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张恨水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发帖数: 1
1
一、本报职工会在2月2日职工会全体大会中正式宣告成立,当场推选工人代表三人为执
行委员会委员。今后所有本报对内对外一切事宜均由本执行委员会负责。
二、本报前总经理陈铭德在解放前离平他往,本报业与该报总经理完全脱离关系。
三、前本报经理张恨水、代经理曹仲英前后解除职务,特此郑重声明。
1949年2月25日,《北平新民报》一版赫然刊出《本报职工会重要启事》,宣布报
社人事重大变动。其实,张恨水并非被“解职”, 两个多月前,他已主动辞职,以此
结束了30多年的报人生涯。
3月2日至4日,《北平新民报》在2版以《〈北平新民报〉在国特统治下被迫害的一
页》为题,连续3天发表评论文章,其中《平社两位张二爷他们等于太上皇》《张温两
国特奚落张恨水》《伪装中立的社论》《一个想投机的人总有一天会现眼》等节,称张
恨水与国民党新闻官“狼狈为奸”,该文作者竟是《北平新民报》的总编王达仁。
张恨水女儿张明明说,此文给张恨水巨大刺激,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存款被骗走等
),当年5月下旬,张在家突发脑溢血,致左半身不遂。王达仁与张恨水曾经同事,为
何如此不留情面?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有钱赚宁可不上大学
张恨水本名张...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89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两年前的旧文一篇)
这段时间奔波毕业的事,白天晚上总是很忙,而且越忙乱,越是孤独得发慌。一天
晚上,我偶然去老旧首饰交易的网上转,遇见了一对民国外销的红玉髓包银耳坠。这对
坠子边上一圈小小的银浮雕非常精巧,细看像是金鱼与玉兰花叶,应着“金玉满堂”的
口才。精致的银边里,镶着两颗没有雕刻的、鲜红的玉髓。
坠子中的红玉,忽然让我想到了赤子之心。环绕红玉的银雕,是单纯之人的聪明—
—表面再怎么伶俐剔透,内里都茹着一颗毫无纹饰的初心。
“初心”之动人,正在一个“初”字。然而人生长恨水长东,“初”只是一瞬。楚
人带着宝剑涉江,时间逝者如斯夫,那红玉髓般的初心,早已沉落不知何处;而怀念初
心的文字,譬如张恨水的《北雁南飞》,就好像一道结了厚痂的伤疤,刻在生命老旧斑
驳的船舷上。
张恨水祖籍安徽,生于江西,在景德镇、新淦和我的老家南昌度过了几段少年时光。
南昌市中心有个叫万寿宫的地方,现在是个热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一条满是卖
零食烧烤的拥挤小巷穿到万寿宫门口,走到地下,偌大的地下室里挪动着数不清的人头
。这里有拔眉毛、修指甲、穿耳洞、教你编手链的,墙上玲琅满目挂着的是内衣、发卡
、丝巾和真真...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天才小说家张恨水z
天才小说家张恨水
作者:秋 水
《文史月刊》 2009年第5期 字数:2685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有“中国大仲马”、
“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张恨水笔名由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是安徽潜山,1895年5月18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张恨水10
岁开始读小说,13岁那年就创作了第一部小说,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
作家协会。
“恨水”这个笔名,曾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
女人是水做的”话,得出“恨水”即是恨女人的结论;有人甚至借“恨水不成冰”之语
,无端捏造张恨水曾与某著名女士有过什么恋爱的曲折经历……
其实,“恨水”二字的出处不难考据,显然是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一词中
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用“恨水”二字,实质已越出李煜词的原意,
他只是为了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不要让时光像水一样白白流逝。后来,他写小说都用
“恨水”做笔名。
成名之后,“恨水”二字,在出版商眼里,就是利润。张恨水想换其他笔名也不行
了。他的原名张心远,反倒淹没无闻了。
天才的小说家
使张恨水真正成为小说家的,是他1924
b****l
发帖数: 23606
4
not bad,
张爱玲实际上还比不上张恨水。张恨水的文字,属于开花结果成熟了。
张爱玲,一直都在犯抽抽。
Z**********g
发帖数: 14173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skl (屎壳郎), 信区: Joke
标 题: Re: 写小说,张恨水和张爱玲,谁更厉害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1 13:25:15 2019, 美东)
发信人: aixiaoxiaoyu (我爱小小鱼),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写小说,张恨水和张爱玲,谁更厉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1 12:53:23 2019, 美东)
你明显说得不对
我在国内的时候导师开完组会议后师姐师妹们经常叽叽喳喳地聊会小天,我总是装作整
理东西在旁边偷听,一方面窥探窥探女人的隐私,另外一个方面寻找创作的源泉,当然
总是没有失望过。有次不晓得怎么她们谈论起男女那个到底是男人更舒服还是女人更舒
服,我立刻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偷听,小师妹问得是已婚的大师姐,声音洪亮,膀大腰
圆,大师姐就瞥了瞥远处埋头写东西的我,压低声音说,男的虚服不虚服我不做置评,
女的感觉我这样来解释,用火柴棍掏耳朵,你说是火柴棍虚服还是耳朵虚服?!
我居委会工作的时候经常给闹离婚的夫妇调停,...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张恨水:人生长恨水长东 zz
张恨水:人生长恨水长东
2004年 11月25日
在中国,张恨水确乎是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确实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如的人
物,30岁以上的,几乎人人都读过至少是看过他的作品。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他的了解又
少得可怜,几乎都局限在以下几点:一是那部被拍了三次电影两次电视剧的小说《啼笑因
缘》,一个是鸳鸯蝴蝶派、黄色小说家的恶名,再多些的就是关于他爱慕冰心的"恨水不
成冰"的桃色新闻。
尽管这个安徽乡下人嗓门特别大,常常一开口就把人吓一跳,但他对自己的为人和为
文一以贯之地保持沉默。他一生奉行君子不党,从来不曾属于任何团体。他很了解中国,
也很智慧,因此他并不说话。他一辈子都在做"新闻苦力",一辈子都"流自己的汗,吃自
己的饭",从没用过一张别有用意的钞票,也不想声辩出什么别的名分,因此,他无心无
力也不大屑于争出什么高低。
他只管埋下头来三十年如一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本书一本书地出。
他心甘情愿地为那些市井百性写,为借以生存的报章杂志写,也心甘情愿地为他的高
堂老母、兄弟姐妹写,为他三个各有情由又都依附于他的妻子写,为他的孩子们写。他不
太过问主义,
x*****u
发帖数: 3419
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张恨水《剪愁集》z
转之百度知道,不知何人所作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18484.html?fr=qrl
《枕上作》
张恨水
登台莫唱大风歌,
无用书生被墨磨。
都传救国方还在,
早觉忧时泪已多。
张恨水生当动荡岁月。民元以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军阀暴生,国无宁日,各地志
士屡仆屡起,抗战以后,又辗转流徙,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固成问题,书籍的奇缺,更
使精神难得点滴寄托。《剪愁集》即成于这一漫长时期,遭遇坎坷,颇多难言之隐。彼
时新文学已大倡,小说、戏剧、散文、语体诗,构成新文学主流。诗词之道,虽未湮没
,然亦颇乏市场,新文学家视之为远远落伍于时代的雕虫小技。更因北洋政府时代,老
牌官僚政客往往把旧诗拿到势力场上作交际之用,与清客的媚态相揖让唱和,而其本质
,却是私欲内里、风雅其外的。就连吟风弄月、偎红刻翠都算不上,徒成其妄念贪心的
装饰品,结果自然不免连累到文艺本身。新文学家固然有激使然,多弃之如敝屣,一般
中青年文人,对它亦冷落,虽然他们不免有些旧文学的功底。其实就主因来说,委实并
非错在旧诗本身。周氏兄弟、俞平伯先生的诗词作品其价值均不在他们的新文
x*****u
发帖数: 3419
8
愁如大海酒边生
——读张恨水与郁达夫的旧体诗词
<<书屋>>2005年 第06期
作者: 伍立杨
张恨水生当动荡岁月。民元以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军阀暴生,国无宁日,各地志
士屡仆屡起,抗战以后,又辗转流徙,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固成问题,书籍的奇缺,更
使精神难得点滴寄托。《剪愁集》即成于这一漫长时期,遭遇坎坷,颇多难言之隐。彼
时新文学已大倡,小说、戏剧、散文、语体诗,构成新文学主流。诗词之道,虽未湮没
,然亦颇乏市场,新文学家视之为远远落伍于时代的雕虫小技。更因北洋政府时代,老
牌官僚政客往往把旧诗拿到势力场上作交际之用,与清客的媚态相揖让唱和,而其本质
,却是私欲内里、风雅其外的。就连吟风弄月、偎红刻翠都算不上,徒成其妄念贪心的
装饰品,结果自然不免连累到文艺本身。新文学家固然有激使然,多弃之如敝屣,一般
中青年文人,对它亦冷落,虽然他们不免有些旧文学的功底。其实就主因来说,委实并
非错在旧诗本身。周氏兄弟、俞平伯先生的诗词作品其价值均不在他们的新文学之下,
而郁达夫的大量旧体诗,近年见有论者以为其审美分量在其小说、散文、文论之上,亦
可谓知言。恨水先生那样饶于老派情怀的文人,
s*****V
发帖数: 21731
9
文以载道,不能载道的长久不了,张恨水当年是火,现在还有几个人看?
h***i
发帖数: 24
10
关于《巷战之夜》、《大江东去》和《虎贲万岁》- 张恨水之子忆抗战小说
父亲多次说过,写小说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综合概括,提炼升华。他创作的
100多部小说,一般都是以此为原则的。然而也有三部例外,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或依据
真人真事而加工的“半真人真事”。这三部都是描写抗日的军事小说,其中,半真人真事
的是《巷战之夜》和《大江东去》,纯系真人真事的是《虎贲万岁》(又名《武陵虎啸》
)。父亲为什么要改变自己一贯遵循的创作原则呢?这三部书,是他抗战小说中比较有影
响的,所以我把它们的创作背景稍做介绍,以便使读者有个了解。
《巷战之夜》写于1939年,是应张慧剑叔之约而做的,连载于他主编的重庆《时事新
报》副刊《青光》上。连载时取名《冲锋》。次年江西《上饶日报》转载,易名为《天津
卫》。前一名突出的是故事中的冲锋情节,后一名则侧重于军民同心协力,对天津的保卫
。在北方,一般人都沿袭历史的习惯,称天津市为“天津卫”,《天津卫》与“天津卫”
是很巧妙的双关。1942年,该书出版单行本时,抗战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大后方形形色色
的腐败现象使父亲痛心疾首,于是他又将其更名为《巷战之夜》,并增写
i*****y
发帖数: 3449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气候
张恨水的小说啼i笑因缘一开篇就开始描写北京的气候,这才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北京就
成了这幅模样了。 真是恍如隔世阿。
第一回  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  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
相传几百年下来的北京,而今改了北平,已失去那“首善之区”四个字 的尊
称。但是这里留下许多伟大的建筑,和很久的文化成绩,依然值得留恋。 尤其是气候
之佳,是别的都市,花钱所买不到的。这里不像塞外那样苦寒, 也不像江南那样苦热
;三百六十日,除了少数日子刮风刮土而外,都是晴朗 的天气。论到下雨,街道泥泞
,房屋霉湿,日久不能出门一步,是南方人最 苦恼的一件事。北平人遇到下雨,倒是
一喜。这就因为一二十天,遇不到一 场雨,一雨之后,马上就晴,云净天空,尘土不
扬,满城的空气,格外新鲜。 北平人家,和南方人是反比例,屋子尽管小,院子必定
大。天井二字,是不 通用的。因为家家院子大,就到处有树木。你在雨雾之后,到西
山去向下一 看旧京,楼台宫阙,都半藏半隐,夹在绿树丛里,就觉得北方下雨,是可
欢 迎的了。南方怕雨,又最怕的是黄梅天气。由旧历四月初以至五月中几乎天 天是雨
。可是北平呢,依然是天晴,而且这边的温度低。那个时候,刚刚是...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气候
这和小将老将没关系,北京这个地理位置,北面就是蒙古戈壁,风沙免不了
说张恨水时代没风沙是扯JB蛋
r*****2
发帖数: 2682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气候
别光看张恨水,看看同代作家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祥子逃回北京,进了关厢,用的便是“踏上了细软污浊的灰土
”,写北平矮小枯干的叶子上“落了一层灰土”。
鲁迅先生也是自南方水乡来,作为一个过去少见沙尘的人,其对沙尘的感觉,更是强烈
。他在日记中写道:“风挟沙而昙,日光作桂黄色”。
同是出生在浙江的鲁迅后来的批判者苏雪林女士,就很讨厌旧北平的风沙:
“一个月中总要遇见几次风沙。人走在街上沙尘扑面而来,使你眼睛眯得睁不开,身上
衣服变成黄色。人家糊窗都用绿纱,纱眼甚密,风沙仍会钻入,地上积了一层,屋中各
种器具无不黄沙厚积,扫除擦拭,煞费精神。外国有个地质气象学者说,这种从西北瀚
海沙漠刮来风沙,正向南部不断侵袭,将来北京城郊也将成为一片大沙漠。我记得中亚
古时有一国家名楼兰者甚为富庶强盛,只因经不住风沙的蚕食,只好举国迁徙于数百里
外,想到北京这样一个名城,将来也要遭受这样可怕运命支配,非常可惜!”
w*********r
发帖数: 42116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恨水笔下的北京气候
怎么没关系呀。不管是不是有文字说明风沙早就有了,也不影响看到你转的东西,继续
用张恨水的文字痛骂TG。这就是和老将的关系。
我们同事第一次去大陆出差,问我们北京气候好不好,我说你比较运气,9月份去北京
,各方面都应该还好。老将就一个劲儿讲初春的沙尘暴风。

发帖数: 1
15
张爱玲当然不是鸳鸯蝴蝶派,两人的写作风格也不同,张恨水的节奏非常慢。
m**********e
发帖数: 12525
16

张恨水还能写长篇,张爱玲只能写中短片
s*****V
发帖数: 21731
17
张恨水古文功底非常高
d*****n
发帖数: 3084
18
张爱玲是个汉奸婆子,不读又如何?
张恨水,母上大人说:抗战的时候,男人都上前线打仗的时候,他躲在后方写鸳鸯蝴蝶
的。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
汉人就是这么没出息,前些年周作人也红过。
x***n
发帖数: 10764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沙发,张恨水看得很少,趁机补课…
l*****f
发帖数: 13466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以为张恨水我差不多都翻过
偏这一篇没什么印象
看篇名几乎混成燕归来....
P****e
发帖数: 389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我跟你正相反,认真看过的只有这一篇…… 因为很喜欢这篇,又去翻张恨水其他的,
就觉得商业气息挺浓,习气很重,不怎么喜欢了。
c********d
发帖数: 11593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我最喜欢的还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特别是关秀姑这个角色。
北雁南飞读起来有些郁闷的感觉。
x***n
发帖数: 10764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对了,啼笑因缘好像是我唯一看完整过的张恨水的小说,记得里面有个侠女来着,除此
以外没什么太多印象了。楼主没么讲的这篇看起来不错,至少引用的那几段感觉很好,
文字很亲切漂亮。。。
h*******k
发帖数: 660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初心——读张恨水《北雁南飞》
原以为写那些烟雨蒙蒙中凄美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张恨水浸透的是江南灵秀,不料却是脱
胎于红土地的翩翩公子。
R******g
发帖数: 272
2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
春节无事,闲来钞了几条《水浒人物论赞》,供同好一览。
水浒人物论赞
张恨水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凡例
一 本书各文之属笔,前后相距凡十余年,笔者对水浒观感,自不无出入之处。但态始终
客观,并持正义感,则相信始终如一。
一 各篇在北平书写者,篇未著一“平”字。在南京书写者,篇未著一“宁”字。最后在
重庆续写者,注一“渝”字,以志笔者每个年代之感想。
一 三十六天罡,每人皆有论赞,七十二地煞,则不全有,以原传无故事供给,难生新意
,不必强作雷同之论也。其间有数篇是合传、意亦同。外篇人物,仅择能发人感喟者为文
,故不求其多。
一 宋、晁二人,在昔原有论文,因系首脑人物,特以新意再写一篇,而仍附旧作于后,
其余从略。
一 是书愿贡献青年学文言者,作一种参考,故结构故取多种。如朱仝、雷横篇,用反问
体,朱贵篇通用也字结句是。其余各篇,青年自可揣摩领悟。然决非敢向通人卖弄,一笑
置之可也。
一 青年初学文言,对于语助词,最感用之难当。是书颇于此点,加意引用,愿为说明。
一 是书愿供献青年作学文言之参考,亦是友朋中为人父兄所要求。笔者初不敢具有此意
,自视仍是茶余饭后之消遗品耳
j********b
发帖数: 565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李菁:人生长恨水长东
——我的父亲张恨水
人生长恨水常东----我的父亲张恨水
作者:李菁
“张恨水”似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尴尬的角色:一方面,作为20世纪创作数量最
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所营造的3000多万字的文字世界,用多种
体裁,勾勒出一幅鲜活的20世纪前半叶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却在相
当长时间内或将其作为批判对象,或干脆不列入文学史。
然而拂去历史尘埃,令人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个名字。他的作品在当年的畅销程度不可想
象,他的小说被改编的剧种也最多,从京剧、沪剧、河北梆子、黄梅戏,一直到评弹、
京韵大鼓。到了《啼笑因缘》时,甚至连木偶戏都有了。
1937年的南京,张家又要增添一个小生命。因为上面都是男孩,张恨水特别希望这个小
生命是个女儿,见又是个男孩,又正值战火纷飞的多事之秋,他说,也好,让他以后入
伍打仗吧——这便是“张伍”名字的由来。受热爱京剧的父母影响,张伍考入中国戏曲
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学习老生,后改为戏曲研究。虽已是七旬老人,但一开口
,那字正腔圆、底气十足的“架势”便立即显露出当年功底。张伍说,从父亲为他取的
名字也可以看出,张恨水不是许多人...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27
来自主题: Movie版 - 《虎贲万岁》,扬名中华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余程万觉得作为是后死者,有责任把那些壮烈的事迹记录下来,就
派人找到了著名作家张恨水,希望他能够写下“虎贲”军的感人故事。爱国将士可歌可
泣的壮烈事迹使张恨水很激动,但是他当时还没想到以此来写一部军事抗战小说。张恨
水爱惜羽毛,以不懂得军事,没上过战场婉谢了,但是拗不过抗日英雄的热切,他答应
从长计议,将来再说。抗日英雄在离张恨水处不远的地方住下了,此后便常常到来和张
恨水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事隔数月,他又旧话重提,这样,张恨水于公于私都
不好再说拒绝的话,只好应以先看材料,等有工夫再写。 [3]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一月
,张恨水已辞职乡居,便抽暇看了一部分材料。于一九四五年春正式动笔写《虎贲万岁
》,他在自序中隐隐得讲出了他拒绝的真实原因和他被感动的经历:
我写小说,向来暴露多于颂扬,这部书却有个例外,暴露之处很少。常德之战,守
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八千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
战死得只剩下八十三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五十七师烈
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不再让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所以改变了我的作风。
小...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花满心时亦满楼
他的这篇遗作不知道出版没有
可能共党瞧不上写通俗小说的
修理也懒得?
又想起一个,张恨水,49年以后还行:
1949年1月,中共占领北平。张恨水在《新民报》上发表了《写作生涯回忆》。7月,中
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全国文联。张恨水被邀,但因高
血压病突发,半身不遂,未能参加。1954年,张恨水健康状况开始好转,便辞去文化部
顾问职务,又专事写作。1955年夏,张恨水隻身南游,经合肥抵安庆,回到阔别十年的
故土。家乡面貌的变化,使他激动不已,回北京后,写了中篇游记《南游杂志》,发表
于香港《大公报》。
1956年春末夏初,全国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参观旅行,张恨水应邀参加。回
京后,写了游记《西北行》,刊于上海《新闻报》。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因脑溢
血发作在北京去世。
c*******l
发帖数: 7820
29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我的家乡60年前叫北平,
这里的人们一直很热情,
直到故乡被土鳖们占领,
才发现北京不再是北京。
我们是胡同长大的一代,
生活的节奏并不是很快,
即便没有钞票塞满口袋,
生活在这里依然很愉快。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的蓝,
香山的泉水是那么的甜,
夏日里也不会有桑拿天,
沙尘暴更是从未曾遇见。
那时街上不见车水马龙,
立交桥下老人在放风筝,
树荫下是玩弹球的土坑,
乒乓球台是废弃的防空洞。
看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吸溜着小豆冰棍笑容灿烂,
不奢望山珍海味鱼翅捞饭,
只盼着春节庙会吃遍厂甸。
皇城根脚下是我们的地盘,
四九城里都是我们的乐园,
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晚,
奶奶们才会扯着脖子喊我们回家吃饭。
牛二是叔叔大爷们的最爱,
炸花生米就是下酒的小菜,
东来顺的手切肉就是牛掰,
热情服务从不让顾客等待。
这里有支球队叫国安,
他的口号是永远争冠,
绿色身影出现在眼前,
北京人都会翘首期盼。
哥们儿们之间透着局气,
发小们一个比一个仗义,
街坊邻居间不输给亲戚,
打过交道咱们就是瓷器。
你可以说这里的人胸无大志,
但多大岁数的老头都能跟你聊...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孔和尚彻底风花雪月了
@孔庆东
张恨水研究会顾问孔庆东教授指出:“2014年张恨水国际研讨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通
俗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以文化研究为核心的新的历史时期。”
谁读过张恨水的这些书?读过这些书,才算现代文学资深学者。
j**n
发帖数: 13789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ldsteel (帝威),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4 22:13:52 2010, 美东)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我的家乡60年前叫北平,
这里的人们一直很热情,
直到故乡被土鳖们占领,
才发现北京不再是北京。
我们是胡同长大的一代,
生活的节奏并不是很快,
即便没有钞票塞满口袋,
生活在这里依然很愉快。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的蓝,
香山的泉水是那么的甜,
夏日里也不会有桑拿天,
沙尘暴更是从未曾遇见。
那时街上不见车水马龙,
立交桥下老人在放风筝,
树荫下是玩弹球的土坑,
乒乓球台是废弃的防空洞。
看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吸溜着小豆冰棍笑容灿烂,
不奢望山珍海味鱼翅捞饭,
只盼着春节庙会吃遍厂甸。
皇城根脚下是我们的地盘,
四九城里都是我们的乐园,
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晚,
奶奶们才会扯着脖子喊我们回家吃饭。
牛二是叔叔大爷们的最爱,
炸花生米就是下酒的小菜,
东来顺的手...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2025
32
http://www.dqcx.net/wx/hzlz/003.htm
许寅
楔子
日前,接还珠楼主三女李观贤来信,谈及北京学术界几位前辈,拟成立“还珠楼主研
究会”,并计划在年内召开国际研讨会。现研究会的筹备会已经组成,邀请作者参加研究
会的工作……
接信,怦然心动:故人有后,故人有知音,多年夙愿,即将实现,忽然又忆及一段往
事:
前年秋,作者曾赴安徽,作潜山天柱山游。潜山乃新闻界前辈、名作家张恨水故乡,
于县领导人欢迎席上,“张恨水研究会”负责人与作者畅谈张氏生平及著作,曾曰:“张
先生一生著作千余万字,可谓中国第一多产作家。”作者当时即答曰:“非也!”此人愕
然,作者乃徐徐讲出一个名字:“中国第一多产作家,也可能是世界第一多产作家,乃还
珠楼主。世界最长的小说,即其杰作《蜀山剑侠传》,有五百万字。”此人一听,点头不
语。
当代文人,作者最崇拜者有三:第一,鲁迅;第二,还珠楼主;第三,张恨水。还珠
楼主乃作者忘年之交,一见面即相见恨晚,赤诚相待。之后,几无话不谈。一九六一年,
他病逝北京。噩耗传来,经旬不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常。尝思:如此大好人,大作家,
岂可令其人失传,其作失传。
h******y
发帖数: 2025
33
来自主题: Ghost版 - 测试你是哪个魔鬼(转载)
http://www.ffoundation.com.tw/newweb/test_evil.htm
日前,接还珠楼主三女李观贤来信,谈及北京学术界几位前辈,拟成立“还珠楼主研
究会”,并计划在年内召开国际研讨会。现研究会的筹备会已经组成,邀请作者参加研究
会的工作……
接信,怦然心动:故人有后,故人有知音,多年夙愿,即将实现,忽然又忆及一段往
事:
前年秋,作者曾赴安徽,作潜山天柱山游。潜山乃新闻界前辈、名作家张恨水故乡,
于县领导人欢迎席上,“张恨水研究会”负责人与作者畅谈张氏生平及著作,曾曰:“张
先生一生著作千余万字,可谓中国第一多产作家。”作者当时即答曰:“非也!”此人愕
然,作者乃徐徐讲出一个名字:“中国第一多产作家,也可能是世界第一多产作家,乃还
珠楼主。世界最长的小说,即其杰作《蜀山剑侠传》,有五百万字。”此人一听,点头不
语。
当代文人,作者最崇拜者有三:第一,鲁迅;第二,还珠楼主;第三,张恨水。还珠
楼主乃作者忘年之交,一见面即相见恨晚,赤诚相待。之后,几无话不谈。一九六一年,
他病逝北京。噩耗传来,经旬不悦,食不甘味,寝不安常。尝思:如此大好人,大作家,
岂可令其
s*****p
发帖数: 5342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4 22:18:14 2010, 美东)
发信人: coldsteel (帝威),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4 22:13:52 2010, 美东)
北京长大的孩子看了会哭的..............
我的家乡60年前叫北平,
这里的人们一直很热情,
直到故乡被土鳖们占领,
才发现北京不再是北京。
我们是胡同长大的一代,
生活的节奏并不是很快,
即便没有钞票塞满口袋,
生活在这里依然很愉快。
小时候天总是那么的蓝,
香山的泉水是那么的甜,
夏日里也不会有桑拿天,
沙尘暴更是从未曾遇见。
那时街上不见车水马龙,
立交桥下老人在放风筝,
树荫下是玩弹球的土坑,
乒乓球台是废弃的防空洞。
看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吸溜着小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5
近日,葛优章子怡等主演的新片《罗曼蒂克消亡史》正在热映,这部以民国为故事背景的电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根据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片中,袁泉饰演的电影明星吴小姐,因为被“戴先生”看上,丈夫被调离上海,而她之后就成了“戴先生”的金丝雀。在上海话里,“吴”和“胡”发音近似,而这段故事的原型女主人公,就是民国第一电影皇后胡蝶,而“戴先生”就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
胡蝶原名胡宝娟,1908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殷实的家庭,姑母嫁给了“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弟弟,幼年的胡蝶随父母转徙北京、天津、广东等地,既会说吴侬软语的上海话,又会京片子、广东话,旅居各地令她见闻增长,从小就不同于养在深闺的普通千金小姐。值得一提的是,唐绍仪这个给胡家带来很多好处的人,后来就是被霸占了胡蝶的特务头子戴笠派人刺杀身亡的。
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胡蝶考入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同期的学员有后来在影坛享有盛名的萧英、陈一棠、徐琴芳、高梨痕等。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类院校,胡蝶等人是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
1924年,17岁的胡蝶参演了电影《战功》,虽然只是配角,但她甜笑的酒窝和动人的气质令她在...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6639
36
来自主题: Badminton版 - 毛车寓言 -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是宋朝得一个大太监, 写过历史书, 带过船队到了很远(非洲, 印度...)得地方,
还和皇太后有过勾搭. 他小时候有一次在花园里玩, 和他的一个小朋友. 那个小朋友叫
张恨水, 从小就不喜欢水, 不会游泳.
结果, 张恨水一不小心, 掉到了一个大水缸里面. 因为他不会游泳, 所以很惊惶. 在水
缸里面使劲得挣扎. 但是水还是一口一口得往他的嘴里灌. 眼看就被淹死了.
司马光急中生智, 看到地上有一块牛头一般大的石头, 说, 我扎烂你Y的大水缸, 看你还
淹我得小朋友. 一边说, 一边抱起那块大石头,就往水缸上面扎.
说时迟那时快, 抱起了石头, 才发现石头太重, 掉了下来, 扎了自己的脚指头.
后来, 司马光走路, 都是一瘸一瘸的.
S*******e
发帖数: 2319
37
来自主题: MJ版 - 麻将(转载)
李黎
无论在哪一寸天光时日,有中国人的地方,少不了都有麻将声。倘使把光景重新移
到《色戒》中白天开强光灯搓麻将的时空,那几只光芒四射的钻戒主人听说了近日欧洲
麻将协会和北美麻将联赛的新闻,牌桌子的吃碰杠胡之间,笃定又少不得一番太太们的
议论。
说四川普通话的梁太太:“我亲戚在欧洲托人买了一副麻将,牌搭子清一色地,全
是洋人喏!”
马太太摸了一个无用的筒子牌扔掉:“这算不得什么新鲜事,麻将早就传到欧洲去
了。美国人现在不是还在搞麻将联赛么。”
麦太太有点好奇:“洋人也打麻将的吗?小麦(2528,11.00,0.44%)做进出口生意,
少不了要给洋人见面送礼的,要不下次送一套鸡翅木的麻将好了。”
易太太抿嘴笑道:“听说他们还搞麻将比赛,电视直播还穿得跟斯诺克台球式的西
装领结,那么正经地打麻将,还不得捂出一身痱子来!”
牌桌上众声哄笑。
打麻将,打国粹
有人说打麻将终归是件没有文化的事。这话说出来,不仅民国的文人墨客们会拿白
眼翻人,宋美龄和陆小曼等名媛也多半会笑这说话的人没见过世面。从梁启超到郑孝胥
,从慈禧太后到宋美龄,从毛泽东到朱德,从张恨水到徐志摩,从梅兰芳到张大千。这
些近代名流...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38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
。刀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
。文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
肉之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
嗔二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
硬拽,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
两清,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
,流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
列其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
,游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
,物我两忘。(http://ww...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39
查了下,朱苏进还是《让子弹飞》,《康熙王朝》等的编剧之一。
我在大学时候看《小说月报》类杂志看到这个他的,第一篇看的是
《绝望中诞生》,虽然是主流,但其实是个科幻。
接着看了他的《接近于无限透明》合集,印象不深了。
最近看的一本,是他的《醉太平》。
当年留下的印象,看完《绝望中诞生》拍案叫绝,让我对朱这个作者产生了
深深的好感。但看《醉太平》,却是先叫绝,后来是深深的失望。
他写人性别有风味,《醉太平》的后半部分虽然让我失望,但前半还是
非常可圈可点的。
苏童捏,前期的小说有“苏童味”,比如妻妾成群那一系列,都很好看。
后来就变成平淡无奇的大众主流味了,不知道为什么,难道被收编了。
张恨水大大,看了《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柔媚型的男银风格,
属于闲着没心事的时候看看挺不错的。张恨水柔媚×1.7就是渡边淳一了。
王小波,当年当黄色吐槽小说看的,记不住了。可能也不适合现在看了,
年纪已过。
王朔,他曾经写过一篇纯爱文,好像叫《永失我爱》。
他的《空中小姐》忘记看过没了,其他看过《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
《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等。《看上去很美》《玩的就是心跳》
貌似也看过。老...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40
缘起
古训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古训又曰:文人好权柄,武人好名声。
故隋唐三十六条好汉,皆死于虚名之惑累;唐宋八大家之文宗,无不为朝廷之重臣。刀
枪剑戟可以杀人,血溅五步,匹夫之怒;文章翰墨可以杀人,流血千里,祸害万年。文
章千古事,能不谨严乎?
或曰:今之世,乃商品经济之世,点击率之世,版税为王之世。作家文人,屠狗卖肉之
徒尔。古之文人,货卖帝王家,今之作家,货卖消费者。卖于帝王,讲究身段,一嗔二
笑三挑逗,欲迎还拒,乃曰范儿。卖于消费者,讲究嗓门,一喊二吼三吆喝,强拉硬拽
,其名传销。古今皆一,无有贵贱,卖文收钱,方是正宗。
余叹曰:文章沦丧,始于此也。古之文人,乃零售经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钱两清
,童叟无欺。今之文人,乃批发经济,堆物如山,论斤买卖,腐肉滥鱼,夹塞而出,流
行于市场,蛊惑于人心,较之古人,不堪其甚也乎。
既叹而矣,乃做《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择市场中高标大名者,点评其得失,序列其
排行,发布于网络,虽不为惩善罚恶之标准,聊以为顾客买卖之参考。个人之好恶,游
戏之言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多事。知我罪我,我已高卧,白云松冈,物
我两忘。
略序体例如下...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4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李菁:人生长恨水长东
俺们没文化的对这些苦难辉煌没有兴趣,
你倒给说说张恨水有没有什么八卦故事?
张恨水 和 谢冰心 这两个名字对仗如此工整,
仿佛钱玄同和金心异一般有意为之,究竟咋回事?
c***s
发帖数: 70028
42
谁能想到,风华绝代的才女张爱玲,晚年生活的中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虱子战斗。
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似乎是夸张,因为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 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可以确信,晚年张爱玲即使不是每天都搬家,其搬家频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她随身携带著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症,一种病态。
17岁时,张爱玲就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虱子。”一个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想来令人恐怖,不幸的是一语成谶。张爱玲的一生,正是与“虱子”战斗的一生。
张爱玲很早就看到,穿梭于俗世繁华中的男男女女,华丽的外...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3
[提要] 军统局系统虽有不少女特务,戴笠仍觉不过瘾,总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恰如风流天子宋徽宗那样。余淑衡生得弯眉大眼,端庄秀丽,十分标致。戴笠一见倾心,便带她在身边,做他的随从秘书,为讨余小姐欢心,戴笠乃特服秘方,使出平生一切手段,果然断了其与原来心上人的情思,抱定主意与戴笠厮混一辈子。
军统局系统虽有不少女特务,戴笠仍觉不过瘾,总觉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恰如风流天子宋徽宗那样。尽管后宫里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粉黛,仍觉犹有不足,还要常常去烟花之处,与妓女鬼混。一日,戴笠听得西安开源开妓馆有个妓女叫姝姝,在当地嫖客中享有"如雷贯耳"的名声,一时色兴大发,按捺不住。于是,化名河南来的王姓商人,带上给他负责警卫工作的西安警察局侦缉队队长马德皋,找到17号房中的姝姝,胡混了两夜,花了6000元钱,时值2两黄金,另买了4件上等衣料。这个名妓从戴笠的气度、出手上看出他是个大官,但压根也没有想到这个嫖客竟是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戴笠。
自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可以通过名利引诱到手,但是,只要戴笠看上了的,便千方百计要搞到手,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一日,戴笠到第三战区拜访第二集团军司令王敬久,王不免设宴款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4
宋以朗邀请艺术家何倩彤为《少帅》画插图,尤其在一些张爱玲用笔简省处,让读者停顿。
9月1日,张爱玲最后一部未刊小说遗稿《少帅》繁体版由台湾皇冠文化集团正式出版。
《少帅》写于1960年代初,是张爱玲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为蓝本写就的英文小说。
50多年后,《少帅》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主编)、冯睎乾(考证)、郑远涛(翻译)三位有心人耗时3年整理出版。大红色封面上,左侧黑白插图是一对男女紧紧相拥,配上文字:“他顺着气息将她吸进去。即使他们只能有这样的刹那又如何,时间缓慢下来,成了永恒。”从2007年开始,宋以朗从父母宋淇、邝文美手中接过重任,成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他持续整理张爱玲未发表的遗作,并将之出版。
张爱玲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肯定宋以朗的贡献,“他将这些材料呈现出来,供大家研究,具有历史性的贡献”。而《少帅》与前述已出版的张爱玲遗作不同,这次宋以朗除精选翻译人选,还邀请学者冯睎乾撰写考证、分析文章附于中英文稿之后,形成文、译、析三者合一的出版体例。人人都说张爱玲,但这一次的张爱玲,真的被认真对待到了极致。
宋以朗的使命
香港九龙嘉道理道上,阳光从树荫中穿过,路...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张爱玲平均每周搬家一次,她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症,一种病态。本文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文欢所著《历史不忍细看》一书。
张爱玲
谁能想到,风华绝代的才女张爱玲,晚年生活的中心不是写作,不是研究,不是游历,而是艰苦卓绝地与虱子战斗。
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这似乎是夸张,因为这样算下来,张爱玲搬家次数达180多次,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张爱玲给文学史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说法更吓人:“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可以确信,晚年张爱玲即使不是每天都搬家,其搬家频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张爱玲如此频繁地搬家,仅仅是为了“躲虫子”——一种她认为来自南美、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但生命力特别顽强的跳蚤。她随身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只要在栖身处发现跳蚤就马上离开。1991年,她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每月要花两百美元买杀虫剂”,“橱柜一格一罐”。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6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被不少人称为“中国的苏珊桑塔格”;其广为人知的三大理论专长,是电影批评、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
在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戴锦华近两年在媒体的发声,多半围绕着电影展开。而这一次,澎湃新闻请戴锦华教授专门谈女权主义。
就女权主义而言,戴锦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研究者,更是一位偶像级的践行者;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位女性学者以其深邃的思想、智慧的锋芒和热情的关怀,唤醒和激励了无数对学术、事业或理想有所追求的中国女性。
戴锦华告诉笔者,这两年,她经常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却很少单独地谈论性别问题;因为在她看来,这十多年来的性别议题经常是一种“表征”,其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更纠缠的、更急迫的社会问题。当然,那些社会问题会表现在女性身上,最终,也会首先地降落在女性身上。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多妻制”的幽灵被资本复活
鸿帆:就在前不久,国内“新儒家”的几位代表人物,纷纷发表了一些对女性极为不敬的言论,比如“只有儒家才能安顿现代女性”,比如妻妾制有其“合理”之处。看到这些言论,我个人很是震惊,也很愤怒,不知你的感觉如何?
戴锦华:面对这些丑陋的、老旧的、又是熟悉的论调,我不震惊,...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7
邵氏风月片作为香港影坛的一朵奇葩,以其大胆、艳情、古色古风闻名,作为片中的主演们更是艳丽风情,美不胜收,余莎莉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位。
说起余莎莉便不得不提起她的出身,尤其是他的父亲余程万。余程万是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57师虎贲师长,1943年著名的常德保卫战便是由他领导。为了纪念常德血战,著名作家张恨水还为此写了小说《虎贲万岁》。
余莎莉为余程万与二夫人吴冰所生的小女儿,1948年,余程万辗转到香港,至此全家便迁居香港。1955年,余程万不幸被匪徒所杀,从此便家道中落。
余莎莉曾说:“明星,讲本钱不讲学历,本钱,我大把。”因而她在1973年便参加了香港小姐选举。两年之后,余莎莉出演了吴思远的警匪电影《廉政风暴》。
李翰祥作为风月片大师曾捧红过不少艳星,狄娜,胡锦等重量级艳星都是他一手栽培的。《廉政风暴》之后,余莎莉便在李翰祥的邀请下拍摄风月片,头炮打响的便是令人瞠目的《骗财骗色》。
《骗财骗色》中余莎莉与岳华长达十分钟的“床上肉搏”堪称70年代最激爆的香艳演出。
之后,余莎莉又以邵氏艳星身份出演了《拈花惹草》、《风花雪月》、《子曰“食色性也》、《军阀趣史》等经典风月片,风头一时两无,出...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8
娱乐圈中,一般有着“小某某”之称的明星都很难红起来,比如外貌酷似章子怡被称为“小章子怡”的童瑶,演过很多好剧始终没红起来;还比如翻版赵薇周美君,从小就被打上了“小赵薇”的名号,如今依然没红起来。
除了这两位女星明星大咖之外,还有一位女星也撞脸国际巨星巩俐,她就是有着“小巩俐”之称的周显欣。周显欣本是从医出身,2000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毕业后被分到了广州的一家制药厂,却因性格开朗、多才多艺而受不了在制衣厂的沉闷气氛,报名参加了选美比赛并捧回了冠军奖杯。辞掉工作后的周显欣开始往演艺圈发展。
2002年,在演艺圈努力了两年的周显欣被导演选中在巩俐与孙红雷主演的电影《周渔的火车》担任巩俐的替身。周显欣与国际巨星巩俐的长相实在太相似了,可以说除了年龄的差别之外,很难再找出两人的其他不同之处。五官如出一辙,身材不分高下,就连气质都很接近。正因为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周显欣在《周渔的火车》中出演巩俐的替身让人完全发现不了破绽。
与国际巨星撞脸,对于周显欣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因为撞脸巩俐,周显欣开始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并被多位导演看中出演电视剧。2004年,周显欣与孙俪、佟大为、杨幂、郭晓冬搭戏...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9
13年前的一部电视剧《粉红女郎》相信大家至今都还记得把,虽然时隔多年了,出演这个电视剧的演员基本上已经消失灭迹了,除了陆毅还在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年近50岁的胡兵了。
胡兵是1971年出生,早年是模特,他还在首届乐腾达杯全国男装设计制作大赛中获得中国最佳男模风度奖,同年进入演艺圈。
真正让他在娱乐圈有了名气的是2001年出演的电视剧《粉红女郎》白马王子”王浩,因他帅气的外表所以被观众奉为男神,获粉无数。
通过“王浩”这个角色一炮走红之后,2002年他又主演了改编自张恨水同名小说的年代爱情剧《啼笑因缘》饰演青年学子“樊家树”。后再次与瞿颖合作主演爱情偶像剧《真情告别》,胡兵不仅是该剧的主演,还兼制片和投资人。
此后的几年,胡兵可以说在娱乐圈混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郑伊健、安以轩许多大碗明星都跟他合作,而他还并不满足于此,他毅然决然的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去日本发展。
2009年,胡兵与日本当红女演员铃木杏一起主演了首部日本片《遥远的羁绊》。当时所有人都不解,胡兵为什么放着打好的前程要去日本。
胡兵在日本的发展不是很顺利,他只是在日本呆了两年就宣布“深造”完毕,准备继续回国内发展,同时成立了...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259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小说大多胡说八道
你没看过张恨水吧?
高阳模仿的就是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