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发帖数: 271 | 1
太
化
呵呵~,我就是想强调“优势”很难定义,顶多算各有所长,但很难说谁的文化比谁的文
化好,谁比谁有优势。
个人看法,文化统一是必然趋势,文化统一并不代表一种文化吞并另一种文化,也不代表
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淘汰,文化统一应该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过程。这样
的文化统一不但不会是一个模样,反而更加丰富多彩。融合没有什么公平客观的问题,自
然而然就好。
我当然不认为“车上衣服上的中文标志等”就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我想说明的是美国文
化里也有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因素,正如我们在国内吃麦当劳,看美国大片一样,中国文化
一样也融入很多美国文化的因素,而这种融合就是所谓的“文化统一”。
正如从古华夏文化开始,融合巴蜀文化、西秦文化、鲁文化、楚文化、南粤文化等,形成
了汉文化;而近代又由汉文化开始,融合了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中华文化一样
,世界文化最终也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
|
m**t 发帖数: 1956 | 2 ⊙ 陳 潭 易丹妮
社會學認為,任何人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性格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湖
南作為中國的內陸省份,在古代史上,開發較晚,「碌碌無所輕重天下」,不能不令人產
生「湖南人物,罕見史傳」的浩嘆。但是近代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最大限度地
發揮著湖湘文化的社會功能,影響甚至左右著中國近現代的政治,思想及其它領域的變化
。」1湖南一躍而成「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的省份,湖湘文化的代代傳播與影響功
不可沒。在這裏,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在湖湘文化背景的薰陶下,湖南政治群體的發展變化
,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具有湖湘文化特點的湖南區域政治傳統。
一、湖南區域政治傳統:湖湘文化個性化的產物
文化是包括人們的風俗習慣,行為規範以及各種意識形態在內的复合體,作為絢麗多
彩的區域文化──湖湘文化獨樹一幟,不僅有文化的共性,更有自己的內涵與特點,對湖
湘士人的成長甚至整個中國近現代化的進程都有著深遠影響。
湖湘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王興國先生在《湖湘文化縱橫談》一書中闡述說2:
從文化的層次上加以劃分,所謂狹義的湖湘文化是指「雅文化」,即經過知識分子再加工
的精英文化;所謂「廣義」的湖湘文化則包...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3 [原创] 中国近代史完结篇 (完整版)
上天以BBS历史版近年为中国近代史争论不休,屡至人身攻击群体攻击,破坏华人内
部之团结,图令外人耻笑,特命故大周联邦齐太公师尚父姜子牙(ID:Reynold),将
中国近代之因果公诸下界,以泯无谓之争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宣统皇帝乃大清睿亲王多尔衮转世,昔日夺大明江山,今日亦假他手还之,且终生
窘迫,生不如死,以为入关杀戮之恶报;隆裕皇太后乃孝庄文皇太后转世,大清三
百年,成也妇人败也妇人;川督赵尔丰乃洪承畴转世,昔日以前朝之贰臣事清,今
番令其事主克终已完心愿;端忠敏公方乃吴三桂转世,杀身殉清以为前番反复之报。
孙中山大总统乃大顺草头天子李自成转世,黄兴大都督乃刘宗敏转世,宋教仁总理
乃张献忠转世,假此诸人之手断送那大清朝廷,以直报怨,唯张献忠因其前世屠戮
巴蜀,今判宋氏遭横死以为恶报;袁世凯乃大明崇祯天子转世,夺转九鼎仍归于正
统,但不得享国长久,身后骂名千古,以为屠戮忠良之恶报,且令其姓袁以偿东莞
袁氏之债;黎元洪乃大明延平郡王国姓成功转世,继袁之后登九五之尊,以为昔日
奋振孤忠驱逐兰夷之酬;段祺瑞乃大明永历天子转世,掌朝十载,以酬前 |
|
m******r 发帖数: 4351 | 4 张献忠屠蜀的一点分析之六
关于张献忠屠蜀的,要注意两点: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范围。
就时间而言,在张献忠进入四川后,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疯狂使用暴力手段,军队纪律也还可以,"
不甚扰民"。一开始也想争取地主绅士,“献忠悬伪职以待乡绅,设科举以待监生举人。
其初固无意于屠儒也"。杀的多是那些拒不合作者。张献忠是想割据一方立国自保的,
种种措施亦可知其有长久经营的意图,如他在派人招降重庆官员时所说:“暂取巴蜀为
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不过网上很多议论就根据这个就断定张献忠没有屠杀,是不
对的。屠蜀是后来的事情。
其实历史上的人物做的事情前后反差极大的是很多的。一个例子就是老毛,57年前几乎
是所料必中,又虚心纳谏;57年后就胡作非为,反右大跃进文革,前后简直判若两人。
就范围而言,张献忠屠蜀,但屠的不是整个蜀, 屠的只是他的控制地区。。
为了后文分析的清楚性起见,先说一下我眼中的张献忠时期的四川,它包括如下几部分:
1) 川东北(夔州),这个包括达县,万县,奉节,巫山等,包括长江三峡,是沿长江溯流
而上的必经之路。路途很险。沿途居民较少,对大规模的军队很难获得给养。张献忠入
川时走的就是这一路 |
|
m******r 发帖数: 4351 | 5 张献忠屠蜀的一点分析之十四
继续按时间罗列张献忠的在蜀事迹
1645年上半年
============
正月初三,“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
乎?” 张派平东、虎威二将军,攻汉南地区。命都督张广才攻曾英,以便打开东下的
道路。
汉中是巴蜀唇亡齿寒的要地,当年刘璋甘愿冒基业授人的危险也要请刘备也是为此, 张
献忠的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汉中的马爌被认为能力比较差。但是以马后炮的观点
来看,此时最紧要的还是重庆, 张还是轻视了明朝残余军队的力量; 另外抓紧时间稳固
内部也是当务之急。
正月13,李自成撤离西安。
正月十六日,张献忠攻汉中,大西军的三万兵马被贺珍击败。这是大西军的第一个重大
失败。
1645上半年,矛盾激化,各路地主武装发现张"群盗之习毫无悛改",利用可乘之机,纷
纷发动叛乱。另一方面,弘光政权委派的官员具有相当的政治号召力,也助长了叛乱者
的气焰。
大西军每五日十日发人采粮。很快发展到见粮就抢,见猪就杀的地步。
春, 广元吴宇英图谋叛投清朝,张献忠平之。
2月13,立圣谕碑。表明了张对四川百姓的气恼和严重警告。意思是说,人这个动物生 |
|
i**i 发帖数: 2042 | 6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
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
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
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辅公祏,
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
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
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
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
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 |
|
j********y 发帖数: 3 | 7 http://pages.cs.wisc.edu/~huangyz
在刘备夺取巴蜀和汉中的过程之中,倘若要问谁当居首功,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法正
。卖主求荣也好,弃暗投名也罢,总之,在蜀中郁郁不得志的法正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
会,完了了他人生中的重大反击,他甚至一度取代诸葛亮,为成刘备身边最受器重的首
辅重臣。
那段时间,不仅是刘备在政治和军事生涯的巅峰期,也是法正人生中最志得意满的日子
。而多少年来,人们对法正的非议,也与这“得意”颇有干系。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法正传》
在一些人看来,咸鱼翻身的法正,宛如政治上的暴发户,“得志便猖狂”,倚仗权势,
报复杀人,凌驾于国法之上。
这样的说法,严格说起来,确实没错。笔者也表示某种程度的认同,但另一方面,笔者
以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必须放在历史环境当中来分析。法正果然是一个“无德”
之人么,刘备又为什么要如此器重这样一个“无德”之人呢?这似乎还真是个问题。
三国时期叛变的大有人在,象法正这样影响重大的,不单只有他一个,官渡之战时的许
攸,也算是一 |
|
a**********s 发帖数: 238 | 8 虽然你火气很大,但是我还是要和你讲道理。
1:改朝换代和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是一码事,秦楚之间的战争更加类似欧洲的德
法之间的战争,和后来的王朝更替根本不同,更何况满清代明又是一个特例。
2:项羽和刘邦都是原来的楚人,只不过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平民。后来项羽所自称的
“楚”所对应的对手已经不是“秦”,而是刘邦的“汉”,此楚已非彼楚。四面楚歌里
的“楚”应该特指项羽的楚,绝不是指被秦所灭的那个楚国曾经拥有的全境。
不过看来你对楚国了解得不多,也不和你多计较,补充一点关于楚国的全盛时期的介绍
吧:
“战国中期,楚国疆域扩张最广大时,东临大海,西抵巴蜀,南达两广,北至陕南,拥
有今川、鄂、湘、赣、皖、苏、浙、豫、陕、鲁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势力扩展到贵州、
云南和两广。辽阔的江汉流域、江淮流域、太湖流域、沅湘流域等南方地区约100多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500万以上的人口统归于楚国。楚国拥兵百万之众,储粮可用十载。”
“已故著名楚史学者张正明先生曾在一次论证会上感言:楚国在历史曾经是世界"第一
大国",其都城郢都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我真正想要阐述的观点是:不要以为秦人真的很NB,楚人就是熊 |
|
h***i 发帖数: 89031 | 9 巴蜀的巴地西部,戏称足球巴西
陈寿生于巴西,但是他的父亲不可考,只知道是马谡的铁哥们
因为马谡受牵连
马素因为老家的关系,是诸葛亮的亲信
事实上,蜀国后来的政务系统,蜀国本地的人才,荆州集团
素有争夺
诸葛亮是依仗荆州集团的。
但是,陈寿对此讳莫如深。 |
|
S*******e 发帖数: 422 | 10 这是属于羌地的吧,老秦家原本融了些羌民,可能从地理因素方面,秦收巴蜀,楚吞吴
越更加便当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项羽控制的地盘人口军队数量质量都比刘邦强多了。当时汉中巴蜀就是穷乡僻壤不毛之
地,刘邦的军队逃亡很多。 |
|
b*******m 发帖数: 5492 | 12 常校长控制的地盘人口军队数量质量也显然比老毛强多了,而且汉中巴蜀和土共的根据
地比起来还是有不少毛的 |
|
t**********t 发帖数: 12071 | 13 项羽究竟多少军队和地盘?
汉中巴蜀就是穷乡僻壤不毛之地? |
|
r*****y 发帖数: 53800 | 14 项羽入咸阳时统兵40万,刘邦仅10万。
汉中巴蜀就是穷乡僻壤不毛之地?--那是当然,相当于发配边疆。否则刘邦干吗要打出
去而不是安心发展生产? |
|
|
r*****y 发帖数: 53800 | 16 项羽会把好地方封给刘邦?不毛之地可能有点过了,总之当时巴蜀和汉中就是没人爱去
的苦地方穷地方。 |
|
w**t 发帖数: 3247 | 17 巴蜀这种地方,秦经营了那么久,早不是不毛之地了,更别提汉中了。史记 高祖本纪
说的明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
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
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
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
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韩信的意思很明白,汉王手下都是“山东之人”,思乡心切才逃亡的。汉王出汉中的时
候,还“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
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蜀,汉要是不毛之地,怎么可能又是提供军粮,又是让关中
民就食蜀,汉? |
|
|
x****o 发帖数: 29677 | 19
常公何以为对?
内:重兵据守巴蜀,支援荆襄地主乡绅土匪造反,由海军支援攻打连云港图谋淮上
外:对苏联割让东北 |
|
D****e 发帖数: 251 | 20 周瑜确实很有文采,看他的传记中记载的语录,好几条成了成语的:
“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说刘备)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说曹操)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
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对答蒋干)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
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
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
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
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
朽矣。” (临终给孙权)
以上都来自三国志
付孙权对吕蒙的评价:“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
不及之耳。” 由此可见周瑜的风范。 |
|
r***l 发帖数: 9084 | 21 真要是曹魏同时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阵营都会迅速意识到孙刘联盟才是大家生存的基
础. 孙权会让步的,刘备也会清醒的.刘备打算在江南和曹丕决一死战这个比较不靠谱.
战争不是玩战略游戏,抛开后勤兵员这些客观因素不说, 所谓在江南决战对于刘备来说
是必须赢,否则曹魏占领东吴,自己的战略环境就是等死了.对于曹魏来说,赢了固然好,
输了江南让给你刘备,回北方再慢慢和你耗.毕竟巴蜀江南一起也不如中原的物资人口.
这样的买卖刘备不会做的.
说些靠谱实际的,曹魏如果同时出兵,刘备也坚持伐吴,东吴完蛋,只能出现一种情况,曹
魏占领健康会稽一线,刘备占领武昌一线.刘备吃亏太多了,曹魏得到的是东吴的核心区
域,这就是刘晔说的"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
得其内乎". |
|
d*****0 发帖数: 68029 | 22 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手下猛将如云,却屡屡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暴露了领导人指挥能
力的弱智。或者说跟英明神武的老蒋一样,为了避免中原生灵涂炭,毅然率大军胜利转
进巴蜀这种偏远地区。其实刘备在三国群雄里面也算是难得的出身草根的英雄人物了,
曹操官宦子弟,孙权有父亲兄长的原始积累。只有刘备是编草鞋的,家徒四壁,能够混
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奇迹了。 |
|
a***e 发帖数: 27968 | 23 你那个巴蜀的位置压根不对头
地理上那一片是古羌人活动区域,
那些个古蜀国的,传说来看应该和黄帝脱不了关系
黄帝的老婆养蚕的四川人,俩儿子也是岷江雅砻江的老大
古蜀国的传说中的老大蚕从也是养蚕的,还基本一个地方
他的长相据说是三星堆面具的模样,跟二郎神是亲戚
那个什么古蜀语,应该还是汉藏语 |
|
S*******C 发帖数: 7325 | 24 ☆─────────────────────────────────────☆
daye520 (打入老鼠会中层) 于 (Tue May 25 20:53:41 2010, 美东) 提到:
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手下猛将如云,却屡屡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暴露了领导人指挥能
力的弱智。或者说跟英明神武的老蒋一样,为了避免中原生灵涂炭,毅然率大军胜利转
进巴蜀这种偏远地区。其实刘备在三国群雄里面也算是难得的出身草根的英雄人物了,
曹操官宦子弟,孙权有父亲兄长的原始积累。只有刘备是编草鞋的,家徒四壁,能够混
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奇迹了。
☆─────────────────────────────────────☆
koko (小气蔻蔻) 于 (Tue May 25 21:53:45 2010, 美东) 提到:
曹操手下才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吧。。。
☆─────────────────────────────────────☆
daye520 (打入老鼠会中层) 于 (Tue May 25 21:55:16 2010, 美东) 提到:
跟刘备的不是一个量级的,刘备一方 |
|
q*d 发帖数: 22178 | 25 巴和蜀这个两个概念应该是"巴蜀"这个概念诞生以前就先有的两极,
巴有三巴:巴东(奉节),巴(重庆),巴西(南充,阆中,巴中一带),
大致说是川东以重庆为枢纽的地区.不才就是巴西人.
蜀也有三蜀:蜀郡(以成都为核心),广汉(大概就是今天的广汉?),犍为(峨嵋,乐山一带)
大致说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
更早的时候--周朝或以前,按上述大概分区有蜀国和巴国,因为都在四川盆地里面,
打别人都不太方便,常常互掐,按华阳国志:"巴,蜀世战争."
从这会看,巴,蜀似乎是差不多强弱的,但就今天来说,包括重庆没分出四川以前,
只有"蜀"能代表全川,"巴"就不行了,甚至不少人都没概念了.
个人猜测原因是因为都江堰修成以后,
都是山区的"巴"在经济文化上无法和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蜀"竞争了,
直至抗战时,重庆做了陪都,由此大大发展了一把工业,
从此才重新有能力和成都叫板.现在重庆直辖了,
并且有了三峡形成的黄金水道--万吨巨轮可以上朝天门,
再过若干年,预计将是重庆强势的时代. |
|
o**n 发帖数: 1249 | 26 韩很多时候有点像魏的附庸,魏干什么韩就跟着,韩很少自己敢干什么,估计魏觉得维
持现状也不错。那个时候分裂了几百年,其实没有太多人真有统一的心。尤其魏这种基
本总是权臣当道的,图自己利益大过国家利益,并韩还不如搞个陶这样个富裕的封地实
惠。
即使晋在,我还是看高秦一线,当把西戎摆平,卫鞅变法,司马错拿下巴蜀后,基本上
就大局已定了,长平一战把次强的赵干掉后就完全没有悬念了。秦贵族基础低,变法彻
底。想想刚进入战国之后七国都在变法,就秦成功了。 |
|
n******g 发帖数: 17225 | 27 曹树基:盲人摸象:有关大饥荒的不同回忆——关于《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
口》的写作说明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佚名文章,题目是《我经历过的“灾荒年”》,说的是1959-
1961年江南水乡的一位高中生对于灾荒的回忆。
我是五九年上的高中,学校离家二十多里。一上高中,户口就迁到了学校,在校住
宿,每月定量三十斤。记得那时的伙食标准和初中时一样,八块钱一月,觉着吃得还不
错,经常有肉吃……
到六零年,困难时期来了……农村人的每月口粮一点点地减少,减到二十斤、十几
斤。但最要命的是,蔬菜很少,没有替代品吃。有个星期天我回家,走到村上一看,有
的树光溜溜的没了树皮。我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这些榆树的皮都被人剥下来吃了。有
人叹着气说:明年这些树就死了。家人告诉我,吃草根、野菜、树叶的很多,还有吃观
音土的。
我爸是小学教师,每月定量二十八斤。他四十左右年纪,当然吃不饱,因此比较瘦
,还得了“浮肿病”……我在学校,定量始终没减,三十斤,比我爸还多二斤……整个
困难时期,我没听说我家乡有人饿死…… 我家乡是鱼米之乡。以中国之大,比我家乡
差的地方肯定很多,“灾荒年”饿死人的事我不相信没有。...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225 | 28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29 齐国的变革其实也是翻天覆地。
先是“田氏代齐”,在保持统一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新陈代谢(相比之下,三
家分晋,就把晋国毁了)
然后是邹忌鼓琴见威王,进行政治改革(差不多和商鞅同一时期),很多改
革齐国都是走在秦国的前面的,譬如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国的设立(也就是中
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的建立),齐国就比秦国早,商鞅变法的时候,身份是大
良造(秦国在张仪时才设立相国),而邹忌在齐国变法时的职位就是相国了
(对比之下,楚国一直都没真正完成官僚政治的中央集权,旧贵族的权力一直
都很大,直到灭亡)
齐国本身因为管仲早先的政策影响工商业一直都很发达 (比较齐、秦两国的
税收政策也很有趣,虽然都收田赋和口税,秦国比较重视人口税,舍地而税
人是鼓励人垦荒和开疆拓土;齐国比较重视田赋,实际上是鼓励人从事工商
业),齐国的文化教育也比秦国强很多;
就早期的军事而言,同是打魏国,齐国在战场上是真正的军事胜利,而商鞅
带队的秦国,用的是很下作的方法 。。。
齐国主要是亏在地理上了,同时扩张,秦国一开始是朝西扩张的,打巴蜀,
打义渠,在列国都没有引起太大的不安和反制,而齐国要扩张,也必须向西
(东边是海),但是齐国的西边...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9677 | 30 他不打孙权,孙权也得打他,占了荆州等于掐了东吴死穴,那个时战船顺流和逆流差别
很大,只要曹孟德什么时候一高兴,顺江而下,建康就完蛋
看看后面南晋就是,谁占了巴蜀取荆州,然后沿江而下,建康就是投降的主 |
|
v*****s 发帖数: 20290 | 31 南晋?
巴蜀地方政权可历来没有有出息的。
桓氏叛乱就占了荆州,结果被北府兵逆推了。 |
|
x****o 发帖数: 29677 | 32 重要是重要,问题如果你没有边角种地的地方,荆州就是四战之地,如果战荆州的人没
有巴蜀,中原或者江东作为依靠,那就等着被群殴了 |
|
C********g 发帖数: 9656 | 3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17243 | 34 布缠头是西南地区各民族共有的习俗
(在境外一直延伸到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
四川、重庆和湖北西部的汉族则喜欢白布缠头
图一 20世纪初期四川农村
图二 2003年四川都江堰
图三 2003年成都新津
图四 2003年四川泸州 |
|
l******i 发帖数: 4666 | 35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请看官将湖南改四川,驱张改驱共!巴蜀共和国万
岁!
[博讯论坛]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请看官将湖南改四川,驱张改驱共!巴
蜀共和国万岁!
毛泽东主张分裂中国为二十七国 在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为
救湖南救中国而奔走呼号,奋笔疾书,发表了诸多见解,提出了种种方案,表现出强烈
的爱国热忱和奋斗精神。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但如何评价毛泽东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的认
识和主张,则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毛泽东的主张“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 【注:李吉、王兴国:《从湖南自治运动看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
转变》,《求索》1981年第2期。】;
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一场不触动地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和私有制度的争民主、争
人权的运动”【注:黄国秋:《青年毛泽东完成世界观转变的时间——兼评一九二○年
湖南自治运动》,《党史研究》1982年第1期。】;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是“从
激进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方向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第一次体现出毛泽东独具
特色的理论体系的萌芽”【注:萧延中:《毛泽东早期“湖南共和国”思想刍议...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6 嗯,张仪就是那帮搞休克疗法的芝加哥男孩。秦取巴蜀,相当于北约东扩。
齐国后来也是走资投降派当政,搞GDP第一的和谐社会,一直到秦军入齐,都毫无军事
防备,被人一鼓而下,哈哈。 |
|
t******t 发帖数: 15246 | 37 我觉得大家都太低估天朝古代的水平了。战国秦的时候,已经广泛使用体制农具,耕牛,
比起新中国工业化之前,亩产还真不一定差多少。但是那时候耕地充足,反而又是一个
极大的优势。
《汉书。食货志》记载,战国初年,魏相李悝的估计“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
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
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1石约30斤,一个6口之家一年除了自己吃饭之外,
还能剩余1350斤一年。这还是战国初年的水平。这里面还给了人均消耗量是每月1.5石
(45斤),每年18石。
另外据《史記·卷029·河渠書》说:“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
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地带400万亩地成为富饶之地。
这里面涉及到单位制转换的问题,根据这篇论文的估算
http://wenku.baidu.com/view/2a068feb19e8b8f67c1cb985.html
秦国的好中差平均亩产量约合今天的120斤每亩粟米,与民国期间相差无几。
关中之地,400万亩地属于上好...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38 (转) 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1月2日在深圳拍出了1.
4亿元的高价,在此前的报道中,这一作品被称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然而,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
》确实是赵佶赐予童贯的书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他从未听说
过有两件,在深圳拍出的这件作品应当是赝品或临摹品,“现在假拍与赝品很多,做局
也很多,很难说。”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赫赫名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纵30.9
厘米、横322.1厘米,朱丝界栏,素笺本,书法落款亦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
”,并有大量鉴藏印如“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安仪周家珍藏”等。
此前广东媒体报道,在深圳拍出的瘦金体《千字文》书法的落款也为“崇宁甲申岁
宣和殿书赐童贯”。此册“千字文”在清朝再次由皇宫收藏,落入了另一位喜好书画的
皇帝——乾隆手中。乾隆在“千字文”上留下了“八徵耄念之宝”珍赏印。
对于这一拍品,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负责征集拍品的艺术总监刘沫林昨天对
早报记者说:“这件拍品是2009年... 阅读全帖 |
|
|
|
|
p*******o 发帖数: 3564 | 42 都江堰完工是在秦灭六国之前约20年,可以屯不少粮了 |
|
v*****s 发帖数: 20290 | 43 你瞎扯啊。
西安事变,校长已经向全国放话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红军已经开始整编入国军序列。
你出尔反尔,以后谁信你?而且你用谁去剿?东北军,西北军到时候肯定和红军抱团。
阎老西绝对不会干这种替人火中取粟的事情。中央军自己的后勤都未必能保证。
既然已经要联合抗日,七七之后就必然是全面抗日,如果全面抗日,在长江流域主动进
攻是个比在华北平原被人穿插包围好一百倍的主意。华北再丢,日军的战略主动权太大
了,到时候从汉中南下,抄了巴蜀后路,或者从襄樊南下,打断脊梁。中国就真要玩完
了。
校长根本没有权力反对苏军进东北。 |
|
f*******5 发帖数: 1815 | 44 本来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
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
、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
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
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
中三郡之地。 |
|
m******r 发帖数: 4351 | 45 这不一定
前燕灭亡的时候人口将近一千万了
那还是乱世政权,而且仗也没少打大小战役没怎么间断过。
这990万还不包括江南和前秦,巴蜀
而西晋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过1616万(280年)
再往前推,263年,全国人口才767万,短短19年,人口就翻了一倍还多 |
|
p******9 发帖数: 7130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egasus9 (飞马座),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旧文:取蜀将帅不利(容斋随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5 02:18:58 2012, 美东)
张德江孟学农又悬了。
取蜀将帅不利(容斋随笔)
pegasus9
2012-02-08 00:55:24
来自: 17.205.
1平西王、王镇南将军取蜀流年不利,也是上应天命啊。
邓共接下来,希望汪督继任平西王。
////////////
自巴蜀通中国后,凡割据擅命者,不过一传再传。而从东方举兵临之者,虽多以得俊,
将帅辄不利,至于死贬。汉代公孙述,大将岑彭、来歙遭刺客之祸,吴汉几不免。魏伐
刘禅,大将邓艾、钟会皆至族诛。唐庄宗伐王衍,招讨使魏王继岌、大将郭崇韬、康延
孝皆死。国朝伐孟昶,大将王全斌、崔彦进背不赏而受黜,十年乃复故官。 |
|
q*d 发帖数: 22178 | 47 巴蜀的核心是蜀.
你这重庆只算巴的一部分,完全不搭界. |
|
a****5 发帖数: 10854 | 48 秦国的政治改革更彻底吧,基本把世族分封彻底废了,赵国直到灭亡都有大量分封。
秦赵的经济制度没太大差别,只是自打秦占了巴蜀,赵国就只能寄希望于秦国内耗了,
可惜自己内耗大得多 |
|
|
v*****s 发帖数: 20290 | 50 巴蜀好像是独立的吧,但从地图上看,应该是楚国故都郢被白起攻破,被迫迁都陈以后
的事情。
我估计这个地图应该是赢政即位初期的事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