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次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l
发帖数: 3821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0c21b80102erxi.html
我今天讲的跟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主要是在家居士,今天在座的有法师,佛教基础
很深厚,也为别人讲,讲得比我要好。所以我要讲就不太容易了。我要讲的题目是《三
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此处的三乘与一般所讲的三乘不大一样,一般说三乘就是声闻
乘、缘觉乘、菩萨乘,我在此处所说的三乘主要是小乘、大乘、密乘。
净土宗的信徒从历史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是属于信仰型的,也就是一般人所说
的“愚夫愚妇型”的,文化程度很低,了解的佛法也很少,但信仰的需求非常强烈。尤
其在厌离人生,希望后世能够获得永恒的幸福,这方面的要求非常强烈。这种信徒在女
性里面大概占多数。解放前,印光大师就曾经说过,中国的佛教徒,女性大概占到70%
以上。这当然与过去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这种情况也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净
土宗的信徒,往往修行是很好的,尽管懂的道理不多,也许不识字,没看过什么佛经。
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老太太,她修行的效果非常好。这是一类。
另一类就是精通佛法,精通三藏,比较了各个宗派、各个乘的修持道以后,他最...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九乘次第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
二乘道次第
我打算把这个次第分为三乘道来讲,首先是二乘道。汉传佛教把声闻与缘觉合起来称为
小乘。汉传佛教认为当代的南传佛教是小乘,说他是小乘,他们一般不大高兴,叫二乘
比较好,这个他们是接受的。但从汉传佛教的判教来讲,与大乘相比,它也的确是小乘
。小乘的部派原来有二十多个,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流传到现在的有两个,一个就是
北传的“说一切有部”,一个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的修学次第是依据《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有一个《七车经》,用
七个车子来比喻乘着什么样的车子,一步步达到解脱的七个过程。它分为七种清净。比
如南传佛教的《清净道论》,以及其他的经典,都是按照七个清净的次第来论述修学道
的内容的。
七清净,第一个是“戒清净”,就是持四种清净的戒,有出家戒与在家戒。第二个是“
心清净”,“心清净”的意思是修禅定,三学里面的增上心学,通过修行禅定达到近行
定与安止定。近行定就是我们汉传佛教所说的未到地定,安止定就是四禅八定。第三步
是“见清净”,第四步“度疑清净”,第五步“道非道智见清净”,第六步“行道智见
清净”,第七步“智见清净”。后五步的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1
5
如果你学佛一段时间了,觉得经论很多。没有完整的概念,推荐你看。
《广论》是号称把佛学所有理论与修行方法都综合起来,并且一步步(次第就是步骤
)的教你如何从凡夫到菩萨的方法。
原来几年前就知道《广论》了,但只看到古文版,因为看不懂,所以只看了一点。
最近和一位同修讨论时,才受到启发。
下载了白话版和英文版,才发现是原来的古文太难懂了,原来它是很直白的一本书,
一步步教你,还有答疑释疑。真的非常非常好的啊。
白话版有些专业术语如果看不懂,就看英文版,立刻就知道了原来是这个意思。如果
你英文水平高,建议直接看英文版。
但是我只看英文有点慢。所以要对照着来看。

可能有网友会说:
1)广论是藏传佛教的啊?
这是宗喀巴大师根据从印度学到的大乘佛学,综合理解并且开悟之后,写的初中级教
程,是大乘佛法经论的大综述,内容都是佛教就主要的概念
他说学完这个论,如果有兴趣修密宗可以继续学密宗。这本论中其中没有密宗的内容

2)广论说要绝对依师
上次有网友说广论中有说要绝对依师,把所有财富甚至妻儿供养师父,对这书很鄙视
。虽然确实有这段,但他也说以做师父的十个标准、以及有什么情况下不要听师父...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6
看了您摘的几句法尊法师的原话,着实令我一惊:法尊法师自己的传承都没圆满,怎么
能翻译和给别人讲解《菩萨道次第广论》啊?好在您还算给了原文的link,看完整段文
字之后,对于您从文中选句的手法实在是无语了。您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这样
子啊。
“《菩萨道次第广论》是我在一九三四年由西藏回本院(汉藏教理院,下同)来随讲随译
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因为部帙繁多,每使学者很不容易听得圆满。记得我去西藏求
法,一九二七年从甘孜拉惹巴师父听广论的《止观章》时,起初听讲的人很多,但到后
来只有恒明和我两个人听,后来恒明也离去了,连我一人也未听完。大勇法师临圆寂时
很殷重地嘱咐我,教我应去昌都从安东格什学广论,学了以后,无论如何还要把它传到
内地来。勇法师并说,如果这部书能够传到内地,连我们进藏学法的三十几人所受施主
一切供养,都可消受得了而不白费。我遵勇法师遗嘱,去亲近安东格什。最初,他老人
家也未即讲授,到拉萨后,因有墀门噶伦作施主请他老人家讲,我们二十三人(多为安
师原有弟子)才有随听。不过。噶伦只听到中士道便算了,其余的弟子们也时常缺席,
剩下我和扎希却札两人;不久,札希却札亦辍听,只我...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7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8
大乘道次第
第二个是大乘道。大乘的道次第中,关于道前的次第,汉传佛教讲得不是很清楚。藏传
佛教讲得非常清楚。大乘道第一步,皈依三宝、布施、持戒等这些,跟小乘是共同的、
一样的。大乘所特有的,是第一步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
对于发菩提心,汉传佛教确实不是十分重视,净土宗、禅宗等各个宗派也都有,但缺乏
具体的方法,而且不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内容,特意的去修。藏传佛教中,发起菩提心需
要用一定的方法来修。按照原来藏传佛教的规定,单是发菩提心,格鲁派中要修十二年
。通过这十二年专修,甚至闭关专门观察,这样发起的菩提心是很坚决、很坚定的。发
了菩提心才能进入大乘,真正的发起菩提心才能叫“假名菩萨”。你没有发的话,虽然
是在修大乘,不能叫做大乘,实际上还是小乘,因为你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解脱问题。
当然,发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菩提心是大乘的因。如果没有真切的发起菩提
心,而且这个菩提心非常坚固的话,就不能成佛,因为它没有种子。它是因,你没有种
下种子那怎么样结出果实呢?这一步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又分为很多层次。真正的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将来能够成就佛果的这种菩
提心,是在见道以后发的。要到初地...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9
密乘略述
再一个就是密乘。密乘是属于大乘的一个系统,它本身的内容很多,也比较复杂。印度
阿底峡把它分为四部瑜伽,四部瑜伽的分法还是比较合理的。唐密相当于四部瑜伽里面
的下三部。下三部密法在唐代流传了100多年,现在中国基本上失传了。只剩下一些瑜
伽焰口施食,还有一些咒语,念法也不是完全按照当时的密法念的。比如说准提法,准
提咒的读音跟唐代显然是不一样,实际上在中国已经断绝了,在日本还有。但是日本的
唐密跟藏密不一样,它主要强调进入坛城,主要强调传承,不大强调依靠上师。这种密
法,按照《大日经》和《金刚顶经》里面的说法,如果你条件具足,精进修行的话,修
的好的人,保证你可以现生证得菩萨初地。然后经过十六大菩萨生,再生十六次才能够
最后成佛,成佛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这样讲,但实际上修密宗的人,真正证到初地
以上的很少。一些灵验是有的,只要你真正修行,获得灵验并不是很难,尤其解放以前
。修密法的居士讲,以前随便一念咒语,本尊就可以显现可以让人看见,祈祷什么事情
也可以实现。在解放以前,密宗不把这看作一件稀罕的事情,现在是很稀罕了。
但它有一个严格的修证次第,如果真正用实践去印证的话也是很难...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2
证悟的次第 2
佛陀教导弟子虽然有依﹁次第說法﹂,按照顺序修行,但也有依契
理契机的方式,并不是只依固定的次第方法一成不变的机械
式教法。也就是說,佛陀的教法要完成究竟解脱,必须要依次第而行,但
有些人因为过去世修來的智慧,以及今世的修行已经具备了一些基
本的条件,佛陀就不需要再教他们从基本方法修起。但若基本﹁不
了义法﹂没有具备者,当然必须依基本﹁不了义法﹂修起。&#
63925;如五比丘是直接依四圣谛完成开法眼︵开悟︶,舍利弗尊者是由﹁缘生偈
﹂而得法眼的,耶舍是依﹁次第說法﹂而得法眼。这都是分阶段的证悟实&#
63925;。
所谓﹁次第說法﹂,是指为了让弟子、信众的智慧境界逐渐开启,而从初
级的教法到高深的教法,按照次第顺序而說法。整个次第說法过程可
r****b
发帖数: 110
11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PDF]藏傳佛教——《覺燈日光--道次第講授 成滿智者所願》+《菩提道炬論》+《三
主要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菩提道次第廣論》

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經典--《菩提道次第廣論》
尊者親自教授
深入淺出完整呈現菩提道次第的內涵
讓未入門者得入門,已入門者更得精進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三藏十二部經精要,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經典
尊者以殊勝因緣,特地為華人學佛者親自教授《廣論》
歷時四年,完成完整漢譯本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Buddha/37528
G**W
发帖数: 1865
12
概然您拿弘一大师来说事, 大家就聊聊, 不过希望您理解,这并不是针对您个人或者什
麼宗教团体的好处, 密乘弟子也不会因正觉同修会办正法义离开了而跑去支持正觉. 做
這些辦正,是佛教基本法义认知的大问题
关於弘一大师, 首先弘一大师戒行精严,修持有方,令每一位佛子心中敬佩。
但是,这并不代表作為律宗大师的弘一大师对藏传密宗一定有深入的瞭解和正确的认
识。这也导致了弘一大师对藏密的先贬后褒,贬的时候对藏密没有深入瞭解,褒的时候
就一定对藏密深入瞭解了吗?先不著急下结论,分析一件事情,应当把一件事情放到相
应的时代背景去考虑,这样才能对这件事情认识得更全面。
弘一大师「余於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
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懺悔。」弘一大师曾经疑议藏密是真,后来又痛自懺悔也是真,
弘一大师疑议藏密是因為当时只看了密宗仪轨,后来痛自懺悔是因為又阅读了大日经疏
,可见,弘一大师对藏密的态度是随著对藏密经论的阅读不同而不断地变化的。
那麼,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假设弘一大师后来又阅读了更多的藏密经论,比如藏密非
常重要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卡巴大师著),那弘一大师对藏密...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3
39.坛城前舍弃上师的吉祥佛智
印度中部卡屋地区有一个城市叫朵炯结,该城一位天赋过人的婆罗门上师对佛教的信心
日益增长,直到有一天,出家修道已成了他此生的唯一所想。他最终如愿以偿,在那烂
陀寺大众部教中剃度,取名为布达西尔加纳(吉祥佛智)。
有些智者认为他出生汉族,是一位天才讽诵者。他在阿阇黎狮子贤面前学习并通达了大
小乘的所有法门。后来,应一位名叫歌纳么扎的尊者祈请,他造了《般若摄颂注释》等
诸多论典。歌纳么扎是藏传般若法门的传承上师之一,但《言教论释》中却说这是一位
比丘尼。后来,吉祥佛智前往邬金地区,在阿阇黎嘎比多吉、瑜伽母歌内日前听闻了内
外密法,并获得了善妙的等持。邬金北方有一个屠夫种姓的女人叫扎灯扎喇,她和花木
明妃是同一个相续的人。他依止她八个月,获得黄财神修法的传承,并成就其密咒。他
曾在扎南达日的一位名叫巴乐巴挞的阿阇黎前听过《智慧续》。据说,这位阿阇黎是扎
南达日巴的化身,在他的智慧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如同河流一般源源不断的等持。
他前往南方果哥那上师巴勒塔巴(护足)修行的林中。那里景色极其优美,树木从空中
伸出,抛洒烂漫的花雨,恰似人间仙境。十八位具有神变的男女瑜伽...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4
39.坛城前舍弃上师的吉祥佛智
印度中部卡屋地区有一个城市叫朵炯结,该城一位天赋过人的婆罗门上师对佛教的信心
日益增长,直到有一天,出家修道已成了他此生的唯一所想。他最终如愿以偿,在那烂
陀寺大众部教中剃度,取名为布达西尔加纳(吉祥佛智)。
有些智者认为他出生汉族,是一位天才讽诵者。他在阿阇黎狮子贤面前学习并通达了大
小乘的所有法门。后来,应一位名叫歌纳么扎的尊者祈请,他造了《般若摄颂注释》等
诸多论典。歌纳么扎是藏传般若法门的传承上师之一,但《言教论释》中却说这是一位
比丘尼。后来,吉祥佛智前往邬金地区,在阿阇黎嘎比多吉、瑜伽母歌内日前听闻了内
外密法,并获得了善妙的等持。邬金北方有一个屠夫种姓的女人叫扎灯扎喇,她和花木
明妃是同一个相续的人。他依止她八个月,获得黄财神修法的传承,并成就其密咒。他
曾在扎南达日的一位名叫巴乐巴挞的阿阇黎前听过《智慧续》。据说,这位阿阇黎是扎
南达日巴的化身,在他的智慧相续中,已经获得了如同河流一般源源不断的等持。
他前往南方果哥那上师巴勒塔巴(护足)修行的林中。那里景色极其优美,树木从空中
伸出,抛洒烂漫的花雨,恰似人间仙境。十八位具有神变的男女瑜伽...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5
宗喀巴(西元一三五七年─一四一九年)本名罗桑扎巴,为喇嘛密教中推舉的大修行者
,四十四岁时,先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以三士道来作为他整理佛教的三乘菩提的
总结论;四十九岁时,更将他所尊崇的密教编纂成为《密宗道次第广论》,以「密宗道
」来阐明密教之理,统摄佛教的「菩提道」,将密教作为其藏传佛教之修行的最后归宿
。「无上瑜伽灌顶」的要典。
也就是说宗喀巴先说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後以《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其修行實修体
悟的總结. 然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宗哥在《密宗道次第广论》是怎麽说的 :
显教法师也有人走偏, 然这是这些人自己戒律與邪思的问题,佛陀的三乘法教中从来没
有性交修行这回事.
但藏密喇嘛诸多密续中, 确是教导弟子们性交修行, 所以说藏密喇嘛和佛教是不一样的
, 举个例,
藏密祖师宗喀巴之《密宗道次第广论》
第二灌──密灌顶:弟子以幔帐隔成屏处,相信上师是金刚萨陲,奉献即将受三昧耶
的智慧母总共多至九位(简称九明),这些明妃是年满十二或十六岁的容貌妙庄严的童
女;若找不到童女时,可以自己的姊丶妹丶女儿丶妻子,奉献给喇嘛交合而为自己灌
顶。
上师喇嘛观想自己转成佛身,将女子观成...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2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道次第心论--能海上师集
菩提道次第心论
宗喀巴大师造论
能海上师集
菩提道次第心论目录
  集此菩提道次第心论之意思
一、为自诵习。思惟记忆,成就正念故。
二、为怖畏广论大文难通达者,作桥船以通达广论故。
三、为学习广论以后,能得摄持要点,正入修行故。
四、初未进入大般若宗道之人,于短少时分得悉般若大经六百卷
入道之门路故。
五、久修之人,没于沈怠深坑,想修无法自振,失修行动力者为
作激励鞭策故。
六、世情慌乱,虽忻乐佛法无暇学修之人,备书案头,随得一句
一偈,亦得处世活人,暗夜之大明炬故。
目 录
科判表--------------一一
卷一----------------二
卷二---------------四一
卷三---------------七七
菩提道次第心论科判
菩提道次第心论科判表(大科分二)
甲一、依那兰陀寺有三种清净门(分三)
乙一、轨范师语说清净
乙二、学子相续清净
乙三、所说正法清净
甲二、依本论引导诠释方法(分四)
乙一、开示造论者之殊胜功德及事业
乙二、开示本论中法义殊胜(分四)
丙一、通达一切经教无违
g***t
发帖数: 2278
17
某些人无视藏传佛教体系中的次第和见地,隔三岔五就拿一些歪曲的见解来抨击。
每次就是双修这个双修那个,仿佛密宗的修行就是双修,仿佛修密宗的人一开始就是双
修,完全无视修行密宗的人需守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等等和修行次第相应的严
格戒律。
藏传系统中的四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的严格次第完全不入这些人的眼。
劝君多多了解禅宗的见地。契合汉传的禅宗的见地的人,应该也能欣赏密法的见地。
n**********a
发帖数: 438
18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寅三、無常並非淺法也非略修之法
【故不應執,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及不應執,雖是應修然是最初
僅應略修,非是堪為恒所修持。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因此,不應執著“憶念死亡無常僅僅是沒有其餘甚深法可修的人所修之法”,
也不應執著“雖是應修之法,但這只是最初階段僅應略為修習的法,不能作為恒常所應
修持的法門”,應當對初中後三時都必須修習無常的道理,從內心深處發起定解而真實
修習。
這是告誡我們應當斷除二種邪見,以至誠心修習念死無常。“二種邪見”,即
執著無常是一種淺法的邪見,以及執著無常只是最初略修之法的邪見。
以下引古德語錄說明,無常既非淺法,也不是最初略修之法。
一、無常並非無深法可修者所修之法
嘎當派大德卓位奢貢波說:“雖修至密部之王(密集金剛),若未生起死無常
觀,即為淺。若已生起死無常觀,雖僅修學入法之門(三皈依),...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9
不知道楼上的修为见解是不是比太虚弘一这些大师们还高:
太虛大師對於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論》,也是推崇不已,例如他說:「而借觀西藏四
、五百年來之黃衣士風教,獨能卓然安住,內充外弘,遐被康、青、藏、滿而不匱,為
之勝緣者雖非一;而此(《菩提道次第》)論,力闡上士道必經中下士道,俾趣密之士
,亦須取一切經律論所詮戒定慧遍為教授,實為主要原因。」又說宗喀巴:「雖未嘗不
別有最勝之歸趣,而確定皆攝入次第之過程。於是不沒自宗,不離餘法,而巧能安立一
切言教,皆趣修證。」(《太虛大師全書.文叢》七七八—七七九頁)此一下中上三士
道的思想,與太虛大師所倡因緣生法為五乘共法、三法印為三乘共法、諸法實相至無礙
法界為大乘不共法之說相近。但在太虛大師,猶謙稱他是「粗引端緒,語焉不詳」。故
當他讀了《廣論》的漢譯本,見到三士道的總建立時,頗為欣悅。
太虚大师作偈赞宗喀巴大师
释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干,化各一方,
锡兰支那,爰及西藏。莲华生后,密咒当阳,
律像经教,若存若亡,末流猥杂,染风孔张。
大师崛起,浊激清扬,菩提之道,次第宣鬯,
下中上士,胥归金刚,根深枝茂,德隆誉芳。
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定要按次第修行吗?
一定要按次第修行吗?---索达吉堪布
问:一定要按次第修行吗,悟性高的人是否可以“跳级”?
索达吉堪布答:很多人口口声声谈大法、高法,百字明、五加行提都不提,即使提起来
,也认为是下等的修法,自己根本不需要。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如果一个人的罪障没有忏悔清净、资粮没有积累圆满,高层次的境界是得不到的,即使
得到一点,也不会稳固。因为,你的罪障特别深重的话,功德光明是不可能呈现的。
次第修行过的人,境界是完全不同的,他的心里易生善心,而且善心不会退。但那些不
按次第的人,修行就像学气功,也许暂时稍微有一点感觉,但这个是不会长久的。
——《前行广释》
1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a*******2
发帖数: 465
21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6日)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主要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让
自己的心变得清净,是佛教,是佛法。佛法的核心主要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行一切
善。如果想学佛,想解脱,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第一,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还要保护自他的生命。不直接或间接杀害任何一个众
生的生命叫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动物、非人)叫行善。
第二,不偷盗。不偷、抢、骗属于他人的财物,叫断恶;行持布施,尽量帮助他人
,叫行善。
第三,不邪淫。不邪******断恶,受持戒律叫行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也有出家
的戒律。
这三种主要是身所造作的,所以称为身三业。
第四,不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这是断恶。说实话,这叫行善。
第五,不恶语,不恶口骂人,叫断恶。说好听的话,让对方生欢喜心,让对方开心
,叫行善。
第六,不挑拨离间,叫断恶。他人之间有怨恨、矛盾,自己力所能及地去...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12
22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
——谈《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拉萨禅密之诤’
另外,你问的后面这四个问题都很深,涉及的
层面也较广,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扼要地说。
首先说明,我所谓佛法解脱的原理不离止观,
是指凡正宗的、上乘的佛教修行方法,其中必含有
和止观同样或者相似的内容--也就是心志念念分
明统一有力(止),以及深信深解、感触感悟五蕴世
间苦空无常无我如梦如幻(观)。不过,这并不意味
所有佛教上乘的修行方法都要顺着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止观要领修习;进一步说,经论通说的止观
次第与要领对于各个众生而言,也未必就是最善巧
迅捷的解脱法,这不是经论上的佛菩萨、祖师大德
智慧方便不足,而是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根器,
并且也由于佛法甚深难以言诠,古人说‘五经久远
,圣意难明’约略有这样的意思。这是首先要说明
的。
如果根据经论上通说的止观修习法,四禅根本
定最能引发无漏慧是没错的,理由简单地说,身心
轻安的初禅未到地定,尽管这个层次的止心,已足
以寻伺观察空义,藉由先前所习得的空见,缓慢转
动念头观察日常散乱心无法拣择决断的甚深微细空
义,从而破除潜藏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颠倒梦想;
不过由于行者止中
q****u
发帖数: 14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解脱 修证次第(南怀瑾)
五蕴解脱 修证次第
前面讲了五蕴以及四禅八定,现在我们讲五蕴解脱和修证次第。我把《楞严经》
的重点和秘密抽出来,取个名字<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你们许多人虽然都
读过这个经典,但是怕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重点,因此就拿原文,带领你们读书。《楞
严经》讲五十种魔境,就是说修持走岔路的境界有五十种。现在人不知道,实际上,
像国内气功、特异功能,包括印度、尼泊尔欧美那些莫名其妙的修法,这些魔境,佛
当年都已经讲过了。大家看不懂,因为翻译用的是古文。其实佛说的都是有科学根据
的。如果把五十种魔境配合现代科学,详细作个说明,对人类的贡献应该很大,但是
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世界人太多,让他疯一下也不错。
色阴解脱与楞严大定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
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
妄想以为其本。(《楞严经》卷九---一七九页。)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道场两个字翻译得很
有趣。四十年前,一位中国教授在美国史丹福
p*****n
发帖数: 141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6
证悟的次第 6
当今修行者的失败原因,在于﹁修行次第﹂不知、不解、&#
63847;明。有些虽然修行次第理解,但可惜对自己信心不足、毅&#
63882;不坚固,遭受一些痛苦或波折就产生退道心了,这都是因为未完成
﹁无间等﹂︵现观︶才会有如此的现象。如果完成无间等者就不会有退道之心,
他无論遭受到何等的痛苦或波折,都不会有退道之心,也不会变换
宗教信仰的,只有一心一意趣向涅盘之道而行。修行动机要正确,否则容
易方向错误迷失正見。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享《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分类上我觉得有些问题
把”止观”排在上世道? 那中世道声闻解脱道不要”止观”了吗?
上世道的”止观”方法与中世道的”止观”方法有何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看起来像是”概论”,
计算器概论,数学概论,美术概论之类,入门教科书。
如果是要实修,在细腻度上,我认为远不及焦谛卡的”禅修之旅”。
或者阿姜念的一些书都能让人感受到佛陀的观念是那么真实的贴近自己,那么震撼,
发现自己以前对佛法,即使只是理解,也仅是白痴的理解。
就算是”概论”,实修与理论的广度来看,也没超过佛陀亲自教导的阿含。
阿含也像是入门的”概论”等级教科书,只是阿含对准涅盘的准确度极准
照阿含而实修者,应该会觉得深意无限,每一篇都有其意义,
“概论”应该不可能有人超过佛陀亲自教导—阿含。谁叫他是教主。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价值,我觉得就是做个大小乘分类,并推销大乘。
l*****y
发帖数: 256
26
发信人: CSky (Burning Life), 信区: Wisdom
标 题: 元音老人论密宗九乘次第 及禅宗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 1 17:36:01 2003), 转信
摘自元音老人《中有成就秘笈》
针对本密法,孙景风居士讲:“听闻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义’,具有瑜伽初
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会贯通,事理无碍。”(见原文三十八页)这就要求听到
这个法的人要有相当的智慧才行(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听得懂)所以在这里我们先讲一
下密宗的“九乘教义”。“九乘”就是指外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见下图):
┌声闻乘
┌外三乘——│辟支佛乘
│     └菩萨乘

│     ┌事业部
九乘次第——│内三乘——│行持部
│     └瑜伽部

│     ┌玛哈约嘎(大瑜伽,即大相应)
└密三乘——│阿努约嘎(随瑜伽,即圆满相应)
└阿底约嘎(极瑜伽,即大圆满相应)
外三乘就是显教的声闻、辟支佛和菩萨。主要讲的是教理,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修成罗
汉?怎样才能修成辟支佛?怎样才能修成菩萨?如何才能证成佛?先要知道这些教理,
然后才能精修密法。假如我们在修密法
p*****n
发帖数: 141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3
证悟的次第 3
佛陀及声闻弟子阿羅汉都是解脱者,但他们还在人间弘法、教导信众,如果&#
63855;解脱是死后之事,那么人间就見不到佛陀及阿羅汉了
。佛教并非是专度死人的宗教,而是度活人的宗教。在当下不能解
脱,死后哪能解脱呢?也就是說解脱是在当下,解脱是活在三界裡,但&#
63847;被三界染污,彻底的解脱欲贪,止息烦恼痛苦。
要到达解脱必须要依﹁次第說法﹂顺序而行,第一步要建立因果观
念,然后进一步就是完成自证缘起、体验苦集灭道四圣谛,更进一步就是
彻底的解脱欲贪到达自证解脱︵涅盘︶。理解正确的因果观,反省过去的
无明所造惡业,内心就会生起忏悔的心情,因而立志去除污垢,使心柔软
、明净、清白,此时才能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因为此时内心已经远離先
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才能够如实正确的&
w****g
发帖数: 570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解脱道次第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
第○章  前 言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00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1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2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3
第四章  惭愧心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4
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1/02.htm#05
第六章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9
菩提正道之修证次第
不是
菩提道次第广论哦!
不一样的哦
n**********a
发帖数: 438
30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以下說明三士名稱出自《攝抉擇分》與《俱舍論自釋》等。
壬三、三士名稱的出處
【三士之名,《攝抉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侓儀、非非律儀所
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
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
“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非律儀”即非內道以出離心所攝持的
別解脫律儀;“非非律儀”即非不律儀。因此,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的淨戒律儀,是
一種防護十不善業的律儀,比如善願戒和怖畏戒。《瑜伽師地論》說:“非律儀、非不
律儀所攝業者,謂除三種律儀業及不律儀類業,所餘一切善不善業。”
“聲聞相應淨戒律儀”,即以了知輪迴唯是苦性而欲求解脫之出離心所攝持的
律儀。
“菩薩淨戒律儀”,即以為利有情而欲求佛果之菩提心所攝持的律儀。
關於三士的名稱,《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說:又有三種士夫,...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1
敬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壬二、一切至言攝入三士道法類之理分二:一、成辦增上生的至言攝入下士道
二、成辦決定勝的至言攝入中、上士道
癸一、成辦增上生的至言攝入下士道
【其中依於成辦現前增上生事,盡其所說,一切皆悉攝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
類。】
佛陀的至言當中,依成辦暫時增上生所說的一切法,全都含攝在下士或共下士
的法類中。
《正法念住經》中宣說了增上生的善趣器情世間和成辦彼等之因,以及與增上
生相違的惡趣器情世間和成辦彼等之因;《教王經》從遣除耽著今生的方便上,宣說了
死亡無常;《百業經》中宣說了斷惡行善的法門。諸如此類,在大小乘的經典當中,凡
是有關成辦增上生的一切至言,都可以攝入下士道法類中。另外,宣說世間倫理道德的
法規論典等,也屬於這一法類。
【殊勝下士者,是於現世不以為重,希求後世善趣圓滿,以集能往善...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
杂阿含经第397经里,佛说四圣谛的次第,必须是苦圣谛,苦集圣谛和苦灭圣谛无间等
,才能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在其他很多地方也提到了四圣谛的次第是苦集灭道。但是
有人问,不是要先修八正道才能证苦灭吗?为什么不是苦集道灭,而是苦集灭道?
r**m
发帖数: 1825
33
此外在藏传佛教里真正根据广论来“实修”证果的非常少见,因为都去学密了,他们的
真正的实修传承是在密宗里,通过观坛城和本尊修定,通过修气脉最终引气入中脉而证
悟空性。广论的实际作用是给密宗修习做准备也就是洗脑。整个藏传佛教的核心其实是
密宗,显宗部分是密宗作为外道附佛的需要。
楼上说的止观章很多藏人都没好好学过,基本就是个理论摆设。内地现在搞广论有名
的法尊法师《止观章》也未听完!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972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造作、翻译、内容和题解
法尊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因为部帙繁多,每使学者很不容易听得圆满。记得我去西藏求法,
一九二七年从甘孜拉惹巴师父听广论的《止观章》时,起初听讲的人很多,但到后来只
有恒明和我两个人听,后来恒明也离去了,连我一人也未听完。
这书,尤其是《止观章》很难懂。在跑马山曾有过这样的笑话:「与其听止观,宁背石
头!」
p*********r
发帖数: 7944
34
如果第二次第三次爆炸发生在10分钟之后(而不是30秒)的话,会很惨。
30秒时间,很多人还没赶到现场,车子正在路上。
d**a
发帖数: 2101
35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祝贺我Toyota再次第一名!
美国刚公布的销售数据表明,我Toyota再次第一名!
总分: 目测第一
单科成绩如下:
Tundra: 目测第一
Sequioa: 目测第一
RAV4: 目测第一
4Runner: 目测第一
Corralla: 目测第一
prius: 目测第一
..........
基本上没有不是第一名的。
S13快发包子!
s**a
发帖数: 1995
36
来自主题: Swimming版 - 【洒家学爬泳】TI练习的次第
今天起来晚了,没游。这几天看跑步的书有个观点我很赞同,觉得也适合TI学习者,这
个版上有人也提到过,特记下来。
TI式训练是有次第的。依次应该是Form - Distance - Speed。
首先得把单个动作做准确。包括理解正确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加强对身体运动姿态的感
知(很多人对姿态的感知是错误的,或者没有感知,比如腿在水里是平的还是沉下去的
。身体感知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日益敏锐)、做出并知道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分解和整体动
作。当然如果有partner/trainer,这个过程要比自己单练短很多。
然后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和距离上重复正确无误的动作,逐渐延长能够重复做出正确动
作的时间、距离。采取间隔练习,让肌肉和神经系统都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力戒因
为疲劳厌倦产生动作变形。通过这个过程慢慢改正旧的运动习惯,形成新的习惯和肌肉
记忆。也让身体和心理适应新的距离和拉长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这是对神经系统和
肌肉系统两方面的训练。
最后,随着距离和时间的增加,在新的运动习惯形成后,身体各部位运动日趋协调,动
作更流畅,就比较容易在不损失动作准确性的前提下逐渐加快动作,比如提高划频,从
而提...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1
证悟的次第 1
依了义法力行亲证,不要依不了义法。从原始
︽阿含经︾典中,可看到佛陀常常告诉弟子﹁依法不依人﹂。法分为:﹁&#
63930;义法﹂及﹁不了义法﹂。在这兩种法当中,佛陀教导弟子要
依究竟的﹁了义法﹂,而不要只依﹁不了义法﹂。那&#
63997;么叫做﹁了义法﹂呢?就是能究竟解脱忧悲恼苦的缘起生灭法则。也就是
說,要彻底的解脱烦恼痛苦,必须先体验因缘生灭法则,才能正观五阴是无常、
苦、无我,进一步離欲、灭尽贪爱,破除十结才能获得心解脱。
什么叫做﹁不了义法﹂呢?也就是一般善行,以及基本的因
果观念。只有依一般善行,例如持戒、布施、忆念天人福报
,这些都是﹁不了义法﹂。但﹁不了
p*****n
发帖数: 141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4
证悟的次第 4
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不同的是四圣谛,还說到苦灭道迹圣谛的方法。此方法
就是八正道,使解脱成为实际可行的事实,而不只是理論。
所以四圣谛与十二缘起是解脱法门一事的兩說,不过四圣谛多&#
63855;了实践之道,内容比十二缘起更完备。
四圣谛与十二支的相通,经中有明确的依据。︽杂阿含经︾三五五经說:尔时世
尊告诸比丘:﹁当觉知老死,觉知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
道迹。如是……乃至当觉知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
﹁云何当觉知老死?觉知缘生故有老死,如是老死觉知。云何&#
63796;死集?生集是老死集,如是老死集觉知。云何老死灭觉知?
谓生灭是老死灭,如是老死灭觉知。云何老死灭道
p*****n
发帖数: 141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5
证悟的次第 5
那么何谓﹁现观﹂?︽巴利辞典︾记载此词的意思是﹁完全地理解﹂、﹁
洞見﹂、﹁了解﹂、﹁实解﹂、﹁明确的理解﹂、﹁彻見﹂
等,例如:法现观、义现观、诸圣谛之现观等,表示明确的理解、彻&#
64010;人生的真理。﹁现观﹂一词是玄奘大师的新译,汉译︽阿含经︾中﹁无间
等﹂则是旧译。在︽阿含经︾中记载﹁无间等﹂的文词有不少。例如︽杂
阿含经︾四  经:佛告比丘:﹁莫作是說!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
加方便,修无间等。……﹂四 二经:﹁…,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修行者若未无间等者,必须精勤不放逸的学习无间等。完成无间等
︵现观︶者,就是体验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了。
S**U
发帖数: 7025
40
本文说修观的差别说的不错。修观才能证果,有必要了解不同传承间修观的不同。
《菩萨道次第广论》的毗钵舍那部分大量阐述中观已经不好懂;即使看懂了,也不一定
懂得如何照著《广论》修。
原始佛法的观,容易懂,听了大多能照著修观。佛陀时代修观证果的人不少,这是原因
之一。
汉传修观的传承目前已经中断,要向南传、藏传学习修观的传承。
w****g
发帖数: 570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有点长, 给个关键字
共有次第: 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
本质是苦,离苦皈依,舍凡夫心,发出离心,正见经教,戒心口意,定慧等持,
前行,正行仪轨, 五戒, 慈悲喜舍
n**********a
发帖数: 438
42
http://www.xianmifw.com/book/downssfy.php?nav=&pid=3&nid=21
卯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修法
【若經論中,何處有說親近知識、暇滿無常諸法品類,皆應了知,是彼彼時所
有行持,取而修習,乃能速得諸佛密意。餘處亦當如是了知。】
在佛經和論典當中,何處有宣說親近善知識、暇滿和壽命無常的法類,應當了
知這些都是在宣說彼彼時所應行持的內容,所以應攝取這些法義而修習,這樣就能迅速
獲得諸佛的密意。對於其它法類也應這樣了知。
譬如,看到經論中有關親近善知識的法類時,就應了知這不是在講一種外在的
知識,而是在說親近善知識時,我們所應行持的學處,若依此修習則易獲得諸佛的密意。
修習無常時,應將依靠教理所抉擇的法義,以及生活中親自見聞的一切事例,
在心中清晰地顯現出來,並且反覆地思惟,這樣每一步修法都會很踏實而能次第生起。
其餘觀察修的內容也應這樣行持。
z**n
发帖数: 22303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觉悟战士的修行次第--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演讲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01:36 2014, 美东)
首先,第一件事我要向这里的老面孔先说声:大家好!然后对新面孔也说同样的话。我
非常高兴能再回来见到大家,见到很多新的朋友。
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和台湾佛学界的朋友接触。当我在国外的时候,台湾的一
些朋友对我相当有兴趣并天天打电话给我,让我都不能睡觉,要求我一定要到台湾来给
一些教授。我自己虽然并不了解很多的佛法,但因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热情而殷勤地请
我,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来这里,尽量把我所知道的有关佛法的知识奉献给大家。
这次的课程中,会讲到轮回是战场,里面牵涉到“战士、武士”,也许是我看过很
多日本武士道的书,或者是中国的功夫片看多的缘故,无论如何在这次的教授里,我会
用很多跟战斗性有关的字眼,这种字眼对于很多正统的佛教徒来说,可能你会觉得非常
地惊讶!在这个课程里,你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4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转载]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 陈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22:35:48 2014, 美东)
非常正确,正是一种信仰。
当任何人没有亲证的时候,有疑惑的时候,路要走下去,一定会有信仰。
这个我一直都这样说,同基督徒这样说,同任何人都这样说。
没证据时就只能说信仰,
有证据时常常会依证据而不信。
但就算有证据,有时也可以违背证据而说信仰,这没有甚么不可以。
有人有感应,那就信,管他谁提出甚么证据。
我觉得许多人把信仰当成一种不好的事,不承认,这是不必要的。
例如对于神的信仰。
我说你、版主等宗教信仰感很强,你们又不承认
也许…以为我说你们宗教信仰感是甚么坏事。
Y**u
发帖数: 5466
45
当然是在必要的时候才能抛弃,修行有次第, 没有人一开始就要全部包括佛法都放下
, 那也是不合理的。 也正因为如此, 才有方便之说.
c***h
发帖数: 2262
46
你认为我说这样的话是很刺耳,挑起争议?
我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你引用的这些话没怎么样。
另外
这次我又没提般若经是后人伪造,地藏菩萨是伪信仰。
再另外
我也一直听反对我的意见的声音,也有听起来很刺耳的呀 多数时候我也没响应
大乘十地菩萨境界就高过阿罗汉,也有人说声闻就根器较低之类,也满刺耳
还写在书上,写在经典到处传播,法师们两千年一直说,这应该会伤害更多人。
也没见你阻止过
再再另外
我这次说了什么,攻击谁了?

发信人: Yisu (输也不哭),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转载]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 陈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5 13:17:12 2014, 美东)
q****u
发帖数: 142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觉悟次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ze4a.html
我写的博文是净化灵魂,升华生命内在境界的法理智慧。必须有实质性的修行,心灵
的忏悔,禅定的境界,对人生态度的归正,方方面面的圆融,整体升华提高,才算得
上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心的基点依旧落在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情欲执着上面,看法理
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要单纯靠禅定往上修,一个境界几年走不过去。因为心灵没有标准,在起心动念的时
候,不知道哪个不是你的。但坚持学正法,会把不属于原始真性的习气业力全部清洗
掉,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思维不是你,思维就己经不见了。心灵境界纯净了之后,会
发现平常可以让你生气的、执着的、容易激动的这些情绪,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没
有准备去改的时候,就己经不见了。为什么呢?那就是正法,那就是真理,而真理的
本质一定解体虚妄。
慈悲,不要认为是有意的,是一个“神”有意为你做什么,不是的。慈悲是神本质的
一种特质,就像人有感情一样,没有感情的法界内的空性称为慈悲。它存在生命的微
观构成中,从空性绽放出来的一切光明,内核里就带有无私、奉献、无我,就带有智
慧和无边圆融事物...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48
达真堪布慈悲开示:
即身成佛的方法是我们旧译宁玛派所弘扬的这个九乘之巅--大圆满法。
这个分前行引导和正行引导,前行有共同四外加行和不共同五内加行。
学修这些加行,让自己的相续成熟,在相续当中产生出离心、菩提心。
正行引导有大圆满法立断法和顿超法,但是正行也有正行的一些前行。这个也分共同和
不共同,比如我们这次禅修的时候讲的身口意三个要点,就是调整身口意三门的一些方
法,它是属于共同的前行,现在我们说的三特加行这是共同的。
还有大圆满法正行,它有自己的不共同的三个特加行,然后就是可以修行大圆满正行-
立断法和顿超法。
通过这些然后可以即身成佛,大圆满法就主要分前行和正行两个部分,现在有些人说不
要修加行,就可以直接修正行,有些真正的上上根基的人来说的话可能也有这样的情况
,但是大部分人来说的话,还是要通过加行先让自己的相续成熟,最后再修习大圆满正
行,这个也是有次第的。
视频: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66988929&src=3&ver=1&signature=xH20qPG9wWwNyRwoRgUbJGlgPVIcoMWKDYR6H...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