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总理衙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5
发帖数: 95
1
……所以甲午之前,李鸿章立志要参加世界军备竞赛。
老实说,在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期(一八七〇~一八九五)的大清
帝国,要参加世界军备竞赛,是绰有余裕的。大清帝国毕竟是个大帝国嘛!它和
今日中国大陆上的人民共和国一样,虽然也是一穷二白,但潜力是无限的。甲午
之前慢说像上述的日本「吉野号」那样的巡洋舰,就是再买它三五条「定远」、
「镇远」那一级的主力舰,也是轻而易举的。
君不见一项〈马关条约〉(一八九五)我们就赔了两万万六千万两。六年之后的
〈辛丑条约〉(一九〇一),我们不又赔了四万万两?合计,七年之内一下便赔
掉六万万六千万两!——我们有这么多钱去付「赔款」,没钱买船?!
当然四万万两是分期付的。付多了蒙债主们退款,还要让我的老师胡适之,我的
朋友杨振宁、何炳棣……去放洋留学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老太后当年赔的
款,一小部分被退回,我们到现在还没用完呢!甲午战前我们没钱买船?!我们
再买五条(定远级主力舰)、十条(吉野级巡洋舰),也游刃有余呢!
有钱为什么不买船,要等到打了败仗,再去「赔款」呢?!
朋友,这便是上篇拙文所说的:专搞「四化」,不搞「五化」,则「四化」往往
是徒劳... 阅读全帖
g*p
发帖数: 52
2
杨志高显然没有想到他会走进中南海。 他是个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
2005年1月25日至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征求各方对提
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民主
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
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和企业界的代表,都出席了座谈会。其中包括杨志
高。座谈会的那天,他穿着民族服装,在一起座谈的人里很显眼。
“总理表示感谢大家发表意见”杨志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在没见到温总理
的时候很紧张,但是,“见到以后觉得温总理就像多年没见到的亲人。”
刚见面的时候,温总理主动走过来和杨志高握手,“他问我是不是杨志高,他还
说他去过我们那里,我们那里很穷,现在好些没。”
“开会的时候,我和总理的发言中间只隔了一个人。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按理说
,每个人只有10分钟发言时间,但我说了10多分钟。”杨回忆道。杨向总理提出
了一个请求:贫困学生太苦了,政府能不能拨出经费弥补基层教育的贫困,比如
免掉学杂费、书费,并且发放一些生活费。
“我刚说到这里,总理打断了一下,问我,这项工作两年前不是已

发帖数: 1
3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方机构而不腐败的
话,那大概只有一个——— 晚清的中国海关。
在晚清,中国海关因廉洁而著称,甚至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
。这个“奇迹”,是英国人赫德(Robert H art,1935—1911)缔造的。赫德任海关总税
务司。所谓“总税务司”,意即“总司海关税务之事”,也就是全权负责管理海关事务
。从1861年到1908年,赫德掌握中国海关实际管理权达半个世纪之久。
晚清的中国海关也称“洋关”、“新关”,与之相对的则是“常关”、“旧关”。
“洋关”管理国际贸易,由赫德等洋人主持;“常关”管理国内贸易,仍由清政府官员
主管。这是典型的“一国两制”。两种体制产生两种绩效:“洋关”高效廉洁,“常关
”贪腐蔓延。
“洋关”的工作人员是全世界招聘的,其中的洋人称为“洋员”,中国人则称“华
员”。在海关之内,无论是“洋员”还是“华员”,都能廉洁自守。与之相应的是,同
是中国人,在“洋关”工作能廉洁自守,而在“常关”工作则个个腐败。
同在中国的土地上,“洋关”廉洁而“常关”腐败,中国人在“洋关”工作能廉洁
而在“常关”工作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这JB总理,顶一个毛用啊。
都被小组长架空了,16个小组,包子担任13个组长,春华一个,号令不出总理衙门,还
不黎元洪
A*******y
发帖数: 11148
5
来自主题: Japan版 - 日本新总理是学者 (转载)
总理其实最初是指大清国总理衙门
R****i
发帖数: 2387
6
来自主题: Japan版 - 日本新总理是学者 (转载)
那时候的总理衙门意思不一样的啊。
应该是中国造了总理这个词,然后日本借了这个词,
最后中国沿用了日本的新的内涵。
b****r
发帖数: 2555
7
洋务也难。
像孙大炮这种,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容闳了。容闳够牛了吧,第一个赴美留学生,耶鲁第一
个中国毕业生;后来还不是一事无成。戊戌期间容闳联系过几个美资修铁路的项目,政变
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件事还直接把门子搭到总理衙门那边去了,还不是一样?
不说容闳了,当年曾国藩幕下多少洋务人才,基本上后来没有出头的。
清末民初的现实,是搞钱搞枪才能出头,是赤裸裸的军阀逻辑。
g****t
发帖数: 31659
8
耶鲁那时候就一野鸡学校.
全美国长期没有世界级的科学家---除了后来的Gibbs.
Gibbs 在耶鲁长期没人给他工资.

洋务也难。
像孙大炮这种,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容闳了。容闳够牛了吧,第一个赴美留学生,耶鲁第一
个中国毕业生;后来还不是一事无成。戊戌期间容闳联系过几个美资修铁路的项目,政变
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件事还直接把门子搭到总理衙门那边去了,还不是一样?
不说容闳了,当年曾国藩幕下多少洋务人才,基本上后来没有出头的。
清末民初的现实,是搞钱搞枪才能出头,是赤裸裸的军阀逻辑。
A*******y
发帖数: 11148
9
来自主题: Japan版 - 日本新总理是学者 (转载)
总理衙门1861年就设立了啊
i*****s
发帖数: 4596
10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老照片中的晚清政治家
2015-09-21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主讲人 | 姜鸣
*据8月20日上海图书馆演讲实录整理
晚清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变迁的时代。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批先行者留下了
他们的足迹。提起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但他们的视觉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许多人并不熟悉。随着大批老照片被发掘,我们开
始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那个远去的年代有了更加深刻而亲切的印象。
为什么研究老照片?我的体会,一是观相貌,看看那是一张怎样的面容;第二晓民俗,
当年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细节;三是知变迁,让我们知道曾有一段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今天主要是围绕着1850-1900年这段时间,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并逐渐为官方和
社会各界接受,清朝上层统治者几次重要的摄影活动为线索,介绍一些官员们的形象,
介绍总理衙门大臣的形象,介绍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李鸿章访问欧美等等故事,加深
大家对中国近代历史在曲折中蹒跚前行的认识。
2015年华辰春拍上,1879年,李鸿章会见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访华的原照出现了,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75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一节 精明(下)
周培公跟四川银行家们前后脚赶来的南京,等他到两江总督衙门的时候,于佑明等人已
经去驿站休息了,后宅的仆人们一个个脸色都很难看,距离书房还很远的时候,周培公
就听到有人在里面大声咆哮。书房里只有蒋国柱和梁化凤两个人,四川人走了之后,蒋
国柱又一次失控,把摆设一通乱砸,对梁化凤赌咒发誓一定迟早要让邓名后悔。
面对激愤的两江总督,梁化凤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才好,见到周培公后,江南提督
也是苦笑不已:“这两年免得税,都被邓名卷走了。”
虽然朝廷免了江南的一些税,但蒋国柱可没有一丝不苟地照搬,他对朝廷说的是川
军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再收税就要激起民变了;可蒋国柱知道实际上远没有
到这个地步,不但可以继续收税,而且沿途的百姓还和明军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因此蒋
国柱大约只减少了一半的赋税,这既给下面分润一些好处,也能有助于恢复江南的经济
。这些截留的农税,再加上大量征收的商税,让两江总督衙门攒下了一些家当。
“何止!”蒋国柱厉声喝道,除了这些赋税外,两江总督衙门还能从剿邓总理衙门
那里拿到一份分红,去年帮着明军搬运百姓,给明军提供物资让剿邓总理衙门也赚了不
少,最近半年跑...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1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六十三节 黄雀(下)

返回安庆的时候,周培公愁容满面。.蒋国柱那边已经声称,他定于半个月后也就
是七月十五曰誓师出发,要把江西一口都吞下去;而张朝也正在从江西的南边和西边抽
调兵力集结于九江,决心挫败蒋国柱的武力进犯,并反攻到江南的地面上。现在南京和
南昌正在互相攻击对方为“通邓”的大清逆贼,唇枪舌剑战得不亦乐乎。
刚返回没几天,索额图的密信送到了,称赵国祚密报燕京,耿精忠似乎偷偷向浙南
集结兵力,有窥伺浙江之意。在秘报朝廷的同时,赵国祚还紧急约见了前靖难军大帅之
子、四川军校步科毕业生、现任浙北保安司令庄廷钺。如果浙江真的遇到入侵的话,赵
国祚希望庄廷钺看在浙江父老的面子上,和杭州并肩作战抵御外辱,并希望庄廷钺立刻
就能派出一支浙北保安队,南下开赴浙江、福建边境。
“三天之内,浙江的股票就该大跌了吧?”周培公看信看到一半,就先停下,命令
剿邓总理衙门立刻抛出有关浙江的股票,并责成幕僚研究一下浙江期权的短期投资战略
。如果索额图做不到保密,那周培公就需要赶快行动,以免本衙门的利益受损;如果索
额图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那周培公就是第一个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的人,肯定能大赚
一笔—...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15
☆─────────────────────────────────────☆
ratnaraj (洪炉点雪) 于 (Mon Mar 28 19:25:13 2011, 美东) 提到:
原作是这里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576381.html
然而现在中国人之作伪习气大盛,所谓无图无真相,有图纯ps,所以遇到这种惊人言语
,不妨赶快考证一二。
靠所谓《李鸿章全集》作者顾廷龙 / 戴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7年6月,但是
这个是收集李鸿章已出及散佚文稿编著而成,所以里面出现的资料早有其他渠道已经出
版过。如这里提到的《译署函稿》,出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
这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是李鸿章清朝同治年间及光绪年间与同僚往来的书信集,
包括《海军衙门函稿》一册、《朋僚函稿》四册、《译署函稿》二册。其中《海军衙门
函稿》收录有醇亲王(光绪帝生父)、庆郡王与李鸿章往来信件。还有丁汝昌等写给李鸿
章的信件,所谈的都是海军衙门的公事。《朋僚函稿》四册,皆为李鸿章致朋僚信札,
包括其致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信札340余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5
第十五章铁路的筹建
一、对列强觊觎铁路修建权的抵拒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修建权的觊觎,几乎与他们在中国架设电线同
步进行;清政府也常常把外国资本主义觊觎铁路修建权之事,同洋商在中国
架设电线一事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反对。
早在1862年,被李鸿章称为“外托柔和,内怀阴狡”的英国翻译梅辉立,
即在广东“倡为由粤开铁路入江西之议”。但经勘察,因“工程过大,事遂
中寝”。①接着,1863年正当中外反动派携手进犯太平军占踞的苏州时,以
英商怡和洋行为首联络英、法、美三国27家洋行,通过上海关道转请江苏巡
抚李鸿章索要修筑上海至苏州间的铁路权。他们认为乘此苏州即将克服之
时,提出这条“建筑铁路权利的要求,实为一适当之时机”①。并随即筹设“苏
沪铁路公司”。李鸿章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总理衙门作了“铁路与发铜线,
事同一律,万难允许”的指示。李鸿章对此认识得更深刻和更严重些。他认
为以俄国为开端的请架设电线,只限于天津通商口岸②,英、法、美“三国所
觊觎者,在苏州未通商地方,竟以开路为主;其用意似有深浅之殊,其关系
亦有轻重之别。”他并怀疑,“三国同声造请,必有为之谋者,未必尽出于
商人”。①他怀疑...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18
同文馆最初开办的时候,学生一共只有十名,后来添设法文馆、俄文馆,每馆也只有学
生十名。前来应考天文算学馆的72人,先录取30人,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开学。同治
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总署又奏,经诸臣在大堂当面考试,该三十人中尚堪造就者不过数人
,所以将学经半年毫无功效者20人立予撤退,留下的10人与原有三馆八旗子弟暂归一处
教学。同治六年十二月准署广州将军庆春等将该省同文馆学生蔡锡永、那三、博勒洪武
、韩常泰、左秉隆、坤扬等六名,咨送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中居住,加以考察
,照章作为监生、翻译生员,分别派充将军、督抚衙门翻译官,饬回广东,仍由该省随
时考察。同治七年三月准两江总督臣曾国藩咨送该同文馆学附生严良勋、席淦、监生汪
凤藻、汪远焜、王文秀五名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居住,详加考试,分别给予内
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职衔,总署大臣仍随时考察,令于汉洋文艺加意讲求。这样,继
畬任职期间同文馆的学生保持在四五十名的水平,语言、西学混合教学。到了光绪十三
年(1887),同文馆学生的名额增加到120名。直到停办都是这个数目。
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三日(1868年7月12日)《总理衙门奏报考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3
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
一、水师的历史溯源
近代海军海防建设,是与以求富为目的办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提出的,同
是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海防议起”而于1875年提到实践日程的。显然是与鸦
片战前清王朝设水师的目的不同。这里首先叙述清政府设水师的历史渊源。
清代自康乾以还,在沿海和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至两广,西至两湖等十
二个省区没有水师,这些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①。它不仅
“官制同于内地”,军事技术水平也与陆军一样,当然够不上海军的称号,
而且很多地方的水师还有时建时废的现象。1839年英国进犯广东,先进的炮
火船舰教训了清政府统治者们,“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①。敢于面对
现实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林则徐,积极筹办海防。他认识到军火技术与洋人
的差距,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的真理。乃谋赶造西洋先
进的船炮,因制造时间来不及“且不如法”,于是只好“先雇船”和“先购
买夷炮”以应急需。他在所谓“获咎之后”犹念念不忘此事说:“要之船炮
水军断非可已之务。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
久远之谋。”②这表明林则徐充分认识到建设先进的海军的重要性。在他的倡...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20
邓名驻扎在九江的时候,江西巡抚张朝没有去与他会晤,而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
了副手董卫国,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与江宁巡抚蒋国柱秘谈。
这种封疆大吏的私下串通非常惹朝廷忌讳,但蒋国柱和张朝都担心朝廷会翻脸发动
南征,既然这种可能性不能百分之百地排除,那他们就有必要制定攻守同盟。这种同盟
会谈事关两个人的前程,他们都不放心用使者进行沟通,所以蒋国柱就秘密前往安庆府
,与乔装打扮而来的张朝当面进行谈判。
这场谈判除了周培公没有第四个人在场,就是两人的心腹幕僚都被排除在外,双方
一致认为开源练兵是当务之急,他们需要兵力来北抗朝廷、东拒邓名。在这天的谈判中
,蒋国柱和张朝就商贸、税收达成了诸多协议,期间两人曾几次争执不下,但都被圆滑
的周培公好言化解了。
现在周培公是两江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全权负责的海贸问题被蒋国柱给予很大的希
望,让江宁巡抚编练更多忠于他的军队成为可能,现在周培公已经接近实至名归的江南
第二人;而张朝同样希望借助周培公与邓名的关系让瓷器的统购统销顺利进行下去。本
来给予周培公江西布政使衔只是一个拉拢的手段,其中很大成份是因为他背后的张长...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21
盘踞江南的蒋国柱的实力比张朝雄厚得多,虽然未必比得上两省在手的张长庚,但
因为距离四川较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邓名军力上的优势。因此在邓名最初的判
断中,蒋国柱将会是此行最难解决的麻烦。不过邓名最开始保守地估计会在湖广和江西
遇到有限的抵抗,所以明军抵达江南时已经受到损耗,还需要在后方部署兵力防备二张
作乱。
可现在的情况比计划要好得多,湖广和江西不但没有抵抗而且还互相陷害,导致明
军兵不血刃地抵达到江南边境,因为没有爆发冲突还拿到了保证金。邓名更不需要在后
方留下大量警戒部队,参战的夔东军都和川军一起东进——让夔东军留在后方很可能引
起他们的不满,还冒着和张长庚冲突的危险;而如果让川军留守又会大大削弱邓名的力
量。
“上次和虎帅下江南的景象,我至今仍历历在目。”规模庞大的明军舰队驶过江西
、江南边境时,邓名登上了李来亨的坐舰,好整以暇地和后者回忆起往事来。
“仅仅四年,长江上最强大的舰队就在提督的麾下了。”李来亨也不禁感慨起来了
。上次他率领军队前来时,还需要化妆成绿营掩人耳目,即使那时郑成功已经把东南清
军折腾得神魂不定,南京拥有的舰队也不是李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1
第十一章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
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
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
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
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
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
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
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
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
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
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60年代中期达到40万吨,年输入上
海的煤炭,由50年代后期的3万吨,增为70年代初的16万吨,其中大部分
是供应外轮所需①。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75
26
“保国公的川军,已经不像是官兵了。”张煌言轻叹一声,其实他的舟山军现在也和他
心目中“官兵”的定义渐行渐远,不过张煌言总是在安慰自己,这是为了配合邓名而不
是自己要如此行事。
“不像官兵了?”朱之瑜听得更加莫名其妙:“那像什么?怎么不像官兵?”
张煌言指了一下任堂:“你给舜水先生讲讲吧。”
现在在川军中的时候,任堂已经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在朱之瑜这样对明廷忠心耿耿的
臣子面前,他顿时惭愧得满脸通红,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确实不像官兵了,保国
公都管川军叫帝国军队了。”
“帝国军队?帝国是什么意思?”朱之瑜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超前的词汇。
“就是强盗的意思。”任堂吞吞吐吐地说道。他告诉朱之瑜,现在川军并非见贼就讨,
而是和清军达成各种协议;川军将校见到满清委任的地方官员时,也不会大喝一声冲上
去给他们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反倒常常会把酒言欢,在谈判桌上和气生财;至
于朱之瑜在舟山码头看到的货物,大部分都是从清军那里买来的。
任堂叙述的时候,张煌言就在边上连声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就好像舟山军没有
参与到这些协议和交易中来一样。
朱之瑜当然听了个目瞪口呆,好不容易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后,...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4960
27
保国公的川军,已经不像是官兵了。”张煌言轻叹一声,其实他的舟山军现在也和他心
目中“官兵”的定义渐行渐远,不过张煌言总是在安慰自己,这是为了配合邓名而不是
自己要如此行事。
“不像官兵了?”朱之瑜听得更加莫名其妙:“那像什么?怎么不像官兵?”
张煌言指了一下任堂:“你给舜水先生讲讲吧。”
现在在川军中的时候,任堂已经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在朱之瑜这样对明廷忠心耿
耿的臣子面前,他顿时惭愧得满脸通红,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确实不像官兵了,
保国公都管川军叫帝**队了。”
“帝**队?帝国是什么意思?”朱之瑜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超前的词汇。
“就是强盗的意思。”任堂吞吞吐吐地说道。他告诉朱之瑜,现在川军并非见贼就
讨,而是和清军达成各种协议;川军将校见到满清委任的地方官员时,也不会大喝一声
冲上去给他们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反倒常常会把酒言欢,在谈判桌上和气生财
;至于朱之瑜在舟山码头看到的货物,大部分都是从清军那里买来的。
任堂叙述的时候,张煌言就在边上连声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就好像舟山军
没有参与到这些协议和交易中来一样。
...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28
坐落在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颐和园,是燕北之地能够领略江南西子风姿的独特景观,清代
帝王们往往喜欢摆脱沉闷肃杀的紫禁城,以此作为行宫,今天这处曼妙的古典园林则是
北京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畅游在万寿山下,昆明湖畔之际,望着横卧水中的清晏石舫
,稍有近代史知识的人,大都知道这座园林除了风景之外,还有一点特殊之处,那就是
它和中国近代海军的关系,就连颐和园的讲解词中也有这样的话语,“1885年,慈禧太
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
经历甲午之战,中国唯一的近代国家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很多人抱着惋惜、悲
愤的心情检讨这失败的原因,认为是武备落后导致了海军的失利,而海军之所以没有得
到更新武备的原因,普通认为是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修建颐和园所致,当时社
会上就流传有昆明(颐和园中有昆明湖,代指颐和园)换渤海之说。不过,慈禧究竟是
如何挪用了海军经费,挪用了多少,这些细节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当就这些问题仔细
查阅清代档案时,最终的结果会出人意料,所谓的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一说其实完全
是讹传。
所谓的北洋海军军费,指的是根据清政府的指拨,用于维持北洋海军的日... 阅读全帖
r******j
发帖数: 78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戈登赠言李鸿章 之真伪考
原作是这里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576381.html
然而现在中国人之作伪习气大盛,所谓无图无真相,有图纯ps,所以遇到这种惊人言语
,不妨赶快考证一二。
靠所谓《李鸿章全集》作者顾廷龙 / 戴逸,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7年6月,但是
这个是收集李鸿章已出及散佚文稿编著而成,所以里面出现的资料早有其他渠道已经出
版过。如这里提到的《译署函稿》,出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
这个《合肥李文忠公未刻稿》是李鸿章清朝同治年间及光绪年间与同僚往来的书信集,
包括《海军衙门函稿》一册、《朋僚函稿》四册、《译署函稿》二册。其中《海军衙门
函稿》收录有醇亲王(光绪帝生父)、庆郡王与李鸿章往来信件。还有丁汝昌等写给李鸿
章的信件,所谈的都是海军衙门的公事。《朋僚函稿》四册,皆为李鸿章致朋僚信札,
包括其致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信札340余通。《译署函稿》二册 164通,多为李鸿章致
译署亲王函稿。译署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治元年设立,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恭
亲王、庆亲王任首席大臣,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之后任直...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丁韪良
孙邦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3期
【原文出处】《史林》(沪)1999年04期第84~91,94页
【作者简介】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 近代使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以基督征服中国为职志,但他寓华数十年却又以办学校、译西书为活动轨迹。他的传教
热情如何?办学译书活动与传教布道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分析。
  一 传教热情
鸦片战争以后,在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英美等国的新教传教士接踵而
至,相继深入通商口岸、内地自由传教,以达到“使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丁韪良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来华讲经布道的。
丁韪良于1827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的一个贫寒的牧师之家,在十个兄
妹中排行第八。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并用两个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和
Parson Martin,分别到三明治岛和巴勒斯坦传教的传教士)的名字,为他取名,据此
可见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将来成为传教...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3
朱昭华:藏锡边界纠纷与英国两次侵藏战争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更新时间:2013-10-20
原文出处:《历史档案》2013年第1期,第96—104页
作者简介:朱昭华,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邮编215009
摘要: 1887年藏人在隆吐山设卡,引发了中英之间藏锡边界纠纷,迁延多年,英国以此
为借口两次发动侵藏战争,并最终撇开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直接谈判,签订
《拉萨条约》。在中、英藏锡边界纠纷中,驻藏大臣无力说服西藏地方政府履行条约,
反过来又使英国开始质疑清政府的治藏主权,在日后的西藏问题上提出所谓的“宗主权
”概念、“西藏独立论”等。同时,从中英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中可以看到,英国政府
不仅在藏锡边界问题上攫取利益,同时对打开西藏贸易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亦非
常关注。
项目说明: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中国西南边界
主权纠纷的历史与经验考察”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JC770130。
关键词:藏锡边界 英国 西藏问题
锡金,虽然今天已成为印度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曾是一个与我国西藏地方有着密切关
系的喜马拉雅山王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编者按:
光绪元年腊月二十八日,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亲赴保定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
度举行会谈,就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尊
重妇女、举借外债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史教授周程基于
1899年在日本出版的《森先生传》中所揭载的对话记录,译介、分析了这场精彩对话的
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李鸿章组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幕府,但由于无法破除人
身依附关系、建立独立的智库,以致他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学到有价值的新知。结果
,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在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的论战过程中无法占据明显优势也
就在所难免。
撰文 |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编 | 吕浩然
●●●
光绪元年,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1823—1901)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1847—
1889)曾就1875年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
尊重妇女与举借外债等问题在保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国内媒介已经刊发了不少论
及这场对话的文章,但作者大都参考的是《李文忠公全集》中收录的《日本使臣森有礼
署使郑永宁来署晤谈节略》[1]或《...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375
3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_第五十九节 黄雀(下)
相比依靠赋税的湖广和两江督抚衙门,邓名更重视周培公掌管的剿邓总理衙门,因为周
培公的衙门依靠长江贸易获得收入,这是一笔更容易调动的资源。.各府县的库存虽然
多,但总督衙门想要集中使用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时间也要长的多;而周培公不同,
他随时能够拿出大笔的钱来招募士兵,而且也没有保留一定的储备来应付诸如饥荒之类
的必要。
走进邓名的营帐后,周培公和他相视而笑,不等邓名开口,周培公就抢先道谢道:“保
国公反应神速,这次算是帮了下官大忙了。”
“周布政使客气了,我这不过是自救而已,而且周兄不要用这个称呼,听起来太生分,
也别用什么下官,我听着难受。”邓名笑道。
“好,那我还是叫邓提督好了。”周培公微笑着坐下,他现在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势
基础是来自邓名而不是其他什么人,邓名越强大,周培公就越重要;如果东南局势骤变
,湖广和两江都开始脱离邓名的控制,那么剿邓总理衙门的用处也就大减,至于现在周
培公这个衙门享有的种种特权,比如持剿邓总理衙门执照的货船免地方税一项,很可能
就会被四省出于敛财的目的而取消。
这次邓名雷厉风行,把四省的野心掐灭在萌芽里,还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战争动员力,
除了邓名以外,...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四卷第八章 二鬼子们
1856年10月,《广州条约》签订。
增开营口、天津等五处通商口岸;广东全境开放,外籍传教士可以入广东境内自由传教
,诸国商人可以入广东游历、行商;各国领事馆驻广州,中国政府在广州设总理各国事
务秤门,与各国平等交往等等。
而在附粘条款中,则有中国政府以五十万两银子购买艾维公爵号;中国政府同诸国商人
合资修建铁路、电报线路、黄埔港等等条目。
在广州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城方面自然毫无异议,将各国夷人打发去南疆,再不
来京城叨扰丶实在是绝妙之策。而对西洋诸国来说,虽然以前同中国政府交涉也是在广
州,但那时候交涉的对象为两广总督,虽然挂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号,总令人感觉
是地方官员。现在中国政府成立“外交部”,明显将各国平等对待,能不能上京,倒也
在其次了。
总理衙门自然暂时由叶昭署理,当然,同前世不同,今世的总理衙门可并没有兼管海防
、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等诸多事务而成为权柄第一的实权衙门,今世之总理衙门
,实则更像是理藩院在广州设了分部,叶昭的职权同五口通商大臣并无不同。
只是诸国夷人不懂其中玄机而已。
而最终在铁路、电报、港口等等谈剌中,确定的权益比例...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四卷第八章 二鬼子们
1856年10月,《广州条约》签订。
增开营口、天津等五处通商口岸;广东全境开放,外籍传教士可以入广东境内自由传教
,诸国商人可以入广东游历、行商;各国领事馆驻广州,中国政府在广州设总理各国事
务秤门,与各国平等交往等等。
而在附粘条款中,则有中国政府以五十万两银子购买艾维公爵号;中国政府同诸国商人
合资修建铁路、电报线路、黄埔港等等条目。
在广州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城方面自然毫无异议,将各国夷人打发去南疆,再不
来京城叨扰丶实在是绝妙之策。而对西洋诸国来说,虽然以前同中国政府交涉也是在广
州,但那时候交涉的对象为两广总督,虽然挂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名号,总令人感觉
是地方官员。现在中国政府成立“外交部”,明显将各国平等对待,能不能上京,倒也
在其次了。
总理衙门自然暂时由叶昭署理,当然,同前世不同,今世的总理衙门可并没有兼管海防
、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等诸多事务而成为权柄第一的实权衙门,今世之总理衙门
,实则更像是理藩院在广州设了分部,叶昭的职权同五口通商大臣并无不同。
只是诸国夷人不懂其中玄机而已。
而最终在铁路、电报、港口等等谈剌中,确定的权益比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8
改开40年改革已死 清朝覆亡前两次改革教训
2018-12-30 10:16作者:雷颐
按:在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并没有如预期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大陆的
知识份子及中共体制内人士都普遍认为“改革已死”,并对中国的前景感到焦虑与悲观
。120年前,清朝开始了两次变法,均告失败,这其中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政治体制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制度,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政
治体制也要相应改革,不然就会制约、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政治体制改
革是统治者的“自我改革”,尤其涉及统治者的重大利益,所以阻力巨大、困难重重。
面对这种局面,改革者的策略往往是先易后难,想以非根本性的行政体制改革代替根本
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多少弥补明显已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之弊。这种思路自有其合理之
处,不过,晚清两次以裁撤无用政府机构与冗员、将功能相近部门合并成几大部门的“
行政改革”,并冀以此代替“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结果却是你死我活的政坛恶斗,
先是光绪被囚、康有为逃亡,后是袁世凯几被围殴、慈禧甚至想要跳湖,均以失败告终
。这两段“行政改革史”,实在是引人深思。
第一次行政改革是戊...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4岁,不知战争为何物。从帝师翁同龢到军机处,绝大多数是文官,很少有人打
过仗。图为光绪画像。
军机处是清政府的中枢权力机关。从1861年到1884...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0
120年前的武汉在张之洞的湖广总督治理之下,可不是现在的武汉在中国的地位。张之
洞在慈禧的关照下,希望武汉的新洋务运动成为满清帝国的近代化转型的模范。但是张
之洞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超过了现在中共的所谓改革。张之洞在文化上建立了武汉大学
的前身,在军事上建立了新式陆军,和新式重工业兵工厂,和当时的高科技铁路,还又
民族轻工业,加上汉口原来的四大名镇的金融贸易地位,张之洞的湖广总督20年任期内
,武汉一直是当时中国的弄潮儿,和现在的上海,20年前的广州深圳是一样的地位,这
才有宋美龄27年到汉口觉得失落的一说。武汉的衰败是辛亥革命之后,虽然第一枪是在
武汉打起来的,但汉口却从此衰败。所谓风水轮回转。
看看历史就知道武汉的近代地位了: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
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
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
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歷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战前日本请点击:崛起的帝国】
http://slide.news.sina.com.cn/j/slide_1_45272_61694.html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42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五十七章 抗议
包令这段日子很烦,身为香港总督,可说集行政、执法、司法权力于一身,加之距离伦
敦山长水远,通讯不便,在香港,他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但不曾想,一桩高和尔案令他焦头烂额,声望更是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高和尔乃是中英混血,第一次中英战争时随英军自新嘉坡来港,因中文娴熟,开始
用作翻译,后升迁副警司,去年被任命为总注册官和抚华道。香港前后两任总督,对其
都极为器重,香港第一任裁判官威廉?坚恩更与他交情深厚。谁知道几个月前高和尔牵
涉进一桩贪赃枉法案,被查出其与海盗、中国密探、三合会首领等等都有金钱来往。
律政司总检察官安士迪弹劾高和尔玷辱官绅、自营娼业、包庇盗匪、私通盗党、公
行贿赂等等十九条罪状。
不但如此,据闻安士迪已经上报伦敦,申诉港督包令包庇之行为。
英商德伦更开始在其控制的两家报纸《中国之友》和《香港公报》上长篇累牍抨击
港府官员,唱衰港府政策。
本来这些事就够令包令头疼了,这几日偏偏广州方面突然又出了问题,据闻因广府
造船厂机器在新嘉坡被扣,大将军王景祥震怒,已经准备向英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并且
撤销一系列英商在华投资项目,加收英商船附加税捐。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上月...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五十七章 抗议
包令这段日子很烦,身为香港总督,可说集行政、执法、司法权力于一身,加之距离伦
敦山长水远,通讯不便,在香港,他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但不曾想,一桩高和尔案令他焦头烂额,声望更是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高和尔乃是中英混血,第一次中英战争时随英军自新嘉坡来港,因中文娴熟,开始
用作翻译,后升迁副警司,去年被任命为总注册官和抚华道。香港前后两任总督,对其
都极为器重,香港第一任裁判官威廉?坚恩更与他交情深厚。谁知道几个月前高和尔牵
涉进一桩贪赃枉法案,被查出其与海盗、中国密探、三合会首领等等都有金钱来往。
律政司总检察官安士迪弹劾高和尔玷辱官绅、自营娼业、包庇盗匪、私通盗党、公
行贿赂等等十九条罪状。
不但如此,据闻安士迪已经上报伦敦,申诉港督包令包庇之行为。
英商德伦更开始在其控制的两家报纸《中国之友》和《香港公报》上长篇累牍抨击
港府官员,唱衰港府政策。
本来这些事就够令包令头疼了,这几日偏偏广州方面突然又出了问题,据闻因广府
造船厂机器在新嘉坡被扣,大将军王景祥震怒,已经准备向英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并且
撤销一系列英商在华投资项目,加收英商船附加税捐。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上月...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5
在晚清和民国,德国人在中国的声誉不错。从传教士到商人,从士兵到亲王,凡是来华的德国人,跟中国人相处的大体和谐。严谨的日耳曼人和大大咧咧的中国人,居然彼此都有好感。以至于一战期间日本人占了青岛和胶济线,中国人反弹强烈,一些美国人很是不解,说德国人占了那么长时间,好些没听说你们这样反感,怎么日本人刚来,你们就这样愤怒?中国外交官的回答是,德国人守规矩,而日本人不规矩。在一战期间,中国政府为了是否跟在协约国屁股后面参战,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还起了矛盾。因为这样参战,就意味着要跟德国宣战。而中国人不乐意跟德国人闹翻的,大有人在。包括力主参战的总理段祺瑞,他最亲的智囊徐树铮,就是一个亲德派。当年日本进攻青岛,青岛德军严重缺乏陆战武器,时任陆军次长的徐树铮,还瞒着他的主公,偷偷给德国人运去了一万支步枪。当1917年中国参战成为定局,德奥变成中国的交战国时,在中国的一些德国军人,被关进了战俘营。但在北京郊区的战俘营,里面的德国人得到了最大的优待,每人每天的伙食,达到几十个大洋。要知道,那年月,一个中国家庭,一个月能有5到7元,就过得挺好的了。战俘营里,里面游泳池,网球场一应俱全。想要出去熘达熘达,也...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6223
4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弱国无外交,人善被恶人欺。
一个德国公使夫人眼里的中国:充斥偏见敌意的镜子 张鸣
在晚清和民国,德国人在中国的声誉不错。从传教士到商人,从士兵到亲王,凡是来华
的德国人,跟中国人相处的大体和谐。严谨的日耳曼人和大大咧咧的中国人,居然彼此
都有好感。以至于一战期间日本人占了青岛和胶济线,中国人反弹强烈,一些美国人很
是不解,说德国人占了那么长时间,好些没听说你们这样反感,怎么日本人刚来,你们
就这样愤怒?中国外交官的回答是,德国人守规矩,而日本人不规矩。在一战期间,中
国政府为了是否跟在协约国屁股后面参战,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还起了矛盾。因为这
样参战,就意味着要跟德国宣战。而中国人不乐意跟德国人闹翻的,大有人在。包括力
主参战的总理段祺瑞,他最亲的智囊徐树铮,就是一个亲德派。当年日本进攻青岛,青
岛德军严重缺乏陆战武器,时任陆军次长的徐树铮,还瞒着他的主公,偷偷给德国人运
去了一万支步枪。当1917年中国参战成为定局,德奥变成中国的交战国时,在中国的一
些德国军人,被关进了战俘营。但在北京郊区的战俘营,里面的德国人得到了最大的优
待,每人每天的伙食,达到几十个大洋。要知道,那年月,一个中国家庭,一个月能有
5到7...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转帖 王九蛋 蛔虫舰
蒸汽舰反学院报告之二:丑陋的拳头 (2007-10-18 17:53:30)转载▼
标签: 军事/谈兵 分类: 军事
蒸汽舰反学院报告之二:丑陋的拳头
作者:王九蛋
如果说蛔虫舰是第一眼美女经不住细看的话,那么051C舰就是凶蛮壮汉,一眼也看不得
。传说动乱年代去西北旅行,吃饭时一定要面对大门,免得被寻仇的莽汉认错仇家一刀
给结果了。这告诉我们,民风彪捍之地,强弓硬马,看上第二眼便可能血溅五步,存在
本身便是威胁,背对大门坐着都可能一命呜呼。多看几眼蛔虫舰顶多招来几句骂声和满
眼雀斑的无伤大雅,或者偷拍党下手时小心肝扑腾扑腾乱跳几下之外并无生命危险。蒸
汽舰不是,蒸汽舰注定生于蛮荒,死于寂寞。当俺第一次目睹吴淞口尚在海试期的113舰
时,船上的人纷纷和这条漂亮军舰合影。113舰水兵们沉默注视着航船,只有一名海军军
官如热锅上的蚂蚁般躁动不安地瞪着这片闪光灯游走在直升机平台。军舰上镜头并不是
什么好事,连个照相机都震慑不了,何苦这般耐不住寂寞呢。海军有传统,悠久的传统
,不像空军,除了早期的红色传奇,只有“一夜空军”的大名流播四方。天朝水师也有
传统,远至孙权,轻松征服台湾岛上尚在...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10817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otbull (辣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几曾回首: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马关谈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0 17:18:48 2016, 美东)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1608/1208532.html
甲午战争后期,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到了日本马关,和伊藤博文进行谈判,二人的谈话
,中日双方的速记员均有记录,中方史料名为《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事实上中日双
方的记录我都读过,我惊叹双方速记员的精准,彼此都无愧于“人肉录音机”的称号,
中日各自记录的两份谈话录内容基本相符,双方印证之下,可见《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属于可信史料,今天请读者跟随老冯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马关的谈判桌上,一起来
听听当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谈了些什么(原文系文言文,老冯已将全文翻译成现代
中文)
第一轮谈判(公历1895年3月20日)
伊藤博文:中堂您这次来日本,一路上还顺利吗?
李鸿章:还顺利,就是在成山停留了一天,承蒙您两位(指伊藤博文和... 阅读全帖
h*****l
发帖数: 3857
49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8115/201608/1208532.html
甲午战争后期,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到了日本马关,和伊藤博文进行谈判,二人的谈话
,中日双方的速记员均有记录,中方史料名为《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事实上中日双
方的记录我都读过,我惊叹双方速记员的精准,彼此都无愧于“人肉录音机”的称号,
中日各自记录的两份谈话录内容基本相符,双方印证之下,可见《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属于可信史料,今天请读者跟随老冯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马关的谈判桌上,一起来
听听当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谈了些什么(原文系文言文,老冯已将全文翻译成现代
中文)
第一轮谈判(公历1895年3月20日)
伊藤博文:中堂您这次来日本,一路上还顺利吗?
李鸿章:还顺利,就是在成山停留了一天,承蒙您两位(指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在岸
上准备场所,感谢你们。
伊藤博文:这里位置比较偏僻,我们找不到与头等钦差(指李鸿章)您的身份相匹配的
场所,实在是抱歉!
李鸿章:不敢不敢。
伊藤博文:今天我们首先要互相核查委任状。
(双方核对彼此之委任状)
陆奥宗光:我们天皇的委任状,您...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鹰龙之舞:晚清中美战略对话
星条旗和黄龙旗在南中国的海风中猎猎飘扬。
演武亭前方的海岸边,已经搭起了一座巨大的临时建筑,中西合璧,类似欧洲的凯
旋门,又类似中国的牌坊。两侧一字排开的立柱上,对称斜插着中美两国国旗。牌坊的
两个主塔上,是两国国旗,而中间的横额上,则是由灯泡组成的两国国旗图案,即使在
夜晚,也能让国旗熠熠生辉。
这是1908年10月30日,厦门。
在大清海军“飞鹰号”驱逐舰的引领下,8艘涂抹着耀眼白色的美国战舰徐徐进港
。在港内迎接的大清主力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此时开始
整齐地鸣放19响礼炮,美国军舰则鸣炮还礼,炮声震耳欲聋。
到访的正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支环游世界的远洋舰队“大白舰队”(The Great
White Fleet),以舰身涂抹白漆而得名。这是美利坚面向世界的第一次武力炫耀,而
在亚洲,它的威胁目标就是日本。访问中国的,是“大白舰队”的第一、二分舰队,集
中了“大白舰队”一半的主力舰。
唐绍仪本来期待的,是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谈,一旦缔结三国同盟,整个世界历
史将因此而改向
1908年 中美德同盟流产
中国政府对“大白舰队”的到访十分重视,政治局委员(军机大臣)...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