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复调音乐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n***d
发帖数: 8857
1
你好奇这个干嘛?
i**i
发帖数: 1500
2
本科文凭虽然不值一屁,但是本科训练对人的影响是很深的。
A******u
发帖数: 1279
3
马克思的哲学不叫辨证法,叫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的物质本源从古希腊就有影子。随着近代科学发展,后来在法国兴起。马克思应该
是从德国的费耳巴赫那里听了一耳朵。
现代辨证法来自黑格尔和康德。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是辩证法和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黑
格尔两次,就创造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你们学的马原也不是老马的原版,是从第三国际传来滴。第三国际就象今天的基地组织
,是恐怖组织。所以他们更突出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弱化了人的中心地位。
c*****g
发帖数: 1856
4
每首组曲都反映了巴赫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首明快乐观; 第二首
是悲剧性的;第三首富有英雄气概;第四首表情宏伟,气势宽广;
第五首波澜汹涌,深不可测;第六首的前奏曲是全套作品中最精彩
的,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浩瀚流走,气宇奔腾,是巴赫
一次神奇的发挥,可以称之为是大提琴上的“恰空”。余下的舞曲
勾措了恬淡的田园风光,以一种幸福安记的心情,来结束这套美妙
的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用的都是舞曲形式,但却绚丽多姿,绝不单调。
在情绪风格和声织体上的变化对比,层出不穷。这是属于越听越有
滋味,越能领略变化之妙的杰作。
卡萨尔斯是在他首演了这套巨著35年之后(1936—1939)录下
唱片的。这是HMV公司著名制片人盖斯伯格一再劝说的成果。卡萨尔
斯自我要求极严,体现在这套唱片中,音准、节奏、渐强 渐弱的
变化等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学习的地方很多。某些重音的加入,有
的是为了表示调性的转换或和声的变化;有的是为了划清乐句的需
要;也有的是为了衬托复调的特征。卡萨尔斯的功力极深厚,一些
快速的经过句,处理得往往像散板那样自由洒脱。克莱斯勒在分句
中运用自由速度而又使整个乐句节奏具有严整感的 、罕
s*********t
发帖数: 600
5
你可以推荐一些哦,不要太多,代表性的适合入门的选几个。
还有海顿的,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也请推荐。
最好写成我上面转帖的帖子的格式:中英文加上编号。
t*******r
发帖数: 22634
6
其实我觉得即使没有用典,在这首里面,“肖邦”两字的出现也会带来不协调。
因为即使不用典,整个诗还是古风古味,明着出现“肖邦”总是个大大的不协
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你在巴赫的复调音乐里面突然出现一个爵士的动
机,虽然都不是一个旋律,只是一个动机而已,但肯定是嘎嘎嘎的突兀了。
你说的要少出现古人名字的典故有道理,因为古人年代没有现今的钢琴,尽管
钢琴两字并没有出现诗的正文里面,但是隐约的确是一个不协调。这个不知道
该怎么处理,目的是既要使这种不协调能调整到自然的程度,又不能过多限制
表达手段。这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t*******r
发帖数: 22634
7
啥尝试?巴赫的复调音乐里面突然出现一个爵士的动机?突出这种不协调以达到
特别的效果?
w***s
发帖数: 4394
8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民族音乐国际化
基本上所有好的民乐编配,都是采用“支声复调”,就是说,像大树的枝杈一样。基本
上大家都是在奏同一条旋律,各自根据自己的乐器特色加花。这种复调接近于齐奏和复
调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状态的复调。这种编配手法是民乐小合奏,如江南丝竹,广
东音乐,以及戏曲伴奏中的最常见形式。这种编配不会抹杀民乐器的个性,也不会产生
太多西方理论体系的“和弦”。如果让民乐器来奏“和弦”,那效果是非常让人难受的
。而管弦乐队的形式,是以演奏主调音乐为主的,也就是基本编配手法是和弦或分解和
弦。所以,照搬西洋乐队的组织形式,组成大型民乐队是非常不合理的,特别是那些拿
西洋乐队在乐谱简单改编一下就给民乐队演奏的情况,那效果就更可怕了。合理的组合
应该是独奏,以“支声复调”为主要形式的民乐小合奏,或者中西结合。比如民乐器独
奏/演奏有特色的间奏/演奏对位声部,而西洋乐器演奏其他独奏声部,以及主要负责伴
奏。西洋乐器可以是管弦乐队,室内乐,甚至商业音乐的各种band组合,都是很合理的
形式。无论是严肃音乐,流行音乐(周杰伦那样的),改编音乐都可以。总之就是应把民
乐当成特色乐器来用,少而精是关键。
M******8
发帖数: 10589
9
【作者自注1:本文根据在北京中国文联大楼“人民音乐”编辑部2005年11月25日创作
座谈会为反驳中国音协在中宣部的名义下的“积极推动民族交响乐创作”一文的发言整
理而成。也可分开各节而分次发表。特注2006年5月31日】
【作者自注2:自本文写成以来,没有任何报刊能发表。2007年4月31日】
“喜闻乐见”就其字面的本义来说,是一个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接受的口号,也是缘出于
1942年的“讲话”。说的是要求艺术作品不但要有革命的政治内容,而且要能被广大的
工农兵欣赏者所喜闻乐见。而甚么是工农兵呢?中国的工人还很少,而且又都是来源于
农民,中国的兵也是主要来源于农民,所以为工农兵服务实际上就是为农民服务,就是
艺术作品要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的欣赏标准和艺术形式才能被接受。所以它是个
农业文明的审美和欣赏标准。当时是战争年代,“白毛女”和“十二把镰刀”就是这个
口号指导下的产品。所以,它从提出之始就不是穿越人类思想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的时
空的,而是有特殊界定的,这就是文艺为以推翻蒋介石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战争及其工具
——根据地的军民服务。
从1949年建国后,历史条件根本的不同了。但是我们...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0
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的精神处于裂变中;有人说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有人说他
是孤独的行者。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说他的音乐一钱不值。很多机构对他的态度有一种
默契:“作品可以演,话不要说”。
他是作曲家王西麟,也是一个病人。
2010年,瑞士演出结束,王西麟谢幕。音乐会演奏了他的新作《钢琴协奏曲》和《喜剧
的对话》。以“喜剧”命名,其实有一个沉重的主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告状的逻辑在中国几千年没变。 (受访者/供图)
2011年11月19日,第五次个人专场音乐会结束,作曲家王西麟把江南春饭馆的服务员小
王送回住处。
这天下午,16岁的小王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陪着75岁的作曲家走台。他在北京中山音乐
堂的大厅里接人、发票、合影,她替他拎包、拿大衣——王西麟没 有学生,惟一的女
儿在德国求学。江南春饭馆离他家走路不到3分钟,来北京不到半年的小王是山西长治
人。《太谷秧歌交响组曲》是当晚音乐会的压轴之作,太谷 和长治离得不远,也是山
西的一个县。
送走小王,王西麟拖着患“退形性劳损”的双腿,爬上四楼的家,等着他的是白开水就
干饼子——这是他在每场音乐会后的标准食谱。这...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4394
11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好了别吵了
西方的和声复调这些技法,在民间音乐中是不存在的。民间音乐中有非常原始的和声和
复调,可以说是最最初级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推敲实验的形态,在背后并没有任何严
谨的理论支持。而西方古典音乐,是经历了1千多年的反复实践,总结经验,到理论,
再实践,再到理论,这样无数次反复总结的一套非常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中间一直没有
间断过。这就跟祖传秘方和西方现代科学的对比类似。再详细的我也没有办法跟你解释
清楚了。
你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问你,你知道如何写一首曲子,写完以后,把谱子头朝下倒着
放,扔然是一首曲子吗?这样的工作,用西方复调技法就可以完成,每个复调学到家
的人都可以,不需要特别的天赋。
g***e
发帖数: 1168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1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g***e
发帖数: 1168
14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Singlemind
《singlemind》是Nikolai Leskov故事集《The Enchanted Wonderer and Other
stories》中一篇。Leskov(下称小乐)何许人也?据说是十九世纪
下半叶甚至十月革命前俄国一位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小说家,又说其生平并不惊人--被左
右共嫌的遭遇,虽然不幸,却远不如同时人的冤屈来的精彩;为其不平叫屈者似乎发轫
于上世纪上半叶之西欧 (算上中部德语世界) ,包括Walter Benjamin (下称小本)。小
本在大俗作《Illuminations》中大谈小乐,令人印象深刻不下小乐晚辈的Kafka (下称
小卡) 与Baudelaire。小本本人经历稍似小乐,除了早夭外称不上精彩,而其早夭,除
了啼笑皆非我竟然寻不到更好形容,或者说啼笑皆非这感受本身就教我啼笑皆非。谈回
小本本人,死相如此,实在令他诸多昂昂论述打折,虽然如此,小本到底才短气高,品
味 (和推荐) 我是服气的,服气到到远超15美金,够我从马鬃上买来小乐这部故事集。
小乐据说自谓小说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今人赞语却大相径庭,诸如『surreal,
gripping,violent...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15
(只转载不负责)
文/木叶
《上海电视》2012年3月B期
在春天里,在上海古籍书店里,遇见摇滚汪峰。
黑衣一袭,言语节制,不像他所景仰的金斯堡。不那么愤世嫉俗泥沙俱下一泻千里。他
曾不止一次提及,颇受金斯堡《嚎叫》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瓦解》了。
至于小说,他最喜欢亨利•米勒、马尔克斯和凯鲁亚克。
“理想总是飞来飞去/虚无缥缈/现实还是实实在在/无法躲藏/心里充满欲望/身体没有
力量/我不想感到悲伤/只好装得放荡/飞来飞去/飞来飞去/满怀希望/我像一只小鸟”,
这是小说《晚安 北京》主人公王凡所喜者。在小说第五章,作者安排这首《小鸟》自
一户人家飞出,作者还安排王凡喜欢这支乐队——“鲍家街43号”。
汪峰是“鲍家街43号”的发起人、主唱。鲍家街43号,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码。
《晚安 北京》是他多年前的一部小说,还是他的一首歌,而今又成了一部书。
5岁,他开始拉小提琴,25岁放下,狂奔向摇滚。自认首张专辑《鲍家街43号》,还是
有着对大师的膜拜心理。到了《花火》,渐渐找到了比较有个性的一套方法,包括词曲
以及演绎。
《春天里》,大家说得已多。春天,注定连接并蕴含着冬与...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44466
1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好了别吵了
你这个实际上说的是西方的复调,不是中世纪教会的复调吧。我并没有否认西方音乐理
论的进步性。我强调的是,这些西方“古典”音乐的成就,恰恰是在教会控制力减弱的
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
维基是这么写的:
这时期的音乐活动受到基督教影响很大,音乐多以宗教仪式或歌唱颂歌为主,以功能为
重,例如格雷果圣歌。歌词多是采自圣经。
特色是旋律高低起伏变化小,缺乏和声基础,表现朴实。
对中世纪音乐贡献最大的是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和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横向对比476-1453年世界上其他地方比如中国的音乐,我认为欧洲这1000年是失去的
1000年。
用你提到的找祖传秘方和西医类比,现代西医当然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医学理论,
但这和教会,中世纪一点关系也没有。
t********r
发帖数: 4908
17
☆─────────────────────────────────────☆
fourpigs (目前小猪两个,已经焦头烂额了) 于 (Thu Jan 28 14:48:16 2010, 美东) 提到:
一、入门阶段
入门阶段的定义:入门阶段指进入《车尔尼》之前的学习阶段。
入门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调动兴趣,学会识谱,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能够
身心放松地进行演奏,养成正确的读谱与练琴习惯,其核心问题是识谱。
入门阶段的教材:入门时期必须采取中央C入门的教材。《汤普森浅易钢琴教
程》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启蒙教材。此教材识谱路子好,从中央C出发,高低音谱表
同时学习,学生不走弯路,学得快。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很受儿童喜欢。目前还
有很多入门教材,包括以中国作品为主的教材,如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
程》等,这些可以作为补充,个人以为都还不宜代替《小汤》。
《小汤》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中央C附近的音符进行反复认音练习,掌握五
线谱基础知识,并将线谱与键盘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数拍子,培养正确的节奏感。...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4394
18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指挥家是怎么练成的
西方音乐最重要的技术,和声,复调,都是从中世纪时发展来的。没有这段历史,西方
音乐就跟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一样了,没有复杂的和声,也就没有现在的西方古典音
乐,更没有现在的流行音乐。
西方音乐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教会养了一帮音乐家,衣食无忧的去自由搞
创作,进行了大量复调和声方面的实验。到了13世纪新艺术时期发展到了极致。而后来
的文艺复兴,反而是对以前音乐的极大简化。当然,是在前人那些极端实验的基础上,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做到简化而又效果好。这类似于古代西方人搞科研,都是衣食无
忧的人在搞。即使是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教会在支持音乐家。当然很可能是教会听不下去
13世纪如此复杂晦涩的音乐,希望改变。
不要把国内学的那点中学历史套到西方音乐史上。
w***s
发帖数: 4394
19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指挥家是怎么练成的
西方音乐最重要的技术,和声,复调,都是从中世纪时发展来的。没有这段历史,西方
音乐就跟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一样了,没有复杂的和声,也就没有现在的西方古典音
乐,更没有现在的流行音乐。
西方音乐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教会养了一帮音乐家,衣食无忧的去自由搞
创作,进行了大量复调和声方面的实验。到了13世纪新艺术时期发展到了极致。而后来
的文艺复兴,反而是对以前音乐的极大简化。当然,是在前人那些极端实验的基础上,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做到简化而又效果好。这类似于古代西方人搞科研,都是衣食无
忧的人在搞。即使是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教会在支持音乐家。当然很可能是教会听不下去
13世纪如此复杂晦涩的音乐,希望改变。
不要把国内学的那点中学历史套到西方音乐史上。
b****a
发帖数: 4465
20
作者:何占豪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闻世已近半个世纪,当年参与创作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这首乐曲
竟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现在几乎成为国际乐坛上中国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了。随着乐
曲知名度的提高,何占豪、陈钢、俞丽拿三位当年凭着参与《梁祝》创作和演奏而一举
成名的小青年,也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对国家作出贡献的“名人”了。几十年来,记者
频繁采访,媒体年年曝光,把三个人因为《梁祝》的成功而越抬越高。可是我心里总觉
得别扭:一是因为我们三人仅仅是当年《梁祝》创作过程中部分工作的参与者,而为《
梁祝》而付出精力的师生很多很多,有的还是《梁祝》成功的决定性人物。二是因为有
的文章和言论太离谱,甚至为了炒作而歪曲事实,很不应该。我多次讲过,不要“神化
”《梁祝》;如果能实事求是的从它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吸取某些经验或教训,也许对年
青一辈音乐家们有所启发,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民族音乐事业
而奋斗的。同时,也应该留下一部真实的《梁祝》诞生的历史,供理论家们去总结研究
。否则,多少年后,人们就很难辨别真伪了。因为我是这首乐曲从开始创意到完成全曲
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知情者,我有责任提供给大家。这就...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1465
21
一、胡彦斌《味道》
辛晓琪原唱,bB 大调,音域 G3 - D5,胡彦斌在 F 大调,音域 D3 - C5
总体而言胡彦斌这首《味道》改得相对克制。歌曲的第一套主副歌只是把速度降下来、
律动拉开,有一个从弱到强从简至繁的发展,但全乐队进入后的高潮点还保持了流行摇
滚的感觉,没有在风格上做改动,至此基本遵循了原曲意图。
变化出现在第一个副歌段结束后。胡彦斌没有按惯例反复回主歌段,而是直接在副歌基
础上发展。调式上做了一个同主音大小调转换,由 F 大调转为 f 小调,完全扭转了歌
曲色彩。小调的二级延留主和弦(Fmsus2 = F bA C G)相比大调(Fsus2 = F A C G)
,由于小二度的存在(G bA),所以和声张力要大得多,提供了紧张而神秘的色彩。这
个小调段落结束后,胡彦斌再次切换回同音大调,完成了第三遍副歌,并在第四句再次
切换到小调,直至结束。
单论歌曲本身,胡彦斌的唱、编、改都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为了给节奏相对单
薄的原曲增加内部律动,需要整体降速来增加内部空间。但降速后段落数量必然减少(
因为还要考虑歌曲时长),就无法通过段落的层次变化来实现足够的情绪对比...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2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
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
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
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
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
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
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
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
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
大成,是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
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
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巴赫被称为“西
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
“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
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
w***s
发帖数: 4394
2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Re: 寻NYC附近的作曲老师
你提的这些人要么是学院毕业,要么是在教会学习的,没有学院的基础,他们什么也做不
出来。创新来自于生活?那么非西方音乐怎么没有创新出那么丰富的复调和声?甚至很多
地方严格的记谱法都没创出来。Debussy, Ravel的风格是当时学院派青年学生的一种流行
趋势,他们时代的很多人,比如Satie,虽然属于不同流派,但是语言上非常相似。Debus
sy音乐的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德奥古典音乐,俄国民族主义,东方音乐。“音乐是最抽象
的艺术”,自从音乐和语言分离以后,基本上就是独立发展的,音乐只来自于音乐本身,
并不来自其他东西。就像science到一定高度以后,只有技术含量不高的小发明,小创造
才来源于生活,需要很强理论基础的都是来源于不断的research,参考别人的research等
等。
BTW,巴赫并不是首创平均率,他的贡献是推广了平均率。

曲家
修道
学院
成依
度阶
位法
彩的
l****r
发帖数: 5317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征文】从《1Q84》看村上春树
我读村上的作品也不算少了,间或有些感想,但是也聚不到一处。前段看了《1Q84》就
散乱的想点我对村上的感觉。
1.风格的度
村上无疑是很有个人风格的作家,但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由得想,他的风格是不是
反过来束缚了他的发展?对于作家来说,该怎么把握风格的度?
有些作家写谁像谁。往著名里说,曹雪芹,鲁迅,巴尔扎克,契诃夫;往流行了说,也
有金庸和六六。有些作家写谁都是自己,比如安妮宝贝和古龙。其实应该还可以举出很
多更出名的作家,但是我觉得有点不保险,比如博尔赫斯,杜拉斯,塞林格,卡夫卡,
张爱玲,但是他们虽然在作品里留下了很重的个人痕迹,但是还是可以给和多种类型的
人画像的。
那么村上也许就是我知道的“著名作家”里最明显的写谁都是写自己的人了。
具体到《1q84》这本书,写天吾改小说的过程,感觉是他的写作经验谈;青豆如何训练
肌肉,参照作者的另一本非小说:《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就连那个强悍果敢的职业
保镖t,说起话来居然也左一个故事右一个典故,这完全是村上自己的说话风格嘛!一个
杀手型的保镖这么多废话,还要不要命了!
这是在人物塑造上。语言上,我更拿不准风格的度在哪里。记得看过一次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25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三体3:好书必须看
《三体III: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
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44466
2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好了别吵了
针对说我无视音乐史来的。。。
简单解释一下,和声,复调在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音乐里都可以找到,比如我国的西藏,
云贵,太平洋南岛民族的民间音乐里,当然西方中世纪的教会也不例外。
把音乐成就归功于教会,和今天朝鲜把音乐成就归功于主题思想,过去中国把音乐归功
于文革路线一样,属于非历史的意识形态性质观点。
我不否认宗教性的崇拜思想在音乐家创作中的意义,但研究音乐史时必须客观看这个问
题。我指出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1000年中音乐成就几乎不存在后,被指为不懂音乐史。
那么这个“音乐史”是不是意识形态的音乐史呢?
s*******d
发帖数: 712
27
1、鲁特琴组曲
作者:巴赫(J.S.Bach,1685-1750)
技术特点:巴赫的作品讲究复调的对位,要求每个对位线条清晰流畅。这种对于手指技
术独立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时下年轻人单纯追求速度的标准。
感想:有一天午饭闲暇时聊起现代的音乐偶象,同事问我:“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人?
”答曰:“巴赫”,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乐谱都遗失了,除了巴赫的谱子,那么人
类的音乐完全可以用这些谱子重建;在巴赫的音乐中,你能感受到那种纯静和安详,就
仿似世上所有痛苦、战争和疾病都没有了,由于鲁特琴组曲是专为吉他的近亲(或祖先)
鲁特琴所写,所以原汁原味;巴赫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存在使得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音
乐家们都失去了光彩,不仅他的作品现在依然流行,而且他的音乐思想至今还深刻的影
响着我们;他的关于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构成了现代古典音乐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被我
列为最最伟大的吉他作品,也列在了十大之首。
曲目详细情况如下:[E小调鲁特组曲](BWV996)[C小调帕蒂塔](BWV997)
[G小调鲁特组曲](BWV995)[E大调鲁特组曲](BWV1006a)
2、大教堂
作者:巴利奥斯(Agustin Pi...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712
28
1、鲁特琴组曲
作者:巴赫(J.S.Bach,1685-1750)
技术特点:巴赫的作品讲究复调的对位,要求每个对位线条清晰流畅。这种对于手指技
术独立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时下年轻人单纯追求速度的标准。
感想:有一天午饭闲暇时聊起现代的音乐偶象,同事问我:“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人?
”答曰:“巴赫”,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乐谱都遗失了,除了巴赫的谱子,那么人
类的音乐完全可以用这些谱子重建;在巴赫的音乐中,你能感受到那种纯静和安详,就
仿似世上所有痛苦、战争和疾病都没有了,由于鲁特琴组曲是专为吉他的近亲(或祖先)
鲁特琴所写,所以原汁原味;巴赫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存在使得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音
乐家们都失去了光彩,不仅他的作品现在依然流行,而且他的音乐思想至今还深刻的影
响着我们;他的关于十二平均律的理论,构成了现代古典音乐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被我
列为最最伟大的吉他作品,也列在了十大之首。
曲目详细情况如下:[E小调鲁特组曲](BWV996)[C小调帕蒂塔](BWV997)
[G小调鲁特组曲](BWV995)[E大调鲁特组曲](BWV1006a)
2、大教堂
作者:巴利奥斯(Agustin Pi...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325
29
(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和接踵而来的革命浪潮给天主教的打击相当沉重,甚至可以说是致
命的,它使朴素的信仰受到彻底的威胁,教会也丧失了原来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恢复
其权威和影响,欧洲的天主教会大力复兴它的文化和管理。从组织形式上来看,主要是
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对耶稣会的重建 ,从宗教文化形式上来看,在绘画和音乐领域都表
现出了一种回归的倾向。
法国绘画界的“前拉斐尔兄弟会”以恢复中世纪画风和朴素的信仰为目的,绘制了一批
背离浪漫主义总体潮流--革命题材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并没有引
起多大反响,很快就在不断涌现的新的风格洪流中被淹没了。
相比较之下,音乐领域的成就要大些,“塞西利亚协会”的努力使天主教音乐得到了复
兴。这个以音乐的守护神圣塞西利亚为名的组织早在18世纪初期就已经出现在维也纳和
帕绍(德国城市),后来扩展到了欧洲的许多地方,如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爱尔兰
、波兰、荷兰、波希米亚、匈牙利和北非。他们宗旨是反对当时在教会音乐中大量使用
管弦乐队,提倡恢复纯净的无伴奏合唱形式。他们潜心研究帕勒斯特里那等老一辈作曲
家的技术,将格里高利圣咏和前古典主义的复调
v*********u
发帖数: 107
30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让我们一起温习大佑叔叔
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打开了大佑的音乐设成了《你的样子》单曲循环,平静一下
,让它伴我慢慢诉说大佑与我的情缘~
大学以前很少听流行音乐,大一时第一次接触大佑,似乎刚开始时并没有特别喜爱,音
乐虽然不错但是声音不好听。。。第一次将我深深打动的就是《你的样子》,终于找到
自己的共振频率,这首歌我从大二一直听到大三,晚上回到宿舍熄灯后,还要经常吼一
下,客观的说,我当时的几位室友对这首歌的熟悉程度应该不亚于我,他们实在听了太
多遍啦。。。随后对大佑愈陷愈深,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经典,在此不一一赘述,只是从
此开始ktv中就出现了我的大佑十年杀~~~从大三开始,就不断向周围的同学朋友推荐大
佑,但那已经不是鹿港小镇的时代,哼着天青色等烟雨的同学们会觉得不错的音乐但很
少情迷,虽然我没有将他们中间任何一位变成大佑的铁杆,但让更多的人听到大佑的旋
律是让我兴奋的事,我觉得我将美好带给了他们。
大学毕业到美国的前两年一直很忙也很累,和很多刚出过的中国学生一样不知道自己想
做什么,随便跟了一个老板,但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老板很年轻人也很好但是也很
push,那时经常夜里1,2点才一个人往家走,看不到什... 阅读全帖
q******r
发帖数: 6542
31
来自主题: astrology版 - 刚看了《错爱双鱼座》
贴一个不错的观后。
原文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80137.html
多重复调的恋歌——《错爱双鱼座》
提起韩国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精巧而略带感伤的故事;唯美而纯净的画面以
及优美动听的音乐。拍摄于2000年的《错爱双鱼座》正是一部将上述特点完美结合的影
片。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爱莲在自己开的“SAD MOVIES”录像出租店邂逅了
男主人公东锡,并逐渐爱上了他,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爱莲在不断碰壁之
下依然固执的等待,直至最后走向“疯狂”,最终以死殉情。影片用纯净而细腻的镜头
语言讲述了一个女子单恋的爱情故事,谱写了一曲多重复调的恋歌。本文将试图从三个
层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叙事层面:从终点回到起点
这部影片表面上看是以线性叙述的方式展开故事,从爱莲邂逅东锡,到爱莲逐渐
爱上他,再到两人情感上发生冲突,最后爱莲以死殉情。故事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
。但是,影片结尾处,东锡在咖啡屋里回放自己多年前的录像带时的惊奇的发现却从根
本上打破了我们对影片的理解。这是一种较为奇特的叙事类型
w***s
发帖数: 4394
32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三十多岁的人还能学习钢琴吗?
考级模式是指只弹考级书里面的曲目,几乎不用其他教材。
学院派模式是同时弹这几类
-指法练习(比如哈农),音阶,和弦终止式,琶音。
-练习曲(比如车尔尼,肖邦等)
-复调作品(主要是巴赫)
-大型作品(比如奏鸣曲,协奏曲)
-乐曲(各种好听的小曲子,比如柴可夫斯基船歌)
音乐爱好者模式会多弹很多好听的曲子,比如电影音乐,流行音乐。老师可能会教和弦
功能,伴奏音型,即兴演奏等等。同时也会弹学院派模式的曲目,但是有所删减,可能
去掉复调作品,减少练习曲和大型作品的比例。这种情况台湾人称为教“爵士钢琴”,
但是并非真正的爵士钢琴,只是以教和声功能和即兴伴奏为主。
t*******r
发帖数: 22634
33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巴赫复调里突然出现爵士动机肯定不协调,最多只能
弄成实验音乐。
但是可以承传巴赫的复调精神,但把音阶体系向爵士的音阶体系 bend,这样
出现爵士动机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不协调了。
s*x
发帖数: 3328
34
《钢琴集体课》课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 李和平
一 一 历史的回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国的师范教育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全国的中师高师
有四百多所,仅上海地区就有十三所中等师范,两所高专,两所高师。每个学校的规模
约有四百名学生,大型的学校学生数达八九百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
学习钢琴,非音乐类的师范生学习一年钢琴,音乐与艺术类的师范生学习三年至五年的
钢琴。每个学校都有几十至上百个学生练琴房与钢琴教室,钢琴教学教室有一至二台立
式钢琴,十几个座位与黑板。师范学校的钢琴老师由高师音乐专业与地方音乐学院的毕
业生担任,面对数量巨大的学生,国家教委对中等师范钢琴课的规定是小组课(1位老
师对10学生)的授课形式,在一节课上,教师用五至十分钟讲授布置新课,剩余的时间
就是检查,指导上周布置的功课。每位教师一星期要指导一百多个学生,高师的专业钢
琴课则采用(1位老师对1位学生)的授课形式。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和弦
,古典练习曲,复调与乐曲。师范学校采用国家统编的音乐教材。
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城镇地
i***s
发帖数: 39120
35
以前提起龚琳娜,最常常出现的词就是神曲女王、搞怪甚至是奇葩雷人,她的几首代表作比如《忐忑》、《金箍棒》、《法海不懂爱》更是最好的证据,这些评价在龚琳娜火起来的这两年时间里,一直陪伴着她。但是自从参加了江苏卫视的全新明星挑战音乐节目《全能星战》,龚琳娜以火箭上天的速度“洗白”转型,观众和网友们仿佛突然认识了一个更全面更强大的龚琳娜,“原来她好好唱歌的时候根本是女神啊。”。周五播出的《全能星战》魔鬼专场戏曲之夜,龚琳娜带来的升级版《忐忑》串烧戏曲名段,再次惊艳所有观众,更是将这股“龚女神”热潮烧至顶峰,网友听完这段神戏曲串烧后纷纷呼吁龚琳娜真应该上春晚。
《忐忑》惊艳串烧戏曲名段龚琳娜一人挑战五大曲种
从第一场的摇滚版《明月几时有》到第二场犹如天籁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再到第三场梦露经典造型的爵士表演,龚琳娜已经从“神曲女王”变身成为《全能星战》舞台上的“惊喜女王”,这也让她在难度最大的“魔鬼专场”戏曲之夜的表现备受期待。龚琳娜再次带来巨大惊喜,她和老锣此次选择用神曲《忐忑》串烧起多个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戏曲段子,她从秦腔的包公选段开始,一声黑头技惊四座,然后通过《忐忑》的曲调过渡,依次转...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11477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歌剧比京剧高雅在哪里?
歌剧没什么牛的。音乐上只有唱无腔,算是最简单的歌唱方式。要知道腔才是最美最难
的地方,中国戏曲不同唱腔成流派,艺术感染力强。歌剧是没有的,顶多有稍许装饰音。
发声上,一个靠共鸣和音色打动人,一个靠细腻的咬字音乐曲调动人。
表演上,歌剧从硬件上来说简单多了。唱念作打,歌剧基本上要求不高,对身段形体眼
神念白无太多要求。戏曲需要多年功力,最好童子功。
戏文上,这个歌剧完全比不了。
配器,音乐,我都喜欢。说戏曲简单的,嚣板是典型复调,流水板自由,清板很考功力
。歌剧在节奏表现丰富上没有这么有张力。
受众,人数差不多。时间段上,基本上一爱戏曲误终生。歌剧,我老年轻时喜欢,追演
出追到疯狂,现在全扔了。
t*******r
发帖数: 22634
37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气愤中,砸碎了IPAD
属实,其实很多 STEM track 上的父母,只要中学时接触过听过足够的音乐,另外耳朵
不是太差,基本上音乐欣赏不会太烂,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巴锣磕复调那种,还有
一定优势。。。说白了音乐其实就是一个 FFT 是不是。。。 :-P 。。。但是那些人除
了自娱自乐,基本不会有搞音乐的冲动。。。因为不能理解像猴那样跳来跳去是图个啥
。。。
所以说句大实话,STEM 父母,推娃学艺术还是要小心,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因为还
真有可能给搞成不上不下的艺术半吊子。。。当然,如果是刷题刷出来的,放心。。。
i******n
发帖数: 538
38
随着作曲技法的完善,音乐被越写越长。一百年前微风从教堂的穹顶下,城堡的女墙上
挥发到无
垠的旷野上的还只是单调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的一个旋律。一百年后文艺复兴的曙光中,
复调幽幽
地向芸芸众生报以神秘的微笑。然后,歌曲忍受不了几千年来的孤独寂寞,有意过集体
的幸福生
活,于是就有了牧歌(Madrigals)。牧歌是围绕着那些不长不短的带有抒情意味的叙
事诗歌而发
生的一系列音的游戏,当然多半是把欢乐寄于故事的痛苦之上的游戏——渲染了一番断
肠的往
事,目的是为了听众的消遣。一段段的合唱和独唱交织在一起,简单的伴奏默默地察言
观色,变
换着气氛。就这样,无福消受现代化娱乐的贵人们的一个漫漫长夜消磨过去了。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的复活,诸神和英雄们的复活。中世纪晚期的科学和技术还有音乐的
水平其实
是要比古代先进一些的。Boccaccio与Petrarch们所有复兴的东西,只是对美和艺术的
欣赏和爱。
不过他们往往都天真地以为,凡是古希腊的都是伟大。古希腊的戏剧确实是伟大的,而
且是多种
伟大艺术的最佳化合物,剧本属于诗学,演员属于表演,歌队,抒情歌和哀歌属于音乐
。三大悲
剧家的辉煌淡去了两千年
t********r
发帖数: 4908
39
来自主题: _K12版 - [合集] 献个丑.
☆─────────────────────────────────────☆
fourpigs (大女儿一年级,小儿子pre-k) 于 (Tue May 11 15:53:28 2010, 美东) 提到:
在家瞎练的.还是上个月录的.
☆─────────────────────────────────────☆
EnjoyMyLife (实心团子实心人) 于 (Tue May 11 15:57:09 2010, 美东) 提到:
我帮你改好了

☆─────────────────────────────────────☆
FridayFriday (不抛弃,不放弃) 于 (Tue May 11 15:59:22 2010, 美东) 提到:
办公室看不了youtube,郁闷,:(
☆─────────────────────────────────────☆
brooks (橙蓝) 于 (Tue May 11 15:59:56 2010, 美东) 提到:
好棒啊, 你这也就只学了一年的琴,对不?
☆───────────────────────...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40
来自主题: _ZST版 - 闲扯民乐
忘了怎么说起的了,反正我来了这么一段:
我一直觉得中国音乐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似说的唱和似唱的说,比如二泉映月吧,
最动人的其实不是那个主题(在小提琴上演出来的时候,这个主题往往比在二胡上
更优美),而在起承转合的那个叹息,甚至开始那个叙事性的主题。这种极其接近
口语中语气的音乐创作手法,在古琴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因为在纯粹的民歌中虽然有这个特点,但似乎并不如经过提炼后的器乐作品那么突
出。我原来想去学音乐学,就是想通过对古琴作品的历史衍变,来研究这些问题的。
承wh热心,转给tinte看了,tinte的回复(文中‘这个人’当指我了):
quote tinte:
我不是很懂, 很多都是靠自己的理解, 也不去查文献什么的。所以所说的,仅供参
考:)
这个人说的有道理, 但或许只是一个细节性或表面性的东西。 中国民乐以前总体上
来说是单调, 而西方音乐是复调的, 或者说更有层次,更丰富些。中国民乐很多只用
一件乐器就能演奏,而西乐则需要很多色彩性乐器来渲染, 比如交响乐中的管乐器。
这点其实在现在的中国音乐里都已用上, 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里,管乐(长号
,圆号
l********n
发帖数: 1038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技术分析中美差距
这里对技术的定义是一种框架。比如一谈到音乐,最正经的场合放的东西都是西方古典
音乐。很多人不服气说中国古典音乐也很好。当然从民族感情上讲可以,可复调对位一
出,你会发现复杂度强度马上上来了,也可以说是更系统了
d*****u
发帖数: 17243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诗词欧洲人根本不欣赏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用12平均律(跟中东印度不同)。
但是中国音乐大部分是五声音阶,少数六声音阶
西方音乐旋律类型丰富得多
而且中国没有发展出复调与和声
w***s
发帖数: 4394
4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a question about piano
作曲课一般是每周一次,一次一小时就够了。音乐学院里面也是这样。基本上所有音乐
相关的课程,主要都是靠自己努力。光靠上课时间当然不行。当然,音乐学院里面有很
多辅助课程,比如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等等等。
我的课程是跟钢琴课一起的,针对成年人,每周大概1小时,其中一半时间讲音乐理论
,如果学生对创作有兴趣,就再讲一些创作相关的内容。创作这个东西,天分很重要,
同样的内容讲给不同的学生,有些人就能写曲子出来,有些人就不行。
j********b
发帖数: 565
4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中国最好作曲家”的悲惨故事
王西麟(1937- ),被誉为功底最扎实、思想最深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1936年生于河
南开封一个国民党中层官员之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2年毕 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刘庄、丁善德、瞿维、陈铭志。1963年利用中央广播交
响乐团的民族音乐资料创作出第三部作品《云南音诗》,时隔15年 后于1978年首演,
其中的第四乐章《火把节》已成为最脍炙人口的,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
响作品之一。
2012年1月19日,《南方周末》报导了被国际音乐界称为“中国最好的作曲家”王西麟
的悲惨人生,他不但屡遭迫害,至今他人在大陆,“作品可以演,话却不要说”。每每
在梦中大喊大叫的他,依然生活在沉重的精神创伤中,以至于有人说他是个疯子。
《南方周末》记者石岩对王西麟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并取名《中国病人——作曲家王西
麟的故事》。文章详细披露了这位中国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过去75年的悲苦岁月,和他
卓越惊人的音乐才华:在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恶劣环境下,他还能凭藉自学,在国际交响
乐坛占据重要位置。
1995年,彼得格勒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雷洛夫说:“如果一百年前有外星人来到地球...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于今日揭晓。奖未颁出,关于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能不能获奖的争论,早已热火朝天。在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莫言和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法新社的报道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在二者中产生。不过,也有评论称,诺奖不太喜欢从众,历史上在博彩公司排名第一位的候选者很少得奖。
莫言淡定回应诺奖 麦家、崔永元力挺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有关谁入围、谁将获奖的猜测都会此起彼伏。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过程的人都知道,每年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的决定及相关赞辞,所有的评议和表决记录都将保密50年。难预测和神秘性,使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博彩公司最热爱的领域。今年,中国作家莫言首登国外博彩网站诺奖预测榜单,并名列瑞典“全球博彩”公司(Unibet)榜首。
不过,当事人莫言却始终不愿谈起这个话题。面对各路记者的追问,他先后给出“我没看法”、“千万别提这事儿了”、“希望低调一点,想专心写作”、“感觉很有趣”等回答。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博彩网站此次对莫言的热捧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乃龙:玩无线电的中学生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831
初中二年级时,我成了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直到大学毕业。这个经历,对我日后
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学习的专业,从事的职业,遇到的危险,取得的成功
,都在某种程度上与无线电有关。我对无线电的爱好,至今不衰。写下我的经历,可以
引起无线电爱好者,发烧友或有兴趣者的共鸣,也许,还可以对后来者有参考作用。
一.初中期间
1.入道
初中二年级时,我和同班的杨同学被教体育的黄老师看中,送去学习无线电收发报。那
时要搞军事体育,无线电收发报算是其中的一项。我们之所以被选中,一是因为学习成
绩比较好,二是因为我们和黄老师有关系。学校有一部美国制造的老牌收音机,个子很
大,中长短波都有,放在学校体育场旁边的学校传达室里,还接出一个高音大喇叭,对
着体育场。黄老师经常在传达室拨弄收音机,向体育场播放新闻和音乐。我们二人很好
奇,经常站在传达室门口观看。次数多了,黄老师有时叫我们进去,先切断大喇叭,让
我们玩一玩,调好台,然后再接通大喇叭。要派学生去学无线电收发报,就派我...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038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技术分析中美差距
概括地讲,从技术层面讲,西方是一个各方面的理论基础比中国好的社会。美国作为西
方代表,中国为东方代表。举几个大方面。
音乐:产生了复调,
政治:三权分立 民主
法制:美国是法治中国是人治
科学:中国完败
经济:受独裁的影响,同是资本主义,阶段不同,中国的效率为腐败拖累
医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阴阳五行完全吃不开。
大家可以详细举出更多例子。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一定是技术层面优胜出。结论是美国
全面好过中国,在技术层面
A*********g
发帖数: 268
48
1702年,巴赫从吕内堡的神学学校毕业了。凭他优异的学业,完全可以进大学深造,
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自谋职业了。一开始,他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教堂里谋得管风琴手职
位。
1703年4月,巴赫来到魏玛,担任约翰·恩斯特大公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手。多少年前
,他的祖父克里斯托夫一度在这里做过演奏乐师。
也是在这里,巴赫第一次听到了游历过五湖四海的提琴师约翰·保罗·冯·魏斯特霍
夫的演奏。这位中德地区的提琴大师,在小提琴这种以演奏单声部旋律见长的乐器上所作
的多声部即兴演奏,让巴赫大开眼界,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巴赫创作了六首
《小提琴独奏奏鸣曲与组曲》,将丰富、艰深的复调技术运用到独奏小提琴上,获得良好
的表
现效果。现在,这套作品已经成为重大国际比赛的常规曲目,被誉为提琴家的“旧约全书
”。
尽管约翰·恩斯特大公被公认为“是一个酷爱音乐的人”,但是,在那个时代,作为
一个宫廷乐师,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巴赫不能忍受人们对他工作和地位的歧视,几个月
后就离开了魏玛。
这是巴赫第一次在魏玛逗留。
在魏玛的时候,巴赫就听说阿恩施塔特新教堂有架性能很好的管风琴;离开魏玛后,
他就直奔那里,请求担任
t*****e
发帖数: 280
49
来自主题: Vancouver版 - 深入加拿大的文化生活ZZ
作为一个加拿大的新居民, 全面了解加拿大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总不应该到了加拿大还按照中国的生活习惯安排一切, 那跑这里来干什么来了. 所以这些日子跑了不少地方, 下面挨个说说.
===教堂
来Victoria两个星期, 我已经去过两次教堂了. 第一次是去了一个华语教堂, 第2次去了一个洋人教堂. 教堂是西方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是基督教堂, 不像天主教堂那么严肃, 反而更像一个大家的每周聚会的场所. 教堂也不是以前在中国时候看电影里面那样阴森高高的尖顶的建筑. 这里的教堂更像一个社区中心或者学校的大教室. 里面还有各种活动设施. 每周除了周日的礼拜以外几乎每天都有活动. 比如每周2给学生的免费圣餐, 周一上午的英语培训等等. 教堂是教徒们进行交流和奉献爱心的地方. 参加礼拜活动也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情. 平时都穿着十分随便的洋人这一天都穿着比较正式. 在礼拜过程中还要多次站起来唱歌. 圣歌一般都比较容易唱,而且旋律简单优美, 加上管风琴和钢琴的伴奏, 而且都是多声部的, 听起来很好听. 而且这些洋人的音乐素质都很不错. 多声部复调的作品每人都能唱, 而且不
w***s
发帖数: 4394
50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转)觉得Fugue曲真的挺有趣的
不是很难,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复调课结业考试,每人写一首
三声部赋格,要写整整一天,累死人。听说苏联是每人
写一首四声部赋格,呵呵。
如果不限时间的话,就没有那么累了。谁想听我当年写
的四声部双主题赋格?很好听的,象老肖。
其实说白了一点都不复杂,先写一个主题,让主题独立呈示,
然后让主题在另一个声部上,在上四度或下五度的调上呈示,
第一次出现主题的那个声部开始写对题,当然也是在上四或者
下五的调上,这次呈示完了之后,第三个声部用原调开始承示
主题,第二个出现的声部把对题抄上,但用的是原调,第一个
出现的声部开始进入第二个对题,这是第三次呈示,然后第四
个声部进入,当然是在属调上,其他都照抄,再写一个新对题。
这四个承示中间,适当的地方可以加插部,基本都是模进,这样
音乐特别给劲。都承示完了,开始转调发展,转各种调,我喜欢
转得很远很远,一般巴赫那个时代比较保守,在转调方面没有近
代大胆。然后就是再现、结尾。
其实赋格就是庞大,写作起来并没有卡农难,因为主题是独立完整
呈现的,而卡农是每个声部比前一声部就提前一点,这样就得只写
一小节旋律,抄到下面一个声部,再在上面那个声部上,对着下面的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