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朱谕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慈禧太后夺权轶闻:清文宗咸丰密谕
关于慈禧太后,可以评说的事情太多。作为历史人物,功罪自有论断。
评说慈禧太后的目的,不是为了谩骂,不是为了泄愤,不是为了引发不必要的仇恨
,不是为了耸动普通人的耳目……历史已经成为陈迹,一切都已经过去。
读历史、学历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引起任何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不论你对清廷怀了怎样复杂的情感,清朝的历史,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有人可以否定,没有人可以抹杀。既然清史是国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
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去细读、去明习、去深究。
如果,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甚是是中国的一切历史,都不能认真学习和研究,不
能严肃严谨对待,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能鉴古而察今,不能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中规划和展望未来,那么,历史循环论可能就成为历史的真实。
很多人一看到慈禧太后这几个字,不看相关内容,便开始谩骂、诅咒……
想想都有些可笑。
反过来假设,要不是因为满清出了一个慈禧太后,按照一些人的结论,满清大概就
不会倾覆灭亡。如果满清没有倾覆灭亡,很多人不是还要活在所谓“万恶的封建社会”
?很多人的生活,还不是要继续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看完《步步驚心》真是火滾!
封建皇帝再牛也最好别去得罪那些写史的,否则这些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心眼一动鼻子
一歪,说不定给你戴上多少帽子帮你留下多少骂名。雍正就是一个例子,亘古未有那样
勤勉的一个皇上,愣是说成弑父逐母、改诏篡位、杀兄屠弟、诛忠任佞的一个阴险毒辣
之人,围绕他的死也弄得迷雾重重、扑朔迷离,让看家摸不着头脑,寻不到庐山真面目
。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他夹在中间老黄牛一样耕耘了十三年,史学家居然可以做到
无视他的存在,从康熙直接飞渡到乾隆,愣是没他什么事,说起来,令人诧异。
这历史绝对不是这回事。康熙晚年国库中仅有家底700万两银子,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
副空架子。经过雍正励精图治,骤增到5000万两,这正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整饬
吏治的成果。而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经济基础,承上启下、最核心的人物自然是雍正。
我们从凝聚着雍正大量心血的谕批中可见全貌。
奏折是清代的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
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当时总共才有137名
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雍正朝,扩大
范围,有...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1525
4
☆─────────────────────────────────────☆
weewow (梭影清遊) 于 (Sun Dec 18 22:05:29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較後知後覺,熱潮時沒看,這幾日才在youtube上看的。 越看越火滾啊,若曦真是
cheap到貼地!
又勢利又虛偽還要扮聖母。她一個穿越回去的25歲現代人,又不是情竇初開沒拍過拖的
小女孩,難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直到死都不知自己要什麼? !
口口聲聲要自由,K,不是沒有機會出宮,卻偏偏留在步步驚心的皇宮,美其名曰留在
外面的小鳥籠還不如留在紫禁城的大鳥籠。這日日做奴才的日子可叫喜歡自由平等?
真有那麼多皇子要娶她,她找8,10,13,14任何一個,先嫁出來了,日後再尋個錯處
休了,或去尼姑庵住幾年,終究還是有法子自由的吧。
水性楊花,這個就不用細說了。不喜歡8就從一開始就別接受,戴上去的手鐲回身就退
還不行嗎,給老八希望做什麼。說什麼“讓我放縱一次吧”,3個月過後就以老八選皇
位不選她為藉口分手。 K,這和玩弄感情有什麼區別。哪個頭腦正常的男人會選擇一個
隨時劈腿的女人而放棄苦心經營20幾...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7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1.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不能因为以前批李鸿章比较多,现在就把他反过来捧上去。
李鸿章在和俄国的外交上面,据记载是拿了俄国的钱的——当然,他拿钱是否做
了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这个在目前很难评估。
2.另外一方面来说,李鸿章在新政,洋务上面做了很大贡献,这个必须肯定。
关于翁同龢的开缺,一般的说法是慈禧太后的意思,支持这方面的证据相当多。
1.光绪没有罢免高级官员的权力。在罢免翁同龢的当天,有一道内阁明发谕旨,
清楚要求“二品大员具折谢(太后)恩并召见”。也就是二品以上大员的任用,
明确说明(明发谕旨)了在太后手上——光绪没有罢免翁同龢的权力。戊戌变法
期间光绪罢免礼部六堂官,也就成为政变的导火索之一。
2.根据现存历史档案馆的原件,光绪罢免翁同龢的这道朱谕和他绝大多数朱谕的
字体,笔迹和形式都不同。这份朱谕写得规规矩矩公公整整,以至于有历史学家
认为这一份朱谕根本就照抄的。
3.光绪和翁同龢的龃龉,主要原因是对外礼仪之争。当时德国亨利亲王即将访问,
在礼仪这个事情上光绪比较开放,翁同龢则比较保守,引起光绪相当的不满。
目前没有记载说光绪对翁同龢关于康有为的看法有任何意见...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294
8
咸丰帝(1831-1861年),爱新觉罗·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孝全皇后,道光三
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继承大统称皇帝,时年20岁。在位11年,生子二人,生女
一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去世,终年31岁,葬定陵。咸丰登基虽不见刀光剑影,但
“无声胜有声”,其中隐含着一个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解的秘密。历史上对咸丰称帝的
说法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
道光皇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其中长子奕纬死于
道光十一年(1831年),终年二十三岁。而儿子奕纲、三子奕继也过早夭折。四子奕詝
声于道光十一年长子奕纬死后的两个月。黄五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过继给嘉庆
第三子绵恺为嗣,袭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诸皇子中颇受道光钟爱的一个。道光晚年
,又陆续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无知。
道光皇帝建储较晚。道光即位后,并没有按清朝惯例马上着手秘秘密建储,他为什么没
有将长子奕纬立为嗣君,至今仍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道光晚年才想起建储,从道光
后来在立储时极为谨慎的性格来看,可以这样进行推论,他是希望在决定接班人时有更
多的挑选机会。因为奕纬之后,二子、三子幼...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9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新浪历史论坛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
怎样认识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中国为什么从先进走向落后,一直是史学界乃至国人关
注的重大问题。许多人热中于抨击明朝的腐败,同时也热中于称颂清朝康雍乾盛世。如
果孤立地谈论这两个事实,似乎并没有找到中国走向落后的病根。而将明代中后期与清
朝前期联系起来观察,人们则不难从众所周知的事实中看出问题的症结。解体中的明朝
给新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强化的清朝统治却阻断了前进的步伐。

《明史.神宗本纪.赞》上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1]明朝到万历后期,各种衰
败的征兆已经尽行显露。皇帝的怠荒,宦官的跋扈,党争的激烈,都使政权处于失控状
态。从根本上看,这时期传统经济已发展到顶峰。新的经济因素已开始腐蚀着固有的社
会纽带。与此相适应的是思想上的离经叛道和社会生活的放纵颓废,都加速了明政权的
崩溃。
但是,无庸置疑的是,中国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经济上,发达的农业手工
业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国内商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基础,而且支持了强劲的海外
贸易。明帝国在通海势力的...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钓鱼岛岛主 盛宣怀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63997.html
捧读此谕,深感其中疑点很多,经对该谕进行多方考证后,终经认定此件系后人所伪造
。理由如下:
一、从盛宣怀当时所任职衔看。文件中称盛宣怀为太常寺正卿。我们知道,太常寺是清
代掌管坛庙祭祀礼仪的机关,其主管官称“卿”,副职称“少卿”,有清一代从未有过
称“正卿”这一官衔。盛宣怀不可能是正卿,也从担任过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
下简称一史馆“存有盛宣怀的履历单,其中这样记载:”十八年五月,奉旨补直隶海关
道."其中并无关于盛宣怀担任太常寺卿的记载,他是到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才补授太常寺
少卿,其后从未担任太常寺卿。在《清史稿。盛宣怀传》中有“光绪十八年补太常寺少
卿”之说,这仅是《清史稿》一书中若干错误之一,实不足以为据。
二、从文件所用质料看。所刊文章介绍说:“该上谕为绢质,古铜色素地,长约七十厘
米,宽约四十厘米。”而一史馆所藏历代皇帝之上谕及朱谕,均系写在普通白折纸上,
从未发现有写在绢帛上的诏谕。
三、从文件中所用印玺看。在一史馆所存档案中,没有见过用皇太后印玺颁布的诏谕。
按清制,只能用现存于...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1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2
崇祯皇帝自杀前安排三个儿子逃亡。这三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
、永王朱慈炯;四子、定王朱慈炤。三个皇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朱慈烺,因为他
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崇祯皇帝死了,明朝在法律意义上也灭亡了,这侥幸逃出紫禁城
的三个孩子从此也没有再踏进紫禁城半步,但是只要朱由检的儿子还在,明朝就还有复
兴的可能,在理论上就可以延续王朝的血脉。
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三个皇子作为前朝余孽,是重点提防对象,很快就被搜出
逮捕了起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吴三桂,朱慈烺兄弟三人也被带着,作为招抚、压制
吴三桂的砝码。可吴三桂一点都不给朱慈烺三兄弟面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照打不误,
还引进清军,大败农民军。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放弃了北
京城。西撤时,农民军还裹挟着太子朱慈烺及两个皇子。途中,农民军在追兵和各地明
朝残余的打击下,分崩瓦解,自顾不暇,对朱慈烺等三人自然也管不了了。此后,朱慈
烺三人下落不明,从一切正史中消失了。
朱慈烺三人虽然不知去向了,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不会因此减弱。尤其
是继续坐了江山的清王朝装模作样地埋葬崇祯帝和皇后,宣称入关是“为明复仇...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83
13
年羹尧是湖广巡抚年遐龄的次子,汉军镶黄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尧升任四川
巡抚时“年未三十”,据此推算,他大约生于康熙十七年,与雍正同岁。康熙三十九年
,年羹尧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授检讨。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他相继出任四川、广东
乡试正考官。四十八年二月,授内阁学士,同年摆任四川巡抚。在康熙末年驱准保藏战
役中,他被授为四川总督兼巡抚事、定西将军、川陕总督。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封三等公,世袭阁替,加太保。清廷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之
役中,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战后升二等公、一等公,隆宠无以复加。雍正二年十月
他二次入京陛见后,开始失宠,翌年十二月被救谕自裁,年仅47岁。
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受封雍亲王,建立雍亲王府邸,而年遐龄全家从此时起归属雍亲王
门下,成为雍邸私人。不久,年羹尧亲妹年氏又成为雍正的侧室。可见雍正与年羹尧虽
是主仆,关系却十分亲密。然而数年后,雍正和年羹尧之间出现了芥蒂。
年羹尧于康熙晚年得到皇帝倚信,步步高升后,对其主子(雍正)日渐疏远与无礼之举,
透露出他的一个致命弱点,即恃宠而骄。雍正是位自尊心极强、性格偏狭之人,对于“
藩邸旧人”的上述表现自...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精人的相似,当年朱重八都不敢打越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0:58:26 2011, 美东)
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打越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闭关”两周,除了编辑部找,不写博客,不发微博,不接电话,这样与世分开的生活
真的很美妙,少了很多烦。现在要紧的事情——新书出版付稿前的校对、调整已基本上
处理完了,便“出世”了,博客也该更新了。
到网上看看,这两周国内外乱形势很乱。麻烦也惹上了中国,南海问题升级了,越南在
那里搞实弹演习。不少人觉得越南人现在太嚣张了,国内主战气氛变浓。其实,越南人
在历史上就不安分,周边文莱什么的,都被其侵略过,在中国南疆也未少作乱,特别是
在明代,明政府为此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越战”。
而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
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打越南? - 倪方六 - 倪方六的博客
图:南海
就因此...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15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精人的相似,当年朱重八都不敢打越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0:59:2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精人的相似,当年朱重八都不敢打越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5 00:58:26 2011, 美东)
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打越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闭关”两周,除了编辑部找,不写博客,不发微博,不接电话,这样与世分开的生活
真的很美妙,少了很多烦。现在要紧的事情——新书出版付稿前的校对、调整已基本上
处理完了,便“出世”了,博客也该更新了。
到网上看看,这两周国内外乱形势很乱。麻烦也惹上了中国,南海问题升级了,越南在
那里搞实弹演习。不少人觉得越南人现在太嚣张了,国内主战气氛变浓。其实,越南人
在历史上就不安分,周边文莱什么的,都被其侵略过,在中国南疆也未...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6
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打越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闭关”两周,除了编辑部找,不写博客,不发微博,不接电话,这样与世分开的生活
真的很美妙,少了很多烦。现在要紧的事情——新书出版付稿前的校对、调整已基本上
处理完了,便“出世”了,博客也该更新了。
到网上看看,这两周国内外乱形势很乱。麻烦也惹上了中国,南海问题升级了,越南在
那里搞实弹演习。不少人觉得越南人现在太嚣张了,国内主战气氛变浓。其实,越南人
在历史上就不安分,周边文莱什么的,都被其侵略过,在中国南疆也未少作乱,特别是
在明代,明政府为此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越战”。
而历史惊人地相似,明代也是在建国后与现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越南开始作乱!
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打越南? - 倪方六 - 倪方六的博客
图:南海
就因此,笔者临时写下了这篇《朱元璋不何不敢打越南》博文(希望纸质媒体及其它商
业行为使用时,一定与我打招呼,未经同意使用,稿费标准一元一字)。
面对越南的不安分,以铁腕著称、酷刑闻名的马上皇帝朱元璋,却作出了一个“不征”
之策。《明史·外国列传·占城》(卷三百二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作者: 吴钩
天津顺直咨议局
1905年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危机四伏的清王朝终于下诏“预备立宪”。作为预备立宪的
重要组织部分,各省在1909年(宣统元年)完成了地方议员选举,成立省谘议局;并于
次年完成了资政院议员的选举,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宣布资政院开院——这是历
史性的一刻,中国政治史上第一个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代议机构自此诞生了。
我之所以用“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措辞来形容晚清的谘议局、资政院,是因为谘议局
与资政院毕竟不具备地方议会、国会的法律地位与权力。按照《谘议局章程》的设定,
各省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项;议决本省财政预算与决算、公债制定;修改本
省单行法规、章程;接受本省民众建议、陈情;监察地方行政机关。但是,各省督抚对
谘议局有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对“谘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
而根据《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尽管掌握着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审查税法、弹劾军机
大臣等权力,却不具备国会最重要的权力——制宪与修宪之权,而且议员议决的议案要
向君主“请旨裁夺”,换言之,定夺的大权还是操于君上。朝廷成立资政院的初衷,也
是考虑到“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故先“设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永嘉:蓝玉案
朱永嘉:蓝玉案
按:
这是我明史讲稿第六讲司法制度的第十一小节,蓝玉案为明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中最后一
个案子,空印案与郭桓案是反对贪官污吏的,胡惟庸案,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以文官为
主的势力集团,而蓝玉案则是对着贵族官僚集团中武官系统的功臣宿将。如果仔细读《
大诰武臣》所列举的诸案,那么武官们在军队系统对士兵的野蛮统治则更要残酷得多,
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可想见其严重的程度。蓝玉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霸道作风也可
想而知,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也不会下狠心,如此使杀手锏来惩治他们的。但那样广
泛株连曾与他有过联系的相关人员,而且采取族诛,也确实有错杀、误杀、甚至滥杀无
辜的情况。对于这些案子,应该正反两面都作一点考量才能作出比较客观的估量。总之
要采取客观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应采取分析的态度,无论它是
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人都是有益无害的。
蓝玉案以后,朱元璋在政策上也有所改变,在公布《逆臣録》以后,那一年
,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九月,下诏曰:“兰贼为乱,谋泄,族诛者
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换一句话说,对胡蓝二案的追究,到此为止...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19
荒淫皇帝朱厚照:训练各族女子为私娼以供玩乐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
,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
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
对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
朱厚照是张皇后亲生,而且是嫡长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明孝宗病逝,年仅十五
岁的朱厚照顺理成章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正德。
朱厚照生来好动,自幼贪玩,尤其喜爱骑射。孝宗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太祖朱元璋那样
文武兼备的圣君,所以对他的骑射游戏颇为纵容,这也养成了他日后尚武的习气。孝宗
怕他玩物丧志,在病逝前一天,特意把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召至乾清宫暖阁,委
以托孤的重任:“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
即位之初,厚照就显示出了恶作剧的才能,在奉天殿他常常让猴坐犬背,燃起爆竹,一
时间猴跳狗奔,皇宫的庄严荡然无存。原来在东宫侍奉他的那帮宦官,特别是太监刘瑾
、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更是得到他的宠幸。小人得志,蛮横得不得了,众人叫他们“
八虎”。
这帮人整天陪武宗...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0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10
21
说西洋前,先说说清朝野对于开海的反对意见。除了华夷大防,其心必异一类的顽固观点
外,主要异议在于开海造成国内物价波动,海上治安状况差,洋商和海关官吏舞弊这几个
原因。如康熙四十七年江浙米价腾贵,部分言官辩疏:“皆由内地之米为奸商购往外洋所
致,请申严海禁,一概不许商船往来,庶私购绝而米价平。”<<清升祖实录>>又如江苏巡
抚张伯行连续上疏,渲染海洋盗贼猖獗,建议出海商船只用一桅,均改为平底等。
在开海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康熙还能审时度势,制订过一些开海惠商的政策,如改变明
代对洋船的抽税方法,由原来的按来船的大小抽收税银(梁头税),到根据货物品种抽收货
物税为主,梁头税为附,并且统一江,浙,闽,粤四海关的税率和计税方法,避免重复征
税。但是康熙不能不受这些反对开海建议的影响。
对于西洋,同禁绝南洋,鼓励东洋的政策不同,康熙一段时间内是听其自来,顺其自然。
康熙和葡萄牙和法国国王都有往来。五十四年,康熙朱谕还说:“西洋人到中国三百年,
未见不好处。”<<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康熙后期对于西洋贸易的政策于五十六年开
始根本转变,其谕告大学士们:“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
f**********4
发帖数: 261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 - 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转载自歌剧院幽灵微博:
《高丽史 恭愍王世家》“癸丑二十二年”(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
二十日早朝,奉天门下面听宣谕:“我前者恁众官人每去太仓时,教开春礼部官去抬茶
饭,缘故老院使并两个内侍我见不来,想这船风浪里打将那里去了。随后才方到来,有
姓孙的内侍废了,说病死了,自吊死了【注:朱元璋派宦官孙内侍护送陈友谅之子陈理
、明玉珍之子明昇至高丽安置,孙内侍在开城佛恩寺的松树上吊死】。说的差呵。我问
的明白了也,恁那国王著带刀的人每窗下门外看守,行里步里关防的紧呵。那火者说道
:‘我是本国的人,怎的这般关防我?’说呵,姓朴的宰相不容说,打了一顿,更与了
毒药药死,门里不敢将出,后墙上拖出去了。特的把帽子高挂在树上,尸首吊在树下,
故意怕毒药显出,等的口内生蛆,才方交百姓来报。又驾船的军人每根的也交多人关防。
说与恁那国王:一年三四起家差人来进贡许多钱粮,我可无些少好勾当,因此上着老院
使和两个内侍,与将些少纱罗段匹答礼,准当走一遭来。你可废那一个小火者,便有什
麼光彩?休道是一个,便是十个也不打紧!这个火者不是你那里与将来的,又不是躲避
差发来的,是元朝那里我寻将来的。休远虑,休远虑...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3
虽然已经是2019,但毕竟还没过春节,眼下还是戊戌年。我们和120年前的百日维新之
间还是隔着两甲子的整数,发篇文章纪念一下不算过时。
在几十年来的历史课本上,戊戌变法是与辛亥革命,解放战争胜利相提并论的大事。但
真到了戊戌年却很少见到官方组织的纪念活动,可能是觉得120年不如100年名正言顺?
所以绝大多数相关历史讨论都是民间自发进行的——和戊戌百年纪念相比,20年来最大
的变化是网络信息资源向平民开放,普通人构成了历史讨论的主体。
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话题必须从共享的一些知识背景开始。在60%年轻人都要参加高考
的今天,中学教科书虽然未必是“共识”,但肯定是绝大多数人历史观的重要来源,戊
戌变法也不例外。
翻开历史课本,戊戌变法被定性为一场失败运动,但对运动本身的性质,对运动关键人
物,都是绝对的正面评价。变法的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成就是“在思想文化方面
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只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才失败。与之对应,领
袖康有为的定性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一部秉承进步史观的教科书中,这是非常高的
历史称号。
戊戌变法和康有为的教科书形象
然而,眼下的互联网,随便搜索一...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24
朱昭华:藏锡边界纠纷与英国两次侵藏战争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更新时间:2013-10-20
原文出处:《历史档案》2013年第1期,第96—104页
作者简介:朱昭华,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邮编215009
摘要: 1887年藏人在隆吐山设卡,引发了中英之间藏锡边界纠纷,迁延多年,英国以此
为借口两次发动侵藏战争,并最终撇开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直接谈判,签订
《拉萨条约》。在中、英藏锡边界纠纷中,驻藏大臣无力说服西藏地方政府履行条约,
反过来又使英国开始质疑清政府的治藏主权,在日后的西藏问题上提出所谓的“宗主权
”概念、“西藏独立论”等。同时,从中英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中可以看到,英国政府
不仅在藏锡边界问题上攫取利益,同时对打开西藏贸易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亦非
常关注。
项目说明: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中国西南边界
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考察”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C770130。
关键词:藏锡边界 英国 西藏问题
锡金,虽然今天已成为印度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与我国西藏地方有着密切关
系的喜马拉雅山王国。...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25
康有为说杨锐带出这份就是给他的(8月初十,在英国军舰上,康与英国领事
班德瑞的交谈备忘录),现在杨锐这份真的已经出现,还有王照的旁证。
茅海建考证过,当时的体制是军机处的奏折,光绪的朱谕,都要事后送慈禧阅。
光绪偷偷藏下过几份,但数量极少。比如杨锐这份,所以叫做密诏,光绪没有
给慈禧看。再比如后来8月初二让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报的上谕就是明发的,
能让慈禧看到的,这份由林旭带出给康有为。
戊戌变法整个过程中,光绪只见过康一次,限于康的身份,康自己的奏折还要
通过维新党有上奏权的高级官员(如礼部侍郎徐致靖等)代奏。那么如果有第
二份密诏,哪又是谁通过什么管道送出来的?杨锐能拿到密诏是因为当天他在
军机处当值,能见到光绪。康要撒这个谎,圆起来更难吧!
此外,康既然真有这份密诏,为啥不将原件公之于众?康自己的说法是“临出
京时,因某事之必要,已经烧掉了。”,拜托啊!他老跑路的时候,慈禧还没
有动手,光绪还在亲政,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带着走,却烧掉了,骗小孩子啊!
人杨锐被砍了脑袋,还偷偷把诏书原件藏好弄回老家了。
B*****e
发帖数: 1005
26
康做事真没谱,就算小孩子过家家,也要有些道具,康办的事连小孩子过家家算不上。

4/28,光绪召见康有为,相见甚欢,光绪封康为总理衙门章京。
陛见前,康有为曾见到荣禄,两人曾有短暂交谈。荣禄说变法
是要的,但一两百年的成法,一下子怎么变得过来(“固知法
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康圣人顶
回去,杀掉几个一品大员就行了。(“杀几个一品大员,
法即变矣!”)
杨锐拿到的密诏原文是,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
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
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
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19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
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
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
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
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
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
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
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
b****r
发帖数: 2555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秦晖
戊戌政变时间顺序差不多是这样的
八月初三下午,杨崇伊密折上到慈禧手中
八月初三晚上,谭嗣同见袁世凯,提出围园废后的阴谋
八月初五上午光绪见慈禧,同日慈禧决定推迟回颐和园
同日袁世凯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发
八月初六慈禧决定训政,收回光绪的权力
同日下旨捉拿康有为,康广仁被逮
八月初八,荣禄的告密奏折到慈禧手中
八月初九,张荫桓,林旭,杨锐,谭嗣同等人被捕
八月十三,谕旨将六君子即行处斩,排名顺序为康杨(深秀)谭
目前能看到的档案,八月十四日朱谕有这么一句话:
“前日竟有纠约乱党,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及朕躬之事。”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八月十三日知道围园废后的阴谋。
排名上康广仁没有什么争议,慈禧最讨厌康有为,捉不到哥哥拿弟弟顶一下也是好的;
杨深秀为何排在谭嗣同前面不是很清楚。毕竟谭嗣同是围园废后的主要参与者。
a*****c
发帖数: 2086
28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1844年,清政
府又分别与法国和美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由于在中美《望厦条约》
上,有12年期满再修约的条款,英法两国根据“利益均沾”条款,于1854年向广州两广
总督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
之所以向叶名琛提出,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没有外交部门,对涉外事务的态度是能推多远
推多远,因此这种事情就落到了两广总督的头上。而叶名琛比皇帝更甚,对外国人的态
度是,无论普通商人还是代表国家的使节,一律拒绝接见。在吃到闭门羹后,英法两国
公使北上天津直接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再遭拒绝。两国于是决定使用武力,以达到其目
的。
发动侵略战争需要借口,1856年,英、法分别找到了借口,这就是著名的亚罗号事件和
马神甫事件。次年,英、法两国组成联军,攻陷广州,生擒叶名琛。1858年,英法联军
的舰队从广州北上,进逼天津。
一、致命的轻敌
战争的历史总是和地理高度相关,有些地方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注定成为战争双方
争夺的焦点。英法联军进逼天津,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大沽口——在前后三年的时间中
,大沽口先后三次遭到英法联军的攻击。
大沽...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29
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洞与
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帮衬
,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
袁世凯袁世凯
作者:王开林
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
洞与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
帮衬,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
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更高,在其心目中,袁世凯行伍出
身,乃是粗人。徐树铮致书马通伯,实话实说:张之洞倚老卖老,不好侍候。袁世凯对
张之洞执礼甚恭,却一再遭到怠慢轻忽,心中难免着恼,耿耿于怀。两人若能“尽其材
画,戮力中朝”,武昌之变何从有之。徐树铮是段祺瑞倚重的智囊,在北洋人物中堪称
佼佼者,他偏袒袁世凯,对张之洞颇有微词。徐树铮举例证明,张之洞为人行事过于傲
慢,其偃蹇恶态令人不可向迩。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从武昌入京,路过保定
,其时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恭请张之洞阅兵。仪式完毕,袁世凯在官邸设宴,直隶要
员悉数列席,态度无...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203
30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道光帝旻宁(2)
宗室建议:嘉庆刚断气,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建议由旻宁继位。禧恩,宗室,满洲正蓝
旗,睿亲王淳颖之子。这里要补充一句,就是睿亲王多尔衮没有儿子,其弟多铎的儿子多
尔博过继给多尔衮,袭睿亲王。多尔衮被革王爵、撤庙享后,多尔博又归宗多铎后。乾隆
给多尔衮平反,恢复多尔衮睿亲王封号,多尔博仍为多尔衮的继承者。其时多尔博已死多
年,命他的五世孙淳颖袭睿亲王爵。睿亲王淳颖是嘉庆惩治和珅所依靠的重要亲信和得力
大臣,他的儿子禧恩,初入宫为头等侍卫,继升为御前侍卫,后升为内务府大臣。嘉庆二
十五年(
1820年)七月,禧恩作为内务府大臣,随嘉庆皇帝车驾到避暑山庄。《清史稿·宗室禧恩
传》记载:“仁宗崩于热河避暑山庄,事出仓猝,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
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会得秘匮朱谕,乃偕诸臣,奉
宣宗即位。”禧恩出身宗室,地位重要,影响亦大,其建议没有得到军机大臣托津、戴均
元等认同,这道光《情殷鉴古图》说明,奉旻宁嗣位一事在当时似曾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
。禧恩建议旻宁继位表明:嘉庆生前并未就嗣位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议时也未公启
匣。否则,托津、戴钧元等
t****t
发帖数: 203
31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咸丰帝奕(2)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同上面类似的故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
奕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上文中的宣宗是道光帝,文宗就是后来的咸丰帝。这就是《清史稿·杜受田传》所载
“藏拙示仁”的故事。
以上故事,说明奕突出“仁”与“孝”。这是道光立奕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
以看出:道光帝选择皇太子的主要标准是所谓的“德”。本来皇太子的选择,应当是“德
才兼备”,道光选择皇太子的时候,没有“德”、“才”兼顾,而是偏重“德”。后来的
事实证明,咸丰帝奕遇到大事时缺乏远略、胆识,而是退缩、逃避,证明他在“德”的方
面也是有欠缺的。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道光帝密立储位,将皇四子奕名字书写密封于匣。三
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
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冲阿、何如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
公启匣,宣示建储朱谕:“皇四子奕,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

发帖数: 1
32
历史,是过去的记忆。
历史,也是未来的镜子。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大事件而忽略了小细节,可是,就是在这些小细节
中,却包含了美好与光辉。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斤斤计较于细枝末梢而对宏大背景熟视无睹,然而,正
是这些宏大背景,才是一切发生与发展的土壤。
这样说,似乎显得历史很难把握。
其实,也并非如此。
面对历史,首先,我们要全面。
全面认知历史,既要注重大事件,也不要放过小细节;全面认知历史,就要以宏大
的背景做基础,让细枝末梢开出花来。
面对历史,其次,我们要公正、公平、公允。
公正地看待人事物;公平地品评是与非;公允地坚持一以贯之的标准。
面对历史,第三,我们要破除迷信、抛弃妄信、不盲目自信。
破除迷信,就是要把一切历史人物当人看,不能将他们当神,也不能把他们当魔;
抛弃妄信,就是对于娱乐化的历史,笑笑就好,不要信以为真;不盲目自信,就是要放
下自我、放下偏见、成见、错识,认真对待各类历史资料,而不能是,自以为是的资料
,一概正确;自以为非的资料,全盘否定。
为什么要...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2964
3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第二十四集
六朝云龙吟
内容简介:
汉国朝会时论及王哲与左武军大败之事,众人皆知是汉国天子为争权而旧事
重提,只有程宗扬是真心想找出究竟谁是幕后主使者,泄漏军机致使王哲就此殒
命?
天子藉由八校尉的职位笼络韩定国,偏偏韩定国是黑魔海的人,更是小紫迁
怒的对象。程宗扬与卢景原想先下手为强,但韩定国将赴宴地点防范得滴水不漏、
处处陷阱,让程宗扬与卢景束手无策。小紫依然不见踪影,只有与她形影不离的
雪雪独自出现,更令程宗扬忧心不已……
第二十四集
第一章
“天子问,有什么生意能在三个月内赚得两三倍的利钱?”
左悺尖细的声音还在殿中回荡,几名中常侍一个个目瞪口呆,一时间殿内安
静得针落可闻。
半晌唐衡才道:“蔡常侍去找天子借钱了?”
“你们怎么知道?”左悺道:“不过不是借钱。蔡常侍私下求见天子,说他
夜观天象,山阳一带当出金砂,其值以亿计,求天子从内库拨一千万钱,由他去
山阳采金,如果三个月内不见效,愿付首级。”
众人都围上前去,“他要去当阳采金砂?”
“其值数亿?还拿性命担保?”
“天子根本就不信他那一套,”左悺道:“什么山阳有金砂?山阳挖了多少
年铁了,连根金毛都没见着。多半是他找到什么来钱的路子,想...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4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53185
3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银元时代生活史ZZ
付了钱之后,我关照他要一包一包代为包好,写明第一包第二包字样,而且还要重做一
个目录。到第二天,他们已经全部包好,目录也做好,掌柜还在店铺里请我吃了一餐丰
富的午餐,北平首席名医萧龙友已七十余岁也请来作陪,几杯酒落肚之后,大家很高兴
,掌柜忽然说:“现在北平学术界倡议要保存北方古物,这些书恐怕寄不出去,要是真
的寄不出的话,这批书全部可以退还,只是佣银不能退。”这话一出,我就呆了半天,
心想托曹润老可能还有办法,我当场就打电话给润老,润老说:“你付了钱没有?”我
说:“我已付了。”他说:“这一次你上了一个大当,这批书,寄三包五包还有可能,
整批的运走,恐怕毫无办法。”他这样一讲,我面如土色,连酒也饮不下去了。
萧龙友不仅是名医,而且是北平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因为他的藏书很久没人过问
,这次能够脱手,他很得意,所以当堂取了一张宣纸,为我写一副对联,他正在写得得
意时,忽然见到我这般为难神情,他也着急起来,轻轻地对我作耳语说:“陈先生你不
要急,后天到我的诊所来,我自有办法,你安心好了。”隔了一天,我就到他诊所去,
当时病人很多,他诊病又慢,看了三个病人之后,他取出三百张纸条,原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ZZ
方舟子自己在国内发文, 多次一稿多投, 多次翻译外国译文,而不征求原作者意见,
品行并不好, 打假只打别人, 不照自己。
为转基因粮食做宣传更是不遗余力,完全一边倒。
方舟子习惯性剽窃和一稿多投的历史ZT
ZT自亦明
方舟子生于福建省云霄县。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家大院里。这
座大院是原来当地首富的住宅,三层的楼房,非常的气派,当街的墙上有守卫用的枪眼
,护家的大门则足足有三寸厚。一九四九年当地首富全家乘自己的汽船逃到台湾,房子
便充了公,分给三户干部,每户一层,我家住二楼。”(方舟子:《公安局长与父亲》
,见1994年4月26日《中央日报》,http://www.xys.org/fang/doc/prose/wusheng/gongan.txt
亦明注: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无所顾忌地偷、抢别人的东西打下了牢固的思
想基础。
【1974-1980年左右】
上小学。据方舟子后来回忆说:“据说我小时候长得人见人爱,是真心喜欢呢,还
是看在父母面子上的假意应承,早熟的孩子最清楚不过了。”(方舟子:《汤经理》,
见《方舟子诗文集》,http://www.xys.org/... 阅读全帖
q*p
发帖数: 963
37
《明初海权扩张与朝贡体制重建》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日根
厦门大学军事教研室助理研究员 何 锋
【摘要】明初,在朝贡体制重建过程中,明朝的海上力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永乐帝通
过纠正洪武帝在海上力量投向上的错误,使明朝海军具备了向南洋、西洋地区进行远洋
投送和作战的能力,为将该地区国家纳入朝贡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支持。同时得益
于明朝海军的远洋投送与作战能力,才使明政府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控制了朝贡贸易的核
心——货币发行权和贸易定价权,从而确保明政府在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中大获其利。
【关键词】明初 海上力量投向 朝贡体制重建
洪武年间重建朝贡体制战略目标的确立与海上力量的错误投向明朝初创之际,国势艰难
。在朱元璋统治的31年时间里,虽然国家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国力也不宽裕,但这位
皇帝却早早定下了重建朝贡体制的战略目标,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地
位,来树立明朝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洪武初,海外诸蕃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但是洪武帝重建朝贡体制的
行动明显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例如洪武三年九月(1370年9月),针对辽霫不来朝
贡,朱元璋公然向对方发出了武力恫吓。...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729
3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天下节度 33 轮班1
那人正要开口回答,里间却传来一阵低咳,他这才反应了过来,笑道:“李宣谕只
需知晓敝上所托之事即可,至于敝上是谁倒不必多问,反正到时自然会知晓。”
李俨也听到了里间的低咳声,知晓屋内另外有掌控大局之人,说不定就是眼前人方
才口中所说的“相公”之一,他知道已经不可能套出幕后人的姓名,便低声道:“先生
请说,只要小人力所能及,必当遵命行事。”
那黑衣人满意的点了点头,低声道:“敝上所求之事不是其他,乃是求李宣谕代表
朝廷,委任敝上东南行营都统之位。”
李俨闻言一愣,随即苦笑道:“并非在下推脱,依朝廷故事,敝人这个江淮宣谕使
之位乃是一个差使,宣布朝廷制敕,委任忠武王为东南行营都统之后,在下这个江淮宣
谕使之位便自动解除。更不要说这等官职,岂是一封帛书就能委任的,若无实力,只恐
有害无益,贵上还是莫要自误的好。”
“这些李宣谕不用担心。自有敝上操心,只需你依照我家相公之命行事,在此之后
自然有无尽的好处。”说到这里,那黑衣人从怀中取出一只皮囊扔在地上,听声响颇为
沉重。
李俨捡起皮囊打开一看,里面竟然都是大小不一的碎金块,算起来有二十余两,心
中...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39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草清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4370
4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 39
第一章
半月状的水潭透出微弱的光芒,随着水波的摇晃,细微的光影在洞窟嶙峋的
石壁上映出层层涟漪。程宗扬抬手抚摸着洞窟的岩石,石壁又湿又凉,残留着湖
水的痕迹,显然不久之前,这里还被湖水淹没。
洛都水温偏高,冬季极少封冻。廖扶施展法术,使得气温剧降,以至于永安
宫旁这处大湖冰封尺许,冰层厚得足以跑马。
可现在冰层与下方的水位几乎相差丈许,也就是说,湖中水位在冰封之后的
一夜之间降低了几乎近丈……
程宗扬抱住肩,一手摸着下巴,望着壁上的水痕。
「大笨瓜,在看什么?」小紫趴在水潭边一块岩石上,她两手支着下巴,半
身浸在水中,紫色的罗裙像鱼尾在水中微微摇曳。
「你怎么又跑水里了?」程宗扬伸手道:「快点出来,小心冻着。别看都是
水,这里的水温和南荒可不一样。」
「水里一点都不冷啊。」小紫灵巧地打了个转,「在想什么?」
「我在想,水都去哪儿了?」
「大笨瓜,当然是流走了。」
「对啊。流走了。」程宗扬皱眉道:「永安宫是洛都地势最高的地方,水往
下流,这么说,湖底有条暗渠……」
小紫往旁边一指,「有没有暗渠,问她好了。」
吕雉软绵绵伏在岸边,她浑身是水,红唇抿紧,湿淋淋的长发贴在苍白的脸
颊上,眼神犹...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1
揭密:1404年郑和舰队驶入日本濑户内海陈兵兵库港与足利义满签定中日“勘合贸易条
约”即“永乐条约”
明成祖即位后,准备派郑和下西洋,就在郑和积极筹备下西洋时,却发生了严重的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事。为了巩固边防和自己的统治,明成祖决定立即派人去
日本进行政治交涉。这一任务就落到郑和身上。郑和在朱棣夺权过程中跟随朱棣多建奇
功,深得朱棣赏识。郑和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人马东渡扶桑。
当时东渡日本也是很艰巨的,唐朝高僧鉴真六次才东渡成功,足以说明其艰难。郑
和奉命于永乐二年四月(1404年5月)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启航东渡,出使日本,同
时携行的还有一支官兵人数众多,配备了火炮的强大楼船舰队,郑和后来七下西洋所倚
恃的就是楼船舰队。舰队抵达日本濑户内海,列阵兵库港外,郑和率众在兵库港登陆,
他代表中国明朝向日本政府发布立即剿灭侵掠中国沿海的日本肇事者的政府照会,并且
指出日本政府必须在规定的期限之内,严格按照会谈内容办事,不得违背。此前二十四
年,洪武十三年(1380年)一月,因御史中丞涂节、中书省吏商暠等向朱元璋告发胡惟
庸密谋勾结日本造反,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等人,下令断绝与日本的...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2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版本考略(一)
廖祖桂 李永昌 李鹏年 ( 2009-05-07) 来源: 中国藏学
http://www.tibet.cn/periodical/zgzx/2004/02/200606/t20060606_12
[摘要]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
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
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
》(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
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名《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
本。本文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
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
》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
以讹传讹。
[关键词]《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43
李秀成自述
时逢甲子六月,国破① 被拏,落在清营,承德宽刑,中承<丞>②大人量广,日食资
云。又蒙老中堂③ 驾至,讯问来情,是日遂(逐)一大概情形回禀,未得十分明实,
是以再用愁心,一一清白写明。自我主应立开塞〈基〉之情节,衣〈依〉天王诏书明教
传下,将其出身起义之由,诏书因京城失破,未及带随,可记在心之大略,写呈老中堂
玉鉴。我一片虔心写就,并未瞒隐半分。
一将天王出身之首,载书明白。其在家时,兄弟三人,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天王
名洪秀全,同父各母,其父□名不知。长、次兄是其前母所生,洪秀全是後母所生。④
此之话是天王载在诏书教下,屡屡讲讲道理教人人可知。长、次兄往家种田。洪秀全
在家读书,同冯云山二人同窗书友。有一日,天王忽病,此是丁酉年(道光十七年,
1837 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还魂之後,俱讲天话,凡问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
上芾,劝人修善,云若世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得
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故世人拜过上帝之後,具〈俱〉不敢拜别神。为世民者,具〈
俱〉是怕死之人,云蛇虎咬人,何人不怕?故而从之。
天王是广东花县人氏,花县上到广西寻〈浔〉州...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4
昨天就想找出来贴上来的,没顾上
今天找了下,这也是理学家,神马是斯文扫地
鲁迅,买小学大全记
线装书真是买不起了。乾隆时候的刻本的价钱,几乎等于那时的宋本。明版小说,是五
四运动以后飞涨的;从今年起,洪运怕要轮到小品文身上去了。至于清朝禁书〔2〕,
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我向来也走走
旧书坊,但对于这类宝书,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端午节前,在四马路一带闲逛,竟无
意之间买到了一种,曰《小学大全》,共五本,价七角,看这名目,是不大有人会欢迎
的,然而,却是清朝的禁书。
这书的编纂者尹嘉铨,博野人;他父亲尹会一〔3〕,是有名的孝子,乾隆皇帝曾
经给过褒扬的诗。他本身也是孝子,又是道学家,官又做到大理寺卿稽察觉罗学〔4〕
。还请令旗籍〔5〕子弟也讲读朱子的《小学》〔6〕,而“荷蒙朱批:所奏是。钦此
。”这部书便成于两年之后的,加疏的《小学》六卷,《考证》和《释文》,《或问》
各一卷,《后编》二卷,合成一函,是为《大全》。也曾进呈,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九
月十七日奉旨:“好!知道了。钦此。”那明明是得了皇帝的嘉许的。
到乾隆四十六年,他已经致仕回家了,但真...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45
土木堡之变后:金銮殿上的逼宫戏
明朝是个重礼法的朝代,出仕的士人,不管个人品德如何,但是在公开场合,总要
摆出“非礼弗视,非礼弗听,非礼弗言,非礼勿动”的样子。廷臣为了进谏皇帝,把头
磕在地板上大出血的有之,甚至绝食上吊也有之。但很难想象当着至尊之面,像北洋政
府或今天台湾地区的议会那样,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如果这样的话不但是有碍礼法,
更是藐视朝廷的权威和帝王的尊严。
但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非常时期,明朝的金銮殿上上演过一曲全武行,远甚
于台湾地区议会的群殴。由于英宗亲征瓦剌,却被俘虏了,史书上称“北狩”。——中
国历史上,“北狩”的还有宋代徽、钦二帝,明明是自己当了猎物,被“蛮夷”抓获了
,应当是“被狩”,可我们老祖先用传统的阿Q法如此为尊者讳。国中不可一日无君,
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代行国家元首的职责。后来他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登基做了皇帝,
是为代宗。
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下旨,立英宗长子朱见深(原名朱见浚)为皇太子,仍命郕
王朱祁钰代总国政,大事皆告孙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二日,英宗被俘
后的第七天,尚未登基的代宗作为摄政王上朝理事,当时王振也跟着英宗出征,死...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522
4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37集
还是我来吧。
看样子以后看不了几集了。唉。
*****************************************************************
第一章
长秋宫前,临时张开的帷幕遮不住漫天飞雪,鹅绒般的雪花片片落下,沾在
座中诸人的衣冠上。只不过此时没有人在乎这点雪,众人神态各异,目光不约而
同地落在座中那个年轻人身上,眼中的意味更是耐人寻味。
杀死吕雉!彻底清除吕氏势力!
程宗扬的提议简单而直接。
刘建一方的使者对这个提议显示出极度的热情,甚至不等苍鹭开口,一直隐
而不显的剑玉姬便直接表态,第一时间给予支持。
霍家一方则是避而不理,霍去病装聋作哑,摆明车马要置身事外,不愿意承
担杀死太后的罪名。
金蜜镝没有开口,但拧紧的眉头已经表明他的态度。
不仅几方势力各有心思,连同处于一条船上的三位中常侍也态度迥异。徐璜
脸色煞白,几乎控制不住身体的颤抖。唐衡双手抚膝,神情凝重,眼中的反对明
显要多于赞同。单超紧闭着嘴巴,一言不发,眼中却多了一抹视死如归的决绝。
「今日之事便议到此处。」金蜜镝果断取消商议,起身道:「诸位各自回去
整顿兵马,天明之后依策行事。」
金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7
郑和十万大军下东洋 招抚日本国平定倭寇
原标题: 明朝郑和下东洋:征服日本?
作者:用心沟通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名马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
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
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
保太监。
郑和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
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
慧与才识。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
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
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591
4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天下节度 173巧遇
四周围观的百姓不明其中真相,正犹疑间,一名文吏来到行刑的木台旁,大声宣告起来
,将为何处斩
朱,氏二人的原委细细道来。(.)众人想起前些日子被乱兵劫掠市肆之事,轰然爆出一
阵称颂粱王之
声,许多不久前刚刚失去亲人的百姓,更是痛哭流涕,跪倒在地连连叩。有几个胆大的
一声喊,拣起
地上石子污物,雨点般的向朱、氏二人的尸投掷而去,行刑的军士事先得了吩咐,并不
阻止四周百
姓,只是站在四周围观,众人见状,也纷纷模仿,不过须臾功夫,朱、氏二人的尸便被
投掷而来的石
子污物埋了浅浅一层。
迟树德也隐藏在围观的人群中,为防止被人现他的阉人身份,他在颔下粘了几缕假须,
穿了件粗麻袍
子,看上去不过是一般路人罢了。他在洛阳时曾远远见过朱、氏二人,方才仔细比对,
确认并非李代
桃僵之计。以他的阅历见识,再加上昨夜在崇政殿所偷听的到消息,自然知道这两人不
过是朱温抛出
来的替罪羊,他也知道此时洛阳城中朱温耳目众多,自己一个阉人,若漏出丝毫蛛丝马
迹出来,便会
惹来杀身之祸,他打定主意,自己受天家恩重,如今故主已死,眼看逆贼朱温谋篡之事
日急,覆巢之
下,焉有完卵,自己孤身一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是否能从魔爪中...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49
看看下面明朝的描写,这在宋朝,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皇权制度下的明朝刑法很残酷,归纳起来可分三类:一是廷杖,二是酷刑与杀戮,三是
诏狱。并且它们又相互连带缠绕的。例如许多朝臣官员被廷杖以后往往又下诏狱,而在
锒铛入诏狱以后又大部分遭受酷刑甚至惨害。
这里叙述一下明代的血肉横飞的惩罚“廷杖”——它起源以及明朝历史上两次空
前绝后的有名“廷杖”。所谓“廷杖”,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皇帝在朝廷
之上,叫手下的锦衣校尉们拿(乱棍、皮鞭)打自己厌烦的朝臣官员。无论多大朝臣官
员,只要触犯皇帝,惹他不高兴,皇帝一动了怒气,就光焰逼人、一声令下,立刻就给
拖出去一番棍打,打完了一丢人完事,如果打死了是活该。
明朝的 “廷杖”惩罚,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多猜忌、
唯恐朝臣官员对他不忠实,便用这“廷杖”来威吓镇压、羞辱朝臣。希望他们一个个俯
首帖耳如犬马牛羊,百依百顺、满足他、让他放心。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第一次“廷杖”惩罚,在洪武八年(1375)。茹太素原
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此人生性正直爽快,即便对皇上朱元璋的过失、错
误,也...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50
第一个是大汉皇帝汉成帝刘骜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是汉成帝刘骜风流一生的生动写照。刘骜自小喜爱读书,尤好文辞,宽博谨慎。做了皇帝后,日渐奢靡,沉湎玩乐。成帝刘骜好黑色,霄游宫装饰为黑色,宫人衣着服饰为黑色,尤其喜欢夜宴。他还发明了一种土飞机,美其名曰“飞行殿”。约一丈见方,其状若辇。傍晚时分,由高大威猛的羽林男儿肩负狂奔,刘骜端坐其中,但闻风雷之声不绝于耳,十分惬意。其时,刘骜宠爱班婕妤,相邀同乘。班婕妤是个贤德的美才女,不仅不愿同乘,还引经据典进行劝诫,刘骜十分扫兴。宫中玩腻了,刘骜便微服出游,常去宫外寻欢作乐。
鸿嘉元年,即公元前20年,刘骜在阳阿公主府上见到一位女子,腰弱身轻,舞姿袅娜,美艳绝伦,惹得刘骜心荡神驰,便将她带回宫里。这个绝代美人,就是赵飞燕。入宫后的赵飞燕为了更牢固地笼络住刘骜,还推荐自己的胞妹赵合德入宫,姐妹共侍成帝。赵合德姿容出色,肌肤雪嫩,温柔可人,刘骜一见倾心,将其怀抱命名为“温柔乡”,并感叹说:“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乡也。”
赵飞燕姐妹入宫成为刘骜新宠后,便向许皇后、班婕妤二人发起进攻。班婕妤主动退避,向刘骜请求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