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杜诗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x*****u
发帖数: 3419
1
咫尺波涛:读杜甫《观打鱼歌》与《又观打鱼》
江弱水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众鱼常才尽却弃
,赤鲤腾出如有神。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饔子左右挥双刀,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
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观打鱼歌》)
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
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
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格斗尚未已,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
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又观打鱼》)
那天从台北到淡水去,从周杰伦的母校淡江中学的山上往下走,走过一个远眺淡水的
“观鱼庄”,高拜石所题。我想,这里白天只能望见渔船,晚上只能望见渔火,名为观鱼而
实不见鱼,叫“观打鱼庄”还差不多吧。
杜甫的《观打鱼歌》和《又观打鱼》,在杜诗里都算不上名篇。但我读的时候忽然
想,在杜甫之前,中国诗人有没有写过,认真地写过,打鱼?还真想不起来。杜甫之后宋元
明清陆续都有人写,总是有杜甫观打鱼的
u**b
发帖数: 5366
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谁人得似张公子(转载)
周末看八卦:)
谁人得似张公子
杜牧是个高傲的人,平生难得毫不吝啬地称赞别人,但是在对杜甫、韩愈这两个大
文豪说过一句“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读韩杜集》)外,却接二连三
地给一个远不如杜、韩甚至远不如自己的诗人张祜叫好,一则说:“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二则因张祜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
前”的诗,便说:“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也未免把张祜抬得太高了。
其中原因何在?自有一段公案。
据说,张祜是一个豪阔公子,偏偏又爱到处题诗,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曾
记载他“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像什么金山寺、孤山寺、灵隐寺、
天竺寺、灵岩寺、楞伽寺、惠山寺、善卷寺、甘露寺、招隐寺,大凡江浙名寺都写有诗
,以致另一个诗人李涉写了这样的诗句送给他:“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新钉张生一首诗,自余吟著皆无味”,可见他题诗之多。爱题诗自然好诗名,可偏偏他
被白居易迎头打了一记闷棍,传说白居易当杭州太守时,张祜和徐凝都去拜访这位可称
是诗坛泰斗的老诗人,希望他能向科举考官推荐自己,谁知白居易颇为滑头,竟出了两
个题目让他...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932
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胡适和钱穆
make sense, fair enough.
确实我前面纠缠”用典“,反失大局。
然而很巧,你给的杜诗、网友找工的比喻是否倒是印证了“民众”是诗的敌人呢?
古代,大部分民众在诗歌之外;诗歌在中国应有士人阶层而特别瑰丽。
加之,中国特有的文字、语言的分离使得诗的语言天然的远离“大众”。
到近现代工业化之下,民智大开,然而大部分人的追求未必高过他们百年前的祖辈。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诗歌歌咏他们,恐怕太粗暴了。
在中国因为奇怪的政治局势造成的诗歌困境不说,在西方,比较自然的状况下,他们的
发展怎样呢?
在大众及所谓大众传媒的冲击下,西人有一本书“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近
期网络的兴
起似乎引起更大的对文学的冲击与恐慌。
我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大量悦耳甜美然而无聊的作品会冲淡人的审美力和需要。
以西方为前鉴,一个平行的例子是classical music的发展, 二战以后,古典音乐委顿
不已。
甚至开始沦为影视配乐而不能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我因为喜欢古典音乐有时候会去听听,虽然上座率比国内高很多(至少8成吧),但确
实多是衣冠楚
楚的阿公阿婆,叔叔阿姨。
...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98
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我是杜工部的铁杆扇子。稍微分享一些千古流传的,外加一些略微小众的。拼音不好,
错字请斧正:)
千古流传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两个黄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有逢君。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98
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大鹅好学识。我多半先看顺眼,再读诗评,一般略了年份,穿插,所以不算诗盲,但是
多半诗人盲。如清泉所见,我是修长城的理工男。不是我的错:)
闻的很多品价我见了很多引用,似作为权威,比如"春江花月夜"是"顶峰中的顶峰"
,只是有点儿迷糊,"高下""顶峰"这些东西有点儿危险,诗是奇芭,有艳丽,有芬
芳,开在香在不同的人的心里,多办有点儿情人眼里出西施,此花香处即吾香,模子香
味十万八千份,人人都觉得最好:)
T******d
发帖数: 2139
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大鹅贴了什么,为什么没有了?
l*****d
发帖数: 7963
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她的好多贴都不见了,似乎是在赌气~~可怜的小女孩儿~~
l*****d
发帖数: 7963
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想来是被她自己删除了,不知何故
T****e
发帖数: 2798
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Swane同学,没注意你是女ID,跟着大家瞎起哄大鹅大鹅的叫,希望不是因此而怒。如
果是,道歉道歉。
s**t
发帖数: 17016
1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老杜写的句子味道足,意思透,经得起嚼。年岁越大,越容易喜欢老杜。
s**t
发帖数: 17016
1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分享杜诗
鹅同学在赌气?很难想象。谁知道什么原因?
p*******n
发帖数: 1928
1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做个广告
restingcloud.blogspot.com
这个blog里大约有我个人不到五分之一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生活所得。古风律诗短调长
调都略有涉及。其中一些正好是我上买买提的时候写的(由于没能用心经营,只是随机
地贴在blog上一小半。记得还应该有一些。在诗版好像和高手和过诗。在文学版也和过
不少。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了。)个别的网友可能会记得我:)
好久没来。最近想起一个以前断了联系的朋友。就来看看。好像也不在了。老实的说,
我的水平放到国内大约是中等水平吧(或许得偏下)。在这里打搅诸位,十分抱歉。如
有批评,礼尚往来,还请留言:)
既然在诗版发帖,引杜诗一首作结吧。后会有期。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只
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d***o
发帖数: 761
1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钱谦益诗略识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2b9870100fqr0.html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为: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少有
才华,十五六岁放言古今,作《伍子胥论》、《留侯论》,令文坛前辈咋舌激赏。时海
虞之“拂水文社”秀出吴中,而钱谦益是其中“朗出天外,不可梯接者”。
谦益少时学前后七子,心追手摹唯欲驱驰过之。后创“虞山诗派”,自有主张:灵
心、世运、学问,力矫明代复古抄袭风气,为清代的诗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明清
二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所作长于七律,朱庭珍云:“沉雄博丽,佳句最多,梅村较之,不逮远甚”。钱仲
联也认为:“牧斋七律,当为清代第一”。其中,《西湖杂感二十首》和《后秋兴一百
零四首》为其最佳。特别是《后秋兴一百零四首》,被陈寅恪称为“明清之际的诗史,
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五百年来的绝大著作也”。
这里先试析他的一首早期的七绝,然后再重点分析一下他的几首各个阶段有代表性
的七律:
《众香庵赠自休长老》
略彴缘溪一径分,
千山香雪照斜醺。
道人不作寻花梦,
只道漫山是白云。
这...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928
1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转一篇偏激的
这个是前几天看到的,以前还有人批过。你可以自己去找找。
我对这种“唐人/宋人无孤平”的论断,一般都没啥兴趣。因为基本不符合逻辑。唐人
也没有平仄谱,读诗的时候,就看到好几次杜诗的出律。当然不见得是孤平。我对孤平
几乎没有敏感度。
S*********e
发帖数: 3006
1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纪念杜甫诞生1300年
一直很难欣赏老杜的诗歌。比如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壁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前六句酷毙了。尾联莫名其妙的一句套话,似乎要拔高思想水平的样子,让人大倒胃口
。不过据说尾联才是精华。其他的杜诗大抵如此 ---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乎
也只是套话,没有美感。
s***n
发帖数: 812
1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纪念杜甫诞生1300年
倒,兴办征文怎么回事?多少钱?李杜也行?
“会见”,我觉得“拜见”还差不多,哈哈,老杜看起来老,人家少李白十三岁,会见
长辈有点违和。。。读过杜诗很少,梦李白,我读了还蛮感动,小弟(年龄相对李白)
写的挺伤感(my interpretation)。。。年少却有大哥关怀的风度,汗。。。杜甫这
小孩
子。。。哎~~~
五十年间似反掌--(少年)大哥小时候看公孙大娘舞剑的光景~~~也不过在不久前
s**t
发帖数: 17016
1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只有一个感想,老杜太牛了,这位孟先生有些不自量力了。这个人的句子就像日本面条
,软塌塌,松垮垮的
S*********e
发帖数: 3006
1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我初中超喜欢李白,高中超喜欢杜甫。现在的个人看法是
(1)杜比较讨厌,对李没感觉---他们的诗歌太依托文字形式,一旦翻译为今文或者英文
就了无味道,换句话说,形式大于内容;
(2)中国古诗的巅峰应该在晚唐--南宋一线,代表是李商隐姜夔吴文英;
(3)之外也游离一些好作品,印象深的例如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以现代的观点从任
何一个角度都是绝对的好诗,不过在中国传统诗歌体系里不显。
s**t
发帖数: 17016
1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嗯。如果他启发了你,值得你为他辩护
s**t
发帖数: 17016
2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老杜有些句子我是很喜欢的。
比如: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叶萧
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白和老杜由于名气大,句子和意象被后人反复滥用,被符号化了,以致看他们的诗反
而不容易有新鲜感了
那个“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如果只有前半句,是绝好的。后半句多余了。好的
诗,每一句都仿佛没来由,蹈空而来,却又自然妥帖。花落可以保留,天下寒是一定要
换掉的。完全顺着语言的惯性来,是不行的
L****o
发帖数: 1642
2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下面这首诗不会是你写的吧,呵呵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L****o
发帖数: 1642
2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每个人的口喂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太正常了,辩护并没有什么意义。
L****o
发帖数: 1642
23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这些句子是老杜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中的其中一些,有意思的是,他的名句大多数都不
属于他特有的沉郁顿搓的风格,我猜可能是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
还要有一些他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真正欣赏他的那种风格。
在 shot (野水横木) 的大作中提到: 】
s**t
发帖数: 17016
2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我好像不太喜欢沉重的风格,主要是害怕自己变老。
所以我顶多装装机智,但从来不敢去装深沉。
喜欢杜甫的人很多的,他有着很多侧面,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面。
我更喜欢王维,贾岛,李白,李商隐,这些人,觉得他们更容易亲近
j******n
发帖数: 21641
2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旺红现在忙啥呢
s**t
发帖数: 17016
2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不知道啊。我估计,可能是有什么喜事了吧,比如结婚了,或者生孩子了。
L****o
发帖数: 1642
2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当悲的苦难的东西被写得美仑美奂,就不再给人压迫式的沉重感,比如莎翁的悲剧,杜
甫沉郁的诗,极端的例子是耶稣受的苦难被升华成了无与伦比的美。悲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已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不装深沉是真机智,如shot;
不装机智是真深沉,如杜甫;
二者都不装是真萌,如小女;
二者都装是真没劲,如河伯。
哈哈
L****o
发帖数: 1642
2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也有可能她在潜心锤炼诗艺。
s**t
发帖数: 17016
2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嗯,很有可能
她已经写那么好了,要是再闭关修炼,更让我望尘莫及了
s**t
发帖数: 17016
3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河伯君太谦虚。
对你的为人为文,我一向深怀敬意。
正如归来君所言,你的诗很正,读之可以压邪气、平燥气,校三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写诗,从没离开过诗歌的,这个版也就你
一人而已。我和其他人中间都耐不住寂寞,跑出去玩了。我现在跑回来,也是因为在外
面受了气才跑回来的。我是不是真能耐得住寂寞,也是很有疑问的。
杜甫的诗有一个特点,可以按照时间,一首首读下来。他的诗放在一起读,会产生更强
烈的震撼效果,因为他的忠诚,他的耿直,他的深沉,唯有时间才是最好的验证。他的
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史诗。跟其他诗人比,生前他是最平凡的那一个,死后却成了最伟
大的那一个。
我觉得,你的诗也有这样的特点。
L****o
发帖数: 1642
3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瞧你把我给夸得,老杜看到了会骂人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费江河万古流"。你不也
一直都在写吗,没停过,我要是在你这个年纪就能像你这么勤奋地写,一直坚持下来,
没准到现在也成大诗人了,哈哈。你像现在这么坚持写下去,会有收获的,至于能不能
耐得住寂寞并不重要,只要是一生的挚爱就会写出很多好诗的,像老杜那样,饿着肚子
,去别人家蹭饭,还能发现诗意,呵呵。嗯,互勉。
s**t
发帖数: 17016
3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杜诗重构》 - 孟冲之
老杜就是我们的榜样。哈哈,共勉
j*****n
发帖数: 200
3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生于忧患
我有时候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些矛盾的想法中.
照理说, 对于自己的同胞看不到那些民族精神的伟大之处反而质疑嘲笑之,
心中应该是难过又愤怒的.
可是那些最深刻的精神存在的地方, 往往是天下有大难的时候.
比如宋朝的许多诗人们, 到了靖康之难, 方才恨自己轻了杜诗.
那些生于安乐的人们, 要求他们去体会安史之乱时的杜甫,
靖康之难的陆游, 以及九一八时的鲁迅, 是不是太苛求了一些...
也许在安乐的时代, 就应该让人们在花前月下徜徉,
把喜怒哀乐托付给浮躁和小资.
我倒不担心中国的民族精神会因此而消遁了, 因为这底蕴实在太深,
到了忧患的岁月, 那些脊梁就又不可阻挡地突出来, 将整个民族的精神托起.
中国的精神, 乃是一种生于忧患的精神.
如果中国能够永远安乐下去, 就让这精神默默地流在我们的血液里好了.
C***3
发帖数: 2226
3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她的文笔主要在序言里挺好,后来又看了一下正文,也还好。
我也同意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可要说成独一无二、不看就有缺憾的名著,可能就有些过
分了。
王德威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长文,我附在后面。不过你不一定全看,哈哈。王先生主要
在开头的二、三两段里,提出这本传记因为采用了内敛式的叙述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文
学情怀,所以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他本身就是研究文学的专家,能这么说,让我有些疑惑。我觉得有的传记作品可以在语
言或叙述上更讲求文学性,但仍需严格遵守历史性著作的规范。象这本书被划入长篇小
说,那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无法正确对待她所写的内容。
还有一种在历史和文学之间的边缘体裁,叫传记文学。那要在纪实中有虚构成分才称得
上。如果只是有一些文学性的修饰,比如说讲究词藻,经历讲述得比较吸引人,恐怕依
然无法和历史性著作区隔。
附: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注:齐邦媛先生引自覃子豪诗《金色面具》(原句:"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
奇特。 ");齐邦媛,《巨流河》(台北:天下, 2009),131页。以下引文出自同书。
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943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山家珍食:青精饭
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米金黑,饭草,即青精草也。采枝叶捣
汁,浸米蒸,
饭暴干,坚而碧色。久服亦颜延算。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
:用赤石脂三
斤、青粱米一斗,水浸越三日,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可不饥。是知石即石脂也。
二法皆有据,
第以山居供客,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子房辟谷,当用后法。读杜诗既曰:「岂无青精饭
,令我颜色
好。」又曰:「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当时才名如杜李,可谓切于爱君忧国矣。
夫乃不使之壮
年以行其志,而使之俱有青精瑶草之思,惜哉。
w*****r
发帖数: 7106
36
砍柴山歌
作者:涂鸦

出集子?没那么牛b。可砍了一年山,也有几小捆柴了。下头捆了几捆,多
为不起火的货色,算一种负荆请罪吧。
鸦,7/25/95
乱侃之一涂鸦 94——95
1。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都对。”因为所谓民主的目的并不是找出真
理,真理永远归少数人,比如相对论是在爱因斯坦手里,太阳是在哥白尼手里,
等大多数人都懂得了它,它就成了常识,又有新的真理,只为新的少数人接受,
多数认为异端。而民主是一种巧妙的独裁,用多数人的昏庸压制一些少数人的正
确和另一些少数人的错误。所以民主只能用于社会不能用于科学,不能选举日出
的时间,或定理的对错。
民主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欺骗性强,使社会不致有大动荡。所以我们对讨论
中的暴力都反对,对温柔都支持。“这一点还请同志们加以注意”。
2。   民主干嘛非跟面包矛盾呢?
把魏京生放出来天下大乱了吗?是谁拿全国人民的mfn在打赌呢?不是王
军涛,是邓小平。一党统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危险,否则就把14亿人押到赌台
上...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256
37
公元17年、18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的
统治。起义军进攻长安时,汉朝皇室刘秀联合地主武装,吞并农民起义军,扩大了自己的
势力。公元25年,刘秀自称皇帝,重新建立汉政权。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
兴"。
东汉前期,东汉政府很重视兴修水利。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两岸
被淹的几十个县的土地又成了良田。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是这一时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进
步。当时的南阳太守杜诗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
鼓风冶铁,制造农器。
经过七八十年的时间,东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84年二月,黄巾起义开始了。起义军将士头裹黄色头巾,称作"黄巾军"。 黄巾起义
是一次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瓦解了。
v******a
发帖数: 45075
38
来自主题: Henan版 - 元 稹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今属河南)人。8岁丧父,少经
贫贱。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
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
,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
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
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
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
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
,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
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
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
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
h*h
发帖数: 18873
3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潦倒新停浊酒杯 (转载)
以前一个人晚上在野外开车,看着车窗外,想起这句, 也是杜诗: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河流水波映月,远山处疏星几点.路上少有车辆,小镇也难得见到.天寛地广,一人一车行其间,有天地一沙鸥的味道,不同的是当时心里快乐的紧.
D*****i
发帖数: 3022
40
来自主题: sysop版 - 略论买提古诗作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DaShuai (大帅),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略论买提古诗作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2 22:49:00 2011, 美东)
略论买卖提古诗作者
近日被吵架吸引,略加浏览了买提诗版。以本人看来,人气当比前版主seman在任之时有
了很大提高。但作品虽多,质量芜杂。或限于版主诗歌修养,评论亦头绪纷繁,矛盾百
出。一时兴起,本人在诗版灌水行艺。所得乃是,嘲讽之声四起,诗歌无标准之论泛滥
。思量之下,诗版近日并无可论之人。还是略论一下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买提旧诗作者
,以迎合买提空论之风。想来既有公认之善者,标准之确立,恐亦不远矣。
我无意于排名。诸位如有不同意见,或有增补,也可提出,我乐意重新比较。另外,我
注册买提很久。但混迹其间大约在此四五年内,限于视野,当有遗漏之处。
一. Lafatte
此人作品较多,功力深厚。诗作多以生活中事件为题。不辞新词拗典,时有瑰丽之句。
浑厚沉融,颇有杜诗之风。擅长七律/古风;短调风格新潮;长调印象不深,不知有无作...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522
41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恍若隔世
因为清韵个人文集消失的缘故,我开始在网上狂找自己以前写的东西。
小说散文还好办,都有留底,新诗也留了一些,但旧体诗《醉中词》,当时不知道什么
缘故,一首也没有留下,找了半天,找到这篇长文,才知道我到07年写了差不多50多首
,不免唏嘘。
此文作者我并不相识,但他对于网络诗词的早先来龙去脉,颇为熟悉,在1999年作者中
提到了四位,其他三位都是我所熟悉的人物。
HUSENG(胡僧,栀子和尚)和我最为相熟,去年去武汉他还请我吃甲鱼来着。当年我们
在网易诗歌版酬唱,我对他的古风相当推崇,我来美国的时候互相和了一首古风,他还
送了我一套《杜诗详注》,至今我还只读了第一册。胡僧在我去美国之后去了北京读
MBA,成了当时网络古诗的领袖之一。
LUZI(庐子)和苦行僧JULIAN也是当时在网易诗歌经常写旧体诗的人,彼此有过酬唱。
他们俩相交已久,我来的稍晚,胡僧来得更晚一些。当时庐子和燕窝关系密切,而燕窝
恐怕是我网上认识最久的诗人了,她的新诗从98年开始,到2005年左右全盛,可以说是
网络诗歌的领袖级人物,不过最近很少见到她了。
看了这篇,我才知道庐子和JULIAN原来是在MITBBS上写东西的
M**********t
发帖数: 1842
42
来自主题: _innervision版 - Re: 资本主义新人鲁宾逊
《徐燕谋诗草》序

钱锺书

余十三岁入苏州一美国教会中学。燕谋以卓异生都讲一校。彼此班级悬绝若云泥,
余仰之弥高而已。越一年,君卒业,去入大学,在先公门下,为先公所剧赏;君亦竺于
师弟子之谊,余遂与君相识。后来两次共事教英语,交契渐厚,余始得睹君诗笔超妙,
冠冕侪辈,惊其深藏若虚,且自怅一向知之不尽,益叹常流为五七言,裁足比敬去文、
卢倚马之属而已沾沾矜炫也。君于古人好少陵、山谷、诚斋、放翁,于近世名家取巢经
巢、服敔堂。自运古诗,气盛而言宜,排奡而妥贴。《纪湘行》滔滔莽莽,尤为一篇跳
出。今幸存《烬余集》中。余《谈艺录》曾称其《读〈宛陵集〉》五言古,则为六丁取
将,不复可见矣。君近体属词俪事,贴切精工,而澹乎容与,无血指绝膑之态。忆君见
已诗与余诗并载杂志,因赋一篇,警策云:“谁言我语胜黄语,敢学严诗附杜诗。”同
人莫不击节绝倒。《烬余集》中追忆,才获半首,此联赫然犹在,特一二字异耳。余当
时赠君诗云:“琢心一丝发,涌地万汪泉。”又以君好卧帐中读书,余有不知,叩
l*****f
发帖数: 13466
43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杜甫诗选》
小声说,我觉得写老杜的比写老李的好。。。难道是太喜欢了反而束缚了?
谁说的杜诗不可学来着,格律于他是小道,学杜的的确都走偏门去了
后来七律有老杜仿佛的好象只小李了?
还有评诗的标准罢,三吏三别我觉得也挺好的
他的七律固然如锦似绣,五言短长篇,前后出塞,那个长篇咏怀杜陵有布衣等等,都喜
欢。。。
依附严武那段好象也有些故事。。。总之是难得的平静日子,真让人伤心呐
M******8
发帖数: 8425
4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读《杜甫诗选》
恩,我只是觉得建国后出于某种目的,对三吏三别这类作品过度拔高了。
导致杜老头真正好的地方反倒被掩埋。
七律不少人都不错。我最近集中读了些,有新发现。
杜诗很难说能不能学。因为杜老头情怀高绝不必说,人家才情也在那摆着呢。所以杜老
头写诗多用中锋,然而格调不俗。后来的人学杜老头这种写法,才力差一点直接就成格
律文件了,或者是励志论文什么的,纯粹该扔都。。。。
l*****f
发帖数: 13466
4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李白词真伪问题的讨论 z
认真读完,我觉得赞同俞平伯跟施蛰存
1957年初,俞平伯《今传李太白词的真伪问题》中对今传李白词的真伪发
表了意见。他说,李白作这两首词的可能性很小,其原因有四点:(一)《菩萨蛮》词来
源是不确定的; (二)从词调的发展上看,李作《菩萨蛮》之类的词可能性很小;(三)
不合乎李白的生平;(四)在文学史上找不到盛唐至晚唐此二词的影响。而“寒山一带伤
心碧”似从杜诗《滕王亭子》:“清江锦石伤心丽”一语化出,似后人托名李白所作。
施蛰存、
他在《读李白词札记》中认为李白是作过词的,但所作长短句词不是《菩萨蛮》、《忆
秦娥》等,而是《清平乐》四首。并对传为李白词的作品,一一进行考证,他的结论是
:“《清平调辞》三首、《秋风清》一首、李白歌诗也,今列于词。《清平乐》四首,
李白词也。《连理枝》二首、《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此宋人所撰,依托李白
者也。《桂殿秋》二首,乃李德裕所撰《步虚词》,误属李白者也。”
M****o
发帖数: 7045
4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略论买提古诗作者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DaShuai (大帅),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略论买提古诗作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2 22:49:00 2011, 美东)
略论买卖提古诗作者
近日被吵架吸引,略加浏览了买提诗版。以本人看来,人气当比前版主seman在任之时有
了很大提高。但作品虽多,质量芜杂。或限于版主诗歌修养,评论亦头绪纷繁,矛盾百
出。一时兴起,本人在诗版灌水行艺。所得乃是,嘲讽之声四起,诗歌无标准之论泛滥
。思量之下,诗版近日并无可论之人。还是略论一下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买提旧诗作者
,以迎合买提空论之风。想来既有公认之善者,标准之确立,恐亦不远矣。
我无意于排名。诸位如有不同意见,或有增补,也可提出,我乐意重新比较。另外,我
注册买提很久。但混迹其间大约在此四五年内,限于视野,当有遗漏之处。
一. Lafatte
此人作品较多,功力深厚。诗作多以生活中事件为题。不辞新词拗典,时有瑰丽之句。
浑厚沉融,颇有杜诗之风。擅长七律/古风;短调风格新潮;长调印象不深,不知有无作...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4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茶余
11/07/2015
近日无事,随便找了点网文看看,也是聊长日以销忧。
有那么一大类网文,仿红楼梦或金瓶梅的写法,写内宅宫廷庶务日常。然而,以我文盲
的眼光而言,红楼梦的结构词藻文采倒都在其次,这部书之所以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峰,
在于曹雪芹的思想。在于以卓尔不群的思想以细微日常绘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崩塌之大
时代。正如鲁迅所言,“悲凉之雾,遍布华林”。那些宅斗心计,人情事故,仕途经济
,都是无所谓的细节,在种种俗事之后,现出的时代幻灭而又高华不群的思想,正是使
红楼梦后无来者的根源。算了,我本无意于此啰嗦。书中各种吃食衣饰茶饮也被当下各
种宅文模仿。比如“老君眉”一茶。贾母饭后访妙玉,妙玉奉茶之际,贾母说不吃六安
茶;妙玉云知道,这是老君眉。所以什么是老君眉?为什么贾母觉得油腻腻的饭后老君
眉可以喝。宜于饭后消脂的茶,不是红茶就是乌龙。绿茶不行的,碱性太重,与胃酸犯
冲,不利于消化。书中写,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饭后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按林家苏州人,当地应该是吃绿茶,比如碧螺春。碧螺春得名记得是乾隆手笔,之前是
被唤作“吓煞人香”的。所以林如海说饭后不要立即吃茶,应该是他家绿茶多,...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4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茶余
11/07/2015
近日无事,随便找了点网文看看,也是聊长日以销忧。
有那么一大类网文,仿红楼梦或金瓶梅的写法,写内宅宫廷庶务日常。然而,以我文盲
的眼光而言,红楼梦的结构词藻文采倒都在其次,这部书之所以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峰,
在于曹雪芹的思想。在于以卓尔不群的思想以细微日常绘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崩塌之大
时代。正如鲁迅所言,“悲凉之雾,遍布华林”。那些宅斗心计,人情事故,仕途经济
,都是无所谓的细节,在种种俗事之后,现出的时代幻灭而又高华不群的思想,正是使
红楼梦后无来者的根源。算了,我本无意于此啰嗦。书中各种吃食衣饰茶饮也被当下各
种宅文模仿。比如“老君眉”一茶。贾母饭后访妙玉,妙玉奉茶之际,贾母说不吃六安
茶;妙玉云知道,这是老君眉。所以什么是老君眉?为什么贾母觉得油腻腻的饭后老君
眉可以喝。宜于饭后消脂的茶,不是红茶就是乌龙。绿茶不行的,碱性太重,与胃酸犯
冲,不利于消化。书中写,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饭后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按林家苏州人,当地应该是吃绿茶,比如碧螺春。碧螺春得名记得是乾隆手笔,之前是
被唤作“吓煞人香”的。所以林如海说饭后不要立即吃茶,应该是他家绿茶多,...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729
49
来自主题: _YueJu版 - 古代状元的桃花运 (ZZ)
古代状元的桃花运 2011-04-15 14:30:33
有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于
是,也才有了本文讲述的读书人一旦科举高中后,随之而来的桃花运。这是历史长河中
涌现过的浪花,回首一望,一笑而已。
在封建社会,由于科举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贵族豪门对女子的婚嫁不问阀阅,不再讲
求门当户对,开始向科举功名转变,每逢礼部放榜日,新科状元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
,也成了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
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塞途,莫可殚述。”一些有识之士之家,在遇到有青年举
子来求荐时,面对确实优秀且确实有发展前途的,也可能早早选之为婿。据《太平广记
》所述,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李翱就是这样选婿的。一天,一个叫卢储的举子来“
投卷”,李翱很热情地接待了他。正待要读卢储的文章和诗赋时,恰好有公事要外出处
理,李翱就把这些诗赋和文章放在桌子上走了。李翱的大女儿已经十五岁(及笄之年)
,这天闲着没事干便来到父亲这儿,看到这些文章和诗赋,很是赞赏,抱回闺房,又从
头到尾接连认真读了好几遍,读完了,她忍不住对婢...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50
这一页是钱杨的两位父亲。有人喜欢读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书。
钱基博与杨荫杭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钱锺书和杨绛都是无锡人,两人的父亲钱基博和杨荫杭也都是文化名人。
无锡钱氏属名门望族,可追溯至吴越王钱镠,至钱基博祖父辈已入寒门,但却一直
奉持着“清廉自守,一心向学”的家风。杨氏虽非望族,却也是累代相传的读书人家。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出生在国事衰朽的清末。他在自述中说:
“因为我祖上累代教书,所以家庭环境,适合于‘求知’;而且‘求知’的欲望很热烈
。”
从5岁至15岁,钱基博与孪生兄弟钱基厚读完了《四书》、《易经》、《尚书》、
《毛诗》、《礼记》、《春秋左传》、《史记》、《唐宋八家文选》、《资治通鉴》等
,并精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打下了极其扎实的文史基础。
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笔名老圃,又名虎头。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897
年转入南洋公学;1899年由南洋公学派送日本留学,卒业早稻田大学,回国后鼓吹革命
,清廷通缉,再度出国,赴美留学。
钱基博16岁时曾从无锡名儒许国风问业,据基厚回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