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发帖数: 1854 | 1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前各种书的骨架结构大致无非两种
1. 按照十国各个政权的各自时间记述, 例如《五代十国风云录》。
这样的好处是对于每个政权的兴亡, 来龙去脉条理清楚,缺点是全局感不够。例如吴-
南唐政权,从杨行密开始固然是无可厚非,但是淮南江东的割据,实际上是从晚唐的高
骈就开始了。其实十国中不少政权,包括五代中的后梁,后唐, 连同后来西夏都是从
镇压黄巢起家。一时为友,一时为敌,关系错综复杂。
《五代十国风云录》说实在文笔一般,一些评论还带有明显的的阶级观念色彩。例如作
者说到趙犨守陈州, 非要画蛇添足和张巡守睢阳作“对比”。说一个是镇压农民起义
,一个是拯救国家社稷,我看到这里都要笑翻了。但是作为史实部分还是不错的,对于
了解历史有帮助。
居然发现还有一个有声版,没空看书的恶化可以刻CD, 上下班车上听。
http://www.pingshu8.com/MusicList/mmc_234_1434_1.htm
2. 仿照资治通鉴版本,根据时间顺序顺序记述。
好处是克服了上面的不足,缺点是很难写的头绪清楚,或者说读者自己要有很强的脉络
梳理能力。
这种风格的代表,有一部连载中的《...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2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前各种书的骨架结构大致无非两种
1. 按照十国各个政权的各自时间记述, 例如《五代十国风云录》。
这样的好处是对于每个政权的兴亡, 来龙去脉条理清楚,缺点是全局感不够。例如吴-
南唐政权,从杨行密开始固然是无可厚非,但是淮南江东的割据,实际上是从晚唐的高
骈就开始了。其实十国中不少政权,包括五代中的后梁,后唐, 连同后来西夏都是从
镇压黄巢起家。一时为友,一时为敌,关系错综复杂。
《五代十国风云录》说实在文笔一般,一些评论还带有明显的的阶级观念色彩。例如作
者说到趙犨守陈州, 非要画蛇添足和张巡守睢阳作“对比”。说一个是镇压农民起义
,一个是拯救国家社稷,我看到这里都要笑翻了。但是作为史实部分还是不错的,对于
了解历史有帮助。
居然发现还有一个有声版,没空看书的恶化可以刻CD, 上下班车上听。
http://www.pingshu8.com/MusicList/mmc_234_1434_1.htm
2. 仿照资治通鉴版本,根据时间顺序顺序记述。
好处是克服了上面的不足,缺点是很难写的头绪清楚,或者说读者自己要有很强的脉络
梳理能力。
这种风格的代表,有一部连载中的《...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9031 | 3 扯淡阿
要平衡
内阁就是要限制太监们称为后唐时期的太监
东林党不受制衡,明朝就完蛋了 |
|
N***i 发帖数: 4104 | 4 既然弓裔敢于打着“复兴高句丽”的旗号建立后高句丽,起码说明了在新罗原先高句丽
遗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后高句丽以及王氏高丽,是在后唐明宗时期得到朝廷册封为高丽国王的,而且根据新五
代史的简略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朝廷是接受了王氏高丽作为以前高句丽继承者身份的。
从此以后从历代正史中可以看到,中国历朝都认可高句丽-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的传承
关系。 |
|
d******a 发帖数: 32122 | 5 查了一下,有些还行
春秋战国
齐国的王. 齐威王,第一个称王的齐国国君
齐宣王
齐闵王
齐襄王
齐王建,战国时代田齐的亡国君主。
[编辑] 汉朝
第一次册封 韩信,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
),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
信为真齐王。
第二次册封 齐悼惠王刘肥,前201年-前188年在位
齐哀王刘襄,前188年-前178年在位
齐文王刘则,前178年-前164年在位
齐孝王刘将闾,前164年-前153年在位
齐懿王刘寿,前153年-前130年在位
齐厉王刘次昌,前130年-前125年在位
第三次册封 齐怀王刘闳,前117年-前109年在位
第四次册封 齐哀王刘章,35年-46年在位
齐炀王刘石,47年-70年在位
齐王刘晃,71年-87年在位
第五次册封 齐惠王刘无忌,90年-141年在位
齐顷王刘喜,142年-146年在位
齐王刘承,147年-206年在位
[编辑] 魏晋
齐王曹芳,魏少帝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
齐王司马冏,八王之乱之颙乂二王伐司马冏,司马乂后独揽政权。
[编辑] 南北朝
东魏孝... 阅读全帖 |
|
|
K*****2 发帖数: 9308 | 7 刘备那都是皇室的没落远亲了。隆武永历在崇祯朝都是藩王的,说白了,他们都有直接
的继承权。
再说朝代划分并非完全以血亲传承为依据,更多是反应了史学家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地
理疆域大的变动占很大因素。从西周到东周,都城迁了,天下形势也完全变了,后来的
东西晋,南北宋都是这样。两汉就更不用说了,新朝完全灭掉了西汉,汉书都是两部。
如果说血缘相近就是一朝,那慕容氏血缘倒是近,慕容垂还把西燕灭了呢。后汉的刘知
远和北汉的刘崇是兄弟。耶律大石也是契丹皇族远亲。那是不是5个燕国,后汉和北汉
,辽国和西辽,都是一个朝代?
与此相反,李嗣源称帝杀绝了李存勖的子孙,按理说那是身死国灭了,但朝代还是后唐
。五代时期各种养子继承,都不影响朝代的划分。所以血统不完全是划分朝代的依据。 |
|
c******i 发帖数: 4091 | 8 如释重负:原来孔庆东教授姓刘
浏览量:18367 回复数:73 只看楼主
复制链接
0
笔者几日天联系了一位孔氏族谱编辑相关的朋友,闲聊之中聊到孔庆东。他说他也注意
到了孔庆东最近疯癫不已,然后查了查他的宗户,结果发现,孔庆东竟然是外孔,也就
是说,孔庆东应该是姓刘。
根据记载,五代残唐时期,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随主姓孔。孔末于梁太
祖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一天深夜,杀死孔子第四十三代嫡传孔光嗣,并想斩草除根,
连同其独子孔仁玉一同杀死。恰巧当时孔仁玉在乳母张妈妈(一说是其外婆)家,孔末追
至张妈妈家。张妈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年龄相仿,她便狸猫换太子,结果自己的儿子被
孔末杀死,孔仁玉躲过一劫。此后,孔末便以孔子后裔自居。
孔仁玉在张妈妈家长至十八岁后,向后唐明宗禀明孔末乱孔的真相,明宗派员来曲
阜查实,将孔末治罪,并恩准孔仁玉回孔府袭爵。几乎断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氏
后世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孔仁玉为报张妈妈救命养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
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此后,孔府每
有重大节日,都请张妈妈家的人参加而且都要坐... 阅读全帖 |
|
|
s*********e 发帖数: 4475 | 9 看人了。 韩信就可以, 所以刘邦能同意天下。
当年后唐灭后梁也是这么奇袭的。 |
|
e********3 发帖数: 18578 | 10 参见刘邦打匈奴,朱元璋打蒙古北元,李世民打突厥?
而且老毛打的还是对方的偏师,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也号称天下第一的国家在撑腰,还从
父皇帝那里借兵,现代的飞行员类似于古代的骑兵,都是高科技顶尖兵种,类似于石敬
瑭借契丹的兵灭后唐? |
|
r**o 发帖数: 4614 | 11 因为宋的弱,才成就金辽蒙元的威名。 就好比中国的衰弱, 日本和韩国才能崛起。
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北地第一的豪杰, 百万大军还不是败给后唐李存勖, 人只是一个节
度使而已。 |
|
a*p 发帖数: 495 | 12 我也正在读辽史,有个问题探讨请教一下。
感觉太宗本纪对割让燕云十六州的部分轻描淡写,只是提到后晋灭后唐之后,来献十六
州。
至于之前双方如何密约的细节完全不提,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也觉得这种做法不地道?
总而言之,感觉让人读的很唐突。 |
|
p****s 发帖数: 3184 | 13 幽云割辽是五代后唐时候末帝逼反石敬瑭的时候搞的政治猫腻,石的地盘在山西,把不
是归他管的幽州(赵德钧、赵延寿父子管的)等地送契丹,其实是一种糊弄人的政客行
为。石建立后晋后,契丹自己攻下幽州算是履约,石对此也无法置喙。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到底密约了些什么?估计不正式的口头承诺居多,当时本来政局战局
变化就无常,而且幽州根本就不是石敬瑭能说了算的,完全是出随性乱唱的戏本,正史
也很难写出个道道来。
道? |
|
a*p 发帖数: 495 | 14 我也正在读辽史,有个问题探讨请教一下。
感觉太宗本纪对割让燕云十六州的部分轻描淡写,只是提到后晋灭后唐之后,来献十六
州。
至于之前双方如何密约的细节完全不提,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也觉得这种做法不地道?
总而言之,感觉让人读的很唐突。 |
|
p****s 发帖数: 3184 | 15 幽云割辽是五代后唐时候末帝逼反石敬瑭的时候搞的政治猫腻,石的地盘在山西,把不
是归他管的幽州(赵德钧、赵延寿父子管的)等地送契丹,其实是一种糊弄人的政客行
为。石建立后晋后,契丹自己攻下幽州算是履约,石对此也无法置喙。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到底密约了些什么?估计不正式的口头承诺居多,当时本来政局战局
变化就无常,而且幽州根本就不是石敬瑭能说了算的,完全是出随性乱唱的戏本,正史
也很难写出个道道来。
道? |
|
|
e********3 发帖数: 18578 | 17 还有三川口之役,冒充宋朝传令兵骗宋军500人一队前进被逐个击破,李元昊手下的间
谍确实很厉害,对宋军的部署和行军路线了若指掌。
三川口之役,好水川战役、定川战役,宋军其实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郭遵和刘平
死战殉国和被俘病死异国,可歌可泣。其实西夏硬碰硬的战斗力一般般,宋军野战完全
可以与之一战,远不如金和蒙古鼎盛时期,主要是靠阴谋诡计和利用千里沙漠宋军补给
不利获胜。
契丹鼎盛时期战斗力也一般,耶律阿保机两次南侵都被北方后唐击败,燕云十六州还是
靠石敬瑭割让才拿到手的,后来也是宋太宗太弱才保住燕云十六州,纯战斗力而言,女
真和蒙古最强,鼎盛的女真完全不逊于蒙古。 |
|
k******i 发帖数: 526 | 18 之前开封被认定为“七朝古都”:
魏(战国时期):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东南)。
后梁(五代时期):(907~923年),朱温篡唐自立,定都汴州(开封)称东都。
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即晋高祖)所建,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公元947年,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
后周: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大周,都开封。
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都于汴梁(开封)。
金:公元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南迁汴京(开封)。
中国古都学会已经开会认定,夏朝第七位夏王杼,把国都设在老丘(现在的开封市区东
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杼迁夏都于老丘之后,老丘作为夏都经历了六世:帝
杼12年、帝芬44年、帝芒5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等。也就是说夏朝建
都开封长达216年。
之前有文物工作队在国都里村做过挖掘,发现有夏商时期的陶片。
文物考古专家刘春迎在《考古开封》中说道:“1989年~1990年,在与国都里相距不远
的杞县段岗、朱岗、牛角岗三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属于夏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的... 阅读全帖 |
|
k******i 发帖数: 526 | 19 之前开封被认定为“七朝古都”:
魏(战国时期):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东南)。
后梁(五代时期):(907~923年),朱温篡唐自立,定都汴州(开封)称东都。
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即晋高祖)所建,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
后汉:公元947年,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
后周: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大周,都开封。
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都于汴梁(开封)。
金:公元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南迁汴京(开封)。
中国古都学会已经开会认定,夏朝第七位夏王杼,把国都设在老丘(现在的开封市区东
20余公里的国都里村一带)。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夏王杼迁夏都于老丘之后,老丘作为夏都经历了六世:帝
杼12年、帝芬44年、帝芒5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等。也就是说夏朝建
都开封长达216年。
之前有文物工作队在国都里村做过挖掘,发现有夏商时期的陶片。
文物考古专家刘春迎在《考古开封》中说道:“1989年~1990年,在与国都里相距不远
的杞县段岗、朱岗、牛角岗三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属于夏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的... 阅读全帖 |
|
|
s***i 发帖数: 10182 | 21 我们从秦始皇、汉武帝到唐太宗、再到赵匡胤,以至于在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明
成祖朱棣以及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都可称得上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这是因为他们在中
国历史上做过突出的历史贡献、对中华的文化文明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人们也习惯了
以他们各自帝国的功业来论,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开拓者,都极深刻的影响了历史的进
程。故而他们都是天之骄子。
但是,当你执着的在落满灰尘泛黄的历史记忆中搜寻,忽然发现有这样一位帝王,
他用五年的时间展示给历史的是敢于与旧世界决裂的魄力和先进的治国治政理念,他以
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历史,并永垂青史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
公元921年柴荣出身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一个富裕家庭,爷爷柴翁和老爹柴
守礼,也是当地也很有名望。可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
混战时代。由于在公元912年到公元913年一年当中,中国历史上上演了子杀父、弟杀兄
皇家暴力。这事就发生在背叛了黄巢起义军后又夺得帝位的朱温他们家。先是第三子朱
友圭杀了自己的老爸朱温自立称帝。没多久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自己的哥哥
自立称帝。923年被后唐所灭。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22 至于原文,纯属扯淡,后唐是守城,北宋是攻城,这怎么比?辽人不擅攻城,自己都承
认的。 |
|
K*****2 发帖数: 9308 | 23 宋军的战斗力我觉得不用吹比汉强,这个没有必要。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宋军主要靠步兵
,靠步兵去进攻去消灭骑马的游牧民族就是扯淡。北宋花钱买和平,从结果上看也没什
么不好,辽成了对其他威胁的一个缓冲。唯一一个不好的就是幽云十六州的人对中原王
朝的离心力大大加强。
北宋灭的南方什么后蜀、南汉、南唐,也不能作为宋军强的证据。古代南方在军事上向
来是弱势,加上南方几国长期不打仗,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前蜀基本上就是被后唐恐
吓灭亡的,后蜀表现已经不错了,南汉连越南都打不过。唯一一个实力强一点的南唐,
尚不论后主是个什么统帅能力,为了消灭它赵匡胤可是动用了5路以上的军队,而且还
要靠吴越的带路党助攻才拿下的。 |
|
g***j 发帖数: 40861 | 24 历代攻蜀行军路线考略 作者:鲜肖威
来源: 陈庆之的日志
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列, 路途崎岖, 自古有天险之称。三国时的诸葛亮就有“ 益州险
塞” 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咏叹。故此, 人们历来
把进出四川视为畏途。平时出人蜀地尚且如此行军征战进人四川盆地更应是难上加难了
事实上也不尽然。二千多年来, 从境外攻人蜀地的行军征战行动不下二十多次, 其中十
几次都取得了成功。可见天险是不足畏的, 人谋可以涉天险。据笔者初步研究历代从境
外攻人四川。获得占有全川的重大军事行动共有以下十几次:
1.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冬
十月, 平蜀。
2.东汉建武十一年初公元35年, 光武帝刘秀派兵由川北陆路和川东长江水路伐蜀, 取成
都, 蜀亡。
3.三国时, 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自秦陇伐蜀。邓艾出奇兵自阴平险
道取江油, 逼成都, 蜀汉亡。
4.东晋公元346年从长江水路伐蜀。次年攻下成都, 成汉亡。
5.十六国时公元373年秦符坚自秦地经剑阁攻蜀, 取成都。
6.公元413年刘裕命朱龄石为帅, 经长江水路... 阅读全帖 |
|
|
|
|
a*p 发帖数: 495 | 28 当之无愧是第271卷第二段:
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馀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
石敬塘与梁人战于河壖,梁人击敬瑭,断其马甲,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自
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梁人疑有伏,不敢追,俱得免,敬瑭以是亲爱之。敬瑭、知远,其
先皆沙陀人。敬瑭,李嗣源之婿也。
这短短一段中提及了四个人物,竟然无一例外都当了中国皇帝: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
这四位从血统上来说都是突厥人的后裔,不过又都是标准的中国人。
正是:春秋之义,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
|
h******x 发帖数: 10156 | 29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
|
|
r*****y 发帖数: 53800 | 31 你举例不当,假如李世民对突厥称臣纳贡,然后几百年后唐仍然对突厥称臣纳贡。你还
会拿李世民对突厥称臣纳贡作为韬光养晦的正面例子吗?尽管与此同时唐可能灭了高丽
,击败了日本。 |
|
r****p 发帖数: 1854 | 32 个人以为南北之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
另外安史之乱确实导致了中国政治中心转移, 不过不是一下子到北京,而是从长安洛
阳到开封汴梁。五代中除了后唐,包括后来的北宋都是定都汴梁。其原因简而言之,是
藩镇割据导致漕运受阻,必须迁到更靠近大运河的地方以便于控制漕运。 |
|
m***n 发帖数: 12188 | 33 1、楚吞百越之战
在西周分封诸侯的版图里,楚国不过是南部一个偏远小邦,在春秋战国风起云涌的
画卷中,楚国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决定群侯争霸格局的超级大国。史册大多倾重于记
录楚国北上中原,与秦晋大国争锋的壮阔历史。却忽略了楚人自始至终都未曾停息的一
场战争:南吞百越之战。在华夏文明的成长与扩张时代,楚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扮演
了华夏民族南部拓荒者的伟大角色。
因为生存的缘故,楚国从立国之初开始就面临着南方蛮族的严峻威胁。灭三苗,平
山越,楚国的国土以汉水平原为中心,向后来的中国南方各省扩张着,终于有了“楚地
千里”的庞大版图,而楚人也在这一次次血与火的征战里接受了华夏文明的洗礼,完成
了由部落到文明国家的转变。公元前740年,楚文王建都于郢,几年后,周天子致书楚
王,正式承认了楚国的诸侯国地位,然而这只是楚国强大的开始。在之后的几百年里,
楚国一面北进中原,参与到群雄争霸的角逐中,另一面则继续向南方扩张土地,北上中
原为楚国赢得了大国的荣耀,南吞百越土地却为楚国提供了广袤的国土,为楚国的强盛
提供了最充足的经济与人口资本。楚国历代君王都把“南进”作为国家生存的根本。楚
国鼎盛时期的版图北...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51 | 34 后唐明帝得病,其子秦王从荣以为已死,害怕不能继位,准备武装入宫,兵败被杀。 |
|
s*******w 发帖数: 2257 | 35 马里兰大学的最新研究则将华人进入美国的最早时间锁定在1785年。那一年,三名中国
海员乘“帕拉斯号”(PALLAS)海船,抵达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历史上,华人移民
美国有数次移民潮。据美国政府记载,首次的移民潮大约发生在1820年左右。从1820年
代到1840年代末的中国移民以男性为主,每次数量很少。不过,由于移民地区只有少数
的中国女性,很多移民都选择与当地的欧洲移民的女性后裔结婚(包括一些爱尔兰裔)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华人移民是举世闻名,具有四分之三华人血缘的暹罗双胞胎。
雪中的华裔铁路工人, 19世纪
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孙中山档案照
二战期间一名受训中的华裔美军士兵,1942年
较大的华人移民潮始于1850年代。当时北美西岸在加州淘金潮期间得以迅速开发;同时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南方政治与经济动荡不安,又有鸦片战争之外患,许多贫困、
操粤语台山话和粤语广州话(即标准粤语)的华人移民从广东省来到美国修建铁路。他
们不愿再忍受家乡贫困的生活景况,情愿为预付金签下往美国长期劳动的合同。许多人
把挣来的钱全寄回家,不再期望能活着回家。他们的实况就有如“卖猪仔”。
1868年美国和大...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936 | 36 五代时江西属吴国和南唐,胡昌翼怎么会跑到后唐考进士? |
|
l*****f 发帖数: 13466 | 37 据说是后唐李从珂,携传国玺自焚。司马光说的。唐有天子八宝,传国玺其一。这个很
多人说已经不是秦的那一枚了。后周自制两枚,宋继承之,又有添制,重制,制造太多
以至大臣上书建议不要频繁再制。哲宗时候有人献上古玉一枚,经蔡京等鉴定以为就是
传说中的传国玺,后来落到金手里了吧,但是据说金哀宗自杀时候也烧了一把火,又丢
了。然后宋这边南宋又重制一批。临时用金,一般还是要用玉。宋史舆服志还有明万历
野获编里有记 |
|
R*****g 发帖数: 682 | 38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指出,李唐皇室以关陇集团起
家,在婚姻上的择偶对象,最初自然多眷顾关陇集团;武则天入宫为一大转折点,标志
着山东集团成为李唐皇室的联姻对象,从而构成了所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适应了大唐
帝国的统治情势。
这一婚姻集团居于最高统治核心层的百余年间,也正是唐代文治武功的极盛期。安
史之乱后,这一集团势力衰竭,随之而来的,则是李唐中央政权丧失了统治全国的实际
能力。
这个著名的史学案例,其实际意义远远超出唐代政治史研究的视阈,在中国历代王
朝中,类似李武韦杨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式的婚姻集团,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存
在的,只是在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在君主制下,任何皇室集团都试图通过婚
姻的纽带笼络或倚重一个或几个可靠有力的势力集团,使一姓的家国有一个更广泛坚实
的政治联盟基础。
如果说,历史上中原王朝往往以陈寅恪揭示的李武韦杨式婚姻集团缔结政治联盟,
那么,以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其皇室往往通过世婚制的形式,构成一个持
续稳定的婚姻集团。他们立后册妃不必外求,只在后族中遴选。这种世婚形式的后妃制
度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类婚...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9 http://hx.cnd.org/?p=108047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引言
二零零五年一月底二月初,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写了这个系列,陆续发在微信朋友圈里
。写完之后,有人建议整理一下,于是就把它们放在一起,顺便从网上找来一些地图附
上,以便读者参考。所附地图,都是来自维基百科。在这里向维基百科表示感谢。
(一)
我贴出《历史应该怎样解读》那篇杂感之后,有朋友提出质疑,说高句丽跟高丽没有关
系,只有韩国人这么说,我们中国人并不承认,似乎我把高句丽作为朝鲜人的祖先的说
法是站不住脚的。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在这里专门讨论一下。
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高丽人是高句丽的承传似乎是人皆尽知的公
论,听大人说朝鲜也叫高丽,以前叫高句丽,后来把中间的句字去掉了,就叫高丽。因
为朝鲜既是国名,也是民族的名称,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高丽或者高句丽到底是代表民
族还是国家,只是知道朝鲜,高丽和高句丽是不同时代使用的名字,把时间概念抛开不
算,都是一回事。但高句丽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
为什么不清楚?因为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事,所以我们不关心。虽然高句丽也曾占领过
中国东北大片... 阅读全帖 |
|
O***O 发帖数: 1854 | 40 逻辑啊逻辑,呼唤逻辑。
后唐跟李渊也没关系,不等于长江之南不是中国。韩山童自称宋帝,不等于天完不是中
国。
而且高丽根本不是弓裔建立的。高丽的太祖是王建。他自称高丽后人,不管真假,能够
得到大部分人拥护统一朝鲜,正说明文化上高丽确实是朝鲜的一部分。而且中国的宋朝
直到民国都是承认的,忽然变化的是中共这方,猛地提出一个东北工程,不许高丽人当
朝鲜的祖宗。 |
|
m***n 发帖数: 12188 | 41 您这个说法一点逻辑也没有。
您首先又是在混淆了高句丽和高丽。
前唐和后唐南唐的唐都是唐字,但是高句丽和高丽本来可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汉字音译
,不然那个“句”是干什么的? 被你给吃掉了?古人有的写词作诗,受到限制,省略
用高丽。这你得弄清楚。
后者本身就和“日本”,“朝鲜”一样,是汉字词。连发音都是汉语发音,Korea。日
语的“日本”两字也是汉音,yamato才是日本原来的语言。
高丽根本不是弓裔建立的。高丽的太祖是王建。对。
还有资料说王建是汉人,一个说法,“已知他出生在今开城,是一名世居朝鲜半岛的汉
人,族属开城王氏,家谱显示其源出太原王氏,是东周太子晋的直系后裔。”
不过这个并不重要,你后面说的 “他自称高丽后人,不管真假,能够: 得到大部分人
拥护统一朝鲜,正说明文化上高丽确实是朝鲜的一部分。而且中国的宋朝: 直到民国都
是承认的,”确实没有任何逻辑,也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
实际上,高句丽,或者高句梨,因为是音译词,不合汉语语法,对于古代朝鲜的知识分
子,因为受到严重汉文化熏陶,并不顺口,而高丽这个词,就极为顺口,又好看。
所以古代朝鲜人如果把高句丽说成高丽的,正说明那人汉化太...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2 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国基本是类似东罗马了,东罗希腊是东边全丢给突厥,中国是北边
全是突厥。
后唐,后晋,后汉,后蜀,李克用,石敬塘,刘知几,孟知详和他用金马桶的胖儿子,
都是突厥人(沙陀部)。
无独有偶,这时候沙陀部的远房兄弟塞尔柱部正在西边干得热火朝天。先把阿拉伯帝国
给做空了。又在打东罗的主意。
契丹和党项倒是更加有中国味。
这么好的机会,南唐却不北伐,实在是蠢到极点。就在那里写诗,什么“江南有遗老,
掩泪望秦川”, “谁知胡虏祸,人间恢复难”。一点阳刚都没有。
就算写诗,也是契丹和党项写得更加雄壮,比如我西夏太祖李元昊的诗,有这么几句:
“尘土征袍染,将士引弓弯;欲饮匈奴血,明日渡阳关。” 这种豪气,江南人写不出
来的。 |
|
m***n 发帖数: 12188 | 43 五胡时期,东北有鲜卑部逃往青海,成为后来的吐谷浑。
隋朝和唐朝初期,吐谷浑向隋唐称臣。吐蕃强大起来,击败并征服吐谷浑。吐谷浑向唐
朝求救,唐和吐蕃为了吐谷浑在青海连番大战。最后是吐蕃胜利。
有部分吐谷浑不肯投降吐蕃,跟着唐朝撤退,就是后来的党项人。中间也合并了一些其
它部落,但是主体是撤退的吐谷浑。
到了唐末和五代,成为事实上独立的节度使(藩镇)。
这个节度使没有被宋或者辽吞并,而是在李元昊带领下独立成国了。
李这个姓是唐朝赐姓。
好比五代中的后唐的李,也是的。本来是“朱邪”。朱邪赤心,改名李赤心。 |
|
p**j 发帖数: 293 | 44 1北京
北京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约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固定居民点。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天安门、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等。
2南京
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计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南京古称句吴,属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孙吴从武昌迁都南京(时称建业),南京建都自此开始,都城周长十多公里。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才改称南京,首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夫子庙、明故宫、中山陵、中华门、灵谷塔、明孝陵、总统府等。
3西安
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2394 | 45 论正统
梁启超(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权利,非他人所能几也。因文其说曰:“亶聪明,作父母。”曰:
“辨上下,定民志。”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而
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2464 | 46 赵匡胤家族世居涿州,历代(唐朝中期及以后,高祖赵眺唐中期进士...)在涿州一带做
官(今河北涿州)。历史上涿州一代是胡人聚居区。
赵匡胤的父亲是后唐御前将军,赵匡胤是后周御前大将,而整个五代是突厥沙陀人的天
下,在过去重视血统的年代沙陀人怎么会用一个汉人作御前点检?
在福建赵家堡,他们的家谱上写着:他们的祖先是有着北方少数民族血统的英勇善战的
王族。 |
|
b**********7 发帖数: 814 | 4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归西不复返,那些故事中的英雄,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创造了历史,开创了盛世,却未必得到最好的结局。所谓战神,即是武艺高强,熟知兵
法,且又有赫赫战功,同时代无出其左者。但风光背后却没能得善终,且死不得其所,
则必为千古遗憾!
1、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
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
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
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
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
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
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
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
(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
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48 国联顶个屁用。
你四处罗列这些所谓的“材料”,无非都是屁股坐好了的东西。
石敬瑭没有“自觉”,没有契丹人的帮助就没法打败后唐,类似于溥仪没法自己独力建
立满洲国。但问题是,后晋照样是朝代之一。
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成王败寇:对方输了,你就随便泼脏水、骂汉奸,连一点事实都不顾
了;对方赢了,就成了历史朝代之一了。
石敬瑭一开始也对契丹人称臣,照样后面可以宣布独立。满洲国在溥仪这窝囊废手下是
Vassal,下一代出了明君呢?而且你看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潮,难道满洲人连非洲老黑都
不如?
独立才是常态和趋势。
至于说什么供应日军抓壮丁,更是可笑,谁帮助美军苏军做同样的事儿来着,这些事什
么奸?
谁帮美国在中国修机场来着?谁让苏联驻军中国的? |
|
m***n 发帖数: 12188 | 49 太多了,突厥沙陀部,在中亚混不下去,一路东逃,请求内附,立刻派人迎接,先迁居
河西,感觉环境不好,而且南有吐蕃,北有回鹘,东有党项,好可怕,于是迁居中原。
五代时闪亮登场,建立后唐,后晋,后汉,后蜀等多个政权。那时契丹曾经一度占领中
原,一看,这么多突厥人,汉人哪里去了? 我是来找汉人过家家的,不妙,赶紧撤。
更早投降的东突厥,先是定居河套,后来信邪教造反了,然后迁居河南。那时的河南可
不是今天的河南,那时相当于今天的上海浙江的。
还有党项,来自青藏高原,被崛起的吐蕃杀的无家可归,请求内附,立刻封节度使,先
定居凉州,后来迁居黄土高原。成功建国了。(参考:youtube 的《神秘的西夏》)
还有明朝帮助下内附定居的的建州女真。后来也胜利建国了。 |
|
m******r 发帖数: 4351 | 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493b70100ezkp.html
花木兰·拓跋珪·包头
(史爱平)
直到现在,提起花木兰,许多包头人仍认为和包头有关,甚至认为花木兰即包头
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分析一下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反映的人和事,特别是“
可汗”、“天子”、“木兰从军行走路线”、“参战时间”、“返乡风俗”等情况,即
可知事出有因(“花”字为后人所加,为何叫木兰并加“花字”,说法也颇多,另还存
在认为木兰为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或中原一带山西、陕西、河南省人等说法)。
对花木兰,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史料,唯一依据的,只有一首北魏时代的民歌《木兰诗》
。从这首诗并根据当时背景来分析,怎样以更贴近客观的角度来解释和说明,难免不存
在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现象,但这并不妨碍木兰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影响,反而更
有利于这一文化的推广。
首先是诗中的“可汗”...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