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学佛是否需要舍离一切的欲望?之所以会有这样题目出来,最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对于佛
教有非常负面的印象,认为佛教不仅是一方面叫人家舍弃所有的欲望;另外一方面,看
起来又好像不能够善尽社会的责任,逃避一切社会的责任一样。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要
藉著这个场合,来跟大家说明这个基本的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所有的修行其实如果从解脱的立场来看,不外乎是要
排除烦恼、对治烦恼,那么烦恼有许多时候都是由于贪欲所引起;所以,其实在世间的
许多的宗教,只要谈到所谓的烦恼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都是以贪欲作为要对治的目标。
比方说一神教来讲,比方说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在教信徒,希望信徒不要完全
著重在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而是要把天上所谓的上帝身边的这些荣华富贵,当成真正
的荣华富贵,要能够摒弃世俗的东西,勇于去追寻上帝的脚步,按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事
情。这是一神教。
那么东方呢,移到东方来看,东方的印度教其实也有异曲同工。比方说,东方的印
度教其实吸取了部分佛教的名词,他们也在说世间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幻化的,所以大
家不应该费很大的力气去执著这些幻化的事物,而应该清净少欲,才能够跟真正的“梵
”合而为一等等...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2 孩子,别嫌父亲啰嗦。有些话,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在这里我还得重复一次。
作为世界强国崘安国的元首,作为知识渊博的非学者,作为全球偶像式的领导人,你一
定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自省,低调,谦逊,涵容。最最重要的,你还要时时刻刻怀有
社会公用心。
虽然,二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营养精华事件让你受尽了磨难,但是,从仕途方面来讲
,你实在是太顺利了。表面上看,这种顺利使得你在崘安国内一呼百应,也成全了你在
世界首脑中稳固的领导地位。可是,稍微冷静一些你就会发现,危机时时存在,反对者
时时存在,你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却未必时时存在。
还记得我时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漏洞和死穴的,一颗充满贪
欲和恶念的心会把人变得神志不清、福祸不明、凶残无比,可他们最后的结果必定是脆
弱不堪、欲死不能、鞭尸万年。
读到这里,徒丹“噗嗤”一声笑了,心情也随之舒缓了不少。
过去的日子里,在徒丹的心目中,他的父亲斯卫丹始终是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很特别的孩
子。徒丹觉得,父亲是一个简单而又快乐的人,他相信所有看得到的美好,也相信所有
想象中的美好,除了渊博的学识和谦恭有礼之外,他具有所有孩子们所具有的特点。虽
然,...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1232 | 3 孩子,别嫌父亲啰嗦。有些话,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在这里我还得重复一次。
作为世界强国崘安国的元首,作为知识渊博的非学者,作为全球偶像式的领导人,你一
定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自省,低调,谦逊,涵容。最最重要的,你还要时时刻刻怀有
社会公用心。
虽然,二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营养精华事件让你受尽了磨难,但是,从仕途方面来讲
,你实在是太顺利了。表面上看,这种顺利使得你在崘安国内一呼百应,也成全了你在
世界首脑中稳固的领导地位。可是,稍微冷静一些你就会发现,危机时时存在,反对者
时时存在,你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却未必时时存在。
还记得我时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漏洞和死穴的,一颗充满贪
欲和恶念的心会把人变得神志不清、福祸不明、凶残无比,可他们最后的结果必定是脆
弱不堪、欲死不能、鞭尸万年。
读到这里,徒丹“噗嗤”一声笑了,心情也随之舒缓了不少。
过去的日子里,在徒丹的心目中,他的父亲斯卫丹始终是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很特别的孩
子。徒丹觉得,父亲是一个简单而又快乐的人,他相信所有看得到的美好,也相信所有
想象中的美好,除了渊博的学识和谦恭有礼之外,他具有所有孩子们所具有的特点。虽
然,...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3781 | 4 FT中文网总编辑 张力奋
上一次见到葛剑雄先生,已是二十四、五年前,是在母校复旦园。那时,剑雄先生刚
跟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读完博士,住教工宿舍。我留校不久在新闻系当助教,
边读研究生。他是优秀青年学者,校方分了他一套稍大的公寓。历史系一伙研究生,拉
我一起帮葛先生搬家。只隐约记得那头大橱很沉,搬运时颇费了些时间和气力。在复旦
时, 听过他的课和讲座。 今年十一月,我想在上海拜访他。他已是名教授,出任复旦图
书馆馆长,且有全国政协常委的政治待遇。他邀我去他家,是在浦东一个很宁静的别墅
小区。1980年代,葛先生已中年,时隔20多年,还基本是老样子。递我的名片上,只有
复旦大学教授的头衔。
去他家那天,正是上海胶州路大火后的那个周末,市民的鲜花正满地盛开。我们的
话题由此切入。
葛:以前碰到这种事情,大家不太用这种方式表达的。这说明两点,一是现在愿意
表达意见的人层次比以前高了,包括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实力。你想买一束花,要
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一般的老百姓很少会有钱买花,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这显然是白领,至少已是接近中产的人群。他们不是扔石头,而是用鲜花。这个对政府
...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5 诸仁者。于彼何禅声闻缘觉如来共。
若有众生。求乐离苦观后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净平等时。若有正趣正发心者。应到其
所起卑下心随顺供养。从彼人边得闻正法。
闻已知义如法修行。 心乐离欲流注相续。是人得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入初禅。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
离喜行舍念增上正知入第三禅。
舍苦舍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度一切想灭有对想不念别异想入无边虚空处。
度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
度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
度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
度非想非非想处入灭受想定。
诸仁者。
住初禅者灭音声刺。
住第二禅者灭觉观刺。
住第三禅者灭喜刺。
住第四禅者灭出入息刺。
住无边虚空处者灭色刺。
住无边识处者灭虚空刺。
住无所有处者灭识刺。
住非想非非想处者灭无所有刺。
住灭受想者灭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口行得倚意行得倚。八解脱禅士。得灭尽定到彼岸。 |
|
r******3 发帖数: 586 | 6
胡扯!如果是这样,佛法早就灭了。因为解脱者从来都是极为稀少,仅仅靠解脱者来传
法,那意味着佛法很容易就灭绝。
佛陀对于什么样的人是说法师也有明确的开示,佛陀并没有说什么说法师必须是得到解
脱,而是说教导别人离欲,生厌,灭尽的佛弟子就是说法师
「如世尊所说说法师,云何名为说法师」?佛告比丘:「汝今欲说法师义耶」?比丘白
佛:「唯然,世尊」!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
,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
师」 |
|
S**U 发帖数: 7025 | 7 佛遗教经
阿[少/免]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
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
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
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
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
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
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
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http://book.bfnn.org/books/0084.htm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Wed Aug 10 21:0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9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2 13:08:22 2012, 美东)
:【 在 cpath (秋十三)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这么认为呀,非常赞成你的说法,许多文章里,我一直强调
不只剎那,小事小物, 甚至到大事大物,都有这样的特性,这世上的事物都含有这样
的特质
也不只是连续/不连续特性 还有变异的特性
我之前有些文章也常举日常生活能懂的比较大的例子,说明我们一直误认为这样的连续
现象
因为”常”的特性,当然脑袋也会认为有”我”这样一个恒常的东西,
“常”可以说是脑袋一切运作的基础。 是”我”的基础, 有”我”之后就有欲贪,
贪爱。所以也是贪爱的基础。
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观无常。
这点我们是有一致认识的。
这是你独特的观察,你觉得剎那的”跳跃”现象才是重点。 这就是重点了 Good
我也会注意是否真的是这个原因,造成误解有”我”。
目前我不确定是否一定是剎那跳跃,或只是我们观察力有限,只能观察到如此。
不排除有剎那跳跃的可能...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0
我不坚持自己一定对,但对方说的要有道理。
你的说法很奇怪。
我认为 贪嗔痴熄灭,五取蕴熄灭,断三界贪爱、无明,证阿罗汉果,就是涅盘。
当然,这时还活着这身心,也是无我。
活着一举ㄧ动一思ㄧ念,断除贪嗔痴之苦,这是我所在意的。
我认为你说 (我认为的)
-- 这还不够,还要再继续修行,断除整个五蕴 或者体验他们消灭的情况
我认为,那不然就是死了,
不然就是接近死了,e.g. 灭尽定 或 灭尽定以上
有种说法是,贪嗔痴熄灭,可人还活着, 这叫有余涅盘。
死了,剩下的五蕴也没了,叫无余涅盘。
(虽然这样的有余涅盘、无余涅盘,我认为也有问题
,可就姑且这么认为吧)
好,既然这样就好了,
怎么样好了呢?
活着有余涅盘,死了无余涅盘。
这样就好了。
既然我们活着,那就有余涅盘了。
我认为,你好像在说,活着就要无余涅盘。
而且不能达到,可必须拼命体验无余涅盘。认为那才叫涅盘,其余都不叫涅盘。
这个动作,我觉得,多此一举了。
(有空闲,真想这样,应该是可以做此体验。 可,不是必要动作)
退一步说,
慧解脱阿罗汉怎么办? 他们不见得有初禅,他们活着就没法涅盘了吗?
他们到底算不算涅盘...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1
that
说。
我有些搞不清楚你的意思了
杂阿含75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
…..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
解脱者』。
这两段经文,一致。
都指着 不要对五蕴贪爱,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另,你贴的经文,说”见法涅盘”,
不太明白这与我贴的经文有何冲突,或有何相关??????
可否再说说。
你贴的经文,是说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好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对呀
五受阴灭,就五受阴灭, 为何你说就会死???????????
或者 今生证涅盘, 与会死有何关系?????
不解这其中的关系????????????????
或者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并非 五受阴灭 ?????????
或是 你认为五受阴灭,不是灭除对色的贪爱,受的贪爱…
而是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杂阿含57经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
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彼触、受、[爱、]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
色在我而见我在色。
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3
大乘说以慈悲心为体,你老人家说你慈悲心为我,知道这二者区别有多大吗?
你那所谓的“我”,已经即不是小乘认为的,也不是大乘认为的了。“我”的定义已经
完全发生了变化
不必自作聪明了,你还不够资格超越佛陀,佛陀的原话是“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指明是像法毁灭正法,而不是反过来的正法灭,像法出。这个顺序问题很重要。
杂阿含906经
=================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
,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
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减。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
,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
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
=====================================
确实一点不神奇,就像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于市场,以价格低吸引消费者,那么真正的正
品必然会受影响,乃至倒闭。
很多产品,本身就是毁在假冒伪劣产品手里面
代。 |
|
P******n 发帖数: 329 | 14
这就是你的知见错误的根本原因。非得认为必须有个什么东西在轮回,这就是导致你所
有知见错误的根本。说你错,不是想批判你,真的是想把你往正道上引,听不进去也是
没有办法了。
只要你认为有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轮回,即认为有个轮回的主体,不管这主体是变还是
不变,都会导致你有我执,或者说因为你有我执才会有这种知见。比如说,我们都知道
我们人的身体从出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在变化,1岁的时候和20岁肯定不一样,到了
60岁又不一样。我们接受这种变化,但是我们还是有我执,认为1岁的时候的那个“我
”和20岁的“我”以及到60岁的“我”是同一个“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根深
蒂固地认为有个主体在那里。所以只要你认为有个东西在轮回,你必然认为这是属于我
的,我要做功德,在这个东西上积累功德,然后这个东西可以轮回到好一点。这全部都
是我执。你思考修行解脱死后是什么状态,这又是变相的我执,你认为,“我”一定要
以某个状态(或者说“相”)“存在”,不然就会恐慌,害怕。害怕寂灭。你如果一定
要问是个什么状态,舍利弗尊者说过,一切“有”的寂灭,一切五蕴的灭尽就是解脱后
的状态。这个状态并不一定非要死后才有。解...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5
我找到了,上座部的说法可能是从杂阿含 567经而来。
不过, 80经是 修多罗,
567经只是弟子记说,且那时质多罗长者那时还是学生,向人问法时,别人要他答。
80经的 相应部 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 也几乎是80经的说法。 不是567经说法。)
观无常,至无我、无欲,叫”空”
-- 但还有慢, “无欲”也还没稳定。 不是证阿罗汉果,不是涅盘。
没有色声香味触之”想”, 就无想 (就是无相)
-- 但还有慢, 不是证阿罗汉果,不是涅盘。
除贪嗔痴,叫无欲(定) (就是”无所有”,”无愿”)
--但还有慢 不是证阿罗汉果,不是涅盘。
再观,我、我所,是无常,由缘起法观察皆无我。
这才除慢 (应该是我慢)
============
杂阿含 567经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尊者。谓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
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复次。无诤者空。
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尊者那伽达多问言。云何。长者。此义汝先所闻耶
答言。尊者。不...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6 That's not what it meant.
It refers no future 5 aggregates. Otherwise the sutra below would imply that
to be an arahant, you must be dead, which contradicts other sutras.
杂阿含28经
佛告比丘∶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南传:相应部22相应116经, 相应部35相应155经
比丘!如果对色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28.htm
SA 456
灭界者,缘有身[故]可知。...
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SN 14.11
这想受灭界,此界缘灭而被了知。...
这想受灭界,此界应该从灭等至达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56.htm |
|
f*******e 发帖数: 5594 | 17 阿含经中数十处提到空与苦的并列,离苦、离空才是涅磐。
参考经文:
第1经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第104经“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盘。”
第335经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
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
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
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第867经 “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
非我。于此等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厌离.防护已。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此则寂
静。此则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盘” |
|
M******8 发帖数: 10589 | 18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以史为鉴”的不同出发点——人民和朝廷哪个是目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9 10:09:31 2013, 美东)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20 阴谋史学是刺向共和国的尖刀
标签: 阴谋史学 顶[0] 分享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阴谋史学——刺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尖刀
作者:尹国明
当下阴谋史学大行其道,让人不得不正视之。认识阴谋史学需先提两句很有名的话
,一句是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说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
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另一句是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
说的:“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阴谋史学的要旨就在于
这两句话中。
一、阴谋史学的前世
阴谋史学的历史堪称悠久。历史事件是真实发生了,但是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却未
必是反映真实的历史。自有国家以来,历史的编纂权,都是被统治者非常重视且高度集
中的特权。对于历代封建王朝而言,在建立初始都需要论证朝代更替的正当性,那就需
要利用历史编纂权去把前朝历史大大的诋毁一下,为改朝换代提供理论支持,这一点在
清朝修明史的时候表现的最有代表性。在清朝史官的“妙笔”之下,整个明王朝似乎成
了专制残暴甚至荒唐的代名词。这种阴谋史学至今还有广泛的影响,很多人一谈明朝,
就想起太监乱国、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似乎这就是成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四】
那陵提婆王诏告尼泊尔国内,召集军队准备出征。加德满都虽然是国都,却也只是
人口一万左右的小都市,由于国王要在此聚集七千位士兵以及同等数量的马匹,所以从
隔天开始市内就变得日益喧闹。
王玄策从王宫的一室眺望城市风景,回想自长安出发以来的日子,其剧烈变化让他
自己都不禁感叹世事无奈。
幸好此时大唐、吐蕃、尼泊尔三国之间的关系良好,尼泊尔只要有些许担心吐蕃军
会趁自国守备薄弱时袭来,就绝无可能将大半国军借给王玄策。
此时请暂时无视时间来看看吐蕃的国情。使节自加德满都出发,越过雪山抵达拉萨
进谒松赞干布王是出发后十天的事,纵使是习惯于高山活动的吐蕃人,还是要花费这么
多的天数移动。
吐蕃国王读过书信后开始思考。
笔者在此根据前例,将松赞干布王当时的心境加以解说,情形如下:
“如果拒绝唐使的请求不派出援军,那情况会变得如何?想必唐使会恨我,王妃也
会对我失望,同时今后与大唐的外交将不再顺遂,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大军威胁。天竺的
戒日王虽是贤君,可是他逝世之后国家动乱,吐蕃国就必须要预防南方国家侵袭,如果
将此事都丢给尼泊尔应对,那我的发言力也会降低……”
不管怎么想,答应王玄策的请求出兵才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杂阿含906经说,因为对佛不恭敬,不学习教法,不依教修行等五因缘,佛法衰落,像
法出现。愚人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
非律,相似佛法谈得热火朝天。若是恭敬三宝,依教修行,则正法住世。
杂阿含906经
佛言∶「......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
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
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
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沈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
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倚]而住;若法……若学
……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
,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沈没。
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
敬... 阅读全帖 |
|
j*****u 发帖数: 3 | 23 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才发展出来的吗?
文 : 余正遠
前言:有些人认為大乘经典是在佛灭度后才创造出来的,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為
佛陀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经典
」!四阿含中也多处提到「菩萨」二字!佛陀也说自己和过去诸佛修菩萨行的过程,以
及授记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萨六度,因此大乘经典不是后
来才创造的。
如《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就说: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為总持如来藏;
………………………………………………………..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们再引用经典并分几点来说明:
一、四阿含中多处提到「大乘」两字的经文:
1.《长阿...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1371 | 24 第二节 教难引起之后果
中印佛教,随摩竭陀王朝俱衰。熏迦、迦思婆朝,佛教抑抑不得志,僧众多南游、北上
以避之;促成安达罗中心之南方佛教,迦湿弥罗、犍陀罗中心之北方佛教,为独特偏至
之发展。分别说系,南化于大众系,北影响于譬喻师,并中印法难后事也。北方事分析
,为实在多元论;其极出婆沙师。南方重直观,明一体常空,其极出方广道人。一则严
密而琐碎,一则雄浑而脱略。迨安达罗王朝入主中印,中印佛教乃稍稍有起色。然摩竭
陀中心之中印佛教,夙为分别说系教化之区,以受创深钜,復兴不易,非输入新思想不
为功,时值安达罗文明发辍之期,故取于大众系者特多。昔迦王之世,分别说系初分,
其传人锡兰者,朴素可喜;而大陆分别说系则反是,如化地之糅世学,法藏之含明咒,
其不必即初分之旧,受安达罗朝文化之熏染而同化耳!本佛所说而衍为学派,彼此各得
其一体,分别说系折中其间,尤长。教难而后,南北日趋偏颇,中印佛教则常为折衷而
综合之。此至后期佛教犹尔,惜流于邪正综合为可憾耳!
佛教因教难而引起之变质,以教务外延,法灭及他力思想为最。佛教摄雅利安人之优良
传统,而实归宗于中道,与吠陀异趣。摩竭陀东北一带,受雅利安文化之...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18699 | 25 原标题:俄若联美灭中是自取灭亡 联中灭美可分肥
张燕玲
特朗普正式上任10天有余,全世界的吃瓜观众都看得很过瘾。这场大戏绝对不走先铺垫
——小高潮——大高潮的老戏路,开幕就是高潮,然后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把吃瓜观
众折腾得晕头转向。
“草莽英雄”蒙假像
特朗普上任伊始首先清算奥巴马的政治遗产,就职几小时内就签署第一份行政命令,直
指平价医疗法案,要求“最大限度降低该法案可能产生的财政负担”;接下来,在就职
的首个工作日宣布美国退出TPP,并正式通知其余伙伴国;24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命令
,决定重启(美加公心石)输油管道项目,推翻了奥巴马任内否决该项目的决定。
这一连串组合拳立刻就把执政8年的奥巴马打成了一个不懂经济、不关心民生的小混混
形象。同时反衬出特朗普熟谙国际经济,热心民生福祉的成熟、亲民形象。
1月25日,在内政初定的基础上,特朗普于墨西哥总统湼托计划访美前夕,签署了在美
墨边境修建隔离墙,并且由墨西哥承担修墙费用的决定,致使墨西哥总统因此取消访美
行程。26日,特朗普又放话,如果墨西哥拒绝出钱,美国将考虑对其征收进口税以支付
建墙的费用。可能是墨方的强硬反对出乎特朗普意外,...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26
你的意思是,南传中的阿罗汉出了涅磐定,回到现实的世界就没有解脱了?
阿罗汉没有从痴中解脱?没有从贪中解脱?没有从嗔中解脱?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便修厭;厭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五阴灭尽不起,是为涅磐。
你认为解脱就是涅磐,这样说并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经文
另外你认为那些观刹那生灭的
那是他们的系统,要解释就要按他们的系统去解释,我没有什么意见
在杂阿含与相应部的系统,观现象生灭,连明都还没有,更谈不上解脱
断无明是通过观五阴的集灭法而成就的
相应部22.126,我在其他帖子里面引了很多次,你可以自己看
不过似乎你不看经文,好像不太吊经文的,所以。。。。
我也不知道对你说什么,只能说你当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我没有意见啦:) |
|
B**M 发帖数: 74 | 27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8 汉书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地,乃收其兄呼屠吾斯在民间者立为左谷蠡王
,使人告右贤贵人,欲令杀右贤王。其冬,都隆奇与右贤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
于,发兵数万人东袭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兵败走,屠耆单于还,以其长子都涂吾西
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楼头为右谷蠡王,留居单干庭。
明年秋,屠耆单于使日逐王先贤掸兄右奥鞮王为乌藉都尉各二万骑(1),屯东方以
备呼韩邪单于。是时,西方呼揭王来与唯犁当户谋,共谗右贤王,言欲自立为乌藉单于
,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后知其冤,复杀唯犁当户。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叛)去,自
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闻之,即自立为车犁单于。乌藉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凡五
单于(2)。屠耆单于自将兵东击车犁单于,使都隆奇击乌籍。乌籍、车犁皆败,西北走
,与呼揭单于兵合为四万人。乌籍、呼揭皆去单于号,共并力尊辅车犁单于。屠耆单于
闻之,使左大将、都尉将四万骑分屯东方,以备呼韩邪单于,自将四万骑西击车犁单于
。车犁单于败,西北走,屠耆单于即引西南,留闟敦地。
(1)为:犹“与”。(2)五单于:即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乌藉单于、呼揭单于、车犁
...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9 在中国的古代,儒学和理学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前景。只要人人都遵守圣人的教化
,这个社会就会臻于大同。对个人来说,要求砥砺节操,保持正气,存天理,灭人欲。
入仕的目的,是为了行孔孟之道,而不是为一己私利。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会遇到许多诱惑和挑战,海瑞的《严师教戒》中就这样拷
问自己:将来入仕之后,自己有信心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吗?能坚持住自己的操守吗?见
了高官大人,能保持自尊吗?见了别人鲜衣骏马,能不起羡慕之心吗?
无独有偶,我们的共产主义价值观讲究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具体地,在文革的时候也搞过斗私批修一闪念。也就是说,不用说实际上做了什
么为了个人利益的事,就算心里头有一丁点私心杂念这个念头都不行。我父亲讲当年他
和他的同学们如何批斗他们的老师,只因为那个老师要带他们上山采蘑菇。而采蘑菇这
种事情只是为了饱口腹之欲,是与一切为公背道而驰的,所以那个老师的罪名是妄图以
私心杂念腐蚀革命青年。
问题在于,无论是“存天理,灭人欲”也好,还是"无私奉献"也好, 标准太高了,对人
的要求太苛刻了,除了圣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办不到。做官的达到一心为公的公仆境界 |
|
D**s 发帖数: 6361 | 30 活佛道场通奸 被捉奸在床
2016-02-13 活佛被捉奸 超意境
活佛搭上尼姑道场通奸 被捉奸在床作者:大号指北针
【星岛网讯】被誉为美声弘法典的活佛贝玛千贝仁波切,11日早晨竟在道场与一名还有
婚姻关系的黄姓尼姑通奸,当场被女方丈夫捉奸在床,送警究办。尼姑在警局跪求丈夫
放过活佛,“让他去弘法!”盛怒的丈夫则指着沾满活佛精液的床单证物,大骂:“饶
他?难道我还要再让他去骗吃骗喝,搞人家老婆?”
机场接禅师 入房谈性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黄姓尼姑的丈夫表示,他与妻子都是笃奉贝玛千贝仁波
切的信徒,平日出钱出力全心供养,连桃源街的弘法中心装潢也捐了不少钱,没想到仁
波切竟是披着袈裟的狼人,连他的老婆也不放过。
不过,黄女却声称与丈夫办理过离婚,日前丈夫私下向户政机关登记再度结婚,她
否认两人的婚姻关系,同时极力维护仁波切,表示是自己主动与师父发生性行为,还指
责“前夫”对师父太残忍了。
这起宗教性丑闻案件,是赵某临时打电话给妻子时,意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妻子淫
秽的呻吟声,查觉可疑之下,循声赶往查看才意外曝光。
赵某表示,他们夫妻笃信仁波切传法多年,彼此相当熟识,虔诚的妻子还在一个... 阅读全帖 |
|
i*****t 发帖数: 297 | 31 前几天,台湾“国教院”公布“12年社会领域课纲草案”,高中历史课纲将不再分“台
湾史、中国史、世界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课程分为“台湾、东亚、世界”三个
分域,中国史作为一个独立叙述的课程将在台湾高中历史教育中彻底消失。课纲自7月3
日至11月10日举行网络论坛听取各方意见,9月3日起在各县市办公听会,预计明年初交
“教育部门课程审议会”审议,2019学年上路。至此,在历经李登辉、陈水扁20年来的
“台独”化改造,以“台独”历史课纲为标志,台湾的“文化台独”终于在蔡英文手上
完成。
近年来,台湾岛内以“去中国化”为标志的“文化台独”动作频频,但对两岸关系危害
最大、在“去中国化”中发挥根本作用的,还是岛内历史课纲的“台独”化改造。“台
独”课纲消弥了岛内的中国人认同,培养了所谓“天然独”,从根本上扩大了两岸青年
及未来数代人对两岸关系的认知鸿沟,用心极其险恶。
课纲草案标志着蔡英文完成“文化台独”最后一里路。台湾历史课纲的改造始于李登辉
时代。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利用不断抬头的所谓台湾“本土价值”,要求中小学教科
书依照当局制定的课纲编写教材。在李的授意下,1997年开始,台湾历...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
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
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
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
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佛遗教经 |
|
r******2 发帖数: 1021 | 33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像法出生于世间
在[杂阿含906经]里记载∶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
。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
灭,有诸相似伪宝 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
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
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
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
何等为五?
1.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
2.不重;
3.不下意供养;
4.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而住;
5.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
住。
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沉没。“
[增支部]7.56 指出:“当如来已解脱系缚,
1.比丘,比丘尼,居士男,居士女,于大师(佛陀)所,不敬,不重;
2.于法而不敬,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zan
我对经文的解读与师兄不同∶
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
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
是指「说的是解脱法」,就是法师。解脱法是∶正观缘起而对无常法厌患,离欲,灭尽
,正向涅盘。
当然能以身证得解脱法,是更殊胜的法师。
对照南传更明白:
If a monk teaches the Dhamma for the sake of disenchantment, dispassion, &
cessation with regard to aging & death, he deserves to be called a monk who
is a speaker of Dhamma. If he practices for the sake of disenchantment,
dispassion, & cessation with regard to aging & death, he deserves to be
called a monk who practices the Dhamma in accordance with ... 阅读全帖 |
|
|
i********7 发帖数: 808 | 36 根据不同法友的发言,似乎大家都认为刹那生灭建立无常观
但是我看到的经文却给出另外一个答案,
无常观的内容就是观五阴的集灭(外加此是“色”),就是观五阴发生的原因和息止的
原因
而不是看现象刹那生灭生灭
在南传的相应部里面给出一篇定义无常观的经文:
“14.比丘們!當[無常想]如何已修習、如何已多修習時,終結一切欲貪……
(中略)根除一切我慢呢?
15.『這樣是色,這樣是色的集,這樣是色的滅沒;
這樣是受……這樣是想……這樣是行……這樣是識,
這樣是識的集,這樣是識的滅沒。』
16.比丘們!當無常想這麼已修習、這麼已多修習時,
終結一切欲貪,終結一切色貪,終結一切有貪,
終結一切無明,根除一切我慢。」 ”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38 要知道佛法的唯一目的就是涅磐,这也是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是无法退转的。
那么什么是“涅磐”呢?
杂阿含经第28经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
比丘见法涅盘。”杂阿含经第32经又说,“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无摄受者。
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得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可以看出,离欲.灭尽、无着,就是得涅磐。这与“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是等同的。而这后一句是所有提到阿罗汉时的定型句。
而且在杂阿含经第684经中直接提到,“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
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在阿含经中也没有佛陀提到自己与阿罗汉的差别。如果说有人
提出涅磐后还有不同的状态,那只不过是用世间的差别概念来理解涅磐,那已经不是真
正的涅磐了。 |
|
d*********t 发帖数: 4393 | 39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K******2 发帖数: 824 | 40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c********g 发帖数: 15629 | 41 http://www.xywq.com/lishi/files/f-131/137-mingqing.htm
天壤之别:明清两朝对海外华人的态度
明朝政权是在异族统治后光复中国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正统性最强的朝代之一,
与汉朝相匹敌,唐宋皆有所不及,而我们所说的王朝的正统性,实际上就是政权来源的
合法性。这种立国基础既给明朝打上了鲜明的汉族民族主义烙印,同时也使这个朝代更
具有国家民族责任感。明朝建国之初的政治纲领就是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
纪,救济斯民。”是将汉族民族主义,重建中华传统道德、民本主义结合在一起做为立
国之本的,在明太祖时代,这些纲领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实行。儒家思想,特别是提倡民
族大义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学,在明朝是做为宪法性意义的存在,是政权合法性的源泉
。而儒家核心的“华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维护汉族广大人民的利益,
是关乎这个政权是否属于合法政权的重要标准。同时,科举制度在当时最大限度的实现
了公平化和广泛化的社会阶层流动,使政权中枢能向认同中华的各阶层人士敞开,使基
层民意最少阻碍的进入上层。而明朝政治的公开性,在中国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加
...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42 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ACE
最近在论坛上与一群哥们辩论,他们的观点就是毛泽东东哥光辉高大上,而小平就
是自私阴险狡诈无耻小人。我坚决的反对他,我认为二者所处时代有交叠,作为新中国
前后两代领导人都是当时的超级精英,而且是一心一意为中国的发展殚精竭虑,他们都
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通过几轮辩论下来,我发现持他们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且
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看法,非常偏执,关键就是“攥住一些事实,只看这些事实”,视
野比较狭隘,不愿意全面的纵横向多维度看历史。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看电视,常问
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肤浅的思维里考虑不了那么多维度,记忆那
么多事实并纵横联合起来分析判断,所以贴一个“好/坏”标签是很节省脑细胞工作量
的一种做法。长大了,有的人还是这样一如既往的思维模式,而有的人脑细胞能够结成
更大规模的神经网络,可以形成能够处理更大范围的全面思维模式。
再进一步想,这里面可能不简单,可能还不是简单的思维狭隘的问题,很可能有居
心叵测的人在诱发那些思维狭隘的人们去干“让我们坚决的(拆)用长城上的好砖去砸
碎那些长城上的坏砖”这样的...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43 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民族大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大声讲给我们的子孙?
分享到:
时间:2017-12-16 09:26
•来源: 察网
•作者: 占豪
•浏览:666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英雄的民族会变成一盘散沙,没有英雄的民族最终会消
失在人类发展的大潮中······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民
族,我们怎么能让我们的子孙忘记我们伟大的英雄呢?我们怎么能让我们的子孙失去英
雄这样的榜样呢?教育工作者,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灿烂文明传承给我们的后代是
义务更是责任,否则将来我们的子孙一定会唾弃我们这一代。
12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回应了最近的社会舆论对中小学教材中删除民族英
雄卫青、霍去病内容的关切:①关于卫青、霍去病的学习内容,目前正在编写的高中统
编历史教材中对此有专门讲授;②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了解,编写组决定
在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补充卫青、霍去病等相关内容。
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民族大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大声讲给我们的子孙?
对于之前... 阅读全帖 |
|
J*****K 发帖数: 609 | 44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5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6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J*****K 发帖数: 609 | 47 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
f***t 发帖数: 2247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hant (bighant),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孙悟空有没有男女之欲?老鼠精让他暴露了本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7 01:11:03 2018, 美东)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七十二变,但《西游记》对孙悟空的爱情
生活却没有任何描述,孙悟空有没有爱情生活,或者孙悟空有没有男女之欲?其实孙悟
空是有的,只不过书中描写的十分隐晦
有人说孙悟空没有男女之欲,并引用孙悟空的原话论证,“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
教八戒在这里罢”。
这句话出现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当时黎山老母想
试探他们师徒四人取经之心是否坚定,是否会因美色动心,于是和南海观音、普贤、文
殊菩萨一同下界,黎山老母变成一个老妇人,其他三人变作她的女儿,坐山招夫,对他
们师徒四人广献殷勤,希望他们能留下做女婿。
唐僧问孙悟空是否愿意留下,孙悟空说了上面那句话。其实孙悟空那句话是违心的,他
那么说是为了向佛祖菩萨表决心,他一开始就知道她们母女四人...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21 | 49 麟凤龟龙 第八十八回
不料龙妖那时已极强悍狡猾,魔墨不但早已挥洒如意,居然还能随心模仿母鲸
音影,幻化万千。鲸群乱了阵势,遂被龙妖部众诱至此地设伏。
龙妖部众虽损失惨重,但终于还是杀死了抹香鲸王,接着又杀光了所有敢跟随
的抹香鲸,导致后来的抹香鲸再无精英,沦落到连几只虎鲸都打不过的地步。抹香鲸王
等死后,怨气不灭,遂在此地弥漫为妖,过往船只、飞禽、海兽、游鱼,经常受害。
后来,白鳝精非礼小白未遂后,居然花言巧语说动了鳄鱼王,愿当其军师,将
鳄龟和绿水蚺等赶尽杀绝。但到后来,却又对鳄鱼王苦练杀龟绝技起疑,互相猜忌起来
,干脆用计杀了鳄鱼王,逃过海鳄追捕,直至角蝰蛇群处。
其时,角蝰一族正因大王和大巫师双双死去而内乱不休。白鳝精居然也凭了三
寸不烂之舌和鳄鱼内丹,宣称自己乃海蛇毒王,并大刺刺让一众争夺大位的蝰蛇噬咬而
不中毒,得以震慑群蛇,轻易击败众多对手。同时,他还趁机鼓动进攻王蛇谷复仇,更
是颇得拥护。
不料眼看白鳝精就要荣登大位,却被从天而降的一条老伊澳毒蛇的一口,毒得
死去活来,只得仓皇而...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21 | 50 麟凤龟龙 第八十八回
不料龙妖那时已极强悍狡猾,魔墨不但早已挥洒如意,居然还能随心模仿母鲸
音影,幻化万千。鲸群乱了阵势,遂被龙妖部众诱至此地设伏。
龙妖部众虽损失惨重,但终于还是杀死了抹香鲸王,接着又杀光了所有敢跟随
的抹香鲸,导致后来的抹香鲸再无精英,沦落到连几只虎鲸都打不过的地步。抹香鲸王
等死后,怨气不灭,遂在此地弥漫为妖,过往船只、飞禽、海兽、游鱼,经常受害。
后来,白鳝精非礼小白未遂后,居然花言巧语说动了鳄鱼王,愿当其军师,将
鳄龟和绿水蚺等赶尽杀绝。但到后来,却又对鳄鱼王苦练杀龟绝技起疑,互相猜忌起来
,干脆用计杀了鳄鱼王,逃过海鳄追捕,直至角蝰蛇群处。
其时,角蝰一族正因大王和大巫师双双死去而内乱不休。白鳝精居然也凭了三
寸不烂之舌和鳄鱼内丹,宣称自己乃海蛇毒王,并大刺刺让一众争夺大位的蝰蛇噬咬而
不中毒,得以震慑群蛇,轻易击败众多对手。同时,他还趁机鼓动进攻王蛇谷复仇,更
是颇得拥护。
不料眼看白鳝精就要荣登大位,却被从天而降的一条老伊澳毒蛇的一口,毒得
死去活来,只得仓皇而...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