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戏曲史
1 (共1页)
n*n
发帖数: 456
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我与昆曲 ZZ
我与昆曲
赵景深
好多人知道我爱唱昆曲,还上台演过昆曲。有人问我:“你是教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的,
怎么又从讲坛跑到舞台上去了?”其实,我对音乐最初是什么都不懂的,昆曲也不例外,
我开始学昆曲,正是为教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我总觉得,在讲课时能讲得形象化一些,
有趣一些,使学生容易听得进去,容易记得住,特别像讲到关汉卿、汤显祖、洪升等元明
清戏曲大家和他们的作品时,要是讲得枯燥无味,甚至使学生昏昏欲睡,那是大煞风景的
。于是我从一九三九年开始学起昆曲来,以便结合教学唱些给学生们听。当然,那时上海
已经是一个孤岛,我编的配合抗战的一套丛书编不下去了,精神上特别感到苦闷和寂寞,
这也是我学唱昆曲的一个原因,借此消磨消磨时间。
我学昆曲的启蒙老师是著名昆曲旦角、传字辈的老师尤彩云。他当时已是全福班硕果仅存
的了。我学的第一折昆曲,与一般初学昆曲者一样,是高濂《玉簪记》中的《琴挑》。不
幸的是尤彩云才教我不久就去世了。接着教我的是传字辈著名昆曲旦角张传芳老师。他一
直教了我十多年。这期间,为了结合教学,我挑元曲和汤显祖的“四梦” (《还魂记》即
《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
o***s
发帖数: 42149
2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一、中国第一大收藏家张伯驹
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他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利而被免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
张伯驹先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二、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省海城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的大军阀,以武勇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军阀。少帅数度挥兵入关,两次直奉大战成名。
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后,少帅统领东北,同苏军打了一大仗,又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改旗易帜”。为保存实力、避免被日...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5352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像不像丁春秋?
ZT:
自娱娱人——金庸在《一个说故事人的自白》中,坦言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动机很单
纯,只是为了“自娱娱人”。
在金庸之前,这4个字的,恕我浅学,我只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出现过。
也许,金庸对自己的自我期许乃是成为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那种虽当时不被社会承
认但自有永久价值的作品的写作者?

政论家金庸的密码本——金庸在1959年脱离香港左翼文化团体,创立《明报》。此后
金庸几乎每天都要写一份《社论》,对时局做出了极其精确的预测、分析,金耀基推许
为“知识丰富,见解卓越,同时有战略有战术,时常有先见之明,玄机甚高,表现出锐
利的新闻眼”。
试举其荦荦大者:全世界第一个公开断言‘文革的斗争目标实为刘少奇’的正是金庸
;1966年金庸“推测在毛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甚至处死”;1967年金庸又杞人
忧天:“什么时候毛赫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此后在一篇《自来皇帝
不喜太子》的社评中,金庸又进一步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年庞统自许“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也无逾于此。无怪乎旧同事黄永玉要说
金庸“他那种神奇的能力你很难想象”。
他怎么做到的?
因为金庸...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6
☆─────────────────────────────────────☆
SweetJan08 (Jan) 于 (Sat Apr 30 00:33:31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7
1924年1月19日,驼龙在长春被处决,是轰动当时的大事件,驼龙名字传遍白山黑水,
报道、故事和传说不翼而飞。一位出生在长春的作家说,他4岁时,母亲抱他去看一场
热闹。被枪毙的人是一个30几岁(应该是25岁)的女人,据说是个女土匪。人们并不仇
视她,而是以惊羡的口吻传颂她如猛,双手都会使枪。我10岁左右的时候,痴迷传奇文
学,读过一篇作品就是写这个女人的,她身世很悲惨,被逼为*,后来成了土匪,她的
名字叫“驼龙”。   驼龙真名张素贞,辽阳人。自幼贫寒,母死后,被卖到长春“
玉春堂”*院,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结为夫妻
。1923年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
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为首领,报号“驼龙”,发誓要报
血海深仇。   有人说,其部下有四百余众。《戊戌变法以来有关大事记》说:驼龙
“率两千人在五常、榆树、双城等地”活动六年。可见其势力不小。张素贞惯使双抢,
骁勇善战,屡次挫败围剿的官兵。   1924年队伍被击溃,张素贞只身逃脱,无处投
奔,遂落脚于公主岭*院。1925年1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国(1924年)枪毙女土匪(照片)
1924年1月19日,驼龙在长春被处决,是轰动当时的大事件,驼龙名字传遍白山黑水,
报道、故事和传说不翼而飞。一位出生在长春的作家说,他4岁时,母亲抱他去看一场
热闹。被枪毙的人是一个30几岁(应该是25岁)的女人,据说是个女土匪。人们并不仇
视她,而是以惊羡的口吻传颂她如猛,双手都会使枪。我10岁左右的时候,痴迷传奇文
学,读过一篇作品就是写这个女人的,她身世很悲惨,被逼为*,后来成了土匪,她的
名字叫“驼龙”。   驼龙真名张素贞,辽阳人。自幼贫寒,母死后,被卖到长春“
玉春堂”*院,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结为夫妻
。1923年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
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为首领,报号“驼龙”,发誓要报
血海深仇。   有人说,其部下有四百余众。《戊戌变法以来有关大事记》说:驼龙
“率两千人在五常、榆树、双城等地”活动六年。可见其势力不小。张素贞惯使双抢,
骁勇善战,屡次挫败围剿的官兵。   1924年队伍被击溃,张素贞只身逃脱,无处投
奔,遂落脚于公主岭*院。1925年1月...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10
红楼梦反映的社会场景十分丰富,找史料并不是难事。
而且现代历史学的视野越来越宽,不像以前那样只有帝王将相的家史才是史
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写成历史
民俗史、戏曲史、建筑史、文学史、男女关系史、明清男风流行史,红楼梦里对这些都
有反映。都可以结合其它史料对相关方面进行挖掘。
S******r
发帖数: 4421
11
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俗史、戏曲史、建筑史、文学史”需要跑到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里
挖掘
那这个国家大概不是中国 大概是个蛮夷之邦罢
你说它反映了一些民俗、戏曲、建筑,文学,我倒是同意的。但任何小说,除了科幻,
不要写点这些么?不过是写的生动贴切的程度不同罢了
你就是把《红楼梦》里的史拔高到《史记》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J*G
发帖数: 6489
12
十年砍柴:帝王戏和爱戏的帝王
作者:十年砍柴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批评当时的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延安
时代,毛就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但如果理性地考察中国几千年的文艺特
别是戏曲史,或许会发觉,帝王戏也可以为“工农兵”服务。广大食不果腹的小老百姓
,看戏的时候,却容易“为古人担忧”,特别热衷于看帝王创业开国、治理天下的故事
,就如前几年《雍正大帝》这类连续剧高收视率一样。小民们好这一口:通过看戏遥想
那些大人物如何打江山、坐天下。中国戏曲界有个说法:“唐三千,宋八百,说不完的
三列国”。可见传统戏曲的历史题材是最多的,而其中表现帝王将相之功业的又占大多
数。
说起帝王戏,历史年代比较早的当属演绎秦汉之际的风云,比如《高祖斩蛇》,比如《
霸王别姬》。前者写的是江苏一个农民如何崛起于闾巷之间,提三尺剑取得天下;后者
讲刘、项争夺江山中,流氓无产者打败了贵族后裔。
虽然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在传统戏曲中,夺得天下的帝王未必都是形象高大、英明
神武,而失败者也未必是猥琐短视、品格低劣。相反,中国民间编戏文的人,对失败的
悲剧人物多是有
a*****y
发帖数: 33185
13
90年前胡适、梁启超曾为读者开出两份国学书目
2013年09月01日 14:00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1
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学习、研究国学应该读点什么书?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两位国学大师曾在90年前,为读者开出了两份国学必读书目。
胡适拟定的国学书目
1923年初,即将赴美留学的清华学校学生胡敦元等四名学生,联名给任教于北京大
学的胡适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们都是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很想在出国前的短暂时
间内学到有关国学的常识,所以请胡适为他们开列一个有关学习国学的书目。胡适收到
信后很高兴,很快就拟定了一个书目,并且以《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为题,在当
年出版的《东方杂志》和《读书杂志》上发表。胡适说:“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
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他还认
为:“这虽是一个书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将书目分为三大类:一、工具之部,下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各类工具书19种;二、思想史之部,下列先秦诸子、儒学、佛
教典... 阅读全帖
i*****b
发帖数: 62
14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转载] 南通随拍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bmydida 所发表 】
1、http://www.guizhouren.org/bbs/uploadImages/20043312127483444.jpg
(法国梧桐枝杈环绕下的沿街小径,小憩片刻的好去处。具体方位在电视塔下)
2、 http://www.guizhouren.org/bbs/uploadImages/200433121274727189.jpg
(张状元邀请来通的欧阳予倩、梅兰芳两位大师曾经演绎出戏曲史上一段佳话的著名剧院
。具体方位在桃坞路头)
3、 http://www.guizhouren.org/bbs/uploadImages/200433121293669097.jpg
(这座城市的市区各形各异的桥梁无数,怡桥、长桥、和平桥、端平桥、三园桥、文化宫
桥、木行桥、铁星桥等以及重新在建的南公园桥和启秀桥,她们共同穿起了这座城市的血
脉!上图为文化宫桥)
4、http://www.guizhouren.org/bbs/uploadImages/20043312130891482.jpg
(一座
v*****H
发帖数: 919
15
元宵节古代灯谜赏析(一)
1.兄弟四人两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两口,任是凶年也好过。(字),儉
。[宋]王安石。载《鸡肋编》。
王安石的这则字谜,宋-庄绰《鸡肋编》和费兖《梁谿漫志》中均有记载,唯面句一二
字略有不同而已,但皆仿童谣谜语形式而成,语言生动,琅琅上口。由此可见,字谜的
创作演衍到宋代,风气已为之一变。谜面前三句是逐一交代底文“儉”字组成的字素、
字形。因是一字之中,便以“兄弟四人”喻之。起首的“亻”部形象地比之为立人,上
面一大、下面两小的三个“人”字坐定,又安排中间两“口”。至为巧妙的是双口上的
一笔短横,却隐之极深,“使昏迷也”。原来须在第三句中“两口”前略作一顿,挑出
这个“一”笔。至此,谜底之“儉”字,已被通体分析交代分明。最后一句提纲挈领地
点明字义:“儉”字当头,凶荒之年也可渡过。全谜随形析字,剔透显豁;赋字提义;
扼要简明。后世谜艺中的“赋字提义”一法于宋时便已初露端倪。(俞涌)
2.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文具部件名),砚盖。[宋]苏轼。载
《东坡集》。
据古典戏曲史研究专家、已故南京大学教授钱南扬先生在其《谜史》专著中考证,此
s*********9
发帖数: 9860
16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京城四少
近读新闻,“京城四少”扑面而来,定睛一看,我立刻陷入深邃的忧郁中,
就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所谓“京城四少”,也不知道由谁鼓吹而成,乃是汪雨、汪小
菲、王烁、王珂四个富商公子哥儿,他们最大成就只是不断搞女明星,或者被女明星搞
。呜呼!这也配“京城四少”?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在月旦评人物方面,中国历代常有“四”的数字情结,诸如四大美人、四大才
子、四大名旦、四大名捕、四大天王、四大寇等等。以古人眼光视之,大概是因为孔门
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圣人之徒皆出其中;以今人眼光
视之,大概是因为四人刚好能凑一桌麻将,三缺一就很难办了。在以“四”开头的人物
团伙中,四公子或许是出现最早,也延续至今的一类了。若我们施展一番考据功夫,就
会发现,从战国四公子到今日所谓京城四少,呈现出“一蟹不如一蟹”的退化趋势,而
在此退化阶梯的末梢(也就是今世),又藏着衰世的阴影。
战国四公子均为世家贵族。齐国公子孟尝君以养士著称,门客中有冯谖这样的贤
人,小到烧毁借条博取民心,大到施展外交手段让孟尝君复位齐相;也有鸡鸣狗盗之辈
,在危急关头可以学...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29
17
需要问吗?
戏曲——“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

“文革”十年,传统戏曲遭受史无前例的厄运,许多的剧目被当作“毒草”铲除,许
多的著名演员被当作“牛鬼蛇神”无情批斗。
“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是戏曲在此一时期的真实写照。经江青亲自审定的样板戏
,早期有京剧《红灯记》《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舞剧《白
毛女》《红色娘子军》和交响乐《沙家浜》8个,以及后来的京剧《杜鹃山》《龙江颂》
《平原作战》《磐石湾》和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被泛指为“八个样板戏”。“文
革”中的整整十年,这八个样板戏一直独霸戏曲舞台,而且红遍神州大地。上至中央院团
,下至各地县文工团,排演样板戏是十年中不变的任务;或是赶去设计良好的剧场,或是
挤在临时搭就的露天舞台下看样榜板戏,则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的共同记忆。
在其他舞台艺术形式极度枯竭的情况下,样板戏中的曲调唱词苦中作乐地被全国人民
唱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时至今日还被怀旧的人时常唱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曲史
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h*****8
发帖数: 2667
18
来自主题: Music版 - [学唱越剧]见画像
不太懂戏曲,感觉戏曲史特点非常鲜明的一种音乐,戏种不同,角色不同还有戏份不同
都要求发音,拖腔啥的很不同,而且唱戏是没有麦的,所以对练功的要求就比较高。。
。我以前在洗衣房里也喜欢哼一段样板戏里面的杨子荣今夜痛饮庆功酒,哈哈哈,但是
灰常的业余。。。
你这个听起来比较像了。。。
同时谢谢科普,我对孟丽君一无所知的说。。。
f*******5
发帖数: 181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ngfong5 (fongfong5),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民国(1924年)枪毙女土匪(照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1 16:16:09 2011, 美东)
1924年1月19日,驼龙在长春被处决,是轰动当时的大事件,驼龙名字传遍白山黑水,
报道、故事和传说不翼而飞。一位出生在长春的作家说,他4岁时,母亲抱他去看一场
热闹。被枪毙的人是一个30几岁(应该是25岁)的女人,据说是个女土匪。人们并不仇
视她,而是以惊羡的口吻传颂她如猛,双手都会使枪。我10岁左右的时候,痴迷传奇文
学,读过一篇作品就是写这个女人的,她身世很悲惨,被逼为*,后来成了土匪,她的
名字叫“驼龙”。   驼龙真名张素贞,辽阳人。自幼贫寒,母死后,被卖到长春“
玉春堂”*院,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结为夫妻
。1923年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
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为首领,报号“驼龙”,发誓要报
血海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别名又称为《名家推荐的必读著作》,是一款手机应用软件。
这个软件是一款阅读软件,软件中包含了60本必读经典,涵盖了军事文学、哲学、历史
、等不同领域,它们均为名家推荐的必读著作,都是最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作。
书目编辑
1、《圣经》
2、孔丘《论语》
3、达尔文《物种起源》
4、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5、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6、司马迁《史记》
7、孙武《孙子兵法》
8、罗贯中《三国演义》
9、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0、施耐庵《水浒传》
11、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2、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13、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14、司汤达《红与黑》
1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6、雨果《悲惨世界》
17、加西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8、海明威《老人与海》
19、亚当·斯密《国富论》
20、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
2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22、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3、吴承恩《西游记》
24、鲁迅《呐喊》
25、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26、李时珍《本草纲目》
27、法布...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21
http://cul.sina.com.cn/p/2005-06-03/1753130412.html
http://cul.sina.com.cn 2005/06/03 17:53 新浪文化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
R*****g
发帖数: 682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大师们笔下的书房
《书房》
摘自《梁实秋散文》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
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
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
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
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
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
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
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
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
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亨鸡,也有人分出一间
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54
23
来自主题: Xiqu版 - ZT京剧的武戏与昆腔
作者:蒋宇利
京剧的武戏(武生、武丑、武旦-刀马旦)用昆腔,由于京剧的皮黄音乐属于板腔体
,有过门、间奏,不方便持续不断的表演,因此不能胜任载歌载舞。武打或武戏的表演既
模仿武术,又加入了许多的舞蹈动作,这两种技艺都要求连贯、优美,可视性强,因此必
须采用没有过门和间奏的曲牌体。如果不是这样,京剧艺人早就将它们改用皮黄演唱了。
梅兰芳为何钟情昆曲,原因之一就是他看中了昆剧的载歌载舞,他何尝不想在皮黄戏中应
用优美表演?如《别姬》中唱[南梆子]因过门太多而无法起舞,剑舞只能选用过门极少的
[二六板],但真正完全得心应手地舞蹈还是干脆闭口不唱,借助[夜深沉]曲牌伴奏。类似
情况再如《散花》,天女上场后的[慢板]是不方便舞的,只能偶尔甩一甩袖子;开始起舞
也是用的[二六],按梅先生演出的路子,之后又唱了两支昆曲曲牌带[尾声],才真正满足
载歌载舞的愿望(后人表演袖舞只随音乐不唱了)。
另外,京剧中的许多武戏的确如"蝉"和"A"两位先生所云,是从昆剧中搬来的,其中
有的是整折搬,有的稍加改编。昆剧的武戏决不是某些人信口胡言,什么"早期无武戏",
"只是用竹片比划"。稍有戏曲史常
i******n
发帖数: 538
24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戏”) ”。这一切刺激了戏台建筑、舞台机关布景、灯彩的发展
,规范了人物的服饰装扮,对民间演出不无影响。演出形式则是生旦排场以昆曲为主,
热闹排场则用京腔。
但是,康熙年间就已经在各地蓬勃兴起的地方唱腔,逐渐以星火燎原之势,开始发起对
昆曲和京腔在京中剧坛领袖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25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戏”) ”。这一切刺激了戏台建筑、舞台机关布景、灯彩的发展
,规范了人物的服饰装扮,对民间演出不无影响。演出形式则是生旦排场以昆曲为主,
热闹排场则用京腔。
但是,康熙年间就已经在各地蓬勃兴起的地方唱腔,逐渐以星火燎原之势,开始发起对
昆曲和京腔在京中剧坛领袖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26
楔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上回说“花雅之争,乱弹遍地”,今次就让我们聊聊“京剧”,
也好为本系列做一个小结。
话说徽班进京后,迎合了一般观众的观剧心理,在京中剧坛站住了脚跟。宛如当年的“
秦腔”一般,很快风靡京城。但,较之魏长生时期又明显有了许多优势,比如,班底角
色行当齐全,文武皆能、诸腔兼备,以至高朗亭的旦角儿无所披靡。
面对着来自徽班的新的威胁,昆曲、京腔这些正声雅乐的前景日渐岌岌可危,清廷又一
次用行政手段予以干涉。
禁令
嘉庆三年,诏谕曰:“乱弹、梆子、弦索、秦腔等戏,声音既属淫靡,其所扮演者,非
狭邪媟亵,即怪诞悖乱之事,于风俗人心殊有关系。此等腔调,虽起自秦、皖,而各地
辗转流传,即苏州、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故喜新,皆以乱弹等腔为新奇可喜,转将
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嗣后除昆弋两腔仍照旧准其演唱,其外乱弹、
梆子、弦索、秦腔等戏概不准再行唱演。所有京城地方,着交和珅严查饬禁,并着传谕
江苏安徽巡抚、苏州织造、两淮盐政,一体严行查禁(苏州《老郎庙碑记》)。”
然而,此次禁令与乾隆五十年禁演秦腔的禁令有所不同,首先,禁演的声腔不止一种,
而且强调禁演剧种是发源...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2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Re: 水调歌头的节奏
上次读朋友寄赠的书,提到民歌中三拍子节奏同一般舞曲三拍子之
根本不同,心中窃喜,以为正是自己所感受到的,十七世纪初受早期
歌剧宣叙调影响的器乐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随之格外留心这一特征
在不同时期的诗歌和音乐作品中的反映,比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中对叠字、象声的浅议:
“如郑光祖《倩女幽魂》第三折:
[醉春风] ……得。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
使着躯彀。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此种词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至写景之工者,则马
致远之《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
这里两处节奏的切换,都使得随后的句式节奏成为一种必然:或者是
平稳的四字句作为节奏的解决,或者是整段的三字句进一步发展,在
情感和语境上,构成连续的发展——一种内在驱使的,形意一体的必
然。从某种角度而言,三字句在结构上相对的不稳定性颇同和声进行
的属七和弦类似,它要求一种解决,因此使得其后的平稳——无论是
平稳的子句还是子句间
s*********9
发帖数: 9860
28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四大公子”降级考
近读新闻,“京城四少”扑面而来,定睛一看,我立刻陷入深邃的忧郁中,就
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所谓“京城四少”,也不知道由谁鼓吹而成,乃是汪雨、汪小菲
、王烁、王珂四个富商公子哥儿,他们最大成就只是不断搞女明星,或者被女明星搞。
呜呼!这也配“京城四少”?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在月旦评人物方面,中国历代常有“四”的数字情结,诸如四大美人、四大才
子、四大名旦、四大名捕、四大天王、四大寇等等。以古人眼光视之,大概是因为孔门
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圣人之徒皆出其中;以今人眼光
视之,大概是因为四人刚好能凑一桌麻将,三缺一就很难办了。在以“四”开头的人物
团伙中,四公子或许是出现最早,也延续至今的一类了。若我们施展一番考据功夫,就
会发现,从战国四公子到今日所谓京城四少,呈现出“一蟹不如一蟹”的退化趋势,而
在此退化阶梯的末梢(也就是今世),又藏着衰世的阴影。
战国四公子均为世家贵族。齐国公子孟尝君以养士著称,门客中有冯谖这样的贤
人,小到烧毁借条博取民心,大到施展外交手段让孟尝君复位齐相;也有鸡鸣狗盗之辈
,在危急关头可以学鸡叫、... 阅读全帖
p******g
发帖数: 75
29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聊聊任丘的戏曲史
久负盛名的任丘“同盛奎”
人杰地灵的任丘,是沧州戏剧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任丘市七间房乡的西
大务村,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同盛奎”河北梆子科班,是迄今为止
沧州市十几个县(市)戏剧科班溯源的龙头老大,她比排行老二的海兴县赵毛陶河北梆
子科班(1831年创办)要早半个多世纪。
一九八五年,据当时的任丘常务副县长丁章朋**的父亲丁喜元(父子均为西大务村
的戏迷,现均已做古)回忆,大约在一九二零年前后,班主丁会川延师教戏,广收学徒
,把“同盛奎”办成了方圆百里享有盛名的一个河北梆子大科班,学徒涉及到周边各县
。当时在这个科班执教的有十多名德高望重的河北梆子知名人士,其中有赵殿元、李臣
、丁宝山、“王瞎子”等。由于管理严格,教学规范,名师高徒,口碑极佳。
在丁会川办科班的十几年时间共招了三个班,收徒不下二百人,为本县和周边各县
培养了一批很有造诣的演员,如西大坞村的丁老记(艺名“五月鲜”)、出岸村的盛彩
、高碑店的马保山(艺名“小高碑店”)等都是“同盛奎”科班的得意门徒,出科后都
在任丘周边各县及京、津、保等大中城市享有较高的名望,只要戏报一贴
x****l
发帖数: 382
30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聊聊任丘的戏曲史
我怎么就对河北梆子不感冒呢?还是评剧好听。
c**r
发帖数: 2019
31
来自主题: Hebei版 - 聊聊任丘的戏曲史
给大家唱一段儿?:)
//热烈鼓掌ing
v******a
发帖数: 45075
32
来自主题: Henan版 - 中国最精美的砖雕杂剧图
北宋是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时期,这时出现了表演人物故事的杂剧。杂剧的出现意 味
着中国戏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即综合艺术的形成。
1958年在偃师市酒流沟一 座宋墓中发现了三块方形杂剧雕砖,人物姿态各异,形态逼
真,刻画精美,是少见的 砖雕艺术品,为中国最精美的宋杂剧雕砖。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杂剧雕砖,三块方砖上刻有5个人物。第一块雕1人,头戴簪花幞头,身穿长袍,腰束
带,半侧身微前倾,面向左方,两手展示一帧画轴为引戏色。第二块雕2人右方一人头 戴
展脚幞头,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掖起前襟,右手端一印匣,左手指着对方 似在说
话,为装孤和末泥色。第三块雕 2人,右方一人头戴软巾浑裹束其上端,簪花, 身穿短衫
,腰束带,敞露胸怀,左手放于腹部,右手食母二指放进口中打口哨,下肢 赤露两腿,脚
穿快靴,裤管反卷;左方一人头展脚巾,身穿短衫,腰束带,袒露胸腹, 乳脐毕现,裹足
圆口履,左手执鸟笼,笼中有1鸟,右手食指逗鸟,面向对方张口说 话,为副净和副末色
。这5人3组演出场面,正是北宋杂剧演出的三段,即艳段、正杂 剧和杂扮,这组杂剧雕砖
对研究我国戏曲有重要价值。
x******i
发帖数: 14369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karstcorner 俱乐部 】
发信人: xiaoputi (xiaoputi), 信区: karstcorner
标 题: 古镇羊皮书--------兴坪古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5 14:56:31 2010, 美东)

兴坪集镇是漓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位于阳朔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兴坪集镇
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为熙平县治,管辖阳朔一带,隋代开皇十年
(公元590年)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漓江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漓江的景点精华大部分在兴坪境内。境内不仅有九马画山、螺蛳山、莲花岩、天水寨、灵宝阁等八大景区、24个风景点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明代建筑腾蛟庵,镇上粉
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
兴坪古镇现在尚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集中在圩上的兴坪古街及离圩场约2公里
的渔村。该区域西临漓江,北接景点小河背、童子山,东南为古熙平县治遗址狮子旦和
五指山、天水寨,面积4.5公顷。这里的古桥、古渡、古亭、古戏台、古庙、古寨、古
树和古村落建筑群...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34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古镇羊皮书--------兴坪古镇

兴坪集镇是漓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位于阳朔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兴坪集镇
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为熙平县治,管辖阳朔一带,隋代开皇十年
(公元590年)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漓江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漓江的景点精华大部分在兴坪境内。境内不仅有九马画山、螺蛳山、莲花岩、天水寨、灵宝阁等八大景区、24个风景点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明代建筑腾蛟庵,镇上粉
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
兴坪古镇现在尚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集中在圩上的兴坪古街及离圩场约2公里
的渔村。该区域西临漓江,北接景点小河背、童子山,东南为古熙平县治遗址狮子旦和
五指山、天水寨,面积4.5公顷。这里的古桥、古渡、古亭、古戏台、古庙、古寨、古
树和古村落建筑群,比较完事地保持了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身临其境,仍可领略“老
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
兴坪古街是一条长1公里多的石板街。从兴坪古镇东南至漓江榕树潭、古渡码头,
便于居民、客商来 往,各省的会馆建筑于古街的两旁,现各类砖瓦结构的古建筑大部
分保存完好。古街的东南侧狮子旦...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8425
3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193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课表(转)
中国文学史概要:(文学院长、国文系教授兼主任)胡适
中国文字学概要:(国文系名誉教授)沈兼士
中国音韵学概要:(国文系教授)马裕藻休假,(国文系副教授)魏建功代授
作文附散文选读:(国文系讲师)冯文炳
语音学:(国文系教授)罗常培
语音学实验:(国文系教授)罗常培
语言学:李方桂
中国古代文学史:(国文系教授)傅斯年
中国中古文学史:(国文系教授)罗庸
诗经:(国文系讲师)闻一多
先秦散文:(国文系教授)郑奠
汉魏六朝诗:(国文系教授)黄节
李白与杜甫:(国文系教授)罗庸
宋词:(国文系教授)罗庸
近代诗:(国文系教授)黄节
词史:(国文系讲师)顾随
戏曲史:(国文系讲师)顾随
中国小说史问题:(国文系讲师)马廉
传记文学研究:(国文系教授)郑奠
中国文学批评:(国文系教授)郑奠
古文字学导论:(国文系讲师)唐兰
甲骨文字研究:(国文系讲师)唐兰
钟鼎文字研究:(国文系讲师)唐兰
中国文字及训诂:(国文系名誉教授)沈兼士
中国音韵学-古音考据沿革:(国文系名誉教授)钱玄同
中国音韵学-韵书系统:(国文系副教授)魏建功
中国音韵学-等韵图史:(国文系讲师)赵荫棠
中国音韵学-音标运动:(...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36
来自主题: _ZST版 - [转载] 水调歌头的节奏

上次读朋友寄赠的书,提到民歌中三拍子节奏同一般舞曲三拍子之
根本不同,心中窃喜,以为正是自己所感受到的,十七世纪初受早期
歌剧宣叙调影响的器乐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随之格外留心这一特征
在不同时期的诗歌和音乐作品中的反映,比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中对叠字、象声的浅议——确实是浅议,如
果对比Alfred Einstein在其厚厚的三大本‘The Italian Madrigal’
中详尽的论述。梁宽这里注意到这个特点并喻为全曲上下阙间的点睛
之笔,虽乏更细致的探究并归之为意境的切换,个人以为,终比钱钟
书先生在厚厚一卷增补的‘谈艺录’中把‘诗乐契合’以‘驳焦理堂’
泛泛带过更忠实——忠实自己读的感受而不是只听命一双眼睛,一门
心思看和解的结果。诗固无须听命于乐,也无须对立于乐。是此何必
非彼,利此又何必害彼呢?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