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 发帖数: 4614 | 1 哈哈哈哈, 要证据给了不算, 回答问题了也不算, 自己倒是抱着顾城,也不引用他
的文章,随口放炮作假, 给人当场揭穿again。差点忘了,你还欠全版一个擅杀一品
武将善终的例子, 都遁了那么多次了。
------------
其实,那个时代的“史学家”,要么指鹿为马,要么消亡,写出这样一篇东西,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是21世纪的人,还把这种文章当成真理一般,就未免太可悲了。
------------
请问你相信啥,不利于自己的都不信,打倒整个时代的史学界, 连你满清爷爷的公文
都不信了。
1)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明确说了张献忠在成都城和川西平原及周围搞了不分青红皂白
的大屠杀。
乖,来个证据。 什么书,page多少页, wait。
其实,那个时代的“史学家”,要么指鹿为马,要么消亡,写出这样一篇东西,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是21世纪的人,还把这种文章当成真理一般,就未免太可悲了。
2)张献忠的屠杀导致成都平原粮仓毁灭,导致之后持续N年的大饥荒大瘟疫
乖,来个证据。 什么书,page多少页 wait。
其实,那个时代的“史学家”,要么指鹿为马,要么消亡,写出这样一篇东西,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2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3 吕文焕的劝降应该也算是吧,当然了,他之前守襄阳那么久也是功绩,后期城破投降也
算不上太大过失,不能苛求。但是劝降部署的事情也算是带路了。张弘范我一直算是汉
奸的,但是他不算背叛宋朝。
当然了,明末东林党高管成批的投降,显然是高层比宋差多了,但是这个和明朝开国老
朱有关系。不过明朝的中下层殉国的很多,所以,明末那群文人高管,都死光了都不可
惜,也就现在文人舔着个脸给明朝文官招魂。宋朝善待士大夫,文官确实殉国很多,但
是我不清楚文官殉国到底是气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当初赵二把赵大近乎全家杀光也没
见文官有多少站出来说个公道话。其实宋朝赵二善待士大夫也和他做的事情不厚道有关
系,想拉拢文官当基本盘。而且从后人的上帝角度看历史。赵二打仗和赵大差远了,玩
权谋倒是很强,征辽奠定了宋朝终其一生都是挨打的命。 |
|
a*******m 发帖数: 14194 | 4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明朝的故事就是自由经济理论的破产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1 14:34:46 2014, 美东)
他说的不全对。
当时富人,自己不交税,还逼着朝廷跟穷人收税。
另外,说中国农民懒惰,那就是胡扯。
如果中国农民都算懒惰的话,这世界上就没有勤快的人了。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明末魏忠贤,为啥名声被搞得那么臭? 是崇祯傻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1 23:22:37 2013, 美东)
明末,东林党那帮人,被江南的大地主,商人收买,为他们说话,
富人不交税,明朝国库空虚。
后来,对各地农民加税,赶上天灾,导致农民活不下去,最后农民起义。
这帮人除了清谈,就是祸害国家,魏忠贤要是能把持朝政时间长一点,
把他们赶尽杀绝,明朝是不是可以多挺两年?
看百度百科, 魏忠贤的条目写的毁誉参半,但还是比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写得好多了。
东林党的条...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389 | 5 袁崇焕性格缺陷是器小。将才而非帅才。战略眼光有,但是不能容人。不过说实话,就
明末的政治氛围,谁上都玩完。明末的那些名将,孙承宗,孙传霆,曹文昭,卢象升,
甚至杨嗣昌,都比袁崇焕强,即便拿到整个明代也拍得上号,大明还是亡了。 |
|
h*e 发帖数: 10233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aguar250 (白花花的奶子在我面前抖动。),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甲午两甲子祭--满清为什么挨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 21:04:29 2014, 美东)
编者按:能够造成社会分裂,造成社会有气无力,造成中国泥足巨人的,不仅有满汉之
分割,也有穷富之分割。这句话送给当今的中国共产党。
=============================================================
满清挨打原因在哪里?
首先,这里说的满清只是满清,不是中国的一个朝代,但满清不能代表中国,满人的理
念不能代表中国民族最先进的理念。满清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国是不是中国?满清对于列
强的溃败是不是中国的溃败,是不是中国文化的溃败?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毫无疑问,满清是满人的朝代。如今,满人也是中国人,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成员
。那么,满清能不能是不是就是中国呢?我想,满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这个不
假。但是,满人的视野,思路,精神,意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不能代表中国...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2761 | 7 明的灭亡不可避免,外部北方民族的入侵,内部破产农民的起义已经形成了大厦将倾的
势头。再怎么帮崇祯想招也是枉然。
明清之际北方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获胜有一个timing在这里,就是自宋以来的行政官
僚化和文官治武体系的建立以及其并没有真正成熟
和明末有个不太恰当但是勉强还可以作比较的时间段就是东汉,内在的有黄巾之乱,外
部有常年的羌人叛乱北方还有乌桓的崛起。不过这个时间段里中原王朝的政治是门阀时
代,地方大地主握有实际的经济和武装控制权。其中强有力的地方豪强自己就可以有效
的组织对叛乱或者入侵的反击。但是明末这个时候国家行政上开始广泛启用流官官僚,
这些流官在财政和人事方面虽然具有影响力但是在武装上控制力太差,而明朝后来任用
的洪承畴,卢象升这样擅于练兵的大员还是不能摆脱行政的掣肘。
这种情况下没有专门对军事教育和后勤保障负责的官僚,大家都空谈军事指挥那换谁都
没有好下场 |
|
G**L 发帖数: 22804 | 8 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很肤浅?
显然,清末这些儒者看到西方的感想跟明末的士大夫看到满清的感想,应该说完全是两
回事。明末的士大夫看到满清,除了武力强大,并没有看到其他东西。而清末儒者在西
方却看到了“仁义”,当然主要是西方国家对他们自己国民、而不是对我们的“仁义”
,但这就足以使人强烈地感到值得学习。同时这种学习也与抵抗侵略毫无矛盾。“先生
欺负学生”我们早就知道,并不需要等到巴黎和会,但“先生”至少不欺负自己人,而
“学生”首先就不把自己人当人,冲着这一点“先生”就太有的可学了。如果说主张“
强国弱民”的法家不认为值得学,至少主张“民为贵”的儒家认为必须学。这既不是羡
慕他们强大得可以欺负别人,更不会因为他们欺负我们,咱就以自己欺负自己来与他们
“抗争”。我们要像他们那样“民为贵”,这就既要像他们那样首先摆脱“自己人”的
欺负,同时也抵抗他们的欺负。
因此,当时在文化上,思想上的主流并不是什么西儒对立,西儒冲突,更不是什么西学
导致礼崩乐坏。
但是后来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我们下次再说。现在要问:对于当时这样一种看
法,今天应该怎么评价呢?首先,最容易的一种批评就是说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很... 阅读全帖 |
|
|
a**u 发帖数: 7128 | 9 現代官方教育, 說鴉片戰爭是恥辱什麼的。 是個中國人都被這樣教育。
觀察前後經過及影響, 老狼覺得這是對中國人廣大小屁民來說乃是最有正面意義的一
場戰爭。
鴉片戰爭發生期間, 中國小屁民, 康雍乾文字獄盛世後, 已經成為一個冷漠麻痺
沒有感覺,都是行屍走肉, 毫無思想的一個群體, 戰爭結果對他們帶來的應該是
正面精神力量。影響到後來許多一系列事情。 是中國走向(回)世界仁義文明的開始
,這麼好的一個開端, 應該是正面的。 反看當今, 鴉片戰爭被教育界當成一種自
卑教育, 這是不合理的。
鴉片乃是表面現象, 戰爭起因是為英國商人受不了清政府的海關及政府的傲慢和腐敗
。為自由貿易而戰。 戰爭勉強打了起來。 戰爭規模很小, 對比其他大家所知道的
戰爭, 對小屁民影響甚微, 但對唯我獨尊的皇權, 打了一記永遠忘不了的耳光。
這耳光對提高中國小屁民的權利來說, 是一記很重要的耳光。
當然英國爭取的是英商的自由貿易, 但也給許多中國小屁民創造了機會, 讓眾多中
國人享受了自由貿易的權利。 隨著自由貿易給西方思想開通了大道。 中國小屁民權
利越來越多。 中間一不小心引進了西方極端猶太邪教, 讓中...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0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1 关于清编《明史》的可信性
新浪历史论坛
个人对于清朝的印象一般来说是“闭关锁国”——表现为全面禁海。“有窥天下之心而
恨天下之人”——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却还怀抱着“满汉之分”死也不放,“ 宁与洋
夷,不予家奴”。还有最重要的是“文字狱”。——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清朝
乾隆年间才在张廷玉主导下完成《明史》抱有最大程度的质疑。
以下的文字都是从百度百科找到的,小子无礼,权窃一方之言,自己没有太多的历
史功底,也很遗憾,所以提出质疑,希望能有达人斧正。看到了“文字狱”才知道我们
国家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巨大断层,连宋朝的文字都不放过,这样的书籍,居然也能够
成为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读本。我们的历史早就被篡改完了!
对于明历史,明朝末年的人也有写的,结果如下:(转自百度百科)
康熙年间的: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
老家浙江乌程,编了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
,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
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1036 | 12 汉末 唐末 元末 明末,哪个是你的好时代? 任何一个中国古典王朝到了末期 景象都
不会好。 明末崇祯帝 反应快,国家军队主要力量尚存的情况下就自杀了。
你们说的近代文明被拖延,你们中国人洪秀全的先进 还是义和拳的先进? 中国人就是
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独立一百多年了,这么长时间足够发展不错了, 你们现在怎么
样了?超过韩国了 还是日本了? |
|
y********n 发帖数: 1669 | 13
这个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
明末象土豆这样灾荒年可以救命的作物并没有广泛栽培(传入中国的时间学界说法不是
很统一,但是17世纪以后才广泛种植没有疑问)。加上当时的气候问题,明末灾荒情
况比清严重的多。这么比较没有什么意思 |
|
r**o 发帖数: 4614 | 14 明末福建总兵还以一个省的水师干跑2万荷兰人了。 明末除了天下铁骑关宁军还真没多
少部队能那么奇葩。 边上的宣大就不说了,就是少数民族的民兵白杆兵都是站至最后
一人。
汉人入蛮夷则为蛮夷, 现在是后清,不是汉人当权, 谢谢。 |
|
s*******h 发帖数: 3219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du (青青子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朱元璋百万子孙的悲惨下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7 09:43:13 2014, 美东)
朱元璋百万子孙的悲惨下场
【多维历史】
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帝王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开枝散言多生孩子,而这一传
统在明王朝时得到最充分的诠释,《同舟共进》2011年12期发表张宏杰文章《明王朝“
权末代”的可悲结局 》,讲述的就是明朝皇族人口急骤增长,以至于仅一位王爷的直
系后代多达七八百人,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子孙人数过百万!这百万的子孙最终却未能让
明王朝更昌盛,而他们本人也只落得个被杀的悲惨下场。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
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
来不是免费的……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16 日本人搞南屠,八成是研究了历史,想效仿一下明末扬州嘉定的事。但是明末美国不知
道在哪里,鬼子刻舟求剑,所以悲剧了 |
|
r****z 发帖数: 12020 | 17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于 2014-11-21 14:05:30
在我们浩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美女无数,也不乏“色、艺”绝佳之极品女人,
其中又以姐妹花为极品中之极品!她们各自在历史的长河里书写着自己精彩纷呈的人生
,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传奇色彩,令人啧啧称奇。
NO1:大乔、小乔
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大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乔的姓本作
桥,至于她俩的芳名,史书失载,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大乔、小乔这对姊妹花,
均号称国色,生的到底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
种美实在太模煳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煳美”一直动人心魄。
自古美女配英雄,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风华当世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
威震江东的孙策,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瑜,这样的姻缘应该堪称美满了,然
,大小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24岁,大
乔是18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
汉献帝,却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26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
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695 | 18 对比溥仪去给日本当儿皇帝,我还是比较喜欢明朝末期的皇帝们。
总体来说,明初的皇帝胜过清初的皇帝,明末的皇帝胜过清末的皇帝,同等水平来比较
的话,明要强的多,用田忌赛马的思路来用清初的皇帝比明末的皇帝,实在是有失偏颇
。 |
|
x*********3 发帖数: 1438 | 19 说汉人打仗不行的都是胡扯,,只看到某个游牧民族在某个时候牛。但是很快这些游牧
民族大部分都被汉人打灭种了。
比如蒙古,就牛了那么一小会,然后就没戏了。被汉人随便折腾。最后很多只好投降汉
人为汉人卖命,比如满桂。
满清也就牛了那么一整子而已,很快堕落,入关之后普遍就战斗力急剧下降。然后清末
汉人一起来就没戏唱,基本都改汉姓用汉名了。大家比较都是那明末跟后金比,就很能
说明问题了。明末打日本打赢了,清末打谁打赢过?
中国汉人现在占这么大块地盘这么多人是汉人祖先挣下来的,不是谁赏赐的。远一点的
比如汉唐,近一点的比如明,老蒋,老毛都是为汉人争光的。 |
|
x*********3 发帖数: 1438 | 20 跟这帮整天意淫祖先多么牛的人讲逻辑?
呵呵,他们能扯的就是拿自己最牛的那几年来比你最弱的那几年。然后得出结论,你一
直都很弱。比如拿明末比后金,蒙古比南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当然就算是明末跟后金
,蒙古跟南宋;汉人其实也不差。能拿来比就说明汉人牛B了,在最弱的时候都有机会
翻盘。
再看看蒙古,满清,亡了就亡了,灭了就灭了;以后再也没机会了。而汉人,搞不好很
快又是世界老大了。 |
|
s******c 发帖数: 1920 | 21 去年本版有个帖子讨论的那个安徽农民版的红楼后28回
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004635.html
刚发现这个已经出论文了都: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28870-1.shtml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确为红楼梦真本
楼主:吴氏红楼 时间:2014-05-23 15:47:00 点击:4638 回复:21
注:文已刊登在 《红楼研究》 2014年第一期
自《癸酉本石头记》2008年8月在网上流传以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
该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后28回的内容,一时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有的说,这是
曹雪芹真稿;有的说,这是后人假托,双方观点相去甚远。而红学界的权威却沉默不发
声,至今未给出明确的结论。笔者结合甲戌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靖本前80回中
的批注,与《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情节内容与结构脉络进行比对、论证,得出了《
癸酉本》为《红楼梦》真本的结论。
读《红楼梦》,须结合批注方能深悟其意,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概因批
书者曾通览全书,故能在前80回中的批语中适度剧...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22 中国——中央之国,天朝上国!四方敬仰,万邦来朝!
古巴比伦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断壁残垣供后来人感叹。
古埃及也只有那金字塔还能证明她曾经的存在。
神一样的玛雅在热带雨林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还有那个印度,也不过是挂羊头买狗肉了,和当年的古印度又有几分钱的关系?
唯有我中华文明五千年,沿绵不绝,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44年建立到1911年灭亡,历时268年,在中
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长寿的王朝了。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
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十代帝王。犹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在大清朝的
所有帝王中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了,就算和历史上的众多帝王相比,也算是比较不错
的。
有人说大清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天朝上国”!大清!真的被世人仰慕吗?又是谁心目中
的“天朝”?
朝鲜,在明朝时是中国众多的属国之一,明亡而清兴,朝鲜成了大清的属国(没办法,
国小兵弱,打不过大清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是“崇祯”,做为明朝的属国
,朝鲜也用“崇祯”作为年号。明朝灭亡了,变成大清朝了,可“崇祯”这个年号却被
朝鲜用了两百多年,人家根本就不鸟你... 阅读全帖 |
|
w*********4 发帖数: 1769 | 23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广渠门之战,这些耳熟能详的战争胜利
都是他的杰作。但最后却落得个通敌谋叛的罪名而被磔杀。
实在说,袁崇焕之死是明朝的最大冤案,是袁崇焕的个人悲剧,也是导致大明江山亡国
悲剧的重要原因,因为再没有谁有能力或者有胆量去承担这个破碎的山河了。虽然,关
宁锦防线其后又存在了十四年,虽然,那支袁崇焕亲自训练的关宁铁骑依然能征惯战。
但大明王朝的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在论及袁崇焕被杀,听过观点包括:崇祯中了清的离间计、魏忠贤余党的政治陷害等
等,似乎都有一定的理由依据。但关于袁崇焕之死,个人觉得其实核心还是得回到他自
己。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但其亲自训练出的雄师能在数十年间纵横辽
东,击努尔哈赤于马下,却皇太极十年徘徊于关外而无可奈何,在明末孱弱的军事实力
的客观条件下,用“勇不可挡“形容不为过。
袁崇焕打仗是厉害,但性格中却有着很多的“不够聪明”,当“不够聪明”的袁崇焕遭
遇到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一贯多疑的崇祯皇帝时候,悲惨的下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一,常言说得好:说话不要说太“过”。但袁崇焕明显说“过”话太大了。比如,轻
率...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4614 | 24 这是拿现代的边界要求来苛求古人啊。 明代延续先前的羁绊政策, 对边疆的界定一定很
模糊, 后期明朝衰弱人家就不来拜老大了你不能说实际控制领土就缩水了。因为明朝就
压根没说过这个就是我明领土。 不像满清割出去的地是自己先前都claim过的。
我明不是嗓门高, 真的是在干事的。 束手无策从何谈起, 你总不能让我明永远光荣
正确,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吧。 明末的问题,比如权力和资本勾结不交税,都是千古
难题,
米帝也很头痛。你总不能苛求我明都是天人下凡吧。 明末遇到小冰河, 加上瘟疫,就是
现代国家都挺不住。 |
|
h******n 发帖数: 3599 | 25 我共 -- 有点类似于相当于 明末李闯王
我蒋 -- 相当于 明末眼高手低的 崇祯皇帝
轮王之倭寇 -- 相当于后金努尔哈赤
但是毛主席比李闯王高明太多了, 没有重蹈李闯王的覆辙, 直接干翻了蒋崇祯和后
金啊 |
|
k****n 发帖数: 780 | 26 本文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历史真实人物。他们的实战战绩,也是有史记载,或者说是当
时的笔记记载。本文不牵扯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人物,比如高宠、李元霸(虽然
历史真实有其人,但是这个人物,还是虚构的,只是借名而已),也不牵扯历史人物,
在小说、演义、评书中的虚拟表现,比如历史真实人物赵云,其个人武功,远不及演义
那么生猛。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武林高手大全!所谓的武学高手,不是指 名将,不是只
军队指挥才能,只是指单打独斗的能力。但是名将中,的确有很多武功高手。
所以,武学高手,不等于名将,但是名将中出武学高手的几率最高。但是,并非当世名
将,就能打得过民间的武学技击名家。
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 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武学高手。 2、养由基 养由基的箭,在中
国射手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后裔那么虚无缥缈,他的事迹,他的功夫
,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养由基的单挑,在当时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不知道干掉了多少猛
人。 3、卞庄子 卞庄子剑术超群。卞庄刺虎的故事,虽然有取巧之说,但也反应其剑
术。最后他在战场上,一人冲进去,连杀七十多人而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武功! PS
:至...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787 | 27 明朝当时思想界的开放和活跃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和地步,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明朝
思想界之开放活跃,眼界之宏大,简直令人匝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
,竟然在数千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在明朝统治下,重新出现,明朝思想家远远走在了同期
西方思想家的前面,说是百家争鸣半点不夸张.
你会明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末大思想家的出现,实在不是无本之木,甚至可以
说,这三个人不过明朝思想界在满清杀戮之后侥幸存留下来的只鳞片爪
在数学上,明朝的中国数学家先于牛顿发明了导数的数学工具,而这个数学典籍的意义
直到最近才重新被认识到
在工业上,煤矿开采技术也领先于世界,象煤矿瓦斯排除技术都是从中国流传入西方,
还有锌的发现,锌铜合金的冶炼,都是当时中国独有的技术
科学上,在明末,一下子涌现出一大群领先于世界的大科学家,比如瘟疫学,地质学,生物
学,物理学等等
而明朝成祖、宣宗等都亲自带兵出塞北征。明武宗甚至亲自上阵砍杀蒙古兵。
明朝和西方国家也交过战,英舰被明军大炮轰退,葡萄牙海军和明军水师交战皆败退。
明成祖五次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军粮的供应源源不断,这在其他朝代根本做
不到
说来有意思,...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28 10、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宁愿投岳家军一票。因为蒙古军面对已经衰亡的金军,仍然不能速战胜之,常常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打的举步维艰。而岳家军面对鼎盛时期的金军,即使是兵力劣势,依然能战而胜之,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军是一群强盗,岳家军是一支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正义之师。以正义对邪恶,蒙古军又怎能不败,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9、卫青霍去病大汉铁军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1438 | 29 没办法,满遗太多,然后弱智也太多。比如最简单的,八旗牛,不过那时候都已经明末
了。要比就明末跟清末比。拿一个王朝快亡的时候跟另一个王朝正崛起的时候比。这都
是怎么比的呢?照这个比法,明军那是牛得一塌糊涂啊,明初打蒙古军队那只能用摧枯
拉朽来形容吧。 |
|
f***g 发帖数: 316 | 30 1、历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战的人是中国的慈禧太后。
2、他本是皇子,12岁国破家亡,跟14岁的姐姐一道,被敌国皇帝收入后宫,成为一名男宠。14年后,皇帝遭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惨败,他趁势举兵,聚众十万攻入长安,迫使皇帝被叛将杀害。
他是慕容冲,西燕威帝,宠爱他的是一统中国北方的苻坚大帝,那次著名的惨败是淝水之战——历史比小说精彩多了。
3、他母亲是朝鲜公主,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青帮“大”字辈,门徒100多,不赞成父称帝。一生高朋满座、散金无数,而身后只剩20块钱。 1931年41岁时病逝,出殡时有4千多僧尼道士、上千妓女送行,名人雅士中有前总统徐世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他是袁世凯之子——袁克文。
4、他是皇帝却坐过牢,为了不让百姓避讳而自己改名。他是汉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出生不久即因巫蛊事件牵连被投入狱中,差点被处死。后流落民间,亲历民间疾苦。
昭帝崩,昌邑王被立皇帝一月被废,霍光将他迎入宫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史称宣帝中兴。他是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 5、陈世美确有其人,但是人家是忠臣,清官,人家夫妻感情好得很。陈是湖北人,有个老同学想找他开个后门,但被陈拒绝...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31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5-19编辑:徐亚军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
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
清楚。
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
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
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时,这位英雄却在大明朝万历十年之后扑朔迷离的
政局中,如美人迟暮般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经过,几乎贯穿在
李成梁没落的全部过程之中。双方此种消长的原因何在,正是我们需要在此展开的。而
这种消长的结果,就是大明帝国辽东局势的糜烂日深。
仔细观察一位真正的英雄走向末路,真是一种令人伤感的体验。
四十岁时,一位巨眼识人的大明巡按御史发现了李成梁。
当时,这位具有朝鲜族血统、出身于中级武将世家的李成梁,正在辽东铁岭卫走投
无路,苦度时光。这里,就是今天出了个赵本山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辽宁省铁岭市。
李成梁,字汝器,又作汝契,号银城。他的先祖李英是朝鲜人,明朝初年从朝鲜渡
江来到...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1438 | 32 感觉你没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在冷兵器时代,其实不是冷兵器时代也一样,将领太重要了。同样的兵,不同的人带效
果就截然不同。不能否认满清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比较牛(不过,哪个朝代在开始的时
候不牛呢?你用你正牛的时候去跟别人正萎的时候去比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根本不能
得出清军多牛X的结论。否则没有不牛的了,汉唐元就不说了,明初打蒙古也是摧枯拉
朽的,到明末还能打败日本。比清不止强一点点吧。就是南宋,面对正牛的蒙古,也守
了很多年啊,还搞死人大汗,又哪个方面比满清差呢?
真要比谁更牛的话,很简单,明初比清初,明末比清末。再说满清鼎盛时期连一袁崇焕
都打不过,父子几十年都打不下山海关就别吹了。 |
|
o********l 发帖数: 190 | 33 现如今,我们看女人吃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吃醋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促进男女之
间的感情,很多情侣夫妻每天可能都经历吃醋,对我们来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
古代,一些女人因“吃醋”而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
走向。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改变历史的三次吃醋。
1、阏氏吃醋,大汉天下得以延续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
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
,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
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
,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
当刘邦被围困第四天早上,刘邦、陈平正在山上嘹望。忽见山下有女骑兵在奔驰,一打听
,原来冒顿单于行军时,把阏氏(单于正妻)也带来了。陈平猛然想出一条妙计。
据史书记载,陈平送了很多厚礼给阏氏,阏氏就劝单于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
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意思很简单:大家都是老大,要互... 阅读全帖 |
|
x******5 发帖数: 189 | 34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形势一片危机。
明神宗万历皇帝即位后,宰相张居正开始进行改革。由于当时皇帝年仅10岁,所以需要
宰相张居正辅政。
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对于澄清吏治、改进税制、增辟财源、兴修水利和整顿军
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让日薄西山的明朝似乎看到了扭转颓势的曙光。
但是,张居正专断朝政、结好武将以及对神宗皇帝的一些限制,都令神宗皇帝颇为不满
。张居正病故于万历十年。明神宗亲政后,张居正的许多新政短时间内相继被废除,这
是明朝衰败开始的标志。
虽然现在对于明朝衰败的开端存在一些争论,但我认为张居正之死就是明朝衰败的开始
。因为万历皇帝亲政后的朝廷,皇帝、宦官、权臣等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操纵朝政,政
治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国力渐衰,崛起于关外的满洲贵族逐渐不服明朝中央政
府的管辖,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实质威胁。
面临这种国事日非的形势,东林党兴起。东林党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长达半
个世纪。表面上看,他们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关心国事,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
但其实他们的代表是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最终借着崇祯帝清除魏忠贤势力
的时机,取消或降...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4614 | 35 东林党都是正规官僚体系培养出来的,治理国家像屎一样。 太监自学读书?你知道明
宣宗开内书堂是干什么的? 明朝有名有能力的内相还是有几个的。萧敬黄锦冯保田义
的操守有哪个东林党的能比过。 有能力能治理国家还要看出身,笑话!
明末松江一府的田税就占了天下10分之一,都转嫁给底层农民了?浙江湖广江西南直隶
四省在明末每年交1300万石,天下的一半, 那么重的负担, 造反了没有?
重八可是一直打击文官系统的, 大诰都出来了农民都能绑县官告御状的。 空印案那么
狠是让文官独大吗?
还养宗室了, 这个问题我打满遗的脸打了n次。 到万历末年在玉碟上的宗室也不过15
万7, 吃到国家财政1半,你以为都是共产党干部了。亲王郡王之下第三级别的镇国将
军, 1年也不过1000石粮食,放现在也就年薪10万到30万。 到了奉国中尉只有200石,
连农民打工族都不如, 很多宗室都吃不饱还有人饿死, 很多都要放弃宗室待遇去打工
。 而万历每年田赋就能收到2600万石。1半就是1300万石, ft,难道每个明朝宗室都
是红三代级别, 1年有800石? |
|
t**g 发帖数: 784 | 36 附表可能有助于澄清一些问题。例如,大顺和大西政权究竟是封建政权还是农民革命政
权?在一篇拙稿中曾经指出,在明末和清初各地农民反对封建政府的斗争几乎是烽火遍
地,唯独在大顺政权管辖的短暂时期至今未看到一条农民起来反抗的史料。表三所展现
的,各地官绅地主同大顺政权势不两立的拚死搏斗,多少能够说明大顺政权同明清两个
封建王朝代表的是利益根本不同的两大对抗阶级。又如,有的史著习惯于指责李自成的
所谓“流寇主义”,说大顺军领导人不重视地方,后期虽然建立了政权,也只是派出一
批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单骑赴任”。表一证明,大顺政权在每一个相当于省管辖的地
区内,都有高级将领统兵镇守,战略要地一般都部署了相当的武装力量,甚至州、县基
层政权也大抵配置了专职武官带领地方武装维持治安。这就有助于检验“流寇主义”一
词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再如,人们对大顺政权失败的原因作过种种解释
,却没有触及问题的症结:大顺政权执行的农民革命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官绅地主的利益
,大面积的官绅地主叛乱,使大顺政权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同满洲贵族军队作战。换句话
说,满、汉地主阶级的联盟,里应外合,是大顺农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阅读全帖 |
|
m****z 发帖数: 230 | 37 不知为何,慈禧太后的气色非但未有损,反而越发的好了。起床后,便到了梳洗时间。宫门外,专门伺候的太监早已静候多时,譬如,专管梳头的太监。因为慈禧太后特别注重养护,故每日用于梳妆台上面的时间很长。
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佛爷吉祥”
慈禧开始召见军机大臣,共与皇后(按:即光绪帝之妻,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日后的隆裕太后)、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又尊皇后为太后。
正午午时。起初吃午饭时,慈禧还好好地,可吃着吃着,便开始头晕目眩,且这一状况持续了较久。人将逝世时,当事人多了然,便晓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敲定太后管重要之事,监国摄政王裁定。祖宗吉祥”。其后,用丰盛的早餐。发完上谕后,慈禧病情越发加剧,便命令军机大臣起草遗诏。军机大臣将起草的遗照呈上后,慈禧阅后,改了几处,譬如“不得不再行训政”与“回念五十年来”云云。
说罢,她又对身边人说道:“我毕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的人认为我是贪婪权力,实际上是迫于时势不得不做出此决定。”此时的慈禧还如素日... 阅读全帖 |
|
e********k 发帖数: 382 | 38 《八旗兴衰史》
□ 张宏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2007年第3期
第一章 性格的胜利
一
明末那出天翻地覆的历史大戏的结局实在出人意表。谁也没有想到,是穿着树皮鞋
的满洲人从斜刺里冲上舞台,从演得如醉如痴的两大主角李自成和崇祯皇帝手里夺走了
权杖。
从人口上来看,满族和汉族太不成比例了。1644年前后,满族人口不及汉人的三百
分之一。两个民族体积之比,几如蚊子之于大象。
从军事实力看,双方也不可同日而语。明王朝的常备军数量已经多于满洲全族人口
。明军已经初步进入了热兵器时代,拥有从西洋传来的“红衣大炮”、火铳等先进装备
,而满洲人还完全依靠原始的弓箭和大刀。
至于文明水平,满洲人更是不能望汉人之项背。明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全民
识字率居世界领先水平。而满洲人还停留在原始农业渔猎阶段,整个民族几乎都是文盲
。那些名留青史的满洲贵族的名字,从音译过来的字面上看来,倒也带有神秘的异域气
息,可是一旦意译,立刻暴露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海拔。就以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的名字
为例吧,“多尔衮”的意思是“獾”,“多铎”的意思是“胎...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9 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明宫词》一书,收录明代帝王后宫诗歌作品,署名为朱权(等
)。
其中很多诗词来源于胡根喜,作者说:
“我于年前在夜灯下的地摊上淘得一本小册子,原为二册一套,然摊主只有“卷下”,
为清人王誉昌所搜集,收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所作诗词一百八十六首。笔者二者
得其一,是为可惜。话虽如此,但能有此书缘,已是幸甚。”
崇祯称帝前与煤山吊颈的两首。
前词曰:
勖勤宫里雷初动,西苑池中浪几重;金柱旧曾占好梦,锦麟今始识真龙。
这首宫词写在崇祯行将登基之前。他的哥哥熹宗(朱由校)已病入膏肓。某夏日,崇祯
在徽音门内的勖勤宫午睡时,梦见两条乌龙蟠于宫柱。这时,适遇一场大雷雨,惊了他
的梦。雨止后,有宫人去井中汲水,居然汲得一尺多长的金鲤鱼,且连汲连得。朱由检
便命蓄养在西苑池中。梦中之龙与井中之金鲤,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一心
想登基为帝的朱由检却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以证明自己当是真龙天子。
崇祯在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行将杀进皇城,大明江山分崩离析之际,决心自殉。在自缢
于煤山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之前,为了不使他的两个女儿长平、昭仁公主受辱于“闯贼流
冠”,便自行挥剑斫杀。作诗曰:... 阅读全帖 |
|
m********s 发帖数: 55301 | 40 明末和汉武帝不一样。
汉武帝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明末之前上千年就有了。
这是本质 |
|
发帖数: 1 | 41 陈寅恪与白鸟库吉:一段历史公案的真相
陈哲三先生在《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一文中,又引述了蓝文征“作古”出日本学
者白鸟库吉博士向陈寅恪先生请教所谓中亚史问题的故事:
“民国二十二年我在日本,有天在东洋文库吃饭,饭后大家闲谈,白鸟库吉称我‘蓝君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在东北大学已当了好多年教授,不称我‘蓝教授’也当称我‘
蓝先生’,但我不好表现出来。当时,和田清跑东北,回来拿了一张中国的地契,说是
三百年前明末的东西,赞叹不绝,大家传观,传到清水博士,他递与我先看,我看过了
又交与他,他看了问我意见,我答以‘此非明末文件,而是光绪时文件,和田以为是弘
光,我看是光绪,写地契的人写错了,把绪字的纟旁写成弓,把者写成了厶,如此而已
。’白鸟坐在对面不远,听到了,很惊讶,他要我再看看,我业已看过,我不再看。但
说:‘这纸是清末流行东北的双找纸,又厚又粗,不是明纸;钱的单位用吊,这是清制
,明制为贯或缗,它的格式为清末至今通行的格式。’白鸟点头,和田清过来和我握手
致谢。白鸟又说:‘蓝君,你认不认得陈教授?’我答:‘是不是陈援庵先生?’他说
:‘不是,是陈寅恪先生。’我说:‘那是恩师。’白鸟...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9806 | 42 典型的食古不化的臭老九想法,尽是些狗屁不通的对比。加税减税在经济学上各自有各
自的道理,你倒好,一个比方就把其中一种一棍子打死了。
照你这些个歪理,我看中国更像明末,官僚资本控制国家命脉,别说交税了,整天想着
的都是怎么把国家的东西私有化。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像明末,因为哪个国家的富人都是
在竭尽全力的逃税。
退一万步讲,面对中美这种现代国家机器,麻痹的哪个敢当李自成?自己站出来走两步。 |
|
s******d 发帖数: 9806 | 43 说道明末,麻痹的加税明末就不亡了吗?麻痹的你就算税率是200%,税收的上来吗?臭
老九们一个比一个人精,最后全尼玛被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来了。 |
|
z**********e 发帖数: 22064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谌旭彬
近年,“复兴儒学”之类的口号频繁见诸新闻报导。比如,2016年6月,曾有一批“儒
家学者”在四川大学召集会议,联名倡议在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与政治学
、社会学等并列。更有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跟风喊出了“中国必须再儒
化”的口号。
一叶可以知秋。
反对比主张更真实
“儒学”到底是什么,貌似是个不言自明的东西。其实不然。自西汉起,儒家知识分子
内部就已有“真儒”和“伪儒”之争。扬雄说孔、孟是真儒,其后则假儒当道;程颐之
儒、朱熹之儒、王阳明之儒,都曾被朝廷宣布为“伪学”而遭禁止;明末,又有王夫之
指责汉儒、宋儒、明儒乃是伪儒、败类之儒……
要了解某种自称“儒学”的东西究竟是何物,最简洁的办法,不是看它主张什么,而是
看它批判什么,反对什么。主张很可能只是粉饰,批判却往往深藏真意。
比如,孔孟时代,儒学反对“杨墨”——孔孟主张成仁取义,杨朱主张“拔一毛可利天
下,不为也”;孔孟主张按血缘关系有差别的“孝悌”,墨家主张对所有人无差别的“
兼爱”。
再如,秦汉之际,儒、法尖锐对立——儒家重视礼乐,主张仁义,法家却把礼乐、诗书
、良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 阅读全帖 |
|
w*l 发帖数: 754 | 47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
,劝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
盏劝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
权更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
有人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
主公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
叫做“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
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
本身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
收益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
立之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494 | 48 大侠的小说真正的主人公经常埋的很深.如碧血剑中的袁崇焕,金大侠
写得不过瘾;干脆另写了个传附在后面.鹿鼎记中的是郑成功.射雕三
部曲,当然是中国军人之偶像岳飞了.那宋史是元人写的.写完的时候,
明教已经造反了.汉人心中大英雄就是岳飞.那张无忌专研究武穆兵书
.你说朝廷能写他多少战功.看在他打的金人是世仇的分上夸他品德绝
对的好.后来清人是女真后代,想个主意;捧关老爷出来;压岳爷爷.结
果今天中国人拜把子就都拜关公了。当年郭靖杨康是把头磕在岳爷爷
面前。
郭靖守的城还是名将留下来的.再加上名将的兵书.可出了名了.当年
宋军守城还是很有一套.汴京之役就打退过金军.第二次,皇上搞了个
气功大师发功,不完蛋才怪.因此有了康靖王国之恨.有了郭靖,杨康..
.....
襄阳城的重要性相当于银英传里的伊谢尔伦要塞。1134年,岳飞军北
伐收复襄阳六府.立刻修筑城池.这里此变成宋的军事要塞.以后金军
不能直接长驱直入地南下。蒙古旋风横扫列国.唯独攻打南宋,仅襄阳
城就围攻了六年才拿下.当年岳飞没能北伐黄龙府.可留下的襄阳城就
足可以卫护南朝.这人材略当真了得.难怪武穆遗书让天下英雄动心.
宋军名将,韩...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献忠宝藏300年未发现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0 03:22:58 2010, 美东)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张献忠宝藏300年未发现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0 03:22:46 2010, 美东)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江口沉银”最为可信
寻找张献忠宝藏三百年
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
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
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
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
记。
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 阅读全帖 |
|
g*******2 发帖数: 1184 | 50 说实话,我对毛轮的文化水平地是服到家了.
中国从秦汉以后的人口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增长(战乱时期和王朝末期除外)
一直到了明末
中国突然引入了两种高产作物
一个甘薯,一个玉米
特别是甘薯,简直是神了
从此中国人口突飞猛进
从明末清朝战乱时期的5000万左右,直线上升到乾隆末期的3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