的事。文章里又
引用沈后来写给丁玲的信里对婚姻的忧虑,来说明这也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这也很含
糊噢,至少不能证明他在自杀之前有这个想法。
s*******e
发帖数: 47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 关于沈从文的《萧萧》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pinkmartini (了了~ 生活在黄色潜水艇中), 信区: Prose
标 题: 关于沈从文的《萧萧》z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Oct 21 23:06:57 2002) WWW-POST
关于沈从文的《萧萧》
送交者: 苏七七 2002年10月16日17:37:28 于 [五味斋]http://www.bbsland.com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
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
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
事中,象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
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
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
h*i
发帖数: 3446
4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沈从文与汉服
沈从文为什么晚年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历时15年写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可
能也是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图吧?在他当时(文革中)肯定是不敢明说要保存中国
传统文化的,服饰研究貌似无害,其实是有其深意的。
对了,沈从文是苗族。
我觉得,华夷之辩是可以提的,但把华夷之辩说成是汉族和其它民族的区分,就是大错
特错了。前一阵,在宗教版有对"什么是中华文明?"的讨论. 我的观点认为这其实
就是个文化认同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民族或血统问题。
是汉族血统但不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愿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要推倒一切重
来的,就不算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 就算夷.
"夷", 这不是什么骂人的话, 其实,反正这些人也不认为"华"有啥好的, 作为夷岂不更
光荣?
Z**********g
发帖数: 14173
48
"1985年,一名女记者问道沈从文在文化大革命中打扫女厕所的经历,沈从文抱着她的
肩膀,号啕大哭,惊呆了周围的人。"
LOL
3000wan is coming!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