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796 | 1 http://www.ibp.cas.cn/kyjz/zxdt/201404/t20140425_4101270.html
朱平、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杂志发表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解析重要
成果
2014-04-25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4月25日,Science杂志以长幅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了朱平研究
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的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清晰
三维结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
61年前的同一天(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发表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
命科学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但任何有关DNA的生命活动都是
在DNA及其所缠绕的组蛋白组装形成的染色质这个结构平台上进行的。由于缺乏一个系
统性的、合适的研究手段和体系,目前对于30nm染色质纤维这一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精细
结构组成还具有很大争议,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研究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面临的最
大挑战之一。
近年来,冷冻电镜(cryo-EM)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为研究30nm染色
质的... 阅读全帖 |
|
j*****t 发帖数: 24 | 2 工作厚黑学之六:从DNA双螺旋结构说起
by jackpot
写到这里咱头上冒汗了。用生命科学领域这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来论述
工作厚黑学的问题,是不是太不道德了?搞生物的同学尤其很可能不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生物领域也是苦大仇深的同学比较集中的地方,选
择这个开题,也是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也表明,咱这工作
厚黑学,也不是没有一点严肃的科学依据的。
咱要拿 DNA双螺旋说明个什么问题呢?今天,晶体衍射照相,核磁共振
等技术可以相当精确的测定大分子中每个原子的坐标。验证 DNA双螺旋
结构乃是小菜一碟。话说五十多年前,测定 DNA这样的大分子的结构还
不是这么容易,大家都在瞎琢磨。Watson和 Crick两位从很不完备的低
维晶体衍射实验数据出发,用复杂的数学演算推测出了双螺旋结构,因
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见,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搞出来的东西,是很能体现水平和工作量的。
尽管同样的事情以后变得容易了,这个先行一步的便宜最好占到。在与
老板周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不足,增大自己的厚黑效率。
有的同学就知道抱怨,什么都没有,项目怎么做呀?咱们的原则是,有
条件要上,没条件 |
|
d*******i 发帖数: 257 | 3 那么,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吧。有一个事实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克里
克在他的自传中,极力地避开了一些事情,而这对揭开螺旋结构至关重要。另外,书里
还细致地描写了评价科学者的科学者们所设的陷阱。克里克在弗兰克琳完全不知情的情
况下,盗用了她所研究出的关于DNA的资料。
1952年,弗兰克琳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整理成年度报告提交给了英国医学研究机构。该机
构是一个公开地为她提供科研经费的组织。作为研究者,弗兰克琳有义务将自己的研究
成果向其汇报,然后该机构才能以此判断是否要继续为她提供经费,这在当时是很普遍
的做法。所以,弗兰克琳就很用心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详细地整理到报告中去。
但是,她所提交的报告,并不是什么学术论文,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通过什么专业科学
者的审查,也无须进行发表。报告里都是一些未经发表的研究数据,拥有预算权的英国
医学研究机构的成员们都能看到这份报告书。这就意味着,弗兰克琳的这份报告与研究
论文一样,可能被那些专业科学者们看到。
在那些科学者们当中,有一个人叫马克斯·佩鲁茨。这个人是英国医学研究机构的成员
,在克里克所在的剑桥大学研究所里担任克里克的指导员。弗...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2662 | 4 双螺旋的50年--DNA发现50周年纪念
-咖啡-
4月25日是科学史上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DNA双螺旋分子结构发现5
0周年。当天早上我用google的时候,发现其主页的goole图样有一部
份也装饰成了双螺旋,颇为活泼。BBC网页和电视台都举行了一系列热热闹闹的
纪念活动,内容非常丰富。BBC4本周有关DNA发现过程和其对半个世纪人类
社会文明文化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陈演了大量史料和一些不太为人知的所谓竞
争黑幕。
当天晚上BBC4的第一个Documentary名为“DNA’s Da
rk Lady”,讲述了在DNA发现过程中,实际完成了主要实验工作但却被
与其竞争的发现者们刻意忽视的一位女士,Rosalind Franklin
。(http://www.accessexcellence.org/AB
/BC/Rosalind_Franklin.html)
Rosalind是一位优秀的分子化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从剑桥毕业,去
巴黎做客座研究,1951年返回伦敦King‘s College的时还很年
轻,职位只是一个Research Associate。
50年代初,科学界的兴趣 |
|
m***n 发帖数: 266 | 5 系统生物学将取代以DNA双螺旋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
送交者: 银色马 2004年6月20日22:44:09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福尔摩斯曾经在“银色马之谜”一案中,成功根据“谋杀之夜看门狗没有狂吠”提供
的线索破案。其实遗传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与之非常相似,他们可以研究那些携带着病变
基因并已发病的病人,但是研究那些携带病变基因却不发病的人们似乎更有意义,通过对
这些人的研究,或许我们可以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好方法。
自从50年前两位科学家发现DNA分子是一种双螺旋结构后,分子生物学模型的研究占
着统治地位,但现在,系统生物学将推翻分子生物学,取代它的统治地位。其实几十年来
遗传学家和相关媒体总在告诉人们:DNA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与
分子生物学一次只研究一种基因不同,系统生物学解释生命的奥秘,是综合研究细胞中的
所有基因和蛋白质。
系统生物学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人们并不都会发病。例如,在携
带着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这类基因可以导致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妇女中,有56%-8 |
|
b*****e 发帖数: 41 | 6 非常郁闷的妈妈。
我家宝宝4-5个月的时候吃过几口婴儿肉罐头(topbrand的肉罐头)就拉肚子发烧过,
但是从那以后就发现宝宝的便便里一直有像黑线条一样的东西,每条5-8mm长度,而且
是像DNA双螺旋一样的东西。宝妈还亲自照过显微镜,半透明膜,像暗红褐色海带的东
西。
问医生说没有任何的寄生虫或细菌是这种形状性质的,但是宝宝的便便里都是这种黑线
头状的东西。
请问那位妈妈知道有相关的情况或者有什么建议?
非常感谢。
宝宝平常吃喝玩拉什么的都挺正常的。 |
|
g**********r 发帖数: 605 | 7 进化论说:单螺旋或XNA的生物已经在10亿年前灭绝了!现在只剩下DNA双螺旋的啦!! |
|
w***7 发帖数: 1637 | 8 Watson 也是听说DNA可能是双螺旋结构,然后赶紧自己猛搞一把,真地证实了。没准张
听说了这个故事。
张地story美国也不少。 |
|
s*****y 发帖数: 14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ard 讨论区 】
【 原文由 sureway 所发表 】
1)本人ID sureway
2)本版英文名biophysics,中文名 从双螺旋开始的故事,位于“科学人文区”
3)开版理由
biophysics是一个热门的领域。有很多网友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个领域内容广泛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如果分散在各个版面讨论,很不利于交流。知识和思想的交
流对于这个领域非常重要。
基本想法及规划:开放性,欢迎从各个背景来的网友参与讨论各种的有关生物物理的问题
当然生物物理的领域界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限制讨论的方向,充分挖掘潜在的新的领
域。
讨论的问题包括试验型的,理论型的。甚至可以哲学上的一些相关讨论。
4)本人愿意做版务工作,同时欢迎热心同学一起参与版务工作。
希望大家支持 |
|
g******o 发帖数: 4042 | 10 各位锁男回国一定要开车走一遭G5,西安-昆明段,一路风景无敌,工程奇观
[组图] 雅西隧道双螺旋 拖乌山里转两圈(10P)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09218245766
在拖乌山肚子里转了两个圈 雅西双螺旋隧道 2010/10/18 23:21:56 文:潇湘晨报
图:路人[摄于2006年5月][潇湘晨报] 雅西隧道双螺旋 拖乌山里转两圈(10P) - 路人@
行者 - 路人@行者 “两个螺旋”——干海子隧道(海拔较低)和铁寨子1号隧道都
各有两个洞,限速80km/h,这就意味着,开车在拖乌山肚子里绕了两圈,不过花了10分
钟,却已经上升了331米,相当于爬了108层楼。
三条穿越拖乌山的设计隧道线路,从利用地形条件上来说,双螺旋方案并不算最优
,却远离了地质灾害区,最为安全。
湖南雪峰山隧道6.95公里,长度仅为国内第三,却因穿越天险成为历史;与之相比
,2010年9月,让第一批体验者在拖乌山(四川省石棉县境内)肚子里钻进钻出转了两
个圈、10分钟爬升海拔300米的雅西高速双螺旋隧道,就更凸显设计者的...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PBSNPR (大刀王五),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32:22 2017, 美东)
“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吗?而中国在走上坡路吗?我并不清楚。”3月30日,在清华大学
的报告厅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89岁高龄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如是
说:“但是在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走在下坡路上,因为我们在抗拒真相。拒绝真相是
危险的。”
这次他第四次中国行的第三天,他也将在中国迎来90岁生日。在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施一公的主持下,沃森做了名为“双螺旋:科学、文化和人生”的主题发言,并和
现场的师生互动。
杨振宁向沃森提了两个直率的问题
同为20世纪科学大师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妻子翁帆来到现场。杨振宁不仅为沃森致辞,
还向沃森直率地发问。
沃森一战成名的是在1953年,他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
表了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仅仅是1000余字的一页报告,迎来生物学的历史性节
点... 阅读全帖 |
|
w**6 发帖数: 12 | 12 靠,看不下去了,来科普一下DNA史,和这个诺奖倒是颇有几分相似。。。
DNA发现是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女权分子四处散发谣言颠倒黑白搞得
真相越来越遥远。有兴趣的可以把相关的wiki和文献好好读读。如今蒙冤的不是
Franklin,而是Wilkins。用现在的眼光看,Wilkins是系/实验室的二把手,事实上的
PI(老大Randall基本不做研究了),Franklin只是做了一个薄厚的工作--拍了个X衍
射光片(非晶衍射,和养晶体没有毛关系),这个片片上的X图样给Watson/Crick的双螺
旋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出于对纤维衍射缺乏理解,Franklin自己并不相信双螺旋)。
但是双螺旋理论并不是世人普遍认为的是Watson/Crick的成果,首先琢磨出这个理论的
是Stokes和Wilkins。Wilkins是典型的老好人,把美国人当朋友毫无防备,从理论到实
验结果一点不遮掩,而且Watson/Crick的老板Perutz作为MRC委员也知道Wilkins/
Franklin的工作进展,Watson/Crick自己当然也很聪明,在看到Chargaff's rules后...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shjj (1+1=2),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51:22 2017, 美东)
发信人: PBSNPR (大刀王五),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32:22 2017, 美东)
“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吗?而中国在走上坡路吗?我并不清楚。”3月30日,在清华大学
的报告厅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89岁高龄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如是
说:“但是在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走在下坡路上,因为我们在抗拒真相。拒绝真相是
危险的。”
这次他第四次中国行的第三天,他也将在中国迎来90岁生日。在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施一公的主持下,沃森做了名为“双螺旋:科学、文化和人生”的主题发言,并和
现场的师生互动。
杨振宁向沃森提了两个直率的问题
同为20世纪科学大师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妻子翁帆来到现场。杨振宁不仅为沃森... 阅读全帖 |
|
w**6 发帖数: 12 | 14 看到有人把今年化学诺奖和DNA扯到一起,但基本是以讹传讹,看不下去了,所以来科
普一下DNA史,和这个诺奖倒是颇有几分相似。。。
DNA发现是个充满争议的事件,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女权分子四处散发谣言颠倒黑白搞得
真相越来越遥远。有兴趣的可以把相关的wiki和文献好好读读。如今蒙冤的不是
Franklin,而是Wilkins。用现在的眼光看,Wilkins是系/实验室的二把手,事实上的
PI(老大Randall基本不做研究了),Franklin只是做了一个薄厚的工作--拍了个X衍
射光片(非晶衍射,和养晶体没有毛关系),这个片片上的X图样给Watson/Crick的双螺
旋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出于对纤维衍射缺乏理解,Franklin自己并不相信双螺旋)。
但是双螺旋理论并不是世人普遍认为的是Watson/Crick的成果,首先琢磨出这个理论的
是Stokes和Wilkins。Wilkins是典型的老好人,把美国人当朋友毫无防备,从理论到实
验结果一点不遮掩,而且Watson/Crick的老板Perutz作为MRC委员也知道Wilkins/
Franklin的工作进展,Watson/Cric...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吗?而中国在走上坡路吗?我并不清楚。”3月30日,在清华大学
的报告厅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89岁高龄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如是
说:“但是在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走在下坡路上,因为我们在抗拒真相。拒绝真相是
危险的。”
这次他第四次中国行的第三天,他也将在中国迎来90岁生日。在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施一公的主持下,沃森做了名为“双螺旋:科学、文化和人生”的主题发言,并和
现场的师生互动。
杨振宁向沃森提了两个直率的问题
同为20世纪科学大师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妻子翁帆来到现场。杨振宁不仅为沃森致辞,
还向沃森直率地发问。
沃森一战成名的是在1953年,他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
表了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仅仅是1000余字的一页报告,迎来生物学的历史性节
点。
杨振宁向沃森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1953年,你和克里克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描绘
了DNA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解释了基因遗传的机制。但是在文中你却没有明确地这
么说,这是因为你当时并没有完全确信吗?”
时隔60多年,沃森回答说,不是的,他...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45 | 16 【哈佛经典中医讲座】
潘晓川:天道易经解析经典中医演进过程而建立的双螺旋场理论
应哈佛中美经济交流协会(HUCEIC)、美国启明基金会(Charmit)、波士顿国际传媒咨
询的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学科建设带头人潘晓川教授将于4月11日作
客哈佛大学,为大家系统讲解经典中医。
潘晓川教授此次来波士顿为美东地区的中医进行5天经典中医“针灵” 的专业培训(初
级班2天,中级班3天)。借此机会我们邀请到潘教授为波士顿的华人做一场经典中医的
公益讲座。
时间:2017年4月11日,7:00PM-9:00PM
地点:哈佛大学
B101, Northwest Building
52 Oxford St
Cambridge, MA 02138
潘教授这次哈佛大学演讲的题目是“天道易经解析经典中医演进过程而建立的双螺旋场
理论” 。欢迎各位中医师、中医爱好者、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及感兴趣研究中医与
现代科学结合和应用的科学家和医生参加。有关这次讲座问题请咨询(微信号:
BostonMichael),感兴趣的朋友还可申请加入“波士顿中医学习和科研群” 。
潘晓川教授简介: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创...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17 你说的是两个现象,这个两个现象的机理被双螺旋解释。
DNA中(A+T):(C+G)永远是1:1 的现象在这以前就被发现了,但为什么?没人知道。直
到双螺旋告诉你 A和T配对,C和G配对。
同样,在双螺旋被发现之前,人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有半保留现象。双螺旋完美解释。
然后双螺旋加碱基配对,自然解释基因精密复制遗传的机理。
是怎 |
|
f***e 发帖数: 332 | 18 http://www.jianshu.com/p/baa30697fc6a
什么是2015年最受科学界关注的新技术?
图片来自:nature.com
导语:
每年的岁末年初,《自然》杂志旗下子刊《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都会盘点
当年的年度科学技术。2015年最受关注的技术为冷冻电镜技术(cryo-EM),此前呼声
很高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未能折桂。
在冷冻电镜的这场技术革命中,华人科学家功不可没,在某些方面甚至独领风骚,做出
了诸多重大成果。
文 |张凯(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
●●●
细胞里面的生命活动井然有序,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生物
大分子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它们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携带了生命体的
遗传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自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
,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而阐释其功能机制一直都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核心问
题之一。
事实上,一切自然科学都涉及物质结构及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天文学
研究宇宙、星体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粒子物理研究物质世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当年鲍林发现了蛋白质的螺旋结构,想到双螺旋结构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设想,沃森的
书里面自己也承认当时业内人人都能想到双螺旋,鲍林甚至提出了三链结构。只是当时
蛋白质解结构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大部分生物学家不会X射线晶体学,所以他们要找
合作者。其实DNA的X射线试验是Rosalind Franklin做的,这个女科学家学问做的很扎
实,步步推进。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私人关系,偷看了一张Franklin的X射线照片。
“但最大的一个争议点,莫过于在1953年2月14日,在没有得到弗兰克林同意、她不知
情下、以及没有发表的情况下,威尔金斯对沃森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获得
的B-型DNA清晰X射线衍射照片(图2)。这张著名的51号图片表明,DNA只能是双链结构
才能显示那样漂亮而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沃森在他1968出的The Double Helix一书中
说:“The instant I saw the picture my mouth fell open and my pulse began to
race."1953年2月28日,沃森和克里克做出了正确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247 | 20 人与创造他们的神的历史
第一篇 天狼星来客,众神创造亚当 – The ADAM 1.0
浩瀚银河,星海茫茫,其中有一颗天狼星(Sirius,或称大犬座α星),是天上最
亮的恒星。她距离我们地球只有8.6光年。天狼星的行星中有一颗在古苏美尔语里被称
为Nibiru的,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由于苏美尔文明是已知地球上最古老,又非常
独特的文明,本文中的人名地名和神名等,一律以苏美尔语为基准,同时也会提及在其
它古文明中的相关名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圣经故事,都是从苏美尔人那里发源的。
由于天狼星的直径为太阳的两倍,表面温度是太阳的1.7倍,行星Nibiru必须处在
一个距离天狼星比我们地球距离太阳远得多的位置,才能在上面达到与我们地球差不多
的环境。所以 Nibiru的公转周期要比地球大很多,她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3600年。
而Nibiru上的智慧生物,被苏美尔人称为Anunnaki的,他们的寿命也就比我们长得多,
以至于短寿的苏美尔人感到他们是immortal, 也就是永生的意思。
图1:明亮的天狼星,苏美尔人,埃及人,玛雅人,等等都对她情有独衷。左上的
蓝点是天狼伴星,那是一颗白矮... 阅读全帖 |
|
r****z 发帖数: 12020 | 21 说实话鱼教授你的解释再一次让我感到惊讶。
DNA 双螺旋应该算是生物领域少有的理论工作了吧。我对生物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不
清楚当时除了 DNA 双螺旋结构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结构模型。我的理解理论产生的时候
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型,每个模型都试图解释已知的现象并且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
预测,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测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算对该理论模型的证实。简单地说
,这个过程应当是
未解现象 -> 多种理论解释及实验预测 -> 实验验证 -> 正确理论被广泛接受
但鱼教授你的解释表明 DNA 双螺旋的发现过程是:
未解现象 -> 理论被接受 -> 实验验证
这个理论在实验验证之前就被轻易接受的过程在我看来比较匪夷所思。我不肯定这是整
个生物领域做科研的标准方式还是鱼教授你对 DNA 双螺旋研究过程的解读有偏差。
Higgs 玻色子的探测其实很难说是技术领先多少,主要差别其实是在资金投入上。
关于北京那个和其它合作组同期独立发现某一粒子的事情,如果是相互独立地发现某一
粒子,其结果比一个合作组先发现然后再经其它合作组证实得到的结果要可信度高得多
,因为如果进行证实工作的科研人员事先已经知道要证... 阅读全帖 |
|
r****z 发帖数: 12020 | 22 说实话鱼教授你的解释再一次让我感到惊讶。
DNA 双螺旋应该算是生物领域少有的理论工作了吧。我对生物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不
清楚当时除了 DNA 双螺旋结构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结构模型。我的理解理论产生的时候
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模型,每个模型都试图解释已知的现象并且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
预测,如果实验结果和预测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算对该理论模型的证实。简单地说
,这个过程应当是
未解现象 -> 多种理论解释及实验预测 -> 实验验证 -> 正确理论被广泛接受
但鱼教授你的解释表明 DNA 双螺旋的发现过程是:
未解现象 -> 理论被接受 -> 实验验证
这个理论在实验验证之前就被轻易接受的过程在我看来比较匪夷所思。我不肯定这是整
个生物领域做科研的标准方式还是鱼教授你对 DNA 双螺旋研究过程的解读有偏差。
Higgs 玻色子的探测其实很难说是技术领先多少,主要差别其实是在资金投入上。
关于北京那个和其它合作组同期独立发现某一粒子的事情,如果是相互独立地发现某一
粒子,其结果比一个合作组先发现然后再经其它合作组证实得到的结果要可信度高得多
,因为如果进行证实工作的科研人员事先已经知道要证...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5204 | 23 Bingo
References:
a)
《Nature Cell Biology》主编 Bernd Pulverer 谈不端科学行为
>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归属问题是科学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1953年4月25日,沃
森和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并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
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奖,但这一发现主要建立在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拍
摄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上,而颁奖词却未提及富兰克林的贡献。富兰克林被认为是
DNA结构发现的“灰姑娘”,孤独、早谢的英伦玫瑰。
2006年6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科研与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自然—细胞生物学》主编
Bernd Pulverer说:“有关沃森和克里克与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在DNA双螺旋发现上的
归属之争,表明对不端行为的界定是多么复杂的问题:沃森和克里克是在看到富兰克林
的数据之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NA双螺旋模型,两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但他们将所有的贡献都归功于自己。”但 Pulverer认为,因为同一期的《自然》杂志
也刊登了富兰克林的相关论文,沃森和克里克的行为还够不... 阅读全帖 |
|
x********e 发帖数: 35261 | 24 你能就着一个个实验结果下结论么?DNA双螺旋的确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石。不过就一个
双螺旋能回答“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下去”这么深奥的问题?
确定核酸而非蛋白是遗传载体的实验是在双螺旋发现之前做的。发现双螺旋结构以后也
是研究DNA转录翻译密码子的人揭示的四碱基如何记载复杂的遗传信息。至于传递,那
是搞噬菌体同位素标记才知道的半保留复制。其他更细的我都不说了。
解一个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就可以把其他人前后几百年苦心研究的credit都偷走了? |
|
w**6 发帖数: 12 | 25 你这发言还算还有点知识,谢。完全不象有些人信口喷粪。懒得和那些垃圾争论。
这个DNA双螺旋发现和分辨率没有关系,这个是非晶衍射,衍射图上的X本身就基本(非
完全)说明了DNA是双螺旋。纤维衍射是fourier-bessel, 而B-DNA天然就是很完美的双
螺旋,所以会有很完美的X图,不需要养晶体。所以Franklin拿到Wilkins的B-DNA样品
后,得到Photo51基本只是日常实验操作。当然Franklin是个很不错的晶体学家,可惜
她太执著与解析结构本身,完全没有认识到X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她甚至搞了个双
螺旋已死的仪式(为什么有这个仪式?因为Wilkins等根据早期结果已经在猜测证明双
螺旋了)。
Watson/Crick的模型基本是根据概念拼凑的,所以细节基本是错的,DNA结构真正证明
/解析到大约5A的工作是Wilkins急队伍做的。而纤维/螺旋衍射的理论,也是Wilkins
要Stokes琢磨出来的(早于Watson/Crick),这个wiki上和出版上都非常明确的。
Photo51也完全不是如行外传说的那么重要,因为Wilkins之前已经有明确带有X图样的
衍射...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63 | 26 最近网上有一种观点,即沃森因为获得富兰克林的结构数据从而提出双螺旋结构,进而
拿到诺贝尔奖。姑且不说这件事是沃森的污点,拿这个给张生家洗地根本占不住脚。当
年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侵略我们,今天我们强大了,也要效仿他们么?这两件事看似相似
,本质上并不相同。
首先,沃森他们是1962年获奖,而富兰克林1958年就去世了,诺奖不可能颁给死人;而
且那年富兰克林的老板威尔金斯也和沃森共享诺奖,这表明诺奖委员会是认可DNA晶体
结构在双螺旋模型中的贡献。
其次,富兰克林的作用被低估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低。富兰克林在当时的科研界也算是个另类了。另外,员工做出的结果,credit往往归
老板,这是科研界不成文的规定。Yamanaka由于iPS技术获得2012年的诺奖,而他的学
生享受不到这项殊荣。
第三,晶体结构是双螺旋模型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条线索也至关重
要,即嘌呤嘧啶的比例,而它的发现者是查可夫。当初,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解开DNA结
构的线索,而沃森和克里克刚好从不同人那里知道所有的线索。他们能够提出双螺旋模
型,运气也是好到爆棚。这跟他们当时所处的...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63 | 27 最近网上有一种观点,即沃森因为获得富兰克林的结构数据从而提出双螺旋结构,进而
拿到诺贝尔奖。姑且不说这件事是沃森的污点,拿这个给张生家洗地根本占不住脚。当
年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侵略我们,今天我们强大了,也要效仿他们么?这两件事看似相似
,本质上并不相同。
首先,沃森他们是1962年获奖,而富兰克林1958年就去世了,诺奖不可能颁给死人;而
且那年富兰克林的老板威尔金斯也和沃森共享诺奖,这表明诺奖委员会是认可DNA晶体
结构在双螺旋模型中的贡献。
其次,富兰克林的作用被低估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低。富兰克林在当时的科研界也算是个另类了。另外,员工做出的结果,credit往往归
老板,这是科研界不成文的规定。Yamanaka由于iPS技术获得2012年的诺奖,而他的学
生享受不到这项殊荣。
第三,晶体结构是双螺旋模型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一条线索也至关重
要,即嘌呤嘧啶的比例,而它的发现者是查可夫。当初,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解开DNA结
构的线索,而沃森和克里克刚好从不同人那里知道所有的线索。他们能够提出双螺旋模
型,运气也是好到爆棚。这跟他们当时所处的...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317 | 28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2NTI4Mg==&mid=208906889&
王晓东谈诺奖:我们来了,我们还会经常再来
2015-10-14 王晓东 知识分子
文|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作者简介:
王晓东,1949年以后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中,首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者。
1996年,他发现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介导细胞凋亡现象,由此发现了细胞凋亡的分子
机理,揭示出线粒体在提供能量之外的第二个功能。除此,他还是第一位在世界权威教
科书《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独立撰写一章的华人科学家。2004年起,王晓东参与创办北
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10年全时回国。他领导的研究所目前已成为世界一流研究所。
人活着,最困惑的无外乎“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两大问题。有宗教情结的朋
友这时会指出,答案在他们那里、而不在科学中。因为科学有局限。
而我则会说:“其实,我们科学界也有实实在在的答案。我们不光能对这两个问题给出
解释,还知道你来这儿干什么。”答案就在我们现代生物学的两项伟大发现里:一个是
DNA双螺旋结构;另一个是遗传密码的解析。...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636 | 29 美国赫里蒂奇拍卖行25日宣布,已故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因发现DNA双螺旋结
构获得的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章将被拍卖。这是历史上首次公开拍卖诺贝尔奖
章。
该奖章起拍价为25万美元,拍卖所得的一部分将赠给位于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
研究所。除奖章外,拍卖物品还包括克里克的诺贝尔奖证书、亲自签名的诺贝尔奖金支
票以及航海日志、书籍等其私人藏品。拍卖日期为今年4月10日。“今年是DNA双螺旋结
构这一历史发现的60周年纪念,克里克被授予诺贝尔奖也已经过去50多年,”克里克的
孙女金德拉·克里克说,“我们希望奖章能够激励下一代科学家”。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短文,首次揭示出人体DNA的双螺
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还使当代医学受益良多。1962年,
克里克、沃森和另一位科学家威尔金斯分享了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
n*******n 发帖数: 7628 | 30 京港台时间:2010/9/6 消息来源:华西都市报
雅西高速双螺旋隧道贯通,华西都市报记者率先驱车实地感受
开车钻进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往左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往上爬升……雅西高
速上的双螺旋隧道已经贯通(本报曾报道),9月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驱车前往拖乌山
,在山肚子里钻进钻出转了两个圈,率先感受了国内首座高速公路螺旋形隧道。跑完两
座螺旋形隧道,耗时只需10分钟左右。
雅西高速公路力争明年年底通车,届时,市民就能驾车体验这两座螺旋隧道。
A体验
两个洞近乎原地转了两个圈
雅西高速的两座螺旋形隧道中,一座叫干海子隧道,左洞全长1713米,右洞全长
1798米;另一座叫铁寨子1号隧道,左洞全长2792米,右洞全长2940米。两座隧道中间
相距5.687公里的距离,总长度约10公里。
9月2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驾车经108国道,来到双螺旋隧道的第一座隧道——
干海子隧道口。已贯通的隧道外,工人们还在做收尾工作。
“螺旋形隧道,就和许多人开车从地下车库绕行上升到车库外的情形差不多。”施
工方项目总工程师武旭升,带领大家驱车进洞体验。
进入隧道后,汽车一直在往左行,加上隧道壁的灯带指示 |
|
f***y 发帖数: 4447 | 3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2863.shtm
中国科学家率先解析生命信息载体的结构奥秘
一个困扰生物学界30余年的最基本问题被中国科学家破解了。
据来自中国科学院方面的确切消息,4月25日,美国Science杂志将以长篇幅研究论文形
式报道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项关于30nm染色质高级结构解析的重大成果,标志中国
科学家在这个现代分子生物学难题上的研究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该论文的评审人评论
该成果是“目前为止解析的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在理解染色质如何装配这个问
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61年前,同样是在4月25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Nature杂
志上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向世界宣告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
信息如何传递这个“生命之谜”。这个发现使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开启了
现代分子生物学时代,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虽然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但DNA在生命体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遗传信息的传递
和调控等生命活动都是在DNA与其所缠绕的蛋白质形成的染...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59 | 32 维也纳华尔兹也是我的最爱。近来的几件事,似乎是鹅地神专为安排来给我的维也纳华
尔兹情结凑趣:
一,昨晚的阿根廷探戈班的老师,是本周末从不宜诺斯艾利斯请来的客座,某大师的女
儿,却果然远道的和尚好念经,让我的 Vals 有了一个小飞跃,激动之下多转了几转,
于是就把一个姐姐转晕了,没跳完一个tanda 就对我说了Thank you。回来后夜不能眠
,遂悟出了阿根廷探戈旋转步法 Molinete,原来和维也纳华尔兹的基本步是一致的,
只不过一个是四拍,一个是三拍。
二,上周末去Stratford 莎士比亚戏剧节看了 Measure for Measure (《一报还一报
》),这是十年之内看的唯一一个莎剧---怎么也想不出,怎么这个故事就叫莎翁给安
排到了--- 维也纳!莎剧故事发生在维也纳的,一时还想不起第二个了。
三,上上周末教会组织秋游,晚上住小木屋,凌晨起来,在营地的幽谷小径遛弯儿,偶
遇同校的台湾妹纸一枚,化学系的PhD 学生,闲聊之下,说起她最喜欢的是画画,还给
我看手机里拍的近期素描,确实很有天分。我问她怎么却选了化学做专业,她说是因为
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卟啉的分子结构式,立刻... 阅读全帖 |
|
S*******d 发帖数: 59 | 33 维也纳华尔兹也是我的最爱。近来的几件事,似乎是鹅地神专为安排来给我的维也纳华
尔兹情结凑趣:
一,昨晚的阿根廷探戈班的老师,是本周末从不宜诺斯艾利斯请来的客座,某大师的女
儿,却果然远道的和尚好念经,让我的 Vals 有了一个小飞跃,激动之下多转了几转,
于是就把一个姐姐转晕了,没跳完一个tanda 就对我说了Thank you。回来后夜不能眠
,遂悟出了阿根廷探戈旋转步法 Molinete,原来和维也纳华尔兹的基本步是一致的,
只不过一个是四拍,一个是三拍。
二,上周末去Stratford 莎士比亚戏剧节看了 Measure for Measure (《一报还一报
》),这是十年之内看的唯一一个莎剧---怎么也想不出,怎么这个故事就叫莎翁给安
排到了--- 维也纳!莎剧故事发生在维也纳的,一时还想不起第二个了。
三,上上周末教会组织秋游,晚上住小木屋,凌晨起来,在营地的幽谷小径遛弯儿,偶
遇同校的台湾妹纸一枚,化学系的PhD 学生,闲聊之下,说起她最喜欢的是画画,还给
我看手机里拍的近期素描,确实很有天分。我问她怎么却选了化学做专业,她说是因为
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卟啉的分子结构式,立刻...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5204 | 34 continue to LS from xml txt possible size limitation:
X射线衍射法测定DNA的晶体结构 was reported by Cambridge 物理学PD 克里克
>1953年,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到的
DNA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给生物学带来一场
革命。
So why not NGKOT might be reported by another Oxford 物理学PD
detail:
克里克1937年从伦敦的大学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开始攻读物理博士学位,
但是1939年战争爆发,他被迫中断学业,为英国海军部工作,研制磁性水雷和感
音水雷。威尔金斯比克里克晚一年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剑桥大学),但在1940年
读完了物理学博士(伯明翰大学),其论文与雷达有关,在战争期间他参与研
制雷达,1943年又到美国伯克利参与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战争结束后,这些
曾经为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物理学家的出路成了问题。许多人必须改行。
其中不少年轻的物理学家,在大物理学家波尔和薛定锷的激励下,投身到生物学
... 阅读全帖 |
|
l**********1 发帖数: 5204 | 35 楼主
有薛定锷同样见识的跨生物和物理领域的人近70年以来就出了一个克里克吧
薛定锷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
full text link:
//whatislife.stanford.edu/LoCo_files/What-is-Life.pdf
cited from X-Y-S O-R-G
X射线衍射法测定DNA的晶体结构 was reported by Cambridge 物理学PD 克里克
>1953年,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到的
DNA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给生物学带来一场
革命。
detail:
克里克1937年从伦敦的大学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开始攻读物理博士学位,
但是1939年战争爆发,他被迫中断学业,为英国海军部工作,研制磁性水雷和感
音水雷。威尔金斯比克里克晚一年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剑桥大学),但在1940年
读完了物理学博士(伯明翰大学),其论文与雷达有关,在战争期间他参与研
制雷达,1943年又到美国伯克利参与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战争结束后,这些
曾经为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物理学家的出路成了问题。许多人必须改...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386 | 36 我问的的确有点不合适,因为这里人普遍知识很丰富,属于一个高知的小众群体,没有
代表性。
通俗点讲,达尔文的东西小学生都知道(十万个为什么,人是从猴子来的),但不是每
个小学生(不算英美的)都知道伊丽莎白女王。
可以换个角度想一下,地球上生命存在了几十亿年,各个物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
达尔文,才有一个物种算是大概明白了自己从那里来。
而双螺旋就更给力了,中心法则,DNA作为生命的载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一种
叫homo sapiens的生物,这种生物居然是有意识的,又经过漫长的进步,发展出一套叫做科学的东西,终于搞清楚了DNA自己是怎么工作的。
从上面角度讲,双螺旋的意义太大了,和加加林第一次到太空,第一个热核武器的爆炸一
样,是划时代的。其他的比起这个来,太trivial了。
当然,我们是很难比较BillG和watson的,因为即使没有他俩,计算机一样会走进千家
万户,双螺旋也一定会被发现。 |
|
k******0 发帖数: 1073 | 37 美国赫里蒂奇拍卖行(Heritage Auctions)宣布,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于1962年获
颁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其诺贝尔奖将被拍卖,底价
25万美元(约195万港元),是逾70年来首次公开拍卖的诺贝尔奖。克氏已身故,其家
人盼将拍卖所得,用以资助将于2015年在伦敦落成的克里克研究中心。
今次拍卖将于4月10日举行,除了诺贝尔奖章,拍卖物品还包括克里克的诺贝尔奖证书
、亲自签名的诺贝尔奖金支票、航海日志、书籍、工作袍等私人物品。
克氏家人称,克里克为人谦虚,宁可在办公室摆放进化论之父达尔文的画像和一块大黑
板,也不展示自己的奖项,把诺贝尔奖藏起半个世纪,适逢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60周年纪念,希望有博物馆或研究机构投得奖项,向公众展示,启发新一代科学家。
生于1918年的克氏,因二次大战爆发一度中断大学学业,战后于剑桥大学恢复研究。
1953年4月,克里克和美国科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发表了《核酸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论文,首次揭示人体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基因工程奠定基础。
1962年,克...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54 | 38 笔者从事律师工作之前曾经做过十几年的生物研究,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生物医学
讲座和学术会议。自从读了法学院之后, 虽然仍然在实验室里打工赚取学费, 却基本上
没有时间和心情参加生物医学方面的讲座。做了律师之后更是脱离了以前的实验室工作
。可是昨天却破例参加了一个由Chemical Heritage Society在休斯敦主办的关于基因
组药物(Genomic Medicine) 发展前景的研讨会http://www.chemheritage.org/visi ... chao-symposium.aspx)。这是因为我以前做过一些乳腺癌基因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在法学院时写过关于人类个人全基因组信息和个体化癌症诊断治疗的法律意义的论文, 现在又在做一些基因组测序的商业开发的尝试, 这个研讨会无论从生物的角度还是法律的角度都是我的专业。 而且这个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已故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和塑料制品公司华美化学公司(WestLake Chemicals)的创始人赵廷箴先生(T.T.Chao)而创建的。赵廷箴先生出生于中国苏州,后随家人移居台湾,1954年与王永庆等人合办台湾塑胶公司,任总经理。...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39 。。。。。我说了这么半天,你还没明白?双螺旋结构对DNA的机制的揭示,绝对震古
烁今,说是生物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工作都不为过。在那之前,人们只是知道生物有遗传
信息的现象,而双螺旋让人们真正明白机理是什么。其机制的简洁,优美,让人震惊。
而你说的东西,比双螺旋结构揭示的知识,鸡毛蒜皮而已。
这些话根本不该在这里说,因为是学生物的都该知道,怎么还有好几个人能顶着生物
的tittle在这里自作聪明。。。。。 |
|
g*********r 发帖数: 9366 | 40 ☆─────────────────────────────────────☆
CHEDS (CHEDS) 于 (Tue Jan 3 05:14:53 2012, 美东) 提到:
中新版一直政治话题为主。老将们关注着乌坎村的星星之火, 讨论着将到来的中国民主
大革命,发出不革命行吗的吼声。结果这两天被舟子的话题转移了焦点。我在这试着从
事实出发,对舟子做一下理性的分析,希望尽早结束这个话题,让大家把注意力重新集
中到国家大事上来。
舟子九十年代初来美,博士期间发了一篇第一作者的论文,被他的导师认为很有科研能
力。毕业后推荐他去做了博士后,舟子两期博士后期间都没有再发第一作者的论文了。
正当舟子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时,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大潮,舟子觉得得为我们的祖国
做点什么。舟子后来解释为什么投入神圣的打假事业时,说:
“我的导师认为我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非常适合做科学研究工作,在我申请博士
后、研究基金时,都给予最强烈的推荐。我到Salk做博士后时,就只靠他的一封推荐信
(一般情况下需要三个人的推荐)。由于他和其他人的推荐,我得到了一份研究艾滋病的
基金。只不过,在日常交...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4936 | 41 缩短距离,地质原因,还有就是坡度等等。
这段高速和其他高速最不同的是双螺旋隧道。
“干海子双螺旋小半径曲线型隧道是为克服12.35公里729米的高差和避开安宁河断裂东
支和铁寨子—曹谷两条断裂带、季节性冰冻带、降低路线纵坡,同时为了绕避活动断层
的不良地质地带和避开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而设计,属世界首创。” |
|
z**n 发帖数: 22303 | 42 发现DNA双螺旋状结构的美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华森表示,过去认为可以防癌的「
超级食物」及补充品,不但无助于预防癌症,甚至还可能引发癌症。
华森表示,除非科学家重新思索各种抗氧化剂扮演的角色,许多癌症仍将无药可治
。抗氧化剂的来源包括各种维他命丸,以及蓝莓、花椰菜等食物。
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导,一般认为,抗氧化剂能够消灭名为自由基的有害氧分子,
进而确保人体健康及防癌。然而84岁的华森表示,自由基可能是预防与对抗癌症的关键
,清除它们可能产生反效果。他认为,自由基不但可以协助控制不健全的细胞,也是确
保多种癌症药物及放射疗法有效的关键。
华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开放生物学」(Open Biology)期刊发表文章指出,
抗氧化剂「引起的癌症可能多于预防的种类」。他表示:「最新公布的相关研究结果显
示,许多末期癌症无药可治的病例,可能肇因于病人体内累积太多的抗氧化剂。科学家
必须严肃探讨抗氧化剂太多反而可能引发癌症的课题。」
华森又说,许多研究发现,包括维他命A、C、E与硒在内的多种抗氧化剂,不仅无
助于预防胃癌或延长寿命,甚至可能减少寿命,维他命E可能特别危险。华森说,这项
理论是他与...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yetiti (yeti),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转发:关于进化和起源的一篇文章--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作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03:33:26 2013, 美东)
神棍请自动绕道,只是和搞生物的同学分享一篇好文
转载: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3656795/?r=1
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 “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
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
一 直觉与反直觉
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
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
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
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553 | 44 所以DNA双螺旋并不是生物学家发现的
以前的生物学,大部分研究分类学,证据都是宏观的,直觉可验证的
现在都是分子生物学,一切证据都是间接了再间接。一般都是生物到化学,化学到物理
,最终数字化。每次损失10%,到人看到数据时,已经离谱的很。推出的理论也经常错误。
根本问题在于实验过于间接、验证成本过高,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
这不能说明生物医学研究无用,只能说在当前发展水平,投入产出会不如其他学科,特
别是验证成本极低的学科,如各工科。
瞎扯什么你,dna,rna,双螺旋结构你用显微镜看到了还是望远镜看到了? |
|
s*****V 发帖数: 21731 | 45 双螺旋根本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创意,Linus Carl Pauling已经提出了蛋白质的螺旋结
构,当是很多人已经在怀疑DNA是不是双螺旋或者三螺旋,缺少的只是实验证据 |
|
d***e 发帖数: 3497 | 46 读过高中的都知道双螺旋的发现者吧
: 除了华人,没几个人知道杨振宁
: 杨振宁在华人里出名,也是因为是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华人。
: 等到高锟时,就连华人都没几个知道。
: 华人知道发现DNA双螺旋的是谁吗?
|
|
发帖数: 1 | 47 当年所谓 女娲造人,女娲捏泥土造人,那个所谓的泥土,在外星人语中其实就是基因
的意思。女娲就是外星人基因工程的责任人。当时的人不理解双螺旋,于是就把伏羲、
女娲当神祭奠,把他们基因工程的双螺旋结构示意图,当成两条蛇。
于是,伏羲、女娲这两个外星人,在地球神话中就是人首蛇身。 |
|
发帖数: 1 | 48 小鹰阅读999 Yesterday
文章来源:怒狮重出
https://youtu.be/Y3Ix2JJzSZ8
全世界反美反帝的人们,常常在网络感叹,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美国,该是多么和平美
好!
今天,我们不谈空洞的概念,只来客观展示事实: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来自于美国人
的创造?如果真的没有了美国,我们的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会缺少啥?会是啥样。
就从我们手里的手机说起,从它所涉及的、通讯方面的科技发展脉络谈起:
自古以来,人们的通讯,靠嗓门喊,靠信鸽传书。即便回去100多年,如果你说可以和
千里万里外的人通话,会有人相信吗?
改变这样原始状态,是从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开始。
我们的中学教材,这样描述:初三《历史与社会》第75页,关于“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中:“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在贝尔的基础上,人类继续在通讯技术上推进。下一步,是摆脱电话线的束缚。1906年
,美国人菲雷士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别小看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
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线通信成为了可能。美国人菲雷士特,
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9 没有美国,这世界究竟该多美好!
亦鸣 烟云过眼看
全世界反美反帝的人们,常常在网络感叹,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美国,该是多么和平美
好!
今天,我们不谈空洞的概念,只来客观展示事实: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来自于美国人
的创造?如果真的没有了美国,我们的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会缺少啥?会是啥样。
就从我们手里的手机说起,从它所涉及的、通讯方面的科技发展脉络谈起:
自古以来,人们的通讯,靠嗓门喊,靠信鸽传书。即便回去100多年,如果你说可以和
千里万里外的人通话,会有人相信吗?
改变这样原始状态,是从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开始。
我们的中学教材,这样描述:初三《历史与社会》第75页,关于“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中:“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在贝尔的基础上,人类继续在通讯技术上推进。下一步,是摆脱电话线的束缚。1906年
,美国人菲雷士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别小看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
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线通信成为了可能。美国人菲雷士特,
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48年,美国工程师项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学术论文,...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4612 |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真的吗?某些防癌超级食物反而致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9 17:43:19 2013, 美东)
发现DNA双螺旋状结构的美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华森表示,过去认为可以防癌的「
超级食物」及补充品,不但无助于预防癌症,甚至还可能引发癌症。
华森表示,除非科学家重新思索各种抗氧化剂扮演的角色,许多癌症仍将无药可治
。抗氧化剂的来源包括各种维他命丸,以及蓝莓、花椰菜等食物。
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导,一般认为,抗氧化剂能够消灭名为自由基的有害氧分子,
进而确保人体健康及防癌。然而84岁的华森表示,自由基可能是预防与对抗癌症的关键
,清除它们可能产生反效果。他认为,自由基不但可以协助控制不健全的细胞,也是确
保多种癌症药物及放射疗法有效的关键。
华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开放生物学」(Open Biology)期刊发表文章指出,
抗氧化剂「引起的癌症可能多于预防的种类」。他表示:「最新公布的相关研究结果显
示,许多末期癌症... 阅读全帖 |
|