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发帖数: 1420 | 1 不少在哭求美国干涉军啊。打酱油的也不少。 哈哈
Barack Obama's profile photo
Barack Obama
557 comments
陈学峰's profile photo
陈学峰 - 这是什么东东?
11:12 AM
Turbidsoul Chen's profile photo
Turbidsoul Chen - sofa?
11:12 AM
yuming xie's profile photo
yuming xie - wow
11:13 AM
叶子义's profile photo
叶子义 - 沙发
11:13 AM
童漢令's profile photo
童漢令 - 前排吗
11:13 AM
Rugger Ducky's profile photo
Rugger Ducky - So it is clearly going to be Obama/Biden eh?
11:13 AM
Hai Yan's...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29495 | 2 ZT:
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七窍倒也开了六巧半
,自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纔,定国安邦之智,古人云,卧龙凤雏得
一而安天下,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中华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舞
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这人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
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耐之幸也,民之福
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古人有少年楼主说为证,少年之楼主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
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
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
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2109 | 5 韩仁均保持了一贯文从字顺的水平,比韩寒写的强多了!
支持! |
|
T******n 发帖数: 2612 | 6 陈丹青也别搞笑了.
他自己在国内京沪见的研究生都十有六七不能文从字顺,
还指望坡县的福建泥腿子学好汉语? |
|
u*******g 发帖数: 3300 | 7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钦点”周小平,引起轩然大波。时评人长平认为,最应
该被嘲笑的是此“平”而非彼“平”。
作家、艺术家、歌唱家,这些称谓在汉语中不仅是职业身份,而且意味着在某领域
里有专业造诣,否则就只能叫作者、艺术工作者和歌手。网络时代,谁都可以不通过专
业编辑审查发表文章,那些文章通常被称作网文,以示区别。网文的作者叫网民,写了
很多很多的可以叫网络写手,一直写到蒙受传统出版界认可,有可能或者已经出版纸书
的作者,才能称为网络作家。
网络时代出现了很多传统出版业可能埋没的佳作,上述称谓中的等级意味也被颠覆
。这是一件好事。即便存在像《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这类粗制
滥造的文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点评的那样,作者周小平洋洋千
言,"压根儿就是一个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从文法上说,他的文章不要说文采斐然,连
文从字顺都说不上;从逻辑上说,他的文章生搬硬套,强词夺理;尤其让人不能接受的
是,他不顾常识,编造事实和数据。
这类文章通常被视为网民之间的"口水战",作者连网络写手都称不上,遑论"网络
作家"。让人惊讶的是,各网站接到来自宣传部门的通知,要把这...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247 | 8 小鱼的文章总是:
行云流水 丹青妙笔 拍案叫绝 妙笔生花 笔扫千军 笔下生花
惜墨如金 点石成金 笔下生辉 一气呵成 字字珠玉 酣畅淋漓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维妙维肖 惟妙惟肖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龙飞凤舞 文笔犀利 文风幽默 文章雅致 层次清晰
观念明确 欢风华丽 妙不可言 妙趣横生 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
朴实无华 个性张扬 文笔流畅 辞藻华丽 人物丰满 形象鲜活
狂顶死小鱼!!! |
|
c*********d 发帖数: 9770 | 9 原创2018-04-24 逆行斋主 逆行斋主义 逆行斋主义 微信号 pauller2019
功能介绍
用思维穿透迷雾,用智慧点亮人生。
一、周小平怒怼官媒
中兴遭到美国制裁,引发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未来走向的全民大讨论,引发对中
国高科技水平和实力的审慎。除此之外,还捎带了一个副产品,周小平和主流官媒的对
撕,算是一个花絮吧。
4月18日上午,周小平就中兴通讯被美国处罚事件在其社交媒体发贴文,用惯用的丧事
喜办套路声称:“重大利好,美国终于对华封杀芯片出口,自主研发的春天来了。”
未想很快遭到人民日报打脸,当晚,《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文章《中兴危机:核心技
术靠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称“不能因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批周小平
那种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自主研发春天来了”的偏激声音,“把扩大开放与自力
更生对立起来”,反而不利于高科技的技术攻关云云。
自此双方展开一场混战,人民日报在23日下午在平台上公布“红烧带鱼”的制作过程。
周小平帖文揪出大跃进期间人民日报“早稻亩产36,900斤”的例子,并要秋后算账。
吃瓜群众自可在一旁撩闲观看。
二、周小平走人了
回过头,2018...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9352 | 10 应天顺人 一帆风顺
文从字顺 顺我者昌
顺天应时 顺天应人
顺藤摸瓜 顺水推舟
顺水人情 顺手牵羊
顺理成章 顺风转舵
上勤下顺 逆来顺受
名正言顺 礼顺人情
将顺其美 风调雨顺
耳顺之年 低眉顺眼
够了吗? |
|
s*****i 发帖数: 247 | 11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
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
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
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忧郁的把楼主的这个
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
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
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
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
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
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
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
个帖...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2 哪里语无伦次了?我一向觉得自己很文从字顺的……不过你们说小柯我总是想不起来这
个小柯,我总是先想起来唱歌的小柯。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3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逃离是指什么,私奔吗?你很为她的感情纠缠啊。我粗粗看下来觉得她生活还不错,哎
我大概太粗线条了,哈哈。赞文从字顺,漂亮!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他是不喜欢这个故事,这不是翻译能改变的……我读上去还挺文从字顺的哎,不过我读
得一向粗…… |
|
B*******s 发帖数: 61 | 16 攻书妹终于发脾气了?!一路“不敢当”,“不敢当”的。
维新哥诗文的确也有比较通顺的。但“横刀笑”把攻书妹震倒,山猪认为是误震。
说理明白,文从字顺,和干预时事,中流砥柱是两码事。
政治上有作为,文章一定就好吗? 反之,就没人问同样的问题了。
如把政治和学问文章都撇开,那就直接说喜欢这样的人好了。
喜欢一个人有理由吗? 菩提老祖已经发表过很有哲理的回答。
不过拿“横刀笑”作一见钟情的媒介,山猪这就奔池塘纵身跳下去算了。 |
|
w***s 发帖数: 15642 | 17 另外我觉得这篇写得挺好看的,文从字顺,语带惆怅,意思表达得完整充分,又很克制。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你居然看过?不看红楼梦倒看张爱玲呀,哈哈。我觉得精致,顶尖就没谱了,不知道怎
么衡量语言。施蛰存评杨绛的洗澡说文从字顺本来是写作的最低要求,但大部分年轻人
都做不到,“要找一本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不知道
这是不是就是中文好的意思。 |
|
b*s 发帖数: 82482 |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红楼梦看不下去,也没有觉得红楼梦文字漂亮。张爱玲的还是有点意思的,文字上很有
感觉
杨绛的文字没感觉
你居然看过?不看红楼梦倒看张爱玲呀,哈哈。我觉得精致,顶尖就没谱了,不知道怎
么衡量语言。施蛰存评杨绛的洗澡说文从字顺本来是写作的最低要求,但大部分年轻人
都做不到,“要找一本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不知道
这是不是就是中文好的意思。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0 赞文从字顺,不急不徐,时不时抖个幽默,哈哈。
第一次听说黄药师师生恋时倒吸冷气。欧阳修这句怎么如此暧昧,啧啧。
标题要不要加个【版庆】,多拿200伪币……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1 所以文艺时不时有点不道德,哈哈。
以前读孙伏园评论杨绛的《洗澡》,说老一辈的文字读起来就是舒服,现在的年轻作家
很少有文从字顺的基本功。:) |
|
c***x 发帖数: 1826 | 22
春联能够流传,大概是因为结合了文艺和民俗;
帖子文从字顺,或许是因为包含了趣味和共鸣。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3 这首歌里也有假声,现在假声好流行。
很怀念黄霑、邓伟雄、卢国沾等早期香港作词人,文从字顺,音韵铿锵,意境漂亮。现
在的林夕方文山之流都有点娘,境界小。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赞一个文从字顺。我在标题里加了书歌影,算作参加版面活动好吗?
瓦格纳反犹的理由是什么?我只记得尼采最初非常推崇瓦格纳的音乐,好像把他视为古
希腊悲剧重生之代表。但后来又与之决裂,似乎后来瓦格纳的什么音乐又违反了什么基
本原则似的。以前读的时候就没搞清楚,现在更记不清了……这俩恰好都被希特勒推崇
,好倒霉。
吊诡这个词我总以为是新流行词,刚找了找居然是庄子说出来的,鲁迅复兴的。不过我
怎么记得这几年才流行起来?paradox我一般都翻成悖论,怕吊诡这样的新词破坏语境
…… |
|
z**n 发帖数: 22303 | 25 这篇写于6年前的文章,原名挺长——关于当今流行的《仓央嘉措情歌》之纠正,兼说
伊沙“润色”的新版《仓央嘉措情歌》。作者不只是我一人,还有一位朋友玛吉拉茉。
最早发表在藏人文化社区,现在早已被删除,而我自己也没保存,但不想最近在豆瓣上
看到,颇有劫后重逢之感。
看来有必要重发这个帖子。一来是留存在我的博客上,二来是发现在如今,仓央嘉措不
但日益被“情圣化”,甚而至于,出自他原创的诗硬是被附会成“情歌”不说,一首首
诸多煽情且俗气的“情诗”假冒他的名字接踵出笼。正如有研究者讽刺说:“今天冒出
一位或多位诗人,他们以仓央嘉措的名义发表诗作,也没有任何翻译迹象。这些‘伪作
’诗人的真实名字叫——苍蝇加醋。……苍蝇加醋流行最广的诗歌有:那一天····
··问佛······寂寞,欢喜······什么幽居·····我放下不放下··
····见与不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
密······那一刻······来我怀里······”
另外,还要补充一句——其实这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近两年来,中国的学者和
“藏学家”就“东方主义”和“西藏问题”,非常学术地引经据典、...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13724 | 26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
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
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
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
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
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阁下字迹工整,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
奉公守法,
...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141 | 27 来自主题: MiddleSchool版 - 姓马的老师 马文豪
听名字挺气派
可俺一上他的课就要打瞌睡
他喜欢拖长腔说话,且上课没什么内容
偶听过周晓平、杨镜如、朱九如的课后,真的没有在
他的课上学习的欲望
因为自己写一笔好字,因此他对俺们的书法要求也挺严
还有,作文评语是“文从字顺”。一次给了俺一个低分
理由仅仅是字数少了。
还有一个姓马的老师,马成烈,那是TOTALY DIFFERENT
我总觉得马成烈很象马三立,人也瘦高,说话也
不紧不慢很幽默,所以刚刚我写时差点儿就写成
马三立,还好后来想起来他的名字了 |
|
p**o 发帖数: 3409 | 28 lol 没有星战这个这么搞笑...
我看的这个《Claymore》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6840/
mkv里内嵌的英文字幕貌似还是文从字顺的,不像粗制滥造。
我觉得有空闲完成 日语->中文->英文 这样一个书面翻译过程,
还不如直接“听写”英文配音。听写总比翻译快吧……
你的意思是,凡是配音跟字幕不匹配,
一般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返译”的过程咯?
我以为是制作方别有深意。
比如上面Claymore的例子,配音中有很多f-words,
字幕都换了一种比较“文明”的表达。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9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
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
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 阅读全帖 |
|
y***z 发帖数: 265 | 30 字迹工整,文笔极佳,才思敏捷,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远见卓识,义正词严,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出神入化,万古流芳,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忠贞不渝,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千篇一律, 口诛笔伐,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盖世无双,龙飞凤舞,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英明果断,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http://123wx.com/bookinfo/0/49.htm |
|
w*****9 发帖数: 2193 | 31 小时候,家里人常买《译林》期刊。是份季刊。通常有一个长篇,几个中短篇,还有些
文艺理论、评论、文坛动态等小文章。翻译质量很不错,文从字顺,内容也扎实,能看
很长时间。我第一次看西德尼·谢尔顿的侦探言情畅销小说就是从《译林》上看来的。
刚刚查了一下资料:大型翻译文学期刊《译林》创刊于1979年,译介世界各国有影响、
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刊登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方面的论述及文学动态方面的
信息。《译林》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行量在国内外国文学期刊中一直名列前茅
。年初评选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期刊十强,《译林》名列其中(按顺序为《最小说
》、《读者》、《萌芽》、《故事会》、《小说选刊》、《收获》、《人民文学》、《
译林》、《鲤》、《青年文学》)。郭敬明的《最小说》居然名列榜首,真是无奈。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看《译林》。上次回国的时候翻了翻最近的一期,感觉似乎比以前
粗糙。 |
|
w*****9 发帖数: 2193 | 32 我也是,只记得不少小说情节性很强,很紧张精彩,现在想想可能都是通俗小说的路子
,但内容、标题一个都不记得了。当时感觉翻译得文从字顺,看得很顺畅。不知道是否当时年龄小,还是的确翻译质量不错。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2193 | 34 机锋记不清,就记得文从字顺,尤其开头一句为人传诵。 |
|
w*****9 发帖数: 2193 | 35 明白了。文从字顺,期待继续。另外问问,你翻过其他作品吗? |
|
e***w 发帖数: 3 | 36 老子他说 作者:南怀瑾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都以似
异实同,体同用异的表达,说明道体的会同和作用的差别,由个人身心体会大道和立身
处事的体同用异的层次。到了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论,致使后世众
说纷纷,各抒己见。甚至,因此确认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或者指老子鄙夷儒家,薄视
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
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无足为怪。但老子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
截了当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文从字顺,难
道这不是尖刻讽刺的语意吗?其实,并非如此,未必尽然。
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必须先对本文中两个名辞的内涵作个交代。一是“刍狗”,一是
“仁”。“刍狗”,是草扎的狗,当然不是真的狗。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先民吃狗肉是
很通常 |
|
s******g 发帖数: 5074 | 37 ☆─────────────────────────────────────☆
eflww (eflww) 于 (Sun May 25 13:31:10 2008) 提到:
老子他说 作者:南怀瑾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都以似
异实同,体同用异的表达,说明道体的会同和作用的差别,由个人身心体会大道和立身
处事的体同用异的层次。到了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论,致使后世众
说纷纷,各抒己见。甚至,因此确认老子为阴谋家的鼻祖,或者指老子鄙夷儒家,薄视
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
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无足为怪。但老子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
截了当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文从字顺,难
道这不是尖刻讽刺的语意吗?其实,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
蕤从小中西兼学,...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0 北大向何处去?——吴志攀
吴志攀当上校长助理、副校长之前,我已经离开了办公楼,我对他是只知其人,知道他
当过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了解。2002年底我申报教育管理研究
员职称,吴志攀是评审组组长,当然我最终没有通过小组评审。我以为吴志攀对我没有
任何印象,不过就在职称申报期间,他曾私下对我说我的文章写得不错,他指的是我在
北大校报上发表的一些评论文章。我当时用的是笔名,吴志攀看过,大概在我的申报材
料里知道了那些文章是我写的,所以才有了上面的评价。此后我和吴志攀总共也没有见
过几次面,偶尔遇到时他会打一下招呼,或者问我最近又写了什么文章。
2003年底北大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吴志攀兼任了校党委副书记,随后又成为党委常务
副书记,分管组织、干部工作。我那几年对学校的状况极为失望,另外我虽然在机关里
资格较老,但一直没有任何安排,大批比我年轻的多的干部早就纷纷上位,我已经完全
边缘化了。或许是当时还有些看不开,有些怨气,也有些清高吧,总之我对学校的事情
,特别是对学校领导层的情况不闻不问,当然对吴志攀也没有任何接近、了解的愿望。
到了2008年底,学校突然调整了统战部的干...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1 文章里的赵萝蕤和陈梦家都是故乡先贤,赵萝蕤是湖州德清人,陈梦家是上虞人。转过来让同乡们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2 文章里的赵萝蕤和陈梦家都是故乡先贤,赵萝蕤是湖州德清人,陈梦家是上虞人。转过来让同乡们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
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
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中
文系的年轻学者: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
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
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
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
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我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4 八
1919年,钱先生二十六岁,于后宅初级小学做幼童教育试验,即强调生活与学习的
融合。“余告若泰英章,余有一理想,当使一切规章课程尽融在学生之生活中,务使课
程规章生活化,而学生生活亦课程规章化,使两者融归一体,勿令学生作分别观。若使
彼等心中只分出一部分生活来服从学校之规章课程,另保留一部分生活由其私下活动,
此决非佳事。两人皆同意,请谈办法。余曰,欲求课程生活化,先当改变课程,如体操
唱歌,明是一种生活,但排定为课程,则学生亦以课程视之。今当废去此两课,每日上
下午必有体操唱歌,全体学生必同时参加,余等三人亦当参加,使成为学校一全体活动
,由英章任指导。若泰英章对此皆表赞同。”(P118)
钱先生对作文课的生活化教学作了详细记载:“余告诸生,出口为言,下笔为文。
作文只如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即为作文。只就口中所欲说者如实写出,
遇不识字,可随时发问。一日,下午第一课,命诸生作文。出题为《今天的午饭》。诸
生缴卷讫,择一佳者,写黑板上。文云,今天午饭,吃红烧猪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
些。告诸生,说话须有曲折,如此文末一语。”(P125)
“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