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宣德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d*******r
发帖数: 3875
1
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什么不高?从两个方面--外交和文化输出简要说说我的看法,供批判。
中国的外交指导思想是睦邻,说白了就是息事宁人以德服人,外交部成了宣德部。中国
的文化输出毫无方向性,任凭张艺谋之流大搞揭短抹黑猎奇外f式的题材,外国人看了
心里形成的中国形象可以想见。
外交应该是什么?外交是不流血的战争。说穿了,外交跟战争一样是比谁的拳头硬,不
是比谁的道德情操高。在很多零和的竞争中,如果非要有一方吃亏不痛快,外交的目的
就是让对方吃亏不痛快。中国的外交思维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
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中国的外交思维也不知道是停留于公元前呢,还是太超前已经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文化输出怎么搞?各民族都是要展示自己强美的一面,象中国这样以揭短抹黑猎奇外f
式的题材博取洋人一乐,得个小奖什么的,大国之中绝无仅有。想想好来坞是怎么树立
美国形象的?那位说好来坞太牛了比不了,那你想想韩国是怎么输出文化的?韩流已经
走向欧洲和美国了。韩流不仅大大提升了韩国人的形象,所有东亚人都一并沾光。不过
中国人的形象如果靠沾韩国人的光得到提升,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外交宣德,文化外f,中国...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861
2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个宣德年间的大碗
兄如何知道是宣德的呢?宣德没有这样的纹饰啊,而且宣德瓷器的釉是比较肥厚的,这
个单薄了些
b*w
发帖数: 14917
3
到代宣德炉民间几乎没有
晚明宣德路,好的能值几百万
清三代的,也能值几十万
清晚、民国就不值钱了
b*****e
发帖数: 861
4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个宣德年间的大碗
肯定不是宣德的,如果是宣德的,这么大的碗,价格是捡漏价啊
o******a
发帖数: 435
5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个宣德年间的大碗
oh...是因为它大值钱呢还是因为是宣德?
o******a
发帖数: 435
6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一个宣德年间的大碗
噢,我其实对这个一窍不通,我是看碗底写着"宣德年制”呢。
r****y
发帖数: 26819
7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東京夢華錄-宣德樓前省府宮宇
宣德樓前,左南廊對左掖門,為明堂頒朔布政府。秘書省右廊南對右掖門。近東則兩府
八位,西則尚書省。禦街大內前南去,左則景靈東宮,右則西宮。近南大晟府,次曰太
常寺。州橋曲轉,大街面南,曰左藏庫。近東鄭太宰宅、青魚市內行、景靈東宮。南門
大街以東,南則唐家金銀鋪、溫州漆器什物、大相國寺,直至十三間樓、舊宋門。自大
內西廊南去,即景靈西宮,南曲對即報慈寺街、都進奏院、百鐘圓藥鋪,至浚儀橋大街
。西宮南皆禦廊杈子,至州橋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驛(大遼驛也),相對梁
家珠子鋪。余皆賣時行紙畫花果鋪席。至浚儀橋之西。禦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
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
分茶。至朱雀門街西過橋,即投西大街,謂之麴院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樓子,後有
臺,都人謂之『臺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戶,銀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
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飯、熱羊肉鋪。向西去皆妓女館舍,都人謂之『院街』。禦廊
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
S*******T
发帖数: 5156
8
大妈抄奥特慢的宋时龟,可惜抄得全无文采啊
看来才气这个东西,真不是勤能补拙的。
俺也三十好几了,看着下面这段文字,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汴梁围观献捷仪式的百姓,在环庆军去后,已经渐渐有人散开去。尤其是南门外面附廓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久久未曾看见有什么后续的动作,都大声笑谈着,准备次第离开。
闲汉们还觉得热闹不够也似,追着那些有漂亮小娘的人群,不住用眉眼挑逗,砸花掷果
的闹出许多花样。
在南门外面人群里面站着看的那些小娘,哪又是省油的灯了。不少是专门做沿河来
往船只生意的各种店铺里面的活市招,个个见惯场面,能言善道。当下就纷纷娇笑着骂
了回去,用词粗俗一点的,不比那些男人差多少。周遭人听得得趣,都是一阵阵的哄笑。
还有些人本来就打算在南薰门外看完献捷班师大军,就趁着风和日丽,沿着汴河郊
游的,这个时候也纷纷上了车马,议论着刚才景象,准备离去。
只有些人看着维持秩序的禁军军汉和开封府衙役们不动,料理还有后续,站在那里
还未曾走。
那些挑篮提担做点小生意的商贩,趁着人群还未曾散完,加倍卖力的吆喝起来,想
将手里最后一点存货出清。这一天下来倒也是见本见利。
... 阅读全帖
z********f
发帖数: 452
9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周末 给大家转一篇小说 - 赝品
明宣德梅瓶
老翟,是位行政高官,非常喜欢古玩。说实在的,他的水平实在不高,收藏了多年
,也没有多少长进,托他办事的人送给他的古玩几乎没有一件是真的,他却还当珍品藏
着。 一年,他去河南考察工作,要当地干部给他搞件青铜器。上好的青铜器并不好搞
,而且价格昂贵。但是,当地干部不敢得罪老翟,只得费尽心机,到处寻找。河南干部
几经努力之后,从一位贩子手里搞到一件唐葡萄纹青铜镜,直径40厘米,是特大的上等
铜镜。
河南干部怕他不真懂,回去之后乱怀疑,到时候不好交代。但是,再找专家鉴定,
又怕惹出新的是非,就故意给他安排了在一处正在发掘的墓址旁交货,好让他认为是出
土的真货。河南干部把他们选好的铜镜交给老翟之后,老翟莫名其妙地拿出刀子,用力
刮起来。没有刮几下,他竟然抱起青铜镜跑到一块墓碑旁,把铜镜往墓碑上磕,没几下
铜镜被磕成了两半。
老翟这一怪诞行为,让所有在场的人看呆了。
接着,老翟将两半的铜镜往地上一扔,还生气地说,这又不是黄金的,能值几个钱
!
然后,就招呼陪同干部扬长而去!
原来老翟的理论是,既然青铜镜那么值钱,那它一定是黄金制作,而黄金是软的。
所以,为了试真假,他才用刀刮的。在他看...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5156
10
“太师回府了!”
随着压低了声音的传唤由大门一直传到内院。所有人都动了起来。贴身使女忙不迭的整
理着蔡京惯用的卧榻,几个宫熏再仔细的察看一下,确认没有半点烟气。室温也是将将
合适。
红泥小炉上温着的提神补齐的饮子赶紧加了把火,将沸位沸之际就端了下来。放在暖套
当中候着。
几个惯于为蔡京代步的娇俏使女忙迎到门口。等着搀扶这位老公相入内。今日当值的侍
妾领着这队伍,查点着衣包。蔡京回府,就要换下朝服,换上家常的衣服。既要暖和还
得轻便,总要让这八十多岁的老人觉得舒适才是。
阖府富贵,都寄托在这个八十余岁的老人身上,谁都指望他能长命百岁。让这薰灼气象
,长久的维系下去。
蔡攸这个时侯就候在内书房当中,自家爹爹侍妾已经到院中出迎。做儿子的就不好出去
了。放在平日蔡攸很有些才子的放达气概,不将这些礼数放在眼里。不过最近他在老爹
面前可是老实许多,谨言慎行,不愿意被挑出半点毛病出来。
不过这位曾经也居东府的小蔡相公,却没有半点曾为大臣的雍容气度。在内书房中负手
乱转,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也难怪他,此时此刻,在汴梁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东府传出来的圣人旨意!
蔡攸要到其他地方,自然不必等着父亲下值... 阅读全帖
v**n
发帖数: 135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浙江江苏状元问题
贴个状元榜,明朝的。
◆吳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祐,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
)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顯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
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觀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
),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
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張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
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陳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12
李新峰
原载《明史研究》第六辑,转自象牙塔国史探微
正统十四年秋,明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导致
严重的军事危机,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这次战役的记载颇
多歧异与疑点,尚需条梳史料以澄清事实;明军参战人数、瓦剌军行进路线、明军回军
策略以及明边镇在土木之战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仍需探讨;以此为例,并可初步认识明
代中期京营、边镇的规模和有关明代前中期史实记载的可信程度。
关于土木之战中明军参战人数,最早的记载见于刘定之《否泰录》:“官军私属
共五十余万人。”[1]嘉靖后期以来,几乎所有言及出征人数的明代史家均沿袭此说,[
2]直至谈迁犹于“官军私属”强调甚明,[3]而清人自谷应泰以下均不提“私属”,径
作“官军五十万”乃至“五十余万”, [4]数字之差,语意全非。刘定之在《否泰录》
末说道:“臣因取目击耳闻,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
约其繁复,著为此录。”李实《李侍郎使北录》未记出征人数,[5]杨善《奉使录》今
不传,估计亦不及此。钱溥《袁彬传》今亦不见,其内容应为袁彬于塞外侍奉英宗的事
迹,也不太可能提到明军人数...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13
智化寺与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历史上一段公案。读《双槐岁钞》时,发现一则故事,“太学生进谏
”。景泰初,王振已死,英宗身陷敌邦,太学生西安姚显疏言:“王振竭生民膏血,修
大兴隆寺(似为后来的万寿兴隆寺),极为壮丽,车驾不时临幸。夫佛本与夷狄之祸若梁
武帝,足鉴前车。请自今凡内臣修盖寺院,悉行拆毁,用备仓廒,勿复兴作,万世之法
也”。这段话虽说不是指的智化寺,但按理说,王振把英宗送入敌手,罪不可赦,抄他
的家,扒他的家庙,改为仓库理所应当。姚显的上疏也是义愤填膺,有理有据。但是,
偏偏历史上没有上演这一段。使人费解。一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近三百年后,才由一
个叫沈庭芳的人,给皇帝参了一本,说王振这个太监骂名千古,为什么还有他的立像?
于是乾隆也依当时的政治形势,批了几个字“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后来,智化寺
王振的塑像才被砸毁。
这就有一个大疑问,王振在有明一代的官方评价中如何?这个问题深究下来,可以
考问明人对土木堡之变的评价。而且英宗复辟后,非但没有究王之罪,还在复辟当年,
给他建了“精忠祠”,智化寺也成了“敕赐智化寺”。是英宗昏聩?还是另有别情?尚
未见详解。
宦官为什么遭到文...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14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626/c1003-25203256.html
中国南海,是一个传奇。有多少朝代和历史人物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联;有多少不为人
知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海有着不同的称谓,汉代称南海诸岛为“崎头”;三国东吴
孙权命名东沙群岛为“珊瑚洲”;隋代为西沙群岛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称
西沙群岛;《宋会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诸岛。《元史》中之“万里石塘
”指今西沙、南沙群岛;明《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
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清代为南海诸岛的命名就更具体,仅海南渔民
使用的《更路簿》就有十多种,给各岛、礁、滩、洲所取的地名,多达120多个。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发现一个命名一个,发现一批命名一
批,由少到多,逐步完善,不断规范,最终实现标准统一。两千多年来,为南海诸岛命
名竖碑的数以千计,这些地名既遵循传统命名的一般规律,也凸现了南海诸岛命名的独
特性。

以古代名人命名地名,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南海诸岛的命名,坚持和发扬了这个...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10886
15
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解读洪保墓两块石碑——
741字洪保“寿藏铭” 再揭郑和下西洋谜团
郑和只是七次下西洋吗?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作为下西洋主要领导人的洪保,是
否真的率船队探寻过澳大利亚?对于这些终年困扰郑和下西洋研究的种种疑问,苦于缺
乏史料的有力考证,学界争议不断。惊喜的是,今年6月16日下午,南京南郊风景秀丽
、山谷幽深的牛首山南麓祖堂山一处工地施工中,挖掘出一个黑洞,根据出土的两块石
碑记载,这是伟大的航海家洪保之墓。近日,741个字的洪保寿藏铭被南京博物馆考古
专家解读,再次揭开郑和下西洋研究的诸多争议。
“寿藏铭”解洪保之谜
寿藏铭中记载,洪保是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与郑和、杨庆是同乡,他比郑和大一
岁。洪保作为郑和下西洋使团的副使,身份特殊。因此,今年6月洪保墓在南京南郊祖
堂山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两块石碑被秘密运回南京市博物馆后,有关洪保墓的
消息也随之告一段落。经过3个月的研究考证,昨日,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洪保墓考
古发掘领队王志高研究员对记者解读了两块石碑的文字内容。
他介绍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与之关
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亚周2013十大好书
亚洲周刊二零一三年十大好书揭晓,作者为陈翠莲、吴乃德、胡慧玲、李兆良、叶曙明
、阎学通、康宁祥、萧军、唐诺、吴晓波、陈智德及柴静。他们回顾往昔,挖掘尘封记
忆;打捞一麟半爪的史料线索,补足历史叙述缺漏,扭转欧洲中心史学观;亦有从理论
架构出发,瞻望中国未来,作出精采论述。
二零一三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非小说类)揭晓,来自两岸三地的陈翠莲、吴乃德、胡
慧玲、李兆良、叶曙明、阎学通、康宁祥、萧军、唐诺、吴晓波、陈智德、柴静写出了
年度好书。十本佳作的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直至我们尚未抵达的二零二三年,涵盖的内
容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到精英阶层的拼搏与迷途,乃至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浮浮沉沉。
既有回顾过去,从小事物小典故中挖掘被尘封的记忆,甚至凭学者的修养见识从一麟半
爪的史料线索中打捞,补足历史的缺漏,扭转欧洲中心史学观;亦有从理论架构出发,
高屋建瓴、大开大阖,瞻望中国未来的精采论述。
今天的中国经济仍以GDP每年近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发展,综合国力在二零一三年上升
到改革开放后的历史高峰,同时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的问题也到达了相对的历史高峰。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越走越远,但政...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7
易中天
易中天族谱
周一晚,国内大型寻根真人秀《客从何处来》播出第三集。至此,该节目首位嘉宾,历史学者易中天寻找家族历史的故事告一段落。节目从一份200多名易姓人士的死亡名单开始,追溯家族的历史。无论是死在日寇屠刀下的族人,还是幸免于难的易家40多口人的经历,抑或是精通诗文却科举之路不畅的曾祖父易翰鼎,似乎都给了易中天足够的震撼和感触。在第三集中,更多的易家往事浮出水面,令易中天连呼“我没想到”。
论辈分该管梁启超叫哥
易中天母亲的这次转变,缘于她父亲的一桩婚事。易中天母亲九岁之前,随她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易中天的外婆,还有两个弟弟生活在湖南湘潭乡下,父亲在外工作养家。易中天的亲外婆去世后,易中天的母亲先后跟着奶奶、大伯生活。直到外公来北京后,才有了第二次婚姻。易中天的继外婆叫朱濂,她的姑姑朱其慧是民国前总理熊希龄的妻子,朱濂当时就住在熊府,是这位前总理家的大小姐。但是她怎么会嫁给了中年丧妻,带着三个孩子的律师周诒铣,成为了周树奇的继母,也就是易中天的继外婆呢?
周树奇(易中天的母亲,湖南乡村少女)--周诒铣(周树奇的父亲,律师,中年丧妻,带着三个孩子)--周大烈(周诒铣的亲戚,陈寅恪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郑和远航缘何终止?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郑和远航缘何终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30 10:27:31 2016, 美东)
原创 2016-05-28 文/白云涛
郑和下西洋之后,亚非诸国向中国派遣使节,无论来者多少,贡品厚薄,都能得到明廷
隆重接待,无不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华的朝贡国逐年增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但这种为图“天下共主”的虚名而破费国家巨额财富,
其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
那些年,俺们出手阔绰
例如,永乐皇帝对日本国王源道义的赏赐:
永乐三年(1405年),赏钞五千锭、钱一百五十万、织金文绮纱罗绢三百七十八疋。四年
,赐白金千两、织金诸色彩币二百匹、绮绣衣十六件、银茶壶三、执银盆及绮绣纱帐、
衾褥、枕席、器皿诸物、海舟二艘。又赐白金千两、钱一千五百万、锦丝纱罗绢四百十
三匹、僧衣十二袭、帷帐、衾褥、器皿若干事;王妃白金二百五十两、钱五百万、锦丝
纱罗绢八十四匹。
如明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赏赐给前来朝贡的...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19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20
从两个方面--外交思维和文化输出简要说说我的看法,供批判。
中国的外交指导思想是睦邻,但实际上被搞成了息事宁人以德服人,成了“谁打我我骂
谁”,外交部成了宣传我国的唾面自干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自我陶醉的部门。中国的文化
输出毫无方向性,任凭张艺谋之流大搞揭短抹黑猎奇外f式的题材,外国人看了心里形
成的中国形象可以想见。
外交应该是什么?外交是不流血的战争。说穿了,外交跟战争一样是比谁的拳头硬,不
是比谁的道德情操高。在很多零和的竞争中,如果非要有一方吃亏不痛快,外交的目的
就是让对方吃亏不痛快。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中国的自欺欺
人的道德外交思维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不知道是停留于公元前呢,还是太超前已经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文化输出怎么搞?各民族都是要展示自己强美的一面,象中国这样以揭短抹黑猎奇外f
式的题材博取洋人一乐,得个小奖什么的,大国之中绝无仅有。想想好来坞是怎么树立
美国形象的?那位说好来坞太牛了比不了,那你想想韩国是怎么输出文化的?韩流已经
走向欧洲和美国了,且不说那些KPop团体,就说最近一个无名韩国大叔一曲“江南风格
”风靡全球,已然具有主流文化影响力...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沙群岛原来是太祖朝收回来的
再接再厉,继续抽铊粉的大嘴巴,啪!啪!!啪!!!
http://news.ifeng.com/mil/200803/0307_235_429982.shtml
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
2008年03月07日 10:42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中的一大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中,
由相距42海里的宣德、永乐两个岛群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宣德群岛的永兴
岛面积最大,为西沙的主岛。西沙群岛自汉武帝时代起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朝各代均加
以开发经营,自宋代后还派遣水师定期巡视。
永乐群岛由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琛航岛、广金岛、晋卿岛、全富岛、鸭公岛环绕
成一个马蹄形的礁盘,礁盘环绕着一个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泻湖。
但从50年代后半期,南越当局开始觊觎中国南海诸岛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两大群岛。
从1956年5月26日起,就公然提出领土要求。从1956年至1958年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
珊瑚、甘泉、琛航和金银4岛,后除了继续占据珊瑚岛外先后撤离侵占其余三岛的部队。
1959年2月22日,南越海军HQ225号炮艇侵入西沙,使用武力劫走中国渔船5艘,渔民69
人。为维护西沙... 阅读全帖
q*p
发帖数: 963
22
《明初海权扩张与朝贡体制重建》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日根
厦门大学军事教研室助理研究员 何 锋
【摘要】明初,在朝贡体制重建过程中,明朝的海上力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永乐帝通
过纠正洪武帝在海上力量投向上的错误,使明朝海军具备了向南洋、西洋地区进行远洋
投送和作战的能力,为将该地区国家纳入朝贡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支持。同时得益
于明朝海军的远洋投送与作战能力,才使明政府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控制了朝贡贸易的核
心——货币发行权和贸易定价权,从而确保明政府在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中大获其利。
【关键词】明初 海上力量投向 朝贡体制重建
洪武年间重建朝贡体制战略目标的确立与海上力量的错误投向明朝初创之际,国势艰难
。在朱元璋统治的31年时间里,虽然国家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国力也不宽裕,但这位
皇帝却早早定下了重建朝贡体制的战略目标,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地
位,来树立明朝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洪武初,海外诸蕃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但是洪武帝重建朝贡体制的
行动明显是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例如洪武三年九月(1370年9月),针对辽霫不来朝
贡,朱元璋公然向对方发出了武力恫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郑和远航缘何终止?
原创 2016-05-28 文/白云涛
郑和下西洋之后,亚非诸国向中国派遣使节,无论来者多少,贡品厚薄,都能得到明廷
隆重接待,无不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华的朝贡国逐年增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但这种为图“天下共主”的虚名而破费国家巨额财富,
其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
那些年,俺们出手阔绰
例如,永乐皇帝对日本国王源道义的赏赐:
永乐三年(1405年),赏钞五千锭、钱一百五十万、织金文绮纱罗绢三百七十八疋。四年
,赐白金千两、织金诸色彩币二百匹、绮绣衣十六件、银茶壶三、执银盆及绮绣纱帐、
衾褥、枕席、器皿诸物、海舟二艘。又赐白金千两、钱一千五百万、锦丝纱罗绢四百十
三匹、僧衣十二袭、帷帐、衾褥、器皿若干事;王妃白金二百五十两、钱五百万、锦丝
纱罗绢八十四匹。
如明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赏赐给前来朝贡的满剌加国王物品:
赐锦绣龙衣服二套,麒麟衣二套,及金银器皿,帷帐,捆褥。王妃及其子侄,陪臣,傔
(侍从)从彩段,纱罗,袭衣有差。王还国,赐金镶玉带一条,仪仗一副,鞍马二匹金百
两,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铜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匹,绢一千匹,金绮二...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22772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国现存最珍贵的中国文物
铜器很难存世,因为铜就是钱,一逢乱世就熔了做钱
宣德年本朝做的宣德炉到现在不过五六百年就已找不到了,现在的宣德炉只要是明清老
仿就算真品
l***5
发帖数: 3433
25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真古董喔----北京首博特展
存世稀少的宮廷用器--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龍耳爐
明 宣德(1426~1435年)
尺寸:口徑14.7、底徑12.2、高9.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掐絲琺瑯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
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燒制而成,它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
力。此爐呈圓形,兩側附龍首耳,器形倣自青銅器“簋”的形制,“簋”原是商周時期
的盛食器,後世作為香爐之用。通體在天藍色地上,用紅、黃、綠、白、紫等色琺瑯釉
填飾兩周纏枝番蓮紋,枝葉漫卷,花朵飽滿,上下排列有致。該爐雖沒有款識,但其胎
體厚重、器物成型規整、番蓮紋飾佈局疏朗、掐絲活潑豪放、釉色純正、釉質細膩等特
徵,與宣德琺瑯器特點一致,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典型器物。
a****e
发帖数: 9589
26
嗯,说朝鲜有点牵强,下面我再给你列列明朝的都司吧。
明朝于永乐五年(1406年)在安南设置交趾布政使司,至宣德三年(1428年)撤销。明
朝在今缅甸、泰国和老挝境内设置的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三宣六慰)。再说统辖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设置奴尔干都司,
管辖300多个卫、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奴尔干都司撤销。奴尔干都司前后存在
25年。明初的北界曾在今内蒙古的西辽河、沙拉木伦河至阴山山脉、贺兰山一线,但宣
德以后逐渐退到了长城一线。西北一度拥有的元朝全部疆土,也陆续放弃,最终后撤至
甘肃的嘉峪关。
当时明朝在这些地区设置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用金钱收买的方式,拉拢各土著部落,包括
满清,得到名义上的管辖权。而且由于气候恶劣,奴尔干都司也不是一个常驻机关,明
朝总共就没去过几次,从永宁寺碑就能看出,明朝只不过偶尔派人去一趟,给当地部落
头领发钱、发证书,没有任何管理功能。
有据可考的是奴尔干都司设立后,内官亦失哈等多次奉命去对当地部族宣谕抚慰。永乐
十一年(公元1413年)亦失哈第三次到奴尔干都司时,在都司城西南、黑龙江恒滚河口
对岸山上...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武当仙踪 (zt)
四、发思:拨雾寻径叩玄门
粗粗翻阅一下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即会使我们感到,庞大浩瀚卓异的中国道教文化之光
彩,在它历史的一步步足迹中,都在武当山道教史中得以闪现。
若以广义的“道教”而言,武当山道教应自传说中的玄帝修炼此山始。道教传说黄帝时
,天上北方星宿虚危(二星名)之精降临人寰,脱胎净乐国而为太子,太子十四岁入太和
山修道,经四十二年得道成仙,得玉皇大帝册封为北极玄天上帝,坐镇此山以佑天下。
因玄天上帝乃玄武星神之化身,广具“护道降魔”之道法,所以,太和山“非玄武不足
当之”,因此名曰“武当山”。实则道教常常是以人造神的。如老子李耳被造为“太上
老君”,吕洞宾、韩湘子等被造为“八仙”,陈抟被造为“老祖”……如此之类,便是
明证。由此可见,所谓净乐国太子者,实有可能乃古之一方称为“净乐国”之部落酋长
之子,是真实的人;入武当山修炼气功,功成具有惊人的特异功能也可能是实;然被玉
皇册封为什么大帝实乃宗教为教化手段之需要所给予的神化夸张。由此联系元朝武当道
士刘道明所著《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武当山“乃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
之者众”,算来武当山的道教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是同...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athome (习近干), 信区: Joke
标 题: Re: 沈阳一群汉服党身穿汉服,到北陵皇太极陵前祭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5 12:12:08 2013, 美东)
嗯,说朝鲜有点牵强,下面我再给你列列明朝的都司吧。
明朝于永乐五年(1406年)在安南设置交趾布政使司,至宣德三年(1428年)撤销。明
朝在今缅甸、泰国和老挝境内设置的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三宣六慰)。再说统辖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设置奴尔干都司,
管辖300多个卫、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奴尔干都司撤销。奴尔干都司前后存在
25年。明初的北界曾在今内蒙古的西辽河、沙拉木伦河至阴山山脉、贺兰山一线,但宣
德以后逐渐退到了长城一线。西北一度拥有的元朝全部疆土,也陆续放弃,最终后撤至
甘肃的嘉峪关。
当时明朝在这些地区设置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用金钱收买的方式,拉拢各土著部落,包括
满清,得到名义上的管辖权。而且由于气候恶劣,奴尔干都司也不是一个常驻机关,明
朝总共就没去过几次,从永宁寺...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434》前两页译文
达芬奇是个很好的描图员,他作的插图比原图更好,更精细。但插图毕竟是插图,
credit还是要给想出idea的人的。
我个人觉得这个“山寨中国说”比较靠谱。主要是根据有关人员的作案动机和心理,这
和事件本身以及后来发生的事都很一致。
在15世纪,中国人一次性(也可以是很少的几次)海量并且直接地传播技术到意大利,
这一件事如果是真的,中国人这么干的动机是什么? 这个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
,很好解释。在1434的书中也明确说了,宣德皇帝要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中土现在一切恢
复正常,一片大好,现在要宣示大德,大家都要来臣服进贡(年号宣德可能就有这个意
思),这个信息再远的地方的人都要送到。那人家不知道怎么来这么办?我们管教航海
技术。为了显示中土的高明,得带高明的技术去啊?不光要带去,还得教会人家,让他
们领受现代文明,大德嘛。呵呵。这个对现代人来说比较傻,但当时是make perfect
sense的。后来自己家出了问题,这种面子光没实利的事自然就不作了。
当时欧洲人也不是傻子,和穆斯林打的过程中也领教了一些现代文明的厉害。而且穆斯
林自然要对欧洲人搞技术封锁。好了,现在天上掉馅饼,高等文明... 阅读全帖
h****t
发帖数: 632
30
来自葛书
在《普天之下》中我做过如下结论: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经过了一二千年的发展,到这时建立了以中原
为中心,以华夏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一千余
年的时间内,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在找不到确切名称的情况下,
姑且依惯例这样称谓),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个政权,但自治的政
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81年。1840年后中国又进入了局部分裂或分
裂的阶段,至今还没有结束,真正的统一还有待完成。
所以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
,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但元朝以前分裂时间多于统一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
上是统一的。
在《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中我进一步作了说明和具
体计算:
如果以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为八十一年。如果把基本上恢复前代
的疆域、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作为标准,统一的时间是九百五十年。这九百五十年
中有若干年,严格说是不能算统一的,如东汉的中期、崇祯后期等。
如果以秦始皇灭...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31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5]
。正統以後,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鈔已不能通行,“积之市
肆,过者不顾”。正德年間,宝钞实际已经废止。"---wiki 大明宝钞
引文: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32、646、670页
作为业余人士,我们对黄这种业内人士还是应该有点尊重的吧?
z******4
发帖数: 4716
32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贵州
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广生
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之者
,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
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大媿
(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部没
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从
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向与
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这时
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帅;
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3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
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
是明太祖。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
,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
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
年-1644年)昭陵。”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十三陵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
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
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
,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
间阉党专政... 阅读全帖
g*****5
发帖数: 168
34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本来朱高煦是很有希望能
够成为太子的,因为在燕王朱棣造反的时候,朱棣派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带朱高煦出
征,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在造反
过程中,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
,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棣给了
朱高煦希望。
朱棣曾有多次易储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但是最终由于朱高炽宅心仁厚,加上太孙朱
瞻基深得朱棣喜欢,因此朱高煦最终也没有当上皇帝。
从此,朱高煦走上了作死的道路,朱高煦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而且作得让
人哭笑不得。活生生把自己从皇位候选人作成了藩王,然后作成了叛逆、囚徒,最后挂
掉。
几年后,永乐帝驾崩,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身登大宝,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但这个心地善良的胖皇帝仅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高煦蠢蠢欲动了起来。
当时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高煦打好了算盘,自己的封地乐安正
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朱瞻基,干掉他,然后自己就趁乱
进京登基...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5
u can google to find out the info. yourself.
明朝的疆域近些年在网上不断出现争议。有的文章引用台湾李傲的看法,认为明朝(至
少是明朝末期)的疆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有的文章却说明朝的疆域比清朝的还要大
。那么,明朝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

图一.明宣德八年疆域图
一.明朝前期的疆域

首先,我们引用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明朝宣德八年(1443年)疆
域图(见图一),看一下明朝前期的疆域。

由图可以看出,明朝前期疆域包括下列现已不属于我国的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

但明朝前期疆域不包括大部分新疆(近四分之三)、近一半内蒙古地区,也不包括
台湾。

按此疆域图计算,明朝前期疆域面积大约是110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
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羁縻统治区。分属
于奴尔干都司、乌...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662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http://pop.6park.com/chan1/messages/33199.html
美籍中国通预言:蒋介石统一不了中国
送交者: 大鸟看世界 [秀才] 于 December 31, 2012 05:33:46 已读 381 次 @大鸟看
世界@的微博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鲜花礼品
圣诞节鲜花 5折送回国
sungames 博彩
在线奖金,奢侈得豪奖。
戴维斯(中)访问延安时与中共领导人合影 www.6park.com
电影《一九四二》中,美国记者白修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当时,像白修德这样活
跃在中国的美国人并不少,约翰·戴维斯就是其中之一。美国著名东亚问题专家费正清
曾感叹说:“在约翰逊总统使我们陷入越南战争时,如果约翰·谢伟思、约翰·戴维斯
、柯乐博3人中有一个能取代那些对亚洲没有多大了解的官员,当上负责东亚事务的助
理国务卿的话,美国人在越南的结局会好很多。”戴维斯跑在时代前面,是最早主张与
中共建立联系的美国外交官,却也因此遭到清算,“流亡”秘鲁10年。
“这命运可不是蒋的,而是共产党的”
1908年,戴维斯出生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37
郑和十万大军下东洋 招抚日本国平定倭寇
原标题: 明朝郑和下东洋:征服日本?
作者:用心沟通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名马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
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
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
保太监。
郑和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
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
慧与才识。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
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亚洲非洲等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
迹遍及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38600
38
西沙之戰(中国称“西沙自卫反击战”)是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群島西部的永乐群岛
海域中國人民解放军海軍與越南共和國海軍(南越海軍)間發生的一次小規模的战斗,
结果南越海軍撤退,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西沙群島西部的永乐群岛中的珊瑚、甘泉、金
银三島,并巩固了对整個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
目录 [隐藏]
1 背景
2 西沙海战 2.1 战前情况
2.2 双方对峙
2.3 交火
3 登陆作战
4 战后调查
5 双方伤亡
6 双方舰艇 6.1 中国人民解放军
6.2 越南共和国海军
7 各方反应 7.1 美国
7.2 南越
7.3 北越
7.4 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越共)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
7.6 中華民國
7.7 菲律宾
7.8 印度尼西亚
8 戰爭影響
9 参见
10 註釋
11 参考文献
背景[编辑]
西沙群島主体分为东部的宣德群岛和西部的永樂群島(该群岛主体由金银岛、珊瑚岛、
甘泉岛、广金岛、琛航岛及晋卿岛等岛礁组成)两部分。1932年起法国实际控制西沙群
岛的部分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中华民国管辖,1946年起国军在西沙群島的最大
岛屿永兴岛(位于宣德群岛)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482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经济热点] 京东式诱惑
早上不到六点,三个工人就开始在时代广场东南侧的入口处搭架子了。纳斯达克
特意为京东的IPO做了一头“金牛”,它被红布盖着,按照流程,京东CEO刘强东要在敲
钟之后亲手为它揭幕。
天下着小雨,偶尔会有几个晨跑的人停下来,“JD,法学博士,这是什么公司
?”一个白人妇女指着背景板上的logo向本报记者询问,她并不晓得这家来自中国的互
联网公司意味着什么。
而此时,京东负责IPO项目的团队已经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大楼。他们还要做最后
的部署,毕竟前一天的踩场不算顺利。纳斯达克的发布厅十分狭小,京东邀请了五十多
位记者,再加上不算少的高管和投资界人士,如果全部进去,就会人贴人。事后证明,
也的确如此。而且,最关键的是,雨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在同样注重“风水”的西
方国家,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但一切都虚惊一场。雨在开盘前就停了,纳斯达克CEO Bob Greifeld因此激
动地在一开场就连说了三遍“no rain”。现场也“误打误撞”得热闹非凡,当
Greifeld说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单IPO”时,台下的人疯狂
了。
...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40
三年前我就介绍过这本书了。
http://yyhh.org/blog/2011/02/%E4%B8%AD%E5%9B%BD%E7%9A%84%E6%8A%
1434》是一个英国退役的潜艇舰长Gavin Menzies写的书,是他的《1421》的后续。《
1421》主要是说是中国
人,具体的说,就是郑和舰队的一支,发现了美洲。自然,有很多人质疑。其中一个观
点就是如果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咋没到更近的欧洲?《1434》就主要讲郑和的舰队的一
支,在最后一次出航的时候的确到了意大利,并且带去了技术引爆了文艺复兴。 这本
书也花很大篇幅介绍了中国舰队使用的星相航行技术的细节,弥补了上一本书的一些缺
陷。
这本书的前两页我翻译了一下:
-------------------------
我(Gaviin Menzies)在写《1421》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为什么
很多职业历史学家如此缺乏好奇心。毕竟,哥伦布被认为是在1492年发现了美洲,但在
他出航的18年前,他就已经有了一份美洲地图,并在他后来的航行日志中承认了。事实
上,在他第一次出发前,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就签了合同...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41
唐朝数据完全没有。
==============================
中国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编辑]
此页面乃关于中国在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列表,数值依据购买力平价因素。
本页內所述之王朝并不全然以一国为准。例如汉朝、元朝、清朝等王朝的疆域包括目前
中国疆域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朝代于列表中乃根据曾记载的数值换算來相应。
美元数目是以当前美元价值为基础,并纳入购买力平价之后考量的预估;相关预估来自
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其他一切对历史上的经济数值之评估一样,相关之货物與价值
上的计算可能有些或者不全然准确,仅供参阅人评估参考。
表中的“——”表示参考文献中缺乏相关数据。
目录 [隐藏]
1 历年中国GDP
2 历年中国人口
3 历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对比
4 請參見
5 註釋
6 参考文献
7 外部聯結
历年中国GDP[编辑]
公元纪年 中国纪年 购买力平价
百万美元[1] 占世界GDP比例
百分比 (%)
1年 汉平帝元始元年 26 820 [2] 26.2
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辽穆宗应历十年...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42
楼主你就扯淡吧。
你最大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就是:
凭什么那么多武将,当权太监,皇帝,等等一大票人,非要听从文官群体的话
一窝蜂的去亲征。......
===================================
你所列举的理由,其实是阁下对土木堡之变真相的认知障碍,阁下无法跨越这个障
碍,阁下同意吗?分析问题,不能被一些自己脑海里的认知障碍所羁绊,应该直面事件
本身。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皇帝亲征大军出征,后方粮食没有及时运上来,连运给皇帝亲
征大军粮食的建议都没有,而事后应该负责的官员一个都没有被弹劾,甚至连一个替罪
羊都没有!
皇帝亲征,文官们是阻止的,以防止皇帝借亲征重振皇权,阻止不了才实施了土木
堡政变。粮草历来都是在后方的文官们负责的,不交给他们借给谁?谁能真正的分得清
敌人是谁,有些敌人伪装的很深,这种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皇帝和武将勋贵集团也没
有想到后方的文官们居然敢冒着谋反的风险制造了土木堡政变
后方的文官们事实上已经给皇帝的亲征大军断粮了,没有很大的把握他们敢这么做
吗?事实证明后方的文官们成功了
历史上成功的政变那么多,以玄武门之变来说,李世民要买通宣武门...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43
明朝内阁推动文臣统军,谋夺兵权!
明太祖为了防范统兵将领专权,保证自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
队没有调遣权,调遣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兵部在军队中虽有任免、升调、训练之权,但
不统兵。每逢战时,由皇帝亲自委派专人担任总兵官,统领卫所军队出征。战事结束,
总兵官归还将印,军队归回各卫所。军队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明太祖从
军事上加强和巩固皇权的重要措施。
明朝皇帝还建立了一个世袭的军事贵族阶层,让他们成为他的军事建制的基础,同
时成为他的征战中的主要军事领袖。这些贵族们并未得到特别高的俸禄:公爵每人2500
至2200石禄米,侯爵每人1500至800石禄米,伯爵则为1000石;但是他们占据着有特权
的品级,这种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得到的物质福利。他们享有皇帝
的信任;他们作为皇帝的代表节制着最重要的部队;同时,他们还不受文官的限制,总
而言之,军事贵族大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权力;他们也大大地增长了军方的特权,
同时也大大地有助于皇帝反对外国民族的战斗中取得各种各样的胜利。
兵权本来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出征靠武将或干脆自己干,文官和内阁只能从
旁协...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44



靠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回族中的喇姓,多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的“喇”字。据《陕西通志》载,
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
另,“奥都喇合蛮之后裔姓喇”。(《回教民族说》)喇姓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青海
等地。

回族中的拉姓,是由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的名字演变而来。参见“喇”。

回族中的剌姓,早期见于元代。如元统元年(1333年)进土授温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的
刺马丹、泰定四年(1327年)任镇江团山巡检司巡检的刺马丹。此外,在元代的官员中
还有剌马先干、刺速蛮、刺哲(西域阿鲁温人)、刺利等人。刺姓回族现今分布不详。

回族中的腊姓,见于江苏扬州。唐代时,扬州为伊斯兰教早期传入中国的地区和对外开
放的重要口岸,故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便留居于此,腊姓便是这些留居者遗传下来的
姓氏之一。另可参见“玩”姓。

回族蓝姓是“由伊斯兰人名(来自阿拉伯语),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姓。”(《认祖归
宗——中国百家姓寻根》)如元代的词曲家蓝楚芳,原本“西域人,回回族”,入关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单读史 腐败在任何时代
西单读史
腐败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无法避免,差别在于对待腐败的方式和控制腐
败的措施。明代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从制度上减少权力被滥用的机会,推行公
开透明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增大腐败的机会成本,当属治本之策。
明代后期贪腐横行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官员们畏惧于肃杀严酷的高压政治,大多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不敢擅越雷池。仁宣时期,君臣相处比较融洽,皇帝能够做到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任
贤使能。朝廷贤臣毕集,正良之风昌盛,对贪官污吏亦能做到严加惩处,其时“三杨”
辅政,史称“天下清平,朝无失政”,因此明代前期官场吏治相对清明。但英宗后期,
特别是宪宗成化、武宗正德年间,由于宦官专权,朝政日趋腐败。嘉靖、隆庆之后,朝
臣间门户之见加剧,党争之势日显,官员考察形同虚设,贪腐之风遂呈不可遏制之势。
吴晗曾统计,入《明史·循吏传》的一百二十五人中,从嘉靖帝即位到崇祯帝自缢于煤
山的一百二十三年中,仅有五人,其余一百二十人都出在其前的一百五十三年。这是晚
明时期官场贪腐令人触目惊心的直接反映。
明代中央所属六部中,吏部掌管官吏任命,自然是受贿最便而得利最厚的肥缺。按惯例
,吏员考满准备... 阅读全帖
v***o
发帖数: 1554
46
是的
但是有回回的概念。 西域来的都叫回回。犹太人也叫回回。称花帽回回。是个方便的
代称。
人们知道的的“回纥”、“回鹘”、之类大概是现代回族的词源之一。

赐予回回的李姓,不仅唐代有,明代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
哈只,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此外,有个别
的李姓则是改姓。如明代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
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姓“李”了。(参见《闽书.方外志》)清代,内务府回回人
尼亚咱改姓为李,这也是回族李姓的又一支。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
区。李姓也有属皇帝赐姓的,如唐代进士李彦升、唐末词人李珣及其胞妹前蜀国主昭仪
李舜弦,原名哈只一回回人氏,明初宣宗宣德一二年(1427)赐姓李,名诚。时任通事
,授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33)。等等。
M****h
发帖数: 4405
47
所以叫回族可以
但是姓教的应该叫穆族
不然尼玛太无耻了,想要特权就说自己是穆族来自西亚,占便宜就说自己是回族是中国人

是的
但是有回回的概念。 西域来的都叫回回。犹太人也叫回回。称花帽回回。是个方便的
代称。
人们知道的的“回纥”、“回鹘”、之类大概是现代回族的词源之一。

赐予回回的李姓,不仅唐代有,明代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
哈只,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此外,有个别
的李姓则是改姓。如明代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
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姓“李”了。(参见《闽书.方外志》)清代,内务府回回人
尼亚咱改姓为李,这也是回族李姓的又一支。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
区。李姓也有属皇帝赐姓的,如唐代进士李彦升、唐末词人李珣及其胞妹前蜀国主昭仪
李舜弦,原名哈只一回回人氏,明初宣宗宣德一二年(1427)赐姓李,名诚。时任通事
,授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33)。等等。

发帖数: 1
48
明朝皇帝喜欢高丽妹,动不动就让高丽进贡妃子。
除了朱元璋,明朝永乐、宣德两代皇帝各有八位朝鲜(明初称高丽,后来叫朝鲜)妃嫔
;在明宫中作侍女、女史的朝鲜女子,永乐朝二十二人,宣德朝十六人。韩国人淑妃李
氏,就为朱元璋生了好几个儿子,另一个韩国人䂵妃就更厉害了,她为朱元璋生
下了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s**********t
发帖数: 1846
49
来自主题: Salon版 - 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http://pop.6park.com/chan1/messages/33199.html
美籍中国通预言:蒋介石统一不了中国
送交者: 大鸟看世界 [秀才] 于 December 31, 2012 05:33:46 已读 381 次 @大鸟看
世界@的微博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鲜花礼品
圣诞节鲜花 5折送回国
sungames 博彩
在线奖金,奢侈得豪奖。
戴维斯(中)访问延安时与中共领导人合影 www.6park.com
电影《一九四二》中,美国记者白修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当时,像白修德这样活
跃在中国的美国人并不少,约翰·戴维斯就是其中之一。美国著名东亚问题专家费正清
曾感叹说:“在约翰逊总统使我们陷入越南战争时,如果约翰·谢伟思、约翰·戴维斯
、柯乐博3人中有一个能取代那些对亚洲没有多大了解的官员,当上负责东亚事务的助
理国务卿的话,美国人在越南的结局会好很多。”戴维斯跑在时代前面,是最早主张与
中共建立联系的美国外交官,却也因此遭到清算,“流亡”秘鲁10年。
“这命运可不是蒋的,而是共产党的”
1908年,戴维斯出生在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Talk版 - 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
1426年,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尊奉:仁宗皇后张氏,为皇
太后。二十八岁的宣宗,是中国历代皇帝中难得一遇的孝子,对母后张氏十分恭敬,军
政民务等国家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太后张氏,是爱民助政的宫廷贤母!当时四海
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进贡虽非珍玉奇宝,但蔬果野味而已
,宣宗都要先奉上太后,自己才能享用。母贤子孝,成为宫廷的典范!
宣德三年(1428年),张太后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入宫朝贺礼毕,宣宗亲自陪着太后游
西苑,率皇后、贵妃一干人等,登上万岁山,宣宗奉酒向母亲祝寿,太后大喜,与儿子
欣然对饮,说道:“方今天下无事,我母子得以同享此乐。”
宣宗连连点头受命。大臣们又献词颂德,祝贺太后寿诞,至日落,才尽兴而归。
第二年,宣宗又陪着太后拜谒长陵、献陵(分别是成祖和仁宗的陵寝),宣宗骑马在前,
为母亲开路引导,走至清沙桥下马,亲手扶着太后车驾,慢慢前行。百姓夹道迎接,山
陵旁不论老少,都跪在地上,向皇帝、皇太后三呼万岁。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对身旁的
宣宗说道: “百姓之所以爱戴皇帝,无非因君王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皇儿应爱民如子
,始终如一,方不...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