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文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0
发帖数: 68029
1
汉文帝,汉武帝,汉哀帝还搞gay呢,算不算性解放呢
d****z
发帖数: 9503
2
汉景帝也是处理他叔叔。他弟弟就没事。汉朝主要是汉文帝没有处理好这些藩王。
c*******o
发帖数: 2773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谁跟小平同志比较像
汉文帝?
h****r
发帖数: 147
4
太祖病了,不就跟当初汉文帝听说弟弟淮南厉王死了时候一个心境(帝闻之,病焉),
心里有鬼呗。心里没鬼,病啥?
g****t
发帖数: 3165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议不要互相说对方"轮"
还有人反江?
这属于丧心病狂吧。
才帝的能力和政绩是超过宋仁宗,汉文帝的。

你去军版能分清楚邓粉和邓轮吗?
他们主张除了一个反江,一个不反,有别的吗?
w****j
发帖数: 558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以我门应对满清感恩戴德
我早就知道某些没出息的ID会搬出卑弥乎来。
第一,我们遵从春秋的教诲: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日本人
如果真能把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入主中国,那也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日本也就会
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日本人没做到。既然没做到,那就没什么可讲的了。到近代中
国日本泾渭分明,这是历史现实。无视历史现实的,大概都是些无脑儿吧?
第二,就是在古代,中国日本和中国契丹的关系的远近亲疏也大不同了。某些ID就会提
个文献名,估计内容从来就没看过。我贴魏书契丹列传和三国志 魏书 东夷传如下。不
解释,自学是小白的义务。
契丹列传:
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
逃迸,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
真君以来,求朝献,岁贡名马。显祖时,使莫弗纥何辰奉献,得班飨于诸国之末。
归而相谓,言国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东北群狄闻之,莫不思服。悉万丹部、何
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洁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马文
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常。皆得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贡献不绝。太和三年,高句
丽窃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7
尚书还是流传下来了, 归功于伏生.
伏生,一作伏胜,生卒年月不详,西汉经学者。字子贱,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南)人
。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
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
学者,皆出其门。
人物生平
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
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
渐复兴,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
,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
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
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
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
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8
☆─────────────────────────────────────☆
piglet (人不猥琐枉中年) 于 (Thu Oct 7 10:04:37 2010, 美东) 提到:
朱标的政策改变应该没有朱允文那么激进,假如朱棣造反,投向他的人会少些
有些人说朱元璋让宗室掌兵不对,其实至少在当时,建国不久,中央军比起朱
棣等藩王的兵来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
xiaoju (可爱的龙猫) 于 (Thu Oct 7 10:06:15 2010, 美东) 提到:
等他死了一样造反。
朱元璋的政策就是不行,如果不迁都北京,50年后瓦剌回来,国境线重新回到黄河。

☆─────────────────────────────────────☆
OXGBIX (牛英九) 于 (Thu Oct 7 10:25:43 2010, 美东) 提到:
朱标如果要是行允文的政策做法,朱棣恐怕一样会反,横竖都是一个死,造反还有翻盘
机会
☆─────────────────────────────...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9
汉朝国力一直远大于匈奴,您老说的是军力.
匈奴几十万人口,逐水草而生息.只不过全民皆兵,青壮全是控弦之士.
w*********g
发帖数: 30882
10

匈奴两百万~三百万人口。汉初国力比匈奴弱。
=========================================
五胡之一——匈奴国历史简史
时间:2010-07-19 来源:www.lishichunqiu.com 作者:历史春秋网
http://www.lishichunqiu.com/weijinnanbeichao/whslg/2010-07-19/1
人口
根据对冒顿纵精兵30余万围困刘邦于白登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则匈奴人口应当
在150万至200万之间。附汉的南匈奴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
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曹魏时,分匈奴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帅刘豹统辖万余户,居太原郡
故兹氏(今山西临汾);右部6千户居祁县(今山西祁县);北部4千余户居新兴县(今
山西忻县);南部3千余户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中部6千户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
)。共3万余户,人口近20万。
刘渊在并州起兵时,并州匈奴总人口约35万左右。
t****u
发帖数: 8614
11
五口出一卒的假设不成立吧!
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比例要高。何况30万这种数字都很不可信。您老算算每天的后勤消
耗要多少。
w*********g
发帖数: 30882
12

凭什么让我算?你不同意这个数字,提供历史依据来让大家看看,评评理
w*********g
发帖数: 30882
t****u
发帖数: 8614
14
您老转的那篇文章说的"五口一卒",有什么依据?也就是随口一说.
k**0
发帖数: 19737
15
你把美国比为匈奴,某些人自然要不高兴了....
S*********4
发帖数: 5125
x****o
发帖数: 29677
17
又见扯淡贴,白人今天骂你了没?你笑了没?
t**********e
发帖数: 254
18
小破熊是澳洲小留,“您老”二字就免提了吧。
x****o
发帖数: 29677
19

把美帝比成匈奴是多么脑参的人才能想出来的
b*******8
发帖数: 37364
20
别意淫了。
汉朝,有人主动携款移民匈奴的吗?
汉匈是假兄弟 中美是真和谐(双赢是自欺欺人)
h****a
发帖数: 3114
21
这类开创性的文章应该发到nature/science上
a********s
发帖数: 333
22
匈奴是汉化,红朝是西化,这也能比?
w*********g
发帖数: 30882
a***n
发帖数: 3633
24
有,而且基本上是内部斗争而政治避难匈奴的。
不过拿匈奴照贴在汉朝做裸官的估计没有,
也没有见有人派遣留学生学习匈奴马术的。
g****t
发帖数: 31659
25
我觉得也是盛世.
功劳主要是江core的.胡温无大过.
多年前我就说,江core远超唐太宗汉文帝.
90年我本以为要亡党亡国了,结果江core去世界各国搞唱歌梳头做数学题,进入了
国际市场,而且屁股越坐越大.同时,还闷声搞了大堆的军工自有技术大项目.
再加上和平交接(这可是第一次)领导职位.今后江core被吹成中国的华盛顿我都不
会奇怪.

红朝这30年搁哪一代都是盛世了
w****j
发帖数: 5581
26
“一下子搞定两件大事,朝野震动,大将军周勃羞答答退了休,贾谊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一年才20多岁,不过他满腹经纶,遇事敢言,给朝廷制度吹来了一缕春风。”
这是写电影剧本呢吧?贾谊去长沙国的时候周勃还在台上呢。周勃离任是文帝要他退休
。史记里面很明确:
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O****X
发帖数: 24292
27
这个也太文科女生了
文帝就是在前汉都算不上是最好的
v*****s
发帖数: 20290
28
还可以了。高祖,文帝,武帝,宣帝也就这几个了。
d****z
发帖数: 9503
29
真读者。
o**4
发帖数: 35028
30
文帝确实是最好的,不仅是国家强大了,更重要的是百姓富足
v****e
发帖数: 1240
31
吹得太过吧
U*****5
发帖数: 189
32
同感,皇帝中接近圣人的人,知天,知地,知人,知己,而且能做到。
C********g
发帖数: 965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考试小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考试小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0 08:31:39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80
·曾师傅·
考试原本指的是考查和试用,后来才逐渐演化为现在的含义。在线汉典是这样解释考试
的: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现场操作等方式考查人的技能或知识水平。
(一)考试的起源
据专家考证,考试的前身就是考查和试用。原中国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在其大
作《考试的起源》中指出:中国关于考试的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约二千年左右尧选舜做
接班人的传说。当时,尧年事已高,欲选接班人,便向四岳征求意见。大家推荐舜,并
介绍了他的事绩。由于尧不能确定舜能否胜任这个职务,便决定“吾其试哉”。这个“
试”,当然还不是考试,而是试用,即在实践中考察。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周代,在周天子的号召下,学校普遍采用“比”、“考”、“校”
的方法,考察、检查、...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4
很罗唣的说明:最近很多网友心平气和地积极参与知识性趣味性话题的讨论,为历史版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很多网友也得到了版面直接奖励。然而,其中一些网友贡献巨大,
但相应的贴子只有一个,故此只发放了一个包子;还有若干网友,其文字史实准确度,
知识含量,以及科普价值或许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文章很遗憾地没有被得到保留,也
就没有得到相应的包子;另外一种特殊情况是对三国历史的讨论,版务人员对此话题持
无保留的鼓励态度,但鉴于此方面话题数量太多,很多问题趋于重复讨论,所以处于平
衡的考虑,三国话题的奖励标准相对于其他古代史话题要更严格一些,一些本属真知灼
见帖子也很遗憾地没有得到包子。就此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追加奖励。不过目前站方奖
励机构的办事效率比较低,所以敬请大家耐心等待,一到两周之内会兑现伪币。
ladyred:以诗歌形式咏诵三十六计,为本站难得的历史文化科普尝试,奖励50伪币
xlzero:多次积极参与知识性趣味性话题的讨论,贡献颇多,已逐渐成为本版中坚。
奖励30伪币
qed: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制作现代google地图;此外,qed网友从前的一篇文章,以佛
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论据,详细论证...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倒霉的龙城飞将 - 李广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661949.html
既然说了霍去病,也就顺便讨论下悲剧人物李广吧。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 印象中李广就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一箭射中像老虎的石
头,结果箭没入石头,被敌人俘虏了还只身夺马脱狱,拿强弓射匈奴挡住了敌人进攻,
后人还有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个武力
超高的英雄。
《上下五千年》可能为了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没有写李广的结局。
回过头来详细看看历史,不得不说,李广的故事是个悲剧,但也是个必然的悲剧。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将门世家 (又是个富二代!我靠!),从汉文帝年代结发
从军(15岁左右?),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平乱有功,但因私受將印,未能封侯。
到汉武帝年代,名声早成,每次对匈奴重大作战都有李广身影, 直到自杀。李广一生
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虽然次数多,但是能摆上台面的胜仗实在太少。到后来,有
很多人以为李广走霉运,连我们最大的富二代汉武帝都偷偷叮嘱卫青别让李广当先锋。
真的是走霉运吗?史书上有些记录(转WIKI详细文字在页末)表明,李广虽...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代后妃之最
中国第一位临朝女主: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
死得最惨的妃子:汉高祖刘邦夫人戚懿,被挖眼、去耳、断手足、饮哑药虐待而死
唯一的处女皇后:汉惠帝刘盈皇后张嫣
出生最贫寒的皇后:汉文帝刘恒皇后窦漪房,家里连饭都吃不起
第一位被废的皇后:汉景帝刘启元配皇后薄阿渝
第一位改嫁而成为皇后的:汉景帝第二任皇后王娡
成为皇后年龄最小的皇后:汉昭帝刘弗陵皇后上官氏,年仅六岁就成了皇后
第一位死于谋杀的皇后:汉宣帝刘询皇后许平君,被人毒死
第一位被丈夫赐死的皇后: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成君
第一位自杀结束生命的皇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位长达六十四年,她活了八十四岁,也是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在位最短的皇后:唐德宗昭德皇后王氏,只有半天,其次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皇后
佟佳氏,在位一天
最为阴险的皇后:汉明帝刘庄皇后马氏,明明夺走了贾贵人的儿子,使他们母全无感情
,而且贾贵人在宫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尊崇,却被历史书上大大称贤
第一位被权臣所杀的皇后:汉献帝刘协皇后伏寿
第一位被儿皇帝逼死的皇后:魏文帝曹丕皇后郭照
第一位被活活饿死的皇后: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任皇后杨芷
历史上第一...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7
☆─────────────────────────────────────☆
kz80 (雨过天晴) 于 h 提到: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661949.html
既然说了霍去病,也就顺便讨论下悲剧人物李广吧。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 印象中李广就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一箭射中像老虎的石
头,结果箭没入石头,被敌人俘虏了还只身夺马脱狱,拿强弓射匈奴挡住了敌人进攻,
后人还有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等等等,反正就是个武力
超高的英雄。
《上下五千年》可能为了照顾小朋友的情绪,没有写李广的结局。
回过头来详细看看历史,不得不说,李广的故事是个悲剧,但也是个必然的悲剧。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将门世家 (又是个富二代!我靠!),从汉文帝年代结发
从军(15岁左右?),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平乱有功,但因私受將印,未能封侯。
到汉武帝年代,名声早成,每次对匈奴重大作战都有李广身影, 直到自杀。李广一生
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虽然次数多,但是能摆上台面的胜仗实在太少。到后来,有
很多人以为李广走霉...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38
从刘邦给戚夫人唱楚歌说起——再答牙齿晒太阳 朱永嘉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315700386920816

按:关于《与九·一三事件相联系的上海文汇报三·一六文章》的十问十答,已发了(
上),即其中的四问四答,当时我发此文的一个意图是为了在九·一三事件四十周年的
时候,就这件事说一点个人的经历和感慨。有朋友建议我看一下反映再发后面的部分,
这样说者与听者可以有一个交流,思想要在对话中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矛与盾二者紧
密联系、缺一不可。我接受了这个意见,故把后面的六问六答分为中、下二篇过些日子
再发,或许还能再添加一点按语,暂时把这个题目搁一下。 前面那篇《我的两个小朋
友》文后的跟帖中有牙齿晒太阳的跟帖,贴出了“毛泽东与毛远新谈话(1976年1月—
—2月)”,这篇谈话以前没有看到过,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去核实,看起来是毛远新事
后整理的。主席的谈话在时间上是断断续续的,是七六年批邓以前毛对中央几个人的分
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对当时中央几个人的分析和判断...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39
那汉初的文景之治的时候,是因为有啥新的高产作物可以吃?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
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
,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
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
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
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
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w****2
发帖数: 12072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新史观必然符合且必须具备科学精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5 06:36:15 2011, 美东)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文革砸四旧,这是看得见的。《鬼吹灯》流行时,心说坏了,现在文物不知要糟到什么
地步。果然,据《南方周末》所言,所有文物专家都同意“现在是中国历史上 盗墓最
猖獗的时期”这一判断。发掘过妇好墓的郑振香说,“1950-1970年代,就没人盗墓。
现在又盗起来了,而且现在盗墓更普遍了”。“国家文物局副 局长童明康去年年底在
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19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全国大约有四十多万
处不可移动文物,但现在估计至少三分之一已经没 有了,自然破坏是一个方面,但主
要是人为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盗掘。
看得见的黑暗往往是万历魂消骨灭的事件;看不见的黑暗却是众人不以为意的常态。当
一本盗墓小说浮上水面,进入大众视野,即使我对文保不甚了了也知道——打破沉默打
破黑暗的——未必是光明,往往更糟,——是...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8811
41
这个理论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智商一定程度上也是有些遗传因素吧.
怎么可能是个常数.
如果说三四代,帝王家就有不少反例.
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这里就更了不起了.
清康熙,雍正,乾隆,这也是三代英明神武.
就算是司马炎,也不算差. 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晋朝,有太康之治.
也就是立太子这一步比较昏庸而以.
但是英明如李世民,也在这方面犯了错误,立了一个窝囊废李治.【 在 chinabbsdad (张
果老他爹) 的大作中提到: 】
s******g
发帖数: 3841
42
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发展经济和民生有功、以德服人的领导人。不以大家喜闻乐见的“英
明神武,一统江山”为标准
个人意见:
汉文帝
汉光武帝
唐太宗
宋仁宗
宋孝宗
明仁宗、宣宗,合起来算一个
明孝宗
蒋经国算半个吧,因为是偏安一隅的
T****i
发帖数: 715
43
没人说是因为帝制终结
我理解有几个原因,
1。谥号在唐以前还算有规矩,象汉文帝,隋炀帝。从唐开始就是乱七八糟的了。有什
么好词都用上。老长一串。所以大家也就不用谥号了。到满清就更不要脸了,一家伙狠
不得把一张A4写满: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
所以从唐开始庙号代替了谥号的作用。从唐到明,庙号其实相当于取代了号对皇帝一生
总结的作用。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象高祖太祖开国立业,太
宗发扬光大,明君的仁、宣、孝、成、睿,中,有点问题(一般是想干好事但没干成)
的神、英,好玩虚的真、理,昏君的光、熹。。。这时候就有两种情况,去其不远的,
因为自己经历几朝几代,对年号比较容易记,经常用年好。离得比较远的,用庙号的就
多了。读明人笔记,神宗如何,武宗如何,比比皆是。就现在也是万历如何,明英宗年见如何。怎么好记,怎么熟悉怎么来。
到了无耻的满清,最后一个评价皇帝的称谓也没半法用了。礼部敢给咸封上个神英试试
?光绪被慈禧恨成那样还混个德宗,花柳病的同治有个穆字,一贯用给亡国之君的哀宗
、思宗到溥仪这儿就成了恭宗。
这样的东西,除了民国修清史的一帮子不要脸的遗...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元宵节了
"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
。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
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
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
延续,故此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
圆之夜的意思。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
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
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初八点灯,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
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
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
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45
从古至今,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梵文和波斯文还有日文,有十分之一的外来语都源自日本,其中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词语占了70%
当中国人初次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的汉语词,并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
豪感;但是,如果告诉你汉语中有许多的日语词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
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 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
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
写。日语的“假 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
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 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
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 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
)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640
46
暮春永昼,无所事事,临案朦胧,忽忽欲睡。见一女子,羽衣翩翩,自西向东,
迤俪而来。顿使吾呆若木鸡,状如蠢牛,目不转睛、勿言勿动。忽见其,立于吾前,
手中握一卷册曰:此为天下名媛榜,汝有一面之缘,可启视之。吾如其言,净手洗
目以观之,见其上,列华夏历代之名女,上启夏朝,下至清末,以后妃、才女、名
妓为主,字迹娟秀,馨香扑面,记载颇详,吾心狂喜。遂极力以记之,正忘乎所以
之际,敲门声起,惊破幽窗,细想从头,所剩无几,甚懊恼,无奈何,遂取纸墨笔砚,
将断简残篇,抄录于此。供各位看官,茶余饭后,消闲解闷,不足之处,勿怪则个。
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
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不国。
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
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
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5、花魁李清照:两宋第一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6、花姿西施:四大美人之沉鱼,华夏第一女间谍。
7、花妃貂禅:四大美人之闭月,又一著名的女间谍。
8、花恶吕雉:汉高祖后,...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远可比汉文帝, 近可比明成祖
l**k
发帖数: 45267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区别一下谥号和庙号
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
o*****h
发帖数: 2082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区别一下谥号和庙号
嗯,谢谢指正。汉文帝的庙号太宗、刘邦的庙号高祖,貌似都是景帝加的(景帝虽然也
很牛叉却无庙号)。想象一下刘邦这样的牛人,死了以后都长期没有庙号。而西汉有些
皇帝的庙号(比如武帝),是东汉才确认的,可见早期对庙号的慎重
“祖”的泛滥,始于曹魏,但相对而言中原的汉族王朝对“祖”的庙号还是很慎重的,
少数民族王朝对此较为宽松,承前启后和开疆拓土的君主不少成了“祖”。反观像明朝
的成祖,如果不是嘉靖的拉虎皮做大旗,估计也就一直是“太宗”了
c*****i
发帖数: 11737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区别一下谥号和庙号
第一句就错了,汉文帝和汉武帝都有庙号,前者太宗,后者世宗。

?: 秦穆公,周幽王。到了明,开国皇帝用21字,其余的大多是17字,到了清,开国皇
帝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