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楚墓
1 2 末页 (共2页)
c******i
发帖数: 409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人什么时候上床的?
载寝之床
古代家具:笨拙神秘的夏商周家具
来源: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作者: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发布时间:2011-03-12 查看次数
:8979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家具的各种类
型都已出现,但是少而简陋,且往往一物多用,例如床既是卧具也当坐具。但由于当时
人们的文化局限性所制,反映该时代的家具历史罕有文字记载和绘画描摹,而多出土文
物。
床的最早实物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的竹竿缠丝加铜构件作栏大床,长225、宽136厘米
。床屉很低,仅高21厘米。还有一件大床出土于湖北荆门战国楚墓,长2208毫米、宽
1356毫米、屉高236毫米,作折叠式构造。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数件最早的木案,
这批木案仅高不到20厘米,可见当时节席地坐卧的生活。湖北随县战国曾候乙墓出土过
漆绘凤足书案、漆几、衣箱,信阳楚墓出土了彩绘大食案、雕花几、彩绘大床等等。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中也有关于家具方面的记
载。例如,“宿”好似人坐卧在室内,“梦”尤如人卧于床榻上,“疾”像病人因疼痛
而汗滴如雨躺卧在床上。许慎在《说文解字》释为“判木为片...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河南古墓挖出"牛肉汤"?专家解疑
12月13日,在河南一座古墓发掘现场,出土了几只装有“牛肉汤”的鼎,据动物考古专家鉴定,鼎里“煮”的是牛前肢。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了该河南墓葬发掘的项目负责人武志江,武志江对记者称,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墓,鼎内“肉汤”为地下渗水。
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几则消息“火了”。据官方消息,当地考古人员在13日发掘出了几口大鼎,鼎内装有满满的一锅“汤水”。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发布消息称:“专家说锅里煮的都是牛的前肢,妥妥的牛肉汤啊。”
根据现场挖掘照片显示,鼎内的“牛肉汤”较为浑浊,同时鼎内装有混杂着水的管状物体。鼎被发掘出土后,相关动物考古专家进行了现场鉴定,后被确认为是牛的前肢。照片发出后,网友调侃是“千年牛肉汤”,并称墓主人是个“吃货”。
武志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墓葬的发现是因为年初曾被盗,被盗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在近日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盛有“牛肉汤”的鼎,除了受到关注的这个鼎之外,考古人员在现场还发现了其他的鼎。目前仍在进行清理和鉴定。
据了解,该墓葬位于河南省南部,为战国时期楚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从现有发掘出的文物判断,...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越国出美女 楚国出大兵
这个现场,来自安吉上马山古墓葬,也是一处长期进行的抢救性发掘项目。
2007年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安吉县天
子湖镇良朋村发现了墓葬,共清理墓葬608座,出土各类随葬器物6082件(组)。
考古领队田正标说,墓葬分布在低矮的丘陵岗地上,大部分是土墩墓,在同一平面
上营建,说明是经过统一规划的家族墓地形态。而且,时代跨度很大,早的可以追溯到
西周,春秋战国都有,大量的还是西汉墓,晚一点还有东汉、两晋时期的。
为什么墓群会出现在这里,而且数量如此密集?田正标说,这个墓群东南距秦汉时
期的鄣郡郡治——安吉古城3.5公里,“安吉古城当时相当于省会级城市,这儿是个政
治中心,人口很多,所以有这么多墓葬。”
不过,这个墓群最大的亮点,还是出现了几座楚式墓葬。
这几座楚墓的棺椁没有腐烂,保存完好,而且里面的漆木器纹饰精美。这跟楚国的
葬制有关。田正标说,这几座墓葬,等级比较高,很可能是中等贵族。而等级高的楚墓
,一般要求用青膏泥“设计”,专门挑很细腻的土,这个土起的作用就是密封,用在棺
椁周围、顶部。越是大的墓葬,纯度高、用量大,保存程度越好。
而这样棺椁保存完好...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
闻名天下的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日前从四川成都“出差”归来,新春佳节期间再度亮相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这把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不见丝毫锈斑,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去年,包括越王勾践剑在内的5件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赴成都博物馆展出。
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由于新馆扩建,楚文化展览撤展一年多了。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没有楚文化展,一直是观众的遗憾。为了丰富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省博物馆推出春节重磅文化大餐——原创的《凤舞九天——楚文物精品展》。
湖北省是楚国考古成果最丰硕的地区,著名的纪南城遗址、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九连墩楚墓,以及郭店楚简等重大考古发现久负盛名。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本次展览,展品以本馆收藏的为主体,设计策划上吸收了此前多个楚文化展览的长处。展品的选择上,侧重楚国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精选了100余件(套)文物,用“开疆拓土”“尊礼崇乐”“精采绝艳”三个单元分别介绍楚国的历史、楚国的礼乐文明、楚国的艺术成就。包括了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彩绘车马出行图、透...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5
百元人民币截图
网友发布的描边添须后的“跪拜猫”图片
网友找到的“跪拜猫”原形图片。该图来自《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为漆瑟上的几何云纹。
“专家否认百元人民币‘藏猫猫"追踪
对于近日网友热议的第五代100元人民币存“跪拜猫”图案,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该图案实为战国时期漆器的图案。前日,有网友发消息称,已找到该图案的原形,来自1975年出土的一件漆瑟表面纹饰。对此,该漆瑟保存单位荆州博物馆馆长表示,经对比,漆瑟上的图案与所谓的“跪拜猫”图案绝大部分雷同。
网友
发现“跪拜猫”图案原形
“我已经找到图案的答案”,前日,网友“傻妞妞啦”发消息称,“跪拜猫”的原形已经找到,是来源于1975年发掘的江陵雨台山89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漆瑟表面纹饰,“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战国漆器表面几何形云纹,没网友推测的那么多深刻的寓意……”
“傻妞妞啦”同时还发布了一张该漆瑟表面纹饰的证据图,并称该图来源于文物书籍《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
记者发现,在《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的第108页,一张黑白的漆瑟图片与“跪拜猫”极为相像。图片注释称,此图实物为漆瑟,“仅存部分,二十三根弦,瑟面用黑漆绘几何云纹。”
博物馆
...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荀子·议兵》记载:“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占据丰富野生动物资源
的楚国在皮甲制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考古发现中,较完整的甲胄多为楚系皮甲,其中又以长沙、江陵等地楚墓居多。此时
的甲胄发展出了覆瓦式的披膊、盆领以增加防御面积,且多为髤漆合甲,制作精良,例
如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皮甲、1973年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皮甲、1954年湖南长沙
楚墓出土皮甲等。以1971年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春秋皮甲为例,其形制很符合《考工记》
中“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
的记载,但到了战国后期甲片就开始渐渐变小,上旅、下旅的甲扎行数也随之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犀皮甲在历史上表现。由于犀皮既坚固又轻便,是制造甲胄的优秀材料,
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频繁出现在各种史料之中,例如《左传·宣公二年》中就有“牛
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的记载;直到西晋时,犀甲仍在装备军队,在《晋书
·列传第二十七》中记载马隆平定凉州时:“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
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但到隋唐之后,由于大量捕杀和气候变化,不
但中原地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湖北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遗存丰富。郭店楚简于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
市纪山镇郭店一号战国楚墓。经相关专家考证,该墓属于纪山楚墓群中的一座小型贵族
墓,下葬时间约为公元前300年,墓主身份为上士。
经整理,出土的这批竹简(有字简730枚)为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文献共18篇,13000
余字。除《老子》《缁衣》见之传世文献,《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帛书外,其余均为
首次发现的先秦佚籍。
1988年5月,郭店楚简被公诸于世,在海内外形成“郭店楚简热”,美国、日本、
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反响强烈。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跨越2300多年时空的战国郭店楚简上,隐藏着
哪些“历史密码”?
点击进入下一页
郭店楚简于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市纪山镇郭店一号战国楚墓,向世人展示了儒、道圣
哲原汁原味的思想。梁婷 摄
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简陈列馆,记者观察发现,竹简上的文字运笔娴熟,书写随
意,却不失美观整齐。
据刘祖信介绍,郭店楚简的文字不仅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文字书写漂亮是一大特
色。
他介绍,楚简上的文字是从早期楚国的鸟虫文演变而来,文字结构或像站立、...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郭店楚简——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来源:中华大地 作者:陈新洲 周甲禄 张先 发表时间:2009-02-02
字号: 小 中 大 [双击滚屏]
1999年岁末,武汉大学珞珈山中外学者云集,都来参加“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围
绕郭店发掘的804枚竹简所记载的1.3万多字的典籍,涵蓄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引起
了全球汉学界中外学者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文化大
发现”,这批竹简提供了“惊世骇俗的信息”,这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
作用。
这批战国时期的楚简的发现,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
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
后传诸后世的。还有大量古籍现已佚失,无从寻找了。楚简的面世,将对中国先秦战国时
期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填补这些研究领
域的一系列空白,并修正、补充以往学术研究的成果。
八百枚竹简,为中国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湖北省荆门市的纪山镇郭店村,是郭店一号楚墓所在地,这里是楚国贵族古墓群中被盗
挖过的众多隐墓之一。这些价值连城的楚...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39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研究的参考坐标
发信人: archery (尧曰), 信区: GuoXue
标 题: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研究的参考坐标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4年04月23日23:02:53 星期五) , 站内信件
" target="_blank" class="a2">http://www.bamboosilk.org/Wssf/Jiang3.htm
姜广辉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中(考古学界命名为
郭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竹简。经过古文字专家的整理识读,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
8年年5 月由文物出版社发行,书名定为《郭店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有道家著
作两种四篇,即《老子》三篇、《太一生水》一篇;有儒家著作(简称“儒简”)十一种
十四篇,即《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
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
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之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海外学者誉之为“中国的死
海遗书”。
从《郭店楚墓竹简》本身而言,有相当大的解释空间。而从已经发表的论文看,可
c***s
发帖数: 70028
10
中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代科技产物电冰箱,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 “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这可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两件冰鉴,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鉴缶由盛酒器尊缶与鉴组成,方尊缶置於方鉴正中,方鉴有镂孔花纹的盖,盖中间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颈部。鉴的底部设有活动机关,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应是夏天盛放冰块、冬天盛放热水之用。
古代“冰箱”--冰釜
战国时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冰鉴
战国时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两件战国曾侯乙楚墓冰鉴2
铜冰鉴顶部特写
冰鉴结构图
至今天,现代的技术仍然无法复制这两件铜冰... 阅读全帖
y*****6
发帖数: 9545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XG]南水北调蓄水临近文物抢救不及1/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6 20:18:55 2007), 转信
夏代的城址、战国的楚墓、西汉的陶器……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镶嵌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两岸的一处处古代文明遗存,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起了一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马,库区即将淹没,一场围绕库区文物保护的千年文明大抢救正在紧张地行动。
与水争速文物宝库面临湮灭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的北泰山庙墓群,是丹江口库区面积最大、最有影响的战国楚墓群,早在1999年就因发掘出大型陪葬车马坑而轰动文物考古界。
9月上旬,在北泰山庙墓群发掘现场,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去年下半年动工以来,文物部门对这里的古墓加紧进行了抢救发掘,目前已陆续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
丹江口市原博物馆馆长刘志军说,一处文物点出土如此多的精美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如不加紧抢救发掘,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S*******C
发帖数: 7325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华夏民族其实够狠的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Tue Mar 9 12:50:16 2010, 美东) 提到:
看看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北狄:会用火的野兽
西戎:毛绒绒的人?
南蛮:也是虫子
东夷:就是对东边的人很客气,用弓箭的人,另外对日本人算最有礼貌了:倭人,虽然
不好听,但是毕竟是单人旁,其它都是野兽
还有:猃 长着野兽脸的人? 狁 长着野兽鼻子的人?
☆─────────────────────────────────────☆
larrabee (larrabee) 于 (Tue Mar 9 12:51:34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叫倭王就挺好的
非得叫啥天皇

☆─────────────────────────────────────☆
sturtle (huhu) 于 (Tue Mar 9 12:52:58 2010, 美东) 提到:
夷字其实象形里面是一个人长了条尾巴,也好不到哪里去的。
☆────────────────────...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太一生水》是1993年秋,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郭店村抢
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的竹简。 [3] [4]
该墓虽小,发掘前又曾两次被盗,但随葬器物却很丰富,有礼器、乐器、车马器、生活
用器,丧葬器、料器、竹简等,根据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身
份为上士。郭店楚墓随葬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简,一经公布于世,即在海
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许多专家学者为之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长达五年的艰辛整理,确定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
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
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
、《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
》、《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
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2]
[3] [4]
《太一生水》篇共存简14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2...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老子》与《周易》中的老易辩证法,是传统的中国哲学的结晶,是中国智慧的核心。
但是,《老子》书同周易一样难读。甚至连老子为何许人?《老子》作者又是谁?老子
的籍贯何处?老子生于哪一年,享年几何等等,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莫衷一是。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两种佚籍,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
洋县郭店村又出土一批楚简《老子》等,均引起学界轰动。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
简》中收录《老子》甲乙丙三种。近年北京大学收藏了一批《老子》竹简,内容极富,
但未公布。通过对已知此类文献的研究,可以解决若干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疑难。
以往学界颇有人怀疑老子其人的存在,承认老子实有其人的学者如顾颉刚、钱穆却认为
《老子》一书晚于《庄子》,为秦汉时著作。梁启超、冯友兰认为老子是战国人。但郭
店一号楚墓经考定年代属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左右,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子
》书产生于秦汉的观点。而郭店墓既时当公元前300年左右,则《老子》书被作为经典
抄写定在此前。学界由此进而研究断定老子当是春秋晚期,与孔子同时稍早的人物,古
籍所说孔子尝问礼于老子,以其为师的事迹是确实的。最终可...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16
扇子的故事,你知道的有多少?

摘自沈从文2005年出版丛书《沈从文博古春秋》
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蚁、掸拂灰尘、引火加热
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

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
提到过“舜作五明扇”。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
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
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任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执长柄扇图像

战国晚期到两汉,一种半规型“便面”成为扇子的主流。其中以
江陵马山楚墓出土、朱黑两色漆篾编成的最为精美。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上至帝王
神仙,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无例外地都使用它。

▲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长柄扇
魏晋南北朝时期,“尘尾”、“尘尾扇”、“羽扇”及“比翼扇”相继出现。“羽
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来用八羽、十羽并列,且加了长木柄。“尘”是领队的
大鹿,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尘尾有“领袖群伦”含意。“尘尾扇”传由梁简文帝萧纲
创... 阅读全帖
f**z
发帖数: 186
17
扇子的故事,你知道的有多少?

摘自沈从文2005年出版丛书《沈从文博古春秋》
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蚁、掸拂灰尘、引火加热
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

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
提到过“舜作五明扇”。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
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
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任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执长柄扇图像

战国晚期到两汉,一种半规型“便面”成为扇子的主流。其中以
江陵马山楚墓出土、朱黑两色漆篾编成的最为精美。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上至帝王
神仙,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无例外地都使用它。

▲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长柄扇
魏晋南北朝时期,“尘尾”、“尘尾扇”、“羽扇”及“比翼扇”相继出现。“羽
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来用八羽、十羽并列,且加了长木柄。“尘”是领队的
大鹿,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尘尾有“领袖群伦”含意。“尘尾扇”传由梁简文帝萧纲
创...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古史辨派考据的一些逸闻笑话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
20世纪初年,诸子学勃兴,老子其人其书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特别是二三十年
代古史辨派所发起的疑古思潮,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名家大师纷纷加入这场讨论
,结果形成二种不同的观点:一派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
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认
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顾颉刚甚至持秦汉间说,他说:“《吕氏春秋》……的
作者是很肯引用书的,所引的书是不惮举出它的名目的。……《吕氏春秋》的作者用了
《老子》的文词和大义这等多,简直把五千言的三分之二都吸收进去了,但始终不曾吐
出这是取材于《老子》的。……于是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在《吕氏春秋》著作
时代,还没有今本《老子》存在。”[28]钱穆意识到老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他说:“
余尝谓老子之伪迹不影,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终不明,其源流派
别终无可言。”但他考证后说:“据其书思想议论及文体风格,盖断在孔子之后。当自
庄周之学既盛,乃始有之。”并认为老子可能是楚人詹何,《老子》产生于《庄子》之
后,《荀子》之前。[29]双方针锋相...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古史辨派考据的一些逸闻笑话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
20世纪初年,诸子学勃兴,老子其人其书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特别是二三十年
代古史辨派所发起的疑古思潮,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名家大师纷纷加入这场讨论
,结果形成二种不同的观点:一派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
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认
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晚期,顾颉刚甚至持秦汉间说,他说:“《吕氏春秋》……的
作者是很肯引用书的,所引的书是不惮举出它的名目的。……《吕氏春秋》的作者用了
《老子》的文词和大义这等多,简直把五千言的三分之二都吸收进去了,但始终不曾吐
出这是取材于《老子》的。……于是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假设:在《吕氏春秋》著作
时代,还没有今本《老子》存在。”[28]钱穆意识到老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他说:“
余尝谓老子之伪迹不影,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终不明,其源流派
别终无可言。”但他考证后说:“据其书思想议论及文体风格,盖断在孔子之后。当自
庄周之学既盛,乃始有之。”并认为老子可能是楚人詹何,《老子》产生于《庄子》之
后,《荀子》之前。[29]双方针锋相...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0
盗墓小说《鬼吹灯》中的“摸金校尉”要看风水,讲究“鸡鸣灯未灭不摸金”,遇到同行要互相扶持。
现实中的盗墓贼也是这么按照“祖师爷”的规矩来么?
记者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刑事判决书发现,现实中的盗墓者与小说里的盗墓者差别很大: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胆小;有的盗墓者发现古墓葬全靠运气;遇见同行也丝毫不讲江湖道义;更有甚者,在盗墓中还丢了性命。
什么人在盗墓:文化水平不高人
5月26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关键词“盗掘古墓葬”,一共搜出2370个结果,其中判决书854份,裁定书1309份,另有决定书和通知书共10份。
如果按照作出以上判决的法院的属地来分,排在前三甲的分别为山东(343份)、河南(317份)、陕西(299份)。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三省境内都分布着大量的古墓葬。
从裁判文书的数量上看,近几年来,盗墓案件有增多的趋势:2011年20份,2012年58份,2013年190份,2014年870份,2015年稍有下降,为598份。
记者浏览部分裁判文书发现,因盗墓被抓的人以中年男性为主,有的盗墓者在盗墓时甚至还未成...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武将功夫哪来的?
这破网的web比驴还慢
第一个图是曾侯乙墓的,矛是长木柲,殳是竹柲
第二个图是包山楚墓的,柲上还饰有羽毛
k***g
发帖数: 7244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武将功夫哪来的?
车之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殳和矛是同时存在的。
战国楚墓里出土的殳首就是一个铜套筒(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殳首至少还有棱角),曾侯
乙墓这个殳是异端,原来都认为殳应该没有尖锋,但是曾侯乙这个有,开始把这个东西
认作矛了,后来发现上面写了“曾侯(钺的右边再加一个邑字旁)之用殳”这个几个字
,才确定是殳,大概因为是诸侯用的东西,更考究些。
l*w
发帖数: 3758
23
☆─────────────────────────────────────☆
liuliuliu (topaz) 于 (Tue Dec 29 12:20:34 2009, 美东) 提到:
汉魏石刻专家黄震云:曹操墓认定非常搞笑

陵内发现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向新闻媒体
公布此项重大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 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在发布会上宣,经权
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结合史料和现场考古发现,认定这座东汉大墓,确为文献记载
中的曹操高陵。但研究汉魏石 刻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则指出,考古界造假也不
是第一次了,这次曹操墓公布消息实在草率。
中国广播网报道,高陵又称西陵,但遗憾,这座大墓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在现代
也有几批盗墓贼光顾。考虑到被盗严重,自然保护已比较困难,河南 省文物局决定对
此墓进行考古发掘。加上,此墓与史上记载的曹操的西陵墓位置十分接近,考古界对此
墓的发掘兴趣很非法词汇的真相,找到曹操的真身葬 地,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
批准后,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力量对此墓进行了抢...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24
个人感觉墨迹更容易造假, 比如随便烧点古代植物就能烧出墨来
另一个要命的问题是:就算简全部是真的,如果墨水是假的呢?有没有可能在旧的竹片
上写新字?
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刘国忠指着新出的“上博简”图册对记者说:“现在文
物市场上的假简的确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汉代以后的简。”和“清华简”的来路颇为相
似,这批战国简也是从境外文物市场上购回的。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在生前一次访
谈中透露,上海博物馆曾组织专人对墨迹进行研究,将墨的颗粒作了两万倍放大,结论
支持了上博简不可能伪造的判断。
而据刘国忠介绍,“清华简”刚刚送到时,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之前对竹简的保护不当
,竹片不仅非常脆弱,而且产生了霉变,但没影响到竹简上的字。这又是一个“幸运”
。清洗过程中他们“没有发现一枚有掉色的现象,墨迹非常清晰”。在他看来,“古人
的墨的质量甚至有可能比今天还好。”
目前,“清华简”并没有进行墨迹鉴定。曾参加鉴定会的简牍专家胡平生认为,在古竹
片上写新字伪造“清华简”完全不可能,连“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没有”。据他多年的
鉴定经验,这种造假者大多很拙劣,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之前他曾会同简牍保护的同行
亲...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25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27
在北大西北角一座朱红色建筑二层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主任
吴小红。据她回忆,检测样本是由李学勤先生的两名学生送来的,一共两块,深褐色,
每片一厘米见方,用塑料袋小心地包着,“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而根据清华公开的
消息来看,这一测定时间应该发生在鉴定会之后,第二次发布会之前,也就是2008年冬
天。
给“清华简”做C-14测定的加速器质谱仪是北京大学2004年从国外购买的。上世纪60年
代,美国科学家Libby发现,有一种原子量为14的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长达
5730年之久,而且在自然界含量极低,浓度十分稳定。活着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食物
摄取,与大气中的C-14保持交换平衡,直到死亡时这一交换过程终止。 之后,C-14继
续衰变,含量便逐渐减少。因此,通过对有机质文物C-14含量的检测便可反推其“死亡
年代”。
真正让C - 1 4名声大振的是一次对耶稣“圣物”的测定。1988年,欧洲原子能机构经
过和罗马教廷长达10年的交涉后,终于获准对意大利都灵大教堂珍藏的“耶稣裹尸布”
进行检测。当时的都灵大主教亲手剪下一小块亚麻布料,分成七块,分别交给美国、英
国...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28
在北大西北角一座朱红色建筑二层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主任
吴小红。据她回忆,检测样本是由李学勤先生的两名学生送来的,一共两块,深褐色,
每片一厘米见方,用塑料袋小心地包着,“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而根据清华公开的
消息来看,这一测定时间应该发生在鉴定会之后,第二次发布会之前,也就是2008年冬
天。
给“清华简”做C-14测定的加速器质谱仪是北京大学2004年从国外购买的。上世纪60年
代,美国科学家Libby发现,有一种原子量为14的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长达
5730年之久,而且在自然界含量极低,浓度十分稳定。活着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食物
摄取,与大气中的C-14保持交换平衡,直到死亡时这一交换过程终止。 之后,C-14继
续衰变,含量便逐渐减少。因此,通过对有机质文物C-14含量的检测便可反推其“死亡
年代”。
真正让C - 1 4名声大振的是一次对耶稣“圣物”的测定。1988年,欧洲原子能机构经
过和罗马教廷长达10年的交涉后,终于获准对意大利都灵大教堂珍藏的“耶稣裹尸布”
进行检测。当时的都灵大主教亲手剪下一小块亚麻布料,分成七块,分别交给美国、英
国...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承源自杀
上博简第一批94年春天就出现在香港市场了。
"1993年冬,香港文物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汉代彩绘漆器,但未发现竹简。途经香港的马
先生锐敏地注意到这一情况,并请香港中文大学的古文字专家张光裕教授留意关注。
1994年春,张先生在文物市场上发现了竹简,其风格与郭店楚简相似,内容多不见于今
存古籍,即告知马馆长。1994年4、5月间,香港文物市场共发现了3批竹简。竹简在盗
掘走私到香港过程中多有散失,多方找到的1200余枚简仅是其中一部分。在香港朋友的
集资资助下,濒临流失的珍贵竹简终于为上海博物馆如愿收购。"
郭店简: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
804枚,为竹质墨迹。"
湖北省博的或者荆门市博的人真要能假冒,作案时间也就几个月时间,期间要模仿郭店
简的风格,就必须整理解读郭店简,要斟酌出从未传
世的文章,字型,还要写好,做旧, 神人也。
马承源在买了简10年之后才忽然意识到简是假的,于是跳楼了,神经反射弧真长。

也拓
b*********f
发帖数: 158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学勤谈《清华简》
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云梦睡虎地是秦简,而清华简是楚简,秦国是篆文,而楚国有专
门的楚国文字。我们后来的字体都是有秦国的字体演化而来,而并非由楚国文字,所以
由后世文字去推断楚国文字是不妥的。
至于字间距问题,你可以去看看郭店楚墓竹简,那个字间距和清华简差不多。
http://www.guoxue.cn/shyx_view.php?l_id=334&id=4
b*********f
发帖数: 1585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学勤谈《清华简》
根据王国维《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的研究,战国文字可以分为一下五大体系
:齐系文字、燕系文字、晋系文字、楚系文字、秦系文字。自王国维的时代,就不断有
人研究,怎么可能是改开以来的成就呢?
至于安徽和江苏的楚墓,我也确实没有找有竹简出土的记载。但是在湖北、湖南和河南
等地却出土了大批有楚国文字的竹简。
c*****1
发帖数: 324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浙江博物馆的越王剑 (转载)
学习中,查了一下发现越王者旨於賜剑还不止四件
这里有个关于越王剑的总结,算是考证比较丰富
http://ywh.usx.edu.cn/display.asp?id=1385
其中的者旨於賜剑有:
4、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一 传出安徽寿县。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6)、
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张光裕、曹锦炎主编《东周鸟篆
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
越文化志》、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傅大卣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二 安徽寿县出土。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8
、11599)、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容庚《鸟书三考》、[27]容庚《鸟书考》、[28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张光裕、曹锦炎主编
《东周鸟篆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陈佩芬编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品》、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越文化志》、曹锦
炎《鸟虫书通考》。黄浚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6、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三...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浙江博物馆的越王剑 (转载)
学习中,查了一下发现越王者旨於賜剑还不止四件
这里有个关于越王剑的总结,算是考证比较丰富
http://ywh.usx.edu.cn/display.asp?id=1385
其中的者旨於賜剑有:
4、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一 传出安徽寿县。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6)、
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张光裕、曹锦炎主编《东周鸟篆
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
越文化志》、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傅大卣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5、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二 安徽寿县出土。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编号11598
、11599)、严一萍主编《金文总集》、容庚《鸟书三考》、[27]容庚《鸟书考》、[28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张光裕、曹锦炎主编
《东周鸟篆文字编》、施谢捷编著《吴越文字汇编》、陈佩芬编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品》、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吴越文化志》、曹锦
炎《鸟虫书通考》。黄浚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6、越王者旨於赐剑之三...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34
看了版上有人贴了越王剑的文章,想起我曾在国家博物馆拍了一张三把春秋青铜剑的照
片。正好版上有征文活动,所以把照片贡献出来换点伪币。
图中最上面的那把宝剑,按展品说明是“青铜剑 春秋•楚”,下面行文中称之为
楚剑。这把楚剑很像越王勾践剑。勾践剑的照片可参看下图
来源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8A%E7%8E%8B%E5%8B%BE%E8%B7%
勾践剑以不生锈而著称,这把楚剑好像也不生锈(不过也有出土后除锈的可能)。二者
剑身的颜色和花纹都很相似,剑身收窄的方式也很类似--从底到尖,先是缓慢收窄,中
部加快收窄,然后缓慢收窄,靠剑尖时再快速收窄。勾践剑的剑柄和剑身结合处镶嵌了
绿松石,这把楚剑的同样位置似乎也有(但也可能是绿锈,当初亲眼看时没注意)。
这把楚剑和勾践剑的主要差别在剑柄,前者剑柄上有几道环状突起,而后者没有。另外
这把楚剑上大概是没有铭文,而勾践剑上有铭文。
总的来说,二者外形非常相似。二者怎么会这么像呢?查了一下资料,勾践剑是1965年
12月在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又找了当初拍摄的这把楚剑的说明文字的照...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5
关于勾践剑补充一点:国宝档案的视频里说勾践剑出现在楚墓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
是墓主楚国大臣邵滑曾被派去越国离间,楚国最终打败越国,这把剑就作为战利品,为
功臣殉葬。另一个是你说的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的女儿为妃,生下楚惠王;这把剑可能
作为女儿的陪嫁品流入楚国,楚王再赐给邵滑,邵滑死后用来殉葬。
另两把剑也啰嗦两句。夫差剑有好几把,除了河南辉县,湖北襄阳、安徽寿县、河南洛
阳、山东邹城都有夫差剑出土,山东平度和河南辉县的废品收购站也发现过两把。国宝
是档案视频里说的山东平度的那把,收藏在山东博物馆。说夫差剑出现在山东,是因为
公元前485年,吴国北伐齐国,吴齐水师在胶南琅琊台打了史载第一场大规模海战,
吴军大败,是夫差攻吴的唯一一次惨败。夫差赐给水军统领徐承的佩剑猜测作为战胜品
被留在齐地。百度说大部分夫差剑保存差,品相不佳,唯有一把私藏夫差剑最好:
“1991年,香港古董店拍卖一把精美无比的吴王夫差剑,后被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
王淑华购藏。此剑通长58.3厘米,铜质精良,前锋内敛,两丛有血槽。剑身中脊和刃线
界划分明,制作极工。近格处有铸铭“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剑格饰兽面纹,以绿...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6
在2400多年前的楚国古墓里发现划时代的超级武器--马镫
@吊睛白额少帮主
荆州战国楚墓距今2400余年,发现马镫 @偶脚得偶还可以抢救一下 @潜水熊-无敌奶爸
大战屎尿魔王 @南无阿拉乎阿门吧 @天祥宋瑞
t****f
发帖数: 37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锈?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依然寒气逼人,这到底是怎样一把宝物呢?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吴越交战,越国兵败,退往会稽山。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3年后城破,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闻名天下。
俗话说“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名气让人们格外关注跟他有关的人和物。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 阅读全帖
j****m
发帖数: 213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墓10大恐怖暗器
一、尸毒
相信看过香港僵尸片的朋友都会对尸毒有着深刻的印象,染上尸毒的人不仅会皮肤溃烂,失去感觉,严重的还会浑身肌肉僵硬,变成活跳尸。据说这种东西只有用糯米、朱砂一类的物品才能去除,寻常药物对它根本没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盗墓者在进入古墓中时会带上许多防护用具,以防感染尸毒。
二、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这些隐藏的巨石能将试图进入的盗墓者砸成肉酱。
三、在墓中储水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四、流沙防盗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五、墓中置“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置“水银池”,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六、连环翻板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
七、铁...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39
古人女人刮除体毛吗?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古代皇帝后宫3000人,果真有这么多吗?
3000?这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古代皇帝在女色方面上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著名的昏君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更是选了3000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隋炀帝还是小菜一碟,排行榜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古书中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后宫人数可是高达四万……嗯,一天一个,也得100多年才能用完。
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需要指出,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是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他...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40
顾颉刚就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头号造假者。他说《老子》是秦汉之际写的,结果前些年
郭店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竹简中就有《老子》。
y****e
发帖数: 178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别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这样,侯马曲村遗址发现后,这边发掘清理旁边明目张胆的盗
挖,全村全公社的上,谁敢管。邹衡为了看住侯马晋侯墓地核心区,大过年的还守在工
地,结果居然有人持械上门威胁他,电话打到太原根本没人理,找国家文物局都推不动
山西地方,这已经不是村镇级的人在当保护伞了。说到简,郭店楚简算是研究意义最大
了,这可是出在一个士人级别的小墓里面,还有包山楚简等都在荆门那一块,连片的全
都是楚墓,考古发现后那片的小土包被村民翻了遍,据说出土器物简牍无算,最后实在
破坏的太厉害,中央压地方判了一个村子十几个男的死刑才收敛一些。就现在,直接去
文保单位偷盗盗掘的就没停过。
m****l
发帖数: 35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谁不想找出土地点啊,清华已经三番五次说了他们无法得知这批简的确切出土地点。香
港古董商拒绝透露来源渠道。
并不是每个随葬竹简的墓葬都会有金玉宝物,睡虎地一个小官吏除了竹简什么随葬都没
了,郭店简就是出自一个士的墓葬除了一件玉带钩也没什么金玉宝物。而就算有金玉宝
物也可能被盗墓贼跟竹简拆开分别来出售,无法判别它们是同一个墓出的。
国家考古机器不会采取主动发掘一座楚墓,但是国内盗墓贼会,考古往往是在盗墓贼盗
光了之后做抢救性发掘。

内盗
l***y
发帖数: 1166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5
“伪《古文尚书》案”平议
丁鼎
摘要:《尚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但从宋代吴棫、朱熹等学者怀疑传世本《古文尚
书》为伪书以来,历代学者围绕这部《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直聚讼纷纭。清代阎
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之后,经过四库馆臣及后世一些疑古派学者的大力推阐,阎氏
把传世本《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的观点几乎被清代与近现代学术界视为定谳。到上世
纪末,随着我国学术界的思想解放和学术视野的开阔,随着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和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人们对传世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新
的审视和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证明阎若璩论证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的方法和
结论在学理和逻辑上均存在漏洞和软肋,从而使阎氏的结论发生了动摇。虽然目前彻底
推翻阎氏的结论为时尚早,但起码说明阎氏的结论远非定论,是可以继续探讨的。
关键词:经学史;《尚书》;《古文尚书》;孔安国;阎若璩;毛奇龄
作者简介:丁鼎(1955-),山东莱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y*j
发帖数: 3139
46
这种师范大学的老师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灌水文章。

:“伪《古文尚书》案”平议
:丁鼎
:  摘要:《尚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但从宋代吴棫、朱熹等学者怀疑传世本《古文
尚书》为伪书以来,历代学者围绕这部《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直聚讼纷纭。清代
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之后,经过四库馆臣及后世一些疑古派学者的大力推阐,阎
氏把传世本《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的观点几乎被清代与近现代学术界视为定谳。到上
世纪末,随着我国学术界的思想解放和学术视野的开阔,随着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
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人们对传世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进行了
新的审视和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证明阎若璩论证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的方法
和结论在学理和逻辑上均存在漏洞和软肋,从而使阎氏的结论发生了动摇。虽然目前彻
底推翻阎氏的结论为时尚早,但起码说明阎氏的结论远非定论,是可以继续探讨的。
:  关键词:经学史;《尚书》;《古文尚书》;孔安国;阎若璩;毛奇龄
:  作者简介:丁鼎(1955-),山东莱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216
47
很多盗墓贼都看中了地下墓的陪葬品从而去盗墓,尤其是帝王的陵墓更加吸引到盗墓贼
,所以帝王的陵墓和一些有权势的官人都会在自己的墓中设置一些作为对陵墓的防卫设
施,而现实的陵墓是否真的像小说中的存在有着这些暗器机关的呢,一起来看看古代地
下墓那些暗器机关都有哪些到底如何吧。
古代王墓为什么没有发现机关暗器
在一些盗墓小说,甚至古籍文献中,都记载了古墓中有种种防止盗墓的机关,如“伏弩
”、“涉毒”、“伏火”、“迷道”。其实,这种所谓的“机关”在考古发掘中从来没
有发现过,现实中也不可能存在,因为箭是金属,时间长了就锈蚀,无法使用。
在一些盗墓小说中还提到,很多盗墓贼一打开古墓,便发生大火,被烧死、烧伤。这种
所谓的“墓火”、“伏火”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的防盗设计。众所周知,墓里面埋藏有
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经长时间埋藏会产生一种可燃气体——沼气。盗墓者提灯而入,沼
气一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不过,墓内的沼气,的确具备了一定防盗功能。
因此,考古专家在考古时,到了打开墓门的关键时刻,要让可燃气体泄尽,而且坚决杜
绝现场有明火。
机弩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 阅读全帖
y*z
发帖数: 3244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山寨货
战国皮鞋
战国冰箱(曾侯乙楚墓)
战国水晶杯
王莽新朝的游标卡尺
三国饭盒
隋朝背带裙
唐朝皮包(敦煌壁画17窟)
宋朝牛皮球鞋

发帖数: 1
49
在近日央视三套的《国家宝藏》节目里,谈到了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春秋时代采用的云
纹铜禁的生产工艺失蜡法延续到今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制造,笔者不由浮想联翩,
感慨良多。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
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
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
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
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比较著名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在中国
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
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
而视频中的云纹铜禁正是出于楚庄王之子的墓中;千年之下,近2500年的中国传统
技术延续至今,在上世纪40年代的抗战时期,一位美国工程师无意间在中国民间发现了
这一铸造工艺,而当时的航空... 阅读全帖
1 2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