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梅贻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c****x
发帖数: 6601
1
中国顶尖核专家沦为乞丐 美国还黑了他的诺奖
北洋之家2019-06-27 8:38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文/北洋君
不管活着还是去世,
他始终默默无闻,
对于他的名字,
国人更知之甚少!
但他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巨星,
更是值得中国人敬仰的英雄!
他叫赵忠尧,
他是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是中国原子能之父、
是世界上第一个
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因为诺奖评委会的失误,
他曾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破土动工,
有一半的技术力量
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
这样一位闪耀世界的科学巨星,
因何沦为蓬头垢面的乞丐?
因何神秘“失踪”于美国?
因何被关押在日本监狱?
又因何功勋卓著却不为人知?
在他诞辰117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认识
大师的大师赵忠尧!
NO.1
与诺贝尔奖
擦肩而过的“教授乞丐”
1937年秋,
在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前,
突然跑来一个脏兮兮的乞丐,
一手拄着木棍,
一手抱着一个咸菜坛子,
急切地要求见梅贻琦校长。
门卫认为这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便要将乞丐轰走。
此时梅校长刚好走出来,
...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49
2
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清华大学大批判全国瞩目。(维基百科)
最近,清华大学宣传部搞讲座,以“精忠报党”替换“精忠报国”。“传九评,促三退
”成为历史潮流之后,中共越来越成为政治笑星。个中究竟是什么?
一、国立清华大学及君子和大师精神死在大陆,活在台湾。
清华源于辛丑条约约定的庚子赔款。1909年,美国开始退还庚款,清朝以此退款设“肄
业馆”,两年后改称“清华学堂”。中华民国建立那年,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罗家伦为校长,用“国立清华大
学”这个校名,一直用到1949年。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发表演
讲,勉励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定为
校训,成为国立清华大学的精神。
但清华大学这种源于中华乾坤正道的君子精神,却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趋于衰落。清华
学生追随北大学生罗家伦等,卷入激情的反日运动,焚烧校内日货,宣誓:“愿牺牲生
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事与愿违,1920...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78
3
【81位民国院士近60人1949年后留在大陆:部分人的命运】
1948年,中国的内战正酣之际,第一届院士共81人诞生了,在那个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命
运同时也决定这些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时刻,他们何去何从,陷于了痛苦之中
,有今日学者专门写下了他们的选择----《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国
涌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呀!有的并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不想没有国家的流浪留
下了,有的认为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大不了钻到故纸堆里留下了,有的害怕台湾还是不保
留下了,当然也有毅然决然离开的,相当部分则是怀有极大的希望留下了,一如胡风的
伟大献词《时间开始了》,他说的是伟大的新时代的时间开始了。中共接管政权前后,
共有22位院士离开大陆,28位人文组院士中留在大陆的18位(考古学家都在这个组)。
他们,除了那个没有人格的郭沫若外,其他一律遭到改造、整肃、批判,更有不堪忍受
身心摧残与人格凌辱而自杀的。这里没有总结多少自杀的,下面转载的是一个基本介绍
,读后只有无语的份。
一、民国时期81位院士中离开大陆的22位院士
中研院院里14个单位,成建制迁台的只有管理机构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和...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麻将桌上的国学大师:梁启超为打牌推掉演讲
2014-07-17 09:31:00 来源:文史博览
梁实秋在清华念书时,就曾听说过梁启超的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此指
麻将),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见。
梅贻琦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叶公超曾以“慢、稳、刚”三字形容梅校长,寡言、慎
言的他,有着严肃而沉默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打牌联想在一起。《梅贻琦文集》其
在1956至1960年间所写的私人日记表明,爱打麻将是其重要的生活乐趣。
他日记中不写打麻将,多用“手谈”或“看竹”加以取代。据日记所载统计,仅在
1956—1957年,就打了85次之多,约每周一次。一周一次看似不频繁,但这两年里,清
华在台湾“复校”如火如荼,梅贻琦又屡屡赴美洽谈公事,公忙之余,打麻将可说是他
重要的娱乐了。在85次方城之战中,梅校长共赢25次、输46次、平盘14次,前后输了
1650元。当年一碗阳春面不过才1元钱而已。
T*****n
发帖数: 2456
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文章,我总是这样回答:好文章都在网上。
2.一般说来,凡是批评的声音,最后证明总是对的。
3.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不是好报纸!
4.过去学美国历史,曾记住林肯说过的一句话:"让民众了解事实,国家定会安然无恙
。"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民众有知情权。
5.宣传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厉害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这可说是对宣传的最好解
释。
6.这一百年间,谁最爱这个国家?谁最关心这个国家?谁最能替老百姓说话?谁比较最
能不计自己一时的利害得失而为国家的命运着想?我想了想,还是知识分子。
7.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时代政治宽容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大陆这五十年实在是
乏善可陈。
8.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作家不是自由写作的群体,而是权力控制下的宣传力量。
9.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
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
10.不信任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在五十年代顺利走上苏联道路
,就是因为听不进知识分子的意见。
11.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6
来自主题: NKU版 - 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能够办得比较成功,我们在总结西南联合大学遗产的时候,也认为,三位
校长,就是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合作得比较好。因为这三个校长,其中有两个,比
如说梅贻琦和蒋梦麟是留美的学生,张伯龄是考察过日本的教育。梅贻琦和蒋梦麟,
1949年以后,都去了台湾,只有私立南开大学的张伯苓留在了大陆,1951年,他也是晚
境很凄凉,很快就去世了。
S*****n
发帖数: 6055
7
http://blog.sciencenet.cn/u/socialjl
一、巍巍母校,我爱我的清华
校庆网上那根倒计时的红丝带,已经一路奔腾飞舞着临近极炫的那一刻,我看着她,自
己内心也是禁不住的激动起伏。这起伏里有期待与欣喜,也有伤感和惆怅,甚至还有一
点迷茫;但是毫无疑问,清华大学记载、铭刻了我四年的青春——那段脱离了少女的梦
幻和懵懂却又未谙世事的青春,因此我对她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清华园里,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巍巍清华,我爱我的母校。
不久前,我的校友、科学网博主王晓明写就一篇《清华给了我们什么》,晓明说清华给
了他理想主义的赤诚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我由此想到,其实每个清华人都有着自己对于
母校的回忆,一人一个清华梦,这一幅幅图景或许会交错重叠,但更多的部分则是一个
个独特而生动的故事,悲欢离合、五彩斑斓。今天当大家都在出于各种立场和目的来批
评一个只出大楼而不出大师的“大学”时,我却更愿意想起清华给我个人的种种,这是
一个学子对母校最真实的感受;然而我相信,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感受汇聚起来构成了清
华人整体上对母校怀想如斯、百感交集的理由。
清华园里,千回百转,往事几何;巍巍...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8
发信人: echina (西北胡子·原谅一生放纵爱自由),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王小东:清华要做好自己的事,甭管别人说什么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y 5 08:30:48 2011), 站内
http://zqb.cyol.com/html/2011-05/05/nw.D110000zgqnb_20110505_2-
本报记者 庄庆鸿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5日 07 版)
2011年4月23日,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花团锦簇、彩旗飘扬,校友们纷纷从四面
八方赶回母校喜迎百年校庆盛典的到来。图为清华大学铸一班的老校友们在二校门前留
影。
龚文豹摄(资料图片)
王小东,著名学者、《中国不高兴》作者之一
4月24日,北京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前夕,电子系91届的清华毕业生陈先生与家
人前往清华参观。他还特意带着6岁的小女儿来到图书馆,让她提前感受清华的学习氛
围。林 晖摄(资料图片)
“清华有六十年没给我们贡献过大师了,只剩一群上书房行走和官场熟练工。”
最近,刚满一百岁的清华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作者: 李舒
西南联大的八宝饭,是相当有名的。
汪曾祺先生写过,何兆武先生也回忆过。
我一开始以为是这种八宝饭,加了瓜仁松子红绿丝,塞了满当当赤豆沙,一匙挖下去,
糯米拌了猪油的香直冲云霄。
当然是我幼稚,会这样想。
所谓“八宝”,是一种戏称。
联大食堂所用的米,是政府供给的“公米”——多年的陈米,粗而劣,米饭里还有沙石
、老鼠屎和糠屑,故而谓之“八宝饭”。有人为“八宝饭”编了一首歌:“八宝饭”味
道香,八种成分“营养高”,沙石稗谷泥壳汤,黄霉素配鼠屎汤,感谢上帝的“恩赐”
,我吃“八宝”你喝汤,谁知熬到何年月,八宝也许难吃上,十儒九丐啼饥寒,百代盛
世莫悲伤。
在《绝代风流》里,曾经对于“八宝饭”有这样生动的描述:
“八宝者何?曰:谷、糠、秕、稗、石、砂、鼠屎及霉味也。其色红,其味冲,距膳堂
五十步外即可嗅到,对牙和耐心是最大的考验。谨将享用秘方留下:盛饭半满,舀汤或
水一勺,以筷猛力搅之,使现旋涡状,八宝中即有七宝沉于碗底,可将米饭纯净度提高
到九成左右。”
有一位学生,给在重庆的恋人写信,也提到了“八宝饭”:
刚来的时候,吃的还算好,可现在物价涨起来了,一顿只能喝上几勺清水白菜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48年学人抢救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9 08:43:59 2013,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岳南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
、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
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
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
:“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
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
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
陈雪屏...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PKU
标 题: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18:09:07 2015, 美东)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没跟蒋介石跑出去的大师们,文革一个不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9 20:26:20 2016, 美东)
1948年底,国民党输成定局,只好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
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
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
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
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3
香港大学的“法宝”:有大师
跻身世界一流的香港高校中,既有港大这样的百年名校,也有香港科技大学这样1991年才成立的。1931年,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著名论断,实际上也被香港高校视为至理名言。
香港大学的“法宝”:有大师!
近日有两条新闻跟香港有关:美国彭博社公布全球最佳经商地排行榜,“状元”再次花落香港;香港大学开始全球招聘新校长,引发海内外关注。
近年来,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香港成为越来越多内地人的首选。今年已经是香港连续18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到香港创业和工作的内地人更看重的是法治水平、监管效率、市场开放程度等等。选择到香港上大学的内地学生,“名校”的吸引力不失为重要原因。
2012世界大学200强 香港大学位居34
内地学生是一面镜子
早年,香港人在审视自己的时候,曾经有一种担心,认为商业发达、金融活跃,或许会使快餐文化和物欲的浮躁成为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主流。香港会不会成为 “文化沙漠”曾引发广泛讨论。不过,当一所所香港的大学跻身世界名校,当“时尚之都”、“购物天堂”变身“文化创意之都”,一切都不辩自明。...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4
2013毕业季即将结束,2013年的毕业演讲也已拉开帷幕,作为大学教育的“最后一课”,毕业演讲成为众多学子的期待。
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根叔体”,到清华校长顾秉林模仿“凡客体”、北大前校长周其凤的“伤不起”。平民化和网络化一度成为毕业演讲劲吹的“潮风”,轻松的演讲词,多少有点像在幽默地讲笑话,总能博得学子与网友一笑。
最近一周,成都许多高校的毕业演讲也先后出炉。记者有幸聆听的几场演讲中,校长(教授)们或谈学校生活、或提出期望,或坚守学校文化,让人感受到一阵回归大学教育本位的“清新之风”。
我们选取数篇,节选部分精彩语录与读者一起分享“最后一课”的教育哲学。
均为节选
干得好是真好,嫁得好是碰巧
《人话》 成都理工大文法学院院长陈俊明6月25日
从今天起,你们头上那顶“男生”或“女生”帽子,就将正式被“男人”和“女人”所取代。尽管你们顶着这两顶很文艺的帽子已长达十六年,尽管你们在摘帽的季节里有太多的不愿意,然而你们怎抵得过岁月那把杀猪刀。
是男人,就要有宏大的情怀,立志在能力所及时,让同胞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睡上放心床、踏上放心桥……女人……无论干什么,都要努力先干好,然后才去找肩...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中国历史上最强的一张毕业证
这张“史上最牛毕业证”全名“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证书”,上写道:“研究生李鸿樾系湖南省浏阳县人,在本校研究院国学门研究一年期满,经导师审查,成绩认为合格,特给予毕业证书。此证。”文凭居中署校长曹云祥(钤[盖印章]“曹云祥印”方形朱文印)、教务长梅贻琦(钤“梅贻琦印”方形白文印)、导师王国维(钤“王国维印”方形白文印)、梁启超(钤“梁启超印”方形白文印)、陈寅恪、赵元任(钤“元任之印”方形白文印)、李济。左侧为颁发日期: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廿五日,钤长形“清华学校校长关防”朱文印。证书上方贴有印花税票5枚(每枚面值1角)。
这张证书的稀缺性有两个成因:
1、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9月创立,至1929年夏停办,共举办4期,前后四届共招收72名研究生。其中除去在修业期间因各种原因未能毕业外,毕业生总数满打满算也只有60余人。
2、在大量的人民运动、十年浩劫中这一类证书的销毁和遗失是极其常见的事情。
这张堪称可怕的毕业证书的主人叫做李鸿樾,湖南浏阳三口乡筱野垅村人。李家是三口大族,而发家者便是曾国藩幕僚、清末两江总督李兴锐。李鸿樾远房侄孙李杜非拿《六碓李氏族谱》...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6
http://yanchh.blog.ifeng.com/article/16149266.html
颜昌海的博客
http://yanchh.blog.ifeng.com
2012-02-04 17:29:42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
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
的陈雪屏,奉蒋“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
府教育部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
贻琦、胡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
派的飞机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
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7
蒋介石的战略眼光:抗战期间的一项伟大决策
大中小 2015-04-03 21:36:24
多维历史
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如何处理教育和抗战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国民
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教育界内部也围绕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
。主流的意见认为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不但学科要调整,变为以军事课为主,教
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
即停办”。面对意见分歧,蒋介石力排众议,作出决策:“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
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弃了基本……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
看到战后。”本文选自2015年4月3日共识网,作者毕唐书,原题为《抗战时期一项伟大
的教育决策》。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
在中国现代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是最辉煌的篇章。同政治和军事上的成果相比,
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更为可圈可点,甚至堪称世界奇迹。
以常理论,抗战期间山河残破,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出现倒退,自在情理之中。但事实
却恰恰相反。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中国的教育经费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8
资中筠:一代风骨今何在?--读《民国那些人》
发表于 2015 年 09 月 30 日 由 lixindai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
”、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
,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
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在各个领域内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
精神。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一些还与我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下半叶
的风雨。但是其风骨、学养、识见似乎又离我们的时代很远,我们看到的是逝去的背影
,面貌已经模糊。近年来,经过一些有心人的钩沉探秘,以及某些同辈或后辈的回忆录
,一些被否定的人物得到公允的评价,被遗忘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被屏蔽或歪曲的史
实得以返真。现在,关于那一代文化名人的个案或集体的研究方兴未艾,应该说是在一
片功利和浮躁的风气中,学术文化出版界的一个亮点。
我手头这本《民国那些人》又另有特色。那是《中国青年报》“冰...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11:24:30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506
21
清华,您好!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
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
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
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
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 “自1月7日至6月5日
,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
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
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
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
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 阅读全帖
t*c
发帖数: 6929
22
1948年12月国民政府战局不利,蒋介石指派民国教育部长陈雪屏实施“抢救学人计划
”,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拟定的“抢救”的名单,涵盖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
但人各有志,名单上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1948年12
月14日,“抢救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
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份机舱座位都被空着。12月21日,第
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
位教授。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惋惜。
一代大师陈寅恪,文革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蓋,远望如白色棺 材;红卫兵还把几
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
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说“我如在死囚牢中”,留下了“涕泣对牛衣”的诗句

曾昭抡,曾国藩侄重孙,与妻子俞大絪,都是民国知名学者,1949年两人滞留于香港,
蒋介石欲抢救二人去台湾,两人断然拒绝,归来报国。文革时红卫兵将俞大絪教授上衣
剥除,用皮带死命抽打,俞教授悲愤难抑,是夜仰药自尽。4个月后曾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335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上个海归热潮的学人的结局。zz
蒋介石没抢救出去的大师们,文革期间一个不剩?
文章来源: 微信头条 于 2016-10-01 13:30:5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电影《地雷战》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民兵机智灵活的用地雷战打击日本
侵略者的史实,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根据地民兵地雷战的缩影。地雷具有材料易
得——制造黑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电影中老石匠说:“火药很好造-一硫、二硝
、三炭。”制造简单——铁壶、石头掏空装上黑火药可直接用导火索、拉火管和引线点
火就行,但电影中出现的硫酸雷,硫酸可不是民兵能够制造的,这里面饱含着晋察冀军
工人的汗水和鲜血。
晋察冀兵工初创阶段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奉命开往华北参加抗战,武器来源有平型关大捷缴获的日军武器
;有从老百姓手中和国民党溃兵收集的武器弹药——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洛甫、刘
少奇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提到:“己
吸收民间枪支加入游击队与军队,要采用宣传说服及借枪(可给借枪证)的办法,或发
动民众自带枪支来当游击队。”⑴从民众手中或战斗缴获的武器大都残缺不全,而国民
党全面抗战后只给八路军一百二十挺机枪,六门反坦克小炮,弹药补给也在1940年完全
停止了⑵。现实逼迫共产党自己动手制造武器弹药打击侵略者。
七七事变后广大华北平原的工人最先起...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26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在云南考察,第二站来到云南省会昆明。巧合的是,五年
前的同一天,总书记也是来到了昆明考察。这次在昆明,总书记主要去了三个考察点,
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独家视频|习近平察看滇池生态湿地
看生态: 三杯水“立此存照” 折射滇池治理之路
当天,总书记在昆明的第一个考察点是滇池。他来到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
治理情况。
△独家视频|“高原明珠”滇池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上世纪50年代末水质开始恶化,到90年代成为全国污染最
严重的湖泊。近年来,通过治理,滇池水质总体企稳向好。去年已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
污染,达到30年来的最好水质。
△当天,总书记现场看了这三瓶水样,分别是2015年滇池水质指标对应水样(劣V类,
左)、今年1月19日滇池盘龙江入湖口水样(III类,中)和自来水水样(右)。(总台
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习近平始终牵挂着滇池保护治理。2008年11月,他在云南调研时就曾考察滇池治污工程
。这次他专程看的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紧邻盘龙江入湖口,在涵养水源、调节水质、
美化环境和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江入湖口(总台央视...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80
27
来自主题: Talk版 - 国家大计,广召人马
你千万别给外人讲这件事(1)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E4%BD%A0%E5%8D%83%E4%B8%87%E5%88%AB%E7%BB%99%E5%A4%96%E4%BA%BA%E8%AE%B2%E8%BF%99%E4%BB%B6%E4%BA%8B+&btnG=Google+Search
1948年6月,35岁的物理学家钱三强离开巴黎,回到了北平。先前他曾在居里实验
室和妻子何泽慧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使人们对铀核分裂的认识前
进了一步。何泽慧与钱三强是清华同学,先前是在德国柏林留学的,所用的钱还是阎锡
山给的,因为当年阎锡山有一条规定,凡国立大学毕业的山西籍子弟,都供给三年的出
国留学金,每年给一千块大洋。
钱三强的回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北大校长胡适和清华校长梅贻琦的鼓动,因为在
此前的一两年间,胡适为了实现一项所谓国家大计,曾广召人马,邀请了不少有识有为
之士要为国家干一番大事,钱三强和何泽慧即在他所邀请之列。等钱三强在北平安顿下
来之后,他试图把北平现有的原子核方面的科技力量组织起来,为此他曾找过梅贻琦校
长和
c*****c
发帖数: 606
28
来自主题: Talk版 - 胡锦涛20日回母校视察
清华大学4月24日百周年校庆前夕,中共领导人胡锦涛20日回母校视察,清华大学封校
迎接,戒备森严。方圆千米分里、中、外三层置警戒线,外层是校保安,中层是警察,
内层是特警。在高处还部署了架长枪的阻击手。
封校 拉千米警戒线 部署狙击手
据香港媒体报导,为迎接胡锦涛,清华大学停止了所有的教学活动。有学生称两日前即
收到通知,原定于20日的毕业中期答辩和实验等科研活动一律停止。
20日在胡锦涛抵达之前,除西北门外的各个校门全部关闭,校内戒备森严,特警三步一
岗,五步一哨。且校园内的高位均部署有架长枪的狙击手,学生被要求不得开窗。
学生还表示,“二校门东至紫荆路,西至荷园,北至图书馆,南至照澜院,方圆千米置
警戒线,外层是校保安,中层是警察,内层特警。而清华科技园临东门路楼层均接到通
知,不准开窗。”
“精忠报党”与破产的清华
清华和北大同被举誉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共建政之前的清华,崇尚自由思想和务
实精神,德学兼备的人才云集。梅贻琦校长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
大师之谓也。”那时的清华和北大,拥有很多大师级的教授,如:蒋梦麟、胡适、傅斯
年、梅贻琦、罗家伦、朱光潜、陈寅恪...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清华大学校友致全世界善良人们的公开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4 13:13:56 2015, 美东)
善良的人们、全球清华师生校友、习近平胡锦涛等校友:
2015年2月22日,噩耗传来:清华才女柳志梅十余年来遭受中共酷刑迫害、药物迫害致
疯、遭奸污怀孕、被迫堕胎、受尽凌辱,少女的纯洁被肆意蹂躏、人格的尊严被践踏脚
底。一周前柳志梅在凄苦煎熬中离开了人世。消息传来,我们无比震惊和悲痛。
被迫害致死的清华学子柳志梅
1997年柳志梅以“山东省第一”的成绩从山东农村被保送到北京的清华大学,她是我们
的小学妹。1999年当中共江氏集团对法轮功的残酷镇压开始时,她才刚刚十九岁。
据明慧网2010年前后的系列报导,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九七级学生柳志梅,因为坚持修
炼法轮大法被中共非法判十二年重刑,种种证据表明,柳志梅在监狱中遭受了电棍、毒
打、毒针、强暴和我们未知的酷刑。2008年11月13日终于熬到出狱,却在出狱前三天被
注射破坏...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蒋介石无法抢救出境的大师们 文革期间一个不剩!(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8 14:06:27 2016, 美东)
1954年3月25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胡适与锺莫德惠
(左一)、国大秘书长洪兰友(右一)代表国民大会致送总统当选赠书。(网络图片)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没跟蒋介石跑出去的大师们,文革一个不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9 20:26:20 2016, 美东)
1948年底,国民党输成定局,只好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
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
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
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
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
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
色当时国内卓有...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和中共「抢人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9 22:05:33 2016, 美东)
作者:张东园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
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平津学术教育界知
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
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33
http://view.news.qq.com/a/20140430/005523.htm
王国维之女解读乃父投湖自杀之谜
[摘要]罗振玉为何仿写伪造王国维“遗折”?
投湖之前
父亲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呢?
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关于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
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东明回想起来
,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
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1918年,大哥19岁在上海结婚,大嫂即罗振玉之次女。父亲与罗振玉先生初为师生,继
为朋友,终为儿女亲家,关系实不同寻常。
然而好景不长。1926年9月,潜明哥在上海突染伤寒症,本已好转,但实际并未痊愈。
这类病在恢复期忌吃生硬之物。大哥喜欢吃硬饭,后来又发作了。父亲听闻大哥病危,
即由北京清华园乘车赴上海,其病已无救。父亲在上海为他主持丧事。罗振玉也到上海
慰问,并安慰自己的女儿曼华(字孝纯)。丧事办完,罗振玉就带着女儿回到天津罗家
去了,当时称之为“大归”。
父亲个性刚直。他最爱大哥,大哥病...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nc (long sho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如此疯狂迫害国家栋梁,老毛不是里应外合的汉奸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8 01:23:22 2013, 美东)
1948年12月国民政府战局不利,蒋介石指派民国教育部长陈雪屏实施“抢救学人计划
”,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拟定的“抢救”的名单,涵盖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
但人各有志,名单上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1948年12
月14日,“抢救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
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份机舱座位都被空着。12月21日,第
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
位教授。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惋惜。
一代大师陈寅恪,文革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蓋,远望如白色棺 材;红卫兵还把几
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
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陈寅恪辉煌的清华时代
1925 年2月,清华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决定先开国学门一科。清
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又称清华研究院国学门,是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和有一定国学根柢
者专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
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来担任研究院导师。“导师”是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
清华教职中一个特殊的称谓,这使它有别于其他一般教授。当时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就
职演说中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至今也是至理名言。
拥有一批高质、稳定的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清
华国学研究院自筹建之日起,便委托有关人士自国内外网罗寻求国学界德高望重的泰山
北斗来研究院担任教职,专门聘为导师。
同年3月,经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先生特别推荐,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正式聘
请陈寅恪先生回国,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三先生一起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
关于聘请陈寅恪先生为国学研究院一事,以前大家过分相信陈哲三先生文章中的那段“
传说”。在陈哲三先生的《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自... 阅读全帖
t******1
发帖数: 404
36
美国的庚子退款与清华大学的百年庆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辛
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
万两,折合当时美金2400多万元。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
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本利退回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
学生之用。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
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
,每年至少要派 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
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
,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
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
等。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
1909年... 阅读全帖
u**c
发帖数: 17972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nc (long sho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如此疯狂迫害国家栋梁,老毛不是里应外合的汉奸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8 01:23:22 2013, 美东)
1948年12月国民政府战局不利,蒋介石指派民国教育部长陈雪屏实施“抢救学人计划
”,经傅斯年、陈雪屏和蒋经国三人拟定的“抢救”的名单,涵盖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
但人各有志,名单上许多人不准备去南京跟蒋介石赴台,而是愿意留在大陆。1948年12
月14日,“抢救学人”的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候了两天时间,才有胡适、毛子水、钱
思亮、英千里、张佛泉等少数著名教授登机,大部份机舱座位都被空着。12月21日,第
二批被“抢救”的学人也只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等20几
位教授。梅贻琦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惋惜。
一代大师陈寅恪,文革开始后,他家被大字报覆蓋,远望如白色棺 材;红卫兵还把几
个高音喇叭放于其床头,使双目失明且患心脏病的他彻底崩溃。去世前一天下午,气脉
已竭的他还要“口头交代”,他...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592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发信人: ribeye (执手相看肋眼), 信区:
标 题: Re: 舌尖上的北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3 15:23:06 2014, 美东)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压抑的胜利
地点:北大理科教学楼303
主持人:高远东 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高远东:曼菱学长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我看见,那个场面您是有份的,您在那儿指挥。您对我们后面这几届的学子影响是很深
的。下面,请张曼菱学长给我们讲座。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
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我
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39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
”、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
,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
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在各个领域内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
精神。
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我们不远,有一些还与我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下半叶的风雨
。但是其风骨、学养、识见似乎又离我们的时代很远,我们看到的是逝去的背影,面貌
已经模糊。近年来,经过一些有心人的钩沉探秘,以及某些同辈或后辈的回忆录,一些
被否定的人物得到公允的评价,被遗忘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被屏蔽或歪曲的史实得以
返真。现在,关于那一代文化名人的个案或集体的研究方兴未艾,应该说是在一片功利
和浮躁的风气中,学术文化出版界的一个亮点。
我手头这本《民国那些人》又另有特色。那是《中国青年报》“冰点”版2004-2006的
一个栏目的专稿,每周一篇,每篇写一人,约1600字左右,集结成书凡80人。他们率...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648
40
2018-01-13 小万工 小万工
【作者按】本文为小万工的时评杂文系列,不定期更新,本篇有剧透。
六年前就听说的影片终于上映了。
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看,我也不知道,我是为了去看电影,还是为了去看清华,或
者是去看曾经也属于自己的青春。
离开学校越久,就越想回学校。
就像孩子,年少时想离家,向往海阔天空,而漂泊久了,反而惦念故乡。
灯光熄灭,影片启幕,校歌响起,日晷,草坪、大礼堂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泪就涌出来。
一百年,这座园子迎来送往,拆毁过、建造过,埋葬过死者,也开启过新生。
那一幕幕青春悲喜剧轮番在大时代中上演,而当曲终人散,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浮
现,我仍忍不住去回想那些影片中的问题,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真实?
片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来自陈楚生饰演的20年代吴岭澜,他国文和英语都考满分,物理
垫底,却因为优秀学生都学实业而选择理科。
学理还是学文,他望着自己的成绩单,在抉择面前迷茫。
老师梅贻琦建议他真实地对待自己的内心,他却问:什么是真实?
他青春的年代是1920,我青春的年代是2010,但这个问题却一点都不过时,同样是我在
园子里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的问题。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1
来自主题: NKU版 - 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
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是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
的留美公费生。当时人们留美都选的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比如徐君陶选麻省理工,梅
贻琦却单独去到了东部的伍斯特理工学院。梅贻琦曾撰文总结自己的留学观,他告诫行
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美的这几年,亦正是世界上经受巨大变化的时期,将来有许多
组织或要沿革,有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
,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办法,才可以免除将来冒险的试验,无谓的牺牲。”
.
z**********e
发帖数: 22064
42
她把北大学子讲懵了:你们为什么活得无趣?(经典!值得收藏!)
2014-12-31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号:lishi139
历史教师王汉周关注,历史课本里不讲的,这里补给你。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分数
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她建议:不要再听那些冷漠者的知识。而要寻求怎样“生动
活泼地活下去”。
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独立制片
人和导演,职业作家;大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犀利独到,观点极具
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
之才等等。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
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 阅读全帖
h*d
发帖数: 19309
43
2010年02月11日 09: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宗璞原名冯锺璞,是我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的同学,比我低一班。1946年,清华
北大南开是联合招生。我填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入校后,听说梁思成、林徽因的女儿梁
再冰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却被分数略低于清华的北大录取了。当时,每一名报考生都领
个号。我的号是“350003”。“35”指的是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卷子上只写号,
不许写名字。这样,作弊的可能性就极小了。近年宗璞告诉我,她和校长梅贻琦的爱女
梅祖芬也是1946年的考生。由于考分不够清华的分数线,宗璞在南开外文系先念了一年
,次年考入清华二年级。她认为一年级的课也很重要,所以又从一年级读起。梅祖芬念
了一年先修班,翌年重新考,终于入了清华一年级。2006年有人告诉我,有个家长为北
京某所重点中学办了一件事,校方就给此人的孩子加了六分,破例录取。我专程到该校
去查看了一番,不论师资设备还是校舍,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于是,六十年前的往事
兜上心来。当年,梅贻琦、冯友兰、梁思成这三位清华大学的领导成员,献身教育,律
己极严,绝对不为儿女走后门。一个甲子后,发生在北京某重点
h*d
发帖数: 19309
44
http://www.enorth.com.cn  2008-11-14 08:44   在八日于重庆举行的清华大
学全国校友工作会议上,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顾秉林再提清华老校长梅贻琦
关于“大楼和大师”的名言,称目前清华大学“既缺大师也缺大楼”。
面对台下众多的清华校友代表,顾秉林表示,清华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具体而言,就是到二0一0年在一些优势学科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二0五0年,
清华应跻身全球前十名高校之列。
顾秉林称,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清华需要“大师”。近年来,清华相继从美
国引进了姚期智、施一公这样的世界顶尖学者。据介绍,姚期智原是美国普林斯顿
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施一公教授来自普林斯顿,
曾是该校生物系最年轻、科研经费最多的教授。
顾秉林表示,近年来清华着力引进顶尖学术人才,反映清华的师资科研力量距
离世界一流大学仍有差距。如能在未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清华彼时将成为全
世界一流大学“挖角”的对象。
在谈到清华的校园硬件建设时,顾秉林借老校长梅贻琦关于“大楼和大师”的
名言提到,清华现在“既缺大师也缺大楼”。他表示,“大楼可以提
h*d
发帖数: 19309
45
☆─────────────────────────────────────☆
boldhead (光头司令) 于 (Mon Apr 25 13:24:36 2011, 美东) 提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这后面两句从来没听说过哈。看来真是被阉割了。这个校庆也是。我一直觉得参加这次
校庆对于一般校
友来说是自取其辱。如果你不是位高权重,或者是黄金万两,还是不要去了。这校友也
是要看看含金量
的。记得有个朋友参加一个所谓清华校友聚会,发现参加的都是各大公司的CEO之类,
都是在清华MBA班
认识的,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校友,根本没人理会,只好灰溜溜的回来。
☆─────────────────────────────────────☆
hillhong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于 (Mon Apr 25 13:26:38 2011, 美东) 提到:
从来不是十六字,看新竹清华的就知道了

☆─────────────────────────────────────☆
piyaoke (辟谣客-睡教大师) 于 (Mon Apr 25 14:23:...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3
46
大学需要有反思精神
——原武大校长刘道玉致清华大学的公开信(完整未删版)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组织委员会:
您们好!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清华大学
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
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
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
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
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
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
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
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
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
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 阅读全帖
l**j
发帖数: 55
47
细数百年春秋---中国名校大起底
北洋水师覆灭同年(1895年),西式高等教育蹒跚进入中国。如
今的大陆资深名校,多有在炮声中西迁南徙、因政权更迭或城市兴
衰而起落离合的经历。一部多难的民族史,留给中国高校人的是沉
重的使命感与深刻的遗憾,当然也不乏激越与高昂。
京城双峰
清华自1911年庚款建校始,即被寄以培养中国领导人的使命;1925
年清华设大学院,旋升格为大学,海龟派云集,国学研究院四大导
师名震遐迩。1931年,梅贻琦走马上任,清华进入了全盛期,共设
文理工法农5个学院。抗战时期,清华与北大、南开在昆明合组西南
联大,梅贻琦是联大主席,清华在各方面占压倒优势。相反,北大
自五·四运动后屡遭当局猜忌,经费常无着落。北洋政府垮台后,
北大也险被拆分,几近亡校;之后全赖蒋梦麟校长(1930~1945年)
苦心维持。所幸还都京师后,胡适、傅斯年倾注心力,将北大再造为
真正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北大搬出天安门附近的沙滩红楼,迁址
西郊燕园,尽并燕京、清华文理科。同年,清华取代交大成为工科老
大。文革期间,两校卷入政治暴风雪中,各自的笔杆子曾以“梁效”
为名合写大批判书,武斗中还曾涌
x******e
发帖数: 193
48
沈序二——出版记
沈君山
Page XIII
十月底一天的傍晚,我照例到清华的大操场去散步。和往常稍稍不同的一点是还带了一
本书的草印本,准备在散完步后,到操场后面山路旁的椅子上去看。
我第一次看这草印本是二〇〇二年底。也是在这大操场,碰见也在散步的管先生,他照
例地慢下来,陪我一边走一边开聊。他告诉我口述回忆录已经完成,相当满意,准备出
版,要我先看看,并且要我“写几个字”。
当天晚上,他就把书稿和序一块儿拿来,我仔细地读了序,也快快地翻阅了本文,一口
地读完了(当然有些地方是跳过的),很感动,也屡屡地掩卷反思。过了两天,把书还
给他,说等出版时,一定为它“写几个字”。
后来,我们在操场上还碰了几次面,却再没提起此事,只是隐约知道出版的事正在进行
。然后,就是二〇〇三年三月二十日,完全没有预知,连手也没有挥一挥,管先生就忽
然地走了。
几位朋友商谈管先生的遗事,知道出版回忆录的事,进行并不顺利。雅明兄接洽了几家
出版社,都不太愿意接,传主在台湾的知名度不高,台湾的读者,对大陆上建国前后一
个红专样板的故事未必有兴趣。管夫人来台短短三天,对出版本书也表示强烈的保留意
见。这样,出版的事... 阅读全帖
y**********1
发帖数: 96
49
来自主题: China版 - 转载,看看大家意见
沉默的牛津兴奋的北大
王寿臣
说起大学,全世界没有不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当然也有很多人知道中国北大和清华的
。不过,有这样两个关于大学出人才的数据,很值得玩味。
一是牛津大学: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
、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
影响着整个世界。
二是北大,在1999-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百富榜、新财富500富人榜等上
榜的亿万富豪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造就了149位亿万富豪。在培养政界杰出人才
方面,清华大学则超越北大跃居第一。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表示,他为北大不仅能够培
养出众多学术大师,同样也能够培养出企业界优秀人才而高兴。
大学是出人才的地方,这里所说的人才指的是大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所谓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牛津大学培养的国王、首相、诺奖获得
者、圣人等都属于大师级的顶尖人才。同样,北大清华100多年来,也培养出了许多大
师级人才。不过,北大清华培养的大师级人才则以民国时期为多,据说有100多位,可
谓星光灿烂。这大概是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轮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转载)
教育成效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
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
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 人),其中有杨振宁、李
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
笃正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学生参军
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
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
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
大的从军学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