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 发帖数: 315 | 1 http://news.sina.com.cn/s/2011-03-02/071622037056.shtml
95岁学者生活困顿蜗居养老院 曾是顶尖历史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
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
以听懂的尖细... 阅读全帖 |
|
p*********w 发帖数: 23432 | 2 “书匪”冉云飞:以酒佐书,坐看云飞zz
光绪十年首印,民国七年重编的蒙学教材。
冉云飞
杂文家、学者、作家,重庆人,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尖锐的秋天:里
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等。
“你‘相思’的不是我”
跟冉云飞出去吃饭,他会顺手抄上一本书,说等上菜时,可以翻几页,“先充充饥”。
我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假如哪天你失去自由,只允许你带三本书
进去,你会带哪三本?”他略为沉吟,说首先会带一本字典,第二是一本没读过的(当
然必须是分量比较重的),第三就是一本经典,可以反复翻阅,“这样不会让你觉得寂
寞”。
是这样的一个书痴,以“匪”自居,并把自己的书房起名“反动居”。我想,他取的应
该是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意。
谁也没想到,这“反动居”便藏身于四川省文联的宿舍楼里,兜兜转转爬上八楼,我喘
息未定,便被满满当当的书给镇住,一时间竟忘了呼吸。书太多,空间便显得逼仄,主
要的藏书处,在天台改成的阁楼上,十几个分内外双层的书柜,书都差点挤破了头——
—这些是他平时常看的书,分宗教学、民族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廿四...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 挑一个错奖1000元 赞闫崇年先生
2010年03月01日 07:01
http://book.ce.cn/ssjj/201003/01/t20100301_21029244.shtml
闫崇年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清史研究专家,他的一系列满学著作早已为学界所称道。前
不久,他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苦心求索四十年的古籍善本《康熙顺天府志》的注译本,由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公开声明,希望读者对此书给以监督,“挑出一个错
,奖金1000元。”
众所周知,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闫先生挺身而出,迎风而上,大声倡导在著
述中,应发扬“一字疏误视作羞、一句错断引为耻”的精神,公然声明,希望读者对他
的新著挑毛病,并重奖挑出差错者,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闫先生的勇气从何而来?来源于他充足的底气和正气,深厚的学业功底和精益求精
的学术精神。不少学者都知道,古籍的标点注解是一项十分细致繁琐的工作,没有广博
的知识积累和刻苦钻研、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是难以承担其重负的。闫先生为证实
北京图书馆的《康熙顺天府志》是海内孤本,不仅查遍我国大陆现存的书目,而且遍访
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806 | 4 这就是我没说过,你强加给我的。你还说你将逻辑,你连基本事实都不讲。
我没有说过的话你都可以歪曲。我说过“很多不符合”你给歪曲成“基本不符合”
我说过:某些草药某些方子可以治病,这些从经验得出的东西可以保留。
我从没否定过经验的东西,否定的是中医的缺少实证的阴阳理论。
--- 好的如果我措辞不对我将所讲的话收回。 你所说的阴阳理论就汇集在中医的经验
论里。
请你解释你下面那段话“阔别历史,阔别信仰,阔别传统”。
这不就是以古为尊的翻版吗?我说中医以古为尊,又说错什么了?你自己都同意了。
一些规律不断重复本身,不就是说明毫无发展吗?
科学研究,偶尔也会引用一两篇3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文献,
这些文献讲述的规律确实不会过时,但是他们都成为路人皆知的常识了。
如果你老引用这些文献,也说明你的研究不在科学前沿,没有创新价值。
--- 这就说得太错了。这怎么能算作以古为尊呢?都说以历史为明鉴,不是一切照搬,
而是通过总结历史规律来规避曾经犯过的错误,去除过去错误的,发扬过去光辉的,这
样才能不断发展。不是说古代的事物跟现代的矛盾就都是不可推翻的,也不是说古代的
事物跟现代矛盾都是要全部推翻的。...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1723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Dogerella (Cherr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典型的方水军,teacup和KIT007,发帖几乎全是捧方打韩打肖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0 22:37:27 2012, 美东)
本版搜一把, 看看有一帖和方韩无关的吗?
1 * KIT007 Feb 24 韩粉的心理进化过程
2 * KIT007 Feb 27 Re: 继续旗帜鲜明支持韩寒:我的声明
3 * KIT007 Feb 29 Re: 某些弱智的福尔摩斯,以及SB的青春
4 * KIT007 Feb 29 Re: 替韩寒说话是很危险的
5 * KIT007 Mar 1 Re: 关于“韩寒凭什么有这么大名声”
6 * KIT007 Mar 2 Re: 韩寒代笔连续剧之导演沉浮录zz
7 * KI... 阅读全帖 |
|
|
f****o 发帖数: 810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国家档案解密“三年自然灾害”饿死3755万(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30 19:39:45 2015, 美东)
过往通称“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经过整理编辑后,已改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
六二年全国各地非正常死亡情况》、《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钢年度实际
产量情况》,正式解密,对外公开。
该项国家档案解密“因饥饿死亡的原始数据是3755万”。和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估
计的至少饿死3600万,非常接近。
据悉,早在2005年,中共政治局经两次讨论,对五九年至六二年的档案,下令解封。但
又严禁公开,只准有限的高干接触这些档案。
比如规定要专业部门对口,经省委宣传部核准,省政府新闻办、人事部门核准;并规定
解封档案材料一律不作新闻、政论、宣传用途;还规定获准审阅解封档案部门、人员要
登记备案,还严格限制在厅局级或以上干部,等等。
但是,目前该项数据2009年起在网上疯传。 以下是摘自该档案的原始资料:
五九年...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8 《史记·屠呦呦传》走红网络
大中小2015-10-09 03:22:42
多维新闻
近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爆舆论。不久,即有一
篇《史记·屠呦呦传》走红网络。 文章采用古文写法,详尽描述屠呦呦的生平事迹,
并对其获得诺奖大家赞赏,值得一读。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附《史记·屠呦呦传》全文:
屠呦呦,女药师也,宁波人,庚午年(1930)生,兄妹五,其名或自《诗经》,有句曰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其终生遂与蒿为缘。
屠药师长成,美而慧,入京师修药学,无所闻名。己酉年(1969),交趾战酣,安南战
士死疟疾者众,虐疾能耐药,军医束手而已。
安南乃北求药,时吾国亦纷纷,药师中长者皆废,少壮则不识药理。乃组“523”,研
秘方,屠药师为主持。
药师与其徒属力研久之,罔效,乃阅古籍,至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知葛真人以青
蒿为汁,能制虐。
屠药师悟,提纯青蒿,初则粗提,后以乙醚为介,得青蒿素,制虐,施于病患,无不效。
壬子年(1972),药师宣其方,天下始知此药。其时,吾国不知专利为何物,故利虽及
众生,然名不及屠药师与其众属。
后六年...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背后的真实原因(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1 17:07:46 2015, 美东)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屠呦呦在做试验。
屠呦呦50年前与老师一起做实验。
2015年,中国获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生理暨医学奖」。获奖者是84岁的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呦读音为「优」,第一声)。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是父亲起
的,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的首章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意思
是说鹿得到蒿草而发出欢快的呼叫同伴的呦呦声。
◎ 先侃一点玄乎乎的题外话
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把「呦呦」当作名字。看到「呦呦」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算是题外
话。这个故事有点像神话故事,说的是几个小夥伴在天上玩的高兴,后来创世主说给你
们一个使命,就是投生到人间去写作。然后给了每人一支神笔,这些笔所起的作用都不
同。有写这方面文章的,有写那方面文章的。然...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10 《三体III: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
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11 清沈复《浮生六记》佚文第五记《海国记》,记录了他随使经钓鱼岛至琉球的见闻,比日本文献早了76年。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近日又有最新的历史文物证据,海内外现存记载钓鱼岛唯一的古代名人墨宝——清钱泳手抄本《浮生六记》第五记《海国记》,沉寂百余年后面世。
文汇报报道,该报专访这一佚文墨宝的收藏者、研究者彭令,揭开这一震惊两岸四地及日本学界的钓鱼岛重要史料,与文物发现的幕后详情。此乃钱泳在公元1840年以前所书,为古代书法作品,更有日本藏家获悉后,表示愿出600万元高价,收购该书。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蔡根祥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他已上书温家宝总理:“今天《中山历记》(《海国记》定稿)部分抄稿,重现人间,不唯学界雀跃,读者亦莫不欣喜。国家以保护珍贵古籍立场,自当视如随珠赵璧,捧手呵护,名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刻不容缓!是以据闻日本人对此手稿,觊觎切切,愿出高价罗致,壁藏不出,使我文学既失瑰宝,复令历史丧逸明证。”
沈复《浮生六记》,文学经典,海内外广为传诵;自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刊印前四卷至今,一百三十多年间,文化界、出版界中人一直都在努力搜求第五 |
|
i***s 发帖数: 39120 | 12 被媒体称为“国学天才”的孙见坤
近日其一篇博客又被指全盘照抄, 本人回应“那是转帖,不是原创”
孙见坤,来自陕西的应届高考考生,一度被媒体称为“国学天才”。7月底,因自述陕西省招生办拒绝为其投档复旦大学一事,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有报道称,这位18岁的少年10年间阅读了2000本古籍,令人咋舌。孙见坤现在无疑是个名人,可出名总是伴随着质疑。最近,关于其文章抄袭的批评越来越多,前天,他个人博客上的一篇有关宋美龄的文章更是引出了抄袭的“案中案”。
从7月底至今,先后经历自我透露、媒体包围、方舟子质疑、复旦大学教授澄清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后,在舆论聚光灯的连续高强度照射下,人们不禁要问,“国学天才”的光环是否最终会从这位少年身上渐渐褪去?
10年读2000古籍?
“老道”国学超越同龄人
孙见坤开始进入“国学天才”的序列,并进入人们的视野,始于复旦大学主办的“博雅杯”征文大赛。孙见坤在那次竞争激烈的大赛中勇夺一等奖(全国共两名),他也因此迈进了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门槛。但今年高考,他“发挥失常”,总分距一本线差6分。虽然复旦大学有意破格录取他,但陕西省招生办却态度坚决地拒绝为其投档。最终,孙见 |
|
c***s 发帖数: 70028 | 13 刘起
刘起
刘起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14 文章摘自《文史精华》2008年第1期 作者:丁大华 原题为《世所罕见的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
196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位部队政工干部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连夜乘专车从天津奔赴北京军区大院,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到北京展览馆“首都红卫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抄家战果展览会”(以下简称“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筹备处报到。
“林办”指示
据筹备组领导传达:林彪听到关于“红卫兵”抄家“辉煌战果”的汇报,感到非常满意,办好“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是按“林办”指示,由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直接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指示,展览会由“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包括各中学)、北京军区、公安部共同牵头,组织各院校红卫兵、解放军、公安部及北京市公安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200余名骨干参加筹备工作。
举办这个展览会,就是要借展示所谓“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特别是抄家的“辉煌战果”,把“文化大革命”运动引向深入。
在文革初始阶段,由首都红卫兵掀起的所谓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立即风起云涌。席卷全国。所谓“破四旧”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1966年7月4日清华...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5 昨天,国家海洋局在其网站公布了我国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共71个地理坐标。同时,公布了国家海洋局海岛监视监测系统中的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置图、示意图、三维效果图等,以便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有关情况。
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发言人9月14日表示,秘书长潘基文已经收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并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妥为公布。
9月14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约见东北亚、东南亚、南亚、欧盟及俄罗斯等驻华使节,就近期钓鱼岛问题和中日关系作专门通报,并回答了使节们的相关提问。
1 钓鱼岛 北纬25°44.6′ 东经123°28.4′
2 龙头鱼岛 北纬25°45′ 东经123°29.2′
3 鲳鱼岛 北纬25°44.0′ 东经123°27.6′
4 大黄鱼岛 北纬25°44.4′ 东经123°28.6′
5 小黄鱼岛 北纬25°44.4′ 东经123°29.0′
6 金钱鱼岛 北纬25°44.4′ 东经123°29.3′
7 金钱鱼西岛 北纬25°44.4′ 东经123°29.3′
8 梅童鱼岛 北纬25°44.4′ 东经123°29.3′
9 梅童鱼...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6 王刚收藏的古《康熙字典》残本。
今年春节,市民王刚回老家翻到了一个老古董――光绪年间的《康熙字典》,距今有138年了。
昨天上午,王刚带着这个“宝贝”到南京图书馆。南图古籍文献部的专家说,一本古籍是否有价值,除了看它的年代,还要看稀有程度,以及品相。王刚找到的是光绪乙亥年间的,但由于残破不堪,收藏价值不是很高。
王刚找到的《康熙字典》是线装的,翻开,有竖排的“康熙字典”字样,并有“光绪乙亥孟秋上海慎记书庄石印”字样。王刚小心地护着,这本字典翻起来有纸末末掉下来,而且后半部分已经没有了。字典里,有的页面被撕毁了,有的有残缺。“我爸爸说是祖传的。小时候,我觉得纸张挺柔软的,吸水性又很好,就用它练毛笔字。幸好只写了几个字。”王刚说,这次回徐州老家过年,突然想起来,还真翻到了。
南图的专家说,《康熙字典》流传民间的版本非常多。《康熙字典》最初有康熙内府版本,这种版本的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豪华,民间很少见到。除此之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专家说,王刚收藏的这本《康熙字典》是光绪年间的,由上海慎记书庄石印。
王刚向专家取经,该怎么来收藏。...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7 68岁的铁岭昌图人姜立夫是一位书迷,自从30多年前沈阳有了书市,他年年不落下,如今他在沈阳书市上淘到的宝贝已经累计不下一百种。
姜立夫在接受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从1966年参加工作以后,爱好看书的他就开始了寻书藏书的经历。当时爱书成痴的他甚至走遍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书市收藏自己喜欢的书。“北京潘家园,南京的高云岭,还有成都的盐道街,全国的古籍书店、大小城市的书摊,我几乎都走遍了。”姜立夫介绍,因为自己是中文专业出身,所以,更喜欢古典和现代文学方面的作品,收藏的书籍当中有很多是诗文集。
时隔几年旧书叫价都翻倍
年年来逛书市,姜立夫在沈阳书市上淘到的宝贝已经不下一百种,比如194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一共20册,他一本不缺,这都是他年复一年逛书市积累下来的,当时花50元钱买的一本,现在要价300元。这还不算什么,姜立夫给记者讲了另外他在书市淘宝的经历,更是让人惊奇。
如今,姜立夫手里有一本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版的一版一印的辽宁作家马加的作品《开不败的花朵》,谈及这本书的来源,还有一段比较有趣的经历。“大概是在五年前,我逛沈阳的鲁园旧书市场,有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士在那摆摊卖书,我观察她好...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8 观众欣赏画作。京华时报记者徐晓帆摄/视频
为期六天的北京保利拍卖春拍今日起在亚洲大酒店举槌。本次拍卖汇集书画、当代艺术、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等多个艺术门类的9000余件拍品,总估价达18亿元。在昨天的保利春拍预展现场,记者发现,虽然钱钟书遗孀杨绛先生近日极力反对某拍卖公司上拍钱钟书书信,但在预展现场还是有三封钱钟书信札等待易主。杨绛身边工作人员表示,杨绛对此事尚不知情。
信札只许看不许拍
近日100多封钱钟书信札将进行专场拍卖的消息公布,招致钱钟书遗孀杨绛先生的反对。在本次保利春拍中,6月3日上午古籍文献名家瀚墨专场中将有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书信上拍。与其他预展的拍品不同,名人信札拍品并不公开展示。想要观看的观众需要向工作人员申请,再由工作人员根据编号取出信札供观众查看,但不许拍照。但是,查阅保利公司的官网可以看到信札的图片。
这三封书信全部由透明塑料封皮包裹,里面纸张较旧,其中给包利民的信还是钱钟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便签上写的。两封钱钟书的信全部用毛笔竖行书写,其落笔奇伟,姿态百变,用笔灵动富于变化。杨绛先生的信,字体较小,字形秀丽,透出一股潇洒利落之气象。
杨绛家中不知此事
钱钟书写给...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9 豆瓣读书的内容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著作《因话录校笺》,被指抄袭两篇硕士论文。其中一篇硕士论文作者鲁明,在网上直指该书涉嫌抄袭,部分段落近乎一致,文中多处错误。黎泽潮昨日否认抄袭,称引用之处均有标注,符合学术规范。
今日晚8时许,黎泽潮在其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连发多条微博,承认其著作在点校过程中参考了鲁明的硕士论文,“《校笺说明》在介绍书的内容和作者部分参改借鉴了您的成果,没有表示对您辛勤劳动的致谢。在此,向您表示感谢并致歉意!”
黎泽潮在微博中称,古籍整理研究项目大致分为整理与研究两种方式,其所报的“《因话录》校笺”属整理项目,以校勘、笺注为主。新京报记者发现,《因话录校笺》为例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6——2010年科研项目中,项目来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经费2万元,起讫时间为2010年,黎泽潮本人承担“主持”任务。
“我虽迷恋中国传统文化,也想做点有益之事,但所学不精;特别是因为近年主要从事广告与传播学的教研工作,故《<因话录>校笺》工作虽算勤勉,但力有不逮,远未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敬请方家批评。”在微...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0 苏道成骑着改装后的第二代机械铁马。陈显玲 摄
村民靠在苏道成工作室门口围观。 陈显玲 摄
不少人好心劝苏道成,你一个大能人,为啥放着钱不挣,去搞那些莫名其妙、异想天开的东西呢?
63岁的农民苏道成并不解释。今年1月中旬的一个午后,酒至微醺,他回家启动机械铁马,晃晃悠悠地走上马安县城街道,小年轻拿着手机拍照,发微博,几小时后,网络上就热闹转开了“湖北农民制造木牛流马”的消息。
苏道成家人发现,在还完缠绕半生的债务后,他一头坠入了周围人难以理解的科学异想世界:造直升飞机、制作机器人,骑“木牛流马”上街,他宣称要做大山里的土科学家。村里人围观着他的窘迫,但在一路寻找他的艺术策展人眼里,他是“农村的达芬奇”。
两代木牛流马
苏道成回到放牛的山坡,拿着摄像机去跟拍牛和马走路
弯弯绕绕的湖北十堰大山深处,马安县城一条僻静街道里,苏道成蹲在3米多高的铁牛脚下,扭去电线的胶皮,把连着铁牛底座的两股电线缠紧,撕块黑胶布裹上,小跑着去拉下电闸,“噗”,挂在外墙的电箱闪出火光,烧了。
围观的七八个村民哄笑起来,苏道成紧闭着嘴。沉默的苏道成想给远道来的记者演示一遍几个主要的发明,电线却总是出毛病。在围观的笑声...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1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但另一份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
至此,在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346份文献和文献集合中,来自中国的已达到10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和平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以及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则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 日本外务省表示遗憾
当地时间10月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遗。对此,日本外务省10日凌晨发表“新闻官谈话”,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日本《产经新闻》10月10日在报道中透露,日本...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2 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
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阅读全帖 |
|
gx 发帖数: 52 | 23 三
黄惇关于《书法史料解读中的微观与宏观》的讲座,我认为在性质上属于“关
系研究”,涉及了分析与综合、材料与观点、个别与普遍等等的关系。他的研究起点是
这样的:有感于书法史研究中“对微观材料不知如何提升”,故而作此研究。他认为在
学术研究中应该鼓励个案分析,但是提倡“接近规律问题”,“任何细微的研究都是要
回归到宏观上来”。即是说,从事个别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升到普遍一般,揭示规律。这
项研究可以分为“什么是书法史料”、“如何解读书法史料” 和“结语”三个部分进
行综述,中间部分是研究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A、“在解读书法史料中发现微观问
题,不放过每一个细节”;B、在宏观把握中寻找微观的支撑点“;C、“史料的解读要
放到宏观的层面去深入”;D、“慎用二手史料,注意鉴别真伪”;共4个部分。
在“什么是书法史料”的介绍中,黄惇举出5个大类的资料:1、文献史料(包
括书法文献、书画著录、史传、文人别集、笔记、谱牒、宗教典籍、地方史志、古籍的
电子检索书籍、未出版的古籍、未加整理的手稿、金石文字史料等等);2、书法图像
史料(墨迹、碑、帖);3、口述历史的材料;4 |
|
g***t 发帖数: 7544 | 24 从长远看,文化的传承比文字推广更重要。不过呢,现在的简化字基本上不影响中国文
化传承。原来的文盲阶层现在还是看不懂繁体字的古籍,尽管现在脱盲了。现在能看懂
繁体字古籍的阶层过去也不会是文盲阶层。 |
|
v**********m 发帖数: 5516 | 25 先在古籍出版上开始做吧。有些古籍中有涉及拆字的内容,看简化字是不能理解的。 |
|
b*****2 发帖数: 11103 | 26 那又怎么样呢?难道各个学校的历史系考古系就用广东话授课了么?难道语言学圈子里
的人就都得懂广
东话?就像行为艺术圈的都得懂点法语?
古代汉语研究的是古代汉语,不是广东话,不是客家话,跟所谓“保护方言”没一毛钱
关系。
这种小众的东西,有兴趣的人自然会去学,哪怕学广东话什么的。和绝大多数人根本没
有关系。就像文
言文,要读古籍的人自然就会学就会懂,大多数人不懂也没关系。要说相比现在的白话
,民初流行的半
文半白更接近古代文言,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现在的出版物是不是要恢复到那个时候
的样子呢?为了培
养阅读古籍的能力,现在出版物都改成竖版,从右向左翻好不好?
这个话题和简繁体一样,都是政治大于学术的狗屁,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幌子,卖
点下三滥的东西。 |
|
f****i 发帖数: 9419 | 27 看这个先祖的时间范围划在哪儿了,如果是从明末的闭关锁国开始,到清朝的文化毁灭
性断层。那么可以这么说,事实
上,现代的中国人由于在最近几百年中国的文明大大落后于西方,并且经过不短时间的
发展确实比当初领先西方时期的中
国文明先进。所以以现代人的知识水平来说,看明之前的中国文明和科学研究成绩确实
没啥惊艳之处。所以N多人不对中国
古籍感兴趣,自然对中国古代很多具体研究方法和记载自然不甚了了。当然了,现代西
方科技水平确实领先于世界,所以
没必要争执什么子丑寅卯,但是没必要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直接加以否定。分析事物肯
定要放在当时的环境进行类比,说
实话,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古籍,我得不出你所说的两大基石在明之前中国古代不存在。
我个人认为,科学研究能够出一些
史载的东西出来,无论东西方古代现代都有类似的研究精神和谨慎严谨的逻辑思考以及
经过不断可重复性的验证基础之上
的。无论你说什么体制,逻辑体系和方法什么的基础框架,都会被人性所破坏导致断层
。中国如此,西方也如此,不然西
方也不会出现全面落后近千年的情况出现。同样中国明末和整个清时期也出现了这种毁
灭性的断层,导致逐步的大踏步后
退。
任何 |
|
R*****d 发帖数: 1148 | 28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张雪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uizjyxyxb200701011.aspx
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1-0040-04
A Ne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ends about Shun and 象
Zhang Xue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In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legend about Shun and 象,it underwent three evolvements. In the beginning, it evolved gradually from a political legend to a moral and ethical one. In the earliest myth, the original story was about hunting...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7933 | 29 http://www.archive.org/
这个网站可是鼎鼎大名,有无数哈佛大学图书馆、多伦多图书馆等1923年以前的藏书,
也有四库全书文渊阁的电子版和中美百万计划里面的书。另外,book.google.com有大
量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古籍,全是高清扫描。
其实现在文史哲的学生和老师基本都依靠网上下书。不是说纸书不好,而是每年国内出
版的很多好书书店根本见不到。我在北大物美楼下、万聖书园、三联韬奋等书店从来没
见过很多有名的文史著作,因为上海古籍、广西师大等的书不是每一本北京的书店都进
货。卓越当当也未必全。
再给你推荐一个网站:
http://yentown.us/forum/viewforum.php?id=7
它马上就要关闭,赶快下书吧。 |
|
C********g 发帖数: 9656 | 3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78246.html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
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
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
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
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
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
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
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
,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
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
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
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426 | 31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
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
左传》与
《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
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
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
,夹杂着药
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
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
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
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
尖的学者之
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2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江青伺机反扑。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事情的发生,颇为偶然:
那是1975年5月26日,一个四十四岁的女讲师,奉召进入中南海,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她叫芦荻。笔者在1990年6月与芦荻作了长谈。据她说,她本名芦素琴,1931年出生在
东北辽阳。曾就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来进入解放区,改名芦荻。1954年执教于中国
人民大学。“文革”中调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毛泽东患眼疾以来,虽有张玉凤为他读文件、信件,但他毕竟是个酷爱文史、手不释卷
的人,要张玉凤读古籍,就勉为其难了。为此,毛泽东要中共中央办公厅遴选一位熟悉
古典文学的大学教师,为他侍读古籍。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前往北京大学,从中文系教
师中初选了四位,内中有芦荻。毛泽东听了关于这四位教师的简历介绍,选中了芦荻。
其原因是毛泽东曾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历代文选》一书,芦荻是选注者
之一,他熟悉她的名字。
芦荻以极为偶然的机缘,进入中南海。夜里,她为毛泽东侍读。读毕,毛泽东常与她谈
论古典文学,有时一谈便是两三小时。在毛泽东晚年,很少有人能够这样经常跟毛泽东
长谈。
1975年8月14日...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33 宋越熙宁战争,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
。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所着的《越南通史》中,
称这场战争为"11世纪末中越之战"。也有单独称呼两场战役"邕州之战"、"富良江之战"
的。相对于980年宋朝第一次出兵交趾,在越南此役被称为"第二次抗宋战争"。关于这
场战争现在中越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判断究竟哪方最后取得胜利。
背景和起因
宋越战前关系与冲突
980年黎桓篡丁之时,北宋曾派军欲助丁氏母子,被黎桓打败。之后前黎朝和李朝
一直向北宋纳贡称臣。但边衅仍时有发生。
李朝(交趾)时,前几代君主均致力于开拓疆土,对占婆几次用兵,对宋朝领土也
屡有蚕食。1014年北宋钦州曾包庇越南逃犯,导致李公蕴引兵犯境。此后李公蕴及其继
任者屡有犯宋境,宋朝则鉴于北方有辽和西夏,一直对交趾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侬智高举事之时,李太宗李佛玛曾向宋朝表示愿派2万兵马助宋,以便"欲因此乘势
以邀利"。宋朝廷本欲答应,但在狄青的反对下,宋朝最终没有让交趾出兵。而侬智高
山穷水...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4 见站内信箱。
国外的, 《理想国》《联邦党人文集》《纯粹理性批判》《国富论》应该都不错,如
果语言不是问题,可能读原版至少是英语翻译可能会好很多(我严重怀疑翻译的水平)
。不过说来惭愧,这些书我也没怎么读过或者通读过/读懂过。这都是朋友们推荐给我
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这样大概就
是传不习了,呵呵。
这里有一篇余英时论读书的文章,我觉得还不错
http://www.126blog.com/user1/YICAO/archives/2009/2009723133858.
余英时:我们怎么读中国书
推荐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昧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
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
学间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
,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
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
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35 记得几年前有人讨论过这个 屠,可能就在买买提。那时似乎有人用了东汉对羌用兵的
古史,里面提及这个屠 屠城,有破杀的意思
总结一下,古籍,特别是汉前,或许因为文字记录困难,用语一般短而精。
屠: 我认为有 对散乱无对抗能力的敌 军民处理的意思,有斩,有掠夺的意思。要点
是:对散乱之敌军民,无整军对抗之对手。存了这个意思去读,可以涣然。有些战绩,
是对散乱局面的处理,所以古籍用屠,不用破。
攻:我军打击敌人,还未接战的那个状态
击:我军锋锐和敌人锋锐交战,
破:对完整屏卫的敌人,我军军锋 穿透并能控制局面。如破阵,破城,都是穿入坚强
屏障之意。
斩:军阵之中杀死
虏:
拔:大概有放倒,而毁之的意义 |
|
d*****g 发帖数: 1616 | 36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容许我先向您以及《民族艺术》杂志的同仁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贵刊的慷慨,拿出这么
大的篇幅连载本人的《山海经》研究论文,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廖:我们的刊物对于有创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历来就不吝惜篇幅,传播新知、推进学
术是学术刊物的使命嘛。好了,我们不用客套了。...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文革红卫兵抄家硕果累累:光现金就有四百多亿(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5 19:51:41 2011, 美东)
文章摘自《文史精华》2008年第1期 作者:丁大华 原题为《世所罕见的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
1966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位部队政工干部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连夜乘专车从天津奔赴北京军区大院,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到北京展览馆“首都红卫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抄家战果展览会”(以下简称“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筹备处报到。
“林办”指示
据筹备组领导传达:林彪听到关于“红卫兵”抄家“辉煌战果”的汇报,感到非常满意,办好“红卫兵抄家战果展览会”是按“林办”指示,由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直接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指示,展览会由“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包括各中学)、北京军区、公安部共同牵头,组织各院校红卫兵、解放军、公安部及北京市公安局、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200余名骨干参加筹备工作。
举办这个展览会...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6999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mitbbs2715 (好吃不懒做),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不与黄花闺女洞房 古人为何惧怕给新娘子开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 08:07:26 2011, 美东)
纵观湟湟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辉煌中其实也伴随着诸多愚昧与无知。最为典型的例
证便是:我们的祖先们居然忌惮与新娘子“圆房”,惧怕给自己的新娘子“”。
这绝非危言耸听、空穴来风!
据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有一种颇为
愚昧的怪俗:男人“只与黄花闺女谈情,不与黄花闺女洞房”。
人们视破坏女子童贞为最大禁忌,从内心深处忌惮与“黄花闺女”圆房,很多男子心甘
情愿地将新娘的“初夜权”拱手出让给巫觋、部落首领等。
这一怪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那么,古人究竟为何害怕和新娘子圆房呢?
根源得从原始的巫傩文化说起。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傩是一种最古老的宗教。稻作文明充满着浓郁的巫傩文化色彩,
人们崇巫尚傩,对意象中的神灵采取一种蒙昧意义上的顶礼膜拜。
在原始...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2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tardance (狗牌撸子),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看起来北美印第安文明真的是起源于中国殷商文明
关键字: 殷人东渡 奥尔梅克文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08:36:24 2011, 美东)
访谈﹕殷人东渡中美洲?
发表于 2011 年 07 月 06 日 由 戴开元
--许辉教授访谈录
(原载2001年1月7日《世界周刊》)
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旅美学者、德州基督教大学助理教授许辉博士提出了一个新颖观
点,震动了中美学术界。许教授认为:大约三千多年前,中国的殷商王朝被周武王打败
以後,殷商的一些遗民曾东渡太平洋,抵达中美洲,对当地的奥尔梅克(Olmec)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辉的论点引起中外媒体的轰动。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World
Report)、《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发现》杂志(Discovery)、《全国地
理》杂志网路(National Geographic.com)、美国广播公司新...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7105 | 40
来来,打脸的来了
+++++++++++++++++++++++++++++++++++++++++++++++++++++++++++++++
《近代史研究》(京)1994年06期第140~166页
【作者简介】曾景忠,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编审
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
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
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
多,对徐州会战之役整体研究少;从中国一方统帅指导指挥的角度看,研究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者较多,研究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指示督导者甚少。本文拟对蒋介石
在徐州会战中的战略战役指导试作探讨,期对徐州会战之研究有所补充。
一、蒋介石指示战略方针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
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1938年初,军事委员会确定的国军指导方针为:
“国军主...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3446 | 41 说夏商是一回事就完全不顾中国古籍了。而民科理论完全是根据中国古籍来的。 |
|
c***c 发帖数: 21374 | 42 夏商,这些都是后人的说法。按照你的话,都是周朝人传下来的。
如果不是这么回事呢?
你不能在对你有利的时候就罔顾中国古籍,对你不利的时候就拿古籍来对付。 |
|
p********f 发帖数: 787 | 43 要不是疑古派,史学界根本没有挖甲骨破译甲骨文的动力。
疑古派的方法是科学的:古籍的可信性需要实证分析,有的可信性高,有的可信性底。
时间越久远穿凿的成分越多。最好有考古实据做印证。古籍上的说法的可能可以有另类
的解释,我们一般相信的解释可能是源于思维盲区。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时, |
|
c******n 发帖数: 16403 | 44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
刘起釪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
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
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
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
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3033 | 45 贴个负面的看看,还真没搜出来
夏含夷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view/3229770.htm - China - Translate this page夏含夷_百度百
科.
... 夏含夷.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1952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赛维克立镇(Sewickley)。 1970年进入圣母 ...
夏含夷_美国芝加哥大学精品课程- 超星学术视频
video.chaoxing.com/teacher_6848.sht... - China - Translate this page夏含夷. 美
国芝加哥大学 · 首页. TA的讲座全部. 3.99分(29人评价) ... 大师简介: 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Lorraine J. and ...
今天早上碰到夏含夷了。
www.douban.com/note/53824806/ - China - Translate this page2009年12月17日 –
夏含夷,美国宾州人,1952... 阅读全帖 |
|
Y*******n 发帖数: 2296 | 46 古希腊文明的存在很难推翻。
当年的高度也应该挺高的。
但基本彻底失传了。
拉丁文的古籍留下很多。
但古典希腊(非拜占庭)的古籍失传了不少,
很多经典是如同列子一般的伪经(后人托古编的)。
白匪折腾几百年,连编带拼,罗织出一个漂亮的神话:
从希腊到罗马到法国到英国到美国的不中断的文明薪火。 |
|
M******8 发帖数: 10589 | 47 一里,本意是表示长度,即500米。从古至今,一里表示的长度有所变化,周秦汉时期
一里=415.8米,清光绪时期将一里=576米,到了1929年,一里=500米。
目录
里的换算
里的演变
记载
秦汉里的长度
商朝长度
民国时期的长度
方圆一里
古代一里
展开
里的换算
里是描叙长度的单位,在历史上,一里所表示的长度大小不尽相同,以下是不同时
期一里所描叙的长短。
周秦汉,一里=415.8米
=1800尺÷415.8米=0.231米(一尺)
清光绪,一里=576米
=1800尺÷576米=0.32米(一尺)
1929年,一里=500米
里的演变
记载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
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
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
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
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
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48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49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50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