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大师们笔下的书房
相关主题
[文海飘香]小时书房记忆【版面活动】——文海飘香
女人与书房看到姥爷的书房
书架上的战争 (zhuan)[文海飘香]书房里的囚徒
荷蒙库路斯 (残雪)[文海飘香]梦中书房
我为什么要写诗【文海飘香】小小书房
胡适预言 (转载)[文海飘香]空中阁楼
喜欢读书有错吗?[文海活动] 书房
风大建议搞奔书房和奔宠物的活动别人的书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书房话题: 书籍话题: 图书话题: 书斋话题: 夕阳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g
发帖数: 682
1
《书房》
摘自《梁实秋散文》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
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
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
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
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
而只有士大夫人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的读
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
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
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
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
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有人分出一间房子养来亨鸡,也有人分出一间
房子养狗,就是匀不出一间做书房。我还见过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
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一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
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丈夫拥有
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未安无可奈何的解
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
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
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
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
。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
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
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楬木庐相比
。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让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
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buckram(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
(halfcalf,oozecalf,etc),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队闪闪发亮。也许这已经超过
了书房的标准,微近于藏书楼的性质,因为他还有一册精印的书目,普通的读书人谁也
不会把他书房里的图书编目。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小
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
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
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日
文书数量很大。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么会掉进了泥淖一辈子洗不清!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
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
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
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作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
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
把太师椅玲珑帮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最惹眼的
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是以优生学专家的素养来从事我国谱牒
学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房收藏这类图书极富。他喜欢用书槴,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套
书夹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种书签实
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里封尘网”的书签是否即系
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
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们苦心聚集的
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像样的书房。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
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
书须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栋的书架有时仍是不可少。我来台湾后,一时
兴起,兴建了一个连在墙上的大书架,邻居绸缎商来参观,叹曰:“造这样大的木架有
什么用,给我摆列绸缎尺头倒还合用。”他的话是不错的,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
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食之扰,真不如
尽量的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方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作成“显微胶片”
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我的图书室》
摘自《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我在《人间世》杂志,曾登载过姚颖女士一篇布置书房的文章,凑巧与我的见解相
同。如果我也发表过一篇同题的文章,或是曾经遇见过她,那我一定会诬她有抄袭我的
见解的嫌疑。因此我在她的文章末尾,写了一篇长论——表明她的理解如何近似我的理
论。兹将她的原文略述如下:
大学公共图书馆采用分类制,用杜威或王云五的方法把图书分编成类,固然是好的
。但是一个贫穷的学者图书不够,又蹇居于京沪的一个狭里之中,显然是不能如此做法
。一个里舍之中,寻常只有一间餐室,一间客厅,两间睡房,如果很幸运,也许会有一
间书房。此外,他的图书普通都依个人的喜好而来,收集的不会普遍完全。这应该怎么
办呢?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但是我用的方法是如此的。我的方法是自然的方法。比如,当
我坐在书桌前边收到一本寄来的书,我就把它放在桌上。如果在阅读时有客来访,我就
把书带到客厅,去和来客谈谈这本书的内容。客人告别以后,如果我把书遗忘在客厅,
我就让它摆在那里。有时话谈得开心,我还不感倦意,只是想休息一会,我就把它带到
楼上,在床上阅读。如果读得兴趣浓厚,我就继续读了下去,如果兴趣降低,就把它用
作枕头而睡,这就是我所谓的自然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使书籍任其所在的方法”。我
甚而不能说,哪一处是我喜欢放书的地方。
这种办法的必然结果,自然到处可见图书杂志,在床上,沙发上,餐间里,食器橱
中,厕所架上,以及其他地方。这样不能一览无遗,是杜威或王云五的方法所不及的。
这种办法有三点好处:第一,不规则的美丽。各种精装本、平装本、中文、英文、
大而厚重的本子、轻的美术复制本——一些是中古英雄骑士的图片,一些是现代裸体艺
术照片,全都杂在一起,一望就可以看出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第二,兴趣的广泛不同
。一本哲学书籍,也许和一本科学书籍并立在一起,一本滑稽的书籍,也许和一本《道
德经》比肩而立。他们混成一片,俨若各持己见地在争辩着。第三,用之便当。如果一
个人把书全部摆在书室,他在客厅中便无书可读。我用这种方法,就是在厕所也能增长
知识。
我只要说这仅是我个人的方法。我不求别人赞成,也不希望他们来效法我。我写这
篇文章的缘故,是因为看我的客人见我的生活如此,常是摇头叹息。因为我没有问过他
们,我不知道他们是称赞的叹息,还是反对的叹息……但是我从不去理会的。
上边的这一篇文章,很可以代表现代中国式的小品文(familiaressay)。它有中
国古文的轻松气派,以及现代论文的不拘泥之风度。下边是我写的后论:
当我收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人把我的秘密说穿了。在我看下去的时候
,我很惊异地发现了我自己放书的理论,已被一个别的人同时发现了。我如何能不就此
发挥几句呢?我知道阅读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是已经变成了一件俗陋不堪而且商业化
的事情。收集书籍也曾是一件高尚的娱乐,但是自从暴发户出现以后,现在的情况也随
之惨变。这些人藏着各个作家的整套书籍,装潢美丽整齐,摆在玻璃架上,用以在他们
的朋友面前炫耀。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书架的时候,里边从来没有一点空隙或书本的误
排,这表明他们从来不去动那些书籍。其中也没有书皮扯下来的书籍,没有手纹的印子
或偶然掉下来的烟灰,没有用蓝色铅笔画下来的记号,没有枫树的叶子在书中夹着。而
所有的只是没有割开的连页。
所以,收集书籍的方法似乎也变得俗陋了。明朝的徐谢写过一篇《旧砚台论》的文
章,暴露收集古玩的俗陋。现在姚女士则引申到收集图书的事。可见如果你只要说出你
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王云五之方法利用于公共图书馆中很好,
但是公共图书馆与一个穷学者的书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必须有一个不同的原则,就如
《浮生六记》的作者所指出的“以大示小,以小示大。以假遇真,以真遇假”。这位作
者所发表的意见,是关于一个穷士的房舍花园应当怎样安排,也可以用在收集书籍的方
法上。如果你能善用这个原则,你可以把一个穷士的书房,改变成宛如未经开发的大陆。
书籍绝对不应分类。把书籍分类是一种科学,但不去分类是一种艺术。你那五尺高
的书架,应当别成一个小天地。必须把这个诗歌搁置在科学的文章之上,同时使一本侦
探小说与居友(Guyau)的著作并列。这样安排之后,一个五尺书架会变成搜罗广博的
架子,使你觉得有如天花乱坠。如果架子上只有司马光的一套《资治通鉴》,当你无心
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空空如也的架子。每个人都知道女人的美丽,是
她们予人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遍寻不着的感觉,古老的城市如巴黎与维也纳之所以耐人寻
味,是因为你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也不确知某一个小巷中会有什么东西出现。一个图
书室也是同样的道理。
各种书籍都有它的特点,所以装订得也不相同。我从来不去买《四部备要》或《四
部丛刊》,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买一部书的特点,一方面由书的外表上可以看得出来,
一方面由购买时的情形不同而来。书买来以后,把它们不分类自然地摆在架上。当你要
看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时候,你会翻来翻去,不知究竟放在何处。在你找到以后,
你是真正的“找到”了,不只是拿它下来到手。这时你已经香汗盈盈,好像一个得意的
猎人一样。也许当你已发现它的所在,而去拿你要的第三卷时,却发现它已不翼而飞。
你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迷想你是否会把它借给某人,于是长叹一声,好像一个
小学生看见一只几乎被他捉着的鸟,忽然又腾空飞去了。这样一来,你的图书室常有一
种玄妙不可捉摸的空气存在,简而言之,你的图书室将会有女人的隐约的美丽,以及伟
大城市的玄妙莫测。
几年以前,我在清华大学有个同事,他有一个“图书室”,其中只有一箱子半的书
籍,但是都是由一至千的分类编成,用的是美国图书协会的分类制度。当我问他一本经
济历史的书的时候,他很自傲地立时回答说书号是“580.73A”。他有美国式的办事效
率,很是自以为骄傲。他是一个真正的美国留学生,不过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称颂
他。
《夕照透入书房》
摘自《现代文阅读》 冯骥才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
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
,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
;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
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
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
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
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
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
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
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
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
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
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
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
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
半恐惧,一半安全。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
。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
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
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
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唯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
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
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
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
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
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
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我的书斋》
摘自《万泉集小山集》 季羡林
最近身体不太好,内外夹攻,头绪纷繁,我这已届耄耋之年的神经有点吃不消了。
于是下定决心,暂且封笔。乔福山同志打来电话,约我写点什么。我遵照自己的决心,
婉转拒绝。但一听说题目是《我的书斋》,于我心有戚戚焉,立即精神振奋,暂停决心
,拿起笔来。
我确实有个书斋,我十分喜爱我的书斋。这个书斋是相当大的,大小房间,加上过
厅、厨房,还有封了顶的阳台,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单元。册数从来没有统计过,总有
几万册吧。在北大教授中,“藏书状元”我恐怕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在梵文和西文书籍
中,有一些堪称海内孤本。我从来不以藏书家自命,然而坐拥如此大的书城,心里能不
沾沾自喜吗?
我的藏书都像是我的朋友,而且是密友。我虽然对它们并不是每一本都认识,它们
中的每一本却都认识我。我每一走进我的书斋,书籍们立即活跃起来,我仿佛能听到它
们向我问好的声音,我仿佛能看到它们向我招手的情景,倘若有人问我,书籍的嘴在什
么地方?而手又在什么地方呢?我只能说:“你的根器太浅,努力修持吧。有朝一日,
你会明白的。”
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
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阳光照在玉兰花
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连平常我喜欢
听的鸟鸣声“光棍儿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我的书友每一本都蕴涵着无量的智慧。我只读过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智慧我是能深
深体会到的。没有读过的那一些,好像也不甘落后,它们不知道是施展一种什么神秘的
力量,把自己的智慧放了出来,像波浪似涌向我来。可惜我还没有修炼到能有“天眼通
”和“天耳通”的水平,我还无法接受这些智慧之流。如果能接受的话,我将成为世界
上古往今来最聪明的人。我自己也去努力修持吧。
我的书友有时候也让我窘态毕露。我并不是一个不爱清洁和秩序的人,但是,因为
事情头绪太多,脑袋里考虑的学术问题和写作问题也不少,而且每天都收到大量的寄来
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以及信件,转瞬之间就摞成一摞。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需要一本
书,往往是遍寻不得。“只在此屋中,书深不知处”,急得满头大汗,也是枉然。只好
到图书馆去借。等我把文章写好,把书送还图书馆后,无意之间,在一摞书中,竟找到
了我原来要找的书,“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晚了,工夫早已费过了。我啼笑皆非,
无可奈何。等到用另外一本书时,再重演一次这出喜剧。我知道,我要寻找的书友,看
到我急得那般模样,会大声给我打招呼的;但是喊破了嗓子,也无济干事,我还没有修
持到能听懂书的语言的水平。我还要加倍努力去修持。我有信心,将来一定能获得真正
的“天眼通”和“天耳通”。只要我想要哪一本书,那一本书就会自己报出所在之处,
我一伸手,便可拿到,如探囊取物。这样一来,文思就会像泉水般地喷涌,我的笔变成
了生花妙笔,写出来的文章会成为天下之至文。到了那时,我的书斋里会充满了没有声
音的声音,布满了没有形象的形象。我同我的书友们能够自由地互通思想,交流感情。
我的书斋会成为宇宙间第一神奇的书斋。岂不猗欤休哉!
我盼望有这样一个书斋。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别人的书房我为什么要写诗
居陋行远胡适预言 (转载)
(ZZ)我们仨 (2)喜欢读书有错吗?
租屋年代 --ZZ风大建议搞奔书房和奔宠物的活动
[文海飘香]小时书房记忆【版面活动】——文海飘香
女人与书房看到姥爷的书房
书架上的战争 (zhuan)[文海飘香]书房里的囚徒
荷蒙库路斯 (残雪)[文海飘香]梦中书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书房话题: 书籍话题: 图书话题: 书斋话题: 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