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 发帖数: 53800 | 1 资料宝贵。
四纵8月只有13门野榴炮,到了锦州-塔山战斗期间就有20门了,多出来的7门野榴炮很
可能就是热河炮旅先期加强的,《国共征战大东北》提到四纵集中全纵110门大小火炮
时即包括这7门来自热河炮旅加强的野榴炮。
热河炮旅除掉这7门前期加强的有山野榴29,加上则是正好36,和我先前对它的实力估
计相差不大,其实也就是一个炮团的理论实力。
炮纵一门山炮没有,仅野榴加就有120门,实力惊人。
11纵确实只有9门山炮,24门的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即使有也是把热河炮旅的山炮算到
加强给11纵头上了。
总结,四纵山炮32,野榴20,合计52。化重迫3,合计53。塔山战斗时,四纵实际使用
了至少28门山炮,以及26门野榴炮,合计54门山野榴。
热河炮旅山野榴合计29,11纵山炮9。
四纵,热河炮旅,11纵山野榴合计理论最大实力为:四纵野榴26+四纵山炮32+热河炮旅
山野榴29+11纵山炮9=山野榴96。
若加上高射炮,化重迫,战防炮等,大炮总数超过100。“有可能”接近130。
四纵8月实力仅为山炮26,野榴13。得到加强山炮6,野榴13,合计加强山野榴19。加农
2-4,暂且算2。山野榴加2 |
|
r*****y 发帖数: 53800 | 2 这个并没有关系,8月份的时候,4纵的炮兵实力仅为26门山炮,13门野榴炮,对不对?
因为同一来源的数字称11纵仅有9门山炮,已经得到证实。因此4纵8月实力应该没有问
题。
到了塔山战斗时,4纵已经有了26门野榴炮,也就是说东野和热河炮旅一共加强给4纵13
门野榴炮,其中7门来自热河炮旅6门来自东野。
我之所以认为4纵当时的20门野榴炮中已包含7门原先来自热河炮旅的野榴炮,主要是数
字正好对得上。13+7=20。另外野榴炮团总共11门野榴炮实在太寒掺,总共18门的可能
更大。不过也没关系,承认4纵得到加强的野榴炮总数是13门,以及4纵实际动用了至少
28门山炮和26门野榴炮就好。
如果你认为4纵当时的20门野榴炮中并未包含7门来自热河炮旅的野榴炮的话,最多是把
我计算的理论实力总数和得到加强实力数字各减去7门,但是差距还是不太大。
4 |
|
发帖数: 1 | 3 823炮戰52周年 扭轉戰局 8吋榴嚇壞共軍 老兵杜松柏說 當年金門力量薄弱 直到八吋
自走榴展開攻擊 打得中共受不了 謠傳「我方動用原子彈了」
八二三炮戰,M55八吋自走榴加入戰局是扭轉八二三炮戰的主要關鍵,但這段歷史以前
付之闕如,連在國軍歷史文物館展示的M55模型都錯了,讓當年參與M55接收訓練並實
際參與炮戰的老兵杜松柏很難過,決定把八吋自走榴的真象說出來,為當年流血犧牲的
弟兄爭口氣。
杜松柏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爆發時,在南投的陸軍六○七砲兵營第一連擔任少
尉。我方在炮戰開打後,向美方請求支援八吋自走榴,好不容易,美方同意將放在硫球
的六門M55提供給我方。杜松柏所屬的第一連擴編要接收自走炮,準備在完成訓練後開
拔到金門參戰。
美軍由屏東枋寮將六門M55送上岸,一路開到高雄市立棒球場讓我方操練,M55
重五十噸,履帶比人還高,在棒球場內奔走,把球場蹂躪到不忍卒睹。約一周後完成訓
練,人與砲車先到澎湖,準備搶灘登陸金門。
六門自走炮分兩批咚停谝慌T成功搶上料羅灣。同樣趁夜色,但杜要上岸
的第二批三門炮就沒那麼順利了,搶灘地點兩邊都是雷區,我方在海岸...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4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我依据的唯一标准是这张图。从东野炮纵的火炮数量看,统计的标准是:各纵队配属的
外单位的火炮是仍然计算在原单位,而不计入该纵队的火炮实力(否则炮纵岂不是不剩
火炮了?)。另外一个例证是1纵的炮兵团虽然配属给了8纵但是并没有计算入8纵的实力。
根据这个标准,四纵的20门野榴炮就是四纵所辖的,原本的,正宗的,并非外面配属进
来的,并不包括热河炮旅的7门野榴炮。不然,按照你的解释,岂不是这张表里计算各
纵队火炮有两个标准?
而且,如果你认为配属给4纵的火炮就计算进4纵的火炮实力的话,那么4纵的野榴炮实
力就应该是26门而不是20门(这26门的确都是4纵在指挥)。从这个角度,也说不通。除
非你认为有7门野榴炮算进去了但是有6门没有算,这就是显然的双重标准了。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热河炮旅就这11门野榴炮,其中7门配属给四纵作战。虽然11门
是寒碜了点,但是冀热辽察本来就很穷。而且加到18门难道就不寒碜了?
至于4纵8月份的实力,我并没有看到原始文献,不能下结论。但是即便4纵8月时的野榴
炮是13门,也并不能说明4纵在10月份锦州战役时的野榴炮是13门,这中间还有两个月
呢 |
|
H********g 发帖数: 43926 | 5 ==
PBSNPR 发表于 2016-10-16 14:50
台军知道垬军最怕大口径炮,203毫米榴炮就有165门,专门等垬军来解放台湾屠杀。
台军有30门240毫米榴炮,全面部署在金马前线,其中小金门就有4门。
大陆要解放台湾,犯台运输船队根本没有办法从厦门和福州出发,被这30门240毫米榴
炮封死。
反观大陆,连155毫米的榴炮都造不好,根本没有装备203毫米榴炮,大陆炮兵除了挨过
240毫米榴炮弹的轰击之外,从来没有见过240毫米榴炮。 |
|
r*****y 发帖数: 53800 | 6 至于“加强”的火炮有没有57门。思明州的原文说的很清楚,他是以四纵原始炮兵实力
为“26门75MM山炮,10门野炮,3门105MM榴弹炮和10门高射炮”为基础来计算加强的。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到锦州-塔山战斗时,四纵总共多出6门山炮,13门野榴炮,这个没
有问题吧?这就有19门山野榴加强。
加上热河炮旅29门山野榴,按你说法减去7门野榴(已经算在13门加强中了),19+29=
48-7=41。这就有41门加强了。
东野的重炮营105榴155榴105加农各一个连都还未计算在内,理论编制12门,我们就算
它8门好了。41+8=49门。
东野还至少支援了一个高射炮连,炮9团战史也有反应。就算3门而不是满编的4门好了
。49+3=52。
再加上你认可的9门战防炮,52+9=61。这就算出61门加强的“大炮”了。
而思明州的原话是“东北炮兵纵队和兵团还支援了150MM重榴弹炮,105MM榴弹炮,75MM山
炮,85MM高射炮和57MM战防炮57门”,无论是炮的型号还是57这个总数,都没什么大问
题。按我的算法,思还少算至少了4门。 |
|
H********g 发帖数: 43926 | 7 wikipedia
9月中旬,美军支援国军六辆203毫米口径的M55自走炮,俗称八吋炮,由陆军第1军炮兵
607营接用,在台湾实行一周的熟悉训练后,分两梯次自左营军港由国军海军美字号运
输舰运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国军启动“轰雷计划”,由美军协助国军海军陆战队
运送八吋炮前往金门。为分散风险,仍分两梯次进行,每次由三艘国军海军通用登陆艇
各装载一辆M55,登陆艇又停置于美军一万吨级船坞舰中,在国军军舰护航下驶往金门
。美军船坞舰在离金门3浬处停泊,三艘登陆艇接着航向金门,在炮火中抢滩上陆。
据国军战史记载,9月26日,第一批三辆M55首次投入战斗,摧毁围头地区炮阵地,下午
四点,围头近海岸边的阵地火炮后撤,M55以火力追击覆盖。9月29日第二批三辆M55投
入战斗,主要攻击大嶝及莲河炮阵地和工事。9月27日国军第一军炮兵607营第三梯次抢
滩成功,金门增加6门M2牵引式八吋榴弹炮,至此金门国军共有12门八吋长程重炮[32]:
92-97。
对于国军八吋炮的战果,国共双方有不同的记载。
在台湾方面:当时俞大维得到战报,称国军观测和射击准确,围头解放军炮位工事散飞
火炮破碎,受到前所...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8 先贴一个。
我们可以有以下结论:
1 热河炮旅火炮共计29门,其中野榴炮11门,山炮18门。
2 4纵自己有野榴炮20门。
炮九团战史明确说明塔山前线共计野榴炮26门,41军战史以及国共征战大东北说明4纵
110门火炮里附有热河炮旅7门野榴炮。4纵自己的20门加热河炮旅的7门是27门,离26门
只差一门。这一门的差距或许是前面战斗的损耗?
所以我的结论是:热河炮旅的野榴炮本来就不多,真正投入塔山方向战斗的,就7门(其
他4门为什么没有给4纵,不得而知,或许是用来加强锦西西南的两个独立师?猜测而已
)。 |
|
t**********t 发帖数: 12071 | 9 1 7门野榴炮没有计算进热河炮旅的实力,这是你的猜测。但是很明显在这张表里,炮
兵部队配属到各步兵纵队的火炮并没有从炮兵部队的实力里面扣除,这一点从炮纵的实
力统计就可以看出来(不然的话,炮纵就不剩什么火炮了)。所以,我坚持热河炮旅全部
只有29门山野榴的结论(而且这是非常自然的,你的说法是猜测)。
2 所以,即便把热河炮旅全部加上去,也不过就是29门山野榴,离思的57门大炮还差28
门之多。我们知道战防炮撑死了就增加了9门(上限),而4纵的高射炮在6月就已经有14
门了。这28门恐怕是很难凑出来。
3 4纵8月的火炮实力未必就代表10月的火炮实力,就如你说11纵和炮旅打隆化的时候的
火炮数目未必就代表10月间辽沈战役时的实力一样。从这张表读来,4纵在辽沈战役时
的火炮实力就是20门野榴,而且应该是不包括其他部队临时配属的火炮的。这个标准可
以从7纵的火炮数量来验证。
4 思明州的130门大炮现在来看恐怕很成问题了,事实证明了热河炮旅的炮不多,11纵
的火炮也不多。即便全部加上去,很难凑足130门大炮。
5 关于塔山阻击战的定义问题,事实上<解放军全史>里的定义很成问题,首先定义的作 |
|
t**********t 发帖数: 12071 | 10 首先这个四纵的原始炮兵实力就不对。
我给出的火炮实力表已经非常明确了,四纵一共拥有32门山炮,20门野榴炮,这些都是
四纵自己的火炮,不含外来户。
所以,即便是热河炮旅全部算上,这才29门。
“东野的重炮营105榴155榴105加农各一个连都还未计算在内”,炮9团战史里我只看见
东野加强的十加炮连,其他105榴155榴连请问证据还在?而且思明州的57门大炮是不含
加龙炮的。所以这8门火炮,一门都算不进去。
下面说高射炮连,请问东野支援的高射炮连的证据在哪里?炮9团战史里面并没有提到
,只提到共计有9门高射机关炮。根据炮团6月时的实力,他们有高射机关炮6门。这样
算下来,他们顶多从外面得到援助3门而已,这已经是上限了。我们姑且按照上限计算3
门好了。
9门战防炮,我已经是按照上限计算了。但是我非常怀疑其实是锦州战役的缴获。因为
原文说的是锦州战役后才组建的战防炮连。如果是塔山阻击战时上级调拨的,为什么连
个建制也没有?象十加炮不就是以连队的形式给的?
所以,都按照上限计算,增强的大炮也不过29+3+9=41门,离57还远那。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而且,最早对思明州的指责和批判可不是这句话,而是130门大炮和加强的57门大炮这
两个数字。现在,经过长久的讨论和举证,这两个指责眼看是站不住脚了。
思明州的这句话的确有一定歧义。无论如何,他的原话并不是“仅105加105榴和150榴这3种大炮就有40多门”的意思。否则,他何必用个“也投入了40多门”的“也”字?此处的“也”,分明就是和前面国军的“40多门炮力”对应的。说明双方在数字上基本一致,因此才用的上一个“也”字。而国军的40多门炮力野榴炮合计只有十几门,其他都是山炮。若是共军仅“105加105榴和150榴这3种大炮也投入了40多门”的话,前面国军的105加105榴和150榴也应该有40多门才从语法上讲得通。 |
|
发帖数: 1 | 12 M115 203mm榴弹炮,又称M115 8吋榴,是一种美国陆军设计的榴弹炮。原始代号8吋榴
弹炮 M1,目的是建造一种与纳粹德军K18加农炮性能平级的榴弹炮。M115可以用M35拖
拉车或其它运能相等的载重车移动布署,但美军较常将它自走炮化配合较高标准的机械
化作战节奏运用。
美国研发8吋榴弹炮的战术定位概念可以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提供之BL 8英寸榴
弹炮,美国在当时获得英国授权生产,并获得相关技术支援,美国欧洲远征军当时就采
用了授权版的炮前往欧洲助战。当时称为MK.VI8吋榴弹炮[1]。该炮之后一直服役于美
国陆军直到被M115替换,可以说是M115的同血统祖先。据信在二战时仍有少数MK.VI仍
在服役状态。
M115榴弹炮的发展始于1919年,最初代号M1920 8吋榴弹炮,但是研发在1921年即因一
战后裁军及预算樽节而取消;1927年起,与155毫米加农炮共用炮架、机械化拖曳设计
的研究使203毫米榴弹炮再度重启,第一门代号T2 8英寸榴弹炮原型可能在1931年完成
,但是炮体本身因使用离心式铸造法制造,受制于冶金技术的研发经费因大萧条造成了
研发中断[2],致此本型...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13 问题是到现在你都没有凑出57门大炮和130门大炮。
至于那40门大炮,你怎么说也没有用,除非你宣布大家的中文阅读都有问题。事实就是
,大家读了这个句子后,几乎所有人的理解都是榴弹炮就有40门。
榴这3种大炮就有40多门”的意思。否则,他何必用个“也投入了40多门”的“也”字
?此处的“也”,分明就是和前面国军的“40多门炮力”对应的。说明双方在数字上基
本一致,因此才用的上一个“也”字。而国军的40多门炮力野榴炮合计只有十几门,其
他都是山炮。若是共军仅“105加105榴和150榴这3种大炮也投入了40多门”的话,前面
国军的105加105榴和150榴也应该有40多门才从语法上讲得通。 |
|
发帖数: 1 | 14 英军成功地将军舰撤出长江,就是靠203毫米舰炮压制了垬军的105毫米榴炮和江阴炮台
炮。
垬军在10月6日单方面停火后3周,后勤只能凑齐8000发炮弹,打了就跑,在拥有雄厚腹
地的条件下,后勤被国军203毫米榴炮压制成这样可悲的下场。
想想还是2个月前,垬军可以一口气打8万发炮弹,现在怎么像叫花子了?
答案就是垬军大口径炮被国军系数摧毁,技术军官基本被干掉,只能玩偷鸡摸狗式的打
了就跑的炮击了,而且使用的小口径炮,连大金门岛都够不着,更不要谈打料罗湾码头
了。
而国军为了警告垬军不要再次玩火,使用了240毫米榴炮还击,对厦门火车站进行炮击
,摧毁了垬军的补给,连带全歼一个垬军步兵团。 |
|
r*****y 发帖数: 53800 | 15 山野榴重迫等各种炮68门,你很难说其中山野榴到底多少?你11楼说的“平均每团20门
不到”以及“除迫击炮每团的山野榴也就是十几门的样子”推测成分太多,而且是故意
往少了推。
一个旅可能3团也可能2团,更可能主力就出一个团。你之前不是说过有11纵得到热河炮
旅野榴炮团加强的证据吗?当时该野榴炮团实力到底如何? |
|
r*****y 发帖数: 53800 | 16 我最初就已说明,比较的是双方地面炮兵火力,国军海空军暂不在考虑范围。而且,重
庆号舰长是共谍,重庆号并没有出力参战。你既能看到施有仁的回忆,同一本书中相关
章节国军将领的回忆也提到了重庆号的问题,请勿忽略。
共军的火力远远压过进攻的国军,共军自己的战史也引述施有仁的回忆提到此事。而且
,国军只有4门105榴参战,然后还有8-12门野炮,其它则都是75山炮。共军这边105榴
有3-8门,105加有3门左右,150榴有3门左右。野榴炮共有26门,国军野榴炮只有十多
门。只计算野榴加的话,共军是国军2倍左右,思据此说“共军火力远远压过进攻的国
军”,我看谈不上撒谎。毕竟这都是有客观数据为证的。 |
|
t**********t 发帖数: 12071 | 17 1 哪里又冒出6门山炮?炮9团战史里面不是就26门山炮吗?怎么又成32门了?你是以4
纵在锦州战役里的32门山炮为基准吗?可是4纵在锦州战役里的实力并不一定等于4纵在
塔山前线的火炮数量。26门山炮应该是个基准数字。
2 “105榴155榴肯定有参战,不能一门不算。”没有证据就不能算。
3 另外加的6门野榴炮,没准就是东野加强的榴炮。再加所谓重炮营的话就是重复计算
了。 |
|
r*****y 发帖数: 53800 | 18 四个炮群共有68门炮,包括山野榴迫重迫战防炮等,具体各多少不清楚。你如何能据此
得出“平均每团20门不到”以及“除迫击炮每团的山野榴也就是十几门的样子”?
再说,现在的问题是热河炮旅全数参加了塔山阻击战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团。
不到,扣 |
|
r*****y 发帖数: 53800 | 19 我是说你11楼的“平均每团20门不到,扣除迫击炮,每团的山野榴也就是十几门的样子
”猜测并不一定成立。因为你的前提是每旅3团。但是东野炮纵也才5个炮团加2个高射
炮团共7个团,一个炮旅恐怕不会下辖3个炮团那么多,估计也就2个团或者可能是旅营
制下辖3-4个炮营。实际上热河炮旅的主力和“野榴炮团”就是同一回事。 |
|
r*****y 发帖数: 53800 | 20 但是参战兵力并不一定是热河炮旅全部实力,对不对?更何况一个没有给出具体数字的
独立师的理论数字可能比较大,对不对?
后来野榴炮团加强给11纵时,热河炮旅就在附近,为什么不全部加强?还是印证我的先
前猜想,热河炮旅和野榴炮团基本是一回事? |
|
发帖数: 1 | 21 台巴子拥有165门203毫米榴炮,大陆土包子没有203毫米榴炮。
大陆的155毫米榴炮不过关,而且没有自行,只能拖油瓶。 |
|
发帖数: 1 | 22 M110自行火炮(英语:M110 203mm self-propelled gun)是美国生产的履带式自行火
炮系列之一,也是战后美国制造的自行火炮中装载火炮口径最大的一款。
M110的开发时间于1956年1月开始,为取代当时服役中的M55自行火炮及上面所搭载的
M115榴弹炮[1]。由于当时美军的共通化需求,因此与M107自行火炮采用了共通底盘,
原型车T236于1958年完成。但因为美军当时同时进行柴油引擎化作业,因此原型车进行
了引擎改造,此项作业隔年完成并进行测试,于1961年正式以M110的编号投入量产。
除了主炮以外,M110与M107结构大致相同,为了要符合空运需求也严格限制了此型自行
火炮的重量;车壳只有13毫米厚的铝合金装甲,只能防御5.56毫米等级的步枪弹。并使
用开放式炮塔,炮车移动时只有车组3位乘员,炮班跟随弹药运输车移动。弹药运输车
部分则因应各国需求各自开发,美军则使用同样以M-113底盘为基础研制的M-548装甲运
输车协同作战。
M110服役时,在美军中是以连级规模编制在师级单位下;或是采独立营的编组隶属于炮
兵指挥部,作为核子打击的主力。由于科技更新,...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23 根据我的理解,热河炮旅的29门火炮是应该包括那7门配属4纵的火炮的。
这是东野对整个辽沈战役的火炮数目统计,应该是战役发起时的火力情况。而战役发起
时,四纵和热河炮旅不在一起,没有可能热河炮旅先给了四纵7门火炮。东野进行统计
的时候也不可能把炮兵部队配属给其他部队的火炮排除掉,不然的话,炮纵岂不是就根
本不剩什么火炮了?
所以,没有特别说明的话,热河炮旅所有火炮一共是29门,11门野榴炮是包括那配属4
纵的7门野榴炮的。 |
|
r*****y 发帖数: 53800 | 24 1)原文不是说“大炮有abc,也有40多门”,不就是大炮总数40多门的意思?难道不是
?岂非“白马非马”?主语还是大炮,而不是abc。abc只是不完全列举。
2)话不要说的那么难听。你不是说过思明州提到“重炮”以及思明州故意忽略某某某
的原话,算不算你自打耳光?130多门是理论保有总数。40多门是和国军直接对比时给
出的数字,可以理解成实际参战的最低估计数字。
3)前面说了有130多门大炮,后面说火力远强于国军。那是思的个人结论,结合共军山
野榴加总数90-100门。一次能集中动用50多门山野榴其中野榴26门的事实。国军无论理
论保有总数,一次集中使用数字,和一次集中使用的野榴炮数字都不如共军,说共军火
力远强于国军,我看没有什么打脸的。 |
|
r*****y 发帖数: 53800 | 25 据说,东野炮纵还支援了美十榴炮,十五榴炮,以及十加炮各一个连,总计一个重炮营
在塔山方向。仅从这个表上看,还体现不出来。因为都在炮纵总实力里,而炮纵理论上
是“全部”参加攻锦作战。
个人认为,不能迷信战史中的“全部”字眼。因为之前至少十加炮连是有明确记载参与
对重庆号以及错认为灵甫号的另一艘军舰的开火记录的。 |
|
t**********t 发帖数: 12071 | 26 晋察冀军区炮旅的50多门火炮里连迫击炮都算进去了,而且该旅三个团,平均下来每团
不到二十门炮,恰好有力地说明了一个炮团完全可能火炮数量严重低于所谓理论值。
既然阁下又认为热河炮旅基本就是野榴炮团,那不正好验证我热河炮旅的火炮并不多的
说法? |
|
r*****y 发帖数: 53800 | 27 晋察冀军区炮旅的50多门火炮只算了重迫击炮,而数量应该不会很多。热河炮旅果真辖
2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为什么至今为止众多战史都丝毫不曾提及这两个团或至少一个的
番号?这更加强了我的猜测,即热河炮旅主力很可能就等于7门野榴加一个炮兵团。热
河炮旅再不济,全旅30门火炮总还是有的把?你的理论值至少也有22门。这还是你较低
估计的情况下。 |
|
s**********e 发帖数: 33562 | 28 1 绥中战斗里投入三个独立师,主攻的一个独立师有10门山野榴掩护,助攻的一个独立
师有两门山炮,另外一个主攻独立师没有说具体数字只说一部火炮(姑且算18门吧)。加
起来才30门呢。
2 4纵野榴翻倍那是因为东野和兵团加强了火炮,他们自己的火炮可没有什么大变化。
你有证据证明东总给热河炮旅增加了火炮吗? |
|
t**********t 发帖数: 12071 | 29 野榴炮团里面有山防炮山炮?
那叫什么野榴炮团? |
|
r*****y 发帖数: 53800 | 30 问题是你所谓的证据,完全是用词模糊,具体数字也不详。也未说明热河炮旅全部参战
。按这个证据,能得出的值的理论范围从20-40不等。而且连炮旅游几个团/营参战都未
说明,说不定还是按我的猜想,炮旅实际上实力就和7门野榴加上一个炮团差不多。 |
|
r*****y 发帖数: 53800 | 31 双方都可以算理论保有总数和实际参战总数。实际参战数字,共军至少是四纵的54门山
野榴,国军按共军战史记载最多只有40多门重炮,而且质量比不上共军。国军是野榴炮
少山炮多,共军是基本对半开。
理论保有总量,共军按四明州算法是130门大炮,按我较为保守计算也有至少90-100以
上山野榴加。国军肯定没有这么多。 |
|
r*****y 发帖数: 53800 | 32 130门大炮我已算了多次,按较低的估计数字也有120门以上。差距已经不大了。
4纵的初始实力一般用的都是8月实力,也就是野榴炮共计13门那个数字。到了塔山时多
出来的13门野榴炮当然可以视作东野和热河炮旅的加强。 |
|
r*****y 发帖数: 53800 | 33 晋察冀军区的数字是包括(重)迫击炮在内,没有山野榴单独数字。而且一般而言,东
北共军装备是全国最好最强的的。
原文写的并不是很清楚,并没有点出炮旅所有参战火炮数字,更没有说这就是炮旅所有
实力数字。还不如这个晋察冀军区的实力数字来的清楚。
第八军在松山至少有3万人,但是参战人数只有1万多。 |
|
t**********t 发帖数: 12071 | 34 1 你说“热河炮旅的主力和“野榴炮团”就是同一回事”,请问证据何在?
2 东北炮纵下面可有师旅级建制?
3 你不是要按理论值算吗?算旅的时候就很可能不是三个团了,算团的时候就是三个营?
4 昨天看到网文说华北军区炮兵一旅两个团,二旅三个团。打石家庄的就是二旅。我回
头找找。 |
|
t**********t 发帖数: 12071 | 35 中野二纵参加淮海战役时只一万来人,请问为什么没有改成师或者旅?
根据以下资料(SPK的资料),军区炮兵旅两个团加两个纵队的炮兵营,一共才山野榴重
迫64门,也就是说该炮兵旅也就40多门重炮,也就是一个多团的火炮理论值。请问人家
为什么叫旅而不叫大团了?
“临汾战役参战的炮兵主要是军区炮兵旅的一、二团以及八、十三纵的炮兵营,有榴弹
炮7门,野炮12门,山炮9门,120迫击炮36门,战防炮4门,82迫击炮13门。”
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193106&page=2&fpage=1 |
|
t**********t 发帖数: 12071 | 36 如果你能够找到54军榴炮营确实只使用了4门榴炮的确凿证据,那当然只算4门。但问题
是现在没有证据。
4纵在塔山确实动用了28门火炮。计算火炮的时候当然要按在战区的火炮数目来计算。 |
|
发帖数: 1 | 37 海湾战争,美军一个203毫米榴炮营可以压制6个伊拉克155毫米苏制榴炮营。
你这种傻逼喜欢跟共产党陪葬没人挡。 |
|
发帖数: 1 | 38 台湾目前拥有165门203毫米榴炮。
美国目前将203毫米榴炮封存,总共有2000门。 |
|
发帖数: 1 | 39 165门203毫米榴炮,12个炮兵营,可以把24个解放军炮兵团打得落花流水。
另外美国武器库里面有2000门203毫米榴炮可以随时随地以优惠价转交给台湾。 |
|
r*****y 发帖数: 53800 | 40 几点新发现:
国军54军8师师属炮兵为12门76.2山炮,暂62师师属炮兵为4门120重迫击炮,军属炮兵4
门105榴弹炮,总共只有20门.
54军的105榴弹炮营的第2连在锦州,第3连人员在菊花岛休整,第3连的炮放在锦西,主
要是营内装具不全的火炮,不能派什么用场。所以当时配属第8师的就是54军仅有的一
个105榴弹炮连,全连4门火炮,但是炮弹较为充足,有近3000发105榴炮弹。
92军不是美械军,以前是李仙洲带的部队,属于半汤恩伯系统。在李仙洲入鲁失败,河
南汤恩伯惨败部队被分割后。92军也被调到华北,被分化了。老长官被派到二绥区当了
一个空头副司令,只能帮王耀武招呼招呼客人。92军在华北没有什么依靠,只能靠努力
打仗来求生存。装备基本上是全日式的。军属的是日式三八野炮营。 |
|
s**********e 发帖数: 33562 | 41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兵团为11纵准备炮旅野榴炮兵团的事情,两份回忆录里面都提到了。 |
|
t**********t 发帖数: 12071 | 42 反其道而行之,阁下既然允许野榴炮团有战防炮山炮,为何又对团字死抠不放?你这不
自打耳光? |
|
r*****y 发帖数: 53800 | 43 虎肉你不是说有“野榴炮团”加强11纵作战的纪录吗?请问是何时何地?该野榴炮团有
各型火炮各多少门? |
|
r*****y 发帖数: 53800 | 44 你不是说你有11纵得到野榴炮团加强的证据吗?请问是何时何地?该野榴炮团当时有个
姓火炮各多少门? |
|
r*****y 发帖数: 53800 | 45 如果野榴炮团在塔山阻击战之后敌军进攻重点转向11纵时加强了11纵,那么岂不是反证
塔山阻击战时野榴炮团是极有可能加强于塔山方向的吗?否则,更重要更紧急的地方(
塔山)和时间(塔山阻击战时)不用,塔山打完了倒跑出来了?岂非不合常理? |
|
r*****y 发帖数: 53800 | 46 还是上真身比马甲好玩。
绥中战斗里热河炮兵旅的火炮数字非常模糊,没有明确数字。5月份那是5个月前,没有
任何参考性。4纵在8月不过13门野榴,到了塔山就翻倍了,这才2个月而已。
11纵得到野榴炮团加强的原文到底怎么说的?我认为那才是关键。 |
|
r*****y 发帖数: 53800 | 47 可见野榴炮团本身的确存在无疑。之前你不是还怀疑过这个野榴炮团是否存在吗?
了。 |
|
s**********e 发帖数: 33562 | 48 是准备把炮42团以及志司直辖的炮1师25团、炮2师29团部分单位的野榴炮的支援
派上去轰的。但由于时间很仓促,均未能与当日赶到战场。其中炮兵第四十二团13日下
午开进途中,遭敌机空袭,损失了两门炮。且因为一座公路桥被炸毁,该团无工兵,无
法修复,只好绕道,因而耽误了时间。
不过估计就算及时赶到了,没发几炮就被美军飞机炸了。 |
|
r*****y 发帖数: 53800 | 49 共军也有大量小炮。东野辽沈战役前,各种炮连掷弹筒在内9000多。一个榴炮营才12门
炮。一个营应该至少500人编制。那么就是500人伺候12门炮。 |
|
s****n 发帖数: 8912 | 50 核心提示:战后现地复盘,红方指挥参谋人员恍然大悟:火箭炮弹打蓝方水泥工事无异
于“隔靴搔痒”,若用钻地弹药便可事半功倍;频谱监测车藏得深,常规炮弹打不着,
改用某型增程弹则能覆盖;“撒胡椒面”的打法,无法重挫装甲集群,若发射精确制导
炮弹,战果绝不是这般。
资料图:解放军在演习。
回忆去年那场红蓝对抗,济南军区某师的指挥参谋人员至今仍有愧色……
演习刚开始,红方师首长就命令火箭炮群打击蓝方指挥所。顷刻间,炮弹如雨倾泻在目
标区域。然而,毁伤结果让红方指挥参谋人员颇感意外——蓝方的地下指挥所工事极为
坚固,火箭炮炮力不济,无法有效摧毁。
意外频频发生:蓝方频谱监测车俯瞰整个电磁战场态势,成了红方心头之患。侦察其踪
迹后,红方某新型突击炮奉命开火,谁知打出的炮弹都是“强弩之末”,离目标还差一
大截。
无独有偶。前沿战事胶着,蓝方高地后侧突然出现两个坦克营的增援兵力。红方立即命
榴弹炮群隔山打“牛”,岂料炮火轰鸣过后,导演部给出评判:火力覆盖面虽大,但由
于蓝方坦克间隙较大,仅摧毁3辆……
战后现地复盘,红方指挥参谋人员恍然大悟:火箭炮弹打蓝方水泥工事无异于“隔靴搔
痒”,若用某型钻地弹药便...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