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敌台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明星跨界当导演如今已不是新鲜事,继徐峥、赵薇、郭敬明、韩寒、高晓松等人后,何炅、大鹏这两位知名主持人也加入跨界的行列,但有人欢喜有人忧,何炅的《栀子花开》尽管票房不俗,但口碑遇冷,而大鹏的《煎饼侠》早在公映前就获得了一边倒的好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部电影的口碑两极化,请看下文详解。
影片剧情对比:狗血青春PK简单粗暴
说到底,电影拼得还是剧本,剧本好、影片会得到认可,剧本不好、纵然再高的票房也会被无限吐槽。这两年,高票房的华语片比比皆是,能有好口碑的却极少,《栀子花开》便是一部剧情枯燥乏味的影片。何炅的这部导演处女作虽然打着“阳光青春片”的旗号,确实没有堕胎等狗血情节,但开篇不到一半女主身边的三个女配同时因车祸身亡的情节完胜各种狗血偶像剧。她们的死,只为了男主能够带着自己的基友们一起学跳芭蕾、为女主圆梦。整体来看,除了那场车祸着实让人“惊喜”,随后的剧情发展基本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
其实,《煎饼侠》的剧情也并没有多么高深,就是简单、搞笑,大部分剧情都在为抖包袱服务,高度概括的话就是一个屌丝男想要成为英雄的励志故事。对于首次拍电影的跨界导演而言,越简单的剧情设定风险就越小,踏踏实实把故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正宗“中国好舌头”华少退出《2016好声音》了!而接替他的是沉寂了三年的前央视主持人李咏。
作为好声音的四朝元老,华少无疑成为这个现象级节目“还是原来的味道”的关键一味调料。
可以这样说,好声音成全了华少,让他成为了更大众化的主持人。华少也成全了好声音,他机关枪一样的逆天语速曾引得网友争相膜拜,让一个原本“打酱油”的角色,却意外成功“逆袭”。他不仅成为主持人们争相挑战和模仿的对象,也让念广告词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这在此前的中国综艺史上绝无仅有。
要知道他每次露面不超过1分钟,90分钟的节目里,只亮相两次啊!此前有热心观众统计过他在好声音里的辉煌战绩:华少语速达到了1分钟400字以上,超出播音员的专业考核标准200字!而他在不到1分钟里,至少提了4条广告,报了6个网站!
【李咏主持的好声音或许是这样的......】
那么作为继任者的李咏来主持好声音,节目画风会是什么的呢?我们不妨先脑洞一下。
画风一:鸡汤泛滥
翻看李咏的微博,我就被震惊了。因为不知道从啥时开始,李老潜心修炼鸡汤语录了,而且他很迷恋这棵树!!
请好声音节目组把主持人舞台背景换成李老钟爱的“这棵树”!在每一位学员讲完故事泪流...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
要说起各大卫视的一姐,大伙肯定会想到央视的董卿,湖南卫视的谢娜,浙江卫视的无疑就是朱丹,朱丹曾经是浙江台最受欢迎的女主持。
有印象的观众肯定记得曾经有一档经典节目<我爱记歌词>,这档节目捧红了曾经可以说是新人主持人:朱丹和华少,那时候朱丹和华少都没怎么名气,随着节目的大火,他俩也慢慢跻身为一线的主持行列,这几年的华少因为主持《中国好声音》更是与朱军,汪涵他们其名为铁打不动的一哥了。
而朱丹却没那么幸运了,因在节目中与华少传出不合,都说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她离开了浙江台转到湖南台,转战湖南台可以说是有点水土不服,大型的晚会是主持了不少。但是观众们就是喜欢不上,主持的节目也是收视率惨淡,而朱丹在跳槽到湖南卫视的这几年,与之前在浙江卫视时的风光靓丽相比较,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更加严重的是,朱丹在主持《中国最强音》时出现了重大的口误,将“”湖南卫视“短信通道说成了“浙江卫视“短信通道。如此低级的失误被广大网友认为她是浙江台的卧底,十足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啊,湖南台损失了几百万不说,还帮敌台打广告了。之后就有媒体传言朱丹从此就被湖南台给雪藏封杀了。具体真伪就无从考证了,不过朱丹之后就离开湖南台转到...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4
那时候苏联也算敌台
BBC都是
最常听美国之音,曾经是铁杆儿听众
six four以后台湾台听得很多
因为美国之音被严重干扰
那时候还是挺羡慕台湾电台很生活化的
不过入夜以后,经常又给特务的密码和暗语
很神秘
莫斯科广播电台无甚内容
中波也能收到
中苏关系正常化以后,就更没有什么可听的了
R********n
发帖数: 3601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kao (文武君),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海归话题热"探讨之历史回顾篇
关键字: 海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9 11:28:49 2010, 美东)
[文武君/2010年1月28日]
海归话题热了不止两年了。这个话题就像仪态万千的美少女,吸引着各路英雄和猥琐男
们。俺翻出两年前写的探讨“海归话题热”的贴子发出来,不是什么正经分析,反正闲
着也是闲着。本篇为历史回顾篇。
80年代初期,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很低,男的穿条军裤已经很帅了,女的烫发都算新潮了
。改革开发的萌发给中国人看世界的机会,让大家猛然发现了自己和世界的似乎无限的
差距,从此开始孕育出国留学追求新生活的冲动。那时候国家还在计划经济内,各行各
业的工资也差不多,大家都还紧固在单位里。只有较少的人(如刑满释放者)生活无着
落,开始了个体经济,烟摊饭摊开始出现。
85年以前在中国因私办护照可是一件头痛心累的大事,国人耳熟能详地知道“偷听敌台
”或者“外国间谍”这些概念,却很少有人听说过护照等物件,一听到马上警觉,脑子
C********g
发帖数: 9656
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95
高 华
◇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
历史系毕业生在苏联中亚地区飘泊沉浮的实录。二十世记以来,虽然中国人写的旅苏观
感为数可观,但称的上是名篇的却不多,只有20年代瞿秋白的《饿乡记程》和《赤都心
史》、30年代初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和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及至郭沫若
1946年的《访苏记行》和1952年的刘白羽的《莫斯科访问记》,已完全落入程式化的俗
套,无一不是对苏联新制度直白的赞美。建国后的访苏游记写得好的也是曲指可数,给
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尚未结集,发表在1957年春《文汇报》上徐铸成的访苏游记,从
中多少能捕获一些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的变化(1975年我曾拿着介绍信在南京图书馆
逐日翻看1957年的《文汇报》,时间一长,警惕性很高的管理员觉得不对头,就打电话
到我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禁止我再看了)。另...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7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06月20日13:12
就在BBC停止中文广播时,在伦敦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打开收音机,放到AM528的波
段上,每天都能听到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个小时的英文广播节目。“我们的广播在
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不少听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英国的站长张哲对本刊记者说
《望东方周刊》记者王亚宏 | 伦敦报道
31岁的丹.洛文斯是在为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工作,虽然到英国半年了,可并不经常
到伦敦以外的地方。“没办法,经费紧张。”这位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大个子有些无奈地
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不过,对于洛文斯来说,现在的情况总比三年前要好些。2008年6月底,英国广播
公司(BBC)宣布关闭已有69年历史的罗马尼亚语广播,大约40名雇员从那之后就失业
了,其中就包括当时在布加勒斯特为BBC工作的洛文斯。
BBC为关闭罗马尼亚语广播给出的理由是,罗马尼亚是欧盟成员国,该国媒体市场
十分繁荣,BBC的听众人数急剧减少。不管怎么说,洛文斯很快就又在广播领域找到了
一份工作,随后被派驻到了伦敦。“其实当时BBC裁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钱。”
对于当年的失业,洛文斯有自己的理解...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成都有个“青训班”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247
唐龙潜
“青训班”的全称叫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开办于1964年,其组织领导机构
是当时的共青团成都市委。
1964年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大致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一方面官方喉舌正进入一种热烈
的舆论准备,《人民日报》开始辟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专栏,河北的邢燕子、天
津的侯隽,以及江苏的董加耕等下乡、回乡而“大有作为”的事迹正在广泛宣传报道。
但从全国来看,城市知青下乡还未形成一种运动,缺乏规模,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如何组织实施的手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探讨、总结。另一方面,潜在的
上山下乡对象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广泛存在,他们是在高中、大学升考中被淘汰而又
无法在城市就业的待业青年。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升学录取过程中贯彻的“阶级
路线”贯彻下来的人,时髦的称谓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因为家庭没有什么问题的
青年,即使被升学的分数线拒之门外,也大多能够通过就业这一关。那时当个工人或售
货员什么的是只需“政审”而无须进行文化考核的。只有...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452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回忆我偷听敌台的经历
后来就是装卫星天线,我们家最多的时候楼顶上装了三口锅。
s*******e
发帖数: 272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红卫兵运动始末
红卫兵运动始末
作者:江寒
http://www.mychinanet.com/bbs/subject.aspx?
topic=66566&board=1&type=0&mtopic=66565

1. 红卫兵之谜
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震惊世界的红卫兵运动,究竟真相如何?对绝大多数世人来说
,目前依然是个谜。关于红卫兵运动的描述,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著作或文章,但
是,我认为,这些著作和文章多数与事实真相有一定的差距,相互矛盾和扑朔迷离之处
颇多。
中 国古时候有个寓言叫《瞎子摸象》,说的是有四个瞎子去摸一头大象,其中一个瞎
子刚好摸到了大象的腿,于是说,大象象一根柱子;另一个瞎子刚好摸到了大象的 尾
巴,于是说,大象象一根绳子;还有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于是说,大象象一把
扇子;最后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于是说,大象象一根大萝卜。目前 国内外有
关红卫兵运动的文字性论述多数与“瞎子摸象”的情况差不多。
例如,现存的关于红卫兵的回忆文字中,数量最多的是部分知识份子回忆 其在文革中
如何遭受迫害的文章,在这部分人的记忆中,留存得最多、最刻骨铭心的是这么一种红
卫兵形象:臂戴...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11
高华:六十年来家国,万千心事谁诉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札记
作者:高华
来源:《领导者》总第34期(2010年6月)
本站发布时间:2010-7-20 7:56:45
一、引子:龙应台要说什么?
龙应台去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在台、港和海外的华人社会引起强烈
反响。作为一名近代史研究者,我读过许多探讨1949年前后中国历史变化的著述,我自
己也曾就其中的某些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龙应台的书还是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应
该说,这是一部用散文的文体,以新的思维,对1949年前往台湾的一群中国人进行全新
论述的重要作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意象复杂,场面宏大:从1949年200万大陆人渡海迁台,再
到二战时期的德、俄战场和南太平洋战场;从“白色恐怖”对“外省人”的残酷迫害,
到“本省人”对“祖国军”的期盼和失望,再到“亚细亚孤儿”的悲情。全书有家有国
,以个人和家族的变迁,来折射时代和国家的大势走向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人文的、
人道的史观,穿透被宏大话语总结、归纳的历史,从中还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寻求其
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的基本特点。在我多年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w*******r
发帖数: 2792
c***h
发帖数: 1862
14
心灵对语---与任毅说知青之歌
新春的省城早晨,空气清新。街口的风还带着凛冽与尖刻,但阳光初升,让人感到
了暖暖的春意。
在朋友的安排下,今天我要见到《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了。有一点兴奋,有一点
好奇。还在老远,用不到介绍,我就认出了他!发自内心的宽厚的微笑闪在他脸上。当
我用心握住他的手,由内而外的热情感染着我,忍不住眼睛有些热。他是骑着自行车来
的。
因为春节放假,我们没有去什么茶馆之类的场所,也不想惊动更多的人。(本来朋
友想请多位南京知青一起来的)只是照我的要求,请了任毅的几个狱友。因为任毅也很
想和他们见面。他的狱友也都陆续到来,看见他们真诚的相拥,我对生死相依、患难与
共,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半认真半玩笑地说,想写一篇“一起坐牢的日子”。他们没有
苦涩的表情,却都爽朗地笑了。
就在我昨晚住的房间,热茶,瓜果自然不少,很随意,很温暖。记得我第一句问任
毅:“你写知青之歌,还会自己谱曲,是什么时候就会的呢?” 任毅若有所思地说
:“我上小学时在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学习唱歌,中学时又加入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
所以会一点。”
我说:“我看过上海纪实频道...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5
啥也不说了
下辈子投胎到个好点儿的去处吧
生在这么个SB国家
活该
m**l
发帖数: 11854
16
产党,OK!

展。
l****w
发帖数: 515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http://www.jllib.cn/ffy/2e2p.htm
原文链接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图/文:冯方宇
------------------------------------------------------------------------
----------------------------------------------------------------------------
-----------------------------
皇帝的返乡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
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
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反乡,次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
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做
最后的紧张施工。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
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8
远归人 于 2012-1-15 21:52:2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中提出“三忠于,四无限”(永远忠于毛泽东,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
泽东的革命路线;对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由此而
引生了一些特殊的“豪言壮语”,如“一切忠于毛主席,一切捍卫毛主席,一切服从毛
主席,一切为了毛主席!”“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毛泽东思想是
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毛主
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毛主席的书,一分钟不学方向错,一小时不
学走下坡,一天不学没法活!”“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毛主席
叫干啥就干啥”,“想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
文革中在许多城市的中心地带,常见到巨幅的毛泽东单人或与林彪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
检阅红卫兵的宣传画,其画基本是把彩色照片按比例放大无数倍的油漆画。另一种是把
毛泽东画得像一座山,他处于云天,身上闪着的金光,让下界一群象征葵花的亿万人民
幸福生长。还有一种宣传画,就是把工农兵画得英武高大,胸前抱着毛泽东著作,另只
手或握枪...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舒云:百问九一三(1)
百问九一三
舒云
1、为什么要把“两案”绑在一起?
审理“两案”时,广州是最大的疑点。广州谁接飞机?就是没人承认。顾同舟不可能,
丁盛不承认。九一三事件后,白云山有个林立果的“据点”,广州军区查了半个月,弄
不清,没发现证据,就没管。接华国锋班的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卜占亚说,湖南组织了几
十列车厢和一批干部,到广州迎接林彪。这事株连了多少干部,后来卜占亚说,他的这
个交代全是假的,是被逼的,当时的交换条件是还当他的副政委。总政取证组的一位工
作人员说,所以凡是没证据或证据不确实,只有一人口供作证,或证据有矛盾,一律不
定罪。黄吴李邱是否参与谋杀毛泽东,南逃广州?李伟信说,听于新野讲,黄永胜他们
同意一起走。证据不足,拿掉。起诉的罪行减成55条,后来又减成48条。中央的政策是
打击主要的,不要打击面过大,宁愿不定,作为悬案,不要让更多的干部受牵连。15个
罪行去掉了,一月风暴、杨余傅事件、二月逆流、抓五一六,冲北展的武斗,七二O事
件,北兵南调,第一号令……这样去呀去呀,去了半天,这些都没有了。最后一稿,发
现“大舰队”没证据了,四大将与政变是什么关系?南逃计划他们知不知道?《五七一
工程纪...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反动标语”及其它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229
吴乃龙
上期《华夏文摘》上新疆老李的文章“厕所和反动标语”勾起了我的回忆,也来写一篇
有关“反动标语”的回忆文章,凑凑热闹。《读者评论》上小春夸老李的文章写得有趣
,但是又抱怨说文中写的厕所太多,标语太少。我不敢担保本人的这篇文章一定会让小
春感到有趣,但敢担保厕所很少,只与一个故事有关。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钟碧文。1960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有一天,班主任罗老师一
脸严肃地对全班同学说:学校出了反动标语,写在男厕所的门板上。接着厉声问道:你
们谁写的?见没人吭声,罗老师接着说:哼,你们不说话,到体育场辨认笔迹去!于是
全班男同学排着队,前往体育场。致于为什么女同学不用去,我不说你也明白。
虽然是60年代,咱们中学的设备不咋地,但厕所还是人性化的。学生蹲坑出恭享受单间
,可以关门,有一人的小天地,因而产生了很多厕所书法家和厕所漫画家,同时也为反
动学生作案提供了方便。后来上了大学,厕所的结构差不多,但是只知道有厕所歌唱家
。想必是因为中学生和大学生思想境界...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25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抗战中的陕西冷娃
我是陕西关中人,八百壮士的故事很小就听过。当年三万陕西子弟出省到黄河岸边厮杀
,去查县志,关中几乎每个县都有牺牲的陕西冷娃。爷爷是国民党员,早年追随于右任
,后来出陕抗战,跟随傅作义,参加过中条山战役,家里现在还存有当年缴获的日军战
利品。抗战后,他觉得国民党太腐败,就退出军界,回家乡作地方官,当起太平绅士。
当时就偷听敌台新华社,读毛选,心向共产党。家乡解放的时候他默许手下的地下党打
开城门,和平解放,也算对革命有功。后来的故事大家也能猜到,建国后的各种运动中
都得去公安局交待历史问题,好在他除了国民党员这个头衔之外没什么严重的历史问题
,而且在当地人缘不错,没有受刑罚,即便如此,最后还是在文革中贫病交加过早去世。
说些别的吧,“自古秦兵耐苦战”,翻阅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民族危亡关头,很多
时候都是秦兵秦将冲在前头力挽狂澜。周崛起于岐山、秦崛起于陈仓、汉在关中发展壮
大、隋唐都是关陇集团,这些王朝都是靠秦人征战四方,及至明末也有秦兵在子午谷口
击败高迎祥的经典战例。到了抗战,西北军功劳甚大。台儿莊会战,守在莊内的就是西
北军,电影《血战台儿莊》中有一个镜头--城墙上写着“生在陕西,...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上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上)
解滨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差不过有5集专门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那些往事
。有些网友说,参加高考乃每个年轻人天经地义之权利,凭什么就为这事往邓小平脸上
贴金? 还有些网友认为那是华国锋的功劳,跟邓小平有何干系? 先撇开这些争议不谈
,我可以告诉大家,有很多人这一次是流着眼泪看《邓》剧中关于恢复高考的那几集的
。 为什么流泪? 因为《邓》剧中说的很多事情,确实就是这些人当年的亲身经历。
当年很多“知青”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辈子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 是高考
给那些人提供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命运转折的机会。 是高考让那些人脱离了社会的
最底层。 是高考让那些人成了后来国家建设的栋梁。 也是高考使给了那些人一次自由
思想的机会,最后终于明白了以前无法明白的许多大事。 那些人之中,也包括我。 我
来说说当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经历吧。
我既不属于“老三届”,也不是77级的应届毕业生,但我却和“老三届”那样,有过上
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经历。 我中学毕业时,文革已近尾声了。 那几年城市所有的高中
毕业生都必须“上山下乡”,但谁家都怕,都拼命躲避。 家...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人罪名大全
中国人罪名大全(转载)
转来给大家复习复习。漏掉的请补充,给后人看看了解历史。
作者:胡星斗
反动派、剥削阶级、运动对象、牛鬼蛇神、封资修大毒草、帮派体系、地主、富农、反
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三反分子、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反革命武装政变
、反革命黑帮、反革命暴乱、反共分子、反党联盟、反党集团、阴谋反党集团、反动学
术权威、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攻倒算、反军乱军、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民主派、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资产阶级反动思
想、新生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资产阶级靡靡之音、小资
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狂热病、走资派、一小撮走资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正在
走的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死硬派、顽固派、保皇派、两面派、托派、左倾机会主义、极
左思潮、形左实右、漏网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右倾翻案、右倾翻案风、右倾翻案风的
急先锋、右倾翻案风的总后台、黑帮、黑线、黑五类、黑爪牙、黑帮子弟、黑干将、黑
秀才、黑手、投降主义、分裂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无政府主义、卖国主义、锦
标主义、爬行主义、享乐主义、唯心主义、修正主义、...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24
一直挺佩服张居正,是因为他担任宰相的时期,是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要知道,张居正出世做官的那个时候,明朝已经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
前朝的嘉靖皇帝留下的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闭着眼
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而这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加之国运已历经
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内部土地兼并,流民四散,国家
帑藏空虚,用度匮乏,而外部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
利,东南又经常受到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张居正就是在这样局面复杂、矛盾尖锐、问题多多的时代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而他仅仅用了10年就让奄奄一息的明朝重焕生机。
当上首辅后,他就知道,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
革,才可能让明朝走出困境。而整顿吏治与巩固国防成为了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政治上,他深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通过他赏罚
分明的考成法罢免了诸多贪官、庸吏,天下风气为之一改。张居正死后给明帝国留下了
可观的家底——存粮可支10年只用、太仓库存银600万两、太仆寺存银400万...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5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谢盛友:文革是什么?
千古浩劫 —— 五十年后谈文革 2016-05-16 19:33:26
6401.jpg
千古浩劫 —— 五十年后谈文革
解滨
上个世纪,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发生了三场惨绝人寰的大浩劫。 第一场,死了3500
万人。第二场,死了7000万人。 第三场,死了2000万人。 这三场大浩劫分别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文革。
对! 文革是上个世纪人类的三大浩劫之一。 虽然其死亡人数没有另外两场浩劫那么多
,但其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丝毫不亚于另外两场大浩劫。 二次大战结束后,战犯被国际
法庭审判,被摧毁的城市很快被修复,人们心灵的创伤慢慢被医治,法西斯主义被世人
所唾弃,成百上千个纪念碑被竖立起来以悼念不幸受难的人们以及记住那场悲剧。 而
文革不但杀了那么多人,而且对于人类的摧残不仅是肉体和心理的,更严重的是对历史
遗迹的毁灭,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对中国人民思想的毒害,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灭绝。
这些,有的已经永远无法恢复,有的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能恢复。
文革结束后,至今没有任何一座文革纪念碑被竖立起来以悼念千百万冤魂,文革中摧残
生灵杀人害命的侩子手和恶魔们全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纳粹德国是怎样控制舆论的
作者:黄钟
美国著名记者夏伊勒在1940年2月的日记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军飞行员
的母亲接到通知,说她的儿子已经失踪并被认定为死亡。可是几天后,英国广播公司公
布的德国战俘名单里却有她的儿子。次日,有八个朋友和熟人来信告诉她这个信息。可
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这位母亲向警察告发这些人收听敌台,于是他们全都被捕了。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还有几个人敢轻易接受和传播戈培尔们不喜欢的信息?在恐惧中
自我收敛,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如此一来,戈培尔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随
意操纵舆论了,而他的西洋镜永远不用担心被人公开戳破。
被希特勒轻蔑地称为“小蛆虫”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了。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出
任英国首相。戈培尔指使部属:“在口头上和图画中,应该把邱吉尔介绍成是英国人民
的典型:一个品行不端、龇牙咧嘴的家伙,长着类人猿一样的前额,是制造谎言的嗜酒
狂,总是与有钱人、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人为伍,将工人踩在脚下……”这样炮制和筛
选出来的消息除了可以误导德国人之外,还有什么用呢?
而国外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人家是怎么看待希特勒德国的,这类的信息是否可以传播
,以怎样的形式...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2
28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查获一封用化名同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机关联络的信件
,经过湖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反复调查和鉴定,最后的目标锁定在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
员陈东平的身上。
湖北省委和总政党委对此案极为重视,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总政肖华副主任亲自抓案
件的核实工作。在证据确凿、滴水不漏之后,1963年3月18日,总政保卫部部长蔡顺礼
中将才率领工作组北上哈军工,配合学院党委处理此案,同时也了解一下其他高干子女
在学院的表现。
陈东平是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的儿子(陈的另一个儿子叫陈南平),由于大
人的溺爱和家教不严,从小学起他就没有打好基础,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已经在他身上
生根发芽了。十几岁的陈东平成为专门欺负女孩子的恶少,初中开始有意识地从电影和
黄色书刊中寻找色情刺激。通过“内部路线”升入高中后,他堕落的速度加快了,高三
的时候,他在军区高干招待所单独住了一间房子,玩弄女性的恶欲更是一发而不可收。
1960年夏,这个“陈衙内”被“保送”进入哈军工之后,严格的军校生活令他不得不表
面上有所收敛,然而腐化堕落的行为仍在暗中继续。他无心向学,每个学期都有不及格
的,少则一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革的几个未解之谜
关于“林彪叛逃事件”,我看过的,看似最像真的的解释就这样的:
(我也没去研究过它涉及的史料是否都真,只是姑且介绍一下。)
林彪等人想去广州。林彪早就想去,但并没有真正做出决定。事到临头,林彪已经
吃了安眠药想睡觉,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是林立果等人把他带走的。
周恩来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放林彪上了飞机;并且串通飞行员,以转大弯的方
式,在乘客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航向修正为去外蒙古和苏联。
周恩来决心让林彪有去无回,还跟某人说:绝不能让飞机降落,不然的话我们都掉
脑袋。林彪的飞机是被打下来的,而且无论他是否回来,只要能打得着,就一定会被打
下来。
这里的疑问是:
如果整个事件都是周恩来一手策划的,以至于万一林彪活着回来了,就可能发生对
质而导致周恩来掉脑袋。那何以保证林彪一定会死?
实际上,直到最后一刻,林彪仍然有活下来的机会;因为飞机是迫降起火才导致所
有人毙命的,万一没烧起来怎么办?
虽然林彪叛逃是政治自杀,但林彪跑到苏联那边说点什么,老百姓和普通官员可以
不信(就算他们能听敌台),毛泽东如果觉得该信,他还是会信的。毛泽东和林彪的旧
关系摆在那里,不至于仅仅因为林彪叛逃,就完全不信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梦醒温都尔汗
来源:
知青的岁月
作者: 林小仲
1971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夕阳西下,青年点炊烟缕缕,正值农村秋收大忙季节,劳累一
天的知青们个个筋疲力尽,整整齐齐靠在炕上的被褥卷上,有人在望着顶棚发呆,有人
在议论着一天里的趣事。混上大队采购,经常到外面出差的白静中突然从外面闯进来,
大家都很奇怪,他早上才乘早车去扎兰屯,怎么晚上就赶回来了。
白静中是我们青年点中第一个当大队干部的人,后来离开阿荣旗投奔他在大庆油田的大
哥,曾任华北油田计划处处长。他进屋后急忙关上了门,把大家召集到炕桌旁的油灯周
围,十分惊愕地说,出大事了,他在扎兰屯听人讲,林副主席乘飞机投奔苏联,飞机爆
炸身亡了。这一消息对我们这些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来的知青来说,太让人感到震惊和
不可思议了。
林彪是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
人。在那个年月里,亿万中国人每天都在挥动着《毛主席语录》高呼“祝毛主席万寿无
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毛泽东无比英明伟大,即使是我们响
应他的号召,在农村饱尝艰苦磨难时,也对他的政治伟大深信不疑,而这个消息使我们
困惑之余惊呆了。
为了证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越战争的一段历史
老兵回忆:1979年中越战争最丢脸的一场败仗,整团被歼,200多人投降
在我国政府宣布撤军时,在越南高平方向的50军150师448团出了一件大事,令许世友临
死都耿耿于怀的大事。战前驻守在重庆的50军150师被指派为广西方向的战略预备队留
在国内。眼看出境作战部队陆续回国,150师领导赶到脸上无光,一再向广西前线指挥
部要求,到越南去亲身感受一下战场的实战环境。当时许世友一时心软,觉得战争已近
尾声,大规模战斗已近没有了,就同意150师出境,掩护41军撤退。150师就此在3月6日
,中央宣布撤军后的第2天加入战斗。由于仓促上阵,指挥员轻敌和粗心大意,150师
448团的2个营在高平的班英地区被越军包围。
战后有篇文章记述当时情况:“第50军确实是仓促上阵:有经验的老兵多数已在战前被
抽调到参战部队,补充来的新兵入伍仅数月,训练不足。有的连长还来不及认识本连战
士,有的连队竟无1套完整的战区地图,有的士兵出征时穿着塑料凉鞋。但50军全军上
下情绪亢奋,一心要出国走一趟、放几枪,免得被人讥为‘观战部队’。轻敌浮躁往往
与厄运同行。就在外长黄华宣布撤军完毕之前几天,50军第150师448团的...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0738
32
如果党没有明确给你这个任务,你现在就跟收听敌台同罪,呵呵。
t***m
发帖数: 459
33
64时我还没上学呢。。。
当初就是专门找刺激,专找敌台听
b*******m
发帖数: 5492
34
家里穷没办法,当时每天去学校,同学们都交换敌台心得,我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我家的老破收音机只能听中波
h***i
发帖数: 89031
35
扯把
当时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工厂,索尼搞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主管宣传的陈伯达就要发展半导体产业
结果全国家家户户都有半导体
短波收音机老百姓随意购买。
w***o
发帖数: 1806
o*****a
发帖数: 2335
37
还不幸被敌对国联合搞了一把,被抬进了联合国示众
F*****o
发帖数: 1261
38
7分钟飞到北京 呵呵 以后的就不用看了
h***i
发帖数: 89031
39
70年代,农民每家都有半导体收音机
C********g
发帖数: 9656
40
这也很有趣:当时跟苏联、以色列都是敌人,可是苏联、以色列都投赞成票;
跟阿拉伯国家是朋友,可是好几个阿拉伯国家都投反对票。
h***i
发帖数: 89031
41
以色列很早就想跟中国建交
苏联认为土共事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个有条约的
C********g
发帖数: 9656
42
那时候有一种不用电池的简单收音机,可是只能收中央台。
n*******n
发帖数: 7628
43
矿石收音机
x****u
发帖数: 44466
44
一个二极管的东西要是能收到美国之音,境外发射站周边的人非得脑瘤不可。
h***i
发帖数: 89031
45
想听得都能买的起短波收音机
m****i
发帖数: 3406
46
美国人海公公你丫知道70年代农民收入多少么?
知道当时一个老上海红灯牌短波收音机多少钱么,成天就只会胡列。
C********g
发帖数: 9656
47
那时候东北南部农民一年现金收入20-30元,河南农民一年10元左右,四川农民<10元。
一个最便宜的半导体,只有中波波段,10-20元。
C********g
发帖数: 9656
48
苏联战斗机最快的,Mig25,一分钟60千米啊。
从蒙古边界飞到北京,没有420千米吧?
h***i
发帖数: 89031
49
你知道有多少中短波收音机么
6块多钱的双波段短波收音机你见过么?
C********g
发帖数: 9656
50
你知道60年代半导体多少钱一个么?
那时候有半导体的人比1985年有BP机的、1990年有手机的和现在有ipad的人都牛逼。
70年代便宜了大约5-10倍,但仍然不是农民买得起的。
那时候农村户户有带拉线开关的方盒子喇叭,东北叫“电匣子”,大队用来通知事情,
没事时就接上收音机放广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